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第5期(总第154期)学习与探索

Study&Exploration

No.5,2004

General.No.154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

艾福成,卞绍斌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维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维度和立足现实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社会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问

题。因此,从单纯的哲学维度转变为从社会哲学维度界定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实现马克思社会哲学

思想研究的范式转换,是面对当代现实发展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重要前提。只有从更宽广的社会哲学

视域出发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批判和分析现实问题的生命力,才能以多维的视角不断推进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走向当代。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哲学;唯物史观;社会批判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04)05-0006-05

众所周知,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原初马克思思想得以产生和面对的现实已有很大的差别。今天的马克思思想不再面对疾风暴雨式的工人运动,不再面对资产阶级利用有形的暴力工具进行的血腥掠夺和镇压,也不再面对残酷直白的剩余价值剥削。由此,结合时代变迁重新定位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是必然的归结。

一、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历史性定位

一种观点看来,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领域实现的变革在于运用唯物史观去透视和分析问题,这一界定的合理性在于把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与以往的一切历史观思想区别开来,但同时却忽略了马克思实现历史观变革后陆续进行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说到底,以/哲学家0形象来描述马克思没有错,但不能以此作为马克思的惟一形象,马克思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等。另一种观点以实证科学界定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思想。这是斯大林和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所描述的马克思,后来延伸到国内学界的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在那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成了僵化的公式和原理,成为一种普适性原则,可以用来简单地套用现实。哈贝马斯正确指认了这两种观点的缺陷:/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向人们表明,一方面,在纯粹的哲学媒介中缩手缩脚,而另一方面,为了有利于科学的实证性全盘放弃反思,都同样是危险的。0[1]

我们试图阐释和表达的是第三种马克思形象:作为社会哲学家的马克思。这不是一个新的发现,但其内涵却要做更深入地把握。我国理论界很早就开始了对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探讨,但大多是以实证哲学的方式探讨问题的。在探讨的过程中,往往脱离马克思的原本思想而做一种单纯的描述。在我们看来,没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单纯的实证分析所做的只是事实的罗列和材料的堆砌,而不能对社会现实做批判性地解析和深入的阐明,特别是在面对更广泛的现实问题时,这种分析就会力不从心。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同时关注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两个维度:一是历史观维度,通过批判以往历史观(唯心史观)而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继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创立唯物史观,以此为批判和

收稿日期:2003-10-20

作者简介:艾福成(1938-),男,辽宁辽阳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社会哲学研究;卞绍斌(1975-),男,江苏连云港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改变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二是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思想既包含其创立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时又以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分析、批判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实现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考察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思想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从5德意志意识形态6(以下简称5形态6)中实现思想变革之后,马克思就不再以单纯的哲学方式面对和分析现实问题,而是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分析和批判的对象,从现实问题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5形态6前的马克思固然也关注并分析现实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但大多是在哲学批判的框架内进行的,而在马克思实现思想变革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交叉并行的。可以说,5形态6之后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了一个倒转,即他不再以/纯哲学0的视角来考察现实问题,而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不断建构其哲学思想。我们认为,实现变革以后的马克思思想在深层意义上应该被界定为社会哲学。

当然,以社会哲学视角界定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思想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我们看来,学界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思想的社会哲学定位仍然带有较多的/哲学0色彩而比较缺少社会批判内涵。也就是说,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思想变革的主要内涵即社会批判理论被弱化了。因此,把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思想的着眼点和理论旨趣定位于对社会现实进行哲学的把握是合理的,但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一步是,社会现实的流动和变化不断促使哲学范式的转换,这两个方面乃是交互运动的同体过程。在此意义上,随着当代现实的新变化,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就具有了更加开放和宽广的视域:一方面,它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同时,社会历史现实的每一点变化都将促使唯物史观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以更丰富的视角继续批判分析现实社会。在这双向互动的连续过程中,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思想不仅成为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史观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也不仅通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指明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其更深层的意蕴还在于随着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转换自己的视角,以提供更科学的社会哲学理论,继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每一点变化都将成为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充实自己的有益养分,各种理论的交互碰撞也成为马克思社会哲学不断审视自身进而更新自己的催化剂。唯物史观这一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不再仅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0等原理公式的单纯表达,而是蕴涵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激荡,通过多维视角的相互渗透,马克思思想才有批判社会现实的无穷动力,也才能从政治经济文化视角找到批判当代现实的诸多生长点。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含义,不再是原理加实例的教条公式,而是深入到社会现实的每一个角落继而改变现实。

马克思在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0[2](P57)作为/改变世界0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已经抛弃了那种纯粹思辨的哲学形态,也反对一切先定的理性悬设和单纯的现实说明,而只能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引发批判的源动力,进而改造现实社会。这是唯物史观与社会批判理论的有机结合。

二、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

考察马克思的思想进程我们会发现,马克思的思想革命不单纯是哲学变革,甚至也不单纯是经济学革命,而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整个社会哲学革命,而这一革命的最终检验在于其面对现实的批判力。在5博士论文6中,马克思通过青年黑格尔派这个桥梁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以/自我意识0的张扬达到分析现实的目的。他通过伊壁鸠鲁这一代言人彰显主体的能动性,并以此对抗现实,这种思辨形而上学的逻辑建构在接触现实时自然遭到失败,这是马克思在5莱茵报6时期遇到的思想难题。按照黑格尔的理性演绎,一切都应该是合理性的结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林木盗窃案0等问题恰恰否证了这一理性形而上学。这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原发点,但此时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学知识/还不容许他对这些问题妄加评判0。经过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历史学研究,马克思认同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颠倒,并以此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5德法年鉴6时期,马克思才自觉地借助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武器(还不是唯物史观)建构了初步的社会哲学视角。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重新奠基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