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合集下载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个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的影响1.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田中使用后,其中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会导致土壤污染。

2. 靶标和非靶标物种的损害:农药会对靶标物种(如害虫或杂草)产生杀菌、杀虫或除草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一些非靶标物种(如蜜蜂、蚯蚓等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农药对水体的影响1. 农药的径流和渗漏: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会随着降雨或灌溉水的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 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和生态失衡:农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饮用水安全问题:农药残留在水体中会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三、农药对空气的影响1. 飘散和蒸发:农药的施用会导致一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中,形成农药飘散。

2. 空气污染:农药飘散后,会造成空气中的农药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造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要遵守农药的使用规范,正确选择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减少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的情况。

2. 推广生物农药和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生物农药具有较低的毒害性,可用于替代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灭虫剂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环境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损害。

总结: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也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在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合成农药更为突出。

2.原因:一方面是各类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农药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农药在使用中的超标、滥用等行为。

二、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人体接触到农药,严重的会引发肝脏、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农药残留对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威胁。

三、土壤中农药污染防治的方式和方法
1.改变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比例,降低土壤中的农药含量。

2.改变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

3.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土壤中农药含量的异样指标。

4.开展农药使用交流活动,提高群众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农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土壤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在
减量、替代、改良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治理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治理
1、 认识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来自防治作物病虫害及除杂草用的杀虫剂、杀 菌剂和除草剂,这些污染可能是直接施入土壤,也可能是因喷洒而淋溶 到土壤中。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引起植 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的健康,进而形 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 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土壤中农药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土壤性状、作物品种、气象条件 和时间的影响,还与农药的使用量及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当农药施入 农田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行为:(1)农药被土壤吸附后,其迁移能力和生 理性随着发生变化,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净化和 解毒作用,但这种作用较为有限且不稳定,其吸附能力不但受土壤质地 的影响(砂土的吸附容量少,粘土及有机质土壤的吸附容量大),还受农 药结构的影响,因而吸附对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影响最大。(2)农药在 土壤中迁移,其迁移方式有挥发和扩散。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还与土壤 的性状有关,砂土的迁移能力大,粘土及有机质土壤迁移能力小,其迁 移能力直接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3)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所谓 降解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 它一般分为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生物降解。 3、 治理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3.1 加强宣传,树立防治观念 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也是目前生产无公 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提高认 识,增强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生产上过频过 量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引导农民增强环保意识、生态 意识,树立综合防治观念。 3.2 安全合理地施用农药 3.2.1 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由 于其长效性不仅在人体内富集,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为确保农产品质量 安全,近年来,农业部陆续公布了一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 农药。 全面禁止使用的农药(23 种):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 乙烷(EDB),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 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 磷和磷胺。 限制使用的农药(18 种): 禁止氧乐果在甘蓝上使用;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 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 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 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在蔬菜、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1、有机污染源头
土壤有机污染物首要是化学农药。

当前很多运用的化学农药约有50多种,其间首要包富含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酶类、苯氧羧酸类、苯酚、胺类。

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出现土壤农药残留,带来严重的污染。

2、重金属污染源头
使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一个重要路径;工矿企业的废气沉降落入土壤是另外一条途径。

重金属首要有汞、铜、锌、铬、镍、钴等,因为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并且能够被生物富集,因而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损害。

3、放射性元素污染源头
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实验的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进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废渣。

富含放射性元素的物质不可避免地随天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积而污染土壤。

土壤一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只能天然衰变为安稳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可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4、病原微生物污染源头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首要包含病原菌和病毒等。

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

人类若直接触摸富含病原微生物的土壤,也许会对健康带来影响;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生果等则直接遭到污染。

今天。

土地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土地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土地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土地污染的类型繁多,包括化学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等。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土壤类型:1. 化学物质污染:土地受到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化学物质的污染。

常见的化学物质污染源包括化工厂废水、废弃药品、化肥农药残留等。

2. 重金属污染:土地受到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的长期积累。

这些重金属物质对土壤、植物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3. 农药污染:土地受到农药的长期使用和积累,导致地下水和农田土壤的污染。

农药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带来潜在风险。

二、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区域和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

同时,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估,明确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

2.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

3.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4. 推进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加大对工业废物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采用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5. 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对已经受到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工程。

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通过土壤改良、污染物吸附等手段,恢复土壤的功能。

6.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土壤污染和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总结:土地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强化法律法规,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进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加强环境教育宣传等措施。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展开探讨。

一、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都会使用农药。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药在喷洒后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农药在喷洒时会产生挥发,进入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农药挥发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昆虫、鸟类等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5. 食物安全问题:农药残留会在农产品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三、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施用农药:科学制定农药使用计划,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3.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捕食者等自然敌害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定期监测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物质,用于抑制和控制害虫、病虫害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度和滥用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一、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农药使用过程中,部分农药会流失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污染。

这些农药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农药流失还会对饮用水源造成威胁,危害人类健康。

2. 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田土壤的积累,而这些农药在土壤中会难以降解。

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此外,农药会通过土壤渗漏到地下水,加剧水资源的污染。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广泛使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许多有益昆虫、鸟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这些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的控害和传粉等起着重要作用。

农药的使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食品安全问题:农药的滥用致使食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过量的农药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损。

2. 职业健康危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农民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长期接触农药,容易导致职业性中毒。

这类职业性中毒包括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并且对农民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三、解决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采用无化学农药的方式种植农作物,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

2. 合理使用农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准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次,避免过度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负面影响。

3. 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资源进行农作物保护,能够有效控制害虫和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和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农药的环境影响、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学农药的环境影响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往往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将会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易被冲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的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农药的使用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例如杀死益虫的同时也会危害益蝗。

化学农药的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针对化学农药的环境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对化学农药的监管,严格控制使用农药的数量和频次,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要加强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生产废水和废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要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产品,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农药污染控制针对化学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要加强对土壤和水体的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化学农药污染的问题。

要加强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工作,对受到化学农药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修复和治理,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要加强对化学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及时清理化学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加强宣传与教育在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开展环境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化学农药环境影响的认识,使大家共同参与到化学农药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中来,从而达到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化学农药污染的危害

化学农药污染的危害

化学农药污染的危害化学农药污染的危害2011年10月08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在田间经常喷洒化学农药以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某些农药及其代谢物的理化性质稳定,在土壤中的积累而引起了环境污染问题。

土壤环境是受农药污染重要场所。

农药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累积的结果,致使农作物及畜产品中出现微量的残留农药,污染了食品,危害人类的人体健康。

(一)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农药是消灭人类与植物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对农林牧业的增产、保收与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迄今农药的品种已发展到上千种,农药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成为决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与提高收获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日益增加的化学农药通过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不同环节大量进入环境与生态系统,因而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1)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与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与成本。

(3)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

(4)农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动物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缩,使其毒性更大,这就不仅使得害虫的天敌更易受到毒害作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的健康。

目前,防止农药污染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关切的环境问题。

农药的使用与农业、林业、牧业等关系密切,因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二)主要的农药类型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氨基甲酸酯类等制剂;按农药在环境中存在物理状态可分为粉状、可溶性液体、挥发性液体等;按其作用方式可有胃毒、触杀、熏蒸等。

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不论在形态、行为、生理代谢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因此,一种农药往往仅能防治某一种病虫害,专用性很强。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杂草和病毒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首先,农药的使用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

农药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农药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功能。

其次,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当农药喷洒或施放在作物上时,一部分农药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

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水源是人类和动植物生活的重要资源,农药的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潜在的风险。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会对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农田常常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环境,对农药的使用特别敏感。

农药对农田周边的昆虫、鸟类等有害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在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的地区,传粉和天敌等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恢复起到关键作用的生物群体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农药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损害。

首先,我们应推广和使用更加环境友好的农药。

研发和推广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应加强农药使用标准和技术指导,确保农药的正确和安全使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农药注册和审批机制,确保农药的安全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对农药市场和销售渠道的监管,打击非法农药流通行为。

再次,我们应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通过使用天敌、寄生虫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综合防治技术是结合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治病虫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表中所列半减期有很大的宽度范围,这表示,决定农 药在土中的残留能力除与其本身性质有关外,还取决 于多种环境因素,如药剂用量、植被情况、土壤类型、 酸度、土壤中水和有机质等的含量及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等。
土壤中农药可通过如下途径进入各类生物体内:
土壤→陆生植物→食草动物
土壤→土壤中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食肉动物
农药的分子结构、电荷特性和水溶能力是影响吸附的主要 因素。
一般,几何尺寸大、伸展平直又有柔性的分子可与土壤胶粒表面以较 大面积接触,吸附力也大;
其次,能离解为离子的农药被吸附力强;
相对说来,极性分子电性较弱,被吸附能力也相应见弱;
离子型或中性分子可在电场作用下暂时极化,就此被吸附在带 电荷的土壤胶粒上,但这种吸附力较弱。
(2)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以水解和氧化最 为重要,水解是最重要的反应过程之一。有 人研究了有机磷水解反应,认为土壤pH和吸 附是影响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3)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降解起),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作用
3.更为重要的是由施用农药而引起环境污染,并通过 食物链使农作物或食品中的残毒引入人体,危及人体 健康。
农药的分类
我国目前生产的农药品种有百种以上,新的品 种每年都在增加,根据农药的成分及用途,可 分成以下几类:
杀螨剂 二硝甲酚、三硫磷等 杀菌剂 稻瘟净、多菌灵等 杀线虫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等 除草剂 除草醚、西玛津、 2,4-D等
大量资料证明,不仅非常易挥发的农药,而且不易挥发 的农药(如有机氯),都可以从土壤、水及植物表面大 量挥发。对于低水溶性和持久性的化学农药来说,挥发 是农药进入大气中的重要途径.
农药随水的迁移形式有两种:一些在水中 溶解度大的农药可直接随水迁移;一些难 溶性农药主要附着于土壤颗粒表面进行水 的机械迁移,最终进入江河水体。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娄凯(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阐述了我国农药生产及使用的现状,通过分析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分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介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概括总结了解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 提高到2 499 kg/ hm2 ,平均增长39 kg/ hm2 。

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

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

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通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

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所注册的1500 多种农药中, 常用的有300多种, 按农药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醚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如澳氰菊酷、甲胺磷)、杀蜗剂(如杀瞒特)、杀鼠剂(如磷化锌)、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杀线虫剂、除草剂(如除草醚)、植根据对68 个国家的调查, 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另外, 施药时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 同时附着在作物上的那部分农药, 有些也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作者:杜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8期在近几年,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如果农药残留比较多的话,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威胁,增加致突变、致畸、致癌的发生机率,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中毒死亡现象。

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加强对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防控,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一、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化学农药使用对土壤的污染来源和途径有:①以防治地下病害为目的直接在土壤中施用的农药;②喷雾施用时滴落到土壤中的农药;③随大气沉降、灌溉或施肥等方式进入土壤中的农药。

进入土壤的农药被粘土矿物或有机质吸附,其中有机质吸附的农药约占土壤总吸附量的70%~90%,成为导致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等土壤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

农药进入土壤后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化等各种反应,除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湿度、温度、光照和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农药降解有影响,农药的类型、化学结构也是影响其土壤降解的重要因素,如有机氯类杀虫剂“滴滴涕”、“六六六”等则可在土壤中残留多年,而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丁烯磷”等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则只有几天,甚至更短。

(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药剂微粒会直接漂浮在空气当中;二是残留在土壤和水体表面的农药会逐渐挥发到大气当中;三是生产和加工农药的企业所排放的废气中,会含有一定的农药漂浮物;四是在农业品防蛀或卫生用药喷雾的时候进行的熏蒸处理会增加造成部分农药颗粒进入大气中。

目前在农药使用中最多的主要就是种植行业,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对地下水域生物等造成的污染农田施用农药后,未被利用的农药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水体,会不同程度地毒害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使淡水渔业水域的水质受到损坏,有的影响鱼卵胚胎发育,使孵化后的鱼苗生长缓慢畸变或死亡;有的在成鱼体内积累,使之不能食用和导致繁殖衰退。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农药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被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农田土壤中,从而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量下降:农药对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同时,农药的残留会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负荷增加,使土壤质量下降。

2.生态系统失衡:农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线虫、蚯蚓等有害无害土壤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对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进而影响了土壤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功能。

3.土壤侵蚀加剧:农药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导致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

4.土壤污染传递风险:农药在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时间较长,会进一步渗透到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同时,农药还可通过土壤颗粒的迁移和沉积,对地表水体形成污染,进而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制定农药使用规范: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制定相应的农药使用规范。

规范农药的使用剂量、施用方式和使用方法,合理安排农药施用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引进和培育益虫等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自然抵抗力。

4.加强农药环境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标的土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整治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农药的合规使用和环境安全。

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提高,农业生产不得不依赖农药来保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说明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列举几个应对这一问题的步骤。

一、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农药的成分在喷洒后被土壤吸收,这将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重要基础,一旦受到农药污染,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无法生长。

此外,农药渗透到土壤中会进入地下水,对水源造成污染;甚至流入河流和湖泊,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应对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以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来代替。

这样做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土壤的质量和地下水的纯净度。

2. 加强土壤监测: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农药残留和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

3. 合理施用农药: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药剂量,且避免在雨后过早施药,以避免农药被雨水冲刷入土壤和水体。

二、危害农作物的生态平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度使用农药会扰乱生态平衡,影响昆虫、细菌等对农作物有益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会破坏农作物的天敌昆虫,导致害虫数量激增,进而需要更多的农药来对抗害虫,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措施:1. 生物防治法:推广生物防治法,利用昆虫、细菌等对农作物有益的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和种植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3. 合理施用农药:农民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使用农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三、危害人类健康农药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接触到剧毒或致癌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

农药还会通过农产品残留在食物中,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应对措施:1. 加强农药安全教育:向农民普及农药使用的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农民对农药安全的意识。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控制害虫、病虫害等农作物的致病生物。

然而,农药使用会对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农药使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污染农药的使用直接接触到土壤,因此会导致土壤污染。

首先,化学农药的残留会积累在土壤中,并逐渐累积到有毒水平,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危害。

其次,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可能对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微量元素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合理使用农药,按照农作物的需求和病虫害的情况进行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土壤的冲击。

另外,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水体污染农药使用的过程中,一部分农药会通过径流或渗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这不仅危害水生生物,还可能对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农药污染水体的情况,尤其在农田附近的水体中更为明显。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农田与水体的有效阻隔,例如设置缓冲带或湖泊湿地,在水体与农田之间形成屏障,减少农药的流失。

其次,加强农药使用管理,规范农药施用时间和施用剂量,避免雨季或水体补给期农药的使用。

此外,推广生物调控的方法,例如利用天敌或生物激素来控制害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对有害生物起到控制作用,也会对环境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农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解决方案: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低毒性的农药,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

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农业化学品,其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对于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措施。

一、化学农药的环境管理1. 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品种,尽可能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对于大面积、长期使用的作物,建议选择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控制使用量和频次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次,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采取合理的施药剂量和施用频次,以达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效果的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合理施用农药在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施药方法,避免在风力较大、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施药,以减少农药飘散和流失的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科学回收包装物在使用化学农药过程中,应该科学回收农药包装物,避免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农药包装物应该统一收集、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监管与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化学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建立健全的农药登记、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对生产、销售及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整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维护农药市场秩序。

二、化学农药的污染控制1. 加强土壤保护化学农药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已经受到农药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技术,比如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减少对农作物生长和地下水的影响。

2. 加强水体保护农药的使用会导致水体污染,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构建人工湿地、采用生物过滤等方式来净化水体,减少农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保障水体生态环境。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强农药的管理和防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药污染的现状:1. 农产品污染:农药残留是当前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

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会超出安全使用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土壤污染:农药在施用后往往会在土壤中残留较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3. 水体污染:农药残留会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流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起水体污染。

一些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生态环境影响: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农药通过生物链传递,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威胁生物多样性。

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1. 严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和监督,规范农药的使用,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的使用。

2. 推广绿色农药:加大对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安全的农药,它们对土壤和水体污染少,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病害,具有潜力替代传统农药。

3. 科学施药技术:推广科学的施药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

采用精准农业技术,结合气象、作物生长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药时间和剂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 生物防治替代: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害虫和病害进行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残留。

5. 农药残留监测: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在安全范围内。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检和监控。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它们被过度使用时,却给土壤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的恶化。

化肥中的大量化学物质,特别是氮肥和磷肥,会使土壤变得紧实,降低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土壤紧实就像给土壤穿上了一件过于紧身的衣服,让空气和水分难以在其中自由穿梭。

这样一来,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就会呼吸困难,生长受到限制。

而农药中的某些成分,如有机氯农药,可能在土壤中残留并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板结。

其次,土壤的化学性质也会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而发生改变。

过量的化肥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

例如,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逐渐酸化。

酸化的土壤不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它们对土壤的酸碱度有特定的要求。

而且,过度使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养分的失衡。

比如,过量的氮、磷会导致钾、钙、镁等其他重要养分的相对缺乏。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饮食不均衡,虽然吃了很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但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身体还是会出问题。

农药的过度使用则会给土壤带来有毒化学物质的残留。

这些残留的农药不仅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还可能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降解的物质,进一步加重土壤污染。

再者,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土壤中生活着众多的微生物、蚯蚓、昆虫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可能直接杀死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而农药更是会无差别地攻击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那些对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的生物。

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但它们可能会因为农药的毒害而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此外,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

虽然短期内化肥能够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但长期过度依赖化肥会使土壤自身的肥力逐渐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降解主要是指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 反应而降解。 其中水解反应是许多农药降解的一个重要途 径。 由于土壤吸附作用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有些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 土壤中的水解比在水中的水解更快。
土壤中的农药还存在着一种生物降解作用。 大部分农药 施用后进入土壤,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 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有一个相对的适应阶段,当微生物大量 繁殖后,农药被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直到农 药被微生物耗尽为止。 这一作用也受到环境条件因素的影 响 ,如 温 度 、pH、水 分 条 件 、通 气 状 况 和 养 分 的 补 给 等 。
34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梨树病害的防治
郭玉芬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果树站)
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梨树不断发生病害, 造成了大面积的减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限 制了栽培面积的进一步的扩大。
病害防治是梨树生产的重要环节。 许多果农忽视梨树病 害防治方法,长期不合理、超剂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防治 效果差,而且经常发生药害事件,严重影响梨树正常生长发 育,降低产量和果品质量,损失较大。 笔者通过多年的科研实 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分析梨树发病特点、影响因素,总结 提出安全高效的梨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了梨树健康生 长。
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可进入植物体内。 不同植物体内农 药的残留量决定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 不同植物对艾氏 剂的吸收能力为:花生>大豆>燕麦>玉米。 农药被吸收后,在 植物体内分布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
决定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化学农药本身的 化学性质、农药浓度、土壤的吸附性能、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 原条件、土壤湿度、作物的覆盖情况、土壤耕作状况以及大气 的相对温度和风速等。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曲格平.环境保护读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2]吕殿录.环境污染化学.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 年.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孔晓华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监测站)
化学农药落入土壤中以后,通过各种途径挥发、扩散、迁 移而转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 因而土壤的农药污染又转 化为大气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等环境问 题。
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见的 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般农 田土壤均受不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 只有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 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用 方式喷撒农药,除被植物体吸收外,大约有 20%~50%左右进 入土壤。
二、小叶病 症状:初期叶色浓淡不均,叶形开始变化,出现畸形、破 裂。 春季发芽较晚,叶片异常狭小、质硬脆、不增展,边缘发生 焦枯,严重时枝条出现光秃。 而且往往从个别枝条开始,其它 枝条仍然照常旺盛生长。 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苹果梨和绵丰 梨树上,其他梨树上较少见。 病因:是生理缺锌造成的。 碱性土壤和沙质土壤,特别是 贫瘠的沙地更容易造成缺锌。 这是碱性土壤中锌盐转化为难 溶于水的状态,不易为植物吸收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1.结合 施 基 肥 ,每 株 大 树 增 施 硫 酸 锌 1~2 斤 。 2.春天树发芽前 10~15 天(清明节 左 右 )在 树 枝 、树 干 上 喷 施 3%~5%的硫酸锌溶液一次。 3.展叶后,每隔 7~10 天喷施一次 3‰~5‰的硫酸锌溶液,连续喷施 4~5 次。 4.对已发病并开始 光秃的枝条及时剪除。 三、焦边病 病症:发病后叶片的边缘出现焦枯,并逐渐扩大,最后整 个叶片焦枯脱落,而叶形大小不变,只是随着焦枯面积大小 而使叶面内卷。 这种病害各种梨树都有发生,以苹果梨最多。 病因: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都没有对焦边病详细的记载,只有 在巴彦淖尔市农业局编写的《苹果与梨栽培技术》中提到了 梨叶缘焦枯病,认为是生理病害,是碱化严重引起的,需进一 步研究探讨。 防治方法:由于病因和发病规律不十分清楚,所以防治 就无从下手,不过这几年从农民的经验中总结了一种有效的 方 法 :用 鲜 狼 毒 草 ,切 碎 用 开 水 浸 泡 24 小 时 后 ,用 冷 却 的 水 灌病树根 (狼毒草的用量视树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株 5 斤左 右)在阿镇地区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该地区发生的主要梨树病害有三种:黄叶病、小叶病、焦 边 病 (因 发 病 后 叶 子 边 缘 发 生 焦 枯 ,俗 称 其 为 焦 边 病 ),病 因 是生理病害。 三种病害的病症不同,病因不同,防治方法也有 区别,但共同的特点是后期叶片焦枯、脱落。
一、黄叶病(也称黄化病) 症状:发病初期多从新梢幼嫩叶上开始,叶色发黄,但叶 脉仍保持绿色。 后期大部分生长旺盛的叶片除叶脉外全部变 黄或黄白色,但叶形不变,新梢顶部嫩叶发红发焦,新梢停止 生长,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影响树势和产量。 黄叶病一般是 全树发病。 除梨树外,苹果树也同样发生黄叶病。 病因:是生理缺铁,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 缺铁并非土壤 缺铁, 而是可溶性的低价铁转变为不可溶性的高价铁造成 的,碱性和盐碱性土壤可使铁盐沉淀,地下水位高也使盐分 上泛,使铁盐沉淀。 在蔬菜和果树套种中,特别是和白菜套种 时,频繁的灌溉和白菜与果树之间争夺铁素也是造成黄叶病 的重要原因。 防治办法:1.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内腐殖质。 同时在每 年施基肥时在肥料中每株大树增施 硫 酸 亚 铁 (黑 矾 )2~3 斤 。 2.保 持 一 定 距 离 的 树 盘 ,树 盘 大 小 根 据 树 冠 大 小 而 定 ,一 般 应以向外延长枝的垂直线做树盘为宜。 在树盘的范围内不在
(一)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很易降解, 既能直接水解和氧化, 也能被微生物分解,其降解速度随土壤温度、湿度和酸度增 高而加快。 如马拉硫磷可以水解, 也可在绿色木霉 (Triehoclermavinde) 和 极 毛 杆 菌 属 (Pseudomonos) 作 用 下 分 解,反应产物可彻底降解为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其他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基对硫 磷,能被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 ,所 含 的 硝 基 被 还 原 为氨基。 有些微生物能使对硫磷水解为 P-硝基酚;杀螟松在 土壤中同样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降解作用。 (二)有机氨农药的降解 一般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较难降解, 但还是可以降解 的。 例如,滴滴涕(DDT)在嫌气条件下,微生物能使之脱氯变 为 DDD, 或是脱氯变为 DDE;DDE 和 DDD 都可以进一步氧 化 为 DDA。 DDT 在 好 气 条 件 下 分 解 很 慢 , 降 解 产 物 DDE、 DDD 的 毒 性 虽 比 DDT 低 得 多 ,但 DDE 仍 有 慢 性 毒 性 ,而 且 它的水溶性比 DDT 大。 对此类农药要注意其 分 解 产 物 在 环 境中的积累。 与 DDT 相比,林丹(丙体六六六)比 较 容 易 降 解 ,而 其 它 有机氯农药,如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等 是环境中最稳定的农药,但在土壤中可发生脱氯、水解、还原 和羟基化作用形成环氧化物。 三、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效应 虽然农药可通过上述途径迁移转化、降解去毒,但是由 各种农药的化学性质和分解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土壤条件的
有资料认为,残留在土壤残留的农药可进入无脊椎动物 的组织。 据报导,在喷撒 DDT 的土壤中,发现蚯蚓体 内 有 大 量 的 DDT 残 留 ,而 且 还 高 于 周 围 环 境 中 的 DDT 含 量 ,显 然 是由于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之故。 值得注意的是,残留在土壤
套种其它作物。 3.发病后,在叶面上连续喷 3‰~5‰的硫酸亚 铁溶液 4~5 次(每隔 7~10 天喷施一次)。
35
差异,它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有些农药 进入土壤之后,由于形态的改变,特别是被土壤胶体强烈吸 附,从而降低了其生理活性和溶解度,这部分农药的药效可 以认为失去了作用。 但有些半衰期长、使用范围广、历史长、 量大、次数多的农药,则在土壤中积累残留起来。 农药在土壤 中残留,可认为是土壤被污染的具体表现,残留农药可被粮 食、蔬菜作物吸收,使之遭受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健康。
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吸附,残留于土壤中 的农药,由于生物的作用,经历着转化和降解过程,形成具有 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成为无机物。
一、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一个由无机胶体(粘土矿物)、有机胶 体(腐殖酸类)以及无机-有机胶体组成的胶体体系,它们是 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碱性条件下,土壤胶体带负电 荷,在酸性条件下,则带正电荷。 而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一 般都离解成为有机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 因此,土壤对化学 农药具有吸附作用。 土壤吸附化学农药的机理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物理吸附:土壤胶体扩散层的阳离子通过“水桥”吸 附极性农药分子。 (二)物理化学吸附:是土壤对农药的主要吸附作用。 土 壤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 有机胶体>蛭石 > 蒙胶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由于农药种类极多,性质各不相同,对土壤吸附有很大 影响。一般农药的分子愈大,愈易被土壤吸附。 农药在水中的 溶解度强弱也对吸附有影响,如 DDT 在水中溶解 度 很 低 ,在 土壤中吸附力很强;而一些有机磷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 大,吸附能力则很低。 二、土壤对化学农药的降解作用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和土壤自由基降解等。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被认为难降解的有 机氯农药,最终也要被微生物所降解。 但化学农药在土壤中 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与微生物对农药 降解作用有关的主要的生化反应包括:烷基化作用、脱烃作 用、脱卤作用、脱卤化氢作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分裂、 键分裂、缩合和结合作用等。 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农药最 终是否在土壤中残留毒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微生物对农药的 代谢作用,是土壤对农药彻底的、最主要的降解过程。 但是, 也不能认为微生物群系是万能的,而且有些代谢产物甚至比 原型农药毒性更大。 光化学降解是化学农药非生物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