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实验室的构建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作者:李萍薛颖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30期摘要: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教育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及泛在的发展需要,亟待建设全方位融合、要素间有机衔接、体系数智化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遵循“数字化转型支撑的智慧环境-融合智慧教育教学手段-智慧教育展现模式-培养智慧人才理念”这一“自下而上”的建设思路,构建基础夯实、内外部融会贯通、自调节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操作层面,提出以学校等不同主体为基本单元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基础,以建设智慧学习系统为重点,相互链接、区域共享的实现路径,以迎合高等教育智慧化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生态圈;智慧教学;高校信息化建设;智慧学习系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16-04Abstract: Smart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t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are open, sharing, interaction, collaboration and ubiquity, and it is urgent to build a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with all-round integration,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and intelligent system. Following the "bottom-up" construction idea of "smart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integrated smart education teaching means - smart education display mode - concept of cultivating smart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with solid found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it proposes a realization path based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schools as the basic unit,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linking and sharing among regi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intelligent teach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感染疫情严重冲击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线教育作为应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向前台。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4)1.3 研究的范围与研究方法 (5)2. 数字化教育概述 (6)2.1 数字化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7)2.2 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8)2.3 数字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0)3. 数智化技术概论 (11)3.1 数智化技术的内涵与外延 (12)3.2 数智化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14)3.3 数智化技术应用现状与潜在价值 (15)4. 高校智慧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6)4.1 高校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 (17)4.2 高校智慧教育的主要模式 (19)4.3 高校智慧教育面临的挑战 (20)5. 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2)5.1 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创新模式 (23)5.2 智能技术促进课程与教学内容创新 (24)5.3 智能技术助力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 (25)5.4 智能技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6)6. 实证研究 (27)6.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方法 (28)6.2 案例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 (29)6.3 典型案例分析 (31)6.4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 (32)7. 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34)7.1 构建高效智慧教育环境的政策建议 (35)7.2 推动教师智能技术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36)7.3 完善智能技术应用支撑体系的建设 (38)7.4 进一步研究展望 (39)1. 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字化与数智化技术如何为高校智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全方位的优化和升级。

数字化技术的教育应用: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1.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数字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常态。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应运而生。

智慧教室建设旨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环境的智能监控、教学过程的便捷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传统的投影仪、音响设备、灯光等教学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

实现设备的自动识别、智能调节、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构建功能完备的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

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共享和高效利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采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对教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

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室的灵活隔断、座椅旋转、窗帘升降等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程跟踪、智能分析和科学评价。

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辅助学校管理者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计划制定和资源分配优化。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目前我国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备更新滞后、功能不完善、应用程度不高等。

研究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探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探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探究【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阶段,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背景分析入手,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特点和挑战,探讨了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关键技术。

分析了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强调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探究,背景分析,概念,特点,建设关键技术,问题,挑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探究在教育领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成人高校作为为在职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机构,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学习环境,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智慧校园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创造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学习与教育环境。

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而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探究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构建,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展开探讨,分析其背景、概念和特点、关键技术、问题和挑战、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为成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智能实验室建设研究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智能实验室建设研究

2024.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要素市场的供给结构正面临着新兴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带来的深刻改变,“数智”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到来为会计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职业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导致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这便要求高校积极拥抱技术变革,迎合社会变化,为市场提供人力资本升级的重要功能。

数智技术对会计职能和岗位能力在即时性和互动性上提出更高要求,新技术对会计专业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会计专业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矛盾突出。

“数智”时代会计服务作为要素供给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服务的需求对象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会计从“核算反映型”为主向“智能决策型”为主的转型已成必然[1]。

然而,高校在现有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面对“数智”时代多变的商业模式如何提供适应的会计服务比较茫然。

其次,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

2021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提升了会计审计学科层级,增加了交叉学科的学科门类,从顶层框架上为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多以学院作为学科的组织基础,作为教育资源供给的依据,这在无形中固化了学科之间的边界,增加了跨学科发展的制度成本。

再次,高校人力资本配套不足。

拥有丰富会计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缺乏技术能力,而青年教师在缺少实践教学经验的同时学科背景单一。

即使引进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师资,也会产生数智技术与会计专业教育割裂的现象。

最后,“数智”未充分融入教学。

互联网高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迫切需要结合数智技术的教育手段,获取更多师生互动、自我发声和交流展示的机会。

数据作为“数智”时代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会计教学数据没有充分对接业财融合实务。

在培养“数智”时代综合型会计人才的过程中,会计实验室承载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实践创新创造能力,规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研范式等核心能力的重要功能。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背景下智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背景下智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公关世界 \ PRWORLD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体现和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和实力。

我们办好高等教育,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和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改革与快速发展进程,从而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

[2]本文拟通过以高等教育智慧教学的体系构建为着力点进行探讨,从而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新时代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诉求(一)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2022年5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在当今时代,世界高等教育要重塑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全力确保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高等教育大会也提出了“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原则,为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给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启示。

[3]近年来,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2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

[4]我国近几年的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了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数据(2021年版)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有2亿多,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的时长已达到13年多。

我国已初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有4000万余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在2021年已经提升到58%左右。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地跨越,已经进入了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高校“个性化、智慧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高校“个性化、智慧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科技视界0引言2018《 2.0》“、、、、[1],、、,、、、、”,。

1高校实验教学的真实问题,,,,。

、。

,。

,,,,。

,、。

,。

,,。

、、。

2实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与活动程序[2]。

,。

,[3]。

,、。

,,、。

、、、、、,。

,,、、。

“”,,“”,(),“高校“个性化、智慧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杨开一1李雪1薛友林2(1.辽宁大学教务处,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以创新引领高校实验教学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思路。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面落实教育教学信息化是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驱动力日渐式微,直面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在机理,构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破解实验教学难题,为实验教学提质增效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03.31※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室管理专项重点课题“基于高校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开放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研究”(2019SYSZD07);2020年度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以辽宁大学为例”(JG2020ZSWT019);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研究(20200904)”作者简介:杨开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本科教学管理。

李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本科实验教学。

薛友林,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本科教学管理。

高校科技89.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科技视界”,。

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以G大学文科实验室为例

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以G大学文科实验室为例
. Al师l使R用i积gh极t性s 不R高es%erved.
!! 六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现有传统文科实验室由于自身发展目标定位
不够精准&导致实验室建设发展'队伍管理'人员职 称晋升等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就 E高校而言&目前 文科实验室管理机制还是校'院两级管理&缺乏校' 院'系三级联动机制&致使实验室管理权责不清&管 理环节脱节等% 例如&每年学校与学院签订校级层 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的同时&也要求学院层面签订 院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但各学院在执行过 程中&尚未形成很好的院'系联动机制&致使学院内 部实验室管 理 不 规 范& 责 任 倒 追 困 难& 信 息 反 馈 滞 后等% 在!双一流"和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文科实 验室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多&且近年 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有管理粗放'安 全意识 不 强'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存 在 漏 洞 等 诸 多 因 素.F/ % 不仅如此&目前很多高校文科实验室尚未 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整改机制+有的虽已建立& 但运行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传统文科实验室人 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往往忽略实验室长期的建设 与发展&缺 乏 理 工 农 医 等 学 科 背 景 的 人 才 跨 学 科 融入&使得 文 科 实 验 室 建 设 还 停 留 在 传 统 的 理 论
享&加大实验 室 开 放 力 度& 为 学 生 尤 其 是 本 科 生 提 供科学研究平台."/ %
!!一传统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2020-06-01[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JSJYZD-036)。

[作者简介]姚远峰(1968-),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陈卫军(1971-),男,河南林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姚远峰,陈卫军(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构建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21)02-0146-05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解决传统实验设备不足、场地不足、管理人员不足、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又因其具备仿真性、交互性、安全性等特点,而受到了各高校的拥趸。

特别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而言,由于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实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大力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就成为其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安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教学型地方高校。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2020年全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等学校对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就必须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重新思考。

该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就本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建设更高水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协同创新视域下我国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协同创新视域下我国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协同创新视域下我国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发展路径研究林科延;刘永红;殷彦琳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24(37)1
【摘要】对协同创新视域下我国高校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运用文献计量研究全局性地分析了我国高校实验室发展历程以及工业实验室研究重点。

构建基于共同体视域下的全链路动态协同的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发展的内外路径以及全链路运行机制,并以校企联合项目为例对所搭建协同创新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高校工业设计实验室协同创新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实验室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林科延;刘永红;殷彦琳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2.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双创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3.“双高”视域下智慧营销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4.协同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与发展路径研究5.政产学研视域下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构建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构建路径

专业领航ZHUANYE LINGHANG 教师•TEACHER2021年3月Mar.2021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构建路径阮红,李裕琪,杨超,周立(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等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文章在阐述和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9-30文章编号:1674-120X(2021 ) 08-0089-0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 强调:高校应当深入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存在 的问题,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对新 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构建路径进行探索。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是技术革新的主要阵地,是展现高校科研能 力的主要窗口,为此实验室的质量与规模是高校技术创新能 力的外在表现。

实验室安全事关高校教师与学生生命安全与 财产安全,事关科研工作是否能顺畅开展。

其具体体现在:第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确保科研活动和课程教学 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的固定场所,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实验室 中存放的各类设备和材料,种类多,体量大,安全隐患分布 广。

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是确保高 校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第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安全的 重要条件。

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任何操作或处理不当都会 对参与其中的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高校 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 故,不可掉以轻心,充分地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

浅谈基于智慧校园的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建

浅谈基于智慧校园的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建

浅谈基于智慧校园的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建智慧校园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效果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智慧校园中,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本文将从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两个方面来浅谈基于智慧校园的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

一、智慧教学生态系统构建智慧教学生态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以下是智慧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点:1.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将教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供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和共享。

2.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辟出适合智慧校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利用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智能化的教学系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

二、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体系。

以下是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点:1. 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和个性化:将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例如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

2. 创造性学习环境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样、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例如虚拟实验室、在线社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和社交学习: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例如在线讨论、团队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习评价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和全面化的评价,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反馈和自主学习指导。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智慧实验室建设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智慧实验室建设研究

0引言,“”。

,。

,、、、。

,、,、、、,、、、O2O ,[1,2]。

,,“”,、,—、,、—,、—,。

1智慧实验室建设背景及意义,。

、、、。

、,、。

,。

,“+”,—、—,、、,、,、、,,、、。

2智慧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基本架构1、1、1,5600,3000,500,100,9,。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推动南京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数字技术驱动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张梦琪,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区域创新。

*通信作者:史新和,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金融学。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智慧实验室建设研究张梦琪史新和(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摘要】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及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需求,文章提出智慧实验室建设架构。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将智慧云与专业资源融合、智能环境与教学过程交互,探讨数字经济时代开放式、多维度、数字化实验室构建与应用,发挥育人载体在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新文科;数字经济;信息技术;智慧实验室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8.50、,“+”,、,“、、”,“、、”。

1。

图1智慧实验室建设思路“+”,、。

2。

2.1信息化管理模块Java Web(2020SR1242309)。

,。

,,、,。

,。

;,,;,。

,,、。

2.2智能化环境模块,。

,、、;,“+”、“+”,。

,、[3]。

2.3数字化存储模块。

“+”,、、、,“”,“”、;“”,、、“”,图2实验室智慧系统主体框架示意图“+”;“”,“”,“”;,、,,、、、“”;、、“”,,、、、、,、、、、。

2.4质量分析模块“+”,。

、、、、、、、,;、,、、,“”,、、、、。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路径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路径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学习系统的背景与意义 (2)三、高校智慧学习系统的现状及挑战 (4)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的路径研究 (5)1. 建设目标与原则 (7)2. 核心技术选型与应用 (8)(1)云计算技术 (9)(2)大数据技术 (10)(3)人工智能技术 (11)(4)物联网技术 (13)3. 系统架构设计 (14)(1)数据收集层 (15)(2)数据处理层 (16)(3)应用层 (18)4. 实施步骤与时间表 (19)五、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 (20)1. 案例一 (22)2. 案例二 (22)3. 案例三 (23)六、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25)1. 政策与制度保障 (26)2. 技术支持与培训保障 (27)3. 资金与资源保障 (28)七、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的前景展望与趋势分析 (29)一、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深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为高校智慧学习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论文聚焦于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路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以提升高校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传统的高校学习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智慧学习系统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兴业态,正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该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实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全方位感知、智能分析和个性化推荐,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数字技术在赋能高校智慧学习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系统稳定性、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学习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智慧学校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学校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学校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学校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智慧学校工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慧学校工程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效率,改进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本次智慧学校工程建设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总体目标基于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智慧学校工程的总体目标是:1.建设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建设高效的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3.建设便捷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建设学校应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具体包括网络设备的更新和升级,网络接入点的增加和优化,网络安全设备的购置等。

同时,应建立高效的网络管理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硬件设施建设在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场所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硬件设备,以支持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需求。

同时,应在校园内设置物联网设备,实现校园环境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3.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的自动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四、信息化教学1.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向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课件、教材、录播视频、在线测试等。

建设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持。

2.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引入在线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

利用智能化教学工具,如智能教室、互动平板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3.教育评估与反馈建设多维度评价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新教研课程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

“新教研课程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

基本内容
最后,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意识, 保障虚拟教研室的高效运行和安全稳定。
基本内容
根据前文所述的建设路径1和建设路径2,我们可以总结出新教研课程类虚拟 教研室的建设经验和教训。首先,要重视技术平台的选择,一个稳定、功能强大 的平台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基础。其次,要注重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更新,确保教 学资料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再次,要注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实际需 求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
基本内容
展的需要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如何提高虚拟教研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更好地实 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发展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 讨与实践。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已成为当 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次演示将探讨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原则
2、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原则
虚拟教研室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二是团队 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三是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四是规范管理,确保 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3、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标
3、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标
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研能力,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基本内容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 素养和意识同时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虚拟教研 室的主题和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建立。
基本建设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教 育领域中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演示从建设背景前期准备平台选择与资源准备到具体实施详细阐述了新教研 课程类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为同类教育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我们还要不断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以适应未来教育发

高校智慧教学平台建设路径探析--以四川大学“大川学堂”为例

高校智慧教学平台建设路径探析--以四川大学“大川学堂”为例

高校智慧教学平台建设路径探析--以四川大学“大川学堂”为

余淇;田建林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22()21
【摘要】作者所在学校通过探索高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实现了校内资源汇聚及数据分析,满足好课一站搜索和智能辅助教学,以期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余淇;田建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高校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思考——以四川大学为例
2.基于新媒体与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留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传播问题探析——以四川大学为例
3.高校智能教室建设初探
——以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例4.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与路径探析——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研究》5.智慧环境平台总体构架及构建路径探讨——以沈阳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平台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的路径探究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的路径探究
1 . 实现 实 验 室 全 面 开 放

开放式 实验 室经费保 障机制 ,保证 开放
式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满足校 内师生进
建设 食 品科学 与工 程 专业开放式实验室 的意义

行教学实验 、科研实验的需求 。
3 . 制订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激励措施

是实验室时间的开放 。学 生可以
依据 自己时间安排随时到实验室进 行相
主设计和完成实验 ,这有利于 培育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学生科研 思维 的
发展 。同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 利用实验
二是实验室仪器 的开放 。食 品科学 与工程专业实验室 中 ,学生 在进行相关 实验 的练 习和考核基础 上 ,可以 自主使
外 ,对实验室管理人员 而言 ,将实 验室 开放工作作 为实验 室人 员绩 效考核 的重
高校实验室建设 与发展关 系专业人 才培养 ,关系人才科研能力 以及综 合素 质 的提升 ,应作为高校建设 与发展 的重
要任务来进行 。食 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是

使学生通过 自主探究 、实验获得 技能 和 创新能力 的提升 。同时 ,高校通 过投入 经费 、师 资力 量 ,辅助 相关 规 章制 度 ,
理水平 的提升 。开放式实验 室是创新实
验基地 的雏形 ,是教学 、科 研 、实践相
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 合。构建食 品科学 与工程专 业开放式实验 室是专业 发展 的需要 ,也是高校培育应 用型食 品 科 学与工程 专业 人才的需要 。为此 ,开
展 构建食 品科学 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 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许
瑞 ( 1 9 8 0 一) ,男 ,汉族 ,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食 品科技 学院教 师, 中级教 师,从事食 品科学研究工作。

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路径

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路径

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路径发布时间:2021-07-13T06:14:07.820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6期作者:解晖[导读] 智能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迸了高校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摘要:当前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管理服务之中,数字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管理服务的结构化和个性化发展,带动管理体系的转型升级。

通过将数字技术引入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中,可以优化语言实验室的配置系统并维护设备高效运行,促进数字化价值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提升语言实验室管理效率的重要渠道。

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着重分析数字时代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并以此为突破点探索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语言实验室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室;转型引言智能数字化实验室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数字化信息系统、虚拟实验室、实验室数字化等。

它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先迸的网络通信技术,对各种相关信息迸行有效加工和处理,在实验中数字化处理各种资源,迸而在实验中实现各种综合的管理和开放性的实验,以充分保障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开始在更多的领域中使用数字化技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智能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迸了高校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1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很多学校着手开展语言实验室的升级与改造,将语言实验室打造为数字化、智慧化学习和研究的中心,其目的不仅是进一步完善语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构建语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渠道,语言实验室是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在各科语言教育发展当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在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拓宽,数字化手段也成为语言实验室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选择,这也是新时期推动语言实验室发展升级的核心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智慧实验室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概念,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智慧实验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周春月等认为智慧实验室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室的智能化、安全化、可视化管理,资源的互联与信息共享,人员的互动协作等全面的智能感知实验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6]贾维丁认为智慧实验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控制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将实验室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设施、学习生活设施和科研设施连接起来,通过感知、物联、智能化的方式,达到智能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创造一个绿色环保、智能舒适的实验环境。[7][8]
实验教学是高校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1]智慧实验室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诉求。
作者简介:张凯(1988—),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公共教学服务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教学环境设计、教育装备;宋慧宁(1985—),女,河南安阳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杨再明(1963—),男,江苏泰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教学服务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实验室分布在二级学院,相关人员较为关注实验教学硬件设备购置,忽略对设备的开放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导致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1)仪器、设备分布在各个实验室,尽管有专人管理,但是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学校很难快速准确定位、跟踪设备。(2)室内照明、设备供电无法智能化管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3)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烟雾浓度、粉尘浓度、噪声等指标无法实时监测,对各类潜在的威胁和危险无法提前预知并发出警告。(4)不同院系实验室之间资源利用分配不协调,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资源共享难以实现。(5)实验教学资源分散、优秀实验案例资源缺乏收集和整理,无法共建共享。[2][3][4][5]随着大量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如何有效解决实验室的高效运行与管理成为实验室管理中亟待探讨研究的问题之一,对实验室的智慧化、安全化建设与管理成为领域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智慧实验室的内涵
2008年,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他认为智慧地球的三要素是物联化、智能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技术正时时刻刻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医疗、交通、电力、教育等,基于此,一系列的智慧化的行業解决方案很快被衍生出来,其中就包括智慧教育、智慧校园。
(一)设备感知层
利用各种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感应技术,通过IC卡、二维条码、射频标签、摄像机、各类传感器等自动标识,实时获取各种监测信息,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全面感知、设备的识别及信息的采集等,并可以依据采集的大数据智能预测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实验室设备感知层的设备主要包括门禁系统、多媒体设备、照明系统RFID标签、二维码、摄像头、空调与新风系统、各类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有害气体浓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如:利用低频和高频的RFID设备进行门禁管理、刷卡考勤、设备盘点与统计等,利用摄像头和智能录播设备实现无感知考勤、实验教学全过程视频采集及实验室安全监控等功能。
高校智慧实验室的构建路径研究
作者:张凯宋慧宁杨再明
来源:《数字教育》2019年第06期
摘要:智慧实验室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诉求。文章在分析传统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智慧实验室的内涵。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基础设施、网络环境、硬件、软件四要素出发,搭建了一个由设备感知层、智能控制层、网络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层组成的系统体系结构,展示了智慧实验室系统的构建思路,目的是帮助实验室实现智慧化、精细化与规范化的全时空管理、全要素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智慧实验室的系统架构模型
在对智慧实验室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秉承模块化设计理念,笔者认为在基础硬件设施上,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有机融合,从基础设施、网络环境、硬件、软件四要素出发,搭建一个由设备感知层、智能控制层、网络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层组成的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本文认为智慧实验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于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建设成具有全面感知物理环境、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教学过程可视化记录与评价、资源和信息互联共享、师生协作与互动一体化的实验室学习空间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全时空管理、全要素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实验室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与实验室有机融合,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为指导,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基于互联网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综合实验信息服务平台,基于智能控制技术构建可视化、智能化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可视化采集、传输、交互、评价、应用和服务。
关键词:智慧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6-0030-06
收稿日期:2019-06-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8年度智慧校园专项课题“智慧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8-R-66874);2019年度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智慧教室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9YB57);2019年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高校智慧教室应用需求分析及多屏交互策略设计研究”(YQ201909-4)和“大规模智慧教室建设使用过程中的运维管理研究”(YQ2019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