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

合集下载

《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中国制造前进步伐减缓

《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中国制造前进步伐减缓

《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中国制造前进
步伐减缓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
【年(卷),期】2016(0)6
【摘要】2016年5月,《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暨《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周济院士等二十多位院士、专家出席了会议,机械总院院长李新亚出席新闻发布会。

【总页数】10页(P36-45)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工程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院士;路甬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4
【相关文献】
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J], 陆琦;
2.2015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摘编) [J],
3.中国工程院发布《2017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J], 无;
4.固优势、补短板,持续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解读《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
数报告》 [J], 单忠德
5.《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J], 韦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强国战略研究报告制造强国,是每个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报告旨在研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一、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制造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它可以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高效运转。

(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陆续涌现出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

发展制造业将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三)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制造业体系,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将为国家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二、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比如降低企业税负,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等。

(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三)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激励年轻人从事制造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四)市场开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出口额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三、问题与建议(一)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支持体系。

(二)产能过剩问题: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严重,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建设制造强国 交出精彩答卷

建设制造强国 交出精彩答卷

建设制造强国交出精彩答卷作者:向秋来源:《理财·经济版》2024年第02期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见证了制造强国建设的铿锵步履。

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为全球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工业革命趋势、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2023年,我国“新三样”出口额首次破万亿元,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制造业努力向上,背后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动能不断孕育。

创新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原动力和主引擎。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

1.2萬家“小巨人”企业中,超四成“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要瞄准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助力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制造业企业要聚焦产业技术基础补短板,深耕优势领域锻长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

技能人才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连结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也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也要看到,目前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离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支撑制造业高地建设。

《中国制造2025》来袭传统制造业正被颠覆--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

《中国制造2025》来袭传统制造业正被颠覆--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

《中国制造2025》来袭传统制造业正被颠覆--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贾常艳【期刊名称】《电器工业》【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2页(P51-52)【作者】贾常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何颖,女,1980年出生,天津人,博士,高级工程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

曾参与或主持过《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调查及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战略研究》、《工业领域科技体制改革相关研究》、《工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重点领域技术安全问题研究》等主要课题,并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的编制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工作等。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

有解读说,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就是为了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

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制造2025》,本刊专访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她用权威、全面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多面的《中国制造2025》。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何颖:目前,全球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制造业格局也面临重大调整。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如《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工业2050战略》、《新工业法国计划》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制造业,将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加速利用本国比较优势,积极加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二○一五年二月一、前言制造业①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的产业变革将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已上升到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国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及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制造业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及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等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需要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分步骤、分阶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强国。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重要使命①本报告提及的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C门类的31个行业,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业。

1. 步入新的战略阶段(1)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1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①2013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01 941.4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7.64%(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29.03%;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量的95.14%。

我国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歼-15战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装备,为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显示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潜力。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重点研究了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实施路径。

通过对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走向制造强国。

一、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当前,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和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

而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强国的路径制造强国要注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核心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困境与挑战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竞争激烈、成本上升、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中,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此外,人才短缺、薪资水平不高等问题也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占GDP比重。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和技术转化。

3.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4.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扶持,提供税收减免和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

结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要加大创新和升级的力度,社会各界要加强合作和共享资源。

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联合编制的一份评估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报告。

该报告以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为基础,提供了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信息。

首先,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和重要地位的特点。

中国制造业的增长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出口规模也居世界第一、报告指出,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制造业仍然以低水平的加工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支撑。

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但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

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也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构成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和战略方向。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合作,提高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报告提出了以人才、科技、资本和市场为支撑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建议。

报告的发布对于制定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和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各级政府提供了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的依据,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和借鉴经验。

此外,该报告还为国际社会了解和评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总体而言,2024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

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对实现中国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问题研究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问题研究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问题研究作者:方行明曾小玲杨万东来源:《理论探索》2021年第06期〔摘要〕中國制造业的优势在于超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或“组装”能力。

这种系统集成能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大国”。

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在创新指数、科技投入与产出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当前需要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对外合作三条路径上发力并寻求突破,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关键词〕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转型路径,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6-0082-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在总量上先后超过日本、美国和欧盟而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位居世界首位的“制造大国”,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并增加中国人民的福祉。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提出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此纲领明确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方向。

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时期,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对制造强国的发展要求更加迫切。

加快创新驱动,寻求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强全球产能布局能力,是“十四五”时期面向制造强国的努力方向和结构调整重点,中国将迈上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新征程。

一、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及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进展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以19243.24亿美元超过美国(17889.54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之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1年以24213.73亿美元超过欧盟(23253.87亿美元),2019年达到38234.1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7.97%①。

深大学人

深大学人
青年基金项 目 “ 乔治 ・ 斯坦纳文艺思想研究 ”。
刘 伟丽
教 授
刘伟丽 ,1 9 7 7 年生 ,黑龙江牡丹 江人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贸易学博士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 中心
博士后 。深圳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硕 士生导师 ,深圳大学 中国质量 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2 0 1 1 年获选深 圳市高层次专业 人才 ( 后备级 )。 主要从事 国际 贸易学 、国际经济关 系和世 界贸易组织 的研究 ,目前从事质量经济 的研究 。主持 国家 重大咨询项 目 “ 制造强 国战略研究”综合课题 之一—— 《 制造 质量 强国战略研究 》的子课 题 《 中 国制造
李小均教 授 源自李 小均 ,1 9 7 3 年生 ,四川 人 ,复旦 大学文学 博士 。深圳 大学外 国语学 院教授 ,英语语 言文学硕士生
导 师 。主要研究 领域 为英美文 学和 翻译 研究 。著有 《 傅雷 :那 远逝 的雷火 灵魂 》 ( 合 著 )、 《自由与反 讽 :纳博科夫 的思想与创作 》、 《 信仰之海 》 ;译有 《 找到梦想 》 ( 合译 )、 《 天网的坠落 》 ( 合译 )、 《 在美 国 》 ( 合译 )、 《 尼采 的使命 》 ( 合译 )、 《 角斗士 :历史 上最致命 的游戏 》、 《 罗马帝 国 的战 车 》、 《 碎心 曲:音乐 、哲学 、文学 、 自杀 》 、 《 苏格拉底 与阿里斯托芬 》、 《 薇拉 :符拉基米尔 ・ 纳博 科 夫夫人 》、 《 语 言与沉默 》等作 品 ;编/ 译 《 梅尔维 尔 的政治哲 学 》、 《 古典诗 文绎读 》 ( 西学 卷 ); 另有若 干文章发表于 《 读 书 》、 《 中国图书评论 》、 《 中国比较文学 》等 刊物 。现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之一,已经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中国必须转变思维和策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中国制造大国的背景和现状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使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国内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加剧也对中国制造大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3. 制造强国的定义和特征制造强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

制造强国应具备技术创新能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等特征。

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升级,注重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 战略思考之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强国的关键。

中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加强国际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也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中国才能在全球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生产出更高附加值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5. 战略思考之二:质量和品牌建设在过去,中国制造的产品往往以低价和大量出口为主导,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

然而,为了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这需要企业加大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投入,建设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并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6. 战略思考之三:人力资源和技能培养制造强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中国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和技能培养的投入,改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制度。

培养一批技术熟练、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与思考引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是中国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其核心是加快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实践篇:当前,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从发展效果来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总体实现快速增长,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不断稳固。

从投入产出情况来看,政府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优化制造业环境,创新政策和创新监管方式。

201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制造业2025计划,明确制定了并推动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建立了智能制造等研究院,加强了制造业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创新方面来看,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提速向纵科技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核心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装备中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部件依赖于进口,中小企业发展依然不稳定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的整体领导、加强政策制定、深化制造业创新、加强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制造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提高技术创造和创意的含量,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思考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不仅是经济支柱,也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需要加快推进智能化转型,使制造业更加智能化、综合化和高效化。

要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信息融合,形成以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并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制造业。

可靠性系统工程PPT

可靠性系统工程PPT

设计目标范围 … …… …… …… …… …
……………
项目增长
实施要素
01 横向监控
工作项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02 纵向监控
整个供应链的要求监控
03 监控主体
政府/企业;企业/供应商;用户/产品
04 监控方法
定性检查单/定量跟踪线条
25
规范体系 Standard
特性
安全性 保障性 可靠性 测试性 维修性
550K
寿命周期 500K 费用($)
450K
400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任设计师确认 军代表监控
主任师,T1专家 系统确定,4所会签,主
任设计师确认
预计结果满足整机 对系统的要求
否 问题分类
改进建议表
报质量部 是
分析,改进
纳入监控流程
建议改进措施归零表
系统基本可靠性预计报告
实施要素
什么部门、什么人? 什么时候? 做什么工作? 用什么方法/工具? 向谁要什么输入? 得到什么输出? 输出给谁用?
实施要素
可靠性技术(续)
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强化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寿命试验 加速寿命试验 加速退化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 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评估
测试性技术
故障诊断设计 故障预测设计

中 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 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其现状、成就、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业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制造业始于新中国成立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通过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庞大的市场,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

二、中国制造业的现状1、规模庞大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涵盖了众多行业领域,包括电子、机械、汽车、钢铁、纺织等。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领域,如高铁、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蓬勃发展。

4、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

三、中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1、推动经济增长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2、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技术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

4、保障国家安全制造业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芯片、高端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等,我国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024江苏继续教育公需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答案

2024江苏继续教育公需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答案

2024江苏继续教育公需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答案蓝色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单选题(共7题)1.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对九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我国综合排名()。

D.第四2.()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领域。

A.工业3.制造业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

B.装备制造业4.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的目标是,到()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A.20255.要通过(),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6.二十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C.实体经济7.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C.绿色低碳循环多选题(共6题)1.二十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A.制造强国B.质量强国D.交通强国E.网络强国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融合发展。

B.工业化和信息化C.制造业和服务业3.2000年以来,以()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相关群体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A.工业互联网B.人工智能C.机器学习D.自动化E.机器视觉4.先进制造则是指深入吸纳()等高新技术,制造过程产量、质量、能源、成本、信息、市场响应能力和灵活性等控制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制造业。

A.工业互联网B.人工智能C.机器学习D.自动化E.机器视觉5.制造业强国的特征包括()。

A.规模雄厚B.结构先进C.技术创新能力强D.国际分工地位有利E.可持续发展能力强6.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从()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A.规模优势B.质量效益C.创新动能D.强基固本E.绿色低碳判断题(共7题)1.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和实体产业要以自己为主,这一条绝对不能丢。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

制造示范取得初步成效;ERP实施运用;信息化构架更加清晰。
第二阶段 “十二五”末,实现数字化车间示范工程建设 实现的标志: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MES系统、远程监控和诊 断系统建成、数字化产品中智能化元素的增加、数字化业务精益生产的结合 );开展信息化平台上基于大数据理念的共性技术研究。
25
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发展路线(以开关设备为例)
因此,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取决于国内外能源发展环境
和市场需求导向。
16
1.发展战略选择


国内市场方面:
能源装备逐渐朝着“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方向发展; 能源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国际市场方面:
销售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一设备采购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过渡, EPC、 BOT等商业模式逐渐增多。

20
2. 指导思想

结构优化方面: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
构,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突出矛盾;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工程总承包能力建 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专、精、特”的小巨人企
业;

产品结构优化; 加快发展能源装备现代制造服务业。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建立产品故障分析模型和数据库,初步建立能源装备可靠性评价
体系和评价方法; 理顺关系,完善能源装备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合格评定和认证体

系。
19
2. 指导思想

绿色发展方面:围绕能源装备产品本身绿色化(节能、高效、环
保、低排放)、能源装备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绿色化(设计和工艺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课程的考试题目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课程的考试题目

选择题: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哪个背景?A. 国内制造业已全面领先世界B. 应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提升国家竞争力(正确答案)C. 国内制造业面临严重衰退D. 国际市场对制造业需求减少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是?A. 扩大制造业规模B. 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正确答案)C. 降低制造业成本D. 增加制造业就业人数下列哪项不属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路径?A.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B. 依赖国外技术引进,减少自主研发(此选项描述与制造强国目标相悖,作为非正确答案示例)C.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D.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以下哪个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A. 单纯追求制造业产值增长B. 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正确答案)C. 减少对高端制造业的投入D. 忽视环境保护,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制造强国战略中,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正确答案)B. 仅仅依赖传统技术的延续C. 忽视市场需求,盲目创新D. 减少对研发的投资下列哪项是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A. 降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B.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人才(正确答案)C. 减少对职业教育的投入D. 忽视技能工人的培养和激励在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下哪个方面是需要加强的?A. 降低产品质量标准B. 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正确答案)C. 减少对研发投入,降低成本D. 忽视品牌建设,仅追求短期利润制造强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矛盾,无法兼顾B. 相互促进,制造强国战略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正确答案)C. 无关紧要,两者没有直接联系D. 制造强国战略会阻碍可持续发展下列哪项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为制造强国的重要指标?A. 制造业规模大小B. 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正确答案)C. 制造业的就业人数D. 制造业的原材料储备量。

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对策研究

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对策研究

入 WT , O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中国的市场会、 政治环境 , 中国的整体投资环境将更加 优化。 第四, 中国已经掌握大多数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 并在多数领域已具有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第五,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 中国的 传统制造业 已经得到了改造与提升. 面临着实现跨越
维普资讯
第2卷 l
第 5期
Ju a o u nnFnne&E oo is nvrt or l f n a iac n Y cnm c ie i U sy
V 1 1 N . o 2 。 o5 .
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对策研究
蒋 勇 冷德穆
局,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中圈分 类号 :4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5 20 )5— 0 8— 3 17 4 5 (0 6 0 0 3 0
我圈制造业优势与不足分析 (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一) 第一, 劳动力资源丰富 , 且价格低廉。我国是人 口 大国。 也是农民工大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 农村的 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 , 他们将越来越转 向城市寻找 就业机会 据统计, 国每年都有 15亿左右的农民 我 . 工拥向长三角、 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
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 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二) 第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 装备制造业实力弱。制造 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我 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收藕 日 : 0 — 7 2 期 2 6 0—6 0 作者 简介 : 蒋勇( 9 3 18 一 ) 江西萍乡人 , 士研究生 , , 硕 研究方 向为跨 国公 司与 国际贸易

制造强国,步履铿锵

制造强国,步履铿锵

制造强国,步履铿锵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制造工程》
【年(卷),期】2022()10
【摘要】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制造业的发展也显著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

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海底,到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从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到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我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标志着我国迎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重塑新型电力系统四大试点示范建设同步推进践行“双碳”目标步履铿锵
2.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文旅强市步履铿锵
3.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步履铿锵行致远大道通衢向未来
4.【献礼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步履铿锵卅五载,砥砺奋进谱华章——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5.步履铿锵开新局履职为民谱新篇——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创新履职工作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二○一五年二月一、前言制造业①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的产业变革将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已上升到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国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及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制造业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及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等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需要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分步骤、分阶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强国。

①本报告提及的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C门类的31个行业,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业。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重要使命1. 步入新的战略阶段(1)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1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①2013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01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量的%。

我国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歼-15战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装备,为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显示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潜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万亿美元(现价),美国为 1万亿美元(现价),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仅次于欧盟②。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企业有40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2)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由于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在核心技术、附加价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例如,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③,2013年进口用汇2 322亿美元④,超过石油进口额。

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占有34%、17%、13%的比例,而中国只占%,约美元⑤,且其主体为中国台资企业。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现价美元)。

②世界贸易组织数据。

③宗晨亮,“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成为第一外汇消耗大户”,中国新闻网(2010年08月15日)。

④刘玉英,“专项投资基金设立国产化芯片迎机遇”,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14日)。

⑤崔鹏、刘裕国、马冰一,“现行统计方法造成我贸易顺差严重夸大”,人民网(2011年10月21日)。

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占欧盟召回通报总数量的%,占美国召回通报总批次的%。

这种状况尽管有技术贸易壁垒的因素,但自身质量不高是主要原因。

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①,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已成为质量低劣的代名词,损害了国家信誉和形象。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表现为一些地方和企业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严重。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世界的%,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倍②。

2010年我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③;造纸行业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5%~53%④;制糖行业平均煤耗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平均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⑤;电机运行效率平均比发达国家低10%~20%⑥。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造成的资源大量开采、污染物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业比重偏低;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不多。

五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设计、管理、控制、优化等)主要依赖进口。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2. 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新形势(1)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激烈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相介入的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全球制造业分工版图可能因此重构,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严峻局面。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巩固发达国家制造业在技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

美国于2009年制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制定《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2012年2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未来随着我国出口结构向高附加价值方向升级,与发达国家的分工关系将从当前的垂直分工转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从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另一方面,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弱化。

而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目前,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公司的直营工厂已全部迁出我国;作为本土最大的电商服装品牌的凡客也已经将部分订单交给孟①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报表(2013年)》。

②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

③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2年8月6日)。

④中国工程院,《造纸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

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⑥中国自动化网。

加拉国的代工厂进行生产。

这表明我国制造业在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发展中国家分工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体量庞大的一个经济巨人,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

我国经济发展已开始告别高歌猛进时代,步入新的运行轨道,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制造业亟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

(3)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需求强劲,物质资源大量快速消耗的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我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7%、17%①。

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②,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对外依存度均已超过50%。

各地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占用已经达到红线。

固体废物、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2012)。

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2012年10月)。

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废物持续增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①。

2011年200个城市4 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达55%②。

随着逐步放开对土地、水、成品油、矿产品等稀缺资源价格的实际控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全国各地通过建立“一票否决”保护环境的制度,制造业的发展将受到更为严厉的资源环境约束。

(4)贸易保护主义强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徘徊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

2012年,21个国家对我国产品发起77起贸易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369%。

其中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高达204亿美元③,美国近年来屡次动用第337条款对我国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调查和诉讼。

由于我国与美欧贸易顺差总额巨大,与大量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失衡程度更高,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为激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3. 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1)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酝酿新的重大变革西方社会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观点。

《经济学人》杂志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美国经济学家里夫金提出,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使全球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提出,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实现“创客运动”,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美国学者瓦德瓦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会产生一场制造业革命,美国注定要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