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中国物流业状态与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中国物流业状态与发展方向
中国物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壹)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仍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二)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壹,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壹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壹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
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
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仍不多见,加工企业和壹些
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实力薄弱,很难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当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动均由批发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算是供应链的核心主体。然而多数批发市场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有壹部分早己实行了改制,但仍于相当程度上保持着本色,大量的自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仍基本被分割为俩段:壹是“生产壹—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壹—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于俩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诱发了诸多问题,从而注定了供应链只能是壹条断裂的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壹)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没有物流主体,就不会有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发展缓慢的壹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运作主体缺位。为此,于物流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意识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和壮大物流主体,使其于物流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情况,物流主体能够是以下几类企业:(1)国有流通企业。(2)民营物流企业。(3)品牌知名度高、上规模、上水平的外资物流企业。(4)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不同于工业品的特性来说,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是当前物流发展
的重要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知识、技术、设备、专业人员以及系统化的物流规划和管理水平,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专业化服务,让它们来整合物流市场,效果是非常积极的。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减少流通中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将商品从企业直接送往零售商的货架,甚至消费者手中。仍能够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企业发放订单,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实现“订单生产”。根据当前形式,国家或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的方式,将之上壹些物流主体,改制成专业物流公司壮大物流队伍。
(二)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
实践证明,合理完善的供应链下的物流是壹个统壹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且且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壹步降低成本和顺畅运行提供了保障。合理性和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壹个重要特点,使得于这壹环境下的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工业品有着相似之处,针对目前生产、销售较为分散、复杂、流通不畅的情况,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对于推动物流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化产生于我国分散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化运营实现企业和大市场的对接,即以市场为纽带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壹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不管于理论上仍是实践中上下游企业之间仍保持着传统的竞争
关系,各个运营主体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缺乏适宜的利益连接机制,往往是壹条断裂的供应链。供应链则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和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三)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大多数壹般均要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于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必须把技术创新放于突出位置。(1)扩展加工环节、提高加工和包装技术。未经加工的,无论是流通时间仍是流通效率,均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为保证高效运输,零散销售,集中将运往售点进行新包装、分装加工,即大包装改小包装,散装改小包装等。因此,只要于这些精加工、细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储藏时间,扩大销售半径,最终价值将得到明显提高。(2)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于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于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
和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连锁运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四)建立信息平台
世界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其中信息化至关重要,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而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就于于整体信息系统落后,供应链出现断裂。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流通效率的重点来抓,应于原有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逐步搞好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无论当下仍是今后,我国分散生产的特点决定我国物流的运作主体仍仍然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因而应该改造传统的批发市场,发展信息主导型批发市场。由于信息技术对物流系统的协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己成为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的壹项重要任务。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壹)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于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壹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
(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