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自主探究数的产生和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数字卡片、图片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材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准备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生活中你有什么关于数的有趣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苹果、桔子有多少个?班级学生有多少个?足球队有多少个队员?楼房有多少层?一年有多少天等等。
2. 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数的产生。
3. 引出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索新知1. 讲解数的起源:文字发明之前人们用各种符号记录数字,比如用结绳记数,用石子、小棍记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记数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算筹。
算筹的产生比结绳记数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用算筹计算仍然很麻烦,于是又出现了算盘,并逐渐得到了完善。
我国的珠算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2.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介绍我国传统的记数方法(位值制):(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均可作为计数单位;(3)不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各个位置的权是不同的。
因此,同一个数表示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上放一个物体表示不同的数量。
3. 认识数位和位数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位和位数的区别。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在一个数位里可以表示一个或几个数字单位。
数的产生教案(优秀10篇)
数的产生教案(优秀10篇)数的产生教案篇一1、正确感知“4”的数量和对数字“4”的认识。
2、学习按给的6以内的数字,取出或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认读数字4.小熊猫图片6只、红泡泡图片、绿泡泡图片、黄泡泡图片、蓝泡泡图片各若干。
能根据相应的物体,读出相应的数字,并找出该数字。
一、按数取动物1、出示4只熊猫,幼儿点数。
2、一只熊猫吹了4个红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红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3、一只熊猫吹了4个绿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绿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4、一只熊猫吹了4个黄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黄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5、另一只熊猫吹了4个蓝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蓝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二、按数找物,认读数字41、4只熊猫、4个红泡泡、4个绿泡泡、4个黄泡泡、4个蓝泡泡,它们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4”想小旗,要求念准“4”。
2、这里已经有了4只熊猫了,又来了2只,现在时几只啊?(6只)3、给排在前面的4只熊猫贴上数字“1”、“2”、“3”、“4”,让幼儿认读数字。
4、1号熊猫吹了两个泡泡,请人来来给熊猫贴上两个泡泡。
5、2号、3号、4号熊猫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它们贴上5个、6个、3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6、还用两只没有贴上号的熊猫分别也吹了4个和5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数的产生教案篇二1.能大胆的根据数字的特征进行想象画。
2.能用连贯的语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发展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1.勾线笔画纸等人手一份。
2.已认识数字1---10,对数字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课件《数字歌》一、导入引发幼儿对数字变化的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一起来看看,好吗?(放影动画)2.刚才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数字宝宝等)数字宝宝会变很多的魔术,你看到的数字宝宝变成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小结:原来数字宝宝可以变出好多好多的东西呀!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数字宝宝)二、让幼儿了解数字宝宝是怎样来变化的?教师示范操作。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数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数的比较大小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产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一万二万三万2. 数的大小比较:一万二万大于小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 二万:二万三万:三万四万:四万(2) 二万和三万:小于三万和四万:小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万的读写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数的大小比较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关注的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二、关于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存在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详细讲解了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我还安排了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三、关于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延伸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教授《数的产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1. 语言语调:我在授课时注意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第【1】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观看情景动画(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4.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优秀教案(精推2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优秀教案(精推2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教学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课前准备多**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打开课件)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来源:Z。
xx。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
人教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对数字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2.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了解数的产生过程中,思考数字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认识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数的产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自然数的无限性。
三、教学设想以故事和历史资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数的产生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数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数的产生和发展。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5分钟)1.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如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等。
提问:“同学们,在古代没有数字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计数的呢?”引出数的产生话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数的产生过程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古代不同文明中数的产生方式。
从实物计数到符号计数,逐步发展到现代的数字计数。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认识自然数讲解自然数的概念: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强调自然数的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举例说明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题。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自然数。
2.拓展练习: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自然数,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数的产生过程和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论介绍部分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案例分析部分,有些学生显得有些迷茫。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上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指导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的产生的基本概念。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符号,它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世界而产生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数的产生在历史长河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认识到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符号。
2.数的演变:介绍数的演变过程,从自然数到整数,再到负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数的拓展和丰富。
3.数的表示方法:学习使用数字、汉字和罗马数字表示数,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要。
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
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改写。
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后来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叫做“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
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
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
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进位制,包括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分类。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背景:古代文明中的数学。
2. 自然数: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用。
3. 分数: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4. 小数:小数的产生和应用。
5. 数的分类:整数、分数、小数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背景、自然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小数的产生和应用、数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理解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的产生背景、数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概念。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文明中的数学,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自然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用。
3.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4. 讲解小数的产生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5. 总结数的分类,使学生明确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6. 开展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数的产生背景、数的分类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评估学生对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数的转换和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游戏:设计有关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 家庭作业:布置一道结合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实践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
《数的产生》(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0.能够进行数的评价:学生能够进行数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他们能够运用数的评价来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新的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改进措施
5.教学软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软件,如数学教学软件、在线数学资源等。例如,使用数学教学软件展示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用在线数学资源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环境: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静,提供足够的光线和通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保持教室的清洁和整齐,提供舒适的座椅和桌子,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准备计数器、算盘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例如,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准备实验操作台,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改进措施
1.深入学生学习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包括讨论的主题是否与课程内容相关,讨论的过程是否有序,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讨论的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数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数的产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起源:古代数学家对数的认识和探索。
3. 数的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4.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5. 应用实例: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起源、发展、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产生。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数的产生》相关章节。
2. 投影仪、幻灯片:用于展示数的起源和发展图片。
3. 计算器: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数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数学家对数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展示数的起源和发展。
4. 讲解数的进制:介绍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及其转换方法。
5. 讲解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
6.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计时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数的产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讨论成果。
8.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0.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数学史话:介绍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和贡献,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尊敬。
2. 数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和提高运算能力。
3. 数学谜题:出一些与数有关的谜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数的产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中,"1.2 数的产生"是第一章"认识数字"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讲述了数的产生以及数的计数单位。
一、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数的计数单位: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制,以及我们现在常用的数制,如十进制等。
3. 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实物计数和数字计数,让学生了解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4. 数的读写方法:教授学生数的读写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背景,知道数的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并正确地读写数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大数的读写。
2. 教学重点:数的计数单位,以及数的表示和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计数工具,如小石子、豆子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计数棒,算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计数,让学生感受数的产生过程,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数的产生背景:讲解我国古代的数制,以及数的产生过程。
3. 讲解数的计数单位:介绍十进制计数单位,以及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实物计数和数字计数,讲解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5. 讲解数的读写方法:教授学生数的读写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表示和读写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的产生背景、数的计数单位、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读写方法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答案:10可以用10个石子表示,20可以用20个石子表示,30可以用30个石子表示。
答案:100读作一百,200读作二百,300读作三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数的计数单位,能够熟练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并正确地读写数字。
《数的产生》教案
4.培养学生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对数的产生的认识和理解。
5.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数相关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强调数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的产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的起源:介绍数的产生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程。
2.认识自然数: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强调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
3.数位的认识:通过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及其对应的计数单位。
4.数的组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一个数,以及数的各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本节课将结合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的产生及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理解数的概念,感受数的价值和意义。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本节课通过学习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运用。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的产生和运算过程。
2.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
3.练习题:挑选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计数等,引导学生关注数的产生。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用到过数吗?数是从哪里来的呢?”激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的产生过程,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巩固(5分钟)挑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知道数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3. 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基本运算规则。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背景:数的产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最初是为了计数和交易。
2. 数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天然数、人造数到代数数,再到实数和复数等。
3. 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千以内、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4. 基本运算规则: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数的读写方法,基本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数的读写方法,基本运算规则。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练习,以及运算练习。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背景,引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 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数的发展脉络。
3. 讲解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万的读写方法,以及千以内、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4. 讲解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练习,以及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拓展1. 数的游戏:设计一些关于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提高他们对数的兴趣。
2. 数的故事:讲解一些与数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趣味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丰富内涵。
3.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进行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于生活,并为生活效劳。
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数。
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理解数的产生和开展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场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设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开展,人们创造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消费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第一章:数的概述1.1 学习目标1.了解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正整数、负整数、零的概念3.理解自然数和整数的区别与联系1.2 教学内容1.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3.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与联系1.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举例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分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1.4 教学步骤1.引入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性质2.讲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3.比较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5 课堂练习a. 0是正整数b. 负整数比正整数小c. 自然数包括负整数1.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选择题a. 下列哪个数是正整数?A. -5B. 3C. 0b. 下列哪个数是负整数?A. 7B. -2C. 4第二章:数的运算2.1 学习目标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3.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2.2 教学内容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3.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2.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运用举例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2.4 教学步骤1.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2.讲解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3.讲解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2.5 课堂练习a. 加法是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b. 减法是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差的运算c.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相加等于0的数2.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选择题a. 下列哪个数是5的相反数?A. -5B. 3C. 0b. 下列哪个数的绝对值是4?A. -4B. 2C. 0第六章:分数的产生与基本性质6.1 学习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6.2 教学内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分数的表示方法3.分数的运算规则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6.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举例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6.4 教学步骤1.引入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正确书写方式3.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4.比较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6.5 课堂练习a. 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的比值b. 分数的分子表示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c. 分数的值总是大于16.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选择题a. 下列哪个数是分数?A. -2B. 3/4C. 0b. 下列哪个分数表示整数2?A. 2/1B. 3/2C. 4/3第七章:小数的产生与基本性质7.1 学习目标1.了解小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关系7.2 教学内容1.小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小数的表示方法3.小数的运算规则4.小数与整数的关系7.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举例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关系7.4 教学步骤1.引入小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2.讲解小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正确书写方式3.讲解小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4.比较小数与整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7.5 课堂练习a. 小数表示整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b. 小数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c. 小数的值总是大于17.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选择题a. 下列哪个数是小数?A. -2B. 0.5C. 3b. 下列哪个小数表示整数2?A. 2.0B. 2.5C. 2.9第八章:百分数的产生与基本性质8.1 学习目标1.了解百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8.2 教学内容1.百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百分数的表示方法3.百分数的运算规则4.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8.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举例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8.4 教学步骤1.引入百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基本性质2.讲解百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正确书写方式3.讲解百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4.比较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8.5 课堂练习a.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b. 百分数的值范围是0到100之间c. 百分数可以大于1008.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选择题a. 下列哪个数是百分数?A. -20%B.在《数的产生》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环节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概念及数的产生过程。
2. 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及数的产生过程。
2. 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自然数的认识、数的顺序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探究数的产生(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数是怎样产生的?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数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示数量而创造的。
3. 讲解数的产生过程:从实物表示数量,到结绳记事,再到符号表示数。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数的表示方法(10分钟)1.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用数字表示数,如1、2、3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数的表示方法,学会用数字表示数。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数的表示方法?3. 学生分享其他数的表示方法,如罗马数字、汉字数字等。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享,让学生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数的产生》教案「篇一」1、教学任务分析(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Excel软件产生均匀随机数,并会利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
(2)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学会建立严格的几何模型来解决多元的几何概型问题。
(3)这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已经学过了(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和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值.本节的主要思路是对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设计方案。
(4)用随机模拟法估计未知量.例3是圆周率的估计,例4则是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估计。
(5)建立严格的几何模型,解决例1中涉及到的两元几何概型问题。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设计模型并运用随机模拟法估计未知量;(2) 转化为严格的几何概型再分析上述问题。
难点:(1) 如何设计随机模拟法;(2) 如何转化为严格的几何概型问题。
3.教学流程4.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谁能叙述一下几何概型的有关知识?复习上节课相关的知识。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生:回忆、概括。
(2)与古典概型相比,是否可以用一个区间内的随机数进行模拟几何概型呢?使学生从两种概型的区别中认识随机实数的产生方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区别、阅读书中的相关知识。
生:通过阅读思考认识到随机实数产生方法在估计几何概型事件概率时的必要性。
(3)对于例2的事件A,你能设计一个随机模拟的方法求它的概率吗?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几何概型中随机事件的概率。
老师带领学生解答例2,并对数据进行变化,让学生体会随机性和频率会在某个范围内变化。
(4)对于例3,你能设计一个随机模拟的方法来估计圆的面积吗?随机模拟方法估计圆的面积,进而估计圆周率p的值。
师:引导学生依据几何概型需满足的条件设计随机模拟方法。
生:回忆几何概型的定义,设计方案。
(5)对于例4,你能设计一个随机模拟的方法来估计阴影部分的面积吗?随机模拟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想一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
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而后又从*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成现行的*数字,即:1、2、3、4、5……(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
(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
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
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
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
(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
(课件演示)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