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毕博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各章内容概括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各章内容概括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各章内容概括近代中国史学十论是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重要专著,由史学家陈寅恪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完成。

该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问题和学术观点。

第一章《中国史学的特殊地位和任务》主要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东西方史学中的独特地位和历史使命。

陈寅恪认为,中国史学应该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与西方史学相结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章《中国史学的传统与发展》讲述了中国史学的传统和发展历程。

陈寅恪认为,中国史学自古以来就注重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但在近代化的同时也需要吸收西方史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近代中国史学的历史地位》探讨了近代中国史学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陈寅恪指出,近代中国史学的出现对于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近代中国史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第四章《近代中国史学的基本方法》介绍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陈寅恪强调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出了史料批判、历史概念的运用以及对历史问题进行整体分析的重要性。

第五章《近代中国史学的学派与人物》概括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学派和代表性人物。

陈寅恪列举了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派,如新学、旧学、考据派等,并对一些著名的史学家进行了评述。

第六章《近代中国史学的主要成就》回顾了近代中国史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陈寅恪对近代中国史学在历史文献整理、历史考证、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第七章《近代中国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近代中国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争议。

陈寅恪提出了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主观性、政治化、片面性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第八章《近代中国史学与国家建设》探讨了近代中国史学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

陈寅恪认为,史学在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第九章《近代中国史学与现代史学》比较了近代中国史学与西方现代史学的差异和联系。

陈寅恪认为,近代中国史学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史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同时坚持中国史学的特色和传统。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由于中国与西方的差别本质上是“中古”与“近代”的差别,自然,中国要改变自身处境,就只有努力消灭 这一差别,使中国尽快实现近代化。而实现近代化的重要途径,在蒋廷黻看来,就是接受西方的近代文化,即向 西方国家学习。
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
中国现代史学家郭廷以:“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科学研究,实与罗先生(罗家伦)同开风气。”
谢谢观看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李济:“他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 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的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这一大堆原始资料点活 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蒋廷黻蒋廷黻,乳名泉清,1895年12月7日生,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六岁入私塾启蒙。十岁离开家 乡进入长沙明德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一年后转入基督教长老会兴办的湘潭益智学堂。1911年,十七岁的蒋廷黻 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就读于密苏里州派克中学堂。1914年考入俄亥俄州欧伯林学院(Oberlin),主修历史学, 1918年毕业。毕业后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召,到法国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战地服务工作,之后又返回美国,进入哥伦 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学。
作者思想
作者思想
《中国近代史》认为,近代化之于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由中国社会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无力 与外国竞争这一严酷现实所凸显出来的。中华民族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中国人也具有政治天才,其聪 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是故论人论地,中国本可大有作为。”然而到了19世纪,中国却明显落到了西方人 的后面,并且遇着了空前的难关。蒋廷黻的看法是,第一,中国的科学不及人。“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 基础已经打好了,而中国的祖先还在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第二,中国不是用机器生财打仗。“西洋已 于十八世纪中年起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中国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 方人经过文艺复兴以后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和深刻的民族观念,中国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以至国家虽大, 人民却一盘散沙,毫无力量。“总而言之,到了19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化,而东方的世界则 仍滞留于中古,中国是落伍了。”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诸多知识结构是显而易见的,如外国侵华史、中华民族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国共关系史、共和国发展史等;但是教材里也存在着大量隐性的知识结构,这类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知识点不多,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章节之中,不易被学生察觉和把握,而它们往往又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着重考查的内容。

因此,笔者对这类隐性知识结构进行了发掘,现将《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隐性隐性知识结构整合如下。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3次变化:1840—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2、近代以来,中国政局的3次演变:1840—1912年属晚清统治时期,1912—1949年属中华民国时期,1949年以后属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3、近代史上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3个政治派别及其主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改良方案。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活动的3个阶段及特征: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阶段,主要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③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阶段,主要由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发展到走十月革命道路。

7、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党的工作重心的3次转移:①1927年开始,从城市逐步转移到农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1949年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时期。

③1978年开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推荐给别人的理由

《中国近代史》推荐给别人的理由

《中国近代史》推荐给别人的理由今天是“读书日”,也是我们推荐好书的日子。

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中国近代史》。

作者萧功秦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在《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世界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

本书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与社会变迁中探究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发生和发展的进程。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从清朝的衰落讲起;第二章探讨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统治时期(1840-1949)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第三章考察了晚清帝国时期(1852-1911)中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第四章探讨了辛亥革命前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与文化问题,包括新旧制度之争、士绅革命、传统儒学与现代化、基督教中国化等。

作者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是清朝由盛而衰的一个时段,作者分析当时发生在中国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本书以“历史是什么”为主题,既涉及对人、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也涉及关于世界文化和人类发展过程的思考。

本书在写作时力图以“大历史观”为指导纲领和方法,既不局限于具体人物与事件中某个单一人物与事件,也不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某种思想或文化体系本身。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中国近代史》一书以其对中国历史的全景式展现,在西方世界引发了一场中国近代史的大讨论。

有人说这本书很无聊,太枯燥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读书日”推荐好书,一定不能错过萧功秦教授的《中国近代史》。

2.本书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的深入考察,展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已经呈现出来。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有了新的变化。

在这期间,在西方列强入侵下而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得到改变。

这种改变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为近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北大历史书单

北大历史书单

北大历史书单1. 《中国古代史》作者:范文瀚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史的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从上古时代到清朝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叙述和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 《近代中国史》作者:王汉民王汉民教授以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的历史变迁。

书中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社会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兴衰沉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徐友春、刘国铭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教材之一。

它以纲要的形式,概括了中国从1840年到当代的历史进程。

书中以精炼的语言,对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篇幅紧凑、内容丰富。

4. 《世界通史》作者:威尔·杜兰特威尔·杜兰特的《世界通史》是西方世界通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该书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时期,从文明的起源到现代文明的形成,逐一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

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完整、生动的世界历史图景。

5. 《民国通史》作者:徐中约徐中约教授的《民国通史》是对中国民国时期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该书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共内战、国共合作等重要历史事件,对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习资料,供学习者参考。

当然,除了这些经典之作,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历史著作,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进一步认识和思考我们的过去,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献开篇的话:1. 刘⼤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民出版社1965年版;2.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3.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4. 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5.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6. 《⽑泽东选集》(1-4卷),主要学习其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卷〉、《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第⼆卷)、《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卷〉等⽂;7. 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民出版社;8. 胡绳:《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民出版社;9. 范⽂澜:《中国近代史》,⼈民出版社;1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民出版社单⾏本或《陈旭麓⽂集》第⼀卷11.成汉昌:《中国现代史科学体系讨论述评》,载《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6期;12.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上编: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1.胡绳《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民出版社,1980年;2.徐凤晨、赵⽮元:《中国近代史》。

辽宁:⼈民出版社,1983年;3.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民出版社,1979年;5.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民出版社,1986年;6.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民出版社,1989年;7.马克思:《鸦⽚贸易史》、《中国⾰命和欧洲⾰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8.牟安世:《鸦⽚战争》,上海⼈民出版社1982年版;9.马克思:《鸦⽚贸易史》、《中国⾰命和欧洲⾰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10.马⼟著、张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11.陈胜磷:《林则徐与鸦⽚战争论稿》,中⼭⼤学出版社1985年版;1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书籍简介蒋廷黻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长达十余年,搜罗原始材料,采用先进方法,开风气之先,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

本书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蒋廷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称蒋廷黻“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本版《中国近代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勇导读推荐,附录《琦善与鸦片战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专节详述沙俄近代以来鲸吞中国的历史。

-------------------------------------------------------------------------------------------------二、内容简介中国近代史是从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

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年鸦片战争爆发到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年五四运动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三、作者简介蒋廷黻(-),湖南邵阳人。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

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中国近代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书评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着磨难和沧桑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血泪,从传统王朝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时期充满着许多的故事和传奇。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近代史不仅仅是历史教科书里的内容,它更是一个民族的痛苦和奋斗的历程,是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本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中国近代史书籍,并加以评述。

第一本是鲁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作品中,更在其学术研究上。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鲁迅在1925年至1926年间写成的,全书分为前言、史论和各家小说,共计64万字。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流派和代表作品。

在书中,鲁迅批判的目光见长,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所表现的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视角,引领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本是《大明王朝1566-1644》。

这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魏德门撰写的关于明朝晚期的历史书籍。

在这本书中,魏德门详细介绍了明朝晚期的各种政治和社会事件,包括内部的纷争、少数民族起义和明朝与外部势力的争斗等。

笔者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除了其详实和生动的历史叙述外,更因为其深化了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明朝晚期毫无头绪的内外问题和民生疾苦的深层次本质,而这些问题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

第三本是《战争与历史》。

这是一本著名的历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全书探讨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条件以及军事战役的实现方式,是世界军事理论的经典名篇。

尽管本书没有直接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但帮助我们理解战争和决策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决策和战争决策,散布的思考量十分巨大。

本书所讲解的原则和思想,也对我们理解军事史、战争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毕博教育平台讨论版使用说明[1]

毕博教育平台讨论版使用说明[1]

六、学生进入 互动
点击参与互 动的问题
基本步骤
七、学生进入 互动
点击话题
基本步骤
八、输入讨论 内容
此处参与需要 讨论的题目
此处输入自己所 发表的见解 结束后提交
提交
基本步骤
九、教师评阅 互动
点击讨论版后再 点击讨论的题目, 即可查看学生回 复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毕博教育平台 讨论版使用说明
基本步骤
一、登录毕博教育平台
输入用户名 和密码
基本步骤
二、进入课程
点击进入课 程
基本步骤
三、进入讨论版
点击讨论版
基本步骤 题目
此处输入需要 讨论的题目
此处输入该题目 的描述(提示) 结束后提交
提交
基本步骤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星尔雅2023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星尔雅2023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星尔雅2023中国近代史纲要超星尔雅2023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综合性著作,它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潮的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框架。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纲要超星尔雅2023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本章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入手,文中详细描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种种变革,包括条约制度的建立、近代化改革的尝试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化的反思等。

第二章: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该章节主要回顾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文中详细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对清朝政权的冲击以及后来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废除科举与百日维新本章介绍了废除科举和百日维新两个重要的变革事件。

文中描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和主张废除的原因,同时介绍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发了慎独、维新派的反思,推动了百日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四章: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该章节主要讲述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文中详细描述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和背景,同时也介绍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的变迁以及共和国的建立。

第五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文中描述了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它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潮和代表人物。

第六章: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该章节主要回顾了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推进。

文中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和背景,分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

第七章: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本章介绍了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文中描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抗日战争后国共内战的发生和结果。

第八章: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该章节主要回顾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

南开大学文科博士点系列介绍之十一: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简介

南开大学文科博士点系列介绍之十一: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简介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3-F0003页
主题词: 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大学文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史学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介;历史积淀;哥伦比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摘要: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历史积淀深厚,发展势头强劲。

1923年蒋廷黻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南开任历史系主任时就创立了该学科,尤以外交史和社会调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梁启超等著名学者也相继开设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魏宏运、来新夏、林树惠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努力,该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

魏宏运教授,曾连续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历史组成员。

陈振江教授,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史学会理事长等职。

现任学科带头人李喜所教授,为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天津梁启超研究会会长、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孙中山基金会理事、中国留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现任学科带头人王先明教授,曾获得教育部“百名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现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天津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博士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博士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博士参考书导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和变革。

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博士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为博士生提供一本全面而系统的参考书,帮助他们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的封闭时代的终结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本章将介绍鸦片战争以及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变。

本章将从政治、经济、农村和城市等多个方面论述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帮助博士生全面理解这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1政治变革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变革主要包括政权更迭、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本节将详细介绍晚清王朝的衰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2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近代史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将探讨近代中国的海洋贸易、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等主题,以及这些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3农村与城市的变迁中国近代史中农村与城市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土地改革、农民运动、城市的兴衰等问题。

本节将讨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近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以及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土地革命等,帮助博士生理解这些人物和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评价与研究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中国近代史荐读书目70种

中国近代史荐读书目70种

中国近代史荐读书目70种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阅读相关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70种值得一读的中国近代史书籍。

一、晚清历史1.《晚清七十年》——钱穆2.《晚清政治的解体与中国革命的兴起》——王明亮3.《晚清的中国》——黄仁宇4.《晚清辛亥革命史》——蔡元培5.《晚清史纲要》——茅海建二、近代史大事件6.《甲午风云录》——章炳麟7.《辛亥革命史》——黄仁宇8.《五四运动》——杨显惠9.《南京条约》——陈垣10.《北洋政府史》——赵尔巽三、近代政治变革11.《清史稿》——裴松之12.《中国历代政权得失》——费正清13.《中共党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4.《中国近代史》——吴晗15.《中国近代政治史》——陈毅四、近代经济发展16.《中国经济史》——何清涟17.《中国近代经济史》——冯其庸18.《中国近代工商业史》——王钧19.《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史》——冯其庸20.《中国农民问题论集》——陈云五、近代社会变迁21.《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王明亮22.《晚清与民主思潮》——黄仁宇23.《民国社会》——胡绳24.《中国近代社会史》——黄仁宇25.《中国农民运动史》——陈云六、近代文化变革26.《中国近代文化史》——王国维27.《晚清七子文化论争》——魏源28.《近代中国文化的兴起》——郭沫若29.《中国儒家文化史》——钱穆30.《中国近代教育史》——谢希德七、近代外交与战争31.《中国近代史纲要》——王恩茂32.《中国近代战争史》——刘国铭33.《近代中国的军事制度》——王有才34.《中国近代外交史》——张友渔35.《中国近代海军史》——罗贤哲八、近代科技与文化36.《中国近代科技史》——王德峰37.《近代中国科技史》——陈贤庆38.《近代中国科技思潮》——李约瑟39.《中国近代文化史》——胡适40.《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吴文俊九、近代知识分子与思潮41.《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史》——吴晗42.《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史》——黄仁宇43.《中国近代思想史》——于光远44.《新文化运动史》——胡适45.《中国近代文人思潮史》——王国维十、近代农村与农民46.《近代中国农村史》——黄仁宇47.《中国近代农民问题史》——顾颉刚48.《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史》——杨显惠49.《近代中国农民斗争史》——陈云50.《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王德峰十一、近代城市与工人阶级51.《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黄仁宇52.《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史》——陈云53.《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史》——黄仁宇54.《近代中国工人斗争史》——陈云55.《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史》——李达十二、中国近代教育与知识分子56.《近代中国教育史》——黄仁宇57.《中国近代教育运动史》——黄仁宇58.《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陈云59.《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史》——陈云60.《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运动史》——李达十三、近代妇女与性别61.《中国近代妇女史》——茅海建62.《近代中国性别史》——黄仁宇63.《中国近代女性史》——陈云64.《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史》——陈云65.《中国近代性别与社会变迁》——黄仁宇十四、近代宗教与信仰66.《中国近代宗教史》——陈云67.《近代中国信仰与社会变迁》——黄仁宇68.《近代中国宗教思潮》——黄仁宇69.《中国近代佛教史》——李约瑟70.《中国近代基督教史》——陈云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推荐的70种值得一读的中国近代史书籍。

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42集感悟

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42集感悟

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42集感悟摘要:一、引言1.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简介2.课程共有42 集,对近代史的全面梳理二、课程感悟1.对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方面3.讲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三、近代史重要事件回顾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抗日战争8.解放战争四、课程对近代史的理解和启示1.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中展现了顽强的抗争精神3.近代史启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五、总结1.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对个人认知的提高2.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正文: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是一门非常精彩的课程,共有42 集,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讲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使我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启示更加深刻。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列强压迫下顽强抗争,为民族复兴付出艰辛努力的历程。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中展现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如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英勇斗争,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奋发图强,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篇章等。

课程的学习启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应该牢记近代史上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压迫,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只有不断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

综上所述,中国社科院公开课【中国近代史讲析】是一门极具价值的课程,对于提高个人对近代史的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九一八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学术成就

九一八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学术成就

九一八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学术成就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学科领域,而九一八事件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该事件发生后,中国一批优秀的近代史学者崭露头角,他们兢兢业业、探索创新,为中国近代史学术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九一八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学术成就进行探讨。

一、梁启超梁启超,字观生,是中国近代史学者中的一位巨擘。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入学习西方哲学、政治学等学科,回国后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运动,成为了当时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思想家。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与著作中。

他在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例如,梁启超对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主张应该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中国摆脱封建统治的束缚。

此外,梁启超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提倡新教育,主张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后来的教育改革者所推崇,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胡适胡适,字涤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杂感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对中国近代史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文学方面,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和教育。

他反对使用文言文的陈旧形式,并积极倡导现代派文学。

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当时推动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胡适还经常以历史学家的身份发表言论,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和评论。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揭示出当时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陈寅恪陈寅恪,字嶙堡,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主要从事古代史学研究,并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陈寅恪提出了“儒家的忍辱负重精神”,并通过对中国封建政体的研究,对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和挫折进行了解读。

他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近代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读《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近代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读《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作者: 许殿才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近代史研究
页码: 209-216页
主题词: 近代史学;《海国图志》;《日本国志》;梁启超;传统史学;中西文化;鸦片战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比较研究;学习西方
摘要: 近代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读《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许殿才近代史学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伴随着救亡图强的时代旋律和中西文化“两极相逢”的矛盾冲突,走过了110个春秋,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财富,同时也客观地提出了研究这份遗产,为当代史学提供借...。

“土洋体育”之争再讨论

“土洋体育”之争再讨论

c u l t u r a l a t mo s p h e r e a n d t h e c o u n t r ' y s s i t u a t i o n t o s p o r t . Re l a t e d d i s c u s s i o n s wi l l b e a b l e t o h e l p
2 0 1 3年 3月
体 育 与 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S p o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Ma r .2 O1 3
第3 4卷
第2 期( 总第 2 0 2期 )
Vo 1 . 3 4 No . 2 ( To t a 1 No . 2 0 2)
歧, 但 在 争论 中也 表 现 出 了不 少共 通 之 处 , 包括 都在 使 用 外 国传 入 的“ 体 育” 概 念、 都 主 张 体 育 应
服务于 国家的富强 、 都认 同科 学及 科 学化 的理 念 、 都试 图加 强各 自在教 育体 制 内的地位 等 等。
这 些 共 通 之 处 不 仅 反 映 了 当时 人 们 对 于 体 育 和 武 术 的 普 遍 心 理 , 更 可借 此 看 出社 会 文化 氛 围与
国家局 势对体育事业 的强 大制约作 用, 相 关的讨论 当能有 助于深化 对近代 中国体 育发展 历程 的
理 解。
关键词 : 土洋体 育之 争 ; “ 体 育” 概念 ; 武术; 科学化 ; 体 育救 国论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5 9 0 ( 2 0 1 3 ) 0 2 —0 0 4 2 -0 4
自1 9 世纪末名词 “ 体育” 从 日本 传入 中 国之后 , 这个 概念 就迅速地成 为 中国知识 分 子讨 论 身体 问题 的重 要 语言 工 具 。 “ 体育” 概念流行的原 因很复杂 , 这其 中既有汉 语 白话 文中缺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

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

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过去安排是重、轻、农,这个次序要反一下,现在是否提农、轻、重?要把农、轻、重的关系研究一下。

过去搞十大关系,就是两条腿走路,多快好省也是两条腿,现在可以说是没有执行,或者说是没有很好地执行。

过去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

这样提海狮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1959 年6 月29 日至7 月2 日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及其原因?如何理解毛泽东指出的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2)根据材料二,对于重、轻、农的关系,毛泽东为什么说“没有执行,或者说是没有很好地执行”?毛泽东在反思的基础上又作了哪些发展?
答案:(1)○1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这是因为重工业是生产资料的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是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物质条件。

重工业的发展能为农业、轻工业的生产提供先进装备,因此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发展。

○2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因为我们对农业和轻工业是比较重视的,保证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货币和物价稳定,没有发生像苏联、东欧那样由于没有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2)毛泽东所说的“没有执行,或者说是没有很好地执行”,是针对“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破坏了重、轻、农的比例关系,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反思这一失误的基础上,毛泽东再次提出要正确处理重、轻、农的关系,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明确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