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在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对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1. 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意境,通过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2. 掌握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是其音乐美的重要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诗词的平仄搭配和韵脚的规律,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其韵律之美。
3.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和词汇上有很大差异,复习时要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5. 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
每首诗词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诗词内容。
6. 练习诗词的鉴赏和写作。
除了背诵和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鉴赏和创作诗词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对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
7. 定期复习和测试。
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习和进行小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复习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备考是关键。
以下
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1. 《庐山谣》
- 作者:宋·陆游
- 内容:该诗是陆游写于分别妻子后对山水和亲人的怀念。
全
诗以咏经典相叠加,寄哀思于画卷之中,表达了作者的别离之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醉翁亭记》
- 作者:南唐·欧阳修
- 内容:该文是欧阳修回家途中在醉翁亭听到醉酒叟讲述的奇
闻异事,把所听到的人、事和物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构思新颖,内容充实,被誉为小品文之巅。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1. 《围城》
- 作者:钱钟书
- 内容:该小说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多种手法,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旧社会和新社会,传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2. 《春》
- 作者:鲁迅
- 内容:该文是鲁迅对一群年轻异乡人的描写,深刻而灵动地表现了他们的苦难、乐观和追求。
本文思想深邃,语言简练、风格鲜明。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内容离不开文言文的学习,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供正在学习高中必修三的同学们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人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单元复习资料
文言文单元复习资料一、古代议论性散文(一)单元知识整合1、文言文翻译要求:①对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字字落实,找出句子主干,即“主谓宾,定状补”,看要求翻译的句子是否具备构成现代汉语句子要件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②留、换、补、调、删、贯要记牢。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补”,即补出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调”,指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必要翻译出来的虚词。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地方,如对偶、互文、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时应尽量照顾到译文的修辞特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
③翻译时我们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要求译句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文翻译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找出主干最重要,留换补调要牢记;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关注修辞文采妙,艺术表达得分高。
(二)课文内容回顾1、《寡人之于国也》①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反对“霸道”。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
共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文言句子整理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琵琶行重点是二三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两句的翻译诗词除了柳永的不要背其他都是重要的特别是杜甫的2.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20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归纳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PPT)
.. (5)非我也,岁. 也:年成 (6)谨庠. 序. 之教:学校 (7)申之以孝. 悌. 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劝学》
(8)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 乎己:验、检查;省察 (9)金就砺. 则利:磨刀石 (10)不积跬. 步. :
古代半步。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过秦论》
(11)委命下吏 (12)耻学于师 (1)判断句:①④ (2)状语后置句:②⑦ (3)定语后置句:③ (4)宾语前置句:⑥⑨ (5)被动句:⑤⑧ (6)省略句:⑩
四、重要语句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解析 “何异于”的译法,译为“跟(与)……有什么 不同呢?” 答案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 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关键词“谨”“庠序”“申”“孝悌”要译出。 答案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 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劝学》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 关键词“于”,第一个“于蓝”表示“取”的 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答案 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
心。 解析 “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 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答案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 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解析 “怨”是“仇恨”。两个分句对称翻译即可。 答案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 弓射箭来报仇。
古义: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3)古之学. 者. 必有师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全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全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成功的人是可能做出正确决议,并大胆去尝试,不怕任何困难,为自己的空想奋斗的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知识点的梳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全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壮奔放,色彩美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
诗歌着力描画了秦蜀道路上娟秀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巨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戒备者在情势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
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因仕途失意,遭受曲折,历经战乱,因此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常常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入,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其诗形成了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孤寂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邻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受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叹。
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猛烈,大方悲歌。
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酷爱,对生命的执着。
让人感遭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典、正式、简洁正式: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较为庄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文字间带有一种隆重的气氛。
简洁:文言文倾向于用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
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谓宾结构为主,以及主谓补、呼应句、倒装句、把字句等。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型是主谓宾结构,主语放在句首,谓语动词放在句中,宾语放在句末。
主谓补结构:文言文中常常用主谓补结构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结构有主谓宾结构+补语、主谓双宾结构等。
呼应句:文言文中的呼应句是指前后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思相呼应,如正反加以呼应、先后加以呼应等。
倒装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来强调句子的一些成分,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
把字句:文言文中的把字句是指使用“把”字来引出后面的宾语,表示把事交给别人或者承担一些责任。
3.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产生其中一种效果,比如夸张形容容貌的好坏、美丑。
象征:用一些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通过象征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
排比: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并列起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通过两个意义相对立的内容来强调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修辞的效果。
反问:通过质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讽刺:通过讽刺来揭示其中一种问题或者现象的不足之处。
4.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借代:用一些词语来替代另外一个词语,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叠词: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拟声:通过文字模拟出一种声音的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假借:通过将一个词语的意义转换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义,以形成一种修辞效果。
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事物之前,以起到突出和衬托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选读》是高一语文必修的一本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辞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第二单元文言常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守或匪亲。
(通,含义:。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今义:。
)2、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今义:。
)3、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今义:。
)4、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今义:。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今义:。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今义:。
)7、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今义:。
)8、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今义:。
)9、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今义:。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1、言:感斯人言()2、为:因为长句()凡六百一十六言()初为《霓裳》后《六么》()自言本是京城女()为君翻作《琵琶行》()3、命:遂命酒()4、暂:凝觉不通声暂歇()命曰《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5、语:琵琶声停欲语迟()6、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今夜闻君琵琶语()却坐促弦弦转急()转轴拨弦三两声()7、幽:别有幽愁暗恨生() 8、暗:寻声暗问弹者谁()幽咽泉流冰下难()别有幽愁暗恨生()野芳发而幽香()偏听则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可:畏途巉岩不可攀()此情可待成追忆()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1、使人听此凋.朱颜()2、猿猱欲度愁.攀援()3、侧身西.望长咨嗟()4、砯.崖转.石万壑雷()5、玉露凋伤..枫树林()6、闻舟中夜.谈琵琶声()7、遂命酒.()8、歌.以赠之()9、商人重.利轻.别离()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1、难于上青天句式:翻译:2、感斯人言句式:翻译:3、转徙于江湖间句式:翻译:4、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句式:翻译:5、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句式:翻译:6、送客湓浦口句式:翻译:7、使快弹数曲句式:翻译:8、沉吟放拨插弦中句式:翻译:六、要点选析1、李白,盛唐诗人,字,号。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总复习完美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3)或百步而后止 今义: 今义: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古义:
今义: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5)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 (6)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义: 今义:
获得。(21)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22)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3)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4)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
上或情理上不需要。(25)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 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 相对的“小学”)。
第一部分 必修三
通
,含义:
(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通 ,含义:
(10)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通 ,含义:
(1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通
,含义: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1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 ,含义:
(14)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一部分 必修三
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复习(必修3)ppt课件(53页,含答案)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
祖庙。《礼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
泛指天子的宗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7.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8.外连衡而斗诸侯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 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
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
的地方为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高中语必修(三)言复习要点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通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通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7.君子生非异也通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10.或师焉,或不焉通二、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①作介词,表原因。
②作连词,与“所以”连用,表因果关系2.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可以’’常连用,表示可能、能够、许可之意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多用比喻坏人的党羽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今义:迷信的人指阴间、地府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9.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0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是原因等,下是结果等,相当于“因此就”三、一词多义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耶《劝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2、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蒙故业,闪遗策《过秦论》小学而大遗《师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出师表》3、固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固国不以溪之险《孟子》人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4、数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同上》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西门豹治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疾恶如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6、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扫后更闻香(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8、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吾师道也(《师说》)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天柱折,地维绝佗之绝技,凡此类也10、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有碑仆道《游褒禅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孔孟之道从郦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11、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试使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又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木兰诗》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1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007年福建卷考查) 而耻学于师师说》不拘于时《师说》)其皆出于此平《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13、就王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王羲之遂携亲友命驾就观指物写诗立就英勇就义金就砺则利公府连辟不就就有道而正焉就教与大师到/前往/完成/被杀害/接近/赴任/求教/求教/ 14、如如有不利,则退沛公如厕纵一叶之所如如泣如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徐公不如君美如其奈何姥如所言如愿以偿君意如何空空如也1、其慧褒始舍于其址如果/到,前往/到,前往/好像/像/比得上/对…怎么样/按照,依据/适合,实现/怎么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独其为犹可识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爱其子,则择师教之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翁之志其孰能讥之乎?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四、指出词语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2.然而不王者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王无罪岁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序八州而朝同列8.履至尊而制六合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天下云集响应12.赢粮而景从13.外连衡而斗诸侯14.则群聚而笑之1.吾从而师之1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7.追亡逐北18.木直中绳,鞣以为轮19.吞二周而亡诸侯20.却匈奴七百余里2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3.小学而大遗24.愚人之所以为愚2.谨庠序之教26.惑而不从师2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8.会盟而谋弱秦29.以愚黔首30.而耻学于师五、指出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第二单元文言常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守或匪亲。
(通,含义:。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今义:。
)2、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今义:。
)3、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今义:。
)4、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今义:。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今义:。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今义:。
)7、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今义:。
)8、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今义:。
)9、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今义:。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1、言:感斯人言()2、为:因为长句()凡六百一十六言()初为《霓裳》后《六么》()))为君翻作《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4、暂:凝觉不通声暂歇()3、命:遂命酒()如听仙乐耳暂明(()命曰《琵琶行》))6、转:砯崖转石万壑雷(、语:琵琶声停欲语迟(5)却坐促弦弦转急(今夜闻君琵琶语())转轴拨弦三两声()、暗:寻声暗问弹者谁(7、幽:别有幽愁暗恨生()8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咽泉流冰下难()()偏听则暗(野芳发而幽香)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可:畏途巉岩不可攀()此情可待成追忆(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攀援(使人听此凋1、朱颜)2、猿猱欲度愁(..)崖转 4 )望长咨嗟(3、侧身西、砯石万壑雷(...5、玉露凋伤枫树林()6、闻舟中夜谈琵琶声()...7、遂命酒()8、歌以赠之()..9、商人重利轻别离()..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1、难于上青天句式:翻译:2、感斯人言句式:翻译:3、转徙于江湖间句式:翻译:4、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句式:翻译:5、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句式:翻译:6、送客湓浦口句式:翻译:7、使快弹数曲句式:翻译:8、沉吟放拨插弦中句式:翻译:六、要点选析1、李白,盛唐诗人,字,号。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诗人。
杜甫曾称赞他“,。
”2、杜甫,字,号,后世称为。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
其诗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
3、白居易,中唐诗人,字,自号。
他是的倡导者。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
7、李商隐,时期著名诗人,字,号。
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与杜牧并称“”,与温庭筠齐名“”。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直不百步耳。
(通,含义:。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含义:。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含义:。
))。
,含义:通(、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5、輮以为轮。
(通,含义:。
)6、虽有槁暴。
(通,含义:。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含义:。
)8、君子生非异也。
(通,含义:。
)9、合从缔交。
(通,含义:。
)10、威振四海。
(通,含义:。
)1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含义:。
)12、陈利兵而谁何。
(通,含义:。
)13、始皇既没。
(通,含义:。
)14、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含义:。
)1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含义:。
)16、赢粮而景从。
(通,含义:。
)17、或师焉,或不焉。
(通,含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今义:。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今义:。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义:。
今义:。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
今义:。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
今义:。
).8、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
今义:。
).10、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11、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1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
)..13、流血漂橹(古义:。
今义:。
).14、以为桂林、象郡(古义:。
今义:。
)..15、赢粮而景从。
(古义:。
今义:。
).1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
)..1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18、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1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今义:。
).2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今义:。
)..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义:。
今义:。
).22、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2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1、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数罟不入洿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百发百中()扶苏以数谏故()野芳发而幽香()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兵:非我也,兵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穷兵黩武()系向牛头充炭直()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草木皆兵(兵士)5、胜:谷不可胜食也()6、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驴不胜怒,蹄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7、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挽弓当挽强,()以为绝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佛印绝类弥勒()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9、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望:吾尝跂而望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日夜望将军至()乃悟前狼假寐()先达德隆望尊()七月既望()11、闻:顺风而呼…而闻者彰()12、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博闻强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不能称前时之闻()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终岁不制衣则寒())利:因利乘便(、14)、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13.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吞二周而亡诸侯()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河曲智叟以应()15、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16、度:内立法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汝心固之,固不可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17、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8、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从:惑而不从师()20、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圣人之所以为圣()21、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吾师道也()不拘于时()师必退()其皆出于此乎()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然而不王者()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非能水也()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9、輮以为轮()10、用心一也()....1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2、履至尊而制六合()...13、序八州而朝同列()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5、内立法度()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尊贤而重土()19、天下云集响应()20、赢粮而景从()2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2、外连衡而斗诸侯())(、流血漂橹23.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6、会盟而谋弱秦()27、约从离衡()28、以愚黔首()29、吞二周而亡诸侯()30、以弱天下之民()31、吾师道也())3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3、传道受业解惑也()34、是故圣益圣())35、愚益愚()36、则耻师焉()37、吾从而师之()38、孔子师郯子()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铸以(之)为金人十二()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师不必贤于弟子()10、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六、单元文学常识1、孟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3、荀子: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
他是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明礼义而化之”、论”强调教育的作用。
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
《劝学》为代表作。
5、贾谊,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为代表。
7、韩愈,字,世称“”,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
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
其散文被列为“”,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