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

202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

202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详细介绍每种图形的特点,如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3)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各种图形,巩固记忆。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图形接龙、图形分类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如12-5、18-7等。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退位减法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如12-5,先算10-5=5,再算2+5=7。

(3)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退位减法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分类与选择1.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学会选择。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讲解:详细讲解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

(3)练习: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分类练习,巩固分类方法。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四单元:认识时间1.教学内容: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学会看时间。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钟表,引导学生说出钟表的作用。

(2)讲解:详细讲解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如一小时时针走过一个小格,一分钟分针走过一个小格。

(3)练习:让学生进行看时间的练习,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看时间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如23+45、56-17等。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图形”。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辨别。

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几何图形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打开学生用书,自主学习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辨别。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几何图形卡片,给学生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正确辨别四种基本几何图形。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

5. 随堂练习(5分钟)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辨别。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基本几何图形,并写一写它们的特点。

答案: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 请学生用彩色笔将四种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并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认识图形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掌握这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

2. 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色卡或者贴纸,以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2. 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介绍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3. 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色卡或者贴纸,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平面几何图形,并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4. 分类:让学生根据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5.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识别和描述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四边形:四个角,四条边五边形:五个角,五条边六边形:六个角,六条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识别和描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点和性质。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并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掌握它们的名称。

2.能够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3.能够通过模型制作、贴纸拼贴等活动,加深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区分不同形状的基本图形,掌握它们的名称。

2.通过绘制、制作模型等活动,加深对基本图形的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新的基本图形名称的理解和掌握。

2.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工具绘制出基本图形。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基本图形的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料。

2.教师准备相关工具:彩笔、铅笔、尺子等。

3.学生准备作业本、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并提问与图形相关的问题:怎么区分不同的图形?板凳是什么形状的?课桌是什么形状的?同学和老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通过交互式提问,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渐渐学习认识不同的图形。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画、实物等形式介绍基本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掌握各个图形的名称,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如长方形四边长不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圆形没有边等。

3.介绍各个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如长方形的书桌、正方形的游戏棋盘、三角形的交通警示牌、圆形的食物容器等。

三、练习和巩固(30分钟)1.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模型制作等形式练习基本图形,如绘制各个图形并上色,用纸板剪制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等,并标注边长,组装成一个物品。

2.通过贴纸拼贴等活动加深对于基本图形特点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在画板上贴上不同形状的贴纸,可分组对比、搜集图形,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要点,提问让学生回答学习收获,如今天学习了哪些图形?学生能不能区分并说明不同图形的特点呢?提醒学生合理布置自己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练习模仿绘制和剪切相应的基本图形,如绘制4个正方形、3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和1个圆形,并按照不同的颜色上色。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图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编写的《认识图形》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的例题和第38页的练习题。

例题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它们。

2. 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名称和特征。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练习本、笔、几何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

然后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让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几何图形模型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明其特征。

2. 完成教材第39页的练习题。

答案:1. 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其特征。

2. 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区分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你们猜一才看他们是谁呢?学生边摸边猜活动师: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1、说一说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学生汇报,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主要包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 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 教学重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几何模型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各种图形;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形状;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各种图形,并描述其形状;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几何模型搭建各种图形;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五边形:五条边,五个角六边形:六条边,六个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彩色笔描绘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并标明其特征;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形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描述图形的形状。

小组合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图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几何图形的名称;2.能够区分几何图形的不同特征;3.能够简单地使用几何图形进行描述和说明。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正三角形、等边四边形。

2. 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立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体、棱锥、棱柱、四面体。

三、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2.区分并比较不同几何图形。

四、教学难点1.学生较难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2.立体几何图形较为复杂。

五、教学方法1.集体讨论法:引导学生发表关于几何图形方面的问题和看法,鼓励大家讨论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演示法:通过讲解和展示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模拟几何图形的变化和属性,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几何图形。

2. 讲解认识平面几何图形1.教师以展示图片或模型为主,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区分方法;2.学生尝试对图片进行分类、比较,并口头或书写形式进行单选(即:选出其中不同的图形)。

3.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各自选定一个平面几何图形,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

4. 讲解认识立体几何图形1.教师以展示空间立体模型为主,介绍立体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区分方法;2.学生尝试对模型进行分类、比较,并口头或书写形式进行单选(即:选出其中不同的图形)。

5.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各自选定一个立体几何图形,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

6. 提高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简单测评。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提高,教师就课上的难点内容,可以在课下布置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良好,但需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探究;2.学生在立体几何图形掌握上较为困难,需要重点加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能够辨认和描述平面图形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边长、面积等;3.能够在图形中辨认出对称线和轴线;4.了解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2.颜色、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基本图形属性;3.初步了解对称线和轴线的概念;4.小学生活中运用几何图形的场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提供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图形的名字,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图形的名字,以及学会过哪些图形。

2. 认识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常见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3. 图形的基本属性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等工具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基本属性,让学生在观察中边观察边进行记录与归纳。

4. 对称线和轴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对称图形,让学生数出其中的对称线,然后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轴线。

5.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如菱形糖、公共标识牌等。

6.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包括图形名字的认识、图形的基本属性的认知、对称图形的对称线和轴线的认知等。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复习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几何图形的应用场合,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估1.考试形式:教师可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学生的成就检验;2.作业评估:教师可通过布置的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3.日常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课堂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学生的上课情况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基本属性和应用等方面。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精选12篇)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精选12篇)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 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 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 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 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 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在这座城堡里, 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 请小朋友们认一认, 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 除了立体图形家族, 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 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 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篇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

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

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

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说一说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4.1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1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1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1节,认识图形。

我要向大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学习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我将详细讲解每种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的特点。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四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特点,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图形的模型和图片,学具则是一些绘图工具,如直尺和圆规。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每种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方便大家复习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识别和描述一些图形的特点,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通过大家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练习,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4.1节,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四种基本图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四种基本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的特点。

这是后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也是重点之一。

教具可以帮助大家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性质,而学具则是大家自己动手绘制和探索图形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例子和讲解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是关键。

通过例题和实践,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也是重点之一。

简洁明了的板书可以帮助大家快速复习和记忆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对于作业设计,重点是让大家通过实际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应涵盖各种类型的题目,包括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点,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平面图形,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2. 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 能根据指示要求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

二、教学准备:1. 教具:教师用板书、图形卡片、彩色粘纸;2. 学具:学生练习册;3. 素材:图形图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名称,并与学生一起说出图形的特点。

2.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展示图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猜测图形的名称。

Step 2 学习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直线,而且相邻两条边长度相等。

2. 教师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整理,帮助学生逐一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Step 3 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1.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形,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如通过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2. 学生进行图形组合的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 巩固练习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与图形认识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随堂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错误或者存在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Step 5 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拓展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特征和性质。

四、课堂作业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2. 布置作业时间,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学习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各种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同时,通过练习与巩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另外,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提前给出明确的讨论指导,并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这四种平面图形;
(2)运用图形知识描述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审美观念。
举例直角的特点;在讲解长方形时,突出其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三角形则强调其三条边和三个角;圆则关注其无边界、半径相等等特点。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发现,当他们围绕图形的应用进行讨论时,能够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也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他们需要的只是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难点部分,尽管我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解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以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但部分学生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没有足够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分解难点,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体验图形的制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图形。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重点,针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同时,结合实际例子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认识图形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认识图形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认识图形的教案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认识图形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认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认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认知》
教学设计
第一课:认识不同的图形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
- 培养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特征来分类和归类
教学准备:
-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 课件:包含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
- 图形卡片:包含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 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问他们认
不认识这些图形。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几何图形的特征,例如圆的形状、三角形的边数等。

2.名称认知:
- 准备图形卡片,每张卡片上绘制一个几何图形。

- 指定学生依次拿起一张卡片,展示给全班,并要求其他学生说出这个图形的名称。

- 让展示图形的学生根据其特征解释为什么这个图形叫做圆、三角形等。

3.图形分类:
- 将准备好的图形卡片混洗,并随机发放给学生们。

- 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特征,将自己手中的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类。

- 让学生互相观察、比较自己手中的图形,并解释为什么他们选择将某些图形放在一起。

4.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不同图形的特征进行总结。

- 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例如“一个形状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什么?”等。

教学延伸:
- 在课后练中,布置一些绘制和识别不同图形的题目,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 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几何图形,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图形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章主要涵盖以下内容:•认识圆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特征•在生活中寻找圆和正方形的例子•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材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辨别圆和正方形,并能描述它们的特征•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圆和正方形的例子•知道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认识圆和正方形•辨别圆和正方形的特征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圆和正方形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几何图形的例子并理解它们的应用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课堂讲解:通过简述形状和提供例子的方式来介绍圆和正方形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征。

•生动形象的展示:通过展示有关圆和正方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应用。

2.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通过PPT展示圆和正方形的特征和例子。

•视频素材:通过视频素材来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

3.教学流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形”这个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所需目标。

(二)讲授1.教师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2.教师跟学生讲解圆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3.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及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和正方形。

4.教师编写PPT并展示,让学生理解圆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1.老师展示各种形状,鼓励学生在其中寻找圆形和正方形。

2.学生自己找图片,积极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圆和正方形的例子。

3.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圆形或正方形进行描述,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

(四)归纳总结1.教师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复述和总结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讨论关于圆形和正方形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在生活中自行寻找圆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并画出来。

一年级下北师大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北师大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一年三班有5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3、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2)通过印、描、摸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初步操作、观察、思维能力,探索的意识.(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5)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五、教学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印泥白纸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四位立体图形老朋友,一起打个招呼吧,它叫······PPT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利用第一学期学过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这几个图形老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几样礼物,看看这是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他们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PPT出示: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的房子、车、树·机器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板书)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认识图形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认识图形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2.掌握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常见图形;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2.引导学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是没有边的形状,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步骤二:认识常见图形1.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各种常见图形的图片,并称出图形的名称;2.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是没有边的形状,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步骤三:练习巩固1.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课后练习部分的相关题目;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答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步骤四: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各种常见图形,并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让学生板书总结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课后复习所学的常见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图形,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氛围活跃。

课后作业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复习常见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特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专业的术语,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

检查作业时要仔细批改,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认识图形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认识图形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1 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辨别圆形、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让学生能够简单的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3.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中各种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和辨别圆形、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学会简单的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中各种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内容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知道物体中都含有哪些基本图形。

2.对基本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能够快速辨认和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玩了些什么游戏?”2.引导学生回忆,看看游戏中有哪些图形。

3.先列出几个图形的名称,再向学生展示图片,确认他们能够正确辨认出这些图形。

4.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性地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Step 2 认识图形1.让学生围绕“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这四个基本图形进行讨论。

2.将这四个基本图形挂在黑板上或贴在课堂的物品上,让学生挑战自己,辨认图形。

3.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如让学生将课桌、板凳、白板、窗框等元素分组,形成四组,每组都是同一种图形。

4.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他们选择的每个形状的特点和形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辨认这些形状。

Step 3 活动探究1.将物品或图像的的图形分类,如让学生搭建方形、三角形、矩形、圆形的组合图形。

2.让学生组成队伍,进行观察和解释图形的游戏,如“形状记忆游戏”等。

3.让学生将环境中的物品分成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组别,发现日常事物中隐藏的形状。

4.让学生用画笔、纸张等进行图形绘制。

Step 4 练习巩固1.提供几个小练习册子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如绘制出给定的图形,找出图中的各种形状,寻找画面中的错误等。

2.在教室环境中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要求学生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表达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

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

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

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
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
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

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

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那么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

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

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

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

纠正错误。

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

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

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
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表达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
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

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

对此,在
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

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