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对于预防事故和伤害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1. 危险源的识别首先,需要识别出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物质、设备或环境等因素。
例如,化学品、电气设备、高空作业等都可能造成危险。
2. 危险源的评估对于识别出的危险源,需要进行评估,确定其所带来的危险程度和频率。
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危险源的性质、特性、操作方式等等。
3. 危险源的控制在了解了危险源的性质和危险程度之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
例如,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安装防护设备、提高操作者危险意识等措施来控制危险源。
4. 危害的识别在评估和控制危险源之后,需要评估危害,也就是由危险源引起的实际伤害和损失。
不同的危险源引起的危害也不同,例如,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高温可能导致烫伤、晕厥等。
5. 危害的评估对于识别出的危害,需要进行评估,确定其实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伤害的类型、程度、时间等等。
6. 危害的控制在了解了危害的类型和程度之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
例如,可以提供安全培训、加强管理、提高危险意识等措施来控制危害。
7. 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最后,需要进行整体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综合考虑危险源和危害的因素,评估出潜在的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总的来说,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入的考虑危险和危害的因素。
以上的辨识顺序可以帮助人们系统、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危险和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烧伤、烫伤、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电击、尘害、噪声、高处坠落、交叉作业、疲劳和疏忽等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火灾、爆炸动火作业过程中,火灾和爆炸是最常见的危险之一。
火灾和爆炸主要是由于用火、用电或焊接等热源引起的。
防范措施包括:1.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严格隔离,清除周围的易燃物品和可燃气体。
2.对电气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接地良好,防止静电和浪涌的产生。
3.在可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区域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消防设施。
4.对易燃物品进行妥善管理和存放,避免火源接触。
5.在焊接或切割过程中,确保工作区域内无易燃物品,并定期检查焊接设备及工具的安全性。
二、烧伤、烫伤动火作业过程中,员工可能接触到高温的金属、热油等物质,导致烧伤和烫伤。
防范措施包括:1.对高温设备和容器进行隔离,避免直接接触。
2.在热源附近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距离。
3.提供隔热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烧伤和烫伤的风险。
4.定期对高温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无泄漏。
5.在接触高温物质时,应小心谨慎,避免急速移动和碰撞。
三、中毒、窒息动火作业过程中,员工可能接触到有毒气体或灰尘等物质,导致中毒或窒息。
防范措施包括:1.对作业区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2.使用有毒气体探测器或呼吸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和防止有毒气体的泄漏。
3.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进行气体检测,确保空间内无有毒气体。
4.提供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5.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并无泄漏。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离辐射 破坏造血系统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 引起恶性肿瘤
33
※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火炸药 •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
的物质 •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24
气相爆炸物质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 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 • 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 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
电气设备 触电 火灾 静电 雷击
22
7、作业环境:
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辐射 高温 低温 工时制度 女职工劳动保护 体力劳动强度
8、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事故因急救援预案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日常安全管理 辅助生产和生活卫生设施
23
4.2 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 易燃易爆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10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企业生产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必须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最基本方法。
通过对现场环境、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员工操作等进行观察,可以直观地发现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观察现场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维护记录,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等。
2.历史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或行业历史事故数据、工艺历史数据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事故类型、事故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辅助方法。
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安全专家等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专家咨询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危险、危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
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5.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识别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来进行。
定期检查包括日常巡检、周检、月检等,专项检查包括对特定设备、作业环境的专项检查等。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6.工艺分析工艺分析是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7.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对设备运转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对生产安全造成影响。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料的危险特性
公司所涉及物料中氢氧化钠属第8.2类碱性腐蚀品,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
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硫酸第8.1类酸性腐品,本品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并在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2)生产作业主要设备、设施的危险性
生产作业中使用反应罐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各类泵等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碰伤、卷入等人身伤害事故。
2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工作和生活中,危险和有害因素无处不在,任何一个行业和职业都会有自己特有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在我们认识和辨识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
定义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或者可能对人类、动植物、环境等造成危害的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等,通常包括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放射性等性质的物质。
有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对人的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
危险因素的辨识标准化学品化学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危险物质。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碱、重金属、氧化剂、爆炸品、燃烧品等。
辨识化学品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标志:通过观察包装上的安全标志,辨识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防范措施;2.包装性质:观察包装物质的外观和封装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泄露、损坏等情况;3.包装说明书:在使用化学品时需要认真阅读包装说明书,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温度等。
辨识物理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通过使用安全设备对物理因素进行测量,了解其大小和程度;2.控制:通过隔离、降低、屏蔽等控制措施,避免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3.防护: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有毒动物、植物等。
辨识生物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通过观察生物的体表特征、行为、产物等,了解是否具有危害性;2.鉴定:通过专业的检测技术,鉴定生物是否有毒、致病等特性;3.防护:通过个人卫生、疫苗、隔离等措施,预防生物因素的危害。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等。
辨识心理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卷调查:通过工作场所的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心理方面的感受和压力;2.观察: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表现,了解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是否适宜;3.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
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备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要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
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 发性损害的因素。 •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 危险因素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有害因素具有慢性 损害的特点。 •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 2、机械伤害 • 机械伤害的伤害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 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伤害的 主要伤害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 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 碰撞和跌落等。 发生机械伤害物的因素(设备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 (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 糙或过于光滑。 • (2)相对位置:相向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 (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 的位能。 • (4)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 部件的动能。 • (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 (6)弹性元件(弹簧)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 或气体的位能。
•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含电、噪声等15种) • 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含燃爆物、毒物等5种) •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致病微生物等5种) •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负荷超限等6 种) • 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含指挥失误等5种) • 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前言
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1)根源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 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 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 物理本质。 (2)状态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二.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因素的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
一、危险因素分类1.化学品类危险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如苯、氨气、氢气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火灾或爆炸。
2.物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如机械加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高温炉窑产生的热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感官、器官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生物类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感染和传播疾病。
4.心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工作压力、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如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环境类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操作类危险因素:包括错误操作、违章操作等行为,如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违规操作机器设备等。
这些操作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7.设备类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如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这些设备问题可能对生产过程或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常用危害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制定安全检查表,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生产安全。
2.风险评估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事件树分析法: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4.作业条件分析法:根据作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分析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作业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等,如何辨识这些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和常见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安全检查对于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危险、危害因素的行业,如工厂、建筑工地等,可以通过安全检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安全检查可以分为定期安全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安全检查,如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等,旨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定期随机检查是指在安排的时间段内不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旨在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现场勘查对于其他类型的危险、危害因素,可以通过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现场勘查是指到危险、危害存在的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场的情况,判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风险等级,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该方法是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辨识,通过总结以往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危险事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共性,以此提高我们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每年全球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几十万,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各种交通事故的存在,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保持安全的交通意识,避免各种驾驶违规行为和过度自信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危害的因素。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减轻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工作安全隐患在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电气化设施、机器设备等。
这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注意,极易导致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了解并辨识危险和危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和健康保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和应对。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因素。
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危险是指具有损害人身或财产的潜在性质的物体、物质、现象、过程或条件。
危险通常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性危险: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气泡形成等。
2.化学性危险:如酸碱腐蚀、有毒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如病毒、细菌、昆虫等。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或慢性病的因素。
危害因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职业性危害:如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
2.环境污染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长期行为习惯危害: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为了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辨识方法来快速判断这些因素。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辨识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观容易辨识的物体。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待处理的物体,注意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其次,根据观察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问答法问答法是指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逐步辨识所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需要了解待处理物体的相关情况,如用途、成分等。
2.其次,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提出一些与待处理物体相关的问题。
3.根据给出的回答,逐步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来判断待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在各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因此,在进行相关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是指在某一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某种意外事件或伤害的各种因素。
这些风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是来自于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和作业操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种类十分繁多,例如:高处坠落、机器设备故障、电击、灼伤、烫伤、中毒、光化学损伤、接触感电、吸入危险气体等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为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辨识,有以下几个步骤:1. 作业过程分析方法作业过程分析是指对作业过程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2. 事件链法事件链法是通过分析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推断出事件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分析与作业有关的各种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和隐患源,进而推断出最终的事件结果。
3. 特识法特识法是针对某一类型作业中所特有的风险和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出此类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通过向有关方面收集各种信息,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在对作业过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辨识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取消或简化作业当作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危险和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取消或简化此次作业,避免出现危险事件,尽可能降低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程度。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无处不在,它们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识别和辨识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常与工业设备、物质、环境和行为等相关。
它们指的是那些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仅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还可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可以包括许多方面,如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等。
除此之外,危险和危害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例如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等。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特点了解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识别和辨识。
以下是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几个基本特点:1.难以控制: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可能会突然发生,并且难以立即控制。
例如,火灾或地震等天灾,可以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2.不可预测和叠加: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无法完全预测,有可能叠加在一起进行影响。
例如,食品中不同的污染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3.不确定性:当面对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时,我们常常不确定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例如,某些违规操作可能不会立即造成事故,但它们却可能会增加事故的概率。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正确的识别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辨识方法:1.按照行业标准识别: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特定行业的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
例如,建筑安全标准和化学品行业标准等。
2.进行危险分析:危险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各种潜在的危害和成本。
对于最常见的风险,例如,机械故障或电气故障等,在进行危险分析时应注意其概率和可能的影响。
3.着重考虑人为因素:贡献最大的危险往往不是来自自然因素,而是来自人为因素,例如疏忽、冒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⑷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⑹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B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 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I(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⑵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⑷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d)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f)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害IJ、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 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划分: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它有害因素七类•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1对照、经验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1.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2.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 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 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 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 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 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 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 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 )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 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 )、道 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 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 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 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 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 )工艺过程1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 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色、安全标志和声、(六)生产设备、 的备用设备、控制、 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 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 (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 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咼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 害因素⑴对设 (2)当消 ⑶在无法消除 ⑷在 ⑸ 危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 ⑹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 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