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修 3 的文言文部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文言文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1、爱“爱”在文言文中常有“喜爱”“爱护”“吝啬”等意思。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则是“吝啬”的意思。

2、安“安”可表示“安稳”“安全”“怎么”“哪里”等。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里的“安”是“安稳”;“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安”是“怎么”。

3、被“被”有“覆盖”“遭受”“表被动”等含义。

“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是“披散”;“忠而被谤”中的“被”就是“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里的“被”则表被动。

4、倍“倍”常见的意思有“加倍”“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是“背叛”。

5、本“本”可指“草木的根”“根本”“本来”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二、文言虚词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多样,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假设等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中表并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

2、何“何”常作疑问代词,有“什么”“为什么”“怎么”等意思。

“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是“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的“何”是“为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何”是“怎么”。

3、乎“乎”可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感叹、揣测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疑问;“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表感叹;“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揣测。

4、乃“乃”有“于是”“才”“竟然”“是”等意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乃”是“于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是“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是“竟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乃”是“是”。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2.【河】内【凶】。

【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4.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ēng】:(古义:尽。

今义:胜利)9.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

今义:年)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义:那么。

今义:这;于是)14.【填】然鼓之。

【填】:(古意:拟声词。

今译:填充,...)一词多义·1.数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⑤理直气壮成语正确·3.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百发百中成语发射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开放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发射·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士兵·5.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宏伟的·6.时①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②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7.王①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8.食①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9.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④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10.之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无意义③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④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⑥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1.以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用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凭借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12.凶①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饥荒②汉初匈奴凶黠《》凶恶③甫闻凶讯《》不幸④缉拿元凶《》杀人的人⑤凶多吉少成语不吉利的事·13.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更②山不加增《愚公移山》增加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施加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鸿门宴》放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夸大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寡人之于国也》实词凶:(1)庄稼收成不好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凶”在其他文章中的意思:(2)不吉祥,不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3)凶残、残暴攘除奸凶(《出师表》)(4)恐惧而喧嚷骚动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兵(1)兵器、武器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在其他文章中的意思:(2)军事、战争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3)军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4)士兵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直(1)副词,仅,只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直”在其他文章里的其他意思:(2)与“弯”相对木受绳则直(《劝学》)(3)正确的、正直的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4)面对、遇到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5)价值,后写作“值”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6)副词,径直、一直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数Cù(1)密,与“疏”相对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其他意思:Shù(1)数目、数量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2)几,几个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Shǔ(5)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uò(6)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树之以桑〖树〗种植(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5)王无罪岁〖罪〗归罪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虚词于(1)对于寡人之于国(2)至则移其民于河东(3)也不求闻达于诸侯(4)向赵氏求救于齐以(1)用请以战喻(2)按斧斤以时入山林(3)把申之以孝悌之义之没有实际的衬字,不译填然鼓之;树之以桑句式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2)宾语前置未之有也(3)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二、《劝学》实词通假字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 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一、全文通读《语文高中必修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整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二、文言文常见句式1.假设句假设句是一种表达条件假设的句子。

它由“若”、“如”、“虽”、“即”等词语引导,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要注意表达的条件是否合理。

例如:“若夫日出而极目,云收而山现,则百蛮朝服而朝发矣。

”2.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而成的句子。

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也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并列词,如“而”、“乃”等。

例如:“夫诗者,志之所之也,言之所始也。

”3.倒装句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把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这种句式多用于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的安排上。

例如:“此间乐,不思量,自难忘。

”4.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比喻另一种事物的句子。

比喻句虽然说的是一件事,但是说的却是另一件事,常常用于修辞手法和形式表达上。

例如:“窈窕之章,俊秀多奇。

”三、文言文常见词汇1.《语文高中必修三》中常见的词语和短语:气魄、才情、遥远、泥沙俱下、承载、渐入佳境、首屈一指、北上广等。

2.名词的分类:名词主要有人名、地名、物名、义名四类,其中人名和地名属于专有名词,物名和义名是普通名词。

3.动词的分类:动词主要有实义动词、虚义动词两种,实义动词表示实际的动作和状态,虚义动词则表示形式上的动作。

4.形容词的分类:形容词主要有基本形容词和派生形容词两种,基本形容词通常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质量,而派生形容词则是在基本形容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四、文言文常用词汇解释1.志:意向、志向。

如:“夫诗者,志之所之也,言之所始也。

”2.凝重:庄严、严重。

如:“由是观之,凝重而为之,则罔极物。

”3.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澹泊之心,盪漾于江湖。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 “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 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为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名词作动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秦论(指出过失) 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使……成为 广泛地学习 藏身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于,介词, 从 于,介词, 比 乎,相当于 “于” , “对”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 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1、 天下云集响应 像影子一样 2、赢粮而景从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像用席子、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内,囊括四海之意 对内 4、内立法度 5. 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 向东、向北 害之郡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通假字在文言文阅读中,通假字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师说》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之意。

通假字的识别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准确判断出其本字。

二、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像《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在古代专指黄河,如今泛指河流。

《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多指黄金。

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注意积累,通过对比古今意义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丰富多样。

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劝学》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此外,还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等多种活用形式。

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判断词语的语法功能,从而确定其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类型。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师说》里“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3、被动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

4、判断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

五、实词的积累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必修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实词。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数罟不入洿池”中读“cù”,细密的意思;“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读“shù”,几、若干。

《劝学》中“劝”意为鼓励;“假”有借助、利用的意思。

实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理解和记忆。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在必修三语文课文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虚词1. “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 (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三主要讲授文言文,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文本,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学好文言文也是锻炼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必修。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即古代汉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语法繁复,语词异于现代汉语,文风古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基本语法1.五音、六书和同音字的写法。

五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声。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同音字写法:通假字、反切字、音律字。

2.六十四个字音的发音要求。

60个单字音和4个复合字音。

3.笔画的构成及写法。

笔画的构成:横、竖、撇、捺、折。

笔画的写法:耐心书写、结合实际。

4.句子的基本结构。

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三、诗、词1.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及作者。

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等,其中,《诗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文的作者:主要有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古诗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古诗文的特点:以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重视对自然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写实的意识较浓、以韵律为基础。

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诗歌的形式方面入手、注重深度解读、进一步了解诗人及诗歌的时代背景。

3.古词的鉴赏要点及名家及作品分析。

古词的鉴赏要点:掌握古词的结构、把握古词的词汇、对古词的音乐和意境进行鉴赏。

古词名家及作品分析:主要有李清照、张籍、秦观等。

四、古文阅读1.小说、纪传体与杂文。

小说:主要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其中《红楼梦》是最为经典的一部分。

纪传体:主要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其中《史记》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杂文:主要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家撰写的文献。

2.古文鉴赏及文言文的特点。

古文鉴赏:以重视人的精神层面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深度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高中必修三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必修三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1、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2、是亦走也(是: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3、谷不可胜食(谷:粮食的统称)4、数罟不入洿池(数:密)三、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鼓:动词,敲起鼓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树之以桑(树: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动词,穿)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四、一词多义1、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之: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主谓之间,不译)邻国之民不加少(之:的)填然鼓之(之:衬字,调节音节,不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之:不译)王道之始也(之:的)五亩之宅,五亩之田(之:的)树之以桑(之:衬字)鸡豚狗彘之畜(之:宾语前置标志,不译)申之以孝悌之义(之:代词,代百姓)未之有也(之:代词,代上文的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之:代词,他)斯天下之民至焉(之:的)2、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申之以孝悌之义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亦走也王道之始也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2、宾语前置句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介词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六、重要实词虚词含义1、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4、兵刃既接(既:已经)5、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6、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7、数罟不入洿池(罟:网。

洿:深)8、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庠、序:学校。

教:教化)9、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

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

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

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

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

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

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

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典诗文02-28 0954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 连词,表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 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

”(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劝学》——《荀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过秦论》——贾谊一、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4、一词多义(1)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规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4)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wei,给)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5)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平心而度之,无果无一失乎(揣度)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