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张连城副校长主持召开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分四个主题进行了一整天的研讨:智慧校园的特征与任务研究、智慧校园的要义与规划探讨、智慧校园的探索与实践思考、智慧校园的行业解决方案。本人受命主持第一个主题研讨,先做的主题报告就是“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报告分三个方面:高校智慧校园的若干特征、云端一体化的高校智慧校园畅想、当前可以开展的一些建设项目。

一、高校智慧校园的若干特征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应该比数字校园有更先进的特征。为此,我总结了六条高校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

先说智慧校园的第一个特征:互联网络高速泛在。实际上这条没什么太多可说的,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没有网现在啥都干不了。不过,智慧校园要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校园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智慧校园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正是智慧校园第二个特征“智能终端广泛应用”的日益显现,我才觉得是到了应该去深入探讨智慧校园的时候了。现在高校师生拥有智能手机、Pad日益普及,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计算、信息获取与感知;从学校资源来看,数字装备日益普遍,远程使用、管理与控制成为现实,人与物的互动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各种智能感应技术,包括光线、重力、方位、体态、触摸、影像、位置、温度、湿度、红外、辐射、压力、NFC、RFID等得到广泛应用,各种监测信息可以随时获得,原来只能感性描述的校园环境和活动现在可以通过定量的数据描述,这为充分发挥机器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智慧校园有了根。

智慧校园的第三个特征便是“团队协作便利充分”。有意识的大规模协作是人类的独有能力,也是展现人类智慧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充分配合、信息充足利用,事情才有可能被智慧分析,人们才会做出智慧的动作。对于高校来说,便利的团队协作支持包括统一通讯、日程共享和团队协同等。统一通讯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统一集成、模式多样的通讯服务,支持个体或群组的交流,支持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交流模式,并支持即时交流和短信、邮件等非即时交流,支持专用客户端、浏览器、智能终端等多种交流终端。日程共享以时间为线索,将各类资源、活动、信息按照时间的线索组织起来,以人为核心提供集成、个性的日程展示,并与校内各类公共日历相集成。团队协同提供交流与协作工具,为班级、社团、研究组、校友群等短期的、长期的、

固定的、动态的各种组织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方便而充分地共享知识、讨论问题、交流感受、协同工作。

智慧校园的第四个特征当属“集体知识共生共荣”。知识虽然还算不上智慧,但是智慧是离不开知识的。特别是对于以产生知识、传播知识为己任的高校来说,支持知识的创造、传播、管理、使用是智慧校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其核心特征。智慧校园要实现个人知识的良好组织管理与便利分享,还要支持团队知识的有序组织与协同创新,实现集体知识共生共荣,推动集体智慧的不断增长。从个人知识管理与分享来看,要提供完善的“知识分类体系”,帮助个人将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例子有云盘、维知、微博、博客、QQ空间,不过这些都是单一功能的。从支持团队知识管理与创新来看,要在学校建构一个知识系统,让学校的各种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不间断地累积知识为集体智慧的循环,提高机构智商,提升机构记忆,推动学校知识创新;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例子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机构知识库等。

智慧校园第五个特征是“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前两个特征是“公共基础课”,中间两个特征是“专业基础课”,第五、六特征才是智慧校园真正的“核心专业课”。此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1)高校数字校园要从业务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智慧校园信息化架构,实现主动推送和智能推荐,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整体效能;2)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3)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创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这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决策支持等商业智能BI,我特别强调“人”的参与,并且不仅是在后端系统建模时的参与,而是整个应用过程的参与,这也是我倡导“云端一体化智慧校园”的原因,因为“智慧首在人”。

智慧校园的第六个特征是“外部智慧融会贯通”。高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现代大学必须与社会接轨。因此,智慧校园也不是孤立的,她需要和外部世界息息相通,通过与外部智慧的融会贯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比如说:1)校际交流:通过兄弟院校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对比和借鉴,来把握高校改革和发展潮流与规律,发展本校的传统与特色;2)社会需求:要了解社会发展对于学校的需求,包括就业需求、人才素质需求等,来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3)发展趋势: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发展趋势、教育变革发展趋势,并融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才能持续发展。

总结一下:智慧校园不但广泛采用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更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业务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利、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跃升。

二、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任务

建设智慧校园将是未来一二十年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智慧校园究竟能够给高校带来些什么?我觉得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下面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智慧之人才培养、智慧之科学研究、智慧之管理决策、智慧之生活服务、智慧之社会服务、智慧之文化传承创新。

2.1 智慧之人才培养

在智慧校园中,教师备课资料丰富、组织合理、查找方便,资料更新自动提示,新资料主动推荐;学生学习教材立体化,学习过程指导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考试个性化有针对性;师生交流随时随地随意,声音、视频、文字、图像交流工具支持随需而动,交流过程可根据需要自动记录与复习。通过智慧校园的支持,研究型、探究式学习模式普及,多维、动态、智能的教学评估科学全面,综合学生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就业引导得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教师的教学科研可以方便地互相衔接,学生的学习、见习、实习与研究能够贯通起来,学校通过深度数据挖掘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按规律办学。

2.2 智慧之科学研究

在智慧校园中,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非常方便、快捷、贴心,课题来源会做个性化主动推荐,申报表中的个人基础信息和研究履历可以自动填报,并且还会主动推荐合作者。科学研究过程的支持也非常到位,智慧校园提供智能的知识管理与服务、高效的协同工作支持与服务、便捷的科研项目管理与事务管理服务、丰富的研究支持工具与服务,使得研究者研究工作高效、协调、舒畅:资料丰富使用便利,仪器设备在线可用,实验数据智能感知自动收集,合作伙伴交流协作方便通畅。此外,研究成果总结能够自动、智能和顺意,如论文发表自动跟踪、主动提醒,数据统计分析按需、及时、到位,项目结项资料自动汇总。

2.3 智慧之管理决策

智慧校园提供协同的校务管理,面向大学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为学校各部门、院系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人、财、物管理的整合统一、深入广泛的信息化管理支撑,实现校系间、部门间业务协同;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师生个人的信息关联、各级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供完备的信息查询支持,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集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贴心信息服务;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为各部门日常业务管理及对外数据上报提供统一的、分级分类授权的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