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会计学,其他论文文档]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1)
盈余管理毕业论文
盈余管理毕业论文盈余管理毕业论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盈余管理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调控其盈余水平,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而盈余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声誉。
在我即将完成的毕业论文中,我将对盈余管理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我将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盈余管理的概念、目的和原则进行阐述。
随后,我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盈余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最后,我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在理论部分,我将引用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等。
而盈余管理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部分,我将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将探讨盈余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并对其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
同时,我还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市场环境等。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我将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作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涉及到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力求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
同时,我还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其盈余水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对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
企业盈余管理浅析【摘要】由于债权人贷款利益、避税、筹资、政治成本等原因的推动,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控制、调整会计收益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为减少盈余管理现象,需要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和提高审计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法,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治理对策一、盈余管理的含义及特征盈余管理在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按照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管理当局从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标出发,在会计法规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间控制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已达到平衡收益、稳定股价、合理避税、规避风险等目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尽管经管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在雪普的定义中,盈余管理除了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还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
它的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是在公认的会计范围内,但是在多数人心目中,盈余管理是不符合道德的,那么为什么企业还允许其存在呢?1、债权人贷款利益的推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绪论盈余管理是近代会计乃至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实施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和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就是一个成功运用盈余管理的巨型公司。
在其他许多公司受商业周期困扰、收益不稳定的情况下,通用公司保持了相当稳定的利润,使得公司看起来可以不受经营周期的影响。
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进而损害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现象特别严重。
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和调整非经常性损益来改变盈余数字,以掩饰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误导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
多年来,过度盈余管理现象始终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由于盈余管理被上市公司滥用,它的负面作用也越发突出,成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扬长避短地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所在,西方学者在此课题上取得很多建设性的成绩,在实际运用中也发挥其研究的强大指导作用。
可是,由于国内市场发展不完全,各类金融证劵监督体系尚不完善等特殊国情原因,这些经典的盈余管理理论与策略并不能完全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予以照搬,只能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情予以分析采纳。
本文重在分析探讨盈余管理问题的一般概念理解,手段方法,不良影响与对策制定,而后结合我国市场特点予以中国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对策,旨在方便实务操作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一)盈余管理的概念随着人们对企业盈余质量和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强烈关注,盈余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最早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理解始于西方学者的研究。
从西方的会计文献来看,对盈余管理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归纳起来,普遍认可的观点如下:美国会计学教授Healy和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利用职业判断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
浅析盈余管理范文
浅析盈余管理范文浅析盈余管理20xx年企业会计准那么对金融资产的划分重新进行了界定,各自核算范围于金融工具内部转移变动,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范围在20xx年的根底上加以扩大,同时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额改计入新增的、将陈列于利润表上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且利润表在该科目下新设“综合收益总额”。
准那么的变更不拓宽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范围、变化了核算科目,还对利润表的编制进行了改良。
20xx年以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直作为企业的`“利润蓄水池”,准那么变化后可供出售财政金融资产的盈余管理手段受到了一定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方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分析一、引言20xx会计准那么重新引入公允价值概念,除有条件地在金融资产上引用外,局部实物资产及具体交易事项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也可以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xx年其定义与国际会计准那么相比稍显模糊,相似于法律上的兜底条款,带有意义不明的“其他”性质,类似于“管理费用”明细中存在的归类不清的其他费用。
20xx年1月公允价值计量作为第39号准那么单独,加大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范围,并正式新增“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利润表上新设“综合收益总额”。
以交易发生时间对其进行期间上的划分,可分为买入期、持有期、出售期,这三个期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甚至就发生在同一会计期间,但在实务中最后一种情况较前两者而言较少。
准那么变化前后买入期的账务处理不变,但持有期、出售期的处理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计量科目变化不仅仅局限在会计科目的当期发生额上,更多时候要结合财务报表进行细致分析。
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关的准那么变动除去扩大归类范围外,主要表达在其价值变动的处理上——计入何种科目,该科目在哪一类报表上进行反映,科目间勾稽关系又会对资产、利润产生何种影响,在此思路上再结合持有期、出售期进行详细分析。
无论新旧准那么,只要将该金融工具出售,进行账务处理时即将之前的增减变动额转入“投资收益”。
盈余管理运用研究论文
盈余管理运用研究论文盈余管理(Eamings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那么的根底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到达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
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那么、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一般会计准那么、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那么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表达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
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
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那么那么是相矛盾的。
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
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时机等。
盈余管理论文(教授推荐6篇)
盈余管理论文(教授推荐6篇)标题一: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量盈余控制现金流量盈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是否足够,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在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盈余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降低企业面临风险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篇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以引导企业如何在财务管理中有效控制现金流量盈余。
标题二:成本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篇论文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对现有成本管理理论的探讨,详细剖析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标题三: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展望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和风险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
本篇论文对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同时提出了未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及应对措施。
标题四:融资决策的财务分析与评估对于企业而言,融资决策是十分关键的,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在融资决策中,财务分析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篇论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财务分析和评估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典型案例,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题五:价值驱动的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驱动的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评估企业绩效,并以实现投资者期望回报为目标,协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篇论文分别从价值驱动的概念、价值驱动的绩效管理模型以及价值驱动的应用案例展开阐述,详细介绍了价值驱动的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标题六: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doc9)
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剖析[重点词]盈余管理;会计原由;会计手段;会计防备盈余管理 Earning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应当局为了实现自己功效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选择最有益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希望水平。
不论如何,盈余管理本质上违反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着重,从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有关决议。
所以,盈余管理成为最近几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门问题。
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角度商讨盈余管理的存在原由、操控手段及防备策略。
一盈余管理的会计原由1.会计学的本质属性为盈余管理供给了可能性一方面,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之一,研究的对象是公司的经济行为,目的是为了供给对决议实用的信息,它属于社会科学范围。
这决定了会计不是一门精算科学。
可是,从会计学的运用方法看,这是一门以数学的逻辑运算为计算原理的科学,它运用必定的规则获得代表钱币单位的数字,再将这些数字按必定的数学原理和法例变换成需要的数据,其结果能够无穷精准。
由此能够看出,会计的社会科学属性和数学计量方法产生了矛盾:会计系统中每一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实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某些数据计算的本源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观点的钱币化,经历了一系列的预计、判断的过程。
所以,作为公司客观存在的利润,因为是经过了会计人员加工的产物,显然带有主观性质,各样偏差和不真切在所不免。
另一方面,从会计确实认基础和对象看,它是盈余管理充足利用的对象。
尽人皆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更拥有有关性;负面的影响是以失实靠谱性为代价的,因为确立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确立的方法。
在这类方法下,现金和实物在公司的流动中不是以本质流动为依照,而是依照必定的预计和判断得出现金和实物在公司观点上的流动。
这类主观确立必然为制造不真切的会计利润供给时机和可能。
在会计确认对象方面,跟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会计新对象,如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缺少适合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类价值的改动额没法正确确认,极易被掺入主观要素,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领域。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合理的财务操作和决策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目标的过程。
盈余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调整和优化财务操作和决策,对盈余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盈余最大化,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盈余最大化。
盈余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优化经营决策、合理安排财务操作和控制成本等手段,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净收入。
实现盈余最大化既是企业的利益追求,也是企业的责任。
盈余最大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营管理方式,包括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等手段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二是财务管理方式,包括资金规划、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优化等,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调整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三是会计政策选择方式,包括会计估计、会计确认和会计应对等,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股东利益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注重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来实现盈余最大化。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评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 毕业论文
盈余管理毕业论文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利润的分配和运用。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盈余管理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于利润的分配和运用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企业的盈余用于投资、分红、留存等方面,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利润分配,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决策。
二、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股东权益。
具体来说,盈余管理的目标包括合理分配利润、提高企业价值、增加股东回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等。
通过有效的盈余管理,企业可以使利润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投资决策、分红决策和留存决策等。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决策来运用盈余,将其投入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分红决策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以股息或红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回报他们的投资。
最后,留存决策是将盈余保留在企业内部,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创新等方面,以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四、盈余管理的挑战盈余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首先,企业规模的不同会导致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大型企业需要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盈余管理系统。
其次,不同行业的特点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例如高科技行业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
此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盈余管理的挑战之一,企业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盈余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股东权益。
然而,盈余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环境来制定相应的盈余管理策略。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盈余管理
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测度综述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
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定义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及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同样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计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
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定义盈余管理的,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企业或自己牟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
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法实证会计认为,企业盈利(Earnings)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实现现金流人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另一部分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分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人,故称之为总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操纵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不是全部的总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总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按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理的结果(如固定资产折旧额),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如人为地提前确认收人和递延费用)。
财务会计研究盈余管理
财务会计研究盈余管理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利润分配和财务报告中对盈余进行操控的行为。
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领域中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并讨论盈余管理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从企业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理解。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企业的评价。
以下是盈余管理的一些常见动机:1.税收规避:通过操纵盈余来降低企业的纳税义务。
2.股价操纵:通过调整盈余水平来影响股价,提高企业的市值。
3.奖金激励:管理者的奖金和激励措施通常与企业的盈余水平有关,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增加个人奖金收入。
4.债务融资:盈余对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和利率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债务融资条件。
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操纵盈余,比如选择加速确认收入或者推迟确认支出。
2.资本化支出:企业可以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资本化,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3.销售和收入操纵: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销售时机、价格和销售条款等手段来影响收入水平。
4.负债和费用提前确认:企业可以提前确认负债或费用,从而减少当期的盈余。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收负担,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股价,增加管理者的奖金收入,改善债务融资条件等。
但是,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比如操纵盈余可能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决策。
如果投资者不能识别和理解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误判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规范为了防范和限制盈余管理的行为,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盈余管理行为理性认识论文
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理性认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03-02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者及管理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世界性难题。
会计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中性的;在实际生活中,盈余管理的确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做到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为企业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
但是,这却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问题,一旦过度的使用,盈余管理就会倾向于盈余操作、利润操作,更甚者导致虚假会计。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盈余管理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适度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作用过度盈余管理的危害一、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的作用1.有助于适度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企业的运作必然产生契约成本,理性的管理者总会追求尽可能低的契约成本,波动很大的盈余容易引起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过分注意乃至信心动摇,很可能导致过高的契约成本。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保证自己时刻都处在最佳运作状态,此时,如果管理当局能及时判断调整,实施盈余平滑,就可以较好维护契约的稳定,适度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
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
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2.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管理者总是拥有比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假如未经调整的盈余信息,的确难以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容易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则应主动调整会计盈余使其更能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
再者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将管理者拥有的内部信息尽快、尽多地传达给投资者,减少甚至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信息滞导。
盈余管理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盈余管理与所得税税负关系研究摘要: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的权衡。
为了摆脱该困境,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
本文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的盈余管理与企业所得税税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健词:盈余管理所得税税负非应税项目损益一、问题的提出会计盈余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不但影响管理当局的报酬水平,也影响企业的形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甚至影响到生死存亡(如上市、增发、保牌、摘牌),因此,许多企业往往采取种种手段调节或控制会计盈余指标。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或者交易安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调增盈余,也可能调减盈余,达到收益平滑的目的。
盈余管理往往要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是指由于公司未能达到合意的盈余目标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上升、债务契约终止、政府管制加强等成本)与税务成本(税收成本是指由于管理当局操纵盈余、增加利润而导致的所得税税负增加)的权衡。
为了摆脱该困境,上市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
具体而言: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越高,盈余管理收益越低,则公司越没有积极性进行盈余管理,即所得税费用构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税负水平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其所得税税负的关系。
二、盈余管理与所得税税负(一)盈余管理1、盈余管理涵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凭借其拥有的企业控制权,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通过对会计盈余的控制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类型(1)收益最大化。
这种类型通常被用于管理人员为实现报酬和债务契约为目的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论文:企业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论文:企业盈余管理探析摘要: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者关注的热点,盈余管理究竟对企业是有利还是弊,应如何把握对盈余管理的度,本文就盈余管理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盈余管理利弊作用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者关注的热点,它已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等同于盈余操纵和盈余做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所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告。
一、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前提(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方面的矛盾。
因此,当代理人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自利性会使其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代理人可能通过控制和采用适当的编报方法,使盈余数字更有利于自己。
第一、契约刚性。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人们常常事先设定一套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如分红计划,劳资契约等。
这些契约规则一般而言是刚性的它们通常很难根据经济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变化而变化,因而会与现实的需要产生矛盾,这时盈余管理便应运而生。
第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上不一致和在内容上不相同。
比如代理人会有内部信息,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人并不一定知道,或者他们所掌握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肯定不如代理人。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公司的董事会无法对经理人员的业绩作出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评价,而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指标来间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正是这一点,使得盈余管理有了生存的空间。
(二)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和滞后性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企业管理人员具有会计选择的空间。
鉴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或规范时,都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己选择,以使企业能够对所处环境和不可预见的契约后果及时做出灵活反应。
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
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原因;会计手段;会计防范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局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圉内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LI,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不管怎样,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进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
因此,盈余管理成为近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角度探讨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操纵手段及防范策略。
一盈余管理的会计原因1.会讣学的本质属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之一,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行为,LI的是为了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这决定了会计不是一门精算科学。
但是,从会计学的运用方法看,这是一门以数学的逻辑运算为计算原理的科学,它运用一定的规则取得代表货币单位的数字,再将这些数字按一定的数学原理和法则转换成需要的数据,其结果可以无限精确。
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社会科学属性和数学计量方法产生了矛盾:会计系统中每一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某些数据计算的来源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
所以,作为企业客观存在的利润,由于是经过了会计人员加工的产物,明显带有主观性质,各种误差和不真实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从会计的确认基础和对象看,它是盈余管理充分利用的对象。
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负面的影响是以失实可靠性为代价的,因为确定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确定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现金和实物在企业的流动中不是以实际流动为依据,而是依据一定的估计和判断得出现金和实物在企业观念上的流动。
这种主观确定必定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利润提供机会和可能。
在会计确认对象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会计新对象,如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种价值的变动额无法准确确认,极易被掺入主观因素,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1)[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原因;会计手段;会计防范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不管怎样,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进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
因此,盈余管理成为近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角度探讨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操纵手段及防范策略。
一盈余管理的会计原因1.会计学的本质属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之一,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行为,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这决定了会计不是一门精算科学。
但是,从会计学的运用方法看,这是一门以数学的逻辑运算为计算原理的科学,它运用一定的规则取得代表货币单位的数字,再将这些数字按一定的数学原理和法则转换成需要的数据,其结果可以无限精确。
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社会科学属性和数学计量方法产生了矛盾:会计系统中每一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某些数据计算的来源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
所以,作为企业客观存在的利润,由于是经过了会计人员加工的产物,明显带有主观性质,各种误差和不真实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从会计的确认基础和对象看,它是盈余管理充分利用的对象。
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负面的影响是以失实可靠性为代价的,因为确定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确定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现金和实物在企业的流动中不是以实际流动为依据,而是依据一定的估计和判断得出现金和实物在企业观念上的流动。
这种主观确定必定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利润提供机会和可能。
在会计确认对象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会计新对象,如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种价值的变动额无法准确确认,极易被掺入主观因素,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2.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为盈余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委托代理关系及由此产生知识的局部化和专业化,是信息不对称的根源。
信息来源于对交易或非交易的处理结果,是对使用者有用的资料或知识。
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信息的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相同,那么,信息提供者就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处理,即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在现实中,总是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通常会比信息使用者发布更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
即使是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前者比后者也常常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假设前提下,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就会利用该优势进行盈余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达到自身效用函数的最大化。
3.会计监管法规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使盈余管理缺乏应有的制约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会计监督是一互动、博弈的过程。
会计监管的范围越广,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越小;会计监管体系越不完善,公司盈余管理的范围就越大。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法规不健全,如现行经济法规中缺乏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民事诉讼的详细规定;现行的法规在制定与会计问题有关的法律规范时,往往比较重视行政及刑事的处罚,而轻视民事法律关系的调节;现行的《民法通则》难以调节资本市场中各方的民事关系;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等问题的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详尽的规范,在客观上助长了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有较高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监督机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监管不力等现象,片面地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帐面效益考虑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业绩,即使发现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有对公司处以罚款,一罚了之,而对公司的责任人很少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加之会计中介机构为自身利益驱动,为在同行业竞争中多揽客户,往往迁就上市公司,对客户言听计从,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等。
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缺乏应有的制约。
另外,昂贵的监督成本也常常使监督机构、监管人员及相关利益人无法彻底地监督上市公司经理人员,使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在所难免。
二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归纳起来,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的收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而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通常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而交易的结果往往是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
3.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然而,有不少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更隐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共2页: 1论文出处(作者):[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原因;会计手段;会计防范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不管怎样,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进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
因此,盈余管理成为近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角度探讨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操纵手段及防范策略。
一盈余管理的会计原因1.会计学的本质属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之一,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行为,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这决定了会计不是一门精算科学。
但是,从会计学的运用方法看,这是一门以数学的逻辑运算为计算原理的科学,它运用一定的规则取得代表货币单位的数字,再将这些数字按一定的数学原理和法则转换成需要的数据,其结果可以无限精确。
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社会科学属性和数学计量方法产生了矛盾:会计系统中每一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某些数据计算的来源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
所以,作为企业客观存在的利润,由于是经过了会计人员加工的产物,明显带有主观性质,各种误差和不真实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从会计的确认基础和对象看,它是盈余管理充分利用的对象。
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负面的影响是以失实可靠性为代价的,因为确定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确定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现金和实物在企业的流动中不是以实际流动为依据,而是依据一定的估计和判断得出现金和实物在企业观念上的流动。
这种主观确定必定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利润提供机会和可能。
在会计确认对象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会计新对象,如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种价值的变动额无法准确确认,极易被掺入主观因素,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2.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为盈余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委托代理关系及由此产生知识的局部化和专业化,是信息不对称的根源。
信息来源于对交易或非交易的处理结果,是对使用者有用的资料或知识。
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信息的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相同,那么,信息提供者就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处理,即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在现实中,总是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通常会比信息使用者发布更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
即使是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前者比后者也常常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假设前提下,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就会利用该优势进行盈余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达到自身效用函数的最大化。
3.会计监管法规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使盈余管理缺乏应有的制约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会计监督是一互动、博弈的过程。
会计监管的范围越广,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越小;会计监管体系越不完善,公司盈余管理的范围就越大。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法规不健全,如现行经济法规中缺乏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民事诉讼的详细规定;现行的法规在制定与会计问题有关的法律规范时,往往比较重视行政及刑事的处罚,而轻视民事法律关系的调节;现行的《民法通则》难以调节资本市场中各方的民事关系;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等问题的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详尽的规范,在客观上助长了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有较高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监督机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监管不力等现象,片面地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帐面效益考虑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业绩,即使发现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有对公司处以罚款,一罚了之,而对公司的责任人很少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加之会计中介机构为自身利益驱动,为在同行业竞争中多揽客户,往往迁就上市公司,对客户言听计从,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等。
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缺乏应有的制约。
另外,昂贵的监督成本也常常使监督机构、监管人员及相关利益人无法彻底地监督上市公司经理人员,使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在所难免。
二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归纳起来,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的收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而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通常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而交易的结果往往是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
3.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