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评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评管理制度一、制定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可能面临跌倒的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跌倒的影响。
因此,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相关单位和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跌倒问题,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和内容1.制定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
明确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营造安全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2.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加强内部协调和合作。
3.开展跌倒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制定跌倒风险评估的指导原则和流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全面分析和评估跌倒的风险因素和程度。
4.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的监测和改进机制。
定期监测和评估跌倒风险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和改进措施,控制和降低跌倒的风险和事故。
5.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的培训和宣传机制。
开展跌倒风险评估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员工正确的预防跌倒的行为。
6.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及时响应跌倒事故的发生,采取紧急措施和救助措施,及时处理和报告跌倒事故。
三、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组织内部多部门联合协作,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小组,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跌倒风险评估工作。
2.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等级建立跌倒风险评估表格和模板,对不同场所和人群开展跌倒风险评估。
3.定期对跌倒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出具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4.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提高跌倒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定期开展跌倒风险评估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跌倒意识。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是指因脚下失稳,身体失去平衡而掉落或倒下造成的事故。
对于老年人、幼儿、行动不便的人群等,跌倒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对于这些人群的安全非常重要。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跌倒风险
首先需要对特定人群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观察日常行动、问卷调查等,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适当的跌倒风险管理措施。
2.减轻跌倒风险
针对跌倒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为老年人提供支持杆、增加防滑设施、提供床旁护栏等,减轻跌倒风险。
3.培训
在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中,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对特定群体进行跌倒防护培训,包括如何正确行走、如何使用辅助设备等,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跌倒风险。
4.管理措施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也需要明确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针对特定场所,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比如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定期更换防滑垫等。
5.应急预案
在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中,也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跌倒事故,需要及时起草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救援程序。
以上就是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可以帮助降低特定人群的跌倒风险。
同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群自身的变化。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管理责任1.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防跌倒、坠床等技能。
2.安排专人负责跌倒、坠床预防,并建立台账和报告制度。
3.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责任和管理权限。
二、评估和风险识别1.对每个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2.定期检查住院环境,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设施和装备1.设有安全护栏、防滑地毯、调节床垫、插电保护等安全设施,确保患者安全。
2.配备坠床预防产品,如护床网、护头垫等,及时防止患者坠床。
3.安装室内监控摄像头,监测患者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床位管理和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床位,避免拥挤,确保行动方便。
2.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和清洁卫生,保持床品干净、整洁,减少感染风险。
3.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监护和关注,做好跌倒、坠床预防工作。
五、员工素质和技能1.招聘具有相关护理、医学等专业背景的员工,具备跌倒、坠床等防范知识和技能。
2.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跌倒、坠床等应急处理能力。
3.强化员工责任心和服务精神,充分关注患者需求,主动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
六、信息化管理1.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患者跌倒、坠床和防护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将监控视频、患者病历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为防跌倒、坠床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远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反馈患者动态,实现24小时安全巡视。
以上是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的详细完整版。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评估风险,加强安全设施和装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避免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患者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预防措施1. 跌倒风险评估(1)对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活动能力等。
(2)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包括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等。
2. 环境安全管理(1)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及时清理积水、杂物,防止患者滑倒。
(2)在潮湿、易滑区域设置防滑标识,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3)病床、座椅等家具应稳固,无松动、损坏现象。
(4)走廊、楼梯等通道保持畅通,无障碍物。
3. 护理措施(1)医护人员应熟悉患者病情,掌握患者活动能力,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护理。
(2)加强患者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防止跌倒事件发生。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4)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确保患者安全。
4. 药物管理(1)对易引起跌倒的药物进行警示,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2)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5. 应急处理(1)发生跌倒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2)及时上报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四、责任与考核1. 各部门应认真落实本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预防跌倒意识。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跌倒事件的责任人,将追究相应责任。
4. 定期对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我们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权益。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本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本跌倒和坠床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和老年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跌倒和坠床管理制度的范本,以确保机构或社区能够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护理服务。
一、背景介绍本机构/社区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和老年人的安全和福祉。
在此背景下,跌倒和坠床管理制度的制定非常必要。
二、目的和目标1. 目的:制定跌倒和坠床管理制度,减少患者和老年人的跌倒和坠床事故。
2. 目标:a. 提供安全的环境,减少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b. 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跌倒和坠床。
c. 及时处理和报告跌倒和坠床事件,以采取适当的措施。
三、责任与义务1. 机构管理层:a. 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施,确保安全环境。
b. 制定、执行和监督跌倒和坠床管理制度。
c.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意识和能力。
2. 员工:a. 遵守跌倒和坠床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教育。
b. 检查和维护环境设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c. 观察和监测患者或老年人的行为和状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3. 患者或老年人:a. 遵守机构或社区的安全规章制度。
b. 配合员工的相关操作和指导。
c. 主动报告身体不适或其他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a. 定期对患者或老年人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移动能力、认知能力等。
b. 评估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床铺高度、地面光滑度、家具安装等。
2. 风险控制措施:a. 提供适当的助走器和支持设施,如扶手、坐垫等。
b. 安装防滑地板或地毯,确保地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 定期检查床铺的高度和稳定性,确保床栏安全可靠。
五、培训和教育1. 提供跌倒和坠床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包括:a. 识别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因素。
b. 正确使用助走器和支持设施。
c. 安全转移和移动技巧。
d. 妥善记录和报告跌倒和坠床事件。
2. 定期组织模拟演习,培训员工处理跌倒和坠床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处理和报告1. 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时,员工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确保患者或老年人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的预防与护理跌倒是指个体在平稳的立足面上突然失去平衡,下肢力量不稳或腿部麻木等原因而摔倒或倒地的行为。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正确的跌倒预防与护理对于保护老年人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跌倒的预防措施和跌倒后的护理。
1.保持室内清洁整洁: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如电线、家具等。
并保持地面的干燥,避免地面湿滑,减少跌倒的风险。
2.使用辅具:对于需要的老年人,可以使用助行器、手杖等辅助工具,增加行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3.适当的照明:保持室内外充足的照明,特别是在夜间。
老年人视觉功能下降,良好的照明可以减少视觉障碍,降低跌倒的风险。
4.穿适合的鞋子:选择贴脚、鞋底有抓地力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滑溜的鞋底。
合适的鞋子能够减少脚部不稳和滑倒的风险。
5.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根据年龄、体力状况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适量的运动和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提高协调性和平衡性。
在跌倒发生后,及时进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跌倒后的护理方面应注意的几点:1.评估伤势:跌倒后,要立即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如果有剧烈疼痛、骨折、大出血等严重伤势,应立即就医。
如果伤势较轻,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休息、冷敷等。
2.保持安静:跌倒后,老年人可能出现恐慌、紧张等情绪,应及时安抚和稳定情绪。
保持安静有助于减轻不适感和恢复体力。
3.冷敷伤处:如果跌倒导致皮肤破损、肿胀、瘀伤等伤口,可以用冷水冷敷伤处,减少疼痛和肿胀,并促进伤口愈合。
4.监测症状变化:跌倒后,老年人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观察和监测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5.提供心理支持:跌倒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打击,需要关心、理解和耐心倾听。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老年人克服跌倒造成的困扰和焦虑。
综上所述,跌倒的预防与护理对于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积极预防措施,可减少跌倒的发生率。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跌倒和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事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预防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一个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制度的目标、制度的内容、制度的实施和制度的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医疗机构的患者人数众多,而且患者的身体状况各异,他们在接受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跌倒和坠床风险。
一旦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和医疗费用。
因此,建立一个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
二、制度的目标1.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高风险的患者。
2.实施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防范跌倒坠床: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减少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三、制度的内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选取一种科学、客观且可靠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
2.高风险患者的标识: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将高风险患者标识出来,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监控。
3.干预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增加护理人员、提供辅助设备等。
4.培训和宣教: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跌倒和坠床的危险性,教育他们合理使用辅助设备等。
5.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对每起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制度的实施为了保证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步骤:1.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中常见的意外事故。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范本:一、引言跌倒和坠床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尤其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造成了许多伤害和不便。
为了增加对护理对象的安全保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本机构制定了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护理对象的安全,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事故的后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内的所有护理对象,包括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三、管理责任1. 机构管理层:负责制定和监督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预算和提供必要的资源。
2. 护理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实施跌倒和坠床预防措施,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事件。
3. 护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如定期巡视、评估风险、提供协助和监控等。
4. 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应配合和积极参与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接受相关指导和培训。
四、预防工作流程1. 风险评估1.1 制定风险评估工具:制定一套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护理对象的跌倒和坠床风险。
1.2 评估频率:根据护理对象的情况和风险等级,制定评估的时间和频率。
1.3 评估内容:评估包括个人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和医疗护理风险因素等。
2. 风险干预2.1 个人干预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个人干预措施,如提供辅助工具、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
2.2 环境干预措施:针对环境风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如安装护栏、调整家具布局等。
2.3 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医疗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定期更换床单、检查卧床护理等。
3. 措施跟踪与修订3.1 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修订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措施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改进预防措施,以提高效果。
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跌倒事故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以期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安全性。
二、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警示风险跌倒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感受,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有助于对患者的风险加以警示,提醒其注意风险因素,从而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
2. 预防风险通过对跌倒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跌倒事故的发生。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降低事故损失跌倒事故往往导致患者严重的身体伤害,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损失,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构建1. 制定评估标准为了正确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患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跌倒风险评估体系。
2. 确定风险因素跌倒风险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因素等。
在制定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确立患者的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患者的危险因素。
3. 制定干预方案对于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干预方案可以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康复训练、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减少跌倒风险的发生。
4. 实施监测跌倒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和干预方案,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跌倒风险的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的管理制度一、跌倒风险的定义跌倒是指在垂直平面上由于外部因素(如失去平衡、地面摩擦力不足等)导致的身体突然失去支撑,从而导致身体先是向下,然后向前或向后倾倒的行为。
跌倒风险指的是个体在生活或工作中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跌倒的可能性,跌倒风险的高低可由各种因素决定,如个体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
二、跌倒风险的原因1. 物理因素:包括行走路面不平整、地板湿滑、家居设施不合理等,都容易引起跌倒。
2. 生理因素:比如老年人常见的动作迟缓、平衡能力减弱、视力下降等,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3. 疾病因素:比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4. 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环境不安全、工作场所不合理等,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5. 行为因素:比如长期站立、走动、过度劳累等,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三、跌倒风险的影响1. 身体损伤:跌倒可能造成头部、颈部、背部、肢体等不同部位的骨折、扭伤等损伤。
2. 心理影响:跌倒事件会对个体的自信心、独立性等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对跌倒的恐惧感。
3. 经济负担:治疗跌倒引起的损伤和后遗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4. 社会影响:跌倒导致的长期卧床和康复会造成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会影响个体的社交和工作等方面。
四、跌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管理跌倒风险对于降低意外伤害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跌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个体安全:通过有效管理跌倒风险,可以保障个体的安全,降低因跌倒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2.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跌倒风险可以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提高生活质量。
3. 减少经济负担:有效管理跌倒风险可以降低跌倒导致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减少经济负担。
4. 社会和家庭和谐:减少跌倒风险可以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增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五、跌倒风险管理的方法1. 定期身体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视力、听力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减少跌倒风险。
2. 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减少跌倒风险。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一、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1 提高医疗质量:跌倒事件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1.2 保护患者权益:患者跌倒可能导致患者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1.3 减少医疗事故:跌倒事件是医疗机构发生的常见意外事件之一,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1.4 降低医疗风险:跌倒事件会给医疗机构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
1.5 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2.1 制定跌倒风险管理政策: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跌倒风险管理政策,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跌倒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2 划定跌倒风险管理范围:医疗机构应确定跌倒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病区、手术室、门诊诊室等各个环节。
2.3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机制,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类管理。
2.4 采取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患者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5 监测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跌倒事件监测机制,定期进行跌倒事件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不断改进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2.6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跌倒风险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7 督导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建立跌倒风险管理的督导与考核制度,对跌倒风险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跌倒风险管理。
三、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与方法3.1 确定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应按照跌倒风险管理的需要,确定跌倒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实施跌倒风险管理工作。
3.2 制定管理方案:跌倒风险管理团队应根据跌倒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5篇)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____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
____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____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____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护理部定期____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坠床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____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____性低血压者;(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跌倒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对于年长者、行动不便者以及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来说,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可行的管理措施。
一、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跌倒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可能导致头部、骨骼等严重损伤,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骨折、脑震荡等。
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管理措施1. 安全环境评估:对公共场所、社区居住区以及医院等重要场所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通过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跌倒事故的发生。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跌倒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意识和防护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跌倒防护知识,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3. 提供适当辅助设备: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扶手、护栏、地面防滑材料等,以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
4. 健康监测与干预:对身体状况较差、易发生跌倒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进行干预,例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5. 建立跌倒事件报告机制:建立跌倒事件的报告和统计机制,及时掌握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6. 培训医护人员和照护人员:加强医护人员和照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包括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能力,以及教会照护人员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和提供必要的照顾与帮助。
7. 制定紧急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紧急应对机制,在发生跌倒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救助措施,并确保事故后的及时处理和妥善安置。
三、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效益建立和实施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1.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评估和控制跌倒风险,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降低人身伤害的风险。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者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跌倒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居民或员工的安全,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识别可能存在跌倒风险的个体。
2、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概率。
3、及时处理跌倒事件,减少伤害程度。
4、提高全体人员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场所和人员:1、医疗机构中的患者。
2、养老院、护理院中的居民。
3、学校、幼儿园中的儿童。
4、企业、工厂中的员工。
四、跌倒风险评估(一)评估时机1、新入院患者/居民/员工在 24 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2、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3、手术后患者应在返回病房后立即评估。
(二)评估工具使用经过验证和认可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如Morse 跌倒评估量表、Hendrich Ⅱ跌倒风险模型等。
(三)评估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2、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
3、用药情况,特别是可能影响平衡和意识的药物。
4、视觉和听觉功能。
5、步态和平衡能力。
6、认知状态。
五、预防措施1、保持地面干燥、清洁,无障碍物。
2、走廊、楼梯、浴室等易滑倒区域设置防滑垫和扶手。
3、保证照明充足,尤其是夜间。
4、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
(二)患者/居民/员工教育1、告知其跌倒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2、指导正确的起床、行走和上下楼梯方法。
3、鼓励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物。
(三)医疗护理措施1、对于高风险人群,提供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
2、定期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步态,进行康复训练。
3、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增加跌倒风险。
(四)标识和警示1、对高风险区域和患者设置明显的标识。
2、张贴预防跌倒的宣传海报。
六、跌倒事件处理一旦发生跌倒事件,附近的工作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查看患者/居民/员工的情况。
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范文跌倒、坠床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这类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跌倒、坠床事故,各类健康机构、养老院、医疗机构等需要建立起严密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执行有效。
下面是一个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制度目的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和预防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对跌倒、坠床事故进行管理的健康机构、养老院、医疗机构等单位。
三、定义1. 跌倒:指在行走、活动过程中突然失去平衡并摔倒的现象。
2. 坠床:指床上患者、老人失去平衡或控制能力,从床上跌落或滑落到地面的现象。
四、责任与义务1. 机构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并承担最终责任。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包括设置跌倒、坠床预防工作小组、安排培训、监督督促执行等。
3. 员工:应按照本制度要求执行工作,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预防措施1.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每个服务对象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环境安全管理:保持环境整洁、明亮,设有必要的安全标识和警示,保障走道畅通无障碍。
3. 床位管理: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床位和床位附件,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床位的安全性。
4. 用品管理: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滑材料,防滑垫、防滑脚垫等,保证使用的用品符合安全要求。
5. 健康教育与指导:针对服务对象,进行跌倒、坠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帮助。
6. 监测与报告: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制定跌倒、坠床预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措施、急救知识等。
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范文跌倒是一个常见的意外事故,特别是在医疗机构、养老院、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防范和管理跌倒事件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范本,旨在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指导,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一、跌倒事件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跌倒事件管理制度,降低跌倒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2. 原则:(1) 安全第一:将安全置于首位,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减少跌倒事故的发生。
(3) 管理为辅:在必要时进行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
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1. 风险评估:(1) 定期进行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危险因素。
(2) 对所有使用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2. 安全措施:(1) 维护场所的整洁和干净,确保通道畅通。
(2) 安装防滑地板或地毯,减少滑倒的风险。
(3) 安装扶手和护栏,提供支撑和保护。
(4) 在需要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标识,警示人们注意。
三、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 培训:(1) 对相关人员进行跌倒防范培训,包括了解跌倒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掌握正确的防范措施等。
(2) 新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 管理:(1) 建立责任体系,明确跌倒事故的责任和义务。
(2) 对违反防范规定的人员进行纪律处分,并及时整改。
四、事故的报告和调查:1. 报告:(1) 对于发生的跌倒事故,相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上级,并填写详细的事故报告。
(2) 事故报告必须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情况等。
2. 调查:(1) 上级机构或专门的部门要及时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 调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五、事故的整改和改进:1. 整改:(1)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
(2) 整改措施要具体、有效,并进行跟踪和检查。
2. 改进:(1) 根据跌倒事故的调查结果和整改意见,改进和完善防范管理制度。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五篇)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并记录,做好防范知道,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2.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使其积极配合。
3.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4.加强巡视,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视力障碍,年老体弱,儿童,孕妇,行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
5.保持病室环境,地面,通道,照明等设旋的安全性及功能完好。
6.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积极采取处理措施;1)护士应及时赶到现场,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医生一起迅速采取救助措施。
2)记录病情及应急处理过程,认真做好交接班。
3)值班护士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定期____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4)及时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
7.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____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坠床质量管理制度1、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患者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重点____,填写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并以警示牌或病区工作日志栏公示的方式,提醒全科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2、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应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3、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4、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5、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
门诊、病房地面的全面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工作期间的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地面材料不防滑的卫生间,放置防滑垫。
6、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7、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措施。
医院管理医院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医院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救治病患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责任。
然而,医院跌倒事故频发,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医院跌倒事故,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跌倒防范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人员培训、设备支持、环境改善和监测评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管理医院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一、预防措施:1.1 定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医院应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对每位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1.2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医院应确保病房、走廊、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的地面平整、无障碍,并保持干燥清洁,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1.3 配备合适的辅助设备: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医院应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扶手、防滑垫等,匡助患者行动更加安全。
二、人员培训:2.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跌倒事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防范意识。
2.2 学习正确的护理技巧:医院应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如协助患者起床、行走等,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2.3 加强团队协作:医院应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通过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防范和管理跌倒事故。
三、设备支持:3.1 提供适合的助行设备: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合的助行设备,如拐杖、助行器等,匡助患者行走更加稳定。
3.2 安装防滑设施:医院应在走廊、洗手间等容易滑倒的区域安装防滑设施,如防滑地板、防滑垫等,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3.3 使用安全床铺:医院应使用具有防滑、防滚的安全床铺,保障患者在床上的安全。
四、环境改善:4.1 良好的照明系统:医院应确保病房、走廊等区域的照明系统良好,避免暗角和光线不足,提高患者的视觉清晰度。
4.2 清晰的标识和导向:医院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导向,指引患者正确行走,避免迷路和跌倒的风险。
4.3 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医院应加强对病房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患者感染和跌倒的风险。
跌倒风险管理新版制度

跌倒风险管理新版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个体安全,降低因跌倒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提高生活质量,制定本制度,以有效管理跌倒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家庭等所有可能存在跌倒风险的场所。
三、责任主体1. 医疗机构:负责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2. 养老院、社区、家庭:负责照顾老年人、残疾人等易跌倒人群,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四、跌倒风险评估1. 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
2. 养老院、社区、家庭应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易跌倒人群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环境等因素。
五、跌倒预防措施1. 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宣传教育等。
2. 养老院、社区、家庭应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辅助设备,包括防滑地面、扶手、照明等。
六、跌倒应急预案1. 医疗机构应制定跌倒应急预案,包括急救措施、病情评估、转诊流程等。
2. 养老院、社区、家庭应制定跌倒应急预案,包括紧急联系、救助措施、转诊流程等。
七、培训和教育1.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风险管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2. 养老院、社区、家庭应对照顾者进行跌倒风险管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八、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跌倒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分析、效果评估、改进措施等。
2. 养老院、社区、家庭应定期进行跌倒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分析、效果评估、改进措施等。
九、法律法规和政策1. 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家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个体权益。
2. 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家庭应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跌倒风险管理活动。
十、保密和隐私保护1. 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家庭应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2. 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家庭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不得强迫患者接受跌倒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文件号:济医附院制度—HL—03
生效日期:2014年5月9日版本号: 1.0
修改日期:页码: 1 / 9
━━━━━━━━━━━━━━━━━━━━━━━━━━━━━━━━━━━━━━━━━
一、目的
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二、要求
本制度是对医院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为防止患者跌倒所制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全体员工必须认真掌握并严格执行。
三、定义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本制度中的跌倒包含坠床的含义。
四、相关人员职责
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理和汇报。
2、护理人员:准确及时利用(评估表)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等级,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3、医疗人员: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4、保洁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
5、药剂科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6、质量管理人员:对高风险患者防止跌倒措施落实的依从性及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反馈和改进。
五、跌倒评估人群
(一)门诊患者
1、高风险跌倒人群
(1)年龄≤8岁或≥65岁的患者。
(2)既往有跌倒病史患者。
(3)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反应迟钝的患者;步态不稳,肢体功能障碍者;睡眠障碍及意识障碍者。
(4)24小时内使用药物如镇静安眠、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剂、泻剂、散瞳剂、降糖药中任何一种药物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的患者。
2、高风险跌倒病种
(1)脑血管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
(2)心源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3)癫痫、帕金森病
(4)高热
(5)贫血
(6)糖尿病
3、以下是“跌倒防护”区域,评估不作要求,必须实施所有适用的跌倒预防措施。
(1)高风险门诊科室
神经内外科、心脏内外科、肾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骨科、泌尿外科、眼科、产科、小儿内外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
(2)高风险门诊区域
①急诊科
②注射输液室
③血液净化科
④换药室
⑤门诊手术室
⑥电子内窥镜室
⑦心电图
⑧脑电图
⑨采血处
⑩妇产科门诊治疗室
○11电梯、厕所、进出口处
(二)所有住院患者:成人(>14岁)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儿童(≤14岁)使用《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
六、评估时机
(一)门诊患者:门诊患者就诊时
(二)住院患者
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当班内完成。
2、再次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4分或《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为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白班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
现下列情况时需在1小时内完成再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
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日期、时间并签名。
七、跌倒的预防措施
(一)提供安全环境
1、病房和公共区域光线要充足
2、地面清洁、干净无积水
3、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4、危险环境放置警示标识。
5、所有带轮子的床、椅、桌、车都要有锁定装置,使用前应检查锁定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二)加强高危险人群的重点防范
1、确认高危险人群,予以佩戴警示标识,床头放置“防跌倒/坠床”警示牌。
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应尽可能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
3、躁动严重的患者应留陪人,并对陪人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巡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工具。
4、对因用药或病情导致头晕、目眩的患者、夜间上厕所次数多的患者或身体虚弱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
5、使用床挡,每班床边交接。
(三)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1、高危人群患者家属应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若暂时离开病房时需告知责任护士,晚夜间陪护床紧靠病床。
2、应注意轮椅及便盆座椅的固定。
3、当患者步行活动时应穿防滑鞋。
4、指导呼叫铃的使用,提供患者呼叫及寻求协助的方法。
5、指导正确执行移位及上下床和渐进下床方式。
6、指导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的方法。
八、患者发生跌倒时的处理措施
1、评估患者损伤部位和生命体征,勿移动/搬动患者
2、评估周围环境,如地面是否潮湿,设施是否损坏,妥善处理,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3、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搬运方法。
5、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
6、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跌倒的时间、经过,受伤部位及伴随症状与体征、周围环境,患者衣裤是否潮湿,生命特征及采取的措施。
7、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8、按照《住院患者跌倒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单》进行再次评估和记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健康宣教并采取改进措施。
九、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1、无伤害
2、I级伤害: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如挫伤、擦伤、不需缝合的皮肤小裂伤。
3、II级伤害: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的处置或观察的伤害,如扭伤、大而深的撕裂伤或挫伤等。
4、III级伤害:需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严重的组织或功能的损害,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状态改变等。
此伤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的延长。
十、附件表单
1、《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2、《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3、《门诊患者跌倒评估表》
制定部门:护理部、门诊部
适用部门/科室:全院
获经批准:
附件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试用表)
页脚内容10
填表说明: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当班内完成。
2、再次评估:评分≥4分为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白班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发生改变时需在1小时内完成再评估。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尊敬的病患朋友,您好!
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跌倒风险。
因此我们特别提醒您注意下列事宜:
1.虽然您有自主活动能力,但改变体位时都要格外小心。
如您起床或下床时要慢起,坐下时要慢坐,走路时要慢行,尤其蹲下或站起时更
要小心。
走路时请穿防滑鞋,不要穿拖鞋。
2.当您服用镇静药物后,应避免下床活动。
3.如果您年龄大、身体虚弱、手术后,建议您:
(1)在床上或床旁使用便器,以免如厕时发生跌倒。
(2)散步时应有人陪伴、使用助行器或手扶墙边的扶手等。
4.测体重时,您要小心上下体重秤,必要时请陪护或护士协助完成。
5.您的房间或厕所地面湿滑有水时,请及时告知我们
6.如有需要您可以随时使用床边的呼叫器。
7.卧床时拉起床档。
如需下床时应先将床档拉下,不要直接翻越床档以免发生坠床。
8.患者(家属)签字:护士签字:年月日时分
页脚内容9
9.护士长定期检查护士对住院病人跌倒/坠床评估及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病区安全隐患,并监督工友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护理部2014年4月8日修改并试用
附件2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患儿跌落危险因素评估表(试用稿)
页脚内容9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预防患儿跌落告知书(试用稿)
页脚内容9
页脚内容9
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附件3
门诊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
陪伴者:□无□家属□保姆□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