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新)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分为集权控制模式和多元化管理模式两种。
一、集权控制模式集权控制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集中权力控制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战略决策。
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财务决策权、人事决策权等都由国有企业总部来统一决策和控制。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业务统一决策: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核心业务进行统一决策和控制,包括市场拓展、产品开发、生产安排等。
国有企业总部通常会制定详细的经营计划和目标,要求子公司按照要求执行。
2. 资金控制: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资金拨付、审批制度等方式来限制子公司的财务自主权。
3. 人员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人员任免、晋升、福利待遇等进行管控,通过人事制度来控制子公司的人事权力。
4. 决策权集中化: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所有决策权进行集中控制,子公司的决策需经过总部的批准和授权,凡属事关重大的决策都要报请总部决策。
二、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委派一部分权力给子公司,实行适度的分权管理。
这种模式下,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和决策权。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委派一定的经营决策权限给子公司,子公司制定自己的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并根据全年表现给予奖励或处罚。
2. 绩效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奖惩子公司,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培训和借鉴:国有企业总部为子公司提供培训和借鉴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学习,提高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品牌建设:国有企业总部在品牌建设方面给予子公司一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进国有企业品牌的升级和推广。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既有集权控制模式的集中统一特点,也有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分权和灵活性。
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子公司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以提升子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范文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范文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基本概述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维持企业整体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确保各分公司的工作有序进行,总公司需要对分公司实施管理制度,以确保各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标准化和合规化。
本文将讨论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总公司需要制定明确的分公司组织架构,包括分公司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
分公司的组织架构需要与总公司的组织架构相对应,确保各分公司的职能和责任与总公司保持一致。
2. 工作流程总公司需要制定分公司的工作流程,包括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流转路径。
工作流程应该包括工作任务的下达、执行、审核和反馈等环节,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和信息的畅通流动。
3. 绩效考核制度总公司需要制定分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并设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
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可以促使各分公司的员工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资源管理总公司需要制定分公司的资源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采购、使用、报废等流程和规范。
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企业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5. 财务管理总公司需要制定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的收支记录、报销、审计等方面的流程和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分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保证分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6. 人力资源管理总公司需要制定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晋升等方面的流程和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各分公司人员的选拔和培养符合企业战略和需要,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三、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建立制度标准总公司需要明确制度编写的标准和要求,包括制度的编写格式、内容要求和流程管理等方面。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 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总公司对分公司如何管理最好
总公司对分公司如何管理最好总公司对分公司如何管理最好分公司通常是总公司⽀柱业务或核⼼业务的经营者,是企业分权管理的⼀种常规形式,但这种分权并⾮完全分权,其分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分公司管理的分权程度有两个极端⽅式,⼀个是把分公司作为车间来管理,分权化程度很低;另⼀个是把分公司作为⼀个模拟法⼈独⽴运营,分权化程度较⾼;在此两者之间,总分公司间可以有多种权责安排。
但不论何种程度和何种⽅式的分权,分权管理都必须保证权责明确和权责对等,不能因分权⽽引起控制弱化,同时应使权责利统⼀,以保证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授权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在⼀定授权范围内相对⾃主经营,在授权范围以外的财务事项,则要报总公司批准,形成总分公司之间的授权控制制度。
1、授权管理资产2、资⾦⽀出授权对资⾦⽀出的授权。
此授权依总分公司财务管理分权程度不同⽽不同。
最⼤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模拟法⼈的⽅式运做。
在这种模式下,分公司可以拥有正常情况下完全的资⾦⽀出审批权。
当然,在分公司⾮正常情况下使⽤的资⾦或者⼤额的资⾦,⽐如技术改造、⼤额合同、⼤额预算变动、资产处置等,则必须报请总公司审批⽀出。
对分公司资⾦⽀出最⼩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车间的⽅式运做。
这种模式下,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个⼤的车间,只是在⽣产和技术⽅⾯被充分授权,其资⾦⽀出审批权的范围,只限于零星的⼩额⽀出。
对分公司资⾦⽀出的授权,使分公司拥有部分财务⽀配的能⼒,因此必须对分公司财务⽀出进⾏监控。
常规的事前控制⽅法就是要分公司实⾏预算制度,使资⾦“算了再⽤”;总公司也可以据此了解各分公司预算资⾦盈缺状况,在各分公司内合理调配资⾦,提⾼资⾦的使⽤效率。
常规的事中和事后控制则依靠健全的会计核算和控制制度。
⼆、预算管理总公司授权分公司管理其资产,对应的责任是通过经营资产实现利润,因此总公司于财年预算前要向分公司协调确定利润⽬标,以量化规范总公司对分公司权责利安排;分公司应据此编定销售、⽣产、成本、费⽤、采购等业务年度和各⽉预算,并把各业务预算分级归⼝落实到车间、班组直⾄个⼈,形成有效的分公司内部各级责权利体系;分公司再依据各业务预算编定资⾦预算和预计报表等财务预算,总公司可以据此掌握各分公司预计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资⾦的预算平衡和合理调度。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 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总公司如何管理分公司常用的方法
总公司如何管理分公司常用的方法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分公司管理是公司工作的重点,分公司的销量和回款直接影响着公司总体销量的完成,管理好分公司,不仅可以保证总公司资金的流淌、加速企业扩张,也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作用。
一、加强培养公司员工内部分散力及高度的责任心。
二、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细化落实到每个人。
三、分公司财务直接对总公司财务负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资金支付实行月初预算、事中掌握、月末对比差异分析。
四、有效的沟通,追求人性化管理。
五、每日由业务、财务向总公司报送分公司日志,包括明日工作安排。
六、政府部门对分公司进行检查时,如分公司无法处理,应在第一时间电话上报至总公司经理。
七、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供应优越的晋升条件。
八、分公司经理与管理共同审核费用,严控费销比。
九、每月由分公司负责人对总公司报月度工作总结,总结出当月已了事项、未了事项、下月计划。
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十一、每月向总公司报送分公司财务报表、费用报表、销售情况分析(包括成交价及差异,客户档案等)。
十二、分公司经理应广招贤才,注重用人,为企业公司培养牢靠的的后备干部。
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管理费如何做账某公司在外省市设有几个分公司,本着强化总分公司管理的目的,给下属几个分公司定了管理费上交指标。
那么:【问】1、总公司收到分公司上交的管理费,需要开发票吗?【解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供应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别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也就是说,开具发票的前提是销售商品、供应劳务等而取得了生产经营收入,且是对外发生的经营业务行为,总分公司并不是对外的,故不需要开具发票。
直接签订协议入账即可。
【问】2、如需要,开什么发票?需要做收入吗?假如不用开的话,是否可以双方仅仅做"往来款'挂账?分公司又如何入账?涉及税收方面的详细法规?【解答】:签订协议,以协议入账,分公司作为费用、总公司作为收入,对总分机构之间因总机构供应管理服务而分摊的合理管理费,通过总分机构自动汇总得到解决,不会缴纳企业所得税。
总公司对子公司管理模式
总公司对子公司管理模式介绍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是指总公司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指导和监督的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旨在实现总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统一管理,并确保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总公司的战略目标一致。
重要性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对于保持整个企业集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非常重要。
它可以确保子公司在执行业务策略和运营管理方面符合总公司的要求,并最大化地发挥整个企业集团的优势。
管理模式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 监督管理总公司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制定监督规范,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管理模式侧重于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以确保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总公司的规定和要求。
2. 指导管理总公司通过设立指导机构或派出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子公司实施总公司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指导管理模式注重知识共享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子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水平。
3. 集中管理总公司对关键业务进行集中管理,通过统一决策和资源配置,确保子公司在关键领域成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4. 共同管理总公司与子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共同决策和资源协作,共同担负风险和责任。
共同管理模式注重合作和共赢,以促进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共同发展。
总结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整个企业集团协调运营的重要方式。
各种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在保持总公司对子公司控制力的同时,促进子公司的发展,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加强管理与控制模式分析
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加强管理与控制模式分析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加强管理与控制模式分析一、引言企业集团是指由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经济实体集合,其所属的子公司通常分布在不同的行业或地理区域。
为了确保集团整体运营的有效与协调,母公司通常需要对子公司进行管理与控制。
本文将从管理和控制两个方面对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加强管理与控制的模式进行分析。
二、管理模式分析1. 统一管理模式在统一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对所有子公司进行一揽子的管理。
母公司设立总部,统一制定战略、政策和规划,并向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和指标。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协调,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然而,由于子公司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种模式较为僵化,可能会限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2. 独立管理模式在独立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独立经营和管理。
母公司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资源支持和监督子公司的经营状况。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子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活力,但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的问题。
3. 混合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是统一管理模式和独立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
母公司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统一管理,如财务、战略规划和品牌建设,同时在一些非关键领域给予子公司相对独立的经营权。
这种模式达到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统筹管理和灵活运作的平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集团的运营效率。
三、控制模式分析1. 股权控制模式股权控制模式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实施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
母公司通过持有子公司的股份,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行使对子公司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权力控制和资源整合能力,但也可能存在权力滥用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2. 契约控制模式契约控制模式是通过合同或协议来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约束。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通过明确的合同规定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要求,包括财务指标、产品开发计划等。
这种模式可以强调双方的平等合作和约定精神,但依赖于契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所有或者参股的企业。
在一些行业中,国有企业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他们在子公司的管控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有企业中,子公司的发展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效益。
这里我们将对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进行分析。
一、集中管控模式集中管控模式是指国有企业直接对子公司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决策都直接受到母公司的指导和监督,母公司有权干预子公司的重要决策,以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集中管控模式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1.高度集中的管理结构可以使母公司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决策者的角色,统一决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冲突和纠纷。
2.集中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管控。
母公司可以将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更好地整合和应用。
3.母公司可以在全国、全球范围内为一些战略性决策提供统一的指导和协调,通过制定企业统一战略,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
1. 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被限制。
如果母公司过于强调集中控制,子公司就会被扼杀创新能力,从而无法以更快的速度适应和应对市场变化。
2. 子公司之间的竞争机制被破坏。
如果母公司太过于强调集中管控,那么就会破坏各子公司之间的竞争机制,导致每个子公司都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3. 管理层不透明、权力滥用。
如果集中管控模式不合理的话,母公司就可能出现不透明的管理层、权力滥用和利益占有的情况,从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形象和声誉。
二、委托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是指母公司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和行业特点,将部分业务委托给子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
母公司并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是依托一些管理约束条件和监督措施,使得子公司在独立承担风险、管理和运营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委托管理模式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通过将部分业务委托给子公司,母公司可以更专注地进行重点管理和战略决策,大力推进企业整体发展。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的主要模式与财务控制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的主要模式与财务控制一、前言财务管理是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前提,而财务控制则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制定财务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保证。
具体的说,财务控制是一个比较规范、难度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因此。
财务控制工作的管理优劣、效果好坏都将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
财务控制尽管隶属财务范畴,但他的目的不在于直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是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保证企业财务合法合规合理发展,消除在企业财务发展中的隐患,规范财务运营,以此来提升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控制定义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理财的目标以及它所反映的企业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财务控制将服务于企业的理财目标。
从目前财务控制发展上看,财务控制不仅属于财务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责任,更重要属于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
事实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早已被提到发展的日程上来,总公司对分公司实施财务控制,不仅仅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结构治理,也有利于促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一举两得。
三、财务控制的目标方向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财务控制,其目的都在于为公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中心点,最终达成公司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总公司对分公司实施财务控制,在于二者之间存在地域、规模上的差距,但分公司又附属于总公司,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风险由总公司承担,特别是有的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费用控制不严格,分公司经理一言堂乱作为等现状,一旦分公司因财务管理失真或存在较大问题,就会对总公司的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总公司的未来战略规划和资金量。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分公司通常是总公司支柱业务或核心业务的经营者,是企业分权管理的一种常规形式,但这种分权并非完全分权,其分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分公司管理的分权程度有两个极端方式,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车间来管理,分权化程度很低;另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一个模拟法人独立运营,分权化程度较高;在此两者之间,总分公司间可以有多种权责安排。
但不论何种程度和何种方式的分权,分权管理都必须保证权责明确和权责对等,不能因分权而引起控制弱化,同时应使权责利统一,以保证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分公司的财务权力是管理资产,财务责任是实现利润,实现利润后根据薪酬制度兑现有关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利益。
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管理通过授权控制、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方式,安排分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
一、授权管理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在一定授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经营,在授权范围以外的财务事项,则要报总公司批准,形成总分公司之间的授权控制制度。
1、授权管理资产总公司对分公司资产管理的授权,是设立分公司而自然产生的授权,其对应的责任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良好使用,使资产保值增值,通过运营资产创造利润。
但此授权也不应是完全授权,分公司资产处置的权力应受到限制。
2、资金支出管理授权对资金支出的授权。
此授权依总分公司财务管理分权程度不同而不同。
最大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模拟法人的方式运做。
在这种模式下,分公司可以拥有正常情况下完全的资金支出审批权。
当然,在分公司非正常情况下使用的资金或者大额的资金,比如技术改造、大额合同、大额预算变动、资产处置等,则必须报请总公司审批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最小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车间的方式运做。
这种模式下,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一个大的车间,只是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被充分授权,其资金支出审批权的范围,只限于零星的小额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的授权,使分公司拥有部分财务支配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分公司财务支出进行监控。
常规的事前控制方法就是要分公司实行预算制度,使资金“算了再用”;总公司也可以据此了解各分公司预算资金盈缺状况,在各分公司内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1. 概述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它们都属于同一家公司的不同组成部分。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业务、地域的扩张以及管理的逐步复杂化,分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随着分公司的不断发展,分公司的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了总公司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为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分公司的经营状况、工作效率以及公司整体形象等方面。
为此,总公司要求分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分公司的合规经营和规范管理。
同时,总公司还要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分公司的管理制度与总公司的要求相符合,在达成总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公司整个业务的协调发展。
2. 总公司的管理要求为保证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规范管理,总公司要求分公司需要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2.1. 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分公司应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界定各级人员职责、权限、义务等,并确保分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应该与总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相匹配,确保分公司与总公司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2.2. 内部控制制度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流程规范并规范化管理,避免内部管理风险和遗漏。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财务管理、领导班子和职工管理、风险防范、信息共享等。
2.3. 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财务及会计制度的执行。
除遵循国家税务法规的相关法律之外,也应遵循公司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各个分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4. 人员管理制度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解雇、福利待遇等。
同时,应在总公司的人员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署分公司的人员管理制度。
2.5.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分公司应建立合理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合同的性质、期限、内容、解决争议的方式等,切实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合规经营。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首先,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总公司应该设立专门的分公司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分公司的运作,确保分公司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符合总公司的规定和要求。
总公司还需要确定分公司的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保证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其次,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公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公司应该建立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做到财务透明和规范。
分公司需要及时向总公司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核查,以确保公司的财务安全和稳定。
另外,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公司的核心资产,总公司应该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关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政策,确保公司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总公司应该建立员工流动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司的人力资源能够持续发展和壮大。
此外,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市场营销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环节,总公司应该对分公司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进行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计划,确保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总公司还需要建立销售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销售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最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合规制度。
风险管理是公司运作的必要环节,总公司应该对分公司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公司在风险面前能够保持稳健和安全。
合规制度是公司运作的法律保障,总公司应该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合规制度,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和责任。
总的来说,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公司运作的基础和保障,它能够帮助公司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秩序,确保公司运作的有序和高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实力,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增长。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模式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模式1、总公司对分公司、分公司对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包括业务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效绩考核方式等。
1.1管理模式总公司对分公司采用经理负责制,即分公司经理为分公司最高管理者,独立向总部负责,分公司经理对分公司所有成员具有绝对管理权,全权负责分公司各项经营活动。
分公司对项目部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指将分公司将工程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分公司签定承包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管理模式。
1.2业务管理(1)分公司要在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业务。
(2)分公司承担承包期间发生的全部经营成本。
(3)分公司在承揽项目时,必须自己组织队伍,项目经理应由总公司进行资格确认和授权,如临时需要借用总公司人员,必须征得总公司同意,并按公司规定向分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
(4)分公司在承揽业务时,招投标项目由分公司自行组织编制投标文件,并以总公司的名义参加投标,不得以分公司名义签订合同,订立合同必须盖公司的合同专用章。
招投标工程如需总公司编制投标文件,总公司将收取标书编制费。
(5)总公司对分公司的工作质量考核按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因出现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用工经济纠纷赔偿,由分公司承担。
(6)分公司对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可参照执行。
1.3经济管理(1)预算管理总公司授权分公司管理其资产,对应的责任是通过经营资产实现利润。
因此总公司在财年预算前要向分公司协调确定利润目标,以量化规范总公司对分公司权责利安排。
(2)审计控制不论是集权控制还是分权控制都应建立对分公司的财务审计制度,形成对分公司的审计控制。
对分公司的审计控制应包括会计审计和和预算审计两个方面。
(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必须由具备相应业务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人去认真实施,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减少财务风险,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4效绩考核方式为了保证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在各分子公司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对分公司的考核激励,制定子公司经营层绩效考核制度。
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管理方式
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管理方式
一、背景
随着企业的发展,分支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
分支机构成为总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总公司对分支机构
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原则
1. 統一性原則:总公司应确保各分支机构在战略目标、业务规
范和管理制度上具有一致性。
2. 信息公开原则:总公司应及时提供分支机构所需的各类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3. 管控结合原则:总公司需要在管理中兼顾对分支机构的指导
和控制,同时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和分支机构的自主权。
三、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策略
1. 群策群力:总公司鼓励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提倡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整体效能的提升。
2. 监督检查:总公司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派人员进行对分支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遵守企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3. 人才培养:总公司加强对分支机构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4. 激励机制:总公司建立激励机制,对分支机构在业绩、效益等方面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和激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总结
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方式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必须建立科学且有效的管理原则和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实现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统一管理、信息公开、监督检查,促进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 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新)
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2013-05-17 18:07:41 来源: 作者:刘燕【大中小】浏览:1174次评论:0条---考察调研归来的学习与思考所谓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集团功能定位决定管控模式,管控模式必须与集团功能定位相适应,主要从权力、人员、财务、监察、文化等方面进行控制。
一、常见的管控模式(一)操作管控型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为了保证其“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在操作管控的模式下,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必须拥有相似的业务性质,这样集团总部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技能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进行决策,能够应付解决各种常规和突发的问题,总部所需要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总部规模也会相当庞大。
(二)财务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不高,总公司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领导功能上,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追求企业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的快速增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少,其中大多数是财务管理人员。
他们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制订企业财务规划;负责企业的财务和资产运营、投资和撤资;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和实施监控;外部企业的收购和兼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
除此之外,企业总部基本不过问下属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
(三)战略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公司通过企业战略管控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总部通常被设计成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总公司在对分公司的管理上需要更加严谨和高效。
为了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总体规定和具体措施,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设立分公司来拓展业务、提高市场份额和实现资源共享。
然而,分公司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因此,总公司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总体规定1、权力下放:总公司应赋予分公司一定的自主权,以便其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业务决策和运营。
同时,总公司应明确分公司的权责边界,避免权力过度下放导致管理混乱。
2、统一战略:总公司应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对分公司进行战略指导。
分公司应根据总公司的战略进行调整,确保与总公司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利益共享:总公司应与分公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分公司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提高分公司的积极性。
三、具体措施1、决策权:总公司应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分公司,如市场开发、产品定价等,以提高分公司决策效率。
但同时,总公司应保留重要决策权,如人事任免、资金调配等,以维护公司整体利益。
2、监督管理:总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分公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和检查,确保分公司运营合规和财务稳健。
3、考核评价:总公司应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分公司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与分公司负责人的奖惩挂钩,以此激励分公司努力工作。
4、资源支持:总公司应向分公司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资金、技术、人才等,以提高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以某跨国公司为例,其通过对分公司实施上述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权力下放方面,该公司赋予分公司一定的自主权,使得分公司能够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业务策略。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一、前言作为企业的总部,总公司对于分公司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统一管理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1.规范管理。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各分公司在管理方面有相同的标准,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为管理混乱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2.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各个分公司的职责和权利,使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保障企业的利益。
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统一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策略,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4.提升企业的形象。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三、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组织架构。
明确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的组织架构,规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各部门工作的顺畅进行。
2.人员管理。
建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招聘、晋升、调动、薪酬、福利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员工的权益。
3.财务管理。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个分公司的财务操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
4.市场营销。
明确市场营销策略和目标,指导各分公司在市场上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生产管理。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6.信息沟通。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总公司和各分公司之间的沟通畅通,及时传达管理决策和信息。
7.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8.绩效考核。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各个分公司的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明确管理制度的执行标准。
总公司应当明确管理制度的执行标准,要求各分公司严格遵守。
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分公司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公司的运转效率和发展潜力。
为了确保分公司顺利运营和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分公司的各项工作。
下面将从组织架构、权责分明、流程规范、绩效考核和员工激励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组织架构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分公司顺利运作的基础,也是协调各部门之间合作的保障。
集团管理团队应根据分公司的业务特点和规模确定适宜的组织结构,构建合理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
同时,应注重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平衡,避免职能部门过多而繁琐,导致业务部门工作效率下降。
二、权责分明明确的权责分明是分公司高效运作的前提。
集团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岗位职责和权限范围,明确各个职位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方式。
此外,还应加强对分公司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来履行其职责。
三、流程规范良好的流程规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风险。
集团应编制详细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畅通,避免信息滞后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四、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和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集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工作目标的设定、考核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制定等。
同时,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员工,确保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根据绩效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
五、员工激励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集团应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激励员工为实现公司目标做出贡献。
此外,还应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给予员工适当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权责分明、规范的流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有效的员工激励等措施来确保其顺利运行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2013-05-17 18:07:41 来源: 作者:刘燕【大中小】浏览:1174次评论:0条---考察调研归来的学习与思考所谓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集团功能定位决定管控模式,管控模式必须与集团功能定位相适应,主要从权力、人员、财务、监察、文化等方面进行控制。
一、常见的管控模式(一)操作管控型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为了保证其“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在操作管控的模式下,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必须拥有相似的业务性质,这样集团总部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技能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进行决策,能够应付解决各种常规和突发的问题,总部所需要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总部规模也会相当庞大。
(二)财务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不高,总公司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领导功能上,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追求企业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的快速增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少,其中大多数是财务管理人员。
他们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制订企业财务规划;负责企业的财务和资产运营、投资和撤资;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和实施监控;外部企业的收购和兼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
除此之外,企业总部基本不过问下属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
(三)战略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公司通过企业战略管控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总部通常被设计成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
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来追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的快速增长。
企业总部主要由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制订公司战略愿景和方向,指导下属单位的经营运作;审批下属单位的发展战略并整合分配资源;制订和协调重要人事政策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
除此之外,还要管理下属单位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计划;管理控制企业中长期财务指标的实现,以及统一组织实施技术开发,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不仅要平衡企业资源,还要协调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这类企业,企业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综合平衡企业资源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上。
在企业管控实践中,有的把战略管控型又划分为战略指导型和战略实施型,战略指导型偏重于分权,而战略实施型偏重于集权。
(四)运营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高,公司通过制订公司战略,统一和优化企业资源,统筹经营,控制公司战略实施,直接管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或具体业务。
因此,企业总部不仅是经营决策中心,还是经营指标控制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格审核分析企业所有财务指标和经营表现,来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快速成长。
这类企业,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多,规模庞大,涉及财务、营销、研发、市场、工程技术等。
他们的管理任务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制订人事制度,下属单位主管和业务骨干的选拔、任免以及员工的招聘、培训、评级和薪酬等管理工作;在业务方面,从战略制订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由此可见,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
总之,这四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但在现实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为了弥补某一管控模式的不足,而以一种管控模式为主,结合其它管控模型,形成一种综合管控模式。
二、企业管控模式评估与选择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管控模式,取决于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评估。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评估原则。
一般来说,被评价的要素有:企业的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业务发展战略、业务国际化程度、资源关联度、信息化水平等,常用的评估原则是:业务发展阶段。
一般下属企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刚进入一个新领域,各方面还不太成熟,抵御风险能力低,为了利用总部的力量扶持其发展,一般会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对于那些成熟阶段的企业一般会选择分权管控模式。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亚企业文化和统一的企业文化。
如果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这有利于集权管控;如果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集权管理的效率会极大的降低,有可能还会出现无效管理。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分为企业总部的管理能力和下属单位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通过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技能、考核、激励,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水平来反映的。
管理能力可以分为强、中、弱,如果企业总部管理能力强,一般可以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反之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如果下属单位管理能力强,一般不宜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反之,应选择集权管控模式。
产业结构。
企业产业结构按照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划分为:单一、适中、多元化。
如果企业业务单一,这便于企业实现集权管控;如果企业业务呈多元化,企业总部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比较合适。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小、中、大。
当企业规模比较小时,选择集权管控模式能较好的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协调、沟通及控制比较困难,企业一般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扩张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
如果企业实施的是扩张战略,为了鼓励下属单位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企业应选择分权管理模式;在紧缩战略下,企业必须高度集权;而稳定战略,企业总部必须对下属单位的投资融资从严把关,对有关资金运营效率方面的权力可以适当分离。
业务国际化程度。
业务国际化程度可分为本地化经营、区域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
如果下属单位分布区域比较单一,这有利于集权管控;如果是跨国经营,则应倾向分权管控。
资源关联度。
资源关联度是指企业总部所掌握的资源与下属单位经营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通常可分为低、中、高。
如果资源关联度高,宜采用集权管控模式;如果资源关联度低,那么,采用集权管控模式就不合适了。
信息化水平。
企业总部掌握企业内外部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不仅有利于企业集权管控,也有利于企业分权管理,对于发展中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集权管控;反之,是不利于企业集权管控的。
三、企业管控支撑体系企业管控模式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要想实现有效的管控,企业必须在既定的管控模式指导下,建立一个有效的管控支撑体系。
这个支撑体系,从管理职能上看,应该包含企业组织、领导、计划、控制、沟通和激励职能;从运营管理方面看,应该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支持;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应包括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资源管理的职能支持,建立企业管控支撑体系的步骤如下。
企业总部功能的定位及核心职能设计。
作为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企业总部不能采用管理单一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集权程度越高,企业总部就要越多的参与下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日常需要管理的事情也越多。
那么,企业总部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企业总部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该如何定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企业评估来选择管控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企业总部的功能定位和核心职能设计。
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权责关系的界定。
划分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职能界面的目的是,要界定出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权责范围,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管控体系,应该解决好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的三个职能问题:战略职能、管理职能和运营职能。
其中,战略职能关注的是制订和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整合分配企业资源,制订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决策战略性的投资;管理职能关注的是企业管理效率和对企业资源的控制能力,管理控制企业的财务资产、安全以及行政事务等;运营职能关注的是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增值和企业资源的科学、有效使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例如,技术创新、市场开发、采购、项目实施管理等。
建立职能管控体系。
明确了企业总部的核心职能,界定清楚了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权责关系后,就可以围绕核心职能建立相应的职能管控体系。
总之,选择管控模式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企业管控体系的定位。
但是,我们决不能就此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应该以此为导向,利用上面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可以操作的、能将管理模式落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的支撑体系。
这个体系既能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又能促进管控模式的有效运作,最终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
四、如何做好对分公司管控?分公司通常是总公司支柱业务或核心业务的经营者,是企业分权管理的一种常规形式,但这种分权并非完全分权,其分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分公司管理的分权程度有两个极端方式,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车间来管理,分权化程度很低;另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一个模拟法人独立运营,分权化程度较高;在此两者之间,总分公司间可以有多种权责安排。
但不论何种程度和何种方式的分权,分权管理都必须保证权责明确和权责对等,不能因分权而引起控制弱化,同时应使权责利统一,以保证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分公司的财务权力是管理资产,财务责任是实现利润,实现利润后根据薪酬制度兑现有关管理和一线人员的利益。
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管理通过授权控制、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方式,安排分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
(一)授权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在一定授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经营,在授权范围以外的财务事项,则要报总公司批准,形成总分公司之间的授权控制制度。
1、授权管理资产。
总公司对分公司资产管理的授权,是设立分公司而自然产生的授权,其对应的责任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良好使用,使资产保值增值,通过运营资产创造利润。
但此授权也不应是完全授权,分公司资产处置的权力应受到限制。
2、资金支出授权。
对资金支出的授权。
此授权依总分公司财务管理分权程度不同而不同。
最大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模拟法人的方式运做。
在这种模式下,分公司可以拥有正常情况下完全的资金支出审批权。
当然,在分公司非正常情况下使用的资金或者大额的资金,比如营业部改造、大额合同、大额预算变动、资产处置等,则必须报请总公司审批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最小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车间的方式运做。
这种模式下,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一个大的车间,只是在业务方面被充分授权,其资金支出审批权的范围,只限于零星的小额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的授权,使分公司拥有部分财务支配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分公司财务支出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