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预习复习计划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学 复习计划

心理学 复习计划

五一左右,心理学基础阶段应该已经顺利完成,基础阶段我们重点强调的是对概念,理论等知识点的全面理解,暑假开始我们陆续进入强化阶段的复习,由于基础不同,复习时间不同,大家的复习进度也会略有不同,但为了能考出理想成绩,我们总的学习任务量是不变的。

在距离考试时间不足100天的时间里,冲刺阶段14周(10月1日—1月6日)总体的备考计划,以下备考计划、建议以周为单位,希望广大考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

在考研最后不足14周的时间里,复习内容,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现在心理学的大纲已经出来了,之前的复习都是根据课本来进行的广泛的复习,大纲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依据大纲的内容对照书本来进行复习,而不必再大范围的复习了,这样复习的进度和深度都会有所提高。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基础阶段的练习题,巩固加深对学习的知识的理解。

时间:约5周。

①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完成一轮的复习,那就继续完成,但要确保在10月底之前完成,所以10月底之前的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你目前的计划进行。

②完成了一轮复习的同学,在接下来的时间按照以上的计划进行。

复习资料:心理学大纲,课本,基础阶段的练习题复习建言:对于大纲出现的知识点一定要对照课本进行全面的复习,理解深入透彻,一般大纲中没有的内容可以忽略,基本上考试的内容很少有超纲的内容。

做题选择一些基本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对于没有完成一轮复习的学员,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了,最迟10月底之前完成。

具体复习计划及建议:第0-1.5周:①对照教材,完成心理学大纲中的心理学导论部分的复习,对重要概念的性质,特点和理论要强化复习,同时根据自己复习的深入程度选择性听强化班老师的讲解。

②完成心理学导论部分的基础习题,加深理解。

第1.5-2.5周:①对照教材,完成心理学大纲中的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部分的复习,对重要概念的性质,特点和理论要强化复习,同时根据自己复习的深入程度选择性听强化班老师的讲解。

《心理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心理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一

《心理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心理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一

《心理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明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在科学心理观的基础之上掌握各个心理现象的概念、种类、特征和规律,了解各自的生理机制,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心理学的方法。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2、心理学的任务3、如何研究心理学4、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第二章心理学的神经生理机制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神经生理机制基础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元以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1、神经系统的进化2、神经元3、神经系统4、脑功能的各种学说5、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第三章感觉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以及视觉、听觉以及其它感觉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内容。

1、感觉的一般概念2、视觉3、听觉4、其它感觉第四章知觉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知觉的一般概念以及有关知觉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内容。

1、知觉的一般概念2、知觉的特性3、空间知觉4、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5、错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意识的基本问题以及注意的神经机制基本知识。

1、意识的一般问题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3、注意的一般概述4、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六章记忆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记忆的一般概念和相关神经生理机制以及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内容。

1、记忆的一般概念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3、感觉记忆4、短时记忆5、长时记忆6、内隐记忆第七章思维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概念以及有关表象、想象、概念、推理、问题解决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内容。

1、思维的一般概念2、表象与想象3、概念与推理4、问题解决第八章语言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一般概念以及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过程的基本知识。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就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就是一门以表述、预测和调控人的犯罪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犯罪行为,阐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就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建心理实验室,并使之瓦解思辨性哲学沦为一门单一制学科已经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问世及结构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研究线路需用“提振-反应”公式去则表示,秉持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心智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小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重新认识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就是所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犯罪行为展开存有目的、存有计划的系统观测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展开分析,以期辨认出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

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心理学概论考试进行知识点复,总结重点考点。

1. 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
-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 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
- 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传递信息的特殊细胞。

- 感觉器官和传感器官:负责接收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3. 研究和记忆
-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作用: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研究反应。

- 记忆的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

4. 情绪和情感
-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涉及生理反应、认知和行为。

- 情绪的分类:快乐、悲伤、愤怒等。

- 情感的作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5. 发展心理学
- 婴儿期发展:语言、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儿童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 青少年期发展:身份认同和独立性的发展。

6.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并对此作出反应。

- 社会关系: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建立关系。

以上为对2023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的复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考试复提供帮助。

(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结合教材和课堂讲义进行复习。

)。

心理复习计划

心理复习计划

心理复习计划为了帮助大家高效复习心理学,我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

第一阶段:概念理解与记忆1. 阅读教材,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列出重要概念的定义和关键词,并进行记忆;3. 制作知识卡片,将重要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通过反复复习进行记忆巩固;4. 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将每天的复习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确保每个概念都能够得到复习。

第二阶段:理论框架与模型1. 梳理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与模型,了解各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实证研究;2. 制作思维导图,将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与模型进行整理和归纳;3. 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理解理论的实证研究和应用案例;4. 进行模型的分析和比较,挖掘各个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第三阶段: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1. 复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2.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练习,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3. 阅读研究论文,分析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分析的结果;4. 制定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方法和结果的理解。

第四阶段:应用与案例分析1. 阅读心理学的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了解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分析应用案例中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3. 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制定个人实践计划,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阶段:综合复习与总结1. 综合复习所有的知识点和概念,进行全面巩固;2. 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3. 阅读经典著作和心理学研究的综述文章,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4. 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制作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便于复习回顾。

通过以上复习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在复习心理学的过程中,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复习纲要

心理学复习纲要

《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概念及性质(名词解释和填空)心理活动是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

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最早的定义: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

20世纪中期: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科学性质:心理学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特性。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二、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填空)1879年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发展历程及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各种题目都有可能)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20世纪20年代,代表:特,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

强调省方法。

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美,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代表: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他称为意识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代表:美,华生。

斯金纳1913年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1)普通心理学,又称标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

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通常被简称为知、情、意,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动力,情感和意志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

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态度、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4)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5)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6)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整理编辑教学教育心理学总预习复习计划文本笔记资料

整理编辑教学教育心理学总预习复习计划文本笔记资料

教育心理学评价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也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以促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的研究内容1、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五要素组成。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三活动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①首先,群体差异。

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②其次,个体差异。

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条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3)教学内容:这是学与教过程中传达室递的主要信息部份。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A、物质环境包括温度和灯光、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等。

心理学复习计划参考

心理学复习计划参考

心理学复习计划参考一3~6月份: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校以及复习计划;把专业书浏览一遍,一定要理解,细看,不懂的就问老师或同学;我有勤思的基础班课程,是北师大北大老师按照最新大纲录制的,我一边听课程,看讲义,梳理每一个知识点,然后通读教材,第一遍了解即可。

因为专业课节省了时间,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背单词,一定要大量重复记忆,到六月单词基本记住。

要提醒大家的是:单词背过之后很容易遗忘,因此“重复”这个过程相当重要,否则之前付出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7~8月:暑假黄金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我这个时候进行了专业第二轮复习,基础班课程我已经听了不下5遍了,这个时候勤思暑期强化班的课程也开课了,因为有基础班和合我第一轮复习的效果,第二轮的强化课程,我听得听顺利,时间安排上,上午看理论部分(普心,发心,教心)晚上看应用部分(实心,统计,测量);并且开始构建框架网络;下午巩固单词,做英语86到96年的真题(我用的是高教版的黄皮书)。

9~10月中旬第三轮:这时真正进入状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做的真题阅读,七点半到十一点半对照大纲解析背专业,中午吃饭的时候看课程,建议经济条件可以的同学报一个这样的班,尤其是跨专业的;下午做真题,再花一点时间过一下单词。

晚饭时间继续看视频;晚上六点到八点看政治红宝书;八点半到十一点半看专业应用部分,注重理解,该背的背。

10月中旬~11月:第四轮,同上,另开始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复习效果,政治也开始背。

12月:每天早上背一篇作文,专业背了两遍,并买了三个辅导机构的模拟题做,政治结合复印的辅导机构的资料背。

1月:专业根据自己构建的框架网络再过了一遍,模拟题和真题再过一遍;英语做08,09的真题。

政治背最后二十套题(各个辅导机构似乎都有)。

复试辅导的话大家可以去联系一下学校的学姐或者师兄,如果自己是在找不到也可以去机构咨询,比如我选择的勤思考研,他们给我联系了首师大一个辅导员,她给我讲解了首师大复试的情况及老师的,所以我复试的时候心里很坦然,也没有过分的担心!二首先是普通心理学,这里面包含着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内容。

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心理学概论预习复习计划资料

心理学概论预习复习计划资料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⑴、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⑵、情绪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

⑶、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注意,意识)3、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补充: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动态→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稳态→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基本研究目标:描述→解述→预测→控制。

4、心理的产生:心理的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结构:阶段一: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阶段二:知觉阶段(脊椎动物)阶段三: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阶段四:思维和意识阶段5、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6、心理的特点:能动性(能够加以运用)主观性(差异性)客观性(表现为作为)二、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与流派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879、冯特(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也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聚焦结构代表: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强调一致由各种元素构成。

基本元素:感觉和简单感情。

2、机能主义:聚焦功能代表:威廉.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整体性、注重意识的适应性、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主张扩大研究范围。

(注:适当看一下书P33詹姆斯的几个观点)3、行为主义学派:聚焦行为代表: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⑴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各种客观行为。

心理学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提纲学习资料心理学复习提纲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需要和兴趣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15、无意识学说:(一)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的部分。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⑴、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⑵、情绪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

⑶、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注意,意识)3、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补充: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动态→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稳态→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基本研究目标:描述→解述→预测→控制。

4、心理的产生:心理的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结构:阶段一: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阶段二:知觉阶段(脊椎动物)阶段三: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阶段四:思维和意识阶段5、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6、心理的特点:能动性(能够加以运用)主观性(差异性)客观性(表现为作为)二、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与流派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879、冯特(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也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聚焦结构代表: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强调一致由各种元素构成。

基本元素:感觉和简单感情。

2、机能主义:聚焦功能代表:威廉.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整体性、注重意识的适应性、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主张扩大研究范围。

(注:适当看一下书P33詹姆斯的几个观点)3、行为主义学派:聚焦行为代表: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⑴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各种客观行为。

⑵人都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 反应R”之间的联结。

⑶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欧诺个只行为的途径。

4、格式塔心理学:聚焦整体代表:魏特默、柯勒、考夫卡主要观点:⑴强调心理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识⑵整体先于部分存在,且大于部分之和⑶关注我们是如何构建“感知整体”的5、精神分析学派:聚焦潜意识代表:弗洛伊德主要观点:⑴人类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⑵欲望和动机以潜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⑶人格的形成源于性本能的力量。

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另:弗洛伊德把一个人的人格看成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系统。

本我(伊底):是人先天具有的,唯一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

超我:是内化了的道德标准,竭力压抑本我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于两者之间负责理智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三者的关系。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

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的时候,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

6、人本主义心理学:聚焦自我的力量代表:马斯洛、罗杰斯主要观点:心理学应研究本性、潜能等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人的行为受到自我概念、自我实现需要的影响。

人性观:人性本善。

补充: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行文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第三势力)三、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取向:着重从生物、生理、遗传基因角度研究心理行为。

认知取向:主张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

主张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推断人们内部的心理过程。

社会文化取向:着重研究社会文化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行为取向: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是怎样改变环境和经验影响的.心理学动力学取向:着重研究个体的心里与行动的动力因素如本能、内驱力。

第二章人的毕生发展一、概念:是指人从胚胎到死亡这个过程中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人的毕生发展分期表格见P119,此为了解)二、孕期与婴儿期孕期:生理教育。

婴儿期:社会化发展(恒河猴实验、依恋理论)三、依恋理论1、概念:婴儿依附于养育者(大多是母亲)的一种社会情绪性联系。

2、依恋发展阶段:A、前依恋阶段(无分化)0-1个月B、形成依恋阶段(低分化)1-6个月C、明显的依恋关系阶段(6个月-1、2岁)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岁以后)注:P131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量程序3、依恋类型(注意每个类型的表现,看书)安全性依恋、不安全——回避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4、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接触、0-2岁)特点:只有那先能看见到和接触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看不见=不存在获得客体永恒性概念(2岁)B、前运算阶段(感觉、2-7岁)特点:自我中心主义思维的刻板性与不可逆性总是从他们自己的观点看世界,不能从别人的观点知觉事物。

C、具体运算阶段(事例、7-11岁)特点:形象思维,获得“守恒”的概念D、形式运算阶段(推理,11-16岁、20岁以后)特点:抽象逻辑思维三、皮亚杰两个阶段理论:他律道德:(5-8岁)遵守规范,服从权威,对错的判断只看重行为的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因而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自律道德(9岁以上)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

第三章感觉一、感觉概述: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2、绝对阈限:刚刚能感受到的最小的物理刺激量。

3、差别阈限: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4、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对比、后效。

联觉⑴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注:P200的明适应、暗适应。

⑵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⑶感觉后效: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和保留的感觉现象。

正后像、负后像P201⑷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三、知觉1、概念: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

2、意义:感知觉是从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

3、知觉的特性:A、对象性(选择性):人形成某种事物知觉,总是把该事物从背景中优先选择出来,作为知觉的对象,从而获得清晰的映像,其余事物则为知觉的背景,只能模糊地观察到。

B、整体性(组织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具体法则:相修性法则、接近性法则、连续性法则、闭合性法则、好图形法则。

C、理解性:对于知觉的对象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和归类,即赋予对象一定的意义。

D、恒常性:当知觉的对象的物理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明亮,颜色,形状,大小)四、错觉1、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幻觉无客观事物存在而错觉有)第四章人的意识一、概念:意识即觉知(觉察知道)状态。

是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对自身、外界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二、意识水平的划分1、焦点意识: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意识(房子门前正在与你对话的人)2、下意识:指在不注意或只略微注意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识。

(房子的门栏)3、前意识:所有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心理要素。

(人身后屋子里的摆设)4、潜意识:不被察觉的心理活动(屋子里隔间里的东西,你看不见的东西)三、意识的状态:清醒、白日梦、睡眠、梦1、白日梦:在非睡眠的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2、睡眠过程:(要去看P284的图和P285两段话)A、睡眠有两个基本状态: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B、前四个阶段持续60-90分钟,然后进入REM期,再循环。

C、REM期逐渐延长,从几分钟到最后一小时第三第四阶段逐渐消失。

3、快速眼动睡眠反弹:睡眠者倾向于增加以后晚上睡眠中的快速眼动阶段的数量来补偿快速眼动剥夺的现象(补梦现象)四、催眠催眠理论:1、希尔加德的意识分离论:第一层面:是被试接受暗示后所意识到的一切新经验,该层意识是在催眠师的暗示下产生的,其性质可能是扭曲的,不真实的,但这一层意识可以与外界交流。

第二层面:是隐藏在第一层面之后,不为其所意识到的经验,该层意识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

2、社会角色论: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在人正常的自主范围之内。

一个人确定自己被催眠的唯一原因是其在催眠条件下的行为与自己期望的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的行为相一致。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一、学习与学习理论1、学历概念:学习是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心理过程)的变化。

(注:要看P307到308首先….其次….最后…三段)区别:本能与成熟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A、强化:是指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或者指在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

B、习得:是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是和习得相对应的过程)C、泛化与分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叫做泛化。

而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的泛化反应就是逐渐消失,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效应叫做分化。

D、第二信号系统:以文字和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3、斯金纳的强化学习⑴定义:学习是行为结果收到强化的结果。

⑵强化作用:因强化物的出现而增加有机体以后在相同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过程。

(都是让行为增长)A、正强化:凡是有机体的反应带来的结果能强化该反应,这种结果成为正强化物。

B、负强化:凡是有机体的反应能使厌恶的结果停止,强化该反应的这种结果叫负强化物。

⑶惩罚:其目的与强化相反,惩罚是为了减弱或者消除有机体的某种行为。

A、正惩罚: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给予行为者一个不愉快的刺激B、负惩罚: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时,取消本来应给予的愉快刺激。

4、潜伏学习:是一种不立即表现出外显成绩的学习(要看书P327)5、观察学习: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只凭对他人行为及其行为后果的观察,就可以学到的行为。

(要看书P330)二、记忆与遗忘(自学部分,要看书)1、记忆:三个部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P340)2、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牢固保存,无法再认或重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3、遗忘的原因:A、编码缺失:我们无法回忆某件事往往由于对信息的编码缺失B、衰退: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C、干扰:是指对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的障碍和新旧记忆之间的相互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