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读《师道实话》有感

合集下载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读着《师道:为师亦有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二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自己总觉得对待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有点飘飘然,也就有点倚老卖老的坏习惯了。

其实教师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首先应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刻苦学习各类知识,让自己的知识面尽量最大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知识不老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教学中开展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一直笔耕不辍,才至于误人子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更新。

正如书中所说,“发现自己的书架已经尘封多日,说明你的精神已经开始空虚。

这时你就应该去亲近那些久违的书籍,在读书中滋养你的心灵,滋润你的生命。

如果发现你的精神财富支出得厉害,甚至消耗殆尽,这时,你就应当建立心灵帐本,把所缺的、所丢的、所消磨的东西列一个清单,然后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努力弥补,让精神财富重新回到你的心灵之仓。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

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

教师,需要学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

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年纪再大,也别倚老卖老,不然,光凭一大把赤裸裸的年纪,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是得不到社会与学生应有的尊重的!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

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教师,读书仍然是必经之路。

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师道实话读后感

师道实话读后感

师道实话读后感师道实话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道实话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道实话读后感1最近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的《师道实话》,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觉:不写虚文,但说实话。

在现今的教育媒体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理论型”很强的文章。

这些教育言论,看起来十分正确,大家也都认同,可是对现实几乎没有任何帮助,陈桂生教授称之为“虚文”。

正是有感于这样的“虚文”太多,陈教授下决心说“实话”,他说了很多“实话”,《师道实话》是他的实话系列论著中的一本。

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

作者从“高头讲章、官方文书、时髦论调,或师座百态”中引出话题,然后搭上自己的话,“尽可能地把老师们平常在背地里叽叽咕咕的大实话和小道理,涂抹上一层理论色彩,实说出来罢了”。

通读全书,这倒的确是“实话”。

作者能实话实说,道出了一线教师的不易与艰辛,实在难能可贵。

对一线的教师所关注的话题都有涉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现实师道读本本书有“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修养”、“师道别解”、“余论”等部分,书中就教师角色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

以漫话的形式着重谈了《漫话教师的“个性”与“团队精神”》、《漫话教师“自我反省”》、《漫话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行动研究”》、《漫话“教师读教育名著”》等文章,以培养责任意识为本。

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并使其无法逃避责任,这就是责任意识的表现。

作为教师,要培植健康的舆论,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读后感《师之道》读后感《师之道》是一本关于教育与教师的书籍,通过对教育领域的深入思量和研究,探讨了优秀教师的特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阅读完《师之道》后,我深受启示,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师之道》强调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格素质。

优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师之道》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优秀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便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匡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此外,优秀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师之道》强调了教师的情感与关心。

优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们应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挫折,赋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优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模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匡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最后,《师之道》还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

优秀教师应该抱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

他们应该积极投入教育事业,不断追求教育的进步和改革。

优秀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坚守教育的底线,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师之道》,我对教育和教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师之道》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实话》读书心得(2500字)

《教育实话》读书心得(2500字)

《教育实话》读书心得(2500字)《教育实话》读书心得李春玉最近,我读了陈桂生老师撰写的《教育实话》一书,我体会到了这本书的馨香。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一些实实在在的话,这就是《教育实话》带给我的实实在在的感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玄虚的道理,没有做作的姿态,全都是作者日常的教学随笔,是作者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文章。

文章写得明白如话,却又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一些教育学上的原理、道理,使人茅塞顿开。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陈桂生自然是有一套相当高深的理论的,但他不是将这些理论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是在娓娓道来中使人明了其中的道理。

就拿文章的题目来说吧,他的文章绝大部分都以“漫话****”或“也谈****”为题,从不为自己取一个哗众取宠或令人遐想的题目,他平实得没有任何作秀的题目,让人感到的恰是那种实在的风格。

但这丝毫不影响文章的感染力,从这一点上说,实话实说,我觉得这样的书比起那些挖空心思,取上各种匪夷所思的题目的专家们要好得多。

再看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么实在,他从当代教育理论的高度,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和剖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炒作现象和教育论文中的虚话、套话,进行了强有力的辨析。

他的理论不是高深莫测、空洞说教的,而是通俗易懂、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来讲述的,他的行文也不是呆滞刻板、讲究章法的,而是庄谐相生、亦趣亦理的。

对每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剖析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他的“实话”“实”在地说出了教育者感觉到却说不出,或者想到了却不敢说的话,“实”在地透过教育表象让人们看到教育的真面目。

他书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是我们教育的热点话题。

下面我就在读书过程中陈教授提出的几个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问题做一点剖析,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也谈“教育常规”我想大家都会和我一样认为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但是陈教授就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体会范文《为师之道》是一本经典的教师成长教育书籍,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角色与责任。

通过阅读《为师之道》,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并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为师之道》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者指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作为教师,我深刻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时刻自我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榜样。

其次,《为师之道》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素养。

作者指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不断关注教育前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阅读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培训中获得知识,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再次,《为师之道》强调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作者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阅读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个性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上的责任。

最后,《为师之道》强调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作者指出,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关注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阅读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阅读《为师之道》,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坚守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养,注重个性化教育,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暑假读书笔记读《优秀教师十项修炼》有感

老师暑假读书笔记读《优秀教师十项修炼》有感

老师暑假读书笔记读《优秀教师十项修炼》有感老师暑假读书笔记读《优秀教师十项修炼》有感如何做一名教师?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这是我自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以来,常常扪心自问的问题,在迷茫于反思中不断的去总结自己的得失,渐思渐行。

前些日子借阅蔡颖的《优秀教师的十项修炼》翻阅后爱不释手,书中的好多道理算是说到我心坎上了吧,解了许多困扰我教育多年的问题,心中极其欣慰读到一本好书。

本书用十个章节具体阐述了优秀教师的十项修炼。

第一项,认清教师的职业。

作者告诫我们,当你走进教师这个队伍,请降低你对职业的过高期盼,这样你才会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是的,自己曾多年耿耿于怀于此事,当工作不被社会认可,当别人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时,心中也曾黯然失落,可能年轻,可能心中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就会带来思想情绪的波动而无法安心工作。

而随着社会的大开展大变革时代来临,不可防止的冲击社会的每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物质至上悄然占据上风,而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根底上也与金钱挂钩,教师变成一个更像谋生的职业,职业化的心理占据了教师的整个心灵,千百年来笼罩在教师身上的使命感与神圣感正黯然消退,也许这正是教师职业身份带给人们的忧虑,正是这种紧迫感促使作者去寻找如何修炼新时代优秀教师。

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是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否那么,就会在滚滚经济大潮中迷失自己,那么教师的道德修养有哪些?〔一〕提升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调;〔三〕磨练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四〕坚决教师职业道德信念;〔五〕激发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作者然后从工作实际出发,详细论述实现上述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的学习,积极的探索,做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践行公德,讲究礼仪,成为学生的典范。

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如何去寻找自我?如何去承当起教书育人的重担?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师爱之路》读后感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师爱之路》读后感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师爱之路》读后感《师爱之路》这本书讲述了徐汇区十位普通教师默默的勤奋耕耘的师爱之路案例选集。

我花3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我很感动。

他们每天坚守在三尺讲台,平平常常,朴实无华。

陈君用青春“烹饪”出育人的“美餐”的执著追求,施嘉平研“教学之道”,育“育人之人”的大家风范,李之音“教人以事而喻诸德”的育人之道,袁晶晶“舒放从容,行于心田”的教学之风,生动体现了人民教师的敬业的师德风范,他们一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走出了扎扎实实的师爱之路,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一本书折射出的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世界上最纯净的心。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背后都有一颗颗关爱学生的心,一个个学生的改变,背后离不开智慧的力量。

爱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它就像是空气和水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能没有它,在教育的道路上,只有它才能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高昂激情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孩子的改变。

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诠释了师爱的真谛,为以后我们的教育教学支出了真招、实招。

记得以前教学时总觉得教育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就行。

但现在由于时代在不段进步,孩子们的眼界也不段开阔,所以老师一味的说教,是学生反而会逆烦。

我也慢慢有所感悟:学生真是难教!没有以前我们上学那么纯朴。

后来我经过多次的教师培训,和阅读有关书籍,才明白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学生难教,而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学情,我做为一名老师转变的不快,思考太局限,投入不够。

作为一名普通的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

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

读书随笔读《优秀教师修炼之道》有感

读书随笔读《优秀教师修炼之道》有感

读书随笔读《优秀教师修炼之道》有感
平时工作中,忙碌的教学,繁忙的事务,总难得有闲暇的时间来阅读,只有忙中抽闲读上片言只语,可往往浅尝辄止,让我意犹未尽。

假期中总算能静下心来读书,有幸拜读了蒋宗尧老师的佳作《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我感到受益匪浅。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心中一个永恒的追求和向往,这恐怕也是我们每一位为师者的梦想。

从教二十余年我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感觉离优秀教师还有差距,可又不知如何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读了蒋老师的作品我才找到了方向,原来优秀教师是这样修炼出来的!
优秀教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高尚的师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甘为人梯;一是善于钻研,拼搏进取,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质量高。

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是优秀教师从教、立教的基础。

在学习中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恐怕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

职业。

《师之道》第一章读后感

《师之道》第一章读后感

《师之道》第一章读后感
我读完了《师之道》第一章,深受启发和震撼。

这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师道,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这一章中,作者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他提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道路。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阅读这一章让我深思。

我曾经在学校做过一段时间的助教,但当时我只是简单地帮助老师完成一些杂活,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通过这一章的阅读,我意识到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同时,我也要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章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师道的伟大和重要性。

好的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塑造他们的人生。

而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应对教育中的变化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收获很多。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我也明白了教师
的重要性和责任,我将把这份责任牢记于心,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读后感
《师之道》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专著,它深入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的
本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意义和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和品质影响学生的成长。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
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在阅读《师之道》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重要性。


师是社会的栋梁,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责任,也更加珍惜和尊重教育事业。

总结起来,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而教师是这个事业中的关键人物。

《师之道》这本书通过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

我相信,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些理念,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师之道有感

读师之道有感

读《师之道》有感有一种自信纯真无邪,有一种感动不可抵挡,有一种经历珍贵无比,有一种执着用心良苦,有一种大爱无处不在——这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书《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初为人师,我要学习和吸取的知识经验还很多,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改正。

一、师德方面教师是社会的表率,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正确执教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应有高度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应有强烈的是非观念、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教师应做到三宽:即宽厚的品质,宽容的心态,宽恕的灵魂。

人格辐射是最核心的教育,教师的人格是照亮学生的光源。

二、师生方面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爱是教师最本质的内涵,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师爱就是师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千里马,不要放弃一个学生。

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同时,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

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好生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就如同人们对贫与富的观念,然而,这些学生却都是家长心中的宝,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尊重理解、一视同仁。

我们应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和学生缔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方面课堂不是一潭死水,他应该是学生们快乐的地方。

给学生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明晓道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 读后感

师之道读后感《师之道》读后感《师之道》是一本关于教育与师生关系的书籍,通过作者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的深入探讨,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师生关系的复杂性。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其次,书中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读完《师之道》后,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教育影响。

总之,读完《师之道》让我对教育和师生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

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读书随笔 师道尊严,美德流传---读《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 师道尊严,美德流传---读《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师道尊严,美德流传---读《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有感随着创建书香校园的开展,我也越来越爱上看阅读。

趁着闲暇时,购买了一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书屋书系”中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午后的阳光下,浅浅翻看,书中传承的各种德行深深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犹如一股甘泉涌进久已蒙尘的心田。

美德是我们这个拥有亘古绵长的文化大国所惯有的秉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

作为教师,其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是灵魂的塑造者,对美德的要求更是高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位教师步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句座右铭。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追求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教育实践的卓越,才能形成优秀的教育德性。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博爱、敬业、奉献、尊重、忠诚、守信、公正、善良、宽容和勤俭。

本书对每一种美德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除了理论知识,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让读者从生边感悟着美德的真实存在,所受到的感悟更是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教师的对象是一个独立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却又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教师面对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首先要做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就像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却是永恒的主题。

在教师的道德天平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给他们的爱也应该是平等的。

孔子在2560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为我们教师树立了师爱的丰碑。

司马迁说他对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是因为无论是“在陋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被官府拘禁过的公冶长,还是生性粗野的子路,表现迟缓的曾参,在孔子心目中他们都是好学生。

读《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后感

读《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后感

读《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后感作为一名新教师,转眼间已经进行教学工作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时候里,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但是我能清醒地意识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借着这次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我去书店精心挑选了《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作者杨昌洪,出生于1982年,可以说跟我是同类的80后,但是他的所取得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这就促使我很想深入的了解他取得成就的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的教育观。

有一种自信纯真无邪,有一种感动不可抵挡,有一种经历珍贵无比,有一种执着用心良苦,有一种大爱无处不在——这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这是作者前言中的开场白,虽然我才工作不久,但是读了这一段,让我油然莫名的感受,不禁点了点头,是啊,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师德篇》、《师生篇》、《教学篇》、《成长篇》。

每一天,我们都被大量是作业、大量的问题、大量的教课,作为班主任还包括大量的班级问题处理要执行。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担任一个由38名新生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而自己所谓的80后,也是带着一丝的傲气走过曾经的学生时代,不曾想过现在的90后,思想上是怎样?但是我自己坚信的一点是我只要是认真、负责、全身心地付出,学生一定某天会感受到的。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着重看的是第二部分《师生篇》,作为一名教师,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才是神圣。

《师生篇》的第一部分是不放弃一个学生,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让每一滴水珠都闪烁太阳的光辉!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才走上教育岗位短短的半年时间,我已经听说了教育界流传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联想到当学生的成绩不如人意的时候,会抱怨学生基础不够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用心等等,将责任全部推卸到学生身上,有时甚至给部分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殊不知作为教师的我,这样的行为已经可以用“可怕”来形容了。

教师读书笔记读说得好成就好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读说得好成就好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读《说得好成就好教师》有感在图书室中看到这样一本书——《说得好成就好教师》,我在想老师又不是媒婆,这说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呢,所以就借了回来,寒假中仔细看了看,这本书一共有六章组成,每一章每一节都是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实用性很强,看完后感触颇深,教师的口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把体会总结如下:一、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1.适量调节音量的大小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话,应当把音量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合理响度”,音量小,学生听的呼力、费劲,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过高会让学生觉得不亲切,造成听力疲劳。

平时上课时,最好以中音发音为主,这样说起来既不吃力,学生听起来也很轻松。

音量要有变化,一个平调上一节课,很容易催眠学生,为了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要善于变化自己的音量。

2.口语表达要清晰、流畅国外的所罗门和希勒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表达的清晰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成绩有负相关”。

所以教师的口语表达一定要清清楚楚。

3.语言表达要流畅在讲一段相对完整的话时要做到:选词不“”卡壳“,不吞吐,不沉思时间过长,不要口头禅等等。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提高语言的流畅程度。

二、教育中口语技巧常用的基本方式1.沟通语要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上的认同,教师空洞的说教、轻率的训斥及及谈话时的紧张气氛和不适宜的时间或地点等等都是不利于教育谈话的。

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的个性、情绪、要求,“对症下药”,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才能有效。

2.缓和与化解紧张的气氛学生在有教师的场合,尤其在做了错事后,会紧张,无所适从,有些学生甚至会摆出对抗的态度,对老师采取戒备和抵制的态度,这时候,缓和并化解紧张的气氛是首要的步骤,可以先叉开话题,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或者说几句轻松幽默的友好话,驱散紧张的气氛,拉近双方的关系,再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明辨是非。

3.启迪语启迪语,是指教师开启学生的情感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我教育,并按正确原则行动的教育口语。

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弄清楚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绝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经验总结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的有一位智者哲人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彷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症结,言小.总结范文.网)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独到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诸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光第二条“学员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埃”平时我也更常这样地抱怨。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其他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钟头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控管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本校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教学研究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仍要忙着家中琐碎来到的事情。

那么教师的休息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学艺,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闲余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可以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这儿使私立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育实话》读后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育实话》读后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育实话》读后感近日读了《教育实话》一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玄虚的道理,没有做作的姿态,全都是作者日常的教学随笔,是作者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文章。

文章写得明白如话,却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些教育学上的原理、道理,使人茅塞顿开。

针对教育的夸夸其谈者、百般猎奇者、预谋私利者,不留情地说,就是教育的投机者,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顾教育的实际情况者,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沉下心来,静静地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教育实际,进行思考,然后有所辨别,有所认识,最后付诸行动。

因为你的一时行动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耽误你自己的时间可以,耽误孩子的黄金时光不可以!——作为一名家长我这样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更要这样说!因为我知道——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潜移默化的错误影响更可怕!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仅仅一节节热闹的课堂就是教育的改革,也不仅仅是课堂由学生主宰就是教育的改革,得考虑热闹的背后的收获,得考虑学生主宰课堂背后的效果。

全书分“课堂动向观察”、“课堂改革观察”、“早期教育观察”和若干教育价值判断评议等几个栏目。

“课堂动向观察”栏目中的几篇短文特别贴近教育一线,比如“漫话教师‘唠叨’,”漫话‘满堂问’“,”漫话‘公开课’“,”从‘死记硬背’谈起“,”从罚抄作业谈起“,”也谈‘备课’等,都是一线老师们思考得最多,也是新存疑虑的地方。

“再看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么实在,他从当代教育理论的高度,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和剖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炒作现象和教育文论中的虚话、套话,进行了强有力的思辨。

他的理论是通俗易懂、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来讲述的,他的行文是庄谐相生、亦趣亦理的。

对每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剖析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他的”实话“实在说出了教育者感觉到却说不出,或者想到了却不敢说的话,实在透过教育表象让人们看到教育的真面目,将现在这个教育转型期中各种教育思想的矛盾和碰撞表现得昭然若揭。

读师道尊廉心得体会五篇

读师道尊廉心得体会五篇

读师道尊廉心得体会五篇读师道尊廉心得体会1当我刚拿到《师道》这本书,心中就布满着高兴,醒目的黄色封皮,上面排列着16位大师的名字,让人一下子就布满着敬畏感和崇拜感。

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这些大师:百科全书梁启超、兼容并包蔡元培、容为才智胡适之、唤醒国人马相伯、允公允能张伯苓、大师之谓梅贻琦、唯求其是竺可桢、平民情怀晏阳初、爱满天下陶行知、独立品行陈寅恪、一代大儒梁漱溟、大师之师叶企孙、美在艺术吕凤子、语文人生叶圣陶、儿童世界陈鹤琴、灵魂高度李叔同,这些名字中有大家特别熟识的,也有生疏的,但当你把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忍不住想站起来给他们鞠上一躬。

这本书名为《师道》,“师”既是从师问学,也是大师的意思,“道”既是思想的光线也是人格的典范,16位大师级人物影响了中国训练文化历史的进程。

(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

(立志,高瞻远瞩)纵观这些人物,许多受过私塾训练,出国留过学,有着精深的学问,但哪一个在求学胜利后,不是为民族存亡考虑,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落后的现状?他们从青年便找寻到目标,立下远大志向,人生就是为一大事而来的。

竺可桢留学美国,教学中国;晏阳初曾立志不做官,不求财,要把终生献给劳苦大众;陶行知少年时挥笔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当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吕凤子弃文从武,18岁考入苏州武备学堂,精研武术,为的是“兴我中华”;叶圣陶作为一名作家,既是谋生的需要,更是出于学术责任的担当。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人士。

爱国情怀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事业的不竭动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孜孜以求,执着追求)自从立下志向开头,他们便没有了自我,只有忘我。

梁启超始终忧国忧民,为转变中国落后的现状而查找出路;胡适不喜爱做官,却答应了就任美国大使的职位,只是由于学问分子的骨子里的那份责任与担当;马相伯倾其家产竭尽全力护国,为了民族,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张伯苓;梅贻琦自19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高校;晏阳初的一生因平民训练而备尝艰辛;梁漱溟投身于乡村训练,不断去农村办学,盼望开发民智,消退文盲,唤醒民众的自觉;叶企孙终生未娶,以同学为伴,善待同学,唯独不考虑自己;吕凤子为了办学,家财散尽,将个人画展所得全部拿出来做办学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读《师道实话》有感
读书心得实言师道
——读《师道实话》有感
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作颇丰。

初读他的《师道实话》,论述教师问题,议论中肯,实言师道,引人思考。

《师道实话》这本书分“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修养”、“师道别解”、“余论”等部分,是针对教师的随笔结集。

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作者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

作者博览群书,该书涉猎话题、引用范围极广,古今中外,皆有包括。

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含糊其辞,必深究到底。

对某个观点的看法处处一语中的,看似语不惊人,其实正合事实,“实言师道”的风格处处彰显。

书中没有高深难解的理论,常有亲切可受的指导,读这些实话,让人服贴。

陈教授认为:在现今的教育媒体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理论型”很强的文章。

这些教育言论,看起来十分正确,大家也都认同,可是对现实几乎没有任何帮助,陈教授称之为“虚文”。

正是有感于这样的“虚文”太多,陈教授下决心说“实话”,他说了很多“实话”,《师道实话》乃是他的实话系列论著中的一本。

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

作者从“高头讲章、官方文书、
时髦论调,或师座百态”中引出话题,然后搭上自己的话,“尽可能地把老师们平常在背地里叽叽咕咕的大实话和小道理,涂抹上一层理论色彩,实说出来罢了”。

通读全书,这倒的确是“实话”。

这都是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话题,诸如“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名师与教书匠”,“还教于师与两种备课观”,“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论文与教育经验总结”,“班主任、师生关系与教师集体”,“民主平等、教师权威与教师自我反省”,“教师的口头禅与教师个性”等。

这些话题,任何一位教师都能说出一连串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教育实话》这本书中,这些话题让读者倍感亲切的同时,却也常常令人陷入沉思。

比如在《漫话“还教于师”》一篇中,作者提到,要把学生从“教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至少先得把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漫话“两种备课观”》一文中,作者提到了毛泽东的“备课观”:教师“先向学生学七分”,然后“再拿三分教给学生”。

也就是说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去教学生。

在《漫话“教师继续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文中,作者尖锐地指出,以往教师培训,主要采取“先生讲,学生听”的方式,即以中小学教师教中小学学生之道还施中小学教师。

这种方式用于中小学生,其成效原本有限,用于有经验、甚至颇有见识的教师,更成问题。

在《漫话“班主任”》一篇中,作者说,按马卡连柯的设想,学生
集体并不是靠教师个人能够培养的,应由“教师集体”培养“学生集体”。

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富,已是无法言说了。

《师道实话》一书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作者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

作者博览群书,该书涉猎话题、引用范围极广,古今中外,皆有包括。

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含糊其辞,必深究到底。

比如说对于教师的“工程师”的隐喻,以往误以为是斯大林的提法,作者纠正为加里宁的话,并且给出详细的佐证。

对于“智慧型教师”的提法,作者提出质疑,何谓“智慧型教师”?并且引用了《辞海》以及洛克的相关论述加以阐述。

在陈桂生看来,一个判断,必须具备“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及“可能性、可行性的严密的逻辑论证”,方能加以评说。

这种严肃的做学问的态度,即便是在这本由“以话搭话”的短篇组成的著作中,亦是贯穿始终、令人起敬的。

作为教师,我认为师德是相当重要的。

在知道教什么,学会教什么,怎样教之前最重要的是先学会——爱孩子。

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独立有个性的人。

你会爱孩子吗?爱他们,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爱他们,就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喜欢些什么,关注些什么,不要对那些不屑一顾。

虽然自己不一定喜欢,但也能从中了解到,是
什么吸引了我们孩子的心。

如果那些东西真的不可取,你也总能知道将来在课堂中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被动的消极地告诉学生,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好。

了解了他们,才能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最渴望学习的内容,这样,不至于在你的课上,因为不感兴趣而没有学习的热情。

《师道实话》一书给我很大的启发,陈教授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踏踏实实去做,相信自己在教学中定会不断前行,我也深深感觉到常读书、读好书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们,让我们与书相约永远吧!你人生的旅程必将景致旖旎,风光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