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详解——多选题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详解——多选题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旅游管理考研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答案】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它们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选项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人的实践的基本特征,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上述实践运行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正是在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
故选项A不是实践把握的环节,应排除。
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8.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创造活动的辩证统一,因此也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故选项A正确。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进行能动地选择。
2006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2006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参考答案刘景山老师关于2006年考研政治分析题参考答案一、用真理的具体性分析一个寓言[参考答案]1、真理的具体性即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认为石狮子会逆流而上的判断,是真理。
因为这个判断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并且是从实践经验当中得来的。
2、认为石狮子会原处不动或顺流而下的判断是凭一般的常识和猜测,没有对这一判断的准确性作具体的考察和分析,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客观性,是主观主义的真理观。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倒牛奶"的分析[参考答案]1、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资本的私人占有性和生产社会性决定的,这种矛盾是本质的、必然的,是不可克服的。
我国不存在资本的私人占有性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出现"倒牛奶"的现象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偶然的,不是本质矛盾决定的,是可以被克服的。
2、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的规律。
3、政府的应对措施是:(1)用经济手段对有关企业进行调控和指导,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
(2)转变政府职能,为有关企业提供市场信息。
(3)要对企业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教育,搞好循环经济。
三、关于毛概 "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参考答案]我国之所以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上述的政策是由不同时期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决定的。
1、在建国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从我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出发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2)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以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后来之所以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改造,是因为革命性质和对象发生了变化。
2006年考研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变化的理解和确认。
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在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变化着的世界。
换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据此分析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只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世界的本质;B项和D项谈的是对变化的理解,但是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将A、B、D三项排除,只有C项才是正确选项。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答案】 A【解析】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主体人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
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现在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
2006年四川大学482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四川大学482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科目代码:482适用专业: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问答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分析影响政党制度形成的因素。
2.分析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差异与联系。
3.试折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分析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准则。
5.分析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6.试述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要求理论联系实践,围绕论题展开论证分析)1.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界定的理论分析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2.以民主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分析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实施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绩效。
3.通过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总结,论析政治民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科目代码:482适用专业: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问答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分析影响政党制度形成的因素。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从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政党制度的因素如下:(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这一利益的代表,因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其他政党代表劳动人民不同方面的利益要求,因而与执政党之间是合作和监督关系。
(2)各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
在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武器,以严密的组织和纪律为组织力量,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因而,它不仅最有资格,而且最有能力担任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力量。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解析打印版)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其答案与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部分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针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指出: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后来,人们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故A、B、D是错误选项。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过这句话。
他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A是正确选项。
B、C、D的观点错误,也就是错误选项。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2006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2006考研政治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部分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C.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统一D.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B)A. 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调节为辅助D. 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助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D)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改革开放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BCD)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2.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ABC)A.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 严密的法治实施体系C.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D. 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三、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2.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育明教育)
育明教育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2006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
是西方常见的政治现象之一。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16 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解析】题干中“唯一不变”指的是绝对性,“变”指明了事物是运动和发展的。
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项 C 正确。
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 A、B、D 是错误选项。
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C。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答案】A【解析】从认识的本质可知,实践决定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选项 B 错误。
人的生理结构对人的认识能力有制约作用,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产生、发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实践,故选项 C 错误。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感觉的改变而改变,选项 D 的说法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项 D 错误。
题中的话来源于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它的意思是说,音乐是客体,听音乐的人是主体,音乐感是人对音乐的认识。
认识之所以产生,主体和客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仅有主体或客体都不可能产生认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此,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答案】D【解析】题中温总理引用的话来源于我国东汉王充的《论衡》,意思是,房子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
06年政治真题(部分)
06年政治真题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______.A: 80万,100%B: 40万,400%C: 40万,100%D: 80万,400%参考答案: D 题目分值: 1.0 分您的答案: B 得分: 0.0详细解答: [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四章:资本有机构成、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
[思路剖析] 这是一道数字型案例题。
用数字的方式,考查对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表明C+V为100万;资本有机构成4:1,表明C:V为4:1,即在100万资本中,C为80万,V为20万。
通过给定的剩余价值率(m:v)为100%,得出每周转1次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为20万;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乘以年周转次数,20万乘以4,得出年剩余价值量为80万。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80除以20,得出年剩余价值率为400%。
[必背考点] 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应试对策] 这类题目有的人称之为计算题,实际上不贴切。
考查的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用数字的方式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应该叫做是数字型案例题。
主要把基本概念记忆好,相互的关系界定清楚,把数字带进去,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不困难。
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______.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参考答案: A 题目分值: 1.0 分您的答案: B 得分: 0.0详细解答: [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思路剖析] 这是一道记忆型的题目,考查记忆的准确。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及其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部分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针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指出: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后来,人们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故A、B、D是错误选项。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过这句话。
他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A是正确选项。
B、C、D的观点错误,也就是错误选项。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
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6分)1.阶级2.政党制度3.政体4.压力集团5.福利国家6.议会君主制二、简答题(共64分)l.简述利益的形成过程。
(8分)2.国家立法机关的职责一般有哪些?(8分)3.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8分)4.怎样理解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致性?(8分)5.研究社会政治心理有什么意义?(8分)6.怎样理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意义?(12分)7.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的利益基础。
(12分)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分析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2.运用有关国家起源和国家本质的基本理论,分析权力腐败成为一种历史性、世界性政治现象的深层原因。
参考答案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6分)1.阶级答:阶级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人们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引起经济地位和收入不同而形成的大的社会集团。
由于阶级是与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基础联系在一起的,因而阶级在其内部构成和成员结合上,比其他社会群体要紧密得多,阶级利益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基础性,它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2.政党制度答: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党制度的特点主要有: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2006年考研政治试题大题参考答案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6分) 34、参考答案:(1)庙僧顺流找石兽没找到说明他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真理的具体性还表现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上。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2)老兵逆流找到石兽说明在思考问题时,辨证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
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关系。
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思维方法对思维操作的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具有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及其成果。
辨证思维是立足于客观事物的辨证本性而展开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等思维形式的矛盾运动,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世界实践活动的内在本质。
辨证思维的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辨证发展、矛盾运动的方法,是理论思维的工具。
把哲学的观点运用到思考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唯物论的观点是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基础,矛盾论的观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根源,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根据。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化,并使辨证思维方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运用。
2006年政治真题及解析
2006年政治真题及解析一、选择题I: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试题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变化主要指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实际上就是表述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
运动和变化的区别在于:“运动”比“变化”更侧重于表述物质存在的一般方式.而“变化”则侧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一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答案分析】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表明运动、变化是普遍的、水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但是,在物质的运动、变化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其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一内涵深刻的哲学理念,其精神就是告诉人们要以一种变化的眼光来洞察事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干扰分析】在如何理解世界的运动、变化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脱离世界的物皮基础抽象地谈论运动变化,认为世界上只有运动、变化,而不追问是什么东西在运动变化。
把运动变化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往往导致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如惠能的“仁者心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另一种错误是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把变与不变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变与不变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既动又不动,动中有静二中有动二止并非绝对不动,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哲时德定和平衡状态。
0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
0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政治考研真题答案的获取通常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或者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政治试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模拟的考研政治真题答案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A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个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答案:B、C、D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时代。
- 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
-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示例,实际考研政治真题的答案需要参照官方发布的标准答案或通过专业辅导获取。
06考研政治真题
06考研政治真题在考研政治真题中,第六题是考察考生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题目。
该题目要求考生阅读一段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对该真题的解析和分析。
文章:近年来,我国不再高举旗帜、不再全面提倡毛泽东思想,而是逐步将其框在了一个历史话题的范围之内。
一方面,这种现象反映出党的旗帜指向的不再是群众、灵魂方向不再是社会;另一方面,更大的空间则给予了当下现状的揣测以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有利于我们对当下社会政治的预测和理解,同时也为当下的政治在历史中找到了支撑。
问题一:为什么作者认为我国不再高举旗帜、不再全面提倡毛泽东思想?答:作者认为我国不再高举旗帜、不再全面提倡毛泽东思想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种现象反映出党的旗帜指向的不再是群众、灵魂方向不再是社会。
其次,这种现象给予了当下现状的揣测以更为深刻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认为我国对历史话题进行框定的好处是什么?答:作者认为我国对历史话题进行框定的好处有两个。
首先,这有利于我们对当下社会政治的预测和理解。
通过对历史话题的框定,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理解当下社会政治的变化。
其次,这为当下的政治在历史中找到了支撑。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撑当下的政治决策和制度建设。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不再高举旗帜、不再全面提倡毛泽东思想的现象反映出党的旗帜指向的变化,同时也给予了当下现状的揣测以更为深刻的思考。
对历史话题的框定有利于我们对当下社会政治的预测和理解,同时也为当下的政治在历史中找到了支撑。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06考研政治真题的解析和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备考中,考生应注重对真题的细致分析和解读,加强对相关理论和观点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考点】物质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答案】C【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囊括了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改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在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整个物质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变化着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A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只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世界的本质;BD两项虽是对变化的理解,但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考点】对认识的理解【答案】A【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人的认识。
题干中,第一个分句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第二个分句是说在认识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作用。
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过程”。
B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项,人的生理结构影响人的认识能力,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D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共有两部分:选择题和解答题。
本文将按照这两个部分依次进行讨论与解答。
选择题部分1. 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能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是()。
A.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
解析:选择题1考查了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根本动力。
A选项是正确的,但是它只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不是万能的根本动力。
B选项是基本原则,不是根本动力。
C选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说它是根本动力。
D选项是正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2.1992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而且要树立一个总纲”。
“总纲”的含义是()。
A.总纲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的精神的总结;B.总纲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共同奋斗的指南;C.总纲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的比较完整的表述;D.总纲是把四项基本原则同党的基本路线密切结合起来。
答案:C。
解析:选择题2考查了1992年江泽民提出的“总纲”的含义。
A选项是对共产党精神的总结,不能代表总纲的含义。
B选项是全党共同奋斗的指南,也不是总纲的含义。
D选项是将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结合起来,也不是总纲的含义。
只有C选项是江泽民在1992年所提的含义,总纲是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的比较完整的表述。
解答题部分1. 概述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部分涉及到了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根本动力、总纲的含义等方面。
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1中,正确答案为D。
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006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0政治学与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6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0政治学与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考试科目:政治学与行政管理(A)注: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试题)上不给分。
2.答卷须用蓝、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用铅笔、红笔等其它颜色笔答题者不给分。
3.试题共三页。
一、概念题(共18分,每题3分)1.行政首长负责制2.柔性组织3.行政救济监督4.国家权力5.政治社会化6.政治革命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政府形象管理主要包括()。
A.形象调查B.形象设计C.形象塑造D.形象培养E.形象检测2.行政职能的特点是()。
A.执行性B.命令性C.计划性D.多样性E.动态性3.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行政决策分为()。
A.程序化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国家决策D.地方决策E.战略决策4.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是()。
A.审计分析B.审计调查C.审计检查D.审计调整E.审计报告5.政府预算的主要形式有()。
A.绩效预算B.计划规划预算C.零基预算D.单一预算E.复式预算6.政治改革的目标()。
A.缓和社会矛盾B.调整政治结构C.提高管理效能D.协调利益关系E.增强执政能力7.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
A.普遍性B.共识性C.适应性D.应然性E.约束性8.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文化领导D.组织领导E.意识形态领导9.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E.各部部长10.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国家元首E.监督机关三、简答题(共42分,每题7分)1.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新古典组织理论及其特点。
3.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
4.简述国家机构的特点。
5.简述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
6.简述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四、案例分析(共30分,每题15分)案例1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削弱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篇一: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06】ss=txt>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a. 80万,100%b. 40万,400%c. 40万,100%d. 80万,400%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 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 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 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7.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a. 股份制b. 股份c. 合伙制d. 公司制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a. 主观主义的学风b. 宗派主义的党风c. 党八股的文风d. 官僚主义的作风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 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c.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 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c.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d. 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11.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a. 科技创新b. 制度创新c. 文化创新d. 理论创新1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 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a. 10%左右b. 20%左右c. 30%左右d. 40%左右15.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a. 800元b. 1200元c. 1600元d. 2000元16. 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a. 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b. 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c. 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7.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18.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a. 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c. 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 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a. 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 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 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 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21.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 资本循环b. 资本积聚c. 资本周转d. 资本集中2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c.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d. 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a.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b.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c.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2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a. 财政政策b. 货币政策c. 产业政策d. 收入政策25.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26.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a. 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b. 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c. 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d. 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 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9.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篇二: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桉解析_(1)】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 c【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变化的理解和确认。
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在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变化着的世界。
换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据此分析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只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世界的本质;b项和d项谈的是对变化的理解,但是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将a、b、d三项排除,只有c项才是正确选项。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答案 a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是说在认识活动中主体人对客体的作用。
将前后两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所以本题选a。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答案 d【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把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是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所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题干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这句古人所总结概括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其深刻寓意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执政者、领导者认识的真正来源和重要基础。
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等于失去执政的根基,不但不能获得正确的执政经验和认识,其政权也难以稳固。
如果理解了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