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_5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地势》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中国的地形地势》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中国的地形地势》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说出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通过归纳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阅读地形图,说出地形地势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地势的方法。

难点:说出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并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清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导入新课。

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神州处处好,神州处处好,我爱你啊,彩色的中国。

提问: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点拨:彩色的中国,因为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往往受地形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地形地势。

2.复习地形地势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五种地形类型。

呈现景观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对照图,复习五种地形类型的相关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入中国地形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键是理解,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与地形有关,继而激发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重新复习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以及判断五种地形类型的方法,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必要的,适时地,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1.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影响(1)呈现中国地形图出我国地形特征,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铺垫:分析一个区域地形特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板书。

点拨,那么中国的地形特征是怎样的呢,下面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地形特点。

(2)学生回答地势特征,教师提问其判断的依据,学会判断地势的方法。

预设:学生读图能读出地势特征西高东低,但对于阶梯状一般很少能直接读出来。

需要老师画剖面图,让学生判断。

情景创设:某同学分析了中国地势后,画了地势剖面简图,判断哪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知识与技能: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

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类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咱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新课: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咱们能够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域,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咱们还能够发觉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能够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转变的示用意。

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用意,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散布?(学生:阶梯状)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一、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二、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域)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限;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限)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上能够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作者:王民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二、授课目标1.知道中国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2.能够区分中国的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势和地形;3.了解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课:中国的地势和地形1.了解什么是地形和地势;2.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情况。

第二课:中国的平原1.了解中国的平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平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

第三课:中国的高原1.了解中国的高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学习青藏高原的特点和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第四课:中国的山地1.了解中国的山地的基本情况;2.了解山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了解华山、泰山、衡山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

2.实地考察: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气候差异。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份测试卷,考察学生对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每个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加深对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理解。

3.情境评估: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区分是否正确,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理解。

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新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基于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讲授、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这一课题。

针对学生的不同诉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授课和引导上的不足之处,认为平时应多关注学生的情况,加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中国地势和地形教案

中国地势和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和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幻灯片)。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第二个框题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段状分布。

本节内容是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的人口和民族等知识之后呈现的,它既是从我国国土概况到自然环境的一个转承,又是后面学习我国气候、河流、经济和区域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记住我国地势的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划分。

②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气候、交通等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地势地形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和三级阶梯的划分。

(2)难点:我国三级阶梯空间观念的形成;我国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等的影响。

二、教法1 、教学中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活动在先,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联系教学实际,运用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分组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生动。

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问题的设置和读图、填图的训练,将知识及时巩固落实在地图上。

三、学法1、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小组中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促进共同进步。

3、探究学习:营造轻松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教学流程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附图一:三级阶梯示意图附图二:地势示意图。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地形地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这一节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讲述的地形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而且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气候、河流等教材内容的学习,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等。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2、学生对于理解本节知识的地理能力较低,知识不足,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本着积极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理念,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独特优势,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这一步是教师用客观事物、客观现象、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做到如下几方面: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

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片、视频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入新课时,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利用地形图找各阶梯地形区,介绍各阶梯内地形区,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

2、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各抒己见,相互争论,最后达到解决疑难、深化知识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教案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教案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 掌握地形和地势相关的基本概念;3. 能够描述中国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2. 中国的地势特点;3. 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地形和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分析中国地理条件对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地理资料;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和地势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2. 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山脉、河流等;3. 介绍中国的地势特点,如海拔变化、地势起伏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给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国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2. 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介绍,包括地形特点、地势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3. 学生展示并进行讨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研究: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2. 学生准备小研究报告,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等;3. 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同学间的互动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理条件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影响;3. 拓展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思考,培养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2. 地理资料和参考书籍;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案例分析的表现;2. 学生拓展活动的报告和展示;3. 学生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复习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2、复习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如果复习再重复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定会缺乏兴趣。

在复习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复习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分布,掌握相关地理专业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地势与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

2. 难点: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势特点:包括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势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地形分布:包括山地、水域、草原、沙漠等地形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地势对地形的影响,地形对地势的反馈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分布。

2. 学习活动: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介绍中国不同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延伸: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势与地形的特点。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势与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资料,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地形区的颜色对照图中高度表判断海拔高度。

教师小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课一、中国的地势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及浅黄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黄色的颜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据颜色的分布概括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是:学生答:西高东低。

(2)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学生尝试绘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对可能出现的两种示意图进行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能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学生得出结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课堂活动:阅读第57页图B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掌握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分布情况。

2. 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掌握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3.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2.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中国地形地势图3. 相关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包括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地形利用困难等。

2. 讲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10分钟)1.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水能资源丰富,地热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2.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

3. 黄土高原:地势崎岖,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4.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多山丘和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势的阶梯分布、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吗?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或教学PPT,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结合中国地形地势图,标注四大高原的位置,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形地势分布情况和四大高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结合教材或教学PPT,让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教案:中国的地形地势教学目标:1. 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 通过地势阶梯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知道重要地形区与山脉的相对位置,各阶梯的地形区及特点。

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地势阶梯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知道重要地形区与山脉的相对位置,各阶梯的地形区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地势阶梯分布图。

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及特点。

2. 讲解中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吗?2. 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地势阶梯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 强调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绘制一幅自己的家乡地形图。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地势阶梯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加强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掌握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认识中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的分布。

-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的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图表,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形和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壮丽山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介绍中国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和特点。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

-详细讲解每一级阶梯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介绍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优势发展经济?-中国地形和地势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4.课堂总结总结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分析某一地形区的地理特征等。

五、教学资源1.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地图。

2.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二)》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找到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利用中国地形图,能在地图上填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国地势特征是什么?:地势______高_______低,呈__________级阶梯状分布。

2.阶梯界线:第一、二级阶梯:__________山、__________山、__________山第二、三级阶梯:_________山、_________山、_________山、_________山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_________—阴山山脉;
_________—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_________—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_________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_山脉
弧形山脉:_________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四大高原:___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
四大盆地:_________盆地、_________盆地、_________盆地、_________盆地
三大平原: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
三大丘陵:_________丘陵、_________丘陵、_________丘陵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东岳: 山,位于省西岳: 山,位于省北岳: 山,位于省南岳: 山,位于省
中岳: 山,位于省
完成课本中67页“读图”。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山脉位于第三阶梯的有:
A 天山
B 秦岭C太行山D长白山
2、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和高原B山地和高原C盆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五、拓展延伸
将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连线:
A. 山区多,平原少①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B. 地形多种多样②耕地资源不足
C. 地势西高东低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D. 阶梯状分布④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教学反思: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 .zx xk./wxt/list.as px?ClassID=3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