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版1-4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NEW)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上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上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绪 论第1章 流体流动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第3章 液体的搅拌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第5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第6章 传 热第7章 蒸 发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绪 论第1章 流体流动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第3章 液体的搅拌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第5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第6章 传 热第7章 蒸 发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绪 论第1章 流体流动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第3章 液体的搅拌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第5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第6章 传 热第7章 蒸 发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陈敏恒主编的《化工原理》(第4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为方便题库上线和读者阅读,本题库分为上下册。

绪 论一、简答题什么是化工原理中的三传?试论述三传的可比拟性。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化工原理的三传: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

三传的类比:(1)传递本质类比①动量传递是由于流体层之间速度不等,动量将从速度大处向速度小处传递。

②热量传递是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有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③质量传递是因物质在流体内存在浓度差,物质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

(2)基础定律数学模型类比①动量传递的牛顿粘性定律。

②热量传递的傅立叶定律。

③质量传递的费克扩散定律。

(3)物性系数类比①粘度系数。

②导热系数。

③分子扩散系数。

第1章 流体流动一、选择题1.计算管路系统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 ),计算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研]A .小管的流速B .大管的流速C .上游管道的流速D .大管与小管的流速平均值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第一章流体流动1 PA(绝)= 1.28×105 N/m2PA(表)= 2.66×104N/m22 W = 6.15吨3 F = 1.42×104NP = 7.77×104Pa4 H = 0.39m5 △P = 2041×105N/m26 P = 1.028×105Pa△h = 0.157m7 P(绝)= 18kPa H = 8.36m8 H = R PA> PB9 略10 P = Paexp[-Mgh/RT]11 u = 11.0m/s ; G = 266.7kg/m2sqm = 2.28kg/s12 R = 340mm13 qv = 2284m3/h14 τ= 1463s15 Hf = 0.26J/N16 会汽化1718 F = 4.02×103N19 略20 u2 = 3.62m/s ; R = 0.41m21 F = 151N22 v = 5.5×10-6m2/s23 =0.817 a = 1.0624 略25 P(真)= 95kPa ; P(真)变大26 Z = 12.4m27 P(表)= 3.00×105N/m228 qv = 3.39m3/h P1变小 P2变大29 qv = 1.81m3/h30 H = 43.8m31 τ= 2104s32 He = 38.1J/N33 qv =0.052m3/s=186m3/h34 qv1 = 9.7m3/h ; qv2 = 4.31m3/hqv3 = 5.39m3/h ; q,v3 = 5.39m3/h35 qvB/qvC = 1.31 ; qvB/qvC =1.05 ;能量损失36 P1(绝)=5.35×105Pa37 = 13.0m/s38 qv = 7.9m3/h39 qVCO2(上限)=3248l/h40 = 500 l/s ; τ=3×104PaF = 3×102N P = 150w41 he = 60.3J/kg42 τy = 18.84Pa μ∞ = 4.55Pa·s43 τy = 39.7Pa44 略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1 He = 15+4.5×105qV2He = 45.6J/N Pe = 4.5KW2 P = ρω2r2/2 ; Φ/ρg = u2/2g = 22.4J/N3 He = 34.6J/N ; η = 64%4 略5 qV = 0.035m3/s ; Pe = 11.5KW6 串联7 qV = 0.178m3/min ; qV, = 0.222m3/min8 会汽蚀9 安装不适宜,泵下移或设备上移10 IS80-65-160 或 IS100-65-31511 ηV = 96.6%12 不适用13 P = 33.6KW ; T2 = 101.0℃14 qV = 87.5m3/h ; 选W2第三章流体的搅拌1 略2 P = 38.7w ; P’ = 36.8w3 d/d1 = 4.64 ; n/n1 = 0.359 ; N/N1 = 100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1 △φ = 222.7N/m22 △φ/L = 1084Pa/m3 V = 2.42m34 K = 5.26×10-4m2/s ; qe = 0.05m3/m25 A = 15.3m2 ; n = 2台6 略7 △V0 = 1.5L8 △V = 13L9 q = 58.4l/m2 ; τw = 6.4min10 τ = 166s ; τw = 124s11 K = 3.05×10-5m2/sVe = 5.06×10-2m3 ; V = 0.25m312 n’ = 4.5rpm ; L’/L = 2/3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1 ut = 7.86×10-4m/s ; ut’ = 0.07m/s2 dP = 88.8μm3 τ = 8.43×10-3s ; s = 6.75×10-5m4 dpmax = 3.6μm5 dpmin = 64.7μm ; ηP = 60%6 可完全分开7 ζRe2<488 η0 = 0.925 ; x出1 = 0.53x出2 = 0.27 ; x出3 = 0.20x出4 = 0 ; W出 = 59.9kg/day9 ε固 = 0.42 ; ε流 = 0.71 ; ΔФ = 3.14×104N/m210 略11 D扩 = 2.77m12 略第六章传热1 δ1 = 0.22m ; δ2 = 0.1m2 t1 = 800℃3 t1 = 405℃4 δ = 50mm5 (λ’-λ)/ λ = -19.7%6 略7 Q,/Q = 1.64 λ小的放内层8 a = 330W/m2*℃9 a = 252.5W/ m2*℃10 q = 3.69kw/m211 q1/q2 =112 w = 3.72×10-3kg/s ; w’=7.51×10-3kg/s13 Tg = 312℃14 Tw = 746K15 τ = 3.3hr16 ε A = 0.48 ; ε B = 0.4017 略18 热阻分率0.3%K’=49.0W/m2·℃ ; K,, = 82.1W/m2·℃19 w = 3.47×10-5kg/m·s ; tw = 38.7℃20 δ= 82mm21 a1 =1.29×104W/m2·℃ ; a,2 = 3.05×103W/m2·℃ ; R = 7.58*10-5m2·℃/W22 δ= 10mm ; Qmax = 11.3KW23 R = 6.3×10-3m2·℃/W24 n = 31 ; L = 1.65m25 L = 9.53m26 qm = 4.0kg/s ; A = 7.14m227 qm2 = 10.9kg/s ; n = 36 ; L = 2.06m ; q,m1 = 2.24kg/s28 qm = 0.048kg/s29 t2 = 76.5℃ ; t2 = 17.9℃30 t,2 = 98.2℃ ; 提高水蒸气压强T’=112.1℃31 qm1 = 1.24kg/s32 T,2 = 78.7℃ ; t,2 = 61.3℃33 T = 64.6℃ ; t2a = 123.1℃ ; t2b = 56.9℃34 t2 = 119℃35 τ = 5.58hr36 单壳层Δtm = 40.3℃ ; 双壳层Δtm’=43.9℃37 a = 781W/m2·℃38 L = 1.08m ; t2’=73.2℃39 NP = 2 ; NT = 114 ; L实 = 1.2L计 = 3.0m ; D = 460mm 第七章蒸发1 W = 1500kg/h ; w1 = 12.8% ; w2 = 18.8%2 Δt = 12.0℃3 A = 64.7m2 ; W/D = 0.8394 W = 0.417kg/s ; K = 1.88×103W/m2·℃ ; w’= 2.4%5 t1 = 108.6℃ ; t2 = 90.9℃ ; t3 = 66℃6 A1 = A2 = 9.55m2第八章吸收1 E=188.1Mpa;偏差0.21%2 G=3.1×10-3kgCO2/kgH2O3 Cmin=44.16mg/m3水;Cmin=17.51mg/m3水4 (xe-x)=1.19×10-5;(y-ye)=5.76×10-3 ;(xe-x)=4.7×10-6 ;(y-ye)=3.68×10-35 (y-ye)2/(y-ye)1=1.33 ; (xe-x)2/(xe-x)1=2.676 τ=0.58hr7 τ=1.44×106s8 Kya=54.9kmol/m3·h ; H OG=0.291m ;液相阻力分率15.1%9 N A=6.66×10-6kmol/s·m2 ; N A’=1.05×10-5kmol/(s·m2)10 略11 略12 NOG=13 略14 略15 x1=0.0113; =2.35×10-3 ;H=62.2m16 (1)H=4.61m;(2)H=11.3m17 Gmin=0.489kmol/m2·h ; x2=5.43×10-618 HA=2.8m ; HB=2.8m19 (1)HOG=0.695m;Kya=168.6kmol/m3·h;(2)w=4.36kmol/h20 y2=0.00221 η’=0.87;x1’=0.0032522 y2’=0.000519第九章精馏1 (1)α1=2.370 ;α2=2.596 ;(2)αm=2.4842 t=65.35℃; xA=0.5123 t=81.36℃ ; yA=0.18724 (1)NT=7; (2)V=20.3kmol/h; (3)D=47.4kmol; W=52.6kmol25 t=60℃; xA=0.188; xB=0.361; xC=0.45126 x(A-D) :0.030;0.153;0.581;0.237 y(A-D) :0.141;0.306;0.465;0.08527 D/F=0.4975;W/F=0.5025; xD(A-D):0.402;0.591;0.007;9.7×10-5 ;xW(A-D):1.4×10-5;0.012;0.690;0.29828 N=14.1 ; N1=7.9第十章气液传质设备1 EmV=0.7582 ET=41%3 N实=104 D=1.2m5 HETP=0.356m6 D=0.6m; △P/H=235.44Pa/m第十一章萃取1 (1)E=64.1kg;R=25.9kg;x=0.06;y=0.046 (2)kA=0.767;β=14.62 (1)E=92.2kg;R=87.8kg;yA=0.13; xA=0.15(2)E°=21.31kg;R°=78.69kg;yA°=0.77;xA°=0.163 (1)R=88.6kg;E=130.5kg;yA=0.0854;yS=0.862;yB=0.0526;xS=0.0746;xB=0.82 5 (2)S=119.1kg4 xA2=0.225 E1=125kg;RN=75kg;yA1=0.148;yS1=0.763;yB1=0.089;xSN=0.0672;xBN=0.9136 (1)S/B=24.9;(2)S/B=5.137 (1)Smin=36.47kg/h (2)N=5.1第十二章其它传质分离方法1 m=47.7kg2 t1=44.9℃3 a=138.3m2/g4 τB=6.83hr5 W3=0.0825;qm2=5920.3kg/h; JV1=0.0406kg/m2·s;JV2=0.0141kg/m2·s 第十三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1 略2 (1)θ1=20℃; (2)t2=40℃;H=0.0489kg水/kg干空气3 H=0.0423kgH2O/kg干H24 (1)W=0.0156kgH2O/kg干空气(2)tw3=18.1℃5 t2=45.2℃;H2=0.026kg水/kg干气6 W=2.25kg水/kg干气7 P2=320.4kN/m28 Z=2.53m第十四章固体干燥1 =74.2%; =5.6%2 W水=0.0174kg水/kg干气; Q=87.6kJ/kg干气3 略4 (1)ΔI=1.25kJ/kg干气;(2)t2=55.9℃;(3)t2=54.7℃5 (1)t2=17.5℃;H2=0.0125kg水/kg干气 (2) =10.0%6 自由含水量=0.243kg水/kg干料结合水量=0.02kg水/kg干料。

化工原理第四版陈敏恒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陈敏恒答案

第一章习题静压强及其应用1. 用图示的U形压差计测量管道A点的压强,U形压差计与管道的连接导管中充满水。

指示剂为汞,读数R=120mm,当地大气压p a=760mmHg,试求:(1) A点的绝对压强,Pa;(2) A点的表压,mH2O。

2. 为测量腐蚀性液体贮槽中的存液量,采用图示的装置。

测量时通入压缩空气,控制调节阀使空气缓慢地鼓泡通过观察瓶。

今测得U形压差计读数为R=130mm,通气管距贮槽底面h=20cm,贮槽直径为2m,液体密度为980kg/m3。

试求贮槽内液体的储存量为多少吨?3. 一敞口贮槽内盛20℃的苯,苯的密度为880kg/m3。

液面距槽底9m,槽底侧面有一直径为500mm的人孔,其中心距槽底600mm,人孔覆以孔盖,试求:(1) 人孔盖共受多少液柱静压力,以kg(f)表示;(2) 槽底面所受的压强是多少Pa?4. 附图为一油水分离器。

油与水的混合物连续进入该器,利用密度不同使油和水分层。

油由上部溢出,水由底部经一倒U形管连续排出。

该管顶部用一管道与分离器上方相通,使两处压强相等。

已知观察镜的中心离溢油口的垂直距离H s=500mm,油的密度为780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

今欲使油水分界面维持在观察镜中心处,问倒U形出口管顶部距分界面的垂直距离H应为多少?因液体在器内及管内的流动缓慢,本题可作静力学处理。

5. 用一复式U形压差计测定水管A、B两点的压差。

指示液为汞,其间充满水。

今测得h1 =1.20m,h2=0.3m,h3 =1.30m,h4 =0.25m,试以N/m2为单位表示A、B两点的压差Δp。

6. 附图为一气柜,其内径9m,钟罩及其附件共重10吨,忽略其浸在水中部分所受之浮力,进入气柜的气速很低,动能及阻力可忽略。

求钟罩上浮时,气柜内气体的压强和钟罩内外水位差Δh (即“水封高”)为多少?7. 附图所示的汽液直接接触混合式冷凝器,蒸汽被水冷凝后,凝液与水沿大气腿流至地沟排出,现已知器内真空度为82kPa,当地大气压为100kPa,问其绝对压为多少Pa?并估计大气腿内的水柱高度H为多少米?8. 如图所示,在A 、B 两容器的上、下各接一压差计,两压差计的指示液相同,其密度均为ρi 。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王志奎)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王志奎)

(1)混合气体在操作条件下的密度为
m
pM m RT
106.8 18.6 0.763 8.314 313
kg / m3
(2)混合气体 V 6000m3 ,摩尔体积为 M m 18.6 m3 / kmol m 0.763
混合气体的量为
n V 6000 0.763 246 kmol
Mm
18.6
正辛烷的质量分数 2 1 0.369 0.631
从附录四查得 20℃下正庚烷的密度 1 684kg / m3 ,正辛烷的密度为 2 703kg / m3
混合液的密度
m
0.369
1
0.631
696kg
/
m3
684 703
【1-4】温度 20℃,苯与甲苯按 4:6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求其混合液的密度。
解 管中水柱高出槽液面 2m,h=2m 水柱。
(1)管子上端空间的绝对压力 p绝
在水平面 11' 处的压力平衡,有
p绝 gh 大气压力 p绝 101200 1000 9.81 2 81580 P(a 绝对压力)
(2)管子上端空间的表压 p表
习题 1-6 附图
p表 p绝 -大气压力=81580 101200 19620 Pa

管内径为 200mm,截面 2 处的管内径为 100mm。由于水的压力,截面 1 处产生 1m 高的水
柱。试计算在截面 1 与 2 之间所产生的水柱高度差 h 为多少(忽略从 1 到 2 处的压头损失)?

另一计算法
计算液柱高度时,用后一方法简便。
【1-16】在习题 1-16 附图所示的水平管路中,水的流量为
H2O 1000×0.8=800kg

化工原理配套习题1-4章部分答案

化工原理配套习题1-4章部分答案

化工原理配套习题1-4章部分答案(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工原理前四章的习题(概念题部分)答案发给你们,后面二章的题目同前几章一样,先自己做!期中考试总体考得不错,希望拿到这个后,同学们能认真比对,思考;以获得知识的强化,进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强能力!因学校网络断网,又考虑恰逢五一小长假,故4日回校将电脑上存贮的这个文档发给你们研究一下,至上课时有疑问再讨论。

诚祝大家青年节快乐!第一章 流体流动一、选择题1. 连续操作时,物料衡算通式中的过程积累量G A 为( )。

BA.零B.正数C.负数D.任意值2. 热量衡算中,物料的焓为相对值,通常规定( )的焓为零。

A℃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3. 流体阻力的表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DA.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B.流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D.流体的内摩擦力在流体激烈流动时不存在4. 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 ,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

Am25. 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 )。

B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6.对可压缩流体,满足( ) 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C A.)%(20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B. )%(01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C.)%(20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D. )%(01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7. 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 )准数。

CA.欧拉B.施伍德C.雷诺D.努塞尔特8. 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 )。

B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椭圆线9. 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 )。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习题详解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习题详解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习题详解第一章流体流动流体的压力【1-1】容器A中的气体表压为60kPa,容器B中的气体真空度为1.2104Pa。

试分别求出A、B二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若干帕,该处环境的大气压力等于标准大气压力。

解标准大气压力为101.325kPa容器A的绝对压力pA101.325+60161.325kPa容器B的绝对压力pB101.3251289.325kPa【1-2】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12kPa和157kPa,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kPa。

试求此设备的进、出口的绝对压力及进、出的压力差各为多少帕。

解进口绝对压力p进101.31289.3kPa出口绝对压力p出101.3157258.3kPa进、出口的压力差p157(12)15712169kPa或p258.389.3169kPa流体的密度【1-3】正庚烷和正辛烷混合液中,正庚烷的摩尔分数为0.4,试求该混合液在20℃下的密度。

解正庚烷的摩尔质量为100kg/kmol,正辛烷的摩尔质量为114kg/kmol。

将摩尔分数换算为质量分数正庚烷的质量分数10.41000.3690.41000.6114正辛烷的质量分数210.3690.631从附录四查得20℃下正庚烷的密度1684kg/m3,正辛烷的密度为2703kg/m3混合液的密度m10.3690.631684703696kg/m3流体静力学【1-6】如习题1-6附图所示,有一端封闭的管子,装入若干水后,倒插入常温水槽中,管中水柱较水槽液面高出2m,当地大气压力为101.2kPa。

试求:(1)管子上端空间的绝对压力;(2)管子上端空间的表压;(3)管子上端空间的真空度;(4)若将水换成四氯化碳,管中四氯化碳液柱较槽的液面高出多少米?解管中水柱高出槽液面2m,h=2m水柱。

(1)管子上端空间的绝对压力p绝在水平面11'处的压力平衡,有p绝gh大气压力p绝10120010009.81281580Pa(绝对压力)(2)管子上端空间的表压p表p表p绝-大气压力=8158010120019620Pa习题1-6附图(3)管子上端空间的真空度p真p真=-p表=-1962019620Pa(4)槽内为四氯化碳,管中液柱高度h'h'水hccl4常温下四氯化碳的密度,从附录四查得为ccl1594kg/m3 4h'100021.25m1594【1-8】如习题1-8附图所示,容器内贮有密度为1250kg/m3的液体,液面高度为3.2m。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解--第四章--传热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解--第四章--传热

第四章 传 热热传导【4-1】有一加热器,为了减少热损失,在加热器的平壁外表面,包一层热导率为0.16W/(m·℃)、厚度为300mm 的绝热材料。

已测得绝热层外表面温度为30℃,另测得距加热器平壁外表面250mm 处的温度为75℃,如习题4-1附图所示。

试求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

解 2375℃, 30℃tt ==计算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1t ,./()W m λ=⋅016℃231212t t t t b b λλ--= (1757530)025*********t --= ..145025********t=⨯+=℃ 【4-2】有一冷藏室,其保冷壁是由30mm 厚的软木做成的。

软木的热导率λ=0.043 W/(m·℃)。

若外表面温度为28℃,内表面温度为3℃,试计算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

解 已知.(),.123℃, 28℃, =0043/℃ 003tt W m b mλ==⋅=,则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为()()../.q t t W m bλ=-=-=-2120043328358 003【4-3】用平板法测定材料的热导率,平板状材料的习题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水冷却,同时在板的两侧均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

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m 2,材料的厚度为0.02m 。

现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2.8A ,伏特计的读数为140V ,两侧温度分别为280℃和100℃,试计算该材料的热导率。

解 根据已知做图热传导的热量 .28140392Q I V W =⋅=⨯=()12AQ t t bλ=-.().()12392002002280100Qb A t t λ⨯==-- ()./218W m =⋅℃【4-4】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层材料构成:耐火砖层,热导率λ=1.05W/(m·℃),厚度230b mm =;绝热砖层,热导率λ=0.151W/(m·℃);普通砖层,热导率λ=0.93W/(m·℃)。

化工原理第四版下册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下册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下册答案化工原理第四版下册答案。

第一章,化工原理概述。

1.1 选择题。

1.(A)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C)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技术。

3.(B)化工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方面。

4.(D)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

5.(A)化工原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1.2 填空题。

1.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技术。

3. 化工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方面。

4. 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

5. 化工原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化工原理基本理论。

2.1 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方面。

2. 请简要说明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2 计算题。

1. 请计算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并给出计算步骤和结果。

步骤,根据输入和输出的物质量,利用物质平衡的公式进行计算。

结果,经计算得出,物质平衡为XXkg。

2. 请计算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并给出计算步骤和结果。

步骤,根据输入和输出的能量量,利用能量平衡的公式进行计算。

结果,经计算得出,能量平衡为XXkJ。

第三章,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1 分析题。

1. 请分析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在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和优化。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思考题答案(全)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思考题答案(全)
133
答:按照强制对流公式 4-12 为什么滴状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的大?由于壁面不容易形成滴状冷凝,蒸 汽 冷凝多为膜状冷凝。影响膜状冷凝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滴状冷凝过程中,壁面的大部分面积直接暴露在蒸汽中,在这些部位没有液膜阻碍着 热流,故滴状冷凝的传热系数可比膜状冷凝高十倍左右。 影响膜状冷凝的因素有: (1)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当液膜呈滞流流动时,若温度差加大,则蒸汽冷凝速率增加, 因而液膜层厚度增加,使冷凝传热系数降低。 (2)流体物性由膜状冷凝传热系数计算式可知,液膜的密度、粘度及导热系数,蒸汽的 冷凝潜热,都影响冷凝传热系数。 (3)蒸汽的流速和流向蒸汽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和液膜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若蒸汽 和液膜同向流动,则摩擦力将是液膜加速,厚度减薄,使传热系数增大;若逆向流动,则相 反。但这种力若超过液膜重力,液膜会被蒸汽吹离壁面,此时随蒸汽流速的增加,对流传热 系数急剧增大。 (4)蒸汽中不凝气体含量的影响若蒸汽中含有空气或其它不凝性气体,则壁面可能为气 体(导热系数很小)层所遮盖,增加了一层附加热阻,使对流传热系数急剧下降。因此在冷 凝器的设计和操作中,都必须考虑排除不凝气。含有大量不凝气的蒸汽冷凝设备称为冷却冷 凝器,其计算方法需参考有关资料。 (5)冷凝壁面的影响若沿冷凝液流动方向积存的液体增多,则液膜增厚,使传热系数下 降,故在设计和安装冷凝器时,应正确安放冷凝壁面。例如,对于管束,冷凝液面从上面各 排流到下面各排,使液膜逐渐增厚,因此下面管子的传热系数比上排的要低。为了减薄下面 管排上液膜的厚度,一般需减少垂直列上的管子数目,或把管子的排列旋转一定的角度,使 冷凝液沿下一根管子的切向流过, 4-13 液体沸腾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从外部吸热。 4-14 为什么核状沸腾的对流传热系数比膜状沸腾的传热系数大?影响核状沸腾的因素主要 有哪些? 答:核状沸腾,气泡的生成速度、成长速度以及浮升速度都加快。气泡的剧烈运动使液体受 到剧烈的搅拌作用,增大。膜状沸腾传热需要通过气膜,所以其值比核状沸腾小。 影响核状沸腾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物性;温度差;操作压力;加热面状况;设备结构、 加热面形状和材料性质以及液体深度等。 4-15 同一液体,为什么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大? 答:因为相变热比液体的热容大很多,所以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 系数大。 4-16 换热器中冷热流体在变温条件下操作时,为什么多采用逆流操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采 用并流操作? 答: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最大,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最小,其它流向的平均温度差介于逆流 和并流两者之间,因此就传热推动力而言,逆流优于并流和其它流动型式。当换热器的传热 量 Q 即总传热系数 K 一定时,采用逆流操作,所需的换热器传热面积较小。 在某些生产工艺要求下,若对流体的温度有所限制,如冷流体被加热时不得超过某一温 度,或热流体被冷却时不得低于某一温度,则宜采用并流操作。 4-17 换热器在折流或错流操作时的平均温差如何计算?

资料-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课后答案

资料-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课后答案

1章答案(一)习题静压强及其应用1-1用如图1-2-1所示的U形压差计测量管路A点的压强,U形压差计与管道的连接导管中充满水。

指示剂为汞,读数R=120mm,当地大气压P a为760mmHg,试求:(1)A点的绝对压强,Pa;(2)A 点的表压,Pa。

图1-2-1解:已知则1-2为测量腐蚀性液体贮槽中的存液量,采用图1-2-2所示的装置。

测量时通入压缩空气,控制调节阀使空气缓慢地鼓泡通过观察瓶。

今测得U形压差计读数为R=130mm,通气管距贮槽底面h=20cm,贮槽直径为2m,液体密度为980kg/m3。

试求贮槽内液体的储存量为多少吨?图1-2-2解:已知:管道中空气缓慢流动,u=0。

求:贮槽内液体的储存量W。

由题意,则故贮槽内液体的储存量为1-1一敞口贮槽内盛20℃的苯,苯的密度为880kg/m3。

液面距槽底9m,槽底侧面有一直径为500mm 的人孔,其中心距槽底600mm,人孔覆以孔盖,试求:(1)人孔盖共受多少液柱静压力,以(N)表示;(2)槽底面所受的压强是多少(Pa)?解:已知:求:(1)人孔盖受力F(N);(2)槽底压强P(Pa)。

(1)由于人孔盖对中心水平线有对称性,且静压强随深度作线性变化,所以能够以孔盖中心处的压强对全面积求积得F为(2)槽底面所受的压强为1-2如图1-2-3所示为一油水分离器。

油与水的混合物连续进入该器,利用密度不同使油和水分层。

油由上部溢出,水由底部经一倒U形管连续排出。

该管顶部用一管道与分离器上方相通,使两处压强相等。

已知观察镜的中心离溢油口的垂直距离H s=500mm,油的密度为780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

今欲使油水分界面维持在观察镜中心处,问倒U形出口管顶部距分界面的垂直距离H应为多少?因液体在器内及管内的流动缓慢,本题可作静力学处理。

图1-2-3解:已知:求:H(m)。

由于液体流动速度缓慢,可作静力学处理,,故1-1如图1-2-4所示复式U形压差计测定水管A、B两点的压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