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

卷总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二○一五年二月

一、前言

制造业①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的产业变革将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已上升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国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及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制造业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及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等发展机遇。展望未来,需要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分步骤、分阶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强国。

①本报告提及的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C门类的31个行业,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业。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重要使命

1. 步入新的战略阶段

(1)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近1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1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①

2013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01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量的%。

我国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歼-15战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装备,为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显示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潜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万亿美元(现价),美国为 1万亿美元(现价),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仅次于欧盟②。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企业有40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2)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由于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在核心技术、附加价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③,2013年进口用汇2 322亿美元④,超过石油进口额。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占有34%、17%、13%的比例,而中国只占%,约美元⑤,且其主体为中国台资企业。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

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现价美元)。

②世界贸易组织数据。

③宗晨亮,“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成为第一外汇消耗大户”,中国新闻网(2010年08月15日)。

④刘玉英,“专项投资基金设立国产化芯片迎机遇”,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14日)。

⑤崔鹏、刘裕国、马冰一,“现行统计方法造成我贸易顺差严重夸大”,人民网(2011年10月21日)。

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占欧盟召回通报总数量的%,占美国召回通报总批次的%。这种状况尽管有技术贸易壁垒的因素,但自身质量不高是主要原因。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①,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已成为质量低劣的代名词,损害了国家信誉和形象。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表现为一些地方和企业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严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世界的%,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倍②。2010年我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③;造纸行业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5%~53%④;制糖行业平均煤耗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平均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⑤;电机运行效率平均比发达国家低10%~20%⑥。同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造成的资源大量开采、污染物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业比重偏低;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不多。

五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设计、管理、控制、优化等)主要依赖进口。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2. 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新形势

(1)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激烈

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相介入的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全球制造业分工版图可能因此重构,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严峻局面。一方面,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巩固发达国家制造业在技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美国于2009年制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制定《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2012年2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未来随着我国出口结构向高附加价值方向升级,与发达国家的分工关系将从当前的垂直分工转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从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另一方面,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弱化。而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目前,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公司的直营工厂已全部迁出我国;作为本土最大的电商服装品牌的凡客也已经将部分订单交给孟

①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报表(2013年)》。

②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

③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2年8月6日)。

④中国工程院,《造纸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

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⑥中国自动化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