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合集下载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经济指标是用于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它们提供了关于经济增长、就业、通胀、贸易、产出、债务等方面的信息。

理解和解读经济指标对于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及其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可以表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高的GDP增长率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而低的增长率可能表明经济放缓或衰退。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高通胀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而低通胀率则可能表明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未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高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不景气,而低失业率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

4.贸易收支: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多于进口,贸易逆差表示进口多于出口。

贸易顺差可能表明出口竞争力强和经济增长,而贸易逆差可能表明内需强劲或者出口竞争力下降。

5.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债务负担和偿还能力。

高债务水平可能会增加财政风险,限制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而低债务水平可能表明财政稳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6.零售销售:零售销售是衡量消费者支出水平的指标。

高零售销售可能表明消费者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零售销售则可能表示消费者信心不足或者经济不景气。

7.制造业指数:制造业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制造业指数表示制造业活动增长和经济繁荣,而低制造业指数可能表明制造业活动减缓或衰退。

8.投资指数:投资指数是衡量投资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投资指数通常表示投资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投资指数可能表明投资活动疲软或经济不景气。

9.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对经济及其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和信心水平的指标。

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促进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而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限制消费支出和经济繁荣。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经济指标及解释 经济指标: a、国内⽣产总值 (1)国内⽣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定时期内(⼀个季度或⼀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国的国⼒与财富。

⼀般来说,国内⽣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投资、政府⽀出和净出⼝额。

⽤公式表⽰为: GDP:C+I+C+X 式中:C为消费、I为私⼈投资、C为政府⽀出、X为净出⼝额。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般⽽⾔,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率为计算单位。

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该地区的经济进⼊衰退时期了。

由于国内⽣产总值是指⼀定时间内所⽣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产总值。

名义国内⽣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因此,总产量即使没有增加,仅价格⽔平上升,名义国内⽣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产总值的上升只是⼀种假象。

然⽽,有实质性影响的却是实际国内⽣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国内⽣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产总值做出调整,从⽽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

如果GDP缩减指数⼤幅度的增加,便会对经济产⽣负⾯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2)国内⽣产总值的解读 ⼀国的GDP⼤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增加,消费能⼒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将有可能提⾼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 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 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数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该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和企业)生产活动的总价值。

GDP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

名义GDP是按当年的价格计算,而实际GDP则是经过通胀调整的考虑实际购买力的数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经济的重要主导指标之一。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常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的指标。

它反映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高低以及通货膨胀水平。

CPI的变化对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个人的消费决策都有重要影响。

CPI的上涨意味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而CPI的下降则意味着货币升值、购买力上升。

三、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反映了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总水平的高低。

PPI的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PPI的下降则意味着生产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的盈利和消费者的购买力。

四、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它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正在寻找就业机会但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上升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动放缓,而失业率的下降则意味着经济活动增强。

五、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财政赤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家债务的增加,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国家的经济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可以衡量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

以下是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的详细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国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经济增长的关键指标。

2.年度经济增长率:表示一年内GDP的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境内和境外的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资本和服务的总和。

GN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表示一个国家一年内平均分配到每个居民的经济产出。

人均GDP通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

5.劳动力参与率:表示一个国家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高说明就业机会多,反之则表示就业机会少。

6.失业率:表示一个国家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也是衡量一国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7.通货膨胀率:表示一年内物价总水平的波动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意味着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8.财政赤字: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能会导致国家债务增加,加重财政负担。

9.对外贸易差额:表示一个国家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对外贸易差额通常被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反之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10.外汇储备:表示一个国家持有的其他国家货币和其他支付工具的总额。

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支付国际贸易、偿还债务或应对金融危机等。

11.投资额: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投入的资本量。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高投资额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大。

12.研发投入:表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

研发投入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各种经济指标的解释说明

各种经济指标的解释说明

各种经济指标的解释说明1.ISM: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它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ISM指数分为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和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两项。

a、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

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b、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价格上升,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收缩状态。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theInstituteforSupply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组织。

该组织立于1915年,其前身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ofPurchasingManagersofUS.),目前拥有会员45000多名、179个分会,是全美最受尊崇的专业团体之一。

数据由供应管理协会(ISM)每月初某日公布。

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Management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

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

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第一篇: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个经济强势的国家通常有着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排名领先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经济指标的种类和意义。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其GDP也越高。

2.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货币储备,通常表示一国财政储备的实力。

外汇储备越多,经济实力越强。

3. 人口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通常有着更大的潜力和机遇。

4. 平均薪资平均薪资反映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对经济的贡献。

高平均工资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受到了更好的报酬和待遇。

5.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过高,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更不稳定。

以上这些经济指标对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做出合理的判断。

第二篇: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一种用于分析股票价格走势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指标。

1. 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是指计算某段时间内股票价格的平均值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线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股票价格的走势趋势。

2. 相对强弱指标(RSI)相对强弱指标(RSI)是一种通过比较一段时间内上涨和下跌幅度来确定一个股票是否超买或超卖的指标。

RSI的数值范围一般为0至100。

3. 均线系统均线系统是一种将多个移动平均线组合分析的方法,通常由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条不同时间范围内的移动平均线组成。

均线系统可以揭示出股票价格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趋势。

4. 布林带布林带是一种计算股票价格波动范围的方法。

布林带由三条线组成:中线和两条标准差线。

布林带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强弱和风险。

技术指标在股票分析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帮助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走势和制定决策。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经济指标解读大全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经济指标成为了评估和分析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经济指标的解读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通常以货币数值表示。

它包括国内各类企业和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该指数可以反映物价水平的涨跌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CPI上升时,说明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能力下降,物价上升;反之,CPI下降则说明物价下降。

四、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

该指数可以反映企业原材料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

PPI的上升意味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上升,而PPI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下降。

五、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

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意味着就业水平提高,经济活力增强,而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就业市场疲软。

六、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后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

七、贸易顺差与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减去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后的差额。

贸易逆差则是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

贸易顺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国际收支情况。

八、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

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稳定。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增强,经济稳定性提高。

九、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所占的比例。

各种经济指标解释

各种经济指标解释

各种经济指标解释一、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也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地区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一产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一般只计算出农业产值,统计局给一定的比例,按比例直接计算增加值)二、三产增加值分为四项: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

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划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二、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等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经济指标解释

经济指标解释

总资产报酬率含义: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数值解释;一般是在10%-40%之间。

净资产利润率含义: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未所有者权益)÷2】×100% 数值分析:净资产利润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一般在10%-30%销售收入利润率:定义:指企业实现的总利润对同期的销售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100%取值范围:20%-40%销售成本利润率:定义: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额与耗费的销售成本总额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利润=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100%资产收益率:定义:每单位资产创造的净利润计算公式: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定义: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意义:一般数值在30%-60%,越低表示公司负债越少。

流动比率定义: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意义:表示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大说明偿还能力越强,基准值一般为2.速动比率:定义: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意义:一般大于100%。

所有者权益比率:定义: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意义:一般在50%左右正常,存货周转率:定义: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意义:表示一年中存货周转次数。

销售利润率定义: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一般在25%以上社会积累率:定义:上交国家财政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占企业社会贡献的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产品销售率:定义: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之比计算公式: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意义:表示销售产值所占的份额。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变动情况,它既反映了消费者所面对的物价水平,也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变动情况。

消费者物价指数由政府机构经济研究院统计发布,它以消费者购买一定商品品种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作为计算依据,用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程度和方向。

有时,上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被称为通货膨胀,表示消费者的收入不能跟上物价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消费水平下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较低。

此外,消费者物价指数不仅可以反映物价变动,也可以反映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经济变动。

政府可以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来及时制定政策,以稳定经济,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工业商品价格变动的程度和方向,是当前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

PPI不仅可以反映工业商品价格变动趋势,还可以反映上游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水平变化,从而有助于政府控制物价,稳定经济发展。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经济研究机构统计发布的。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精心整理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23目前,一些。

4为体现历13理;1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

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

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

精心整理中经指数。

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

卡斯特指数。

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nationa l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在经济统计学中,常用指标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统计学中常用的指标,分析它们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国或地区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人均GDP人均GDP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进行平均后得到的指标。

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大小。

人均GDP的增长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评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消费水平指数消费水平指数是衡量消费水平变动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消费支出,反映了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

消费水平指数可以分为整体消费水平指数和细分消费水平指数,前者反映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后者反映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

四、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

它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劳动力中未能得到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劳动力调查或社保数据统计。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和就业机会的情况,对于制定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六、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国际贸易收支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逆差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贸易顺差/逆差的大小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经济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领域常常会涉及到各种专业术语和统计指标。

对于经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的含义和用途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进行解释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领域的知识。

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指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比较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二、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用于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CPI常用于通货膨胀程度的衡量,也可以用来进行国际物价比较。

三、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衡量一篮子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

PPI 用于反映生产环节的物价变化,通过对比PPI和CPI的变化,可以了解生产环节的物价压力。

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六、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形成的外汇收入超过外汇支出的现象。

贸易逆差则是指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形成的外汇支出超过外汇收入的现象。

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的外汇储备的积累,而贸易逆差则会加剧国家的外汇压力。

七、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有就业意愿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

八、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总额。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经济指标可以了解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业情况、通货膨胀水平等。

下面是60个经济指标及其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经济活动价值,是评估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GDP除以总人口,反映平均经济水平。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变化,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4.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生产部门销售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反映物价上涨对生产企业的压力。

5.财政收入: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获得的收入,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

6.贸易收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盈余或赤字,体现了国际经济关系。

7.外汇储备:记录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国货币和黄金的储备量,反映国际收支状况。

8.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未就业人口的比例,是评价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9.劳动参与率: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劳动力利用率。

10.实际工资增长率:衡量劳动者薪酬水平的增长速度,影响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11.零售销售额:衡量零售商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反映消费者支出状况。

12.工业产值:衡量工业部门生产的商品的总量和价值,体现制造业的活动水平。

13.投资总额: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活动的总额,反映经济发展的动力。

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反映投资活动的强度。

15.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反映个人储蓄习惯和消费能力。

1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衡量制造业经理人对生产活动潜在影响的调查指数,反映经济增长情况。

17.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NMI):衡量非制造业经理人对生产活动潜在影响的调查指数,反映服务业增长情况。

18.进口数量和出口数量:衡量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和趋势,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19.债务水平:衡量个人、企业或政府的债务负担,影响资金利用和偿债能力。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经济状况的定量指标。

它们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是评估经济状况和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的程度。

它通常以年度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高通货膨胀率会减少人民购买力,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经济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

较高的失业率可能表示经济不景气,而较低的失业率则显示经济充分就业。

4. 出口和进口总额出口和进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指标。

出口总额是一国向其他国家销售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进口总额是一国从其他国家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指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平衡和国际竞争力。

5.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体居民在一定时间内总收入的平均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经济水平的指标。

较高的人均收入通常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较好。

6.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一种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衡量消费者对就业、收入和经济发展的预期。

较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会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7.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种反映制造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

它通过调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新订单、就业和供应商交货等情况来进行计算。

较高的PMI值通常表示制造业活动扩张,反之表示收缩。

8. 商业库存商业库存是指商家手中存储的商品或原材料的数量。

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及其意义

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及其意义

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及其意义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增长的过程,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指标被普遍认为是衡量经济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以及它们的意义和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价值的总和,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

GDP的增长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高增长的GDP意味着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财富和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监测GDP的增长率来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以促进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适龄劳动人口中从事或准备从事劳动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高劳动力参与率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也意味着人口红利的发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政府应该通过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以推动经济增长。

三、消费水平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金额。

消费水平的提高表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而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和信心的指标。

当消费者信心指数高时,人们更有可能进行消费,支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和市场营销策略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四、外贸和国际收支外贸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过程。

对于出口国来说,外贸的发展能够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对于进口国来说,外贸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丰富人民的消费选择。

同时,国际收支的平衡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常用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分析家和决策者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

本文将介绍最全常用的经济指标,并对其含义和解释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经济指标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一般分为实际GDP和名义GDP,前者考虑了物价因素,后者未经物价调整。

2.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篇短文一篇短文的购买力变化,并用以评估通货膨胀的程度。

CPI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加权平均价格。

3.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的指标。

PPI的变动可以预测价格潮流,对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4.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空闲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找到工作但主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高失业率意味着经济不景气,低失业率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

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量。

它通常被分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如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6.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对外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上出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逆差则相反,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投资增长率投资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增长百分比。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固定活动资产,如房屋、设备、土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3)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①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

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

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2.新产品产值: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3.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包括的内容为:(1)销售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价值,即按报告期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销售成品价值包括为本企业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成品和自制设备价值,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可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4.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5.应收帐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款项。

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年末数填报。

未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应收帐款净额”期末数代替。

6.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期末数填报。

7.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

计算公式为: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指企业所承担的能合9.负债计: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

负,偿务偿付的债务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根据会计期长债一般按偿还“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列。

”中“资产负债表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款:根据会计“资应付10.帐.报的年末贷方余额填常活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主营11.业务收入总额。

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动中所产生的收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营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即发生额填列。

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未年累计数填列。

执行2001年企用“产品销售收入”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附——全年营业收入合计:指企业(单位)全年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以及转让资产取得的收入。

营业收入合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2.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成本”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1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14.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5.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16.利息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本期累计数填列。

17.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8.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

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

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19.本年进项税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20.本年销项税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1.工业中间投入: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明细表的有关科目进行归类整理计算。

因此,准确掌握中间投入的计算原则和资料取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的转移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入了工业中间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为了使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其中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根据有关会计明细科目填报。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可采用倒扣法,即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下列项目:①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用的摊销;②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差旅费中个人所得部分等;③支付给不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收入的各种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 (2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总产值与中间投入之间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收入法”四个构成要素的概念是: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货币工资及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薪金、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工资,包括企业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三是由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生产单位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劳动、待业、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生产税净额:指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生产税包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

生产补贴是政府既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