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图

合集下载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中国内陆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龙美术馆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场馆——浦东馆和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艺术生态,也是中国内陆迄今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2014年4月和11月,刘益谦先后以2.8亿港元和3.484亿港元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分别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龙美术馆也因其主人一年内大手笔竞投拍得这两件“镇馆之宝”藏品而声名远扬。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馆藏中的宋元绘画精品。

01北宋赵佶 | 写生珍禽图纸本墨笔 | 27.5 x 525cm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作为龙美术馆宋画收藏中最受瞩目的一件,是学界共同认可的徽宗真迹,也是现存徽宗绘画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徽宗的花鸟画风,普遍认为有精致工整、气质华贵的设色花鸟与粗简朴拙、充满文人气质的水墨花鸟两类,前者如《瑞鹤图》、《金英秋禽图》之类,后者如《枇杷山鸟图》、《柳鸦芦雁图》之类。

而本件《写生珍禽图》即为徽宗水墨花鸟风格的典型作品。

《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本图卷首第一帧所绘青冠雀,与大英博物馆藏《写生翎毛图》中所绘青冠雀形态极似;《写生翎毛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卷尾倒数第二帧所绘两只踞地对视的白眉鸫,又与下落不明的《金英秋禽图》卷尾极似。

《金英秋禽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写生珍禽图》曾著录于南宋邓椿《画继》、佚名《南宋馆阁录续录》、清安岐《墨缘汇观》等书,后入编清内府《石渠宝笈》。

19世纪末期流出内府,2002年被著名的尤伦斯夫妇拍得,2009年再次见拍时入藏龙美术馆。

02北宋易元吉(传) | 山猿野麞图绢本墨笔 | 25 x 73cm 上海龙美术馆藏易元吉以画猿闻名,北宋时名声已然显赫。

但他流传的画作较少,更缺乏用于对比真伪的标准件。

本件《山猿野麞图》是否出自易元吉之手已难考证,但根据卷后数则元人题跋,画作下限至少在元代初年,是一件难得的宋元珍迹。

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截止至2009年7月的一般文物数量统计图 年 月的一般文物数量统计图 截止至
广东文物博物工作总体情况
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 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保存历史文化遗产颇为丰厚。 距今6500多万年前的河源恐龙化石埋藏地保存有恐龙蛋、骨架、脚印, 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众多,世界罕见。距今13万年前的曲江县马坝人头 骨是迄今为止广东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 位于广州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东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 模最大的宫署御苑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是全国首批100 个大遗址之一。位于广州象岗山的南越文王墓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 最大、出土遗物最丰富的帝王陵墓。 怀圣寺光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又是广东仅存的唐代高 层建筑物。潮州广济桥是全国首座集梁式桥与浮桥于一身的启合式桥梁, 其规模和结构技术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罕见,反映了我国宋代造桥的最 高成就。佛山市石湾南风古灶、高灶自明代至今延续使用,时间之长,为 国内罕见。 “南海Ⅰ号”、“南澳沉船”是广东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国 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文物建筑有城址、军事防御 设施、塔、寺庵、宫观、坛庙、园林、楼阁、学宫、书院、桥梁、牌坊、 祠堂、民居等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地方特色鲜明,令人 目不暇接。
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元代) 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元代)
铜胎画珐琅庭院人物碟(广东珐琅彩碟) 铜胎画珐琅庭院人物碟(广东珐琅彩碟)


南越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 南越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 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 2100多年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 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 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 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 要是玉器和青铜器。 要是玉器和青铜器。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 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 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 20米 1983年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 基建被发现。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 基建被发现。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从 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 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 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 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即 第二代南越王赵昧。 第二代南越王赵昧。

艺术概论十一章 艺术的批评精选

艺术概论十一章 艺术的批评精选

?近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论中国古代文学,是评论也 是创作: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 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第三境也。 ”
第十一章 思考题
的鉴别,判断其身 份特征:作品本身 的真、假;作品创 作的时间、地点; 作者生平等。是一 种纯客观、科学的 分析。
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运抵上海,徐邦达考证两幅《富春山居 图》,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 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推翻先人定论,还它真实面目。而今 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 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 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 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 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 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 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 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 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 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 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 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 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 动,下必有由。
?海德格尔:
?磨损的内部那黑 洞洞的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 的艰辛。这硬邦 邦、沉甸甸的破 旧农鞋里,聚积 着那寒风料峭中 迈动在一望无际 的永远单调的田 垄上的步履的坚 韧和滞缓。
?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 上踽踽(ju)而行。
?在这鞋具里, 回响着大地无声 的召唤,显示着 大地对成熟的谷 物的宁静的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 闲的荒芜田野里 朦胧的冬眠。
不同的 技艺表 现,不 同的美 学风格
?任何的艺术创 作都需要一定的 规范,讲究,追 求。任何艺术作 品都可以在这些 方面进行批评。

仕女图的形成与发展

仕女图的形成与发展

仕⼥图的形成与发展仕⼥图的形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仕⼥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描绘的⼥⼦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等,这类形象的原型⼀般来⾃于诗、赋等⽂学作品和民间传说。

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活、带有理想化⾊彩的⼥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质。

从⽬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摹本)中对洛⽔⼥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瘦⾻清象,⽓度⾼古的风姿。

洛神⾯型椭圆,眉⽬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

她没有因在洛⽔边与曹植巧遇⽽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对事态的发展,从⽽成功地昭⽰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逸美,这种美与魏晋时期⼈们崇尚⽞学、关注⼈的内在精神⽓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画家们以积极⼊世的⾏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闲逸的⽣活⽅式,单调⽽悠闲的⽣活情调。

张萱、周昉是这⼀时期著名的仕⼥画家。

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图》、《挥扇仕⼥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画在形神兼备⽅⾯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质雍容⾼贵,展⽰出⼤唐盛世下皇家⼥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备受瞩⽬,并成为唐代仕⼥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继唐代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在仕⼥画的创作上,即继承了唐代的传统⼜有所变⾰。

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伎与唐代的仕⼥相⽐,最显著的变化是,歌伎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臃懒的体态,⽽更具健康之美。

阮郜《阆苑⼥仙图》中仙⼥们修长的⾝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改唐代即使画仙⼥,也始注重表现⼥性⾝段线条的曲线美及娇媚之姿。

宋代作为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化昌盛的时代。

中华长联欣赏1(100~110字)

中华长联欣赏1(100~110字)

中华长联欣赏1(100~110字)——寒冰编辑斯楼为蜀国关键,慨兵燹倾颓,人物凋谢,数十年满目荒凉,遗风顿竭。

溯渊云墨妙、李杜才奇、轼辙名高,久经宇宙山川,沧桑千古;此地是锦江要会,爱舟樯上下,烟浪萦回,几多士同心结构,胜地重开。

想石室英储、岷峨秀毓,江汉灵炳,且看栋梁桢干,砥柱中流。

——马长卿题成都望江楼100字且作鸱夷子,泛一舸隐清溪,记从潕水而来,探青龙、飞云、牟珠诸名胜,已觉神怡目骇,那知更有蓬莱,到此狂歌,甲秀楼高容我卧;肯让鄂西林,向两间撑铁柱,溯平苗疆以后,得北江、芸台、邰亭三先生,大开酒国诗坛,留下无边风月,何人洒墨,南明河上把桥题。

——陈哲题贵阳文昌阁护国镇威灵,回忆十数年前,蛮瘴纷披、狼烟竞起,犹幸棨帷暂住,拾蚕丛、开鸟道,化草木以回春,从此梵呗宣和,万家长隶慈悲域;黔山资保障,纵横千百里外,澧沅环带、衡岳相望,深渐屦跷未恤,抉天心、窥月窟,感风云而变色,仅际卮言献瑞,一片齐歌雅颂声。

——严寅亮题贵州印江护国寺款款深交,情逾骨肉。

每忆茶余绣后,情话缠绵,想象服多仪,室家宜尔。

岂料熊蛇未梦,坐叹兰闺,竟然割蚌求珠,扁鹊不逢遭毒手;陶陶孟夏,景太凄凉。

况当笋老桑稀,仙屏缥缈,痛鸾弦遽断,夫婿何堪!可怜环佩归魂,犹依华屋,忍听哀蝉谱曲,啼鹃真个最销魂。

——易祖洛代殷女士挽鄷夫人100字非关我铁面无私,但看你享富贵,欺君王,重妻孥,轻父母,近势力,压善良,白日做事,黑夜包羞,便教你来做神明,种种罪名难放过;只要你回头是岸,依着我行孝悌,矢忠诚,戒淫邪,减杀业,安本分,学吃亏,一片好心,满腔春意,试看我权司阴骘,重重福报不须求。

——陈光宇题江苏南京城隍庙100字富不推仁,纵戚党颠连,半文不舍,及之平地风波,倾囊倒荚,垒百盈千而出,陷入虎口不言冤,这都是暗里剩除,实与汝通盘打算;贫犹作孽,任浪荡闲游,一事无成,直欲满天撒网,引朋呼类,闻腥见血而来,扭着鹅头休得意,那只能眼前受用,试看你结果收场。

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首 一石三砚” 之首——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 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年代: 年代:晚清 展出情况: 展出情况:不对公众开放 端砚历来被视为“文房四宝”之一,广东的“一石三砚” 端砚历来被视为“文房四宝”之一,广东的“一石三砚”更是名 闻天下,世所罕见。三砚之中,又以千金猴王砚为首。 一石三砚, 闻天下,世所罕见。三砚之中,又以千金猴王砚为首。 一石三砚, 每一方都酷似一只动物之形,为大自然的天然造化,世上奇观。 每一方都酷似一只动物之形,为大自然的天然造化,世上奇观。这三 方砚中,一方似猴,为千金猴王砚;一方如鹤,为鹤砚;一方像卧牛, 方砚中,一方似猴,为千金猴王砚;一方如鹤,为鹤砚;一方像卧牛, 为青牛砚。现在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千金猴王砚和鹤砚, 为青牛砚。现在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千金猴王砚和鹤砚,另外 一尊青牛砚始终不见踪影。 千金猴王砚为三大名砚之首, 一尊青牛砚始终不见踪影。 千金猴王砚为三大名砚之首,长2 55厘米,宽17 6厘米,长方形,质地细腻温润,娇嫩如小儿肌 5厘米, 176厘米,长方形,质地细腻温润, 砚堂内有大片鱼脑冻(石品花纹的一种), ),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 肤,砚堂内有大片鱼脑冻(石品花纹的一种),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 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 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 绕,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 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 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 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 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 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 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 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 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 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 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 越王墓博物馆。 越王墓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 14000平方米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 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 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 斗型封土。 斗型封土。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 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 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 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该馆作为广 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的一个重要 教育与参观场所。 教育与参观场所。

2021文徵明精品山水

2021文徵明精品山水

文徵明精品山水文徵明精品山水明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轴137X33cm 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纵134厘米,横32厘米,纸本,青绿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山树嵯峨,满幅青绿,水流铮琮,满纸空明,林间山径上,有高士数人,信步缓行。

此图虽为青绿,却不作刻划细谨的描绘,而是细中有粗,信笔而写。

流水全用细线勾出,或直泻,或横流,或迂回,或滉漾,水色空明。

图的右上角,作者颇为独特地用极小的楷书题识“比余尝作千岩竞秀图,颇有思致,徐默川子□得之,以佳纸求写万壑争流为配。

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

是岁嘉靖庚戌六月既望,徵明识,时八十有一。

”知此图乃文徵明晚年应徐默川之求,为其《千岩竞秀图》所作的配幅。

文徵明此图,满纸青绿设色,其法是先将浅赭色普染山石,然后留下石根之赭色,再将石绿、石青,而至墨青(花青和墨)色,薄薄地按序自下而上,分层积染。

但文徵明匠心独运其一,青绿中调和淡墨,清润幽雅,已不似以往大青绿之奇艳夺目;其二,石色薄敷,不掩墨骨,故仍是元初赵孟頫青绿设色方法的衍变,无愧为文徵明晚年细笔青绿山水中的精品。

此图曾为著名家庞莱臣所得,成为其《虚斋名画》之一。

1959年和1962年,庞家孙辈庞增和分两次将其继承的137件上自宋元、下至民国的书画绝品捐献给了南京博物院。

《万壑争流图》遂成南京博物院之珍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书画家。

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西画东渐

西画东渐

西画东渐作者:田欢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02期在我们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引用中国前辈油画家梁锡鸿在他的《中国洋画运动》中的一段叙述。

“西洋画渐入中国,虽是早在一千年前,而画家采用西洋画法,远在明万历年间,但是用西洋画材作西洋画的,并不甚早。

大约至今只五十年的历史。

那个时候,香港,上海及各大商埠,常有欧洲画家来中国游历,西洋画的印刷刊物逐渐输入。

由于好奇的心理,对西洋画便从鉴赏而习作起来。

”由上面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西洋画——油画,早在我国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油画作品了。

那么西洋画在中国这块不一样的土壤上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历史基础。

(文化内涵及历史基础)二、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文化基础。

(明清时期的艺术及审美思维为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基础作用)三、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油画媒介材料的输入,西洋画师技法的输入等等)一、历史基础首先,中国位于整个亚洲地区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地位,都是显著的中坚力量。

在讨论中国西画东渐这个问题时,东亚的整体文化内涵和它的历史基础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当时亚洲东部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面积约117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多。

”并且“东亚”也是代指中华文明圈。

在这样一个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圈子里,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核心的地位,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大的,并且其思想的内聚力也很明显。

因为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地区多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要的思想基础。

其核心体现为“天人和一”的哲学理念,反映到艺术论中即表现为“中和”。

几千年来“中和”成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审美范畴。

儒、道、玄、佛等诸多学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或用什么方法去论证,“中和”观始终维系着中国人及东亚人的审美准则。

正是这样的内聚力量,在近代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亚国家反映出强烈的文化碰撞后的种种回应。

因此,在东亚发生的西学东渐历史现象,既有汉文化内聚力的普遍性,又有出于各自具体的国情而显现的不同的特殊效果。

诗经中的农事诗

诗经中的农事诗
•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 亶时。后稷肈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 《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 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 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 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 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 声载路。”这段描写,表现了后稷的神话色彩。
四叶后,赤青相间,七八叶后色纯青。
• 芑,白色的高粱。
• 以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 的六个步骤。精细而形象。孙鑛《评诗
经》:“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 状,描摹如纤,绝有境之态。”
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 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 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毛传:觱发,风寒也。当为象声词,寒风 触物,尤其是枝条的声音。
• 栗烈:凛冽。 • 褐:本意为粗毛布,这里指粗布衣服。 • 馌,送饭。 • 田畯:毛传以为“田大夫”,即监工农官。 • 喜,即“饎”,酒食。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 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 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艺术上:本诗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似 乎是一篇《后稷本纪》。后稷出生、转弃、稼穑、 祭祀过程,生动细致。
• 传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生而如肉团,剖之不 开,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
• 用方、苞、种、裦、发、秀、坚、好、颖、粟, 描写谷物生长过程中的十种状态。用旆旆、穟穟、 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的长势。 细致而形象。可以说刻画入微。

• 清陆次云《峒蹊纤志》:苗人每遇节令,男 子吹笙撞鼓,妇随其后,婆娑进退,举手顿 足,疾徐可观,名曰踹堂之舞。不过苗人此 舞,已经失去原始时代舞蹈的意义。他们只 是在象征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欢舞而已。苗人 是伏羲氏之后,传说伏羲也是因为他的母亲 华胥履迹而生。

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

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

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刘因,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

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字梦吉,号静修。

初名骃,字梦骥。

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

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

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

母死后居丧在家。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刘因出生于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闰二月九日,蒙古灭金后的第十五年。

刘因的故乡容城地处冀中平原腹地,刘因的祖辈世代居住于此,长期身为金朝的臣民,高祖父、曾祖父和叔祖父曾三世仕金,其父刘述亲身经历了金朝末年的战乱,而后曾短期在元朝做官,但主要过的是隐居不仕的处士生活。

时代的风云,家业的盛衰,祖父辈的经历,都在他的心灵中烙上深深的印迹,给予他的思想和性格以重要影响。

刘因在故乡出生时,已是战乱初宁的元蒙初年。

刘因幼年,就全国范围说,战争虽有,但刘因生活的今河北一带,倒是一派升平气象。

这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久乱初宁的年代。

元朝初年,由于社会安定,政策得当,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加数倍”。

全国的统一,交通的畅达,也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城市贸易、农村集市以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巨大发展。

刘因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恰逢这样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它对刘因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响。

少有大志刘因自幼受儒学家世熏陶,其父刘述兴趣广泛,对天文、历数、阴阳、医方、性学、史学等都有研究。

诗经·豳风七月

诗经·豳风七月



春秋末年《诗》已有定本, 而其中所包含诗歌产生的 时代是上自西周初期(前 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 期(前七世纪),共约五 百年的周人的作品。 《诗经》因表现体 裁和音乐性质不同,分为 《风》、《雅》、《颂》 三大类。《风》指国风, 就是地方歌谣。《雅》是 宫廷和京畿一带的乐歌。 雅分大、小雅。《颂》是 歌颂的意思,是统治者宗 庙祭祀时所用的乐章。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 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 下。穹窒 熏鼠※, 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 曰爲改歲, 入此室處。
斯螽动股 [斯螽] 即蚱蜢,一种能发声的蝗类动物。 [动股]古人误以为蚱蜢是以腿股磨擦而发声。 古代上臂称肱(gōng音弓),大腿称股,或 髀(bì 音闭),小腿称胫。 崔述认为:斯螽、莎鸡、蟋蟀是一物因随时变化 而异其名。就是蟋蟀,又名促织。 [穹] 本义是隆起的样子,所以少数民族的帐房称穹庐。 引申义为空隙,又引申为穷尽、完全。此处为后 一义,意为将所有的鼠穴都找出来。
[女桑]柔弱幼嫩的小桑树。 古代‚女‛字常用作表示柔嫩、精细、矮小。 如称精细的布为‚女布‛,称年少的妻子为 ‚女妻‛,称柔婉的样子为‚女好‛,称城 墙上面的矮墙称为‚女墙‛(或女垣)。
[载]开始。[绩]拧丝麻线用以织布, 纺织。 毛诗:‚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 崔述认为是承上而绩丝,而非麻。绩 丝以为帛。从下文‚为公子裳‛看, 恐以崔说为是。 为公子裳 郑笺:‚夏为公子裳,厚于其所贵者, 说也。‛崔述言:‚裳犹衣也,变文 以 协韵耳。庶人五十以上者皆衣帛,而 云‘为公子裳’,尊君亲上之义,举 其重者而言之也。 ‛ 从中可见先周时平民女子有为地方统 治者进献衣帛的义务。


《七月》八章八十八句, 是《国风》中第一长篇农 事诗。全诗以四言为主, 各章或为农夫所唱,或为 农妇所咏,叙事、抒情相 结合,民歌特点十分明显, 是豳地农民的作品。

《诗经》之《七月》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诗经》之《七月》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诗经》之《七月》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原文]七月流火,授衣。

一之日觱发,(韩觱作毕。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齐趾作止。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火、衣,微部。

发、烈、褐、岁,祭部。

耜、趾、之、喜,之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火、衣,微部。

阳、庚、筐、行、桑,阳部。

迟、祈、悲、归,微部。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韩条作挑。

)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火、苇,微部。

桑、斨、扬、桑,阳部。

、绩、黄、阳、裳,阳部。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献豜于公。

(葽、蜩、获、萚,鱼部。

貉、狸、裘,之部。

同、功、、公,东部。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齐曰作聿。

)入此室处。

(股、羽、野、宇、户、下、鼠、户、子、处,鱼部。

)六月食郁及薁,(鲁韩薁作七月亨葵及菽。

蒮。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薁、菽、枣、稻、酒、寿,幽部。

瓜、壶、苴、樗、夫,鱼部。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三家重穋作种禾麻菽麦。

稑。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圃、稼,鱼部。

穋、麦,之部。

同、功,东部。

茅、绹,幽部。

屋、谷,侯部。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齐鲁蚤作献羔祭韭。

早。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齐万寿作受福。

)(冲、阴,侵部。

蚤、韭,幽部。

霜、场、飨、羊、堂、觥、疆,阳部。

) [译文]七月里火星流向西,九月里该发寒衣。

圆明园 名句

圆明园 名句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文殊不忘历史警钟长鸣读史使人明智知耻而后勇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 勤政亲贤: 正大光明之东,为勤政殿。

日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工,亭午始退。

座后屏风书无逸以自勖。

又东为保合太和。

秀石名葩,庭轩明敞,观阁相交,林径四达。

庭训昭云日,钦承切式刑。

敕几宵岂暇,吁俊刻靡宁。

一念微蒙圣,群言辨渭径。

乾乾终始志,无逸近书屏。

麴院风荷: 西湖麴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麴院风荷之名。

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

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

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日天琳宇: 紫微丹地,中立一化城。

截断红尘,觉同此山光水色,一时尽演圆音矣。

修修释子,渺渺禅栖。

踏著门庭,即此是普贤愿海。

天外标化城,不许红尘杂。

云台宝网中,时有钟鱼答。

茹古涵今: 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廊,邃馆明窗,牙签万轴,漱芳润,撷菁华。

不薄今人爱古人,少陵斯言,实获我心。

广夏全无薄暑凭,洒然心境玉壶冰。

时温旧学宁无说,欲去陈言尚未能。

鸟语花香生静悟,松风水月得佳朋。

今人不薄古人爱,我爱当年杜少陵。

山高水长: 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

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

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龙角抵之所。

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

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

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

湛露今推惠,彤弓古尚贤。

更殷三接晋,内外一家连。

上下天光: 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

鎔纹倒影,滉漾楣槛间,淩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

河伯夙朝玉阙,浑忘望若昔年。

水木明瑟: 调寄秋风清 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

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簌遥闻,林光逾生净绿。

郦道元云: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考点训练:分析论点、论据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考点训练:分析论点、论据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

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上述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分析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有人运用与文字“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的图像,绘画名物,描摹诗意,图说诗境,创作了众多《诗经》图像,借以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

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

试论历代《豳风图》的特征与关联

试论历代《豳风图》的特征与关联

59ART RESEARCHNORTHERN ART 2021 03摘 要:《豳风》,尤其是《七月》一章,是历代《诗经图》中出现最多的主题。

由于制画群体与绘制目的的不同,各个朝代的《豳风图》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本文按朝代对《豳风图》依次进行探析,从中发掘各朝之间《豳风图》的关联,寻求每个朝代《豳风图》中值得被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豳风图;七月;教化;世俗风气;诗经学《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诗中采集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归为《豳风》。

《豳风》共有七首,《七月》作为《豳风》第一首,也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它论述了每个月百姓该干什么农活,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在《诗经》众多篇目中,以农业为题材的《豳风图》,特别是《豳风·七月图》受到历代画家的关注。

明人宋濂《恭题豳风图后》有“国以民为本也,而民之至苦莫甚于农”[1]的说法。

自古以来,农事都是民生之本,为政者关心之重,而《毛诗训诂传》有:“《七月》,陈王业也。

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2]之句,可见《豳风》的教化劝诫功能,成为它被反复绘制的最大原因。

关于《豳风图》的研究,学界很早便已开始,但以个案研究为多,且多局限在《诗经图》的研究中。

马迎珺《〈诗经〉图文关系研究》关注到了《豳风》母题及其图绘的流变,但对《豳风图》的探讨并不够深入,与诗经学的对应也不够紧密。

[3]方小壮《林卷阿与〈豳风图〉》虽是林子奂《豳风图》的个案研究,但其中有一章对历代《豳风图》作出整理,无奈这个研究已有一定时日,需要我们进一步补充更新。

[4]故而,笔者将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关注《豳风图》在文本选择与描绘方式上的不同,并以各朝《豳风图》最显著的特征为主题对《豳风图》进行阐述,从而发掘各朝《豳风图》的独特魅力。

一、宋代《豳风图》《豳风图》由来已久,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便记载晋明帝司马绍画《豳风图》,又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唐代画家阎立本也作《豳风图》。

诗经《七月》详细教案

诗经《七月》详细教案
《诗经·七月》教案
附课后练习答案和翻译
一、教学要求
了解《诗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了解《诗经》的大致内容、分类和主要思想;
细读《七月》,了解其内容与背景;
体会《七月》的内涵,感受其中蕴藏的乡土气息。
二、学习要点
细读《七月》,了解我国上古时期季节、物象、农事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先民创业的艰难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豳风图宋代马和之作

豳风图宋代马和之作
3.刚柔并济,富有感染力。
诗 经 中 的 爱 情 诗
郑风·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不期而遇的喜悦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
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悦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卫风· 伯兮》的主要内容
• 《毛诗序》:
《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 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 “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 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 之。”)
• 申培《诗说》:
鄘人有从武庚而伐卫者,室家忧而作。
《卫风· 伯兮》的艺术特色
1.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唐风图
宋· 马和之作
王风· 黍离
王风· 黍离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南宋马和之《豳风图》故宫博物院

南宋马和之《豳风图》故宫博物院

南宋马和之《豳风图》故宫博物院
【名称】南宋马和之豳风图
【年代】南宋
【简介】卷,绢本,设色,纵25.7cm,横55.7cm。

故宫博物院。

作者根据《诗经·国风》之《豳风》诗意而作。

全卷共分七段,依次为《七月》、《鸱号》、《东山》、《破斧》、《伐柯》、《九
罭》、《狼跋》,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

图中人物形象生动,衣纹用兰叶描,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在诸本毛诗图中,亦属精作。

此卷无款印,旧传为马和之画,宋高宗赵构书。

但在《伐柯》篇内“构”字因避高宗讳而缺一笔,说明该书不是赵构所写,而是画院高手代笔。

此图大约在元代初年被分割为两卷,仅《破斧》篇为赵孟頫收藏,明末董其昌误认为是赵孟頫补图。

清乾隆年间两卷入内府,合璧装成一卷,并将董其昌、高士奇跋移往后幅。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御书“苇龠余风”四字,尾纸除董其昌、项元汴等三则题记外,尚有乾隆御题一则,钤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梁清标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多方。

张丑《清河书画舫》、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等书著录。

明文徵明《豳风图》轴鉴赏

明文徵明《豳风图》轴鉴赏

明文徵明《豳风图》轴鉴赏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

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

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

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

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

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

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

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

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

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

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

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

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

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

著有《莆田集》。

明文徵明豳风图轴纸本设色 111.7x52.7cm 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江南水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民似喜庆风年,饮酒作乐,并有丝竹管弦之盛。

图中坡岸曲折,构图严谨仿王蒙,而山峦浑圆的形态和短披麻皴则仿董源。

其中也有些吴镇的情意。

款未纪年,于[长洲文壁]下钤[文壁之印]白文印,右下角钤[征仲]朱文印。

此图署款作[文壁],当为其前期之作。

又[文壁]之[壁]字,其下为[土]字,世传其所用印,如[壁]下作[玉]字者,咸无伪作之理。

是图曾著录于《书画鉴影》、《吴越所见书画录》。

豳(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共七篇,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

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画档案
名称:《豳风图》卷
时代:南宋
作者:马和之作
类别:绢本,设色
尺寸:纵25.7cm,横55.7cm
名画简介
作者根据《诗经·国风》之《豳风》诗意而作。

全卷共分七段,依次为《七月》、《鸱号》、《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

图中人物形象生动,衣纹用兰叶描,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在诸本毛诗图中,亦属精作。

此卷无款印,旧传为马和之画,宋高宗赵构书。

但在《伐柯》篇内“构”字因避高宗讳而缺一笔,如“”,说明该书款不是赵构所写,而是画院高手代笔。

此图大约在元代初年被分割为两卷,仅《破斧》篇为赵孟頫收藏,明末董其昌误认为是赵孟頫补图。

清乾隆年间两卷入内府,合璧装成一卷,并将董其昌、高士奇跋移往后幅。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御书“苇龠余风”四字,尾纸除董其昌、项元汴等三则题记外,尚有乾隆御题一则,钤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梁清标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多方。

张丑《清河书画舫》、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等书著录。

文征明豳风图
作者:文征明
朝代:明
类别:纸本墨笔
尺寸:纵111.7、横52.7厘米
收藏:上海博物馆藏
名画简介
此图画江南水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民似喜庆风年,饮酒作乐,并有丝竹管弦之盛。

图中坡岸曲折,构图严谨仿王蒙,而山峦浑圆的形态和短披麻皴则仿董源。

其中也有些吴镇的情意。

款未纪年,于[长洲文壁]下钤[文壁之印]白文印,右下角钤[征仲]朱文印。

此图署款作[文壁],当为其前期之作。

又[文壁]之[壁]字,其下为[土]字,世传其所用印,如[壁]下作[玉]字者,咸无伪作之理。

是图曾著录于《书画鉴影》、《吴越所见书画录》。

文征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

文征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为吴派中的第二位大家。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从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

他们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征明一度入京做官,结果很不愉快),多过着高洁的生活,安于清贫。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

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

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

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晚年声望极高。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頫。

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

文征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

文征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一家后代和**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家,**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材济济,形成一个绘画流派----“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有关林子奂豳风图
大师简介
其人生平与艺术的文字记载和书画作品甚为匮乏。

现存作品仅有两幅,一是《豳风图》,另一个则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山崖对坐图》。

结合林子奂《山崖对坐图》和《豳风图》上的线索,可以推知林子奂名子奂,字卷阿,号日圃、优游生,斋名白雪巢、集学轩等。

名画内容
豳风为诗经中十五国风之一,《豳风》共有七篇,按顺序为《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林子奂《豳风图》的顺序为《七月流火》、《鸱鸮鸱鸮》、《既破我斧》、《伐柯如何》、《九罭之鱼鳟鲂》,符合《豳风》顺序,但缺少《东山》、《狼跋》两个部分。

现存的五图均只有标目而无署款,按顺序《狼跋》为第七图,故推测《狼跋》应有林子奂的题署。

林子奂《豳风图》手卷为纸本水墨,除了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外,尚有鲜明的个人特征。

根据多位鉴藏大家的考证,豳风图被清宫收藏之前就流传有序,有解缙、张肯、周傅、申时行、凝远等人题跋。

其从右至左还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石
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和引首所钤“乾隆御笔”等八玺。

从右至左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四玺。

《豳风图》虽是国宝级文物,但它的命运可谓“坎坷沉浮”。

在流传的过程中,《豳风图》出现过大量的摹本。

目前,在中国书画鉴藏界,普遍认为“南本”为《石渠宝笈》中所提到的真品。

“南本”自伪满皇宫流出,落于一名伪满军人手中。

后在文革期间被其亲戚借走观赏,直到1989年方才收回。

居推测部分赝品就是出自这段时期。

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在其《元人林子奂《豳风图》真伪考辨》一文中对“南本”有详细的阐述:首先林子奂传世作品绝少,已知仅石渠续编此卷,再就是台北故宫所藏《元画精华》中有其山水册页一幅。

此幅山水册页,为世人公认的林氏真迹。

据此真迹彩版原大与“南本”对照比较,其皱法、点苔、线条、水纹等完全一致,从起笔到收笔,用笔特征没有两样。

其次南本上解缙等人的跋也是真迹。

解缙为明初书法名家,既精于小楷,又擅长行草。

他的传世作品尚多,可资参照对比。

“南本”有解缙分篇题跋和总跋共6段、397字,书写在蜡黄写经纸上,均作行草或间以楷书,行革做让相缀,神采奕奕,楷书亦精研端雅,为其书法典型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