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_诗词赏析_南宋_朱熹
朱熹《春日》赏析
朱熹《春日》赏析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诗词鉴赏-春日-朱熹-描红字帖-行书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在泗 水的河边踏青,无边 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 的面貌,春风吹地百
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简析;
《春日》是一首七
言绝句。这首诗表面
上是描绘春日美景的 咏春诗,但实际上是 一首哲理诗。诗人寄 寓于“寻芳”的意象 ,表达了其在乱世之 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
好愿望。诗中的“无 边光景”展现出空间 的广阔无垠,暗示了 诗人对圣道的膜拜和 追索。“东风”暗喻 教化,“万紫千红”
则比喻孔学的丰富多 彩。诗中将圣人之道 比作催发生机、“点 燃”万物的春风,令 人感叹其构思之奇妙 。全诗寓理趣于生动
的形象之中,以高超 的笔法将哲理巧妙地 融入诗句,不露痕迹 ,生动自然。
春日朱熹宋词赏析
春日朱熹宋词赏析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创作背景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赏析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春日》诗词鉴赏
《春日》诗词鉴赏《春日》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译文翻译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注释解释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
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
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
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
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诗人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令。
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文赏析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
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
“参军7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写诗友虽已自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
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句,诗人特别欣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
”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
作者最慢由此出名。
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
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
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
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古诗《春日》翻译、注释、朱熹介绍、赏析及创作背景
<春日>翻译、注释、朱熹介绍赏析及创作背景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2023年最新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8篇
2023年最新的《春日&middot;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8篇《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8篇《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出自宋代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的面貌,春风吹得百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2)小古文微讲堂春日寻芳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小古文微讲堂。
我是最爱和小朋友一起读小古文了。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朱熹《春日》赏析
朱熹《春日》赏析《春日》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和孔子的教诲。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东风轻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然后,诗人指出,这些美好的景象都是因为东风的吹拂,也就是孔子的教诲。
孔子的教诲就像东风一样,能够催生万紫千红的春天。
他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在人们的心田里激发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他的教诲如同春天的阳光,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在诗的结尾,诗人用一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话总结了全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孔子的教诲(东风面),就能在生活中发现万紫千红的春天(总是春)。
这里的“等闲”二字用得十分巧妙,表示了孔子的教诲是如此的普遍和深入人心,就像春风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朱熹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他强调了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关于朱熹踏游春踏青的喜悦的诗
关于朱熹踏游春踏青的喜悦的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衍生注释:1. “胜日”: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
3. “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在今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5. “东风”:春风。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绚丽景色。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胜日”与“泗水滨”,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无边光景一时新”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到处都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后两句则更巧妙,把春天的形象具象化,仿佛东风有着可以识别的面容,而万紫千红的景象就是春天的象征。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作者介绍: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和著书立说,他的诗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蕴含着哲理,同时也不乏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四、运用片段:那次班级组织春游,到了郊外的一个大花园。
一进去,那五颜六色的花朵简直晃花了眼。
我突然就想起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嘿,这古人诚不我欺啊,这春天可不就是万紫千红的嘛。
就像有人在大地上打翻了颜料盒,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
我跟同学说:“你看,这和朱熹诗里写的简直一模一样。
”同学也不住地点头称是。
这朱熹啊,真是把春天写活了。
《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一、衍生注释:1. “陂塘”:池塘。
2. “徜徉”:自由自在地来回行走。
3. “青旗”:酒幌子。
4. “飏”:飘扬。
二、赏析:这首词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上阕从村庄的整体环境入手,绿树环绕,池塘水满,词人迎着春风,兴致勃勃地漫步。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几句,色彩鲜明地写出了园中百花盛开的景象。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
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赏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
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朱熹春日原文及译文
朱熹春日原文及译文朱熹春日原文及译文《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熹春日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偶作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翻译在西园听一曲艳阳之歌,京城扰扰车尘让人深负隐逸之志。
虽然想要放宽心怀但难以遂愿,而经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听到夜雨强劲而势猛,预示且判定着花残落尽,春夜寒冷夜晚更长,贪恋重衾觉得梦多。
想别后钓渚春色应该比以前更好,春风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释西园:泛指,未必与曹植兄弟及邺中诸子同游之“西园”。
艳阳歌:犹《阳春》曲。
一说泛指春之歌。
薜萝:薜荔和女萝,喻指隐士之服。
负薜萝,即怀有隐逸之志。
放怀:开怀,放宽心怀。
经世:治理国事。
判:判断,断定。
俗作“拚”。
衾:被子。
一作“裘”。
钓渚:当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钓处。
创作背景此诗为作者于春日艳阳之候,有感于自己仕隐两失而抒写苦闷之作。
其具体创作年份难以考证。
赏析诗人于三春时节,闻西园艳阳之歌,深感春光烂漫,当尽情享受,奈己则困居长安,目睹车尘扰扰,深有负于夙昔隐遁山林之志。
虽自欲放宽心怀,不计名利得失,然犹未能;而经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三四句一纵一收,一宕一抑,极有笔意、情致。
五六句写春夜闻猛雨,判定花已凋尽,春寒夜长,恋重衾而梦多,系写困居长安之苦闷无聊意绪。
尾联“钓渚”应首联“薜萝”,暗用东汉初期隐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濑事。
钓渚春好,风起微波,固不如归隐鄠郊旧墅(温庭筠故宅)也。
语淡荡而有致。
此诗纯用白描,转折如意,风格类似义山之《即日》(一岁林花即日休),见温诗不仅有秾艳一格。
有人认为“西园一曲艳阳歌”于此诗中未必是歌颂阳春时节之美好。
“艳阳”一词诚有歌颂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细味此处之“艳阳”,似给人一种燥热烦愁之感。
于高照的艳阳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眯眼皱眉的表情,其实也是一种苦态。
而与下句“扰扰车尘”连看,则正符合温庭筠此时烦躁又无奈的情绪。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号晦庵,婺(W)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பைடு நூலகம்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bīn):水边.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③等闲:随便,很容易。
识得:认识到.面:面貌.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译诗]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春日》朱熹赏析
《春日》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作的一首诗。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总之,朱熹的《春日》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圣人之道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中班简单古诗《春日》赏析
中班简单古诗《春日》赏析中班简单古诗《春日》赏析《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美好愿望。
下面是中班简单古诗《春日》赏析,请参考!中班简单古诗《春日》赏析1原文春日 1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好日子,也可看出人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意思。
8、东风:春风。
作品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景致。
文学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识”字承首句中“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பைடு நூலகம்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 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 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 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 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 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 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 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 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 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 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 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 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 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 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 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 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 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 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 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 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 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 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朱 文公文集》。
赏析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 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 “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 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 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 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 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 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 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 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 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赏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 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 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 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 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 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 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 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 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
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 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
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 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 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 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 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 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 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 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 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 空间落笔。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
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 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 都是春天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