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高中名师,依据这六大母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力!
01母题:人文底蕴
【名师简介】
张兴武,执教于湖北省示范学校、荆楚名校——松滋市第一中学。

张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征文特优奖等多项文学奖,有300多篇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散文》等报刊上发表,公开出版发行《校园短笛》《作文文体攻略》等专著,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

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 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

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 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

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
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 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

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

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

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 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人应该怎样生活?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

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

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

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

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

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

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

写作时,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潮水般的反对声。

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感慨,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展示写的审美情趣。

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立意。

比如: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02母题:科学精神
【名师简介】
韩大胜,任教于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霍邱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安徽省模范教师,霍邱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获得优秀阅卷教师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学语文》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 理性思维
重点: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高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 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素养。

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 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何面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 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等。

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

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汤围绕着如何面对自
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

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

立意时,可以肯定鸡汤文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心灵鸡汤时,也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6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伴去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

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跑去岸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

当地警方为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

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

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不是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立意: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勇为;在为的前提下要智为,尽量避免盲目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讲述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童年时的我极其孤独,在荒芜的草滩中只能与动物为伴。

我渴望与天上的鸟、地上的虫交流,看着漫无边际的蓝天会浮现出无数个故事,当我成为一个作家后,我就把这一切都写进小说。

请根据莫言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探究精神,引导考生观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材料中莫言的话不是空泛地谈文学和生活的关系,而是具体地指出文学对于生活的精神弥补式的作用,而且莫言是在谈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的,因而这段话又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创作的基础。

写作时,可以谈生活与创作二者的相互关系,但必须紧密结合所给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03母题:学会学习
【名师简介】
韩延明,任教于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商南高级中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科研名师,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高考作文研究专家。

韩老师先后在《语言文字报》《高中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人性教学法初探》《中学语文教学文论》等专著,参与编写《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等图书,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
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 乐学善学
重点: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可见,人可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光要乐学还要善学,要学无止境。

而行动上,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每一次达标都当作新起点;要学会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觉、自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借鉴好的方法,谨防邯郸学步。

2. 勤于反思
重点: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反思包括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拿昨天和今天相比,原有的方法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有没有更先进的方法可以替代它?别人有哪些高效、科学的方法值得自己借鉴?该怎样积极地拿来为我所用。

如此这般,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3. 信息意识
重点: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需要我们准确分辨、信息的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从中受益。

同时,网络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开放世界,但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人们缺乏基本的理性判断,毫无底线,网络便会变成潘多拉魔盒。

真题解析
1. 201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关于如何学习,材料引古论今,暗含两层意思:一是虚心从师,一是多元化求知。

很显然,命题意图侧重后者。

求知方法有哪些?如果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

2. 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

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这道试题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题,要求考生对学习中的探究到底是一种经历、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进行全方位探讨。

这一命题引导考生客观辩证地认识探究性学习。

通过写作,明白探究性学习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存在两面性:主动探究目的明确,
情绪高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被动探究则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怎么化被动为主动,学会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3.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本题引导考生思考语文素养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及反思。

这个命题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命题中涉及的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考生在优劣对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

命题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高三(1)班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李明说,高考之路是用试卷铺出来的,多做题,熟能生巧;王华说,做题固然重要,但方法更重要,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张敏说,只有练就强壮的体魄,才能应战高负荷的学习,加强锻炼,积蓄体能,才是王道……
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声音?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津:李明、王华、张敏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些偏执。

题海战看似很勤奋、很刻苦,但物极必反,如果不懂游泳技巧,浩瀚的题海也会淹死人;只讲方法缺乏操练,难免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很难取胜;而一味强调体格的健壮,把汗水大把洒在运动场上,极有可能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其中一点行文未必不可,但综合立意,辩证色彩更浓。

根据题目要求,写作本题,务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否则视为偏题。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

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老师说:这三篇满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或者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津:题目中的三篇高考满分作文各自特点突出,因此脱颖而出。

于是,老师就提出了选择其中一种风格让学生坚持模仿的要求。

老师的方法指导看似有道理,但仔细琢磨,三篇满分作文也未必尽善尽美:甲篇形式匀称优美,然而内容如何?乙篇文采四溢,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是否有卖弄文采之嫌?丙篇语言质朴,能否也需要来点包装,使其内外兼美?选择其一来模仿并非不可,但若能三美集于一身,岂不成就了大美?题目要求中的两个问句,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立意。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意见发布。

其中,语文学科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阅读量增大,重在考查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怎样应对这一变化?一时间,学生、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