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全解

合集下载

中国工业化战略与发展道路概述

中国工业化战略与发展道路概述

(二)传统工业化战略的成因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旧中国的落后基础上起步,客观上要求 有比较高的工业发展速度
1949年: ——在全国总人口中,89.4%居住在农村; ——在全国劳动力中,91.5%为农业劳动力; ——在466亿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工业占30%(其中轻工业占
22.1%,重工业7.9%); ——在工农业净产值中,农业占84.5%,工业占15.5%(《中国工业的发
(一)改革前我国传统工业化战略的特点
1.重速度、轻效益
1952~1979年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1%。 在1957~1979期间,即使先后经历了苏联取消援助、大跃进、文化 大革命等重大事件,工业增长率平均每年仍然达到近10%。 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巨大的投资。1957~1979年,平均有 25~30%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投资,其中工业投资占一半以上;在工业 投资中,重工业占85%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单是工业投资一项就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14~17%,差不多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总投资率( 18% )。 结果,1979年工业固定资产总额比1957年增加了11倍。但是,经济 效益却不断下降。
(一)改革前我国传统工业化战略的特点
2.不平衡增长战略
兰格纳·诺克斯和保罗·罗森斯坦-罗丹等主张平衡增长。他们认为,如 果各国想成功地获得持续增长,就只能同时而且全面地发展各种工业。这 种理论也被称为“大推进”理论。
主张不平衡增长的经济学家如艾伯特·赫尔希曼认为,没有既定的发 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应该而且必须集中精力发展为数不多的 工业化关键部门。
一、中国传统工业化战略(1949~1978)的回顾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经济建设先后经历了“一五”时期(1953 ~ 1957年) 、“二 五”时期(1958 ~ 1962年) 、 1963~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三五”时 期(1966 ~1970年)和“四五”时期(1971 ~1975年)等。这20多年,国 内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摇摆不定,经济建设道路曲折。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史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主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贸易规模多年创世界第一,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工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我国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经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

1.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工业建设上,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行业不断由小到大,一些新兴的工业行业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工业等也从无到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健全工业生产体系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由原来的以农副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转变为95%以上为工业制成品,工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服装、鞋、玩具、五金产品、家电等轻工品在全球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全球工业品市场因中国工业的发展及价廉物美产品的出口而极大丰富。

2.增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提升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瓶颈问题得到缓解,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能源与原材料产业增长了上百倍,部分产品产量步入世界前列。

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促进 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达到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

中国地理_中国的工业概况

中国地理_中国的工业概况

②交通便利
攀枝花
包头
鞍山
北京
钢铁工
太原 马鞍山
业基地
武汉
上海
2.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存在的问题
①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
②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
③铁矿石、水资源和焦炭等资源分布的不匹配 也科技投入 ③调整产业布局
毛太这津棉这纺原里3纺是织、市主工 中工济是要业国业南全是:第:、国畜主一主天三牧要和目要津大业分第前分、毛区布二国全布青纺和在棉各国在岛织接黄产省毛北和中近河区区纺京长心畜中。都织、江,牧下有中工呼中拥业游了国业和下有区的棉纺遍浩游优的北纺织及特的越羊京织工全、上的毛、工业国兰海技产石业的各州、术地家。主省、无基。庄干区西锡础上、现宁、和海西除、武协、安西汉作北乌、藏等条京鲁郑外城件、木州,市,天齐、全,,
(二)临海型 : 二战后,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 集装箱的出现,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所以大型的工业 建立在临海的港口。如日本濑户内海的福山、意大利南 部的塔兰托、我国的宝钢。
(三)临空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高新产业的更新 快,产品又以轻、薄、短、小为特点,或是价格昂贵, 这样主要靠飞机运输,空运被认识是尖端技术产品工厂 传送带的延伸。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 通。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岛等。
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巨型油轮: “远大”号于 2002年8月31日上午,一艘我国境内运力最 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 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下水, 中国人没有自己巨型油轮的历史由此结束。
➢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影响, 也就是“风水问题”。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二)连续农业
1、概念:
在当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 旳农业经济构造,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长投入,提升农业 综合生产力;依托科技,增长资源产出率;预防污染,保持农 业生态平衡;增长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渐建成一种资源节
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旳当代化农业。 2、目旳、内涵
2) 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 3) 枣粮间作、果粮间作等 。 3) 多种多收旳时间构造优化模式: 4) 利用各个农作物之间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旳需求差
进行合理配置,多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 4) 多层高效旳空间构造模式: 5) 农田作物按地形带立体种植。 5) 基塘结合模式: 6) 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
• 粮食总产量变化图
2023年9052.8亿斤
1999年10500亿斤
6 7 3 5 20 ? 6
3
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量旳变化
• 播种面积 亿亩
中国粮食构成变化与分布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万吨)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变化 %
年代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薯类 其他
1952年
41.7 11.6 10.2 9.9 ---

增产261.5亿公斤

其中:江南各省22亿公斤

黄河-长江之间100.7亿公斤

东北三省75亿公斤
• 失
300 公斤/亩以上旳地域增产抵消耕地降低旳损
• 合计增长 633.7亿公斤
4. 播种面积单产与估算增产区

人 口 注意:播种面积单产东西差别与南北差别旳差别
5. 控制无效蒸发,提升降水利用率旳工程试验与设想
(三)生态农业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5讲 中国的工业精讲精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5讲 中国的工业精讲精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考点1 工业及其重要性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考点2 我国工业的分布1.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一些老工业中心成长壮大,新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考点3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考点精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为2008~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图,读图回答,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是()A.国外资金的大量进入B.丰富的矿产资源C.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D.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考点】P7:机械工业的分布.【分析】机械工业是中国主要的制造业部门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电力机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解答】解: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不断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制造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并不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国外资本的大量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会使中国汽车制造业竞争更为激烈,甚至会使中国汽车制造业出现不景气的状况.日益发展的汽车制造技术会促进汽车制造质量的提高,但这并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C.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某某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技术水平高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靠近某某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考点】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某某是其核心,某某、某某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某某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解答】解: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架大飞机在某某试飞成功,大飞机之所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水平高.故选:A.3.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可将三个小时的路程减少为半个小时,这将最有利于港澳地区哪个行业的发展()A.金融业B.旅游业C.博彩业D.国际贸易【考点】P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某某、某某和澳门的巨大桥梁,计划2016年通车,大桥投资超700亿元,建成后,某某到某某和澳门的车程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解答】解:港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必然使珠江三角洲区域连为一体,海运条件更加便捷,加强了某某、某某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形成某某、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等.最有利于港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故选:B.4.位于我国东北的重工业基地是()A.京津冀B.长江三角洲C.辽中南D.珠江三角洲【考点】PB: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解答】解:辽中南工业区是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根据题意.故选:C.5.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下列做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是()A.加大资源的勘察力度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大力冶炼钢铁 D.大力发展火电工业【考点】PD: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解答】解: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石油、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东北地区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故选:B.6.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中线水质最好,可调水量最大②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③中线沿途经过了东南丘陵、秦岭和华北平原④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⑤该工程可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X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考点】PH: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分析】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某某、某某等城市一直流向、某某.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某某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某某上,在某某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某某再抵达某某、.【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西线水质最好,东线可调水量最大,①错误;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②正确;中线沿途经过了秦岭和华北平原,③错误;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④正确;该工程可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X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正确.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7.每年春节前后春运压力的存在说明每年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能力有待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C.城市化进程过快D.地域环境质量差别大【考点】P2: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分析】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解:在我国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故造成上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故选:B.二.填空题(共3小题)8.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 年 4 月 1 日,某某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某某经济特区和某某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如图(1)雄安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许多:靠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京津唐基地;地处我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有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等.发展的不利条件,如:水资源短缺.目前,我某某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该区.(2)与、某某两个直辖市紧紧相邻的某某省的行政中心是某某.(3)雄安新区所处的华北地区雾霾严重.你认为缓解雾霾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考点】PB: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都位于沿海,交通便利.【解答】解:(1)雄安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许多:靠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京津唐基地;地处我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有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等.发展的不利条件,如:水资源短缺.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某某市,以解决某某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2)某某省的行政中心是某某;(3)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环境质量.而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燃烧秸秆肥田,增加了碳排放量,会加大雾霾天气发生.故答案为:(1)京津唐;南水北调;(2)某某;(3)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9.下图是“某某、某某和澳门在祖国的位置图和某某岛物产和城市分布图”,据图回答.(1)港、澳、台的出口加工工业都十分发达,这种经济特点的形成与三地的地理位置关系是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便利.(2)港澳台的旅游业都十分发达,三地相比某某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DA.购物 B.博彩 C.城市风光 D.自然风光(3)根据某某岛物产和城市分布图,某同学马上意识到“某某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图中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西部是平原,地形平坦.(4)右表是某某三类产业产值构成统计表,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三类产业中,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的是第三产业.年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65 4419701975 461980 45198519901995 4 36 601998 34(5)下列地区中,其农作物种类与某某岛相似的是BD (双选)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某某半岛 D.某某岛.【考点】P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港、澳、台的出口加工工业都十分发达,这种经济特点的形成与三地的地理位置关系是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便利,某某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是日月潭,某某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某某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解答】解:(1)港、澳、台的出口加工工业都十分发达,这种经济特点的形成与三地的地理位置关系是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便利;(2)港澳台的旅游业都十分发达,三地相比某某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自然风光;(3)根据某某岛物产和城市分布图,某同学马上意识到“某某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图中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西部是平原,地形平坦;(4)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三类产业中,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的是第三产业;(5)某某岛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某某岛也位于南方地区,东北平原和某某半岛都位于北方地区.故答案为:(1)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便利;(2)D;(3)西部是平原,地形平坦;(4)第三产业;(5)BD.10.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考点】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某某市、某某省中部与南部以及某某省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充沛.【解答】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某某是其核心,某某、某某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长江三角洲这块土地故答案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三.多选题(共1小题)1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是某某特别行政区,毗邻的经济特区是某某B.C地是某某市,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C.C地有京广线经过,是某某省的省会D.F海是南海【考点】P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某某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某某和某某.【解答】解:读图可知:A地是某某特别行政区,毗邻的经济特区是某某,A选项错误;D地是某某市,C地是某某市,是某某省的省会,不是经济特区,B选项错误;C地有京广线经过,是某某省的省会,C选项正确;F海是南海,D选项正确.故选:CD.四.判断题(共3小题)12.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快×(判断对错)【考点】P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某某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解答】解:珠江三角洲利于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故答案为:×.1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充分发挥东北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错误.(判断对错)【考点】PB: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重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和水陆交通便利,但由于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近年来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相对下降,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等.【解答】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等,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的做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14.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判断对错)【考点】P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分析】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解答】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故答案为:×.五.解答题(共6小题)15.《北纬30°中国行》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的地理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如图,完成下列问题.(1)沿30°N附近的省区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我们可以在 B 登黄鹤楼感受长江的壮观,在 D 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麻婆豆腐,在 E 欣赏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精华.(将图中代表省区的字母填在横线上)(2)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其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某某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地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京广线(图中的主要铁路干线名称)在此跨越长江,交通便利.【考点】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QH: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解答】解:(1)读图可知,登黄鹤楼位于B某某省,麻婆豆腐是D某某省的特色小吃,布达拉宫在E某某自治区.(2)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其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某某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地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京广线在此跨越长江,交通便利.故答案为:(1)B;D;E;(2)鱼米;沪宁杭;(3)某某;亚热带季风;京广.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为我国长三角经济图与西三角经济图位置示意图.(1)位于西三角经济圈的直辖市名称是某某市,长三角经济圈的某某是某某省的省会城市;(2)简析长江在西三角经济圈及以上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3)简析长江在长三角经济圈河段水运便利的原因;(4)分别指出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发展经济的不同优势.【考点】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西三角经济圈”是一个跨川、陕、渝三地的复合型经济区域,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涉及1.18亿人口,GDP总量约占整个西部40%的大区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其工业中心主要有某某、某某和某某.某某为中国广大内陆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长江沿江地带提供科技力量,高素质人才,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促进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升级,优化长江沿江地带产业的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落实.【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位于西三角经济圈的直辖市名称是某某市,长三角经济圈的某某是某某省的省会城市.(2)长江在西三角经济圈及以上河段为上游地区;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特别是自源头到某某河段,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3)长江在长三角经济圈河段属于下游河段,水运便利的原因: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利于航行,航运价值巨大.(4)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发展经济的不同优势:西三角煤、铁、天然气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位于长江与沿海的“T”形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故答案为:(1)某某市;某某;(2)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特别是自源头到某某河段,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3)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利于航行;(4)西三角煤、铁、天然气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位于长江与沿海的“T”形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南海幅员辽阔,拥有300km2的浩瀚海域,在南海散布着大小200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某省、中国南海图(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岛屿:C 钓鱼岛;海峡:D 琼州海峡.(2)随着陆地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试列举南海海域拥有的海洋资源种类(至少三种).(3)分析A河流汛期长的原因.(4)珠江三角洲与B地区以前店后厂的方式进行合作.(5)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图描述某某的海陆位置:某某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某某岛,某某东临太平洋,西隔某某海峡与某某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考点】P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T1:某某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分析】某某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某某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某某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某某西隔某某海峡与某某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某某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在前,珠江三角洲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C钓鱼岛,D琼州海峡.(2)南海海域拥有的海洋资源种类:南海其深水海域除蕴藏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外,南海海底蕴藏的稀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还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3)珠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此地降水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导致珠江成为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4)“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其中“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5)某某的海陆位置:某某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某某岛,某某东临太平洋,西隔某某海峡与某某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故答案为:(1)钓鱼岛;琼州海峡;(2)石油、天然气、稀有矿产;(3)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此地降水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4)前店后厂;(5)某某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某某岛,某某东临太平洋,西隔某某海峡与某某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18.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我国内海).(2)京津冀地区中“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某某省.(3)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一重大决策在制定,说明的城市职能之一是全国的政治中心.(4)随着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雄安新区,这对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B .A.交通拥挤状况有所减轻B.政治中心职能将大幅减低。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发展特点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发展特点

工业规模与速度
中国工业规模 庞大,拥有世 界上最大的工 业产值和出口
额。
中国工业发展 迅速,已成为 全球工业增长 的重要引擎。
中国工业结构 不断优化,高 新技术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 业快速发展。
中国工业布局 逐步优化,区 域协调发展水 平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高技术产业成为重 要支柱
政策建议:政府应 制定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向欠发达地 区转移,加强区域 合作和产业协同发 展,促进工业布局 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链整合
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地 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 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 发展。
产业链整合:加强企 业间协作,完善产业 链条,提高产业链整 体效率和竞争力。
全球工业格局重塑中的中国角色
中国工业发展现状:规模大、门类齐全,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逐渐摆脱传统加工制造的角色
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互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全球工业格局的重塑
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在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将继续引领全球工业发 展潮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分类:中国工业布局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工 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度高,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中部地区以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是 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是国家重要的生态 保护和资源转化区。
的中 特国 点工
业 发 展
地理位置:中国 地势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自然条 件差异显著,对 工业布局产生影 响。
自然资源:中国 拥有丰富的矿产、 水能、土地等资 源,为工业发展 提供了重要支撑。

工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

11.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四个 城市分布的共同特 点是: 位于长江中下游 平原,水陆交通便 利,地势平坦,农 业基础好。 (2)试分析图中城市②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接近原料产地,江汉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 棉基地,湖北大冶丰富的铁矿;②接近消费市场,武汉市 人口众多;③交通便利,有长江、京广铁路等重要交通线 通过。
8.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关其发展的 有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煤、铁资源丰富 B.市场需求量大 C.交通便利 D.工业技术先进 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是( ) A.广州、深圳 B.重庆、武汉 C.西安、西昌 D.北京、上海 10.有关新中国工业发展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B.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工业布局由内地向沿海发展 D.工业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
九、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工业“三废”的危害:污染水体,使水质恶化; 污染大气;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消除“三废”的措施
①加强预防,依法管理 ②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 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回收利用制成硫 酸;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可制成建筑材料。 ③ “三废”处理无害化:处理污水可建立污 水处理场;处理废渣,在综合利用以外,可建立 焚烧炉或采取掩埋;消除废气可用化学手段。
13.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 ① 布示意图”,回答: ② (1)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 ③ 基地名称: ① , ④ ② , ④ , ⑤ 。 其中以重工业为主的 ⑤ 是 ,以轻工业 为主的是 , 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 (填数字)。
(2)④与②相比,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是: , 不足的方面主要有: 。 优势:①腹地宽广,水运发达,长江流域多以此作为出海 门户;②长江三角洲农业发达;③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 富,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好,市场经济发 育较早,人们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观念和经济活动能力; 不足: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3)③地区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很快,有利的条件是 。 石油资源丰富 (4)近20年来是⑤地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说明该 地区发展快的社会经济原因: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有利于该地发展的特殊政 策;靠近港、澳、台地区,有引进境外、国外资金、技术 和管理经验的优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充分利 用人多,劳动力廉价和侨乡的优势;抓住了国际劳动分工 的机遇。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2024/9/17
82
(二)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和辅 助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 是环境管理工作实现 综合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2024/9/17
83
3.农业生产信息化 4.农业科技信息化
2024/9/17
84
5.农业教育信息化 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7、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8、农业管理信息化
2024/9/17
85
二、中国农业生产的五大趋势
1.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从纯农业向综合企业发展 都市农业
3.从单纯生产向种植、养殖、加工、销 售、科研一体化发展
2024/9/17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 1: 1.8 1990年: 1: 2.2 1995年: 1: 2.71 2012年: 1: 3.1
2024/9/17
4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就业问题突 出
经济发展的矛盾(工业化的矛盾):
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矛盾
2024/9/17
47
2024/9/17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 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4/9/17
93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型
1.可持续农业:
符合环境和发展要求
2.立体高效型农业:
符合复合生态系统要求
沪、浙、湘、
鄂、赣、粤、 闽、琼
湿润气候,降水800-1800mm;人多地 少,粮食不均;集约化程度高,59主产稻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初中地理知识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初中地理知识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知识点的认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或工业中心,地方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我国的沿海工业地带集中了我国几个最发达的工业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新、旧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认识,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例: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日益集中在大城市B.集中在沿海地带C.沿海与内地差异很大D.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分析:根据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解答.解答: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而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或工业中心.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分布的概况.【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理解掌握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四个工业带所带来的重要作用.1/ 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工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工业

2024/1/30
古代手工业时期
01
中国古代工业以手工业为主,技艺精湛,如丝绸、瓷器等享誉
世界。
近代工业起步
02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开始引进机器
生产和技术,近代工业逐步兴起。
现代工业发展
03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历了从小到
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产业布局
3
中国的钢铁冶炼与加工行业主要分布在华北、东 北、华东等地区,其中河北、辽宁、山东等省份 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2024/1/30
13
石油化工行业
2024/1/30
行业概况
石油化工行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 化学反应和加工技术生产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行业。
主要产品
该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乙烯、丙烯、苯、甲醇、汽油、柴 油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等多个领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 工业
2024/1/30
1
目录
CONTENTS
• 工业概述与发展历程 •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分布 • 典型工业部门介绍 • 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未来中国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2
2024/1/30
01
工业概述与发展历程
CHAPTER
3
工业定义及分类
劳动力资源丰富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2024/1/30
10
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2024/1/30
地理位置优越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带,交通便利,便于开展国内外贸 易。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中国地理第1章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中国地理第1章中国地理概况

1.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①京广线 、②京沪线、③哈大线 等,形成了一些重 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 a 上海、b南京、c武汉 、d 重庆等城市为 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 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
(2)关于四地所在工业区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②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 B.①地工业区重点发展钢铁、石化、高档轻纺等技术密集型工业 C.③地工业区是我国工业部门齐全,效应配合最高的地区 D.④地工业区电子等新兴工业实力雄厚,是我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区
【解题流程】 【答案】 (1)B (2)C
并会分析其原因。
基础整理一 工业的分布
图形 中国的工业分布
读图思考 (1)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提示:沿铁路干线、沿河流、沿海分布。 (2)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分布密集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什 么? 提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3)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 么? 提示: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产品质量;②调整工业结构,发展
发展
类型,加强技术改造;②重点放在
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③适当限
方向
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
制某些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资源
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等方面
的工业发展
(2)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② ①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 发展
(2)钢铁工业
①主要基地长东江部沿沿岸海::EA马鞍鞍山山、、B本F武溪汉、、C京G重津庆唐、、HD攀上枝海花 黄河流域:J包头、K太原

第六章工业部门布局.

第六章工业部门布局.

第六章工业部门布局工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

为了使研究更加集中,本章采用粗略的分类,即将工业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分,然后再将重工业分解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轻工业分解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一、重工业布局(一)重工业结构及其空间差异1.世界重工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从世界工业发展历史看,尽管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工业的大发展,还是在以机器制造机器的近代重工业产生以后,而不是在这以前。

科技革命总是在重工业领域内表现出来,然后逐步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这是因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主要来自重工业。

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促进重工业的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煤铁采掘工业、钢铁工业及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并使工业向城市集中,大城市惊人迅速地增长;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能源工业及大耗能工业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使工业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各地地方资源的局限;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宇航等工业的崛起,工业布局有了更大的机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重工业结构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在初期,重工业结构主要是煤、铁等采掘工业、钢铁等原材料工业和一般的机械工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结构比较单纯;到现在,重工业已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生产系统。

在发达的工业国家,重工业结构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一方面传统的重工业部门或者是由于资源的减少以至枯竭,或者由于设备、技术、工艺陈旧过时,国际竞争能力削弱,市场缩小而出现停滞以至衰落;另一方面,尖端技术工业方兴未艾,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这种结构性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经过多年的积累,传统的重工业部门长期占主导地位,而新兴的工业部门已达到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不足以弥补老工业部门的减产,由此造成整个工业增长率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衰退”。

在新旧结构交替之际,无论是传统工业的“再工业化”,还是新兴部门的高速增长,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本的投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 专题13 工业(解析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 专题13 工业(解析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13 工业知识讲解一、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工业类型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如能源、钢铁、机械、化工工业等;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如纺织、食品工业等2、工业布局(沿海内地,城市农村)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最大)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最大)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3、主要工业部门(1)能源工业①煤炭:我国第一大能源,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

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大同、阳泉;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内蒙古准格尔、霍林河;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陕西神府。

②石油:黑龙江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未来10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③水力:集中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2)钢铁工业①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东部沿海的鞍山(钢都)本溪、京津唐和上海等,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黄河流域的包头(草原钢城)、太原。

②发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

(3)机械工业①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地区②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大众,上海别克,一汽大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4)纺织工业①种类: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②分布: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二、高技术产业①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本文将探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中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的理解。

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发展(1949-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

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为重要基础,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 1957 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发展(1978 年至今)1978 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主要特点有:1.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以轻工业、机械电子产业为主,近年来又转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

3.工业布局逐步合理:过去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工业,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4.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机场总数世界第二,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

科技创新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例如,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球,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独立导航系统的国家。

此外,我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实现了空间站核心舱的成功发射和与地面通信的高速率、低时延。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初中地理中考识图分类复习-中国的工业(含解析)

初中地理中考识图分类复习-中国的工业(含解析)

中国的工业填图一、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别是:①工业基地,②工业基地,③工业基地,④工业基地。

【答案】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二、四大工业基地:(1)A是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是我国著名的基地。

(2)B是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是我国基地。

(3)C是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是我国基地。

(4)D是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是以为主的基地。

【答案】(1)辽中南大连沈阳鞍山重工业(2)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3)沪宁杭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综合性工业(4)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轻工业综合性工业三、解题技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有四大工业基地,即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他们具有共同的发展优势是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但因各自的发展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工业中心(见下表)。

速记1、工业及其重要性:(1)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分类:(3)工业的重要性: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1)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2)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3)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石油等资源。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③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工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市场广阔。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临近港澳、东南亚,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交通便利;海外市场广阔。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部地区:发挥 资源优势,承接 东部地区产业转 移,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能源、 原材料等产业
西部地区:依托 资源优势和地理 优势,重点发展 能源、矿产、特 色农业等产业
东北地区:加强 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发展现代农 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
第四章
中国工业发展的挑战 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未来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将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工业合作 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准入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 业布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展中
历国 程的
工 业 发
叁 局中
特国 点的
工 业 布
肆 的中
挑国 战工 与业 机发 遇展
伍பைடு நூலகம்的中
未国 来工 展业 望发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生态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能源消耗:中国工业发展对能 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短缺 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1.总体概况随着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经济区域化、城市集群化、产业集聚化日益明朗,东、中、西部逐步形成“三大六小”经济区(经济圈)格局,“三大”是指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泛渤海经济圈,“六小”是已规划或者正在规划建设的中部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南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去、海峡经济圈、西三角经济圈。

“九大”经济区(经济圈)格局又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吉都市圈、哈大齐工业走廊、海峡西岸城市群等17个城市群(都市群)。

这些经济圈或大城市圈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国内东部先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2.产业园/开发区概况1984年,中央在建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

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共有1541个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其中,截止2009年10月,国家级开发区共189家,包括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8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现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4.5%,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29%。

二、各主要经济区域情况介绍1.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即“9+2”经济地区),包含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具体是: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WTO对我国工业的影响

机电工业是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和外资进入较多的部门, 机电产品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加入WTO对机电工业 的影响比较复杂,总体上利大于弊。除汽车、重型设备、 大型石化设备和科技含量高的仪器仪表、机床等产品外, 其它产品多少都会受益。特别是家电、电工电器和通用机 械。 家电生产受益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上海、天津和安徽,部分受益的有四川(电视)和河南 (冰箱)。 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将在电工电器生产上受益。 广东、浙江、上海、天津、北京和江苏等会在电信设备 制造的扩张上受益。 广东、北京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上受益。
突出问题

规模小,水平低
2001年,53个国家级高新园区技工贸收入总和约1400亿
美元,仅相当于硅谷科技园区的一半。

技术性收入低
“工贸技”而非“技工贸”,2003年,我国高新区收入构 成中, 技术性收入只占5.2%,而产品性收入则高达82.1%。 只重产值,而不注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政策、体制不健全
热点问题分析

西班牙烧鞋事件引起的思考(我国劳动密集型制 造业面临的国际挑战)
背景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的中国鞋城,约400名 不明身份的西班牙人聚集街头,烧毁了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 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造成约8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相关链接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俄罗斯曾发生过一次查扣事件,温州 鞋卷入其中。那次查扣货物历时最长,整个浙商损失大约3亿元人 民币,个别企业损失达千万元以上。 2003年冬,20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 损失不详。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温 州
高新技 术产品 出口占 全部外 贸出口 比重
(2003)
27500亿 25% 元
+5%
40%
+20% 25%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
高度集中
与区域知识创新能力相吻合 区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头重脚轻”
高新区主要成就及评价

局部环境得到优化,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热点问题分析
高耗能产业的区域格局变动 中西部能源产区高耗能工业增长较快,局部地区面临短暂 困境。 东部发达地区高耗能产业进行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 间已成为客观需要(电价上涨、缺电、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将部分高耗电生产线、生产厂转移到湖北,提升企业 的竞争力,减轻全省的用电压力。 浙江将对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水泥五行业中部 分行业实行淘汰。 区域电力市场成熟运行后,中西部高耗能产业的出路?
-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逐步完善。 -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的流动。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产业发展道路 -多种创办模式并存。
-“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

奠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成为高新技改善投资环境。
热点问题分析

现代制造业的兴起
现代制造业成为国内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战 略重点。 现代制造业的内涵: 技术含量现代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和产品性能的先进性 企业制度现代性-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等的先进性 产业发展现代性-产业关联度强
热点问题分析


振兴现代制造业的依据(北京) 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优化的趋势。 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需要(工业化)。 符合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互动和共赢发展格局的需要。 符合首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保护的需 要。 如何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基地? 目标:第一阶段到2005年,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初 见成效,关键产业群和产业链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 2006年到2010年,现代制造业进入总量扩张阶段,成为 首都经济新的重要支柱。
加入WTO对我国工业的影响

加入WTO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是负面的。据与美国达成的 双边协议,2006年7月整车关税将下降到25%。未来汽 车工业可能会形成以外资为主导。
热点问题分析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西南 西北 广东 可装机率 开发率 100 80 60 40 20 0
我国各地区水能开发状况图
热点问题分析
近年全国普遍出现供电紧张 2004年第一季度,全国24个省区市拉闸限电
浙江义务--四万企业,为什么停我的电?(经济半小时, 2004/8/11) 自去年以来,义乌一直采取工业企业开一半停一半的办法,维 持到今年7月初,现在只好全部停电,让电于民。即使如此,仍存 在一定缺口。 义乌是覆盖全球的小商品生产基地,这些年来,主要靠成本低 和量大在同行中竞争立足。停电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些企业面临倒闭,还有一些企业考虑分流,把一部分机器搬到 其他地区。义乌正面临潜在经济危机――投资转移。 据火车站有关部门统计,今年7月1日到22日,共发送旅客28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万人次,多是民工。 ……
热点问题分析
带来的问题: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失地农民、银行呆坏账、外
国低劣矿石的倾销、对上下游行业的影响、产能扩张使钢铁生产原料供应紧
张,价格暴涨,铁矿石、废钢、焦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0%、50%和40%左右 铁本带来的思考:9000亩地(1200亩基本农田)、4000多失地农民、 6000多项目建设工人、43亿银行贷款……
存在的突出问题
少数大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 企业整体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2003年,高新区销售额达亿元以上的企业数占7.2%,但销 售额却高达86.2%。 对1200个企业跟踪显示,12.5%的企业总收入稳定增长, 6.3%的企业持续下降,80%以上的企业处于波动状态。

产业结构趋同
高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五、六个领域。 产品结构趋同:26个高新区生产微机,16个高新区生产电 视机。
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
刘玉 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主要内容


主要工业行业的布局 热点问题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区的布局与发展 加入WTO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热点问题分析

能源供需矛盾(电力)
资源开发(市场需求)与资源禀赋的空间错位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钢铁是个“中间产品”,上连煤炭、铁矿石、运输等“瓶 颈”产业,下连汽车、家电、装备工业、建筑等支柱产业, 如果“中间产品”过分膨胀,上下游的不协调就一下子暴露 出来。
宏观调控紧缩引起钢铁行业的沉浮
钢材价格下降(1/2-1/3) 国家并不是对所有钢铁项目“一刀切”。一些科技含量高、 填补国内空白的新项目仍然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广州JFE 钢板有限公司、广东华冠钢铁厂、广东沿海钢铁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

国 家 级 高 新 区 分 布 图
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高新技术 工业产值
(2003)
高新技 术产业 产值占 工业总 产值的 比重
(2003)
工业总产 值同比增 长与工业 增速相比
高新技 术产品 出口年 均增长
(19982003)
高新技 术产品 出口年 均增长 与出口 总额增 速相比

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
目前我国每年技术成果转化率仅为10-15%,远低于发 达国家的60-70%。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人才流失 -知识产权保护
-政策 -管理模式

缺乏创新观念
世界上众多高新企业都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IBM 公司每年的专利数量都超过800件;1996年高达1867件; MOTOROLA公司1996年获得的技术专利也高达1064件。 国内很多企业宁可把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也不愿 用于科研开发(1998-1999VCD大战)。
高新区若干问题分析

与国外科技园区发展的差距 -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地位不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对区域、国家发展的影响较弱(尤其技术方面) -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较少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资金缺乏 -研发(R&D)投入少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到产业化,投资比率为1:1.01.5:100,而发达国家为1:10:100; 我国20世纪90年代每年的研发经费平均占GDP的比重为 0.7%,而发达国家达2.5%; -融资困难 风险投资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热点问题分析

四大产业:
汽车工业、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 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


四大基地:
北京汽车工业基地 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

十大优势产品:
现代轿车、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中芯集成电路、 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同仁堂中药与保健品、化学合成药、福 田商用车、数控机床、数码影像及显示设备
热点问题分析
起因 中国商人的廉价产品给西班牙本地商人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思考 事实上,出口价格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鞋业发展的最主要 瓶颈。低价鞋给贸易保护主义者以口实,国外反倾销已成为 我国鞋类出口的重大障碍。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 鞋类出口企业已达5043家, 但是出口金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竟有2249家,达44.6%。 “我 们上规模的企业很少,一些出口新军为了挤入国际市场,多 以低价策略为先导,而且由于规模小,没有长远打算,不注 重产品开发,最终使中国鞋在国际上戴了一顶‘低价帽’。”
热点问题分析

区域格局变动--西电东送
热点问题分析

能源发展趋势
热点问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