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一、制造成本部分1、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2、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实体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

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消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原材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

包括汽、煤、柴油等。

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包括热力、电力和蒸汽等。

包装物:指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筐、篓、袋等。

外风半成品: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半成品。

修理用备件:指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有关配品和配件。

其他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而耗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3、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其他直接费用:指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以外的,与生产产品有直接关系的费用。

5、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次给政府部分:指企业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6、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或分厂,下同)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但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工信部共用指标解释

工信部共用指标解释

工信部共用指标解释
共用指标解释是工信部制定的一项评估指标,用于衡量不同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

这一指标的提出旨在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共用指标解释中,工信部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否充分利用资源,如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等。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对资源的压力。

2. 生产能力:指的是企业在经济规模、产能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工信部会评估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储备等因素,以确定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3. 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评估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信部将重点考察企业的销售额、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经济指标,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4. 可持续发展:共用指标解释还将关注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工信部将评估企业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表现,以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工信部共用指标解释的引入,将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准确衡量企业的绩效,并提供评估结果和指导意见,工信部将促进企业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指标名词解释2011.09.22

指标名词解释2011.09.22

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用于反映库存的周转速度,即库存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库存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

库存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库存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库存余额 (还有一种是库存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该式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其中:平均库存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库存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库销比根据库销比高低,判断通路库存积压或缺货状况,制定相应零售策略=(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月均零售吊牌价或者平均通路库存/月均零售吊牌价库存安全系数也称作备货,是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库存安全系数越大,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小,但会导致剩余库存的出现;库存安全系数越小,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大,可以通过提高折扣来降低缺货的影响。

因此,一般库存安全系数介于1.2~1.5,这样可以售罄率=1/库存安全系数计提存货跌价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计提跌价损失金额范围或百分比方法(暂定,如):1年及1年以内的按商品原价的5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 1年半以内(含1年半)按商品原价的3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2年以内(含2年)按商品原价的1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2年以上的商品原归零,强制收回由总部处理。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

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1、人口密度指标解释: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人口密度=地区人口总数(万人)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里)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的指标。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其中,工业用地参照《土地现状利用分类》(GB/T21010-2007)统计,工业增加值采用不⨯100%⨯100%变价核算。

计算方法:单位工业用地产值=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3、人均 GDP指标解释:人均 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 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人均GDP =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口总数(人)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4、第三产业占比指标解释:指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计算方法:第三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数据来源:统计、经信等部门。

5、城镇人口比重指标解释: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 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

“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 (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 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

计算方法: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城镇人口总数(万人)规划区总人口数(万人)⨯100%∑( X ∑X 2ik ∙ ∑X指标解释: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 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

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

妇幼卫生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1.活产数: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上报时按男婴活产数、女婴活产数和性别不明活产数(包括两性畸形)分别上报。

2.产妇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妊娠满28周及以上(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的分娩产妇人数。

上报时按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的产妇人数分别上报。

3.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1)产妇建卡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妇中,在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保健卡、册的人数。

(2)产妇产前检查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前接受过一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仅做妊娠试验的初次检查、因临产入院进行的产前检查不计算在内。

)(3)产妇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前接受过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仅做妊娠试验的初次检查、因临产入院进行的产前检查不计算在内。

)(4)产妇孕早期产前检查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13周内接受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5)产妇孕产期中重度贫血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和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检查发现患有中重度贫血的产妇人数。

中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含量小于90克/升。

(6)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过一次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产妇人数。

接受过多次检测的按一人统计。

(7)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人数。

注: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包括孕期至产时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产妇人数,以及孕期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在孕28周前终止妊娠或失访的孕妇人数。

(8)产妇梅毒检测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过一次及以上梅毒检测的产妇人数。

接受过多次检测的按一人统计。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全面评估城市规划的实施成效,统计指标成为评价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人口指标:人口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过统计人口指标可以了解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构成情况。

常见的人口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劳动力人口比例等。

2.土地利用指标: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资源,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指标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效益。

常见的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建设用地面积、绿地覆盖率、耕地保有量等。

3.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城市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口等。

4.城市交通指标:交通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和效益。

常见的城市交通指标包括交通设施覆盖率、道路通行速度、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交通流量等。

5.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噪音污染状况、绿化覆盖率和生态保护区覆盖率等。

6.社会服务指标:城市规划旨在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社会服务指标反映了城市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社会服务指标包括教育资源覆盖率、医疗服务覆盖率、文化设施覆盖率和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等。

7.公共安全指标: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安全指标反映了城市的治安状况和应急管理水平。

常见的公共安全指标包括犯罪率、消防设施覆盖率、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8.城市住房指标: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市住房指标可以反映城市住房供需状况和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常见的城市住房指标包括住房供应量、住房价格指数、住房拥有率和住房保有量等。

医院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医院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附件三指标解释一、门诊指标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人次。

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赴外出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4、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指医生赴病人家庭诊疗人次数。

5、健康检查人数:指在院内、院外进行的全身健康检查人数,不包括单项健康检查人数。

6、门急诊病人抢救人次数:按实际抢救人次数进行统计。

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1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1次为抢救失败。

7、门急诊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8、门急诊死亡:指医生在门急诊处理中抢救无效而死亡者,不包括观察室死亡人数。

9、观察室留观病例数:对诊断暂时不够明确的病人或经抢救处置后病症必须留住观察的病人的统计。

10、预约挂号人次:指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的人次数。

二、住院指标住院医疗服务有关指标解释与《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说明”一致,依据《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统计。

1、入院人数:凡经过门诊、急诊医师同意住院,签发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者;由于病情危急,虽经门、急诊医师签发住院证,但来不及办理入院手续已经先进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均计为入院人数(不应以住院是否满24小时作为标准)。

2、入院病情:指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评估情况。

将“出院诊断”与入院病情进行比较,按照“出院诊断”在患者入院时是否已具有,分为: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每一出院诊断后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①.有: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就已明确。

例如,患者因“乳腺癌”入院治疗,入院前已经钼靶、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亦诊断为乳腺癌。

②.临床未确定: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临床未确定,或入院时该诊断为可疑诊断。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一、球团1、球团矿产量(单位:吨)定义:是指以当日出厂球团矿检斤总重量。

2、平均强度(单位:N)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强度的平均值;公式:平均强度=被检验球团矿强度之和/全部检验球团数3、强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中,强度符合标准值的球团数占全部检验球团的百分数;公式:强度合格率=强度符合标准的球团个数/全部检验球团数*100% 4、粒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的成品球团中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那部分数量占全部检验数量的百分数:公式:粒度合格率=粒度符合标准的数量/全部检验数量*100%5、膨胀率(单位:%)定义:是指球团矿在经过高温还原气体的作用后,其体积的膨胀量;公式:膨胀率=作用后试样体积-作用前体积/作用后体积*100%二、烧结1、烧结矿产出量(单位:吨)定义:指由烧结机生产的送至高炉矿槽的全部烧结矿量。

2、烧结机利用系数(单位:吨/平方米.小时)定义: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面积每小时产出的烧结矿量。

公式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3、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单位:%)定义:烧结机的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机日历作业率=(日历时间-烧结机停机时间)/日历时间*100%说明:①.日历时间用扣除大、中修后的时间计算。

②.烧结机停机时间包括计划检修、故障停机的时间。

4、烧结矿合格率(单位:%)定义:指被检验的烧结矿试样中,其碱度、FeO成分符合工艺规定的合格数目占检验数目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合格率=合格的烧结矿试样个数/总试样检验个数5、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单位:%)定义:烧结矿检验样碱度波动范围符合工艺规定的个数占总检验样个数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烧结矿碱度合格的检验样数目/总检验样数目*100%说明:根据标准,一级品碱度波动范围为±0.05,二级品为±0.1,按照公司实际情况,给集团公司报表统一按±0.1,报给其他地方报表按照原来要求不变。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市本级教育工程绩效考评指标解释一、共性指标〔一〕一级指标1.业务考评:是指对工程开展专业活动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2.财务考评:是指对工程经费管理与支出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二〕二级指标1.事业开展规划:是指开展相关事业的总体方案,是工程提出的依据。

2.立项和目标:是指工程立项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工程预期目标的明确性、难易程度。

3.组织管理情况:是指保证工程实施的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组织协调情况、条件保障〔人、财、物〕等。

4.实施情况:是指工程目标〔阶段目标〕、考核指标〔阶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工程方案进度的执行情况。

5.实施效果:是指工程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6.阶段性实施效果:是指工程实施至考评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7.财务预算和资金落实:是指工程经费的预算和到位情况。

8.财务支出与决算:是指工程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和财务决算情况。

9.财务支出:是指工程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

10.财务信息质量:是指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程度。

11.财务管理:是指工程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的规程度。

〔三〕三级指标1.事业开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是指主管部门或工程承担单位制定的相关事业开展总体方案及该方案的实施情况。

2.工程与事业开展规划的相符性:是指工程安排是否与事业开展规划的重点或主要方向相符。

3.事业开展规划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效应:是指事业开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4.工程立项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指工程立项论证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展,立项依据是否充分。

5.工程预期目标的明确程度:是指工程预期目的和任务的清晰、确切程度。

6.工程目标的难易程度:是指完成工程预期目的和任务在技术或条件方面的难度大小。

7.工程管理制度的健全、规情况:是指工程承担单位或工程组制定的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8.工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是指工程实施是否严格按照工程管理制度执行。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精心整理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23目前,一些。

4为体现历13理;1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

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

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

精心整理中经指数。

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

卡斯特指数。

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通用指标解释

通用指标解释

通用指标解释通用指标是指能够适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的标准或者参数,用于评估、衡量和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质量或者表现。

这些指标通常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可用于统一标准、指导决策,并提供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就通用指标的定义、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通用指标进行解释。

一、通用指标的定义和特点通用指标是相对于特定领域或行业而言的,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不受特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能够跨越不同领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通用指标的定义需要具备普遍适用性、可比性和可量化性等特点,以便于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评估。

通用指标可以作为衡量和评价性能、质量、效率或者其他特定要素的标准,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通用指标的用途和意义通用指标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作用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比较:通用指标具有普适性,可以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质量或者效果等方面。

通过使用通用指标,我们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客观和公正的比较和评估,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2. 标准化和规范化:通用指标可以作为标准或者基准,用于规定某个领域或者行业中的最佳实践或者要求。

通过制定和应用通用指标,可以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各个部门或者企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监测和改进:通用指标可以被用来监测和评估某个系统、过程或者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通用指标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常见的通用指标举例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中常见的通用指标的示例:1. 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资本回报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2. 员工绩效指标:如员工满意度、绩效评估等,用于评估和管理员工的表现和贡献。

3. 环境指标:如能源消耗、废物处理量等,用于评估和监测企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客户满意度指标:如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度调查等,用于衡量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和关系管理水平。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

计算方法:口总数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人支配收入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可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定义: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庭人口总数农村被调查常住居民家常住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庭均纯收入=计算单位:元 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定义: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单位:万元资料来源: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财政支出定义: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本指标只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就挨个补贴支出等。

计算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门年报数据。

卫生经费定义: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有关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有关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附件2有关指标的解释和说明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的下限为100%,等于200%时较为适宜,但该指标如果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二、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变现能力较差的那部分资产之后的余额,也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等于100%时较为适宜。

三、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四、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为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反映出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对企业所有者而言,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生产经营用资产,但如果该指标过大,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传统的保守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等于60%时较为适宜,当该比率超过100%时,表明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五、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为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用来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企业的产权比率为100%以下时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指 标 解 释

指 标 解 释

附件3: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在本单位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期末实有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之和。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管理人员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

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

在建筑业中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劳务派遣人员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指本单位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具体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也包括在本单位工作的非全日制人员。

不包括在各单位中工作并领取一定报酬的在校学生。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数。

对于用工随季节变化较大的单位,应该按每天实际用工人数计算1个月的平均人数,再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12个月除求得全年的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必须按单位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不得用年末人数替代年平均人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 12从业人员季平均人数=(本季第1个月平均人数+本季第2个月平均人数+本季第3个月平均人数)/ 3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1日实际用工人数+2日实际用工人数+…+31日实际用工人数)/31在岗职工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在岗职工人数。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劳务派遣工人数。

指标解释大全

指标解释大全

人气意愿指标(ARBR)原理:AR人气指标是用开盘价的相对位置表示人气。

算法:最近N天内最高价与收盘价的差的和除以开盘价与最低价的差的和,所得的比值放大100。

用法:介于80至100,盘整;过高,回落;过低,反弹。

原理:BR意愿指标是用今日相对于昨日收盘价的波动范围表示意愿算法:最近N日内,若某日的最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将该日最高价与前收的差累加到强势和中,若某日的最低价低于前收,则将前收与该日最低价的差累加到弱势和中。

最后用强势和除以弱势和,所得比值放大100。

用法:介于70至150,盘整;高于300,回档;低于50,反弹。

乖离率(BIAS)算法:当日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用法:正的乖离率愈大,表示短期获利愈大,则获利回吐的可能性愈高;负的乖离率愈大,则空头回补的可能性愈高。

按个股收盘价与不同天数的平均价之间的差距,可绘制不同的BIAS线。

参数:系统绘制三条BIAS线,分别为收盘价与L1日、L2日、L3日移动平均价的差。

顺势指标(CCI)原理:用目前股价的波动程度和常态分布范围比较,来得出超买或超卖的结论,用于捕捉趋势反转点。

算法:典型价格与典型价格的N日移动平均的差除以N日内典型价格的平均绝对偏差。

用法:当CCI小于-100时为买入信号,CCI大于100时为卖出信号;股价产生背离现象时,是一项明显的警告信号。

参数:N 设定计算移动平均的天数,一般为14。

CJBS指标用法本周期成交笔数。

CR能量指标算法:在N日内,若某日最高价高于前一日中价(最高、最低价的均值),将二者的差累加到强势和中;若某日最低价低于前中价,将前中价与最低价的差累加到弱势和中。

强势和除以弱势和,再乘100,即得CR。

同时绘制CR的M1日、M2日、M3日均线。

参数:N 统计天数M1、M2、M3 计算移动平均的天数,一般为5、10、20用途:该指标用于判断买卖时机。

能够测量人气的热度和价格动量的潜能;显示压力带和支撑带,以辅助BRAR的不足。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

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

(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

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为0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界于0--1 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之间表示差距偏大;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

(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指标解释(一)资产负债资产合计(029) 指行政、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根据行政事业类“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合计”项期末数填列。

现金及银行存款(337) 指行政、事业的库存现金及储存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科目的期末数填列。

现金(213) 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科目的期末数填列。

有价证券(214) 指行政单位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

根据行政事业类资产负债表中“有价证券”项期末数填列。

对外投资(220) 指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根据行政事业类资产负债表中“对外投资”项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合计(019) 指单位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原价(020)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行政事业类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期末数填列。

负债合计(033) 指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已经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需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根据行政事业类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期末数填列。

(二)收入和支出上年结余(103) 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各项结余转入本年的款项,是分配后的结余。

根据行政事业类收入支出表中“上年结余”项填列。

收入合计(104) 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项目累计数填列。

财政拨款(105) 指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期末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填列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财政拨款”项目本期累计数填列。

事业收入(107)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中预算外资金收入填列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预算外专户实际核拨数(有财政部门核准留用的也包括在内)。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事业收入”项目本期累计数填列。

经营收入(108)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本期累计数填列。

上级补助收入(106) 指行政、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类收入表中“上级补助收入”项本期累计数填列。

支出合计(109)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和损失等支出情况。

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包括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结转自筹基建和其他支出。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支出合计”项目累计数填列。

人员支出(110) 指行政、事业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的对应项累计数填列。

公用支出(111)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累计数填列。

取暖费(降温费)(470) 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明细科目对应项填列。

劳务费(113) 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明细科目对应项填列。

差旅费(471) 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明细科目对应项填列。

出国费(123) 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国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支出。

根据“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项的其中“出国费”项填列。

工会经费(058) 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

根据“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项的其中“工会经费”项填列。

福利费(112) 指行政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明细科目对应项填列。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18) 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累计数填列。

抚恤金(124) 抚恤金指按规定支付给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

根据“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的其中“抚恤金”项汇总填列。

生活补助(125) 生活补助指按规定支付给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家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根据“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的其中“生活补助”项汇总填列。

救济费(126) 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费以及救助支出等。

实物形式的救济也在此科目反映。

根据“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的其中“救济费”项汇总填列。

助学金(119) 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的其中“助学金”项汇总填列。

退职(役)费(127) 指行政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官、军队无军籍退职职工、运动员的退职补助,一次性支付给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的退役费,按月支付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下的明细科目对应项填列。

经营支出(130)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支出”项目填列。

收支结余(121) 反映单位上年度结转本年使用的结余和单位当期收支相抵后的结余情况。

计算公式收支结余=上年结余+收入合计-支出合计。

(三)其他资料经营税金(122) 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不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根据“应交款”、“应交税金”项的明细科目分析填列。

利息收入(202) 指单位经营业务期间发生的各项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201) 指单位经营业务期间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各项利息支出。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40) 指报告期内单位每月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从业人员指在报告期内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由单位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以及在单位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计算方法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报告期内各月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和/报告期内月数其中(1)月平均人数= 月初从业人员数+月末从业人员数2(2)年平均人数= 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12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095)指单位按照税法的规定,根据支付的个人应税所得,不论其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单位“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科目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四)主要能源和水消费能源消费量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内在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不包括:调查单位所属的法人单位的用能。

调查单位为居民住宅区(包括所属家属区)或其他单位转供的各种能源。

调查单位对外销售的能源。

能源消费量的统计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

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水消费量: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实际消费的各种水的数量。

中水:指城市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达到相关标准,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供应的水。

雨水:指调查单位通过人工集雨场地收集雨水并利用微型蓄水工程(水窖、水柜等)蓄集而利用的雨水量。

天降雨、雪后,流到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不作为雨水进行统计。

重复用水量:重复用水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指调查单位内部,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水量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不包括调查单位从城市污水处理厂购买的中水。

调查单位在报告期每重复利用一次,计算一次重复用水量,另一部分是指封闭系统内的循环水量。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一、从业人员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年(季)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由本单位负担其工资、奖金及其它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从业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即单位的不在岗职工;(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的参军人员;(4)本单位使用的劳务外包合同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