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参考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优质教案】教科小学科学下《3.7、做一个钟摆》word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7.做一个钟摆一、教材简析:《做一个钟摆》是五下科学时间单元第七课,通过前面“机械钟摆”、“摆的研究”的学习,学生对摆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摆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通过前面二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基础之上,所设置的一个新问题,如果在三十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圆形金属片,该怎样控制这个摆的摆动快慢?学生该怎样进行研究呢?动手动脑当然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
为此,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供有结构的动手材料;二是指导学生动脑操作材料。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动手、动脑操作,学会控制摆的摆动快慢,进而利用学会的方法在课堂中,制作出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即摆钟的摆。
二、教学背景:通过5、6两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但是教科书又为学生们的研究设置了新问题,如果在30厘米长的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该怎样控制这个摆的摆动快慢呢?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将用调节摆长的方法来调节摆的快慢。
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钟摆,并学会控制钟摆的快慢。
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们也将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也就是摆钟的摆。
在综合考虑时间、材料、效率等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调整:1.课本最后一个活动“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经过理论的计算和实践的检验,做一个这样的摆需要1米多的绳子,这样实验起来很不方便。
另外,课题是“做一个钟摆”,一般情况下,钟摆每分钟转动60次。
因此,我把活动设计成“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
2.关于材料的选择。
课本里要求“在30厘米长的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从而制成一个摆,还要求金属圆片能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钟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认识钟摆,理解钟摆的原理,进而制作出自己的钟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原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钟摆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制作钟摆的过程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摆的图纸和材料。
2.准备钟摆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钟摆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对钟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钟摆的图纸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摆的结构和原理。
同时,通过播放钟摆的运作视频,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钟摆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钟摆图纸和制作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钟摆。
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演示自己的钟摆,并讲解钟摆的工作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钟摆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钟摆,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类似的原理?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做一个钟摆(区一等奖)

做一个钟摆(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
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
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20秒摆动20次的钟摆。
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20次。
●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位置影响摆动快慢。
(二)教学准备:学具:每个小组一个带重物的摆,一个计时器,一张记录单。
教具:两个摆绳一样长摆锤一长一短的摆,一个重物,一个计时器,一张记录单。
(三)教学过程:一.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 复习: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2. 师出示两个摆绳一样长,摆锤一长一短的摆问:观察这两个摆,你发现了什么?(摆绳一样长,摆锤一长一短)相同时间(20秒)内它们摆得会一样快吗?哪个快?实验一:1>师计时发令,一生执摆,其他生数数。
(逐一试)(生汇报,师贴图,板书)问:怎么样?结论:摆锤短的摆得快,摆锤长的摆得慢。
师:再试一次?2>师计时,叫两学生执摆,其他学生分两组数数,再次验证结论。
师小结问:这就说明摆得快慢还与什么有关系?(板书:摆锤的长短)3.操作问:在摆锤的下端加一个重物,摆锤的总长有没有变?摆得快慢会有变化吗?认为有变化的请举手?(验证一下)实验二: 生计时发令,师执摆,其他生数数。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做一个钟摆》精品教学课件

7.做一个钟摆
一、聚焦:你觉得这两个摆摆动快慢一样吗?
你怎么解释?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观察: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磁吸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每次实验时间15秒 3.记录在书本第62页的表格上 4.重复实验三次
增加固定物后,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
发现: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上固定物的位置有关
3.“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评价表
“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评价表
第( )组 组员:
项目
★
★★
★★★ 我们组获得的★
完成时间 7分钟内
5分钟内
3分钟60次
次数
团队合作 无分工
有分工, 但执行混乱
我们组共获得( )★
分工明确, 执行有效 率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重心上移或下移,摆长怎么变?
悬挂点
摆
重
长
重
心 上
重心
心
下
移
移
摆长变短,摆动快
摆长变长,摆动慢
你觉得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摆长长,摆动慢; 摆长短,摆动快。
你现在的想 法是什么?
三、制作:做一个一分摆60次的钟摆 1.任务:
在7分钟内,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
2.材料:
摆(摆锤为30cm长的钢尺) 秒表、圆形磁吸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上固定物的位置有怎样 的关系?
设计: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固定物位置关系的实验方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制作一个钟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摆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愿意动手操作,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单摆原理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单摆的原理和特点,理解钟摆的运作机制。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单摆的原理和特点,钟摆的制作和运作机制。
2.难点:对单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钟摆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示范法:教师演示钟摆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操作。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PPT。
2.钟摆制作材料:木棒、钟表、细线、重物等。
3.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等。
4.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机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即制作一个钟摆,让学生了解钟摆的运作机制。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钟摆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钟摆。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阐述钟摆的制作过程和运作机制。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钟摆的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制作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钟摆的运作情况,总结钟摆的特点和原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教科版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认识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25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2.不断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条30cm的钢尺、加厚磁铁若干块、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摆绳长度不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各1个,钢尺、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出示跷跷板,提问:跷跷板在没有人座的时候为什么是平衡的?坐上人之后为什么偏向重的一边?(通过跷跷板对学生重心的概念进行前测,了解他们对于重心的认识,为后面找重心、认识摆长铺垫。
)一、导入1.提问引入:出示上节课研究的两个摆锤相同,摆绳长度不同的摆,提问: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学生回答。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如右图),提问:摆绳长度相等的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1)学生猜测两个摆的摆动快慢。
(2)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测30秒内两个摆的摆动次数。
(3)分析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将教材的木棒加铁片改为钢尺加磁铁方便加重物和移动,测试时间由15秒改为30秒,使摆动的差距变大便于比较。
)2.选择长摆,在摆锤下端加上一个重物。
(如右图)(1)学生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会变化。
(2)实验验证(确定长度这个变量,只研究摆锤重量对于摆动快慢的影响。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3.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明确实验要求。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能够制作简单的钟摆并掌握其运作方式。
3.能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物理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材料:线、重物、针线、细麻绳。
2.工具:剪刀、铅笔、卷尺。
3.图表:钟摆的图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钟摆的图示,向学生简单介绍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让学生对钟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实验环节1.制作钟摆① 取一段长约30cm的线,将一端系上重物,成为“下摆”,另一端系一根细麻绳,成为“上摆”,上摆的一端再系一根线,系在固定物上。
② 调整下摆的长度,使下摆与上摆成为垂直,并调整上摆的长度,使它的长度与下摆长度相等,即上摆与下摆的长度一致。
③ 捏出一小块黏合剂,涂在上摆下端的细麻绳上,让它与下摆连在一起,调整好位置后等待黏合剂自然干透。
2.实验操作① 慢慢地将摆拉开一定角度,并释放。
在放开摆之后,让学生观察到摆动过程中的现象,指导他们重复实验,观察现象。
3. 实验结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摆的长度与下摆的长度是否对摆动的速度有影响?摆的长度与摆动的周期有什么关系?4. 实验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验,回顾物理运动规律,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拓展1.学生可自行设计制作不同长度的摆,观察他们运作时的差异。
2.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可以到物理实验室中进行更多有关物理实验的探究。
五、小结本课程通过制作钟摆,使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并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

7.做一個鐘擺【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釐米長30釐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一、引入: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
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
記錄表見課本P62。
3.回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回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科学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物体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科学知识。
通过制作钟摆,让学生亲手体验摆的运动,并且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
此次教学环节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亲手动手制作钟摆并进行实验。
教学目标•能够简单描述钟摆的运动规律•能够亲手制作一个钟摆,并进行实验•能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科学知识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制作一个钟摆,并且对钟摆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钟摆总是围绕绳子的下垂线来回摆动,且在摆动的过程中,钟摆的摆动幅度会变小,最终停止摆动。
这里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钟摆的运动规律•钟摆重心越高,摆动的周期越长•钟摆重心越低,摆动的周期越短•钟摆摆动的幅度越大,摆动的周期越长•钟摆摆动的幅度越小,摆动的周期越短钟摆的制作制作材料: - 钟摆(可以是一个重物,也可以是小球等) - 线或铁丝(长度一般为0.5米左右) - 吊钩(将线或铁丝固定在吊钩上)制作步骤: 1. 将线或铁丝绑在钟摆上,固定好 2. 将线或铁丝挂在吊钩上,注意线或铁丝要挂在中央,不能有斜度教学过程1.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物体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点2.给学生讲解钟摆的制作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制作3.让学生手持钟摆,从不同角度来回摆动,观察钟摆的运动规律,并记录下观察结果4.学生将心得及学习笔记呈现给老师或同学分享教学评估•学生的制作成果,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进行实验•学生的学习笔记,是否完整、准确的记录了观察结果•学生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更加深化扩展练习制作多个不同重量的钟摆,并且记录下实验结果,观察并分析不同重量对钟摆运动规律的影响。
同时,可以制作不同长度的钟摆,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钟教科版

1.情景导入 根据我们对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呢?1.情景导入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短,摆动 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的快慢有关1.情景导入 1.11.21.52.探索新知实验发现: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前面对摆的研究,已经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而这两个摆的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也相同,这是为什么呢?1.62.探索新知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摆长是指从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如这两个摆,摆绳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摆的重心就是摆锤的中心。
这是摆长。
1.72.探索新知这两个摆的重心不同,所以摆长不一样。
什么是重心呢?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心。
如何寻找摆的重心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寻找。
1.82.探索新知这个摆,可以这样来寻找它的重心,它的平衡点就是摆的重心。
移动重物的位置,发现摆的重心也改变了。
1.92.探索新知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也就是秒摆。
如果我们可以将它调整1.10 到15秒刚好摆动15次,就成功了。
2.探索新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什么来调整摆的快慢呢?t1.1 12.探索新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摆绳的长短!我们先来测一测摆绳40Cm时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
1.12 1.13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2.探索新知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摆绳长40cm时摆在15秒摆动11次。
摆绳长度15秒钟摆动次数40cni11次我们知道: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摆绳呢?2.探索新知摆绳长度15秒钟摆动次数40cm11次20cni16次1.152.探索新知摆绳长度我们要控制在20-40cm之间。
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摆绳长度调整为24cm试试。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162.探索新知摆绳24cm时摆在15秒摆动15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一个摆钟》教案.doc

7・做一个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进一步认识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知道摆长不是摆绳的长度,也不是摆绳和摆锤的总长,而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长度;知道如果在摆锤不同位置加重物,会改变重心的位置,从而导致摆长不同,摆动快慢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反证的方法,运用“摆长相同快慢一致”规律判断两个摆长度是否一致,在不断否定摆长错谋前概念的慕础上建构“摆长”的科学概念;在实验慕础上能快速制作每分钟摆动60 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学情分析】1.前一课时学生已知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而与摆幅和摆重都无关。
这些都是根据摆的快慢判断摆长是否一致的必要储备。
2.学生在前面摆的活动中,对于对比实验的的设计,摆的次数的测量都具备了一定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不断否定错谋前概念,在不断否定中建立“摆长”科学概念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理解摆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自制的两组摆、教学课件、学习记录单、磁性黑板贴等学生分组材料:1.探究摆长的材料,三种不同类型的摆,共9组,秒表等。
2.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钟摆的材料、秒表、尺子等。
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兴趣激发,思维预热1.复习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2.观看老师带来的两组摆的不同,推测并解释摆动的不同,从而引入本课的思维基础: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等,快慢相同,摆长不同,长慢短快。
(粘贴)二、情境创设,思维体验探究活动一:探究摆绳长度是否是摆长。
1.观察老师准备的一组摆,和前一节课的摆有什么不同,提出关于摆长的问题。
2.引导孩子思考并在导学单上完成对于“摆长啪勺猜测,根据对摆长的理解对两个摆的摆动快慢进行预测。
3.引导孩子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4.师生合作分工测量,共同完成实验取证。
5.共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粘贴板书:摆绳长不一定是摆长。
三、合作探究,思维建构探究活动二:探究摆绳和摆锤总长是否是摆长1.谈话引入:通过前面实验我们发现摆绳长度不是摆长,那么前面同学提到的摆绳和摆锤的总长是不是摆长呢?2.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和刚才长摆锤一样的摆,不同的是有的在摆锤下面加了重物,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中间。
3.7做一个钟摆课时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

《做一个钟摆》教案1.知识与技能(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3)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调整摆的长度,能改变摆的摆动周期。
实验探究法木条、支架、金属圆片、秒表一、导入新课DIY是动手制作。
学会自己动手做DIY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不用费一点力,瞬间让物品会"说话""活起来"。
做制作的同时可以把心意融入礼物、把情意溶入祝福,看到的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每个DIY作品都含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一面,制造的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我们可以DIY很多的物品,例如:飞机、扇子、小船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个钟摆。
二、实践探究通过学习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的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的摆长有关。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摆长?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那么什么是重心呢?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摆的摆长是怎样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呢?(一)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出示两个特殊的摆,它们的摆锤分别是粗细相同的木条,长度分别是20厘米与30厘米。
这两个摆如果摆动起来,在同样的时间里哪个摆摆动次数多,哪个少。
用实验探究。
出示30厘米的木条和20厘米的木条。
木条摆动次数记录结论:木条长度为30厘米的摆,摆动的速度要比长度为20厘米的摆摆得慢。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不变的因摆绳长度、摆锤长度素摆锤重量改变的因素实验步骤如果在30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比较没有金属圆片和加上金属圆片的摆的摆动快慢有什么变化?观察并记录它们在15秒内分别摆动多少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3.7做一个钟摆》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个钟摆,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素材,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钟摆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钟摆的原理及其应用。
2.学生动手制作钟摆,掌握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钟摆,了解钟摆的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2.钟摆制作材料:木板、尺子、螺丝、螺丝帽、重物等。
3.辅助工具:螺丝刀、锯子、锤子等。
4.教学视频或图片:关于钟摆的原理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钟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钟摆,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钟摆的原理。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钟摆的原理,展示制作钟摆的过程。
重点讲解钟摆的关键部件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钟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制作好的钟摆,讲解钟摆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其他学生倾听,提问,互动交流。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钟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你能想到哪些改进钟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做一个钟摆 教科版学习精品

【教学过程】
故乡红叶阅读题及答案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标志是()。
提出全面改革总目标的会议是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设计意图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制作活动意识到科学能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了解摆长是摆绳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理解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准备】
教师:带有可移动固定物的长钢条、金属圆片、短钢条、课件、秒表、挂钟、不倒翁
2.比较加金属圆片和不加金属圆片时摆的快慢。
师:刚才同学们觉得摆的快慢和摆锤长度有关,现在我手上有一个金属圆片,我在长钢条的下端固定一个金属圆片。你觉得摆的快慢会发生变化么?
生1预设:会变化,因为摆锤重量增加了。
生2反驳预设:摆的快慢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无关,所以即使加了重量,摆的快慢仍旧不会发生变化。
生2预设:与摆幅、摆锤的重量无关。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3.7做一个钟摆》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科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钟摆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钟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充满好奇。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作钟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钟摆的原理,学会制作一个钟摆,并能解释其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钟摆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钟摆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对钟摆原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制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钟摆的相关知识,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学习简单机械知识,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钟摆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钟摆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钟摆的原理,并通过动画或实物展示钟摆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摆的运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材中的制作方法,亲自动手制作钟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钟摆,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3.7《做一个钟摆》教案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课题做一个钟摆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1分钟摆30次的摆。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重点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难点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结】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重量不一样。
2、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讨论交流通过上节课发现的新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根据我们对摆的研究,让我们来制作一个钟摆(1)任务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竖直悬挂在支架上,让其能自由摆动。
观察哪个摆动得快,哪个摆动得慢。
(2)注意事项①两个摆的摆绳长度要一样②摆动的时间要相同(15秒)③自由摆动,不能推摆④碰到支架需重新实验⑤重复实验三次,做好记录(3)15秒木条摆动观察记录制作摆,观察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2、摆的快慢与木条(或塑料棒)的长度有什么关系?(1)摆长与摆绳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拓展】怎样确定物体的重心?【小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例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第7课《做一个钟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
教参上规定的第一个科学概念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但在《摆的研究》一课的最后一个实验“摆绳一样,摆锤长短不一”这个实验中,学生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如果本课再研究教材上定的目标的话,两课不是重复了吗?因此,我根据本课实验的编排,重心放在了:摆长如何确定,同一个单摆摆长如何调节,调节有什么有意义等教学目标上。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科学学习基础,储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平时重视科学实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依据生活提出问题——预测实验现象——亲历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明确,乐于探究,能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沙漏: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沙漏)它有什么作用?(计时)老师的这个沙漏可以计时30分钟。
2、谈话:这节课我们也准备来做一个计时器有兴趣吗?(有)我们要做的计时器是根据大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一个发现来做的。
在1583年,一次伽利略在教堂祈祷时注意到教堂的吊灯在风中不停地摆动,这本来是人们常见的,而伽利略却细心地观察起来,后来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就是吊灯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手势模拟吊灯摆动)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7》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钟摆的原理,学习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并探究影响钟摆摆动周期的因素。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于简单的实验和制作活动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钟摆的原理和物理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耐心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原理,知道钟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2.学会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钟摆的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
2.教学难点:钟摆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钟摆的原理和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钟摆,培养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摆的材料:木棒、小球、绳子、计时器等。
2.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参考。
3.划分好学习小组,确保团队合作顺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钟摆的图片和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钟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钟摆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钟摆的原理。
2.呈现(5分钟)简要讲解钟摆的原理,展示制作钟摆的材料和工具。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钟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制作钟摆的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钟摆。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钟摆,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其他学生倾听,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钟摆实验,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和重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
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
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1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每分钟摆动30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