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课件共两套(前766张为第一套后为第二套)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1.探究因式分解法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想用哪种方法解这 个方程?
10x - 4.9x2 = 0
配方法 降 公式法 次
?
x
1
=
0,x
2
=
100 49
1.探究因式分解法
问题3 观察方程 10x - 4.9x2 = 0,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根据它的特点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x + 3)2 = 5
x3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1.复习配方法,引入公式法
问题2 能否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 题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有理数1.2 整式1.3 方程与方程组1.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 第二章函数2.1 一次函数2.2 二次函数2.3 反比例函数3. 第三章几何3.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3.2 三角形3.3 四边形3.4 圆4.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 统计4.2 概率二、教学目标1. 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全册内容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2. 教学重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跟随思路,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列出本节课所讲的主要知识点。
(2)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择一道本节课的例题,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题思路。
2. 作业答案:(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2) 课后练习题答案:……(3) 例题解题思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研究小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概念的关键,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圆2.1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3.3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圆和概率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与方程的转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圆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圆规、三角板。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圆和概率的相关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1.1 例题: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等性质。
2.1 例题: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求解圆的方程。
3.1 例题: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分析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1 判断直线y = 2x + 1与圆(x 3)² + (y + 2)² = 16的位置关系。
3.1 抛掷两个骰子,计算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2. 答案:1.1 顶点为(1, 1),开口向上。
2.1 直线与圆相离。
3.1 概率为1/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平方根2.3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3. 第三章:概率初步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平方根的计算、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如“二次函数的应用”。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求给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并画出图像。
第二章:证明给定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计算其面积。
第三章:计算给定概率问题,如掷骰子、抽签等。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如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本课件的教学,希望学生能掌握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知识点,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实用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结构性6.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确保覆盖所有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解析】(1)、(4).
猜测: 下列方程的根是什么?
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
思考:
(1)下列哪些数是方程
的根?
-4,-3,-2,-1,0,1,2,3,4
从中你能体会根的作用吗?
(2)若x=2是方程
的一个根,
你能求出a的值吗?
(提示:根的作用:可以使等号成立.)
例题
【例2】关于x的方程x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
为( )
A.1
B . -1
C.2
D.-2
【解析】选A. 将x=3代入方程x2-kx-6=0得32-3k-6=0 ,
解得
k=1.
跟踪训练
1.你能根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2.(衡阳·中考)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
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
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
B.
C.50(1+2x)=182
D.
【解析】选B.该农机厂五月份生产零件 万个,六月
份生产零件
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
万个.
3.(兰州·中考)上海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
对于上述问题,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1.观察下列方程,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共同特点:(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2)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次.
2.归纳: (1)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 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3.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求解13.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3.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4.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3. 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15.1 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性质15.2 位似的判定与性质15.3 相似图形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等概念及性质。
2. 学会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应用于几何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概念与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相似图形的典型例题。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概念、性质与求解方法。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3. 课堂小结与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应用题。
探究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答案详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设计与章节分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0002页 0036页 0081页 0107页 0173页 0225页 0252页 0274页 0307页 0336页 0393页 0437页 0492页 0494页 0518页 0537页 0567页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 复习题22 23.1 图形的旋转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 旋转对称 小结 第二十四章 圆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复习题21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1 一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干净函数的 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的性质及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圆的方程与性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圆与直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圆规、三角板;2. 学具:课本、练习本、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的概念;2. 新课讲解:(1)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及解析式;(2)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及计算;(3)讲解圆的性质、方程及与直线的关系;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经典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性质、图像、解析式;2.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图像、计算;3. 圆:性质、方程、与直线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5.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二次函数y=x^22x3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求其余两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3)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3)^2=25,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如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精品教学课件-全册
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方程 x2 – x – 6 = 0 的解? -4 ,-3 , -2 ,-1 ,0 ,1,2,3 ,4
解: 3和-2.
你注意到了吗? 一元二次方程可
能不止一个根.
例4. :已知a是方程 x2+2x-2=0 的一个实数根, 求 2a2+4a+
2017的值.
解:由题意得 a2 2a 2 0 即a2 2a 2 2a2 4a 2017 2(a2 2a) 2017 2 2 2017 2021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
2+6=8
没有未知数
2x+3
代数式
5x+6=22 x+3y=8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x-5<18
不等式
4 29 x
分式方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什么叫方程?我们学过哪些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我们学过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分
式方程,其中前两种方程是整式方程. 想一想:什么叫一
解: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
3600cm2
50cm
(50-2x)cm,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 x 3600cm2,得
整理,得 4x2 300x 1400 0
化简,得 x2 75x 350 0 ①
100cm
该方程中未知 数的个数和最 高次数各是多 少?
常数项
ax2 + bx +c = 0强调:
➢“ = ”左边最多有三项,一次项、常数项可不出现, 但二次项必须有; ➢ “ = ”左边按未知数 x 的降幂排列; ➢ “ = ”右边必须整理为0.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详细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2.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详细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应用等。
3. 第三章:函数详细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
4. 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值、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 学会运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的表示方法、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性质、解法、应用。
3. 函数: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图像。
4.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值、互余两角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解不等式:2x 3 > 5,并求出解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3.1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1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3.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及其解法14.2 不等式的性质14.3 不等式组14.4 实际问题与不等式组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15.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5.2 函数的性质15.3 一次函数15.4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第十六章:二次函数16.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6.3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16.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6.5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解法、性质、图像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等式的性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分层次、分模块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共1001张PPT)
A.x2
1 x2
0
不是整式方程
B. 3x2 5xy y2 0
C. (x 1)(x 2) 0
D. ax2 bx c 0
化简整理成 x2-3x+2=0
少了限制条件 a≠0
提示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看是不是 整式方程;如是再进一步化简整理后再作判断.
例2: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填空:
(1)方程x2=0.25的根是 x1=0.5,x2=-0.5 . (2)方程2x2=18的根是 x1=3,x2=-3 . (3)方程(2x-1)2=9的根是 x1=2,x2=-1.
3. 解下列方程:
(1)x2-81=0; 解:x1=9,x2=-9;
ax2+bx+c=0 (a≠0)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
常数项
想一想 为什么一般形式中ax2+bx+c=0要限制a≠0,b、c 可以 为零吗?
当 a=0时 当 a ≠ 0 , b = 0时 , 当 a ≠ 0 , c = 0时 , 当 a ≠ 0 ,b = c =0时 ,
bx+c = 0 ax2+c = 0 ax2+bx = 0 ax2 = 0
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次 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
例3:将方程3x(x-1)=5(x+2)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 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解: 去括号,得 3x2-3x=5x+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x2-8x-10=0. 其中二次项是3x2,系数是3;一次项是-8x, 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注意 系数和项均包含前面的符号.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二次函数详细内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与一般式之间的转换、最值问题等。
2. 第2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解直角三角形等。
3. 第3章:圆详细内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方程、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的理解,圆的方程的求解。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互化公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与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二次函数部分: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顶点式与一般式的转换等。
(2)锐角三角函数部分:通过具体例题,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等。
(3)圆部分:结合实例,讲解圆的方程、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顶点式与一般式的转换。
2.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
3. 圆:方程、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锐角三角函数: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30°和60°,求第三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3)圆: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3)^2=25,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2. 答案:(1)解:x^25x+6=0,解得x1=2,x2=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优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圆基本性质及概率初步等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理解、圆与直线关系判定以及概率计算。
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二次函数顶点坐标求法以及圆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二次函数y = x^2 2x 3图像及顶点坐标求法。
(3)圆方程x^2 + y^2 = 4图像及性质。
(4)计算随机事件A和B同时发生概率。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判别式。
2. 二次函数图像、性质、顶点坐标求法。
3. 圆方程、性质、圆与直线关系。
4. 概率计算、随机事件独立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 3x 4 = 0。
(2)求二次函数y = x^2 4x + 3顶点坐标。
(3)已知圆方程为x^2 + y^2 4x 6y + 9 = 0,求圆半径和圆心坐标。
(4)计算随机事件A和B同时发生概率,已知P(A) = 0.3,P(B) = 0.4,P(AB) = 0.12。
2. 答案:(1)x1 = 1,x2 = 4。
(2)顶点坐标为(2,1)。
(3)半径为2,圆心坐标为(2,3)。
(4)P(A∩B) = 0.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针对学有余力学生,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详细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实际应用。
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详细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应用。
3. 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详细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位似图形、相似与位似的应用。
4. 第十六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值、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应用、相似与位似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圆规。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章所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提纲形式展示本章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将解题过程详细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解不等式组:2x 3 > 1,3x + 2 < 5。
(3)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表示法及其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 图形的相似与证明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变换及其应用3. 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4. 统计与概率频数与频率可能性的大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方程、相似图形等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与应用。
2. 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函数、方程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函数的概念、表示法及其性质。
(2)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
(3)介绍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讲解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5)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3. 随堂练习:(1)针对函数、方程、相似图形等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2)分组讨论,互帮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4. 知识巩固:(1)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函数、方程等知识。
(2)讲解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函数、方程的概念与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5.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6. 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矩阵法
通过矩阵运算将二元一次方程组 转化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
求解。
实际应用题与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在几何中的应用
解决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周长等问题。
线性方程组在经济中的应用
解决经济问题中的成本、利润、价格等问题。
线性方程组在物理中的应用
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05
数轴的应用
通过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加减 法运算以及绝对值的概念 等。
02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 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性质1
解的唯一性:一个一元一 次方程有且仅有一个解。
性质2
解的确定性:一元一次方 程的解与方程中的系数和 常数项有关,与未知数的 符号和取值无关。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方程组成,其中含有两个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一次。
性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所有方 程,并且解是唯一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代入法
通过消元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 化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
解。
消元法
通过加减消元法或乘除消元法将 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个一元
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呈现数据。
数据的描述方法
1 2 3
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
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
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
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包括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 距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描述数据的离散程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根 的意义
降次
x p
问题3
2 解方程:(x + 3) = 5.
2.推导求根公式
问题4 怎样解方程 x 2 + 6x + 4 = 0 ①?
x 2 + 6x + 9 = 5
2 (x + 3) =5
②
2.推导求根公式
试一试:与方程 x2 + 6x + 9 = 5 ② 比较, 怎样解方程 x2 + 6x + 4 = 0 ① ? 怎样把方 解: 移项 程①化成方程
x2 + 6x = -4 ③ ②的形式呢? 怎样保证 变形的正确性 呢? 两边加 9 x2 + 6x + 9 = -4 + 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2 即 (x + 3) =5 由此可得„
2.推导求根公式
回顾解方程 过程: x2 + 6x + 4 = 0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2 (x + 3 )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3 5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6.归纳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3)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一般形 式包括哪些项?
7.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 21.1
第 1,2,3 题.
九年级
上册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 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 学习重点: 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细心观察,概念辨析
辨别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4x 2 = 81
(x 2 - 1)= 3y 2 √ ³ √ ³ √
3x =5 ( x - 1) ( x +2)
2x 2 + 3 x - 1
关于 x 的方程 mx - 3x + 2 = 0 (m≠0)
2
3.细心观察,概念辨析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5.动脑思考,巩固训练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 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5x 2 -1= 4x; (2)4x 2 = 81; (x + 2 ) ( 3) 4x =25; (4)(3x - 2) =8x - 3. (x + 1 )
5.动脑思考,巩固训练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ax + bx + c = 0 (a≠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ax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 数;c 是常数项.
2 2
4.动脑思考,例题解析
例 将方程 3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 x - 1)= 5 (x +2 ) 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 项.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3.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队之间都 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 7 天,每天安排 4 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 加比赛?
2.细心观察,归纳定义
思考:观察上述三个方程,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有 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x 2 +2x - 4=0 x 2 - 75x +350=0 x 2 - x - 56=0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 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
上册
课件说明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 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③ 6 2 2 两边加 9 9,即( )=3 =9 2 x2 + 6x + 9 = -4 + 9
2 (x + 3) =5
x2 + 6x = -4
一般地,当二次项系数为 1 时,二次式加上一次项 系数一半的平方,二次式就可以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1 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上部(腰以 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 身)的高度比,可以增加视觉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 像的高为 2 m,那么它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 A 解:设雕像的下部高为 x m, 据题意,列方程得 C x 2 =2 (2 - x) , 整理得 x 2 + 2x - 4 = 0.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 x 的方程,并将所列 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 25,求 正方形的边长 x;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 2,面积是 100,求矩形 的长 x; (3)把长为 1 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 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 长 x.
B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你会解哪些方程,如何解的? 二元、三元 一次方程组 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降次
2.推导求根公式
问题2 解方程 x 2 = 25,依据是什么? 平方根的意义 解得 x 1 = 5,x 2 = - 5. 请解下列方程: x 2 = 3,2x 2 - 8=0,x 2 = 0,x 2 = - 2„ 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构特征:方程可化成 x 2 = p 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