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

合集下载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1. 引言本操作手册旨在向针灸师和其他医疗从业人员提供有关针灸疗法的操作指南。

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 操作准备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务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为患者做好个人资料记录,包括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确保治疗环境清洁卫生,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主诉和期望效果,以确定治疗方案。

3.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

常用的穴位包括:-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 颈部:大椎、风府、天鼎;- 背部:膈俞、大杼、肺俞;- 手臂:内关、合谷、三阴交;- 腿部:足三里、神阙、关元。

4. 操作步骤4.1 清洁和消毒在进行针灸之前,要确保穴位周围的皮肤清洁和消毒。

可以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进行清洁,并采用无菌棉球擦拭。

4.2 针刺技巧选择合适的针具,根据穴位的深浅和患者的体质,采用适当的针刺技巧。

常用的针刺方法包括:- 直刺法:针尖垂直刺入穴位,深度适中;- 斜刺法:针尖以一定角度斜刺入穴位,适用于深层穴位;- 平刺法:针尖平行于皮肤表面刺入穴位,适用于浅表穴位。

4.3 留针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要,确定留针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4.4 针刺后处理拔针后,用无菌棉球轻拭穴位周围,以止血和消毒。

根据需要,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疗养,如针灸按摩或中药熏洗等。

5.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疗法时,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清洁卫生;- 针具必须使用一次性器械,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针灸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针灸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放松,并告知针灸师有任何不适感。

6. 总结针灸疗法操作手册提供了针灸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针灸师和医疗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疗法ppt

针灸疗法ppt
针灸疗法在妇科领域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治疗不孕不育等疾病。
针灸疗法在儿科领域可用于调节小儿消化系统、增强免疫力、缓解小儿感冒、咳嗽等症状。
针灸疗法在神经科领域可用于治疗失眠、头痛、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
外科
儿科
神经科
妇科
02
针灸疗法的基本要素
针刺方法
通过毫针刺入穴位,是针灸中最常用的方法。
便秘
针灸疗法对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肠道功能。
针灸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痛经
针灸疗法对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经期疼痛症状。
不孕症
针灸疗法对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生殖系统功能。
针灸疗法在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4
针灸疗法的优势和局限
针灸疗法的优势
针灸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毫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
温针灸法
电针疗法
用皮肤针刺激皮肤表面,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在针灸的同时,用艾绒或艾条对穴位进行加温,以增强疗效。
应用电针仪器刺激穴位,以提高针灸效果。
针对病变部位附近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穴位
局部穴位
针对病变部位远端的穴位进行针刺。
远端穴位
具有特殊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
适应症广泛
整体调节
副作用小
治愈率高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功能,达到治疗局部疾病的目的,可改善身体整体状态。
相较于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的副作用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药物过敏等现象。
针灸疗法直接针对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因此治愈率较高。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针灸治疗

针灸过后注意事项

针灸过后注意事项

针灸过后注意事项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刺激特定的针灸点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疗法后,为了确保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过度劳累:针灸疗法对身体有调整和平衡的作用,需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恢复。

因此,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休息和睡眠。

2. 饮食调整: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应注意饮食调整,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补充所需营养。

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避免过食寒凉食物:针灸后身体往往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为了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应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以免影响身体的调整和恢复。

4. 饮食规律: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身体的能量平衡和消化功能。

5. 避免饮酒和烟酒刺激: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应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影响疗效和身体的自愈能力。

6. 注意保暖:针灸疗法会刺激人体的经络和气血循环,因此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尤其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寒。

7. 注意伤口护理:在进行针灸疗法时,需要穿透皮肤,因此可能会留下一些小的刺激点或伤口,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和疼痛。

8. 避免沐浴和游泳: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应避免沐浴和游泳,以防止感染和过度刺激伤口。

9. 遵从医师要求: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应遵从医师的要求和建议,按时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

10. 注意观察和反馈:在接受针灸疗法后,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和疗效,并及时向医师反馈,以便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总之,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接受针灸疗法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

在接受针灸疗法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进行治疗,同时遵从医师的建议和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神经系统功能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提高人体内的自愈能力和免疫力,进而促进整个人体的健康发展。

其中,中医针灸疗法对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提升尤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促进人体神经系统功能上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其他刺激手段来调节人体功能的疗法。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的流动,进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

二、中医针灸疗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1. 调节神经传导:中医针灸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纤维的传导,使其正常运行。

针刺穴位能够激活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末梢,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 平衡神经调节:中医针灸疗法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使其相对均衡。

这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实验证明,针灸刺激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使人体神经系统更平衡。

3. 改善血液循环:中医针灸疗法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氧气的供给。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和数量,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的供氧情况,提高神经细胞的代谢活性。

4. 释放内源性物质:中医针灸疗法刺激穴位后,可以引起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

这些物质具有镇痛、抗炎和抗压抑等作用,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中医针灸疗法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1. 提高反应和认知能力:中医针灸疗法对大脑皮层的刺激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活力,提高反应和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经过针灸治疗后,受试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显著提高。

2. 缓解神经系统疾病:中医针灸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如何通过针灸疗法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如何通过针灸疗法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如何通过针灸疗法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618000针灸疗法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应用,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可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有效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针灸的疗效主要通过多个机制实现: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免疫功能、缓解疼痛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激活身体内部的生理反应,从而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病等。

此外,针灸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提供镇痛、减压、促进康复等效果。

针灸疗法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促进自愈能力,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健康之路。

在寻求针灸治疗时,与专业医务人员的合作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一起探索针灸的奥秘,并享受身心健康的福祉吧。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师会使用细针刺激穴位,通常选择经络分布上的特定部位。

这些穴位被认为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在穴位上施加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平衡阴阳,恢复健康。

针灸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从而调节内分泌功能。

2. 改善血液循环:针刺穴位能够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供氧和营养,促进废物代谢的排出。

3. 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4. 缓解疼痛: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出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β-内啡肽,起到镇痛作用。

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溃疡、腹泻)、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面瘫、头痛、失眠)、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和肌肉骨骼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针灸疗法案例分析

针灸疗法案例分析

针灸疗法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该案例涉及一位患有慢性头痛的患者,年龄为45岁,女性。

患者头痛问题已经持续了超过一年,头痛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
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患者已经尝试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或只能提供短暂缓解。

针灸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决定采用针灸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方案如下:
1. 针灸穴位选择:选择头痛相关的穴位,如百会穴、太阳穴、
风池穴等。

2. 针刺技术:采用细针刺入皮肤浅层,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以
达到治疗效果。

3. 针灸疗程: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连续进行8周,观察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明显减轻。

头痛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患者还报告了睡眠质量的提升和情绪的稳定。

结论
本案例中,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头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非药物依赖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针灸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头痛患者,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评估和临床判断。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15
第三节 穴 位 注 射 POINT INJECYION
穴位注射,即将药物注射入穴位内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将药物作用及药物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相结合,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 冠心病等病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 药物:中成药如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 化淤和祛风湿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制剂, 维生素B1、B12、胎盘组织液、肌生注射 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
刺激量要轻一些,采用卧姿。此外空腹、饱 餐、大汗、重体力活动后勿立即针刺
8
2 气胸(Pheumothorax):在针刺胸背、锁
骨上窝等处的穴位,不能过深,否则会刺破胸 壁造成气胸。患者会出现胸痛、憋气、咳嗽等 症状。体检或胸透可确诊。
处理:轻者经休息、抗感染治疗可愈,重者
需进行穿刺抽气。
预防:针刺背部、胸部、锁骨上窝等处的穴
照片
艾 条 灸
33
温 针 灸
34
35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主治作用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拔毒泄热 防病益寿
适用症
风寒湿痹、胃痛 腹痛、痛经、久泄 遗尿、遗精、虚脱 晕厥、脱肛、崩漏 疖肿未化脓、溃疡 久不愈等。
36
第七节 其它疗法
三棱针
刺络放血 适用
实症 热症 淤血症 急救
位,要严格掌握深度,并注意Fra bibliotek针期间针体不 能滑动。
9
3 滞针 (Stuck needle) 针身被肌纤维缠绕
而使针体不能拔出。
处理:相反方向捻转针体,顺势拔出,
若仍不行,可在其近处再刺一针,前一 针即可拔出。
预防:捻转针体时注意要适度,特别是
朝一个方向转时,不能太过。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有哪些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有哪些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有哪些中医外科是中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手术等。

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外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且疗效显著。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针刺是通过将细针准确地刺入人体特定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中医外科常见的疮疡疾病中,针灸疗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痈疽初起,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消散痈肿。

此时常选取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

而对于已成脓的痈疽,针灸则可以帮助排脓消肿,缓解疼痛。

在乳腺疾病方面,如乳腺增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

常用穴位有膻中、乳根、肩井等。

对于急性乳腺炎,早期针灸干预能够疏通乳络,促进乳汁排出,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在肛肠疾病中,针灸对于痔疮、肛裂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长强、承山等穴位,可以缓解肛门局部的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出血症状。

对于术后的患者,针灸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皮肤疾病方面,针灸疗法应用广泛。

比如,对于带状疱疹,针灸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通过针刺皮损周围的穴位,如夹脊穴等,能够调节神经功能,清除病毒。

对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针灸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缓解瘙痒症状。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针灸可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发凉等症状。

选取的穴位多为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此外,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针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气血亏虚、经络阻滞等情况,针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例如,腹部手术后,针刺足三里等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骨折手术后,针灸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肢体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疗法虽然在中医外科中应用广泛,但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它以针灸为主要手段,运用经络、气血、脏腑等中医理论分析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包括经络理论、气血理论、脏腑理论等。

以下为其主要原理: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能保持人体内外的联系和平衡。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病人的健康。

2. 气血理论中医认为气血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各部位。

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疏通经络,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脏腑理论中医将人体的功能分为脏器和腑器。

脏器负责气血的生成,腑器负责气血的运输。

针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疾病状态。

以上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主要原理,其实质在于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中医针灸疗法的应用中医针灸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治疗任何类型的疾病。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1. 疼痛治疗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

通过刺激经络,针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并恢复受损的组织功能。

2. 内科疾病中医针灸疗法在内科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针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3. 妇科疾病中医针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有良好的疗效,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4.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如面瘫、中风后遗症、神经损伤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针灸可以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功能。

5. 精神疾病中医针灸疗法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精神状态。

中医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针灸疗法案例集

针灸疗法案例集

针灸疗法案例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针灸疗法的真实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针灸疗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上的应用。

这些案例都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但请注意,每个病例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能保证相同结果。

案例一:头痛患者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35岁- 主要症状:经常性头痛,每月至少发作三次,疼痛剧烈,伴随恶心和呕吐。

治疗方案- 针灸穴位:太阳穴、百会穴、合谷穴- 治疗频率:每周一次,连续六周- 治疗效果:经过六周的治疗,患者头痛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也有所改善。

案例二:失眠患者信息- 性别:男性- 年龄:45岁- 主要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治疗方案- 针灸穴位:神门穴、心印穴、涌泉穴- 治疗频率:每周两次,连续四周- 治疗效果:经过四周的治疗,患者入睡时间明显缩短,多梦和早醒情况得到改善,白天精力恢复,注意力明显提升。

案例三:肩颈痛患者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50岁- 主要症状:肩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睡眠质量下降。

治疗方案- 针灸穴位:肩井穴、颧髎穴、风池穴- 治疗频率:每周三次,连续八周- 治疗效果:经过八周的治疗,患者肩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夜间睡眠质量改善。

结论以上是三个针灸疗法案例,展示了针灸在不同病症下的应用效果。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患者在专业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简介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 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 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 恢复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 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 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 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损伤举例
1、肩部软组织损伤 2、网球肘 3、膝关节扭伤 4、踝关节扭伤 5.中风偏瘫
针灸作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 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 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 常。
针灸疗法
中国医学治疗方法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03 取穴原则
目录
02 针灸方法 04 举例说明
05 损伤举例
07 相关学科
目录
06 针灸作用
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 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 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它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一、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理论基础,其中最核心的理论是经络学说。

经络是在人体内部的通道,贯穿全身,相互连接。

经络的畅通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医理论中,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即可调整经络的流通,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此外,中医针灸还依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疾病变化都是阴阳的变化。

而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人的五脏也与之对应。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五脏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中医针灸的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各个领域。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推拿等。

1.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比如对于偏头痛、面瘫、帕金森病等疾病,经过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内科疾病中医针灸对内科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肝炎、胃炎、高血压等常见病的治疗中,经过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3. 妇科疾病中医针灸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经期不调、月经痛等疾病,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调整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4. 骨伤科疾病针灸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经过针灸可以舒缓疼痛,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

5. 神经功能康复中医针灸在神经功能康复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患者身体的自愈机能,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对于中风、脑萎缩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疗效。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角,横 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如百会、 列缺等。
针刺的深度
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 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见腧穴 各论。 根据形态定深浅:针刺首先要观察 患者的形态。一般的说,体强形胖者宜 深刺,体弱形瘦者应浅刺。
观年龄定深浅:年老体弱和小儿娇嫩之体 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侧卧位:适用于头、侧胸、侧腹、上肢 和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环跳、肩髃、 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
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 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 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 悬钟等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胸、上部和 上肢的部位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 髃 、曲池等穴。
检查针尖 检查针身 检查针根 检查针柄 检查针尾
16
规格选择: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 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 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刺环跳选用3—4寸长针,刺百会 选用1寸短针;成年人多用长针,婴幼 儿多用短针;体弱者宜用细针,体壮者 可选用粗针。
影响得气的原因:体质因素,不同 体质的患者,得气程度差异较大;腧穴 因素,不同的腧穴得气程度差别很大, 有些腧穴得气强烈如合谷;操作方法因 素,腧穴定位不准确,偏离穴位处;进 针过浅或过深,不在得气的区域。
不得气的处理:检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如定位是否准确;进针的深度是否在得 气的范围 留针候气,被动等待得气的出现 行针催气,运用行针手法激发催促得气。
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作一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头皮针是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线作为刺激部
位,其刺激部位的确定是以头上分区,区上定经, 经上选穴的原则制定的,针刺采用穴位透刺的方 法
49
额中线
•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 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 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 主治:神昏、嗜睡、失眠、 健忘等神志病,及头痛、 鼻塞、目赤、咽痛等头、 鼻、舌、眼、咽喉病等
34
• 补法 能够扶助经气,使机体低下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 泻法 能够疏泄邪气,使机体亢盛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35
单式 补泻 手法
按闭针孔 •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闭针孔
• 针刺入一定深度得气后,缓慢均匀地提插、捻 转即可出针
为临床最佳体位 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11
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12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13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颜面、 颈前、上胸部以及肩 部的腧穴
14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 项背、肩部的腧穴
15
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面颊、 颈侧、耳部的腧穴
16
烧火山
透天凉
42
留针与出针
留针法
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两种,临床应视患者体质、病情、 腧穴位置等不同而分别使用
出针法
应根据证候虚实、患者体质、针刺深浅和腧穴特点等具体情 况正确施行,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而引起出血、血肿、针刺 后遗感等不良后果
43
44
45
46
47
48
头皮针 又称头针,即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好效果。
太阳穴
位于太阳穴凹陷处,可 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
部疲劳。
印堂穴
人中穴
位于两眉中间,有助于 缓解头痛、失眠和眼部
疲劳。
位于鼻子下方,有助于 缓解晕厥、休克等症状。
躯干部穴位
01
02
03
04
膻中穴
位于胸部正中,对于胸闷、气 喘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有助于调理脾胃 功能,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上三寸处,有助于 调理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

03 常用针灸疗法介绍
毫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细长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详细描述
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细长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疗法适应症广泛,对多 种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VS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是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造成 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 一种治疗方法。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 通、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于治疗各 种肌肉劳损和关节疼痛。
三棱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三棱针刺破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的小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疏经活络、调和气血。
详细描述
三棱针疗法是通过三棱针刺破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的小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疏经活 络、调和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三棱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的特点,常用于治疗
各种实证、热证和瘀血证。
04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肌肉骨 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针灸治疗 也有很好的效果。

针灸疗法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疗法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疗法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简介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人
体功能,改善健康状况。

在使用针灸疗法时,必须采取一些处理和
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处理
在进行针灸疗法时,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消毒:在使用针头之前,务必对其进行充分消毒,以防止感
染和交叉传播疾病。

2.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症状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

3. 针刺深度:根据患者情况和疗效要求,合理掌握针刺深度,
避免过深或过浅。

4. 观察患者反应:在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及时调整治疗方式。

5. 技术操作:确保操作者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术,遵循正确的针刺方法。

应急预案
针灸疗法中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十分重要:
1. 针头折断:如果针头折断,应立即停止治疗,避免进一步伤害,采取措施将折断的针头取出。

2. 失血过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应立即停止治疗,迅速施行止血措施。

3. 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可能对针灸疗法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反应,应立即停止针刺,给予适当的抗过敏治疗。

4. 突发疾病:如果患者在针灸过程中突发不适或出现严重疾病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尽快联系医疗救护。

5. 术后处理:针灸治疗结束后,应妥善处理针头和其他相关器械,确保无风险处理废弃物。

结论
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务必注意处理和应急预案。

通过严格遵守处理要点和制定应急预案,可以确保针灸疗法的安全和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作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遵循专业的医疗指导和法律要求。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目录1. 简介2. 准备工作3. 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5. 后续护理1. 简介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有关针灸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针灸疗法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有杂质影响操作效果。

- 检查使用的针具是否完好无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 准备好适当的麻醉和消毒用品,以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舒适。

3. 操作步骤针灸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 定位穴位: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确定要刺激的穴位。

正确的穴位定位是针灸疗法成功的关键。

2. 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要刺激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麻醉处理:对于部分敏感的穴位,可以使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4. 针刺操作:使用合适的针具,将针刺入穴位。

注意刺入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刺激的效果。

5. 待针操作:根据需要,保持针灸针在穴位内的一段时间,以增加刺激效果。

6. 拔针操作:根据治疗需要,适当时间后将针从穴位拔出。

7. 记录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以供后续参考。

4. 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稳定,避免刺激穴位过深或过快。

- 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操作。

- 避免在有感染或皮肤损伤的穴位进行针灸疗法。

- 遵循消毒和麻醉操作的正确方法,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5. 后续护理在完成针灸疗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后续护理:- 清洁穴位: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对穴位进行清洗,以防止感染。

- 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休息调理:根据需要,患者可能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理,以促进疗效。

以上为针灸疗法操作手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炎症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炎症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炎症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独特效果。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激活自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目的。

本文将从针灸原理、适应症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和炎症中的应用。

一、针灸原理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内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平衡和调整身体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在人体的经络系统中存在一系列穴位,它们与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相联系。

这些穴位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也是调节身体机能的关键节点。

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机制:神经调节和生物化学调节。

在神经调节方面,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皮肤、肌肉、深部结构和神经末梢,产生传导神经冲动,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产生镇痛和抗炎的效果。

在生物化学调节方面,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荷尔蒙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如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进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代谢功能等,发挥抗炎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二、针灸疗法的适应症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和炎症方面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部位的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

同时,针灸也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用于癌症等慢性疼痛和炎症性疾病的综合治疗。

三、针灸疗法的疗效评估针灸疗法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结果两个方面。

临床观察是针灸疗法疗效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判断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在治疗慢性腰痛时,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疼痛程度、肌力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

临床观察虽然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科学研究是评估针灸疗法疗效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都对针灸疗法的疗效进行了探究,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药理实验等。

针灸疗法的名词解释

针灸疗法的名词解释

针灸疗法的名词解释【针灸疗法的名词解释】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以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

它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疗法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1. 针刺:针灸疗法的核心是通过使用细针刺激人体的穴位。

这些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的特定位置,它们与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功能相连接。

针刺使得穴位得到刺激,进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生理过程。

2. 穴位:穴位是针灸疗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认为是人体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点。

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面部、躯干、四肢等。

每个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名称、定位和功能,根据疾病或症状的不同,针灸师会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

3. 气血: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针灸疗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气体和血液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均衡和畅通,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4. 效应:针灸疗法的治疗效应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引起生理、化学和神经传递等反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间接效应则是指通过刺激某些穴位,影响整个人体的气血循环、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等,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

5. 适应症:针灸疗法被应用于广泛的疾病和症状,包括疼痛、消化问题、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问题、心血管疾病等。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可以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针灸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众多研究表明,针灸在疼痛管理、神经功能调节、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认为,针灸疗法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更好地解释其原理和提高治疗效果。

在整理研究资料和写作过程中,我对针灸疗法的概念、穴位和治疗效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针灸疗法PPT课件

针灸疗法PPT课件
捻转动作
要求 捻转角度一致 (180°~360°左),频 率一致(150次/分左 右),用力轻重一致。 针身垂直,不弯不摇, 进退深浅自如。
毫针刺法
(2)棉团练针 目的 练习提插、捻转、进出
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 要求 上下幅度一致,针身垂
直,频率一致;第二步提插捻 转配合练习,要求提插幅度一 致,捻转角度一致,频率快慢 一致,协调自如熟练。
毫针刺法
根据针柄与针尾的 构成和形状的不同,毫 针又分为环柄针、花柄 针、平柄针及管柄针。
环柄针 花柄针 平柄针 管柄针
毫针刺法
2.毫针的规格
长度规格表 旧规格 0.5 1 新规格 15 25
1.5 2 40 50
2.5 3 65 75
4 4.5 5 6 100 115 125 150
粗细规格表
针灸疗法学形成许多分支学科,较为成熟的有经 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各种流派形 成百家争鸣之氛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针灸热,使这门古老医 学变为新兴的学科,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在 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越来越凸现出其优越作用。我 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疗法学将会成为医学宝库 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毫针刺法
一、毫针刺法
毫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为古代“九 针”之一。
毫针刺法是各种针法的基础,是临床针灸医师必须 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
留针法、出针法等。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1.毫针的结构
毫针分五部分: 针柄的末端部分。 针根至针尾以金属丝缠绕的部分。 针身与针柄的连接部分。 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 针的前端锋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疗法(一)针刺法针刺治疗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治疗精神心理疾患的重要手段,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必不可少的干预技术。

其调神功能的发挥除了本身针刺穴位所产生的作用之外,无形之中还借助了针刺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本节重点讨论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以期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第1节针剌治神理论依据针刺作为一种刺激信号,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运用时十分重视调治神志。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认为“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说明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又如《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用针c”《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将“治神”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将治神位于养生、诊断、针具及药物之前,并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各,后乃存针。

”对于“治神”,张景岳注解:“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c”囚此,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正所谓“针者,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醴醪沦》)。

离开了“治神”,针刺手法就无法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1.医者之神古代医家非常注重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粗守形, 上守神”指出要成为一名针灸“上工”,必须能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做到“积神于心,精神专一”,调理自己的精神意念活动,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利用自己正面的情绪状态感染患者。

《灵枢·官针》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是指治神应当贯穿于从接诊到针刺完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做到将自己的“神”与病人的“神”统一起来,集中于针L=重视治医者之神,就是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将精力专注于针下和患者。

《素问·征四失论》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大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 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G”可见,纵使医生明了经脉穴道, 熟练施治手法,但由于精神不能专一,志意杂乱无主,其施治亦难以成功。

医者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准确地分析发病原因、判断疾病预后,并有效地将心理暗示干预等运用到针灸治疗中。

李中梓对此颇有体会,认为“境缘不遇,营求不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针刺过程中,医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注意观察病人神色的变化,“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

《素问·针解》中提醒医者尤其要注意患者的眼神,“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治疗中注意患者眼神,引导患者使其精神专一,细心体会针下感应,可令经气畅达,有利于疾病向愈。

通过对患者形神的观察,可以了解患者对针刺的耐受情况,及时调整针刺手法和强度,有效地防止晕针等针刺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可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感,达到最佳的针刺效果。

2.病人之神针灸施治过程中要求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传,医者需在患者平和稳定的精神状态下进针。

《素问·刺禁》中指出以下几种情况不得马上针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在以上这些患者神气未定情况下,马上针刺,会造成“气乱”、“气逆”等不良后果。

《灵枢·终始》也提出:“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

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认为医者必须要让病人情绪稳定,神气安宁后方可行针治疗。

患者的精神状态可以影响治疗效果,在针刺治疗中尤为明显,正如《金针梅花诗钞》所说:“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针刺治病时医者之神与病者之神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医者在自身守神的基础上引导患者积极配合,《素问·针解》中的“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即是以意引气的一种方法,即以医者之神,摄制患者之神,通过暗示的心理影响,引导病人注意施术部位,使经气易于运行,而产生针刺传感反应。

杨继洲称之为“医者之心,病者之,与针相随上下”;如病人之神尚堪使气,自然神动而气随。

窦汉卿谓“本神定而气随”。

名医华佗就十分注重对患者的暗示引导作用,《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其“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患者在安神定志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可显著提高疗效。

此外,医者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对患者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安慰作用,从而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战胜病痛的信心,这对针灸疗效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3.针刺中的心理暗示《东医宝鉴》在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时说: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病。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 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

”在治病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的优劣有直接的影响。

《内经》就已认识到某些疾病疗效欠佳与患者的精神活动有关。

相信医生,主动要求接受治疗者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怀疑医生,对治疗存有畏惧、猜疑心理者常难获良效。

如《素问·五脏别论》所云:“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暗示疗法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采用语言、表情、手势或其他暗号含蓄、间接地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做法。

暗示多采用言语的形式,也可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方式进行。

如《素问·调经论》:“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意思是说针刺之前,将针拿出来给病人看, 并告诉他将要深刺,以使病人精神集中,而实际上刺人的深浅程度,则按具体病情需要而实施。

针刺治疗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身调节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单纯的物理刺激过程。

正确的针刺理论和言语暗示、行为暗示均可对针刺的效应和临床疗效产生影响。

在针刺时,将经络传感循行顺序告诉患者,并嘱其感知,具各言语暗示的心理治疗作用和特征。

此外,针刺得气亦是对患者的良性心理暗示。

4.针灸与“入静”状态治神要求患者“人静”,可明显提高针刺时的循经感传出现率。

人静过程中,受试者的心理负荷显著下降,完成被试任务所需要的心理资源量减少,说明一种低心理负荷、低心理能量消耗的皮层状态很可能是循经感传的重要条件之一]入静后,通过改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使循经感传的出现率明显提高。

囚此,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入静”,就在于能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第2节影响治神的因素1.影响针刺治疗的心理因素(1)针刺之前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各异,有的迫切希望接受治疗,心理上表现为求愈心切,希望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康复,没有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心理准备,对治疗的效果容易产生怀疑和动摇;有的患者对针灸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害怕疼痛,情绪紧张,对针灸治疗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医生要表现出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多谈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念,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告知预后,制定好疗程,并正确说明各个治疗阶段后可能达到的疔效。

如患者病情转归如医生所述,才能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坚定其治疗信心。

同时可以加强新患者与疗效较好地老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现身说法,宣传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信心。

主动要求接受治疗者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怀疑医生,对治疗存有畏惧、猜疑心理者常难收良效。

如《素问·五脏别论》所云:“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在不良的精神状态或惧针恐医的心理情况下进行针刺,往往会引起一系列机体功能紊乱,容易发生意外,轻则晕针,滞针,重则病情恶化。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这就是说各种治疗措施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患者良好心态的配合。

这就要求医生对病人要做到语言亲切,检查细致,耐心解释,使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情绪稳定,心神安宁地接受治疗。

进针前,医者应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针刺治疗的认知程度,把握言语分寸和沟通技巧及对患者隐私的尊重。

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良性暗示和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者从终日沉浸在疾病的烦恼郁闷中解脱出来。

《灵枢·师传》提出了开导病人的具体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通过分析疾病的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指导病人如何进行调养及配合治疗;讲解疾病的可愈性,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给予病人一定的承诺,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

通过这种语言说理开导,可改善病人精神状态,使某些疾病获愈,达到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2)针刺之时先贤针法要求“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当进针时,医生全神贯注于针尖上,一刺而入,将自己的学识、专注和自信融为一体,可使患者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增加疗效。

如若医生针刺之时与旁人谈笑风生,不顾病人的反应,给病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就会影响病人对治疗的配合,甚则造成针刺意外。

同时以针治病,有物凭借,使言语暗示诱导的作用在针刺激的基础上得以强化,比单纯暗示效果佳,因此安慰针加语言暗示在止痛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

针刺疗法容易令人畏惧,对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应以温和、自信的言语进行诱导,叮嘱其全身放松,转移其注意力,松弛骨骼肌肉,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畏惧心理和针刺疼痛程度,使患者神气专一,身心同治。

手法上也要注意轻柔,要充分发挥左手的作用,在穴位处按揉,并可随咳嗽进针,以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进针的疼痛感,保证针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即“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针艾,理血气调诸逆顺。

”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曾告诫针灸医生,进针时医者要将意念集中于拇指食指之上,并直贯针尖。

进针应迅速而敏捷,病人感觉或未及感觉之时,针已安然刺人。

切忌进针迟缓,如拈如搓,使病人感痛而产生畏针的心理,以至于“非不得已时,未敢求医针刺,甚或病虽危急,亦不敢应针者,畏痛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