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_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

合集下载

MA-AA-MAC对硫酸钡垢阻垢机理研究

MA-AA-MAC对硫酸钡垢阻垢机理研究
始 配 方见 表 1 。 表1 4种过饱和溶液的配方及过饱和指数 (o℃ ) s
计 算 中有 很 多 不 确 定 因素 , p取 值 等 , 如 但 计 算结 果 与文献 报 道值 接 近 。 由表 3可 见 , 阻
垢 剂 MA—A —M C 的加 入 使 硫 酸 钡 结 晶时 的 A A 表 2为 4种 过饱 和溶 液 加 入不 同加 量 MA— A A—MA C后测 得 的诱 导期 。 表 2 4种 过 饱和 溶液 的诱 导期 M -A M C A A — A 丝塑 量塑 ! 堕
成 ( 晶、 结 聚合 和沉积 ) 的第 1阶段 就 起 到 了抑 制

3. 0
5. 4
作用 。。 。
2 3 晶核 生长 速率 .
1 3 0. 21 7 . 6 3 4.
6 .3 6 8 0. 6 8
晶核 生长 速率 可 以通过 电导 率 随时 间 的变化 来 测定 ' 用 氯化 钡 和 硫 酸 钠 混 合 瞬 间 的 电导 m, J 率 作 为硫 酸钡 过饱 和溶 液 的初 始 电导 率 , 液 的 溶

垢 性 能 , 鲜 见 对其 阻垢 机 理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的报 但 道 。我们 知 道 垢 层 的形 成 首 先 源 于 难 溶 盐 的结
晶, 而难 溶盐 的 结 晶 过程 又 依 赖 于 成 垢 离 子 的 活 度 、 系的温 度 及 杂 质 的含 量 等 因素 。 晶体 的 体 析 出会 改变溶 液 中 阴 、 离子 的浓度 , 而 改变溶 阳 从
件下 , 已配 制 的 B C:N :O 将 a 1,aS 溶 液按 一定 比例 混合 。分 别测 定 4种过饱 和 溶液 电导率 随 时间 变 化 曲线 , B C 液 与 N 0 溶 液混 合初 始 开 从 a 1溶 as 始记 录 , 5S 取 1次 电导率 值 。其 中 , 液 的 每 读 溶

MA_AA水相聚合及性能评价

MA_AA水相聚合及性能评价

第26卷 第2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ol.26 No.2 2006年4月JOURNAL OF DAQ I N G NOR MAL UN I V ERSI TY Ap ril,2006MA/AA水相聚合及性能评价李睿(大庆师范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大庆163712)摘 要:合成了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对引发剂用量、溶剂水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行优选。

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50份、丙烯酸11份固定的条件下。

采用引发剂25份、溶剂水15份、催化剂0.03份、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效果最佳。

静态阻垢性能测试结果(按照Q/SY DQ0833-2002标准进行评价),阻垢率达82.5%。

其效果优于马来酸单聚物,且成本低于1:1摩尔比的马丙共聚物。

关键词: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合成;阻垢性能;评价作者简介:李睿(1974-),男,山东黄县人,大庆师范学院化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油田化学。

中图分类号:TP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165(2006)02-0053-04 收稿日期:2005-11-20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以下简称马丙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循环冷却水、油田注水、原油脱水和锅炉水处理,具有良好的抑制水垢生成和剥离老垢作用。

目前国内厂家基本采用甲苯溶液,过氧化二苯甲酰(简称BP O)作引发剂,先聚合,后水解的生产工艺。

该工艺生产周期长、能耗大、产品溴值高、残留单体含量高、存放易分层、操作复杂、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

严重影响了该产品的使用推广,造成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很大损失。

针对马丙聚合物传统生产工艺的缺点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该工艺以水作溶剂,在特制催化剂和引发剂作用下一步反应生产高质量的马丙聚合物产品。

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硫酸钡副产硫化碱蒸发器阻垢技术的应用研究

硫酸钡副产硫化碱蒸发器阻垢技术的应用研究

4 8
无机 盐工 业
第4 4卷 第 1期
避免黄片碱颜色不均匀现象 , 降低 F 含量及成本 , e 工厂控制阻垢剂加量在 5m / 。到 目前为止应用 gL
正 常 , 品质量 与销 售没 有 出现任何 问题 。 产 硫 酸钡 联 产 的硫 化 碱 属 于低 铁 硫 化碱 , 品 质 产 量应 该达 到 G / 0 0-20 B T150 0 0中 的 2类 要 求 。加 入 阻垢 剂 后 的产 品质量 与 G / 00- 20 B T150 00中的 2类 指 标对 比结果 见表 4 。
4 0/1;. 与 3—2 为 同一 型号阻垢剂 , 0 /I2 3—1 11 " 加入 量不 同; . 3 1阻垢剂为六偏磷酸铵 , 低相对分 子质量聚丙烯酸 水溶 2 为“ 液” 的复配型 , 3 为低相对分 子质量 聚丙烯酸水溶液。
定 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 阻垢才是高效的。2 ) 阻垢 性 能与 药剂 量 的关 系 。一 般 情 况 下 , 阻垢 性 能
和络合剂 。3 利用高分子混凝剂 的凝 聚架桥作用 , ) 把胶体颗粒结成矾花 , 悬浮在水 中。 阻垢剂种类较多 , 筛选 出最佳 的阻垢剂是研究 的关键。对阻垢性能产生影响的几个 因素有 :) 1 相
对 分 子质 量 。研 究 和应 用结 果 表 明 , 阻垢 剂 只有 在
注 :. 化碱 溶 液 ( 1硫 质量 分 数 为 2 % ) 降 在量 筒 中高 度均 为 0 沉

用 四效蒸发器 , 把硫化碱从 5 ( % 质量分数 , 下同) 的 稀碱液浓缩到 2 %左右 , 5 保温沉降分离杂质后再单 效真空蒸发至 6 %, 0 然后制片、 包装 为成 品。由于 稀碱液里含有饱和的 B S M 等 , aO 、 g 蒸发浓缩过程 中很容易在列管 内壁形成沉淀 , 使得四效蒸发器的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陈静
【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为单体,用过硫酸盐和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氧化剂质量分数1.5%,还原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10-6,过硫酸盐质量分数为6.3%,单体中MA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3.5 h。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
【相关文献】
1.高分子马来酸酐-牛磺酸-丙烯酸共聚物反相乳液合成及阻垢分散性能研究 [J], 闫海刚;钟长庚;黄泱;叶毅贤
2.马来酸酐、马来酸二丁酯和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SiC减水性能研究 [J], 张会宜
3.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J], 郭海军;张耀文;胡星琪
4.马来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助洗剂性能研究 [J], 李成威; 应宗荣
5.马来酸酐淀粉酯—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的研究 [J], 梁兴泉;张甄;袁道升;朱元郴;李磊;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丙烯酸钠调控硫酸钡形貌及粒度分布的研究

聚丙烯酸钠调控硫酸钡形貌及粒度分布的研究
a d d i t i o n a mo u n t o f P AAS o n t h e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s i z e d 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B a S O 4 w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Wh e n t a k i n g s u l f u i r c a c i d a s t h e
关键词 : 硫酸钡 : 聚丙烯酸钠 ; 形貌 ; 粒 度 分 布
中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9 9 0 ( 2 0 1 5 ) O 3 — 0 0 3 5 — 0 4
S t u d y o n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f Ba S O4 p a r t i c l e s b y PAAS
摘 要 : 以聚 丙 烯 酸 钠 ( P A A S ) 为调 控 剂 , 采 用 化学 沉淀 法在 室温 下 合 成 了亚 微 米 级 硫 酸 钡 。采 用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S E M) 、 激光粒度分析仪 、 x射线衍射( X R D) 仪 对 硫 酸钡 微 粒 的形 貌 、 粒 度 分 布 和 结 构 进 行 表 征 。研 究 了 P A A S加 人 量 对 硫 酸 钡 颗 粒 形 貌 和 粒 度 分 布 的 影 响 。 以硫 酸作 为沉 淀 剂 时 , 当P A A S 加 入 量 为硫 酸 钡 理 论 产 量 的 1 . 0 %( 质 量 分数 ) 时, 得到平均粒径为 0 . 5 m 的球 形 硫 酸 钡 颗 粒 , 并 进 一 步探 讨 了 P A A S的作 用 机 理 。 Z e t a电位 测 定 结果 显 示 , P A A S吸 附 到 硫 酸钡 颗粒 表 面 . 翻 转 了颗 粒 表 面 的 电 性 。 使 其 带 有 较 强 的 负 电 性 。 提 出 了 硫 酸 钡 颗 粒 固体 一 溶 液 界 面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1 1 试 剂及仪 器 .
2 1 聚合反 应条 件的确 定 .
影 响聚合 反应 的主 要 因 素有 : 体 MA、 A、 单 A
M C的质量 比( ) 引发剂用 量( A A、 以单体总质量
计, 、 )反应 温度 ( ) C 和反应 时间 ( 。采用 正 交 D) 实验设 计 , 察上 述 4个 主要 因素 对合 成 产 物 】考 阻垢效 果 的影 响 , 以确 定 最佳 的反应 条 件 。实 验 用钡 垢 为标 准浓 度 (7 gL BS 溶液 , 成 30m / ) aO 合 的阻垢 剂加量 为 5 / 。正交实 验方案 见表 1 0mgL ,
A m( A)m( )m( A ) : . :. 10 40 8 10 6 0 4 ( M : 从 : M C )10 4 0 6 :. : . : . : .
6 ℃。 5
到小依次为 : 单体配 比、 引发剂用量 、 反应温度、 反 应时间。最佳位级组合为 : B CD , A :即最佳反应
() 2 在一 只滴液 漏 斗 中加 入 一定 量 的丙 烯酸
收稿 日期:00— 2一l 。 21 0 1 作者简介: 朱洲 , 从事油田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马来酸酐 ( MA) 丙 烯 酸 ( A) 丙 烯 酸 甲酯 、 A 、
( C) 过 硫 酸 铵 、 a I C C2 B C2 2 2 MA 、 N C 、 a I、 a 1 ・ H O、
N H O 、 aS 均为分析纯 , a C ,N :O , 天津博迪化工有限
公司 ; 馏水 自制 。 蒸 20m 5 L三 口烧 瓶 ,SO C 5 l超 级 恒 温水 浴 锅 ,
2 2
AV D


A AN CES I N

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C N 103554362A (21)申请号 201310491420.X(22)申请日 2013.10.18C08F 222/06(2006.01)C08F 220/38(2006.01)C08F 220/14(2006.01)C08F 2/38(2006.01)B01F 17/52(2006.01)C09C 1/36(2006.01)C09C 3/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72)发明人王斌 严杰 刘化珍 谢义鹏(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代理人裘晖(54)发明名称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添加剂领域。

本发明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由1.0~3.0重量份含有羧基的不饱和单体、1.1~2.2重量份磺酸基的不饱和单体和0.6~1.2重量份其他的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础单体,在25~35重量份水、0.11~0.22重量份引发剂、0.03~0.06重量份链转移剂和1.5~4.0重量份碱性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

本发明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的有效成分增加、固含量高、性能稳定、环境适应能力强、对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且成本低、工艺简单。

此外,本发明所述分散剂的制备方法中不需要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环保性能提高。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554362 A1/1页1.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其特征在于分子量为2000~10000,由以下组分聚合获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羧基的不饱和单体为马来酸。

马来酸酐-丙烯酸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研究区硕俊【摘要】以氨化后的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铵(APS)和亚硫酸氢钠(SHF)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甘露醇(MAN)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盐性高吸水树脂.优化的合成条件为:MA=10%,APS=4‰,MBA=1.0‰,MAN=4‰,氨化程度75%,合成温度7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对去离子水和0.9%生理盐水的吸水率分别达到1 476 g/g 和126 g/g.【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4(043)004【总页数】4页(P670-672,676)【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氨化;马来酸酐;甘露醇;耐盐性【作者】区硕俊【作者单位】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广州5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2.4+4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具有强亲水基团并轻度交联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其最大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吸收大量水分并形成凝胶状的物质,一般能吸收多于自身质量1 000倍的水分,且不易渗出,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性。

目前,聚丙烯酸系树脂合成的工艺一般为反相悬浮聚合法和水溶液聚合法[1]。

水溶液聚合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步骤简单的优点。

因此,本文选用水溶液聚合法。

通过对马来酸酐进行氨化,引入了非离子基团—CONH2,并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甘露醇作为混合交联剂,制得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氢氧化钠、氨水、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HF)、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甘露醇(MAN)均为分析纯。

HH-S1数显恒温水浴锅;YT881-3真空干燥箱。

1.2 合成工艺取100 mL小烧杯,将2.08 g NaOH用5 mL去离子水溶解。

加入5 g丙烯酸,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中和程度为75%的溶液(NaOH与AA摩尔比为3∶4)。

新型硫酸钡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新型硫酸钡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wee i e tg t d T e r s l ndc t s h t t e o oy r s a e i h b tr a o d fe t o e e t g b ru r nv si ae . h e u t i iae t a h c p l me c l n i io h s g o efc fr prv ni a m n i
成条件 , 单体摩尔 比 n MA) n A : ( MP ) n MA )= 6: 4, ( : ( A) / A S : ( C 7: 2: 引发剂 质量为单体 总质量的 6 0 , Z . % 反应 温
度8 5℃ , 应 时 间 3h 考 察 了阻 垢 剂 质 量 浓 度 和 体 系 p 值 对 阻 垢 剂 阻 垢 性 能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型 共 聚物 阻 反 , H 新 垢 剂 阻硫 酸 钡 垢 效 果 优 异 , 阻垢 率 达 到 9 % 以 上 。 5
r t a fm l ca h d d ( a ma r l o a i n y r e MA) c l cd ( A) -cy ya n 一一 ty po ae sl nc ai w e s i e i ,ar i ai A ,2arl l o2me l rpn u o i c yc o mi h f d
7 06 ) 10 9 ( 西北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 学学院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摘要 : 以马来酸酐 ( MA) 丙烯酸 ( A)2丙烯酰胺基-一 、 A 、一 2甲基 丙磺 酸 ( MP ) A S 和丙烯 酸 甲酯 ( C 为 单体 , MA ) 采用水
溶剂聚合法 , 合成 了一种新型 四元共聚物阻垢剂 ; 研究 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阻硫酸钡垢性 能的影响 , 确定 了最佳合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的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的研究

2 4 2 C 质 量 浓 度 对 阻 垢 率 的 罩响 . . a j
工业原水 ( 淡水 ) c 。 质量 比一般 不超过 2 0 的 a 5
×】 k / g 碱 度 ( H Of 表 征 一 也 不 会 超 过 0 gk , 用 C ) 般
20 0 g k , 5 ×1 一k / g 但随循环冷却水 浓度倍数 的提高 , 两者 的质量 比均大为增加 为观察 c 质境浓度对 a 聚合物阻 垢性能 的影响 , 我们考 察 了 『 C 离子 司 a



第 1 3卷
3 结

I e po a i e ho sg f nt r l ton M t d De i n o
Li e y t m s Co t o l r n ar S s e n r l e
在 参 1的 本
型 剥 丘

文 献 标识 码 :A
取定量 的 P MAA 加 到 2 O L配 制 水 中 摇 匀 , 0r a 置 于 一 定 温 度下 恒温 6 h取 出冷 却 至 室 温 , 取上 层清 液 加 入 少 许 CMP指 示 剂 用 E TA 滴 定 , 垢 率 D 阻
国 内 、 开 发 较 早 的 聚 合 物 阻 垢 剂 是 水 解 马 来 外
维普资讯
第 l 3卷 第 3劓








第 2 O 2 1页 【~ 】
】9 9 9年 9月
J OURNAL OF S HANDO NG I TI UTE OF B L NG M ATE AL NS T UI DI RI S
2 4 共聚 物 P . MAA的 阻垢性能

以水为溶剂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以水为溶剂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1: 0 . 7 8 4 . 7 6 2 . 8 8 2 . 0 1: 0 . 9 7 3 . 7 5 4 . 5 6 4 . 5
1:1 5 2 . 7 5 2 . 0 6 1 . 3
量的去离子水 , 缓缓升温至回流退度时, 缓慢滴加丙 烯酸、 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滴加完毕, 再控制在一定 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冷却出料即得 M A / A A水溶 液。该产品放置半年无沉淀析出。 1 . 3 MA / A A共来物的产率侧定 而特性粘度越大。由于聚合反应为 自由基反应,滴 加时间越短 ,则单位时间内滴人溶液中的引发剂量 越多, 越易进行多头引发聚合 , 聚合速度加快 , 相同 时间内聚合更趋于完全,而多头聚合导致聚合物相 对分子质量下降, 即聚合物的特性粘度降低。
承/ 件珠 如
00 叩 80 70 印 50 40 30 加 10
图 1 、图 2 为检修开工正常一个月后开始监 测, 两图上后三个月的加药量进行了调整 , 增加幅度 为2 5 %。
异莽蔺‘1 x 1 0 ' m L - '
冲 为合 格
从图 1 、 图2 可以看出, 使用强抓精、 优抓净产 生抗药性比C 1 0 , 快, 一般使用浓度情况下 , C 1 0 = 杀 菌效果好于强抓精、 优抓净。
( 1 . 石油大学( 华东) 炼制系; 2 . 胜华炼油厂) 共聚物阻垢剂是 8 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 水处理药剂,其优越的性能使冷却水处理技术向前 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共聚物阻垢剂一直是水处 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聚合物阻垢剂具有阻垢效果 佳、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国内最早开发成功并投入 使用的是聚丙烯酸和水解聚马来酸醉。此后出现了 马来酸醉一丙烯酸等二元共聚物。近期又有三元及 多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马来酸醉和丙烯酸二元 共聚物既能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又具 良好的储存稳 定性 ,且阻垢性能优 良。目前马来酸醉和丙烯酸二 元聚物基本采用甲苯作溶挤,以过氧化二苯甲酞为 引发剂, 先聚合, 后水解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周 期长、 能耗大、 污染环境。郑承超等进行了以水为溶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袁金亮 胡群巧 傅向东(广州市旭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以水做溶剂,采用过硫酸类作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共聚物(PMA-AA)。

讨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摩尔比、引发剂的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5%、反应物摩尔比为1:1.7、反应时间5h 、反应温度65℃时,产品的螯合分散性最好。

关键词:共聚物;分散剂;螯合剂;聚羧酸类螯合分散剂是一类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国内最早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是聚丙烯酸和水解聚马来酸酐[1-3]。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PMA-AA)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螯合分散材料,对钙、镁等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螯合作用,还能将污垢悬浮在水中,阻止无机盐在物体表面沉积,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系统和洗涤用品中[4-5]。

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二元共聚物能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由于该共聚物中含有羧基,在水溶液中能够离解出氢离子和高聚物阴离子,这种阴离子是Ca 2+、Fe 3+等阳离子的优异螯合剂,因而能起良好的螯合作用[6].目前,国内都是使用过氧化类物质作为共聚反应的引发剂,但很少有研究不同引发剂对产品螯合分散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引发剂对产品螯合分散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合成共聚反应的得到优化产品,然后对产品进行应用分析。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和仪器装置丙烯酸,工业级精酸;马来酸酐,工业级;EDTA ,0.05N 标准溶液;氯化钙,试剂级;氯化钡,试剂级;氢氧化钠,试剂级;过硫酸钠,试剂级;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试剂级;过氧化氢,试剂级;试剂级;HH-Sas 数显恒温水浴锅;NDJ-1旋转式粘度计;JB-1型磁力搅拌器;WS-SDd/o 色度/白度计。

1.2 实验原理n CH = CH 2 +mCH = CH C C O O O COOHCH HOOCCH COOH xCH - CHyO O OCH 2CHCOOHzCC Na S O 1.3 合成方法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缓缓升温,至指定温度时,缓慢滴加丙烯酸、引发剂和去离子水。

丙烯酸(盐)-马来酸(盐)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专利]

丙烯酸(盐)-马来酸(盐)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丙烯酸(盐)-马来酸(盐)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前田喜浩,石田玉青,山口繁
申请号:CN03158858.1
申请日:19990306
公开号:CN1528818A
公开日:
200409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在pH5以下并且中和度低于40%(摩尔)的条件下,将过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各1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引发剂系,使用60%(摩尔)以上含有(甲基)丙烯酸的亲水性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使聚合反应结束时的固体浓度为40%以上,得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是3000-15000,其末端具有磺基,并且用下式定义的耐凝胶性能Q值在2.0以下。

Q=凝胶化度×10/重均分子量;这样,可以提供分散性能和螯合性能以及耐凝胶性非常好的低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可高效地制造该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地址:日本大阪府
国籍:JP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其制法和用途以及马来酸盐水溶液的制法[发明专利]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其制法和用途以及马来酸盐水溶液的制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251846A [43]公开日2000年5月3日[21]申请号99118621.4[21]申请号99118621.4[22]申请日99.9.8[30]优先权[32]1998.09.08 [33]JP [31]254334/1998[32]1998.12.28 [33]JP [31]373894/1998[32]1999.08.11 [33]JP [31]228035/1999[32]1999.08.11 [33]JP [31]228036/1999[71]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山口繁 前田喜浩 石田玉青[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代理人刘金辉[51]Int.CI 7C08F 220/06C08F 222/02C11D 3/37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8 页[54]发明名称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其制法和用途以及马来酸盐水溶液的制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或其盐),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如Mg 2+清除能力,Mg 2+存在下的粘土分散能力,Mg(OH)2垢抑制能力和CaCO 3垢抑制能力;以及这样一种共聚物(或其盐)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马来酸盐水溶液的生产方法,它具有低杂质含量,优点在于容易得到上述共聚物(或其盐)。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具有上述优异性能的上述共聚物(或其盐)的用途。

99118621.4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 1、一种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具有镁离子清除能力为210mg(按Mg(OH)2计算)/g或210mg/g以上和氢氧化镁垢抑制能力为30%或3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或其盐),它进一步具有在镁离子存在下的粘土分散能力为60%或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或其盐),它进一步具有分子量分布为3.5或3.5以下和分子量在1,000或1,000以下的低分子量级分与共聚物(或其盐)总量的比率为9wt%或9wt%以下。

马来酸酐——丙烯酸胺共聚物阻垢效果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胺共聚物阻垢效果研究

马来酸酐——丙烯酸胺共聚物阻垢效果研究
郭德济;曾月香
【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
【年(卷),期】1996(016)002
【摘要】研究了以水为溶剂合成的马来酸酐--丙烯酸胺共聚物对含CaCO3和Ca3(PO4)2合成水的阻垢效果,探讨了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用量、Ca^2+浓度溶液温度和PH值对阻垢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联用的阻垢效果。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郭德济;曾月香
【作者单位】华东冶金学院化工系;华东冶金学院化工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5.4
【相关文献】
1.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阻垢特性的研究 [J], 鞠雪松;王良成;王良璧;李素芳;崔凯
2.高分子马来酸酐-牛磺酸-丙烯酸共聚物反相乳液合成及阻垢分散性能研究 [J], 闫海刚;钟长庚;黄泱;叶毅贤
3.磺酸共聚物,聚丙烯酸及聚马来酸酐阻垢分散性能的研究 [J], 杨仕产;穆翠英
4.新型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阻垢特性研究 [J], 叶天旭;刘延卫;
李孟;李鸿
5.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与阻垢性 [J], 李鸿图;唐宪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烯酸_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_李汉承

丙烯酸_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_李汉承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301~304,2006Journal of Shanx i U niv ersit y(Nat.Sci.Ed.) 文章编号:0253-2395(2006)03-0301-04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李汉承1,张 强1*,刘书静2,张小军3(1.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100081;2.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保定071001;3.中化化工科学技术总院,100083)摘 要: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沉降试验、粒径分析、流变行为等研究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对硫酸钡水相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分散剂可使硫酸钡粒子在水相中得到均匀分散开.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随共聚物钠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质量浓度为0.6%分散剂时,粘度值达到最低值,然后再加入分散剂时粘度反而略有上升,加分散前后硫酸钡悬浮液的D60分别为5.2320 m和4.3443 m.关键词: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硫酸钡;分散性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悬浮固体颗粒在液相中的沉降和絮凝在胶体科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纸张、化妆品、墨水等领域.人们对有关粒径、堆密度及粒子在悬浮体系中的絮凝和抗絮凝的机理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1~3].在石油钻探过程中常使用硫酸钡粒子做添加剂来调节泥浆的黏度,从而降低钻探中的梯度压力.本工作就是致力于研究共聚电解质在钻井泥浆中对硫酸钡分散效果的影响.目前有多种分散剂如聚丙烯酸、聚乙烯醇、柠檬酸铵等常被用来做为水相分散剂[4],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盐作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水溶性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洗涤剂、絮凝剂等方面,但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盐来分散水相中硫酸钡却鲜有报道.本文集中研究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对硫酸钡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和沉降行为的影响,系统地测量了硫酸钡悬浮液在静止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及沉降高度,通过电子扫描电镜对沉积物的微观结构及粒度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粒径分析、流变行为分析了共聚物分散剂对硫酸钡悬浮液的影响.1 试验部分1.1 原料硫酸钡(自制);去离子水;质量浓度为35%氢氧化钠溶液;1mol/L盐酸溶液;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自制)其分子式如下1.2 实验仪器红外光谱分析仪(Nicolet Nex us670);扫描电镜(日本日立S-520);粒径分析仪(美国PSS)Nicomp;旋转粘度计(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NDJ—1).收稿日期:2005-11-08;修回日期:2005-12-2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004BA308A25-15);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李汉承(1977-),男,河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分散剂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mail:zhang.qiang @.1.3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合成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投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MA )和去离子水,缓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滴加丙烯酸(AA)、引发剂溶液,滴加完毕,控制一定温度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 =7~8,出料即得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水溶液(固含量25%,密度=1.19g /cm 3).1.4 硫酸钡悬浮液的测试1.4.1 扫描电镜向4只盛有质量浓度为(下同)2%硫酸钡悬浮液的100m L 具塞量筒中各加入0mL,0.5mL,2.0mL,4.0mL 的分散剂,超声波振荡30min,然后取样作扫描电镜.1.4.2 沉降试验在100mL 具塞量筒中加入100mL 预先配制好的pH 值相同、分散剂浓度不同的2%的硫酸钡悬浮液,再配制不同pH 值、分散剂浓度相同的2%的硫酸钡悬浮液,超声波振荡30min 取出作沉降试验;首先在1min 内上下颠倒具塞量筒15次,然后静置,以2h 为固定时间间隔,记下上层清夜的体积,当沉淀现象发生时,在水层和云雾层会出现一个界面,界面以上的上层清夜的体积作为沉淀快慢的一个参数[5].1.4.3 流变行为配制pH 值不同,分散剂浓度不同的60%的硫酸钡悬浮液,砂磨机研磨5h 后转移至50mL 的塑料瓶中,用来做流变试验,用NDJ —1旋转粘度计(3号转子,转速12r /min ,温度20℃)测其粘度.1.4.4 粒径分析由流变试验可知当加入2.0m L,分散性最优,向100mL 的2%硫酸钡悬浮液中加入2.0mL 的分散剂,超声波振荡30min,做粒径分析.2 结果讨论图1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红外谱图2.1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的红外谱图从图1可看出,产物中—C =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1610cm -1~1550cm -1和1472cm -1、1396cm -1处,在995cm -1~985cm -1、915cm -1~905cm -1范围内没有出现CH 2-CH -中CH 2、CH 的吸收峰,在730cm -1~665cm -1范围内也没有出现顺式CH 2=CH 结构中的C -H 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已不存在不饱和的羧酸盐,产物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2.2 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分散情况的比较图2(P 303)是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的扫描电镜,从图2中的照片可以看出,没加分散剂前硫酸钡粒子絮凝在一起,并且粒子大小不均匀(图2a),当加入0.5mL 的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后,硫酸钡粒子明显的分散开,但仍有部分硫酸钡粒子絮凝到一块(图2b ),但加入2.0mL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时,硫酸钡粒子明显的相互分散,粒子与粒子之间界面清晰,并且粒子大小分布较均匀(图2c),当加入4.0m L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时,硫酸钡粒子虽然也能分散开,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粒子之间有相互粘连现象(图2d),且粒径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吸附在硫酸钡粒子表面,形成的带电层相互排斥阻止了硫酸钡粒子的絮凝,当分散剂不足时,双电层所形成的排斥力不足以使相邻的硫酸钡粒子分散开,但当分散剂过量时,过量的分散剂又缠绕在已电离的分散剂的周围,使双电层的电势升高,斥力下降,且过量的分散剂间相互粘连,从而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分散效果.2.3 沉降试验从沉降试验的结果图3(P33)可以看出,pH 值对悬浮液的稳定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当pH 值低于7时,硫酸钡悬浮液在10min 内几乎完全沉淀,上层清液大于90m L ,当pH 值高于7时,加入分散剂的悬浮液远比没加分散剂的悬浮液稳定,2h 后上清液小于10mL,在pH 值为10时,加入0.5mL 分散剂2h 后上清液约为302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2006 图2 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扫描电镜照片5mL.因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为阴离子型分散剂,当pH 值增加时,吸附在硫酸钡粒子上的带负电荷的分散剂伸展开并相互排斥,从而形成稳定的悬浮液.从图3可以看出,当pH 值到10时,分散剂达到最佳效果,同样的,分散剂的浓度对悬浮液的稳定也起了关键作用.如图4所示,上层清液的体积随共聚物钠盐的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分散剂为2.0mL ,pH 为10时,2h 后上清液达到最小为2mL,但当加入2.5m L分散剂时,上清液的体积反而稍为上升为8mL ,这是因为当分散剂过量时,过量的分散剂包覆在已电离的分散剂上,使粒子双电层间的斥力下降所致.2.4 流变行为从图4可以看出,在pH 值7、10、12时加图3 上层清液与分散剂加入量和pH 值的关系入2.0mL 分散剂时,旋转粘度均为其相同pH 值时的最小值,分别为0.28ps 、0.24ps,0.12ps,而分散剂浓度相同时,pH 值越大其剪切粘度越小,这显然是因pH 值越大,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越易电离,从而双电层间的排斥力也就越大,有利于悬浮液的悬浮稳定.从图4还可以看出硫酸钡悬浮液的粘度在加入少量的分散剂时便会明显的下降,当加入分散剂的体积达到2mL 时达到最小值,分散剂的量继续增加时,旋转粘度反而有所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开始越来越多的分散剂吸附在硫酸钡粒子上面,吸附在硫酸钡粒子表面的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电离所形成的双电层电势越来越低,双电层间的斥力逐渐增大,从而使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逐渐降低,当加入分散剂的体积图4 pH 值及分散剂加入量对悬浮液黏度的影响达到2.0mL 时,硫酸钡粒子达到饱和吸附,再加入过量的分散剂时,过量分散剂缠绕在已电离的共聚电解质上面从而导致双点层间的斥力下降,使悬浮液的黏度反而有所上升.2.5 粒径分析图5,图6两图(P304)可以看出,不加分散剂时硫酸钡粒子的D 60为5.2320 m ,加入分散剂后硫酸钡粒子的D 60下降为4.43443 m ,并且加入分散剂后的硫酸钡悬浮液成牛奶状悬浮液,放置3d 后也没沉淀发生,而没加分散剂的硫酸钡悬浮液沉淀很快,在10min 内就几乎完全沉淀.4 结论添加适量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剂可使硫酸钡粒子在水相中得到均匀分散开,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随共聚物钠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0.6%分散剂时粘度值达到最低值.因此,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可望作为钻井泥浆中硫酸钡的分散剂得到广泛的应用.303 李汉承等: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图5 加入分散剂后硫酸钡悬浮液的粒粒径分析图6 未加分散剂后硫酸钡悬浮液的粒粒径分析参考文献:[1] DA V IES L ,DO LL IM OR E D ,M CBRIDE G B .Sedimentat ion of Suspensions :Simple M ethods o f CalculatingSediment atio n P ara meters[J].P owd er T echnology ,1977,16:45.[2] G L ASR U D G C,N A VA RR ET E R C,SCRIV EN L E,et al .Settling Behavior s of Ir on O x ide Suspensions[J].A I ChEJ ,1993,39:560.[3] ST EN OU R H H .Rate of Sedimentation :N onflo cculated Suspensio n o f U nifor m Spheres [J ].I nd ustr ial A ndEng ineer ing Chemstry ,1944,36:618.[4] BA L AST RE M ,A RG IL L IER J F ,A LL A IN C.Fo issy Role o f Po ly electr o ly te Disper s-ant in the Settling Beha vio ur ofBar ium Sulphate Suspension ,Co llo ids and Sur faces A :Phy sicochem [J ].Eng A sp ects ,2002,211:145-156.[5] CA R LO S G Y .Heber to Balmor i -Ram rez ,fro yl n m art nez ,Colloidal P ro cessing of Ba T iO 3using Am moniumPo ly acr y late as Disper sant [J].Cer amics I nter national ,2000,26:610.Study on Dispersing Effect of Sodium Salt of AcrylicAcid -co -maleic Anhydride in Barium Sulfate Aqueous SuspensionLI Han-cheng 1,ZHANG Qiang 1,LIU Shu-jing 2,ZHANG Xiao -jun 3(1.Dep ar 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Beij ing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Beij ing 100081,China ;2.D ep ar tment of Chemistry ,S chool of Science ,H e Bei ag ricultural Univ er sity B ao D ing 071001,China ;3.Centr al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china Chemical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100083,China )Abstract :Dispersing effect of so dium salt of acrylic acid-co-m aleic anhydride on the barium sulfate aqueous suspension w as studied by infrared analysis,size analysis,sediment experim ents and r heolo gical behav io r,respectiv ely .Rheolog ical and sedim ent behavior of the barium sulfate w a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 f pH and dispersant co ncentration.Barium sulfate suspension was dispersed w ell w hen added w ith so dium salt of acry lic acid-co -m aleic anhydride,but w hen dispersant w as not sufficient or ex cessively the suspension co uld not dispersant w ell.V isco sity of barium sulfate aqueous suspension decr eased alo ng w ith the addition o f sodium salt of acr ylic acid -co -maleic anhydride ,not until the dispersant co ncentratio n com e up to 0.6%did the Viscosity becom e the low est.Key words :sodium salt of acr ylic acid-co-maleic anhydride;bar ium sulfate;dispersing 30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200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版)29(3):301~304,2006α山西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xi U niversity(N at.Sci.Ed.) 文章编号:025322395(2006)0320301204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李汉承1,张 强13,刘书静2,张小军3(1.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100081;2.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保定071001;3.中化化工科学技术总院,100083)摘 要: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沉降试验、粒径分析、流变行为等研究了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对硫酸钡水相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分散剂可使硫酸钡粒子在水相中得到均匀分散开.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随共聚物钠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质量浓度为0.6%分散剂时,粘度值达到最低值,然后再加入分散剂时粘度反而略有上升,加分散前后硫酸钡悬浮液的D60分别为5.2320Λm和4.3443Λm.关键词: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硫酸钡;分散性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悬浮固体颗粒在液相中的沉降和絮凝在胶体科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纸张、化妆品、墨水等领域.人们对有关粒径、堆密度及粒子在悬浮体系中的絮凝和抗絮凝的机理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1~3].在石油钻探过程中常使用硫酸钡粒子做添加剂来调节泥浆的黏度,从而降低钻探中的梯度压力.本工作就是致力于研究共聚电解质在钻井泥浆中对硫酸钡分散效果的影响.目前有多种分散剂如聚丙烯酸、聚乙烯醇、柠檬酸铵等常被用来做为水相分散剂[4],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盐作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水溶性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洗涤剂、絮凝剂等方面,但用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盐来分散水相中硫酸钡却鲜有报道.本文集中研究了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对硫酸钡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和沉降行为的影响,系统地测量了硫酸钡悬浮液在静止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及沉降高度,通过电子扫描电镜对沉积物的微观结构及粒度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粒径分析、流变行为分析了共聚物分散剂对硫酸钡悬浮液的影响.1 试验部分1.1 原料硫酸钡(自制);去离子水;质量浓度为35%氢氧化钠溶液;1m o l L盐酸溶液;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自制)其分子式如下1.2 实验仪器红外光谱分析仪(N ico let N exu s670);扫描电镜(日本日立S-520);粒径分析仪(美国PSS)N icom p;旋转粘度计(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NDJ—1).α收稿日期:2005211208;修回日期:200521222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004BA308A25-15);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李汉承(19772),男,河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分散剂的研究.3通讯联系人:E2m ail:zhang.qiang @.1.3 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合成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投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M A )和去离子水,缓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滴加丙烯酸(AA )、引发剂溶液,滴加完毕,控制一定温度下反应2h ,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 =7~8,出料即得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水溶液(固含量25%,密度=1.19g c m 3).1.4 硫酸钡悬浮液的测试1.4.1 扫描电镜向4只盛有质量浓度为(下同)2%硫酸钡悬浮液的100mL 具塞量筒中各加入0mL ,0.5mL ,2.0mL ,4.0mL 的分散剂,超声波振荡30m in ,然后取样作扫描电镜.1.4.2 沉降试验在100mL 具塞量筒中加入100mL 预先配制好的pH 值相同、分散剂浓度不同的2%的硫酸钡悬浮液,再配制不同pH 值、分散剂浓度相同的2%的硫酸钡悬浮液,超声波振荡30m in 取出作沉降试验;首先在1m in 内上下颠倒具塞量筒15次,然后静置,以2h 为固定时间间隔,记下上层清夜的体积,当沉淀现象发生时,在水层和云雾层会出现一个界面,界面以上的上层清夜的体积作为沉淀快慢的一个参数[5].1.4.3 流变行为配制pH 值不同,分散剂浓度不同的60%的硫酸钡悬浮液,砂磨机研磨5h 后转移至50mL 的塑料瓶中,用来做流变试验,用NDJ —1旋转粘度计(3号转子,转速12r m in ,温度20℃)测其粘度.1.4.4 粒径分析由流变试验可知当加入2.0mL ,分散性最优,向100mL 的2%硫酸钡悬浮液中加入2.0mL 的分散剂,超声波振荡30m in ,做粒径分析.2 结果讨论图1 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红外谱图2.1 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的红外谱图从图1可看出,产物中—C =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1610c m -1~1550c m -1和1472c m -1、1396c m -1处,在995c m -1~985c m -1、915c m -1~905c m -1范围内没有出现CH 2-CH -中CH 2、CH 的吸收峰,在730c m -1~665c m -1范围内也没有出现顺式CH 2=CH 结构中的C -H 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已不存在不饱和的羧酸盐,产物为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2.2 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分散情况的比较图2(P 303)是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的扫描电镜,从图2中的照片可以看出,没加分散剂前硫酸钡粒子絮凝在一起,并且粒子大小不均匀(图2a ),当加入0.5mL 的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后,硫酸钡粒子明显的分散开,但仍有部分硫酸钡粒子絮凝到一块(图2b ),但加入2.0mL 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时,硫酸钡粒子明显的相互分散,粒子与粒子之间界面清晰,并且粒子大小分布较均匀(图2c ),当加入4.0mL 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溶液时,硫酸钡粒子虽然也能分散开,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粒子之间有相互粘连现象(图2d ),且粒径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吸附在硫酸钡粒子表面,形成的带电层相互排斥阻止了硫酸钡粒子的絮凝,当分散剂不足时,双电层所形成的排斥力不足以使相邻的硫酸钡粒子分散开,但当分散剂过量时,过量的分散剂又缠绕在已电离的分散剂的周围,使双电层的电势升高,斥力下降,且过量的分散剂间相互粘连,从而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分散效果.2.3 沉降试验从沉降试验的结果图3(P 33)可以看出,pH 值对悬浮液的稳定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当pH 值低于7时,硫酸钡悬浮液在10m in 内几乎完全沉淀,上层清液大于90mL ,当pH 值高于7时,加入分散剂的悬浮液远比没加分散剂的悬浮液稳定,2h 后上清液小于10mL ,在pH 值为10时,加入0.5mL 分散剂2h 后上清液约为203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2006 图2 加入分散剂前后硫酸钡悬浮液扫描电镜照片5mL.因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为阴离子型分散剂,当pH值增加时,吸附在硫酸钡粒子上的带负电荷的分散剂伸展开并相互排斥,从而形成稳定的悬浮液.从图3可以看出,当pH值到10时,分散剂达到最佳效果,同样的,分散剂的浓度对悬浮液的稳定也起了关键作用.如图4所示,上层清液的体积随共聚物钠盐的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分散剂为2.0mL,pH为10时,2h后上清液达到最小为2mL,但当加入2.5mL分散剂时,上清液的体积反而稍为上升为8mL,这是因为当分散剂过量时,过量的分散剂包覆在已电离的分散剂上,使粒子双电层间的斥力下降所致.2.4 流变行为从图4可以看出,在pH值7、10、12时加图3 上层清液与分散剂加入量和pH值的关系入2.0mL分散剂时,旋转粘度均为其相同pH值时的最小值,分别为0.28p s、0.24p s,0.12p s,而分散剂浓度相同时,pH值越大其剪切粘度越小,这显然是因pH值越大,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越易电离,从而双电层间的排斥力也就越大,有利于悬浮液的悬浮稳定.从图4还可以看出硫酸钡悬浮液的粘度在加入少量的分散剂时便会明显的下降,当加入分散剂的体积达到2mL时达到最小值,分散剂的量继续增加时,旋转粘度反而有所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开始越来越多的分散剂吸附在硫酸钡粒子上面,吸附在硫酸钡粒子表面的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电离所形成的双电层电势越来越低,双电层间的斥力逐渐增大,从而使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逐渐降低,当加入分散剂的体积图4 pH值及分散剂加入量对悬浮液黏度的影响达到2.0mL时,硫酸钡粒子达到饱和吸附,再加入过量的分散剂时,过量分散剂缠绕在已电离的共聚电解质上面从而导致双点层间的斥力下降,使悬浮液的黏度反而有所上升.2.5 粒径分析图5,图6两图(P304)可以看出,不加分散剂时硫酸钡粒子的D60为5.2320Λm,加入分散剂后硫酸钡粒子的D60下降为4.43443Λm,并且加入分散剂后的硫酸钡悬浮液成牛奶状悬浮液,放置3d后也没沉淀发生,而没加分散剂的硫酸钡悬浮液沉淀很快,在10m in内就几乎完全沉淀.4 结论添加适量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剂可使硫酸钡粒子在水相中得到均匀分散开,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随共聚物钠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0.6%分散剂时粘度值达到最低值.因此,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可望作为钻井泥浆中硫酸钡的分散剂得到广泛的应用.303 李汉承等:丙烯酸2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图5 加入分散剂后硫酸钡悬浮液的粒粒径分析图6 未加分散剂后硫酸钡悬浮液的粒粒径分析参考文献:[1] DAV IES L ,DOLL I M OR E D ,M CBR I D E G B .Sedi m entati on of Suspensi ons :Si m p le M ethods of CalculatingSedi m entati on Param eters [J ].P o w d er T echnology ,1977,16:45.[2] GLA SRUD G C ,NAVA RR ET E R C ,SCR I V EN L E ,et al .Settling Behavi o rs of Iron O xide Suspensi ons [J ].A IChEJ ,1993,39:560.[3] ST ENOU R H H .R ate of Sedi m entati on :N onflocculated Suspensi on of U nifo r m Spheres [J ].Ind ustrial A ndE ng ineering Che m stry ,1944,36:618.[4] BALA STR E M ,A R G I LL IER J F ,ALLA I N C .Fo issy Ro le of Po lyelectro lyte D ispers 2ant in the Settling Behavi our ofBarium Sulphate Suspensi on ,Co llo 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J ].E ng A sp ects ,2002,211:1452156.[5] CA RLO S G Y .H eberto Bal mo ri 2R am írez ,froyl án m art ínez ,Co llo idal P rocessing of BaT i O 3using AmmoniumPo lyacrylate as D ispersant [J ].Ceram ics International ,2000,26:610.Study on D ispersi ng Effect of Sod iu m Sa lt of Acryl icAc id -co -ma le ic Anhydr ide i n Bar iu m Sulfa te Aqueous Suspen sionL I H an 2cheng 1,ZHAN G Q iang 1,L I U Shu 2jing 2,ZHAN G X iao 2jun3(1.D ep art m ent of Che m istry ,S chool of S cience ,B eij ing Institu te of T echnology ,B eij ing 100081,Ch ina ;2.D ep art m ent of Che m istry ,S chool of S cience ,H e B ei a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 B ao D ing 071001,Ch ina ;3.Central R esearch Institu te of ch ina Che m ical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100083,Ch ina )Abstract :D ispersing effect of sodium salt of acrylic acid 2co 2m aleic anhydride on the barium su lfate aqueou s su sp en si on w as studied by infrared analysis ,size analysis ,sedi m en t experi m en ts and rheo logical behavi o r ,resp ectively .R heo logical and sedi m en t behavi o r of the barium su lfate w as m easu red as a functi on of pH and dispersan t concen trati on .B arium su lfate su sp en si on w as dispersed w ell w hen added w ith sodium salt of acrylic acid 2co 2m aleic anhydride ,bu t w hen dispersan t w as no t sufficien t o r excessively the su sp en si oncou ld no t disp ersan t w ell.V isco sity of barium su lfate aqueou s su sp en si on decreased along w ith the additi on of sodium salt of acrylic acid 2co 2m aleic anhydride ,no t un til the disp ersan t concen trati on com e up to 0.6%did the V isco sity becom e the low est .Key words :sodium salt of acrylic acid 2co 2m aleic anhydride ;barium su lfate ;dispersing403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200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