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信计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2014
西安邮电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4)专业名称:信息安全专业代码: 080904K 所属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院长签字:年月日主管校长签字:年月日“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所属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标准学制:四年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904K专业门类:计算机类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坚实的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在网络安全技术、通信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研发与集成、运营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培养服务于信息安全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要求1、工具性知识: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和科研论文写作等基本能力。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和掌握历史、哲学、法律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4、专业知识: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信息安全领域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及在网络安全技术、通信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技术方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
3、科学素质: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2013级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信息工程专业2014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宽广视野和社会责任,掌握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信息工程专业专门知识,能够跟踪并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卓越人才,能够胜任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管理,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培养要求通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长时间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5.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从事电子技术、数字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智能计算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6. 具有工程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撰写科学技术论文和文档的能力;9.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通信控制与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场与波、微电子与光电子、实验实践等课程群,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选课修读。
在专业类模块课程中,自主修读“基地班”课程8学分及以上的学生自动视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2+5学分(1)思政类必修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秋冬,春夏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春夏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秋冬,春夏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春夏(2)军体类必修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在移动互联网和嵌入式领域进行软件设计、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相关企业、事业、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开发、应用、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计算机技术的效用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和评估能力,能根据不同组织和机构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并能有效地实施;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善于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具有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观念,待人谦和,善于向别人学习;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基本外语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中英文获取或表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
(2)应用知识能力:以专业理论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和实践教学为方法,锻炼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实验原理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能力;以毕业论文设计为检验手段,使得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具有独立分析调试系统的能力。
5电子与信息学院 培养计划(2014级)(定稿) (1)资料
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工程)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7学制:4年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工程)以大类方式招生。
前两年属于通识教育和大类教育,课程完全相同。
两年后分专业培养,根据学生个人志愿选择进入信息工程专业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具有综合知识的高级工程学科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电信部门、电子工程企业、商业部门、财税、金融和机关、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电子工程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电子与信息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奠定雄厚的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潜在的综合能力。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电子与信息知识解决工业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学士宽厚而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的设计能力;能从系统、整体角度分析工程、技术需求,并掌握系统分析相应方法论。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洞察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现阶段的行业情况及未来走势的能力;正确看待电子信息技术电路等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的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让学生能较快掌握本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充分利用国际现有技术及现有平台发展我国的电子与信息产业。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完善的能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路与天线、数字系统设计)、2个国家特色专业(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701)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
(一)相关行业、企业状况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电子信息包括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专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和其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8个分类,34个小类工业行业。
山东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870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57.3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7.3亿元,同比增长23.19%;实现利润148.76亿元,同比增长22.08%;实现利税222.01亿元,同比增长20.37%。
山东省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八大产品领域、加快实施十项电子信息重点专项工程。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五年内确立以应用作为先导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确立以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产业基地和产业联盟作为发展基础,建立物联网相关的各种体系,促进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纲要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快山东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智慧山东”的建设步伐。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产业和社会的融合和提升作用,将有助于提升山东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山东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
济宁市规划建设济宁电子信息产业园、曲阜省级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汶上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以英克莱、英特力光通信、正和电子、奥太电器、无界科技、高科光电、济宁海晶电子、山东诺斯曼电源、正和电子、山东新风光电子、济宁高科股份、兖州市星威科技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
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及支撑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5支撑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电信、能源、交通、金融、经济、贸易、军事、科学、教育、社会保障、各级政府机关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软件产品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使用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培养服务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基本规格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2、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1)基础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基础、硬件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等。
目的是为加强学生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及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具备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配置管理及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机房和网络设备的维护能力。
软件研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和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小型软件应用系统的能力。
计算机软件测试能力:能够进行软件项目的综合实现,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安全编码、测试、文档写作等。
3、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个人能力:需要具备优秀的编码能力;具有项目开发经验以及项目合作经验;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职业能力: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保证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性和探索性,这需要丰富的知识做支撑。
信息工程_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信息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信息工程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 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基础:掌握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3)专业知识:熟悉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
3. 能力结构:(1)专业能力:具备从事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
(2)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验、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4.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适应信息工程领域的工作要求。
三、课程体系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等。
4.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开设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课程。
5.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四、教学环节1.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41017
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一、培养目标(请参照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发和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强化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指导,培养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测试技能,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标准(与教育部各专业规范、工程认证标准等结合起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3.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计算机的有关法规;6.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7.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请参照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离散结构、数字逻辑、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2014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电子信息系二○一四年九月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三、培养目标 (1)四、培养理念及培养模式 (1)(一)培养理念 (1)(二)培养模式 (2)五、职业面向 (4)六、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4)七、人才培养规格 (5)(一)具有的知识结构要求 (5)(二)具有的能力结构要求 (5)(三)具有的素质结构要求 (6)(四)证书要求 (7)八、课程体系 (8)九、核心课程设置 (8)十、教学活动安排 (12)十一、教育活动设计 (13)十二、教学进程表 (13)十三、课程结构比例分布表 (13)十四、考核方式 (14)十五、毕业标准 (14)十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4)十七、专业教师与教学团队要求 (14)十八、实训实习要求 (15)十九、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15)二十、专业教学建议 (15)二十一、专家论证 (16)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信息管理(二)专业代码:590106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三)学习形式:全日制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安徽省及周边地区,服务于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系统分析、信息获取与应用、网络营销、网络运行管理等能力;掌握文献检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在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并能坚持从事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应用领域高技能人才。
四、培养理念及培养模式(一)培养理念按照“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品性”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全面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化潮流的、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能力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本科2014级培养方案
目录
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2014级培养方案......................................................................... 1
附录 1:平台课分组目录 ..................................................................................................................... 8 附录 2:专业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目录 .............................................................................................1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 设计和应用(包括新型存储器、处理器、信息安全芯片和各种 SoC 芯片)、工艺开发、EDA 工具开发、 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新型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纳电子材料,新结构器件,微机电系 统,低功耗生物医疗系统等)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 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 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 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 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研
究分析、设计、开发计算软件的能力和系统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与运行原理、进行软件开发及实现系统运行管理的应用研究人才。
该专业涵盖软件
工程、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及其服务等领域。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1.以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基础,开展尖端技术应用技能的研究
和专业实践;
2.具备分析、设计、实现、维护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3.具备系统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与运行原理,并能根据任务要求进行
软件开发、管理实现和优化应用系统;
4.具备熟悉前沿信息技术有关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善于运用多种文献
检索技术,能够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计
算机网络技术的研发以及系统分析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5.具备能够运用计算机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开发计算机操作系统、计
算机网络软件、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等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
2014级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6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专业门类:电子信息类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2014级所属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耿鹏焦良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理论与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嵌入式平台集成技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执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管理应用等能力,能够胜任信息与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专业能力与工程能力(A):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在电子信息产业从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管理应用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在信息与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A1.多媒体信息获取的能力。
A2.多媒体信息传输的能力。
A3.★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能力。
A4.★图像与视频处理能力。
A5.★嵌入式平台集成与开发能力。
A6.★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A7.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应用能力。
注:注有★者为核心专业能力。
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B):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电子、计算机基础等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视频编码与通信技术、嵌入式平台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技术、及信息系统运用及维护等专业知识。
B1.工科数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随机过程等。
B2.大学物理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大学普通物理知识与物理实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
B3.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基础知识。
201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二、专业代码:590101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四、学制、学历和毕业学分学制、学历:三年、专科毕业学分:本专业学生按规定修满130学分,准予毕业。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主要面向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专业的企业,适应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页设计与开发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程序设计原理、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Android应用开发能力、软件开发流程和综合开发知识,具有较强的代码编写、代码调试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1)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2)文化素质: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必要的科学素养。
(3)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软件需求与策划、数据库设计与开发、代码编写与调试和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素质。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
(2)文理基础知识:具有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学常识。
(3)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培养方向必需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常识。
(4)工具性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
3、专业能力(1)专业基本能力:具有软件策划、代码编写与调试等专业基本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核心能力。
4、职业态度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取向、合适的工作方法、工作过程、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决策能力。
六、职业证书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建议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电子信息学院制定2014 年 6 月学院负责人:胡飞跃专业负责人:孙玲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及信息与通信系统等相关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期待毕业生几年之内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在团队工作中,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3)能够利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电子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等相关问题(4)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自我提升能力;(5) 具有跨职能团队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二、毕业要求1、基本素质及知识体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的科技前沿及发展趋势,了解电子产品与系统的设计、生产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津、法规;(6)掌握电子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及其它人文科学知识(7)掌握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信号、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信息获取、传输及处理的技术及方法,受到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及工程实习训练。
2、综合能力要求(8)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
通识教育选修课 场论与数理方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
上述本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能够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 、研究与解决 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能够胜任工程师或项目经理职责。(专业素养)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 干角色,发挥有效作用。(管理与合作)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 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人文素养) 5)具备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2. 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 170.5 学分,其中必修课(含集中实践教学)课达到 35 学分,学科基础
课达到 27 学分,专业核心课达到 18 学分,专业方向课达到 8 学分,专业选修课达
到 5.5 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达到 10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达到 38 学分,素质拓展教 育达到 5 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要求,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本科毕业生的要 求,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
人文社会科学类
>15%
学分
必修 选修
31.5
0
52.5
5.5
35
0
36
10
电信专业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
选修
小计
18.48% 0.00% 18.48%
与通用 标准对
比 符合
30.79% 3.23% 34.02% 符合
20.53% 21.11%
0.00% 5.87%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专业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扎实现代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能够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中从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知识体系,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与人沟通的较好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了解电子商务、ERP、CRM、SCM;5、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制与学分四年,九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共240学分。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模块:思政、大学英语,经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工具与方法、软件开发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客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建设、企业模拟经营。
六、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一)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企业信息体制建设、信息维护与管理培养为目标,通过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水平,达到胜任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120102学院名称管理学院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院长签字年月日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1 1西北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对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和组织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管理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走向社会后,能够较快地成长为企业和组织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系统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工程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管理,或从事有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等理论知识;(2)掌握较宽且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该领域较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3)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4)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初步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9)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编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 )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102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掌握信息及计算科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研、IT及金融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面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和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包括一些专用软件、常用语言及工具),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
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一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了解计算科学和计算信息科学的新发展;
5.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
文献。
(二)基本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
4年
授予学位
理学
(三)专业特色与特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信息系统的辨识能力和优化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软件设计与操作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涉及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及其交叉领域。
培养的大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与计算科学、教育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学软件开发,或在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本专业、相近专业硕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
2.主要课程
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一览表
(五)主要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1.主要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实践,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实践,教育教学实习,专业技能实践。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六)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学生总学分不低于163.5学分,其中,综合教育模块必修38学分,选修不低于10学
分,学科教育模块必修38.5学分,专业教育模块中必修31分,选修不低于25分,实践实训21分。
(七)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表
(1)综合与通识教育
必修课:
(2)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
(3)专业教育
必修课:
选修课:最低应修25学分
2.课程设置学期学分分布表
3.短学期教学安排表
(八)其他无
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