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受体介导的脂质蓄积的分子机制PPT课件
第五章 脂质和生物膜_PPT幻灯片
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
n-3(或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 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 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9,12,15
3,6,9
ω-3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6,9,12
6,9,12 ω-6 植物油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磷脂的结构类型
X= H X= CH2CH2N(CH3)2 X= CH2CH2NH2 X= CH2CH(OH)CHOH X= CH2CH(NH2)COO-
OH OH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X=
OH
O
OH OH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 中摄取。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清道夫受体
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遗传性的LDL受体缺陷的杂合子是不能摄取LDL的,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有从LDL来的胆固醇酯大量蓄积并泡沫化,其原因用LDL受体途径无法解释,因为从这条途径不能摄取过多的脂质。
同时经LDL受体摄入脂类的量是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调节。
Brown与Goldstein等使LDL乙酰化,从而导致不受细胞内胆固醇调节的过剩脂质也摄入并出现异常蓄积,进而推测存在一种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使巨噬细胞摄取乙酰化LDL。
Brown等人提出这种设想并定名为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
以后许多实验证明了这种推测。
1984年Heinecke等人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氧化剂使LDL氧化修饰,其结果使巨噬细胞摄取了这种变性LDL。
现在认为,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的变性LDL,可被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人细胞内,这是因为变性LDL上带有各种分子的负电荷而与清道夫受体结合。
二、清道夫受体配体清道夫受体配体广泛,有:①乙酰化或氧化LDL等修饰的LDL;②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和多聚鸟嘌呤核苷;③多糖如硫酸右旋糖酐;④某些磷脂,如丝氨酸磷脂,但卵磷脂不是配体;⑤细菌脂多糖,如内毒素等。
这样广泛的配体谱的共同特点是多阴离子化合物。
Ⅱ型清道夫受体没有srcR域,但仍具有Ⅰ型相同的功能,显然配体结合域不在srcR域,推测其结构域在胶原蛋白样域C末端的22个氨基酸残基作为配体识别位点。
是结合多阴离子配体所必需的位点。
三、清道夫受体功能目前对于清道夫受体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是人们在研究巨噬细胞转变成泡沫细胞的机制时发现的。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LDL可被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氧化成氧化LDL,可通过清道夫受体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
氧化LDL还能吸引血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对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等,从而促进粥样斑块形成。
这些研究无疑阐明了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在粥样斑块形成机制中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推测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清除细胞外液中的修饰LDL,尤其是氧化的LDL,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上课-(NXPowerLite)ppt课件
(1) 年龄: 年龄↑→接触致AS因素机会多 动脉壁本身增生性改
变 (2) 性别: 雌激素影响脂质代谢→降低胆固
醇水平, 绝经后与男性相同
二、发病机制
1. 损伤应答学说和炎症学说 目前普遍接受 认为: AS斑块是EC对多种损伤因素 修复性反应的结果 损伤因素: 机械、LDL、高胆固醇 血症、免疫作用、过氧 化脂质、吸烟等
① 脂质的作用: EC、单核巨噬C → LDL氧化→ox-LDL 单核/巨噬C→泡沫C 单核C、EC、SMC→趋化作用 生长F↑
② EC损伤: EC损伤(非剥脱性): 早期, 引
起单核C, 血小板粘附→GF
→SMC↑ EC剥脱性损伤:血小板粘附→GF
③ 单核/巨噬细胞 粘附→迁入内皮下→巨噬细胞 源性泡沫细胞
2. 类型:95%心梗发生在左心室,特 别是左前降支占50%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① 概念:指梗死区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 心肌,并波及乳头肌及肉柱
② 病变:多个大小不定的灶状坏死,散 在
于左心室壁 ③ 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
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基因
2. 环境因素: ① 饮食因素: 食盐摄入量与血压发 生有关,摄入Na+↑ 、 摄K+↓、Ca2+↓ ②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 应激性状态 ↓ 促进高血压发生
3. 其它因素: 肥胖、吸烟、年龄↑
(二)发病机制:
体液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前列腺素类
(一)心绞痛
1.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第五章-脂类和生物膜PPT课件
膜蛋白约占细胞蛋白的1/4。其中70%~80%为膜内在蛋白(如受体、离子通道、 离子泵、膜酶、运送载体等)。
膜周边蛋白质:能溶于水,较易分离 膜蛋白
膜内在蛋白质:不溶于水,需用剧烈方法分离
10
膜结构模型的类型
关于膜的结构有流动镶嵌、板块镶嵌等模型。
(1)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是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 动性,不对称性主要指脂类和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而流 动性则指组成膜的脂类双分子层或蛋白质都是可以流动或 运动的。膜的流动性保证了生物膜能经受一定程度的形变 而不致破裂,这也可使膜中各种成分按需要重新组合,使 之合理分布,有利于表现膜的多种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允 许膜互相融合而不失去对通透性的控制,确保膜分子在细 胞分裂、膜动运输、原生质体融合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
角",能够识别外界的某些物质,并对外界的某些刺激产生相应的反 应。 (6) 物质合成:粗糙型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7)反应场所: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连续性, 使得某些代谢反应在膜上进行,前一反应的产物就是下一反应的底物, 如呼吸链与光合链的电子传递。 (8)吸收作用:细胞膜可通过简单扩散,杜南平衡,离子通道,离 子载体,离子泵,胞饮作用与分泌等方式调控物质的吸收与转移。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人体功能必不可少,但必须 由膳食提供,称之。
碘值: 指100g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3
脂质过氧化:一般是指多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质的发 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的现象,它是典型的活性氧参与的自 由基链式反应;
活性氧:指氧或含氧的高反应活性分子,如超氧阴离子自由 基、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等的统称;
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1)分室作用: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耒,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发 生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脂质的代谢》PPT课件
• 4.磷脂酰肌醇: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细胞膜 含有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和-4,5-双磷酸,后者可 转化为细胞内信使:肌醇-1,4,5-三磷酸和1,2-二酰 甘油。
• 5.磷脂酰甘油:在细菌细胞膜中含量高,是心磷 脂的头基部分。
-羟丁 酸
乙酰 乙酸 丙 酮
精选课件ppt
返回
主菜单 30
=
=
= =
=
=
8 酮体的生成 及利用O O
CoASH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合酶
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
O
O CH3CSCoA
CoASH
CH3CSCoA
O OH O
HMGCoA 裂解酶
HOCCH2CCH2CSCoA CH3 (HMGCoA)
精选课件ppt
8
精选课件ppt
9
• (二) 类固醇
•
由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的化合物,分子
为扁平状,平面上的取代基直立时较稳定,但
也有平伏状的。
(三)胆固醇和非动物固
醇
胆固醇在脑、肝、肾和
蛋黄中含量很高,主要存
在于细胞膜,属于两性分
子,可转化为多种活性物
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导
致动脉粥样硬化。
植物固醇存在于谷物中,
精选课件ppt
5
• (五)鞘磷脂
即鞘氨醇磷脂,在脑髓鞘和 红细胞膜中含量丰富。由鞘氨醇、 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组成。
鞘氨醇:已发现六十多种, 结构如p107所示。
神经酰胺:脂肪酸通过酰胺 键与鞘氨醇相连,即为神经酰胺。
脂质和生物膜精品PPT课件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 中。此特性由构成脂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
主要功能:
机体代谢燃料和储能形式; 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特异
性、组织免疫等密切相关。 具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保护、保温作用;
分类
(1)单纯脂质: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 脂肪、蜡
(2)复合脂质: 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糖脂:甘油糖脂、鞘糖脂
(一)种类:
1、按脂肪酸种类分: 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 酯; 如:油酸、亚油酸。
自然界一些常见的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棕榈酸),十六酸,16:0
硬脂酸,
十八酸,18:0
花生酸,
二十酸,20:0
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
二、磷脂 (phospholipids)
1、脑磷脂 2、卵磷脂 3、磷脂酰肌醇 4、缩醛磷脂 5、心磷脂
三、鞘脂类
1、鞘磷脂类 2、脑苷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
四、类固醇
类固醇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大类环戊稠全氢化菲衍生 物的总称,亦称类甾醇或甾族化合物。类固醇包括固醇 (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胆 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 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如毛地黄毒 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蜍毒等。
溶解性
化学性质 水解与皂化 加成反应(氢化、卤化) 氧化与酸败
氢化油(植物奶油)
油脂氢化的基本原理是在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 多的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镍系、铜- 铬系等),通入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 的双键与氢 原子结合成为不饱和程度较低的脂 肪酸,其结果是油脂的熔点升高(硬度加大)。 因为在上述反应中添加了氢气,而且使油脂出 现了“硬化”,所以经过这样处理而获得的油 脂与原来的性质不同,叫做“氢化油”或“硬 化油”,其过程也因此叫做“氢化”。
清道夫受体
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遗传性的LDL受体缺陷的杂合子是不能摄取LDL的,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有从LDL来的胆固醇酯大量蓄积并泡沫化,其原因用LDL受体途径无法解释,因为从这条途径不能摄取过多的脂质。
同时经LDL受体摄入脂类的量是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调节。
Brown与Goldstein等使LDL乙酰化,从而导致不受细胞内胆固醇调节的过剩脂质也摄入并出现异常蓄积,进而推测存在一种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使巨噬细胞摄取乙酰化LDL。
Brown等人提出这种设想并定名为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
以后许多实验证明了这种推测。
1984年Heinecke等人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氧化剂使LDL氧化修饰,其结果使巨噬细胞摄取了这种变性LDL。
现在认为,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的变性LDL,可被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人细胞内,这是因为变性LDL上带有各种分子的负电荷而与清道夫受体结合。
二、清道夫受体配体清道夫受体配体广泛,有:①乙酰化或氧化LDL等修饰的LDL;②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和多聚鸟嘌呤核苷;③多糖如硫酸右旋糖酐;④某些磷脂,如丝氨酸磷脂,但卵磷脂不是配体;⑤细菌脂多糖,如内毒素等。
这样广泛的配体谱的共同特点是多阴离子化合物。
Ⅱ型清道夫受体没有srcR域,但仍具有Ⅰ型相同的功能,显然配体结合域不在srcR域,推测其结构域在胶原蛋白样域C末端的22个氨基酸残基作为配体识别位点。
是结合多阴离子配体所必需的位点。
三、清道夫受体功能目前对于清道夫受体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是人们在研究巨噬细胞转变成泡沫细胞的机制时发现的。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LDL可被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氧化成氧化LDL,可通过清道夫受体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
氧化LDL还能吸引血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对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等,从而促进粥样斑块形成。
这些研究无疑阐明了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在粥样斑块形成机制中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推测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清除细胞外液中的修饰LDL,尤其是氧化的LDL,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
脑卒中与血脂医学ppt课件
·Lp(a)
·是一独立的脂蛋白,是一种致动脉粥样硬 化因子。而它的浓度是受遗传因素控制, 主要由第6号染色体长臂2区6带的AP0(a)基 因决定,并终身不变,个体差异很大,在 人群中的分布因种族而异,与性别,年龄 无关,不受环境,生活方式和一般降脂药 物影响,可预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量研 究均发现Lp(a)含量的升高与脑梗死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密切相关,在皮层梗死中升高尤为明显,
·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含量过多时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 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
13
· LDL:
·LDL 是最早确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浆LDL水 平升 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经LDL受体 进入细胞的LDL水解后产生的游离胆固醇可引起负反馈调节 所以LDL本身并不会导致细胞内的胆固醇积聚;
11
·研究发现:颈动脉造影证实的121例颈动脉分叉处狭省病 人, HDL-C 水平显著降低,且动脉狭窄程度与总胆固醇 TC)/HDL-C 比率呈正相关,与血清HDL-C 呈负相关。
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DL—C增高程度比载脂蛋 白B显著,指出LDL-C 是粥样硬化早期阶段的最主要的脂 类因素,而甘油三酯的代谢及其对LDL和HDL的影响与以后 粥样硬化过程有关。 已有证据表明血浆LDL-C 的降低可引起冠状动脉、股动 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退甚至消退;同时降低心肌梗 死、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血脂异常主要影响较大的血管,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展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LDL-C 及载脂蛋白B 的升高以及HDL-C、 载脂蛋白AI降低有关。
9
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 · 脂质浸润学说: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 楚 但
清道夫受体介导的脂质蓄积的分子机制
NSPSLQEKLKSFK (50)
AcLDL
MSR-A
HSP90 HSP70 GAPDH Lyn
HSP90, HSP70, and GAPDH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he Cytoplasmic Domain of MSR Nakamura T. et al. BBRC, 290, 858-864 (2002)
Formation of foam cell
Athers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macrophages and lymphocytes that uptake the pathogenicity lipids invading the vessel.
Fong LG et al. J Biol Chem, 274, 36088-36816 (1999)
phosphorylation of cytoplasmic domain
Ser49(rat) reduces uptake of lipid
Fong LG et al. J Biol Chem, 274, 36088-36816 (1999)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日
7
Cytoplasmic domain:
• Murine: MTKEMTENQRLCPHEREDADCSSESVKFDARSMTASLP
HSTKNGPSVQEKLKSFK (55) • Rabbit: MAQWDSFTDQQEDTDSCSESVKFDARSNTALLPPNPK
GPPLQEKLKSFK (50) • Bovine: MAQWDDFPDQQEDTDSCTESVKFDARSVTALLPPHPKN
Hsien-Yeh Hsu et al. J Biol Chem, 273, 1240-1246 (1998)
2020年10月2日
10
Fucoidan IL-1
MSR-A
Hsp90,pp60Src Rac1 PAK
PI3K
proIL-1
JNK p38
Ligands of 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Induce Cytokine Expression via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Hsu HY. et al. J Biol Chem, 276, 28719-28730 (2001)
2020年10月2日
11
AcLDL
MSR-A
internalization, adhesion
Gi/o
Regulation of 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uptake in macrophages by pertussis toxin-
sensitive G proteins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Lipids via Scavenger Receptors
Qi Che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5.8
2020年10月2日
1
Formation of foam cell
2020A年1th0月er2s日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macrophages 2 and lymphocytes that uptake the pathogenicity lipids invading the vessel.
cells
2020年10月2日
5
The cytoplasmic domain is the key part of the receptor
2020年10月2日
6
Functions of SR-A cytoplasmic domain:
• media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ligands such as ox-LDL • participate the regulation of cell adhesion and migration • accommodate the expression and transport of receptor • link-coupled with downstream of signaling pathway
Hale Waihona Puke 2020年10月2日Post SR. et al.J Lipid Res, 43, 1829-1836 (2002)
2020年10月2日
9
AcLDL
Fucoidan uPA
MSR-A
PTK PLC -γ PKC
Ligand Binding to 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A Induces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Expression by a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
Stewart C et al. J Lipid Res, 41, 807-813 (2000)
Class A scavenger receptors mediate cell adhesionvia activation of Gi/o and formation of focal
adhesion complexes
SR-A and CD36 are the principal receptors responsible for foamcell formation
2020年10月2日
Macrophage cell takes up lipid by SR-A 3
Structure of SR-A
• Six domains • Three types • Trimeric molecule
2020年10月2日
4
Functions of SR-A
• Foam cell formation • Mφ adhesion • Host defense and innate
immunity • Adaptive responses •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Phagocytosis of apoptotic
GPTLQERMKSYK (50) • Human: MEQWDHFHNQQEDTDSCSESVKFDARSMTALLPPNPK
NSPSLQEKLKSFK (50)
2020年10月2日
8
AcLDL
MSR-A
HSP90 HSP70 GAPDH Lyn
HSP90, HSP70, and GAPDH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he Cytoplasmic Domain of MSR Nakamura T. et al. BBRC, 290, 858-864 (2002)
Functional and possible physical association of scavenger receptor with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 Lyn in monocytic THP-l-derived Macrophages Miki S. et al. FEBS Letters, 399, 241-244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