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化学
第五讲 核酸的化学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三 核 酸 的 组 分 .
碱基
磷酸基团
核糖 RNA 核糖核苷酸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三 碱基 三.核 酸 的 组 分 核 磷酸酯基团 酸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是核苷的磷 的 酸酯,核苷由碱基和核糖/脱氧核糖组成,碱基 组 脱氧核糖 分 有嘌呤和嘧啶两类。 .
命名方法
核糖核苷酸以三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代表 碱基,第三个字母“P”代表磷酸,第二个字母中 “M”代表一,“D”代表二,“T”代表三; 脱氧核糖核苷酸则在上述三个字母前加“d”
例
UDP:二磷酸尿苷 dGMP:一磷酸脱氧鸟苷 dTTP:三磷酸脱氧胸苷
CTP: 三磷酸胞苷
GMP:一磷酸鸟苷
AMP
蛋 白 质 生 物 合 成
第二节
蛋 白 质 生 物 合 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转运RNA(tRNA)
这是细胞中最小的一种RNA ,约占总的15%,是 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一类,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携 带(选择供应)氨基酸的作用; 信使RNA (mRNA) 在胞内含量很少,约占5%,代谢活跃。在蛋白 质合成中起着模板的作用;
C1 H-C2-OH H-C3-OH H-C4 CH2OH5 β-D-呋喃核糖
OH
H
O
核糖
碱基 (base)
2.嘌呤 (purine) 胞嘧啶(cytosine,C)、 胸腺嘧啶(thymine,T)、 腺嘌呤(adenine,A)
1.嘧啶:(pyrimidine):
尿嘧啶(uracil,U) ;
核酸化学
2.DNA双螺旋特征
(1)主链:两条平行的多核 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 一条由3΄向5΄,另一条由5΄向 3΄),围绕着同一个(想象的) 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 一个双螺旋形状。疏水的碱基 位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 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 连成的骨架位于外侧。糖环平 面与中心轴平行,碱基平面与 中心轴相垂直。
• DNA三股螺旋结构常出现在 DNA复制、转录、重组的起始位 点或调节位点,如启动子区。 第三股链的存在可能使一些调控 蛋白或RNA聚合酶等难以与该区 段结合,从而阻遏有关遗传信息 的表达。
(3)四股螺旋DNA
•形成条件--串联重复的鸟苷酸 •基本结构单元--鸟嘌呤四联体 •碱基之间靠 Hoogsteen 键连接 •已有实验结果表明--真核细胞端 粒中存在四链结构
第4章 核酸化学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是指生命体 内一些组织结构复杂的高分 子,它们是生命活动的主要 物质基础,因而被称为生命 物质。主要类型有蛋白质、 核酸、多糖、脂类。 生物大分子大多数是由 简单的组成结构聚合而成的,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 酸……
第1节 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DNA超螺旋的形成
DNA正常的双螺旋结构 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双 螺旋中没有张力而处于 松弛状态。如果这种正 常双螺旋额外增加或减 少螺旋圈数,就会使双 螺旋内的原子偏离正常 的位置而产生张力,这 样正常的双螺旋就发生 扭曲而形成超螺旋。超 螺旋总是向着抵消初级 螺旋改变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原核生物 : 1)共价封闭的环状 双螺旋分子 2)超螺旋结构:双 螺旋基础上的螺旋化
Erwin Chargaff (1905-1995)
(二)DNA的一级结构 由4种脱氧核苷酸 dAMP 、 dGMP 、 dCMP 、 dTMP 按 照 一定的排列顺序通 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而成的没有分支的 多核苷酸链。
第5章核酸的化学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食品生物化学
图5-15 RNA紫外吸收曲线
波长nm
食品生物化学
四、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当核酸在某些理化因素(如有机溶剂、酸、碱、尿素、加 热及酰胺等)作用下,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 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denaturation)。变性使核酸的 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改变,但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变。变性后的 核酸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
核酸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溶液比 普通溶液黏度要大得多,高分子形状的不对称性愈大,其黏度 也就愈大,不规则线团分子比球形分子的黏度大,线形分子的 黏度更大。由于DNA分子极为细长,因此即使是极稀的溶液也 有极大的黏度,RNA的黏度要小得多。
二、核酸的酸碱性质
核酸和蛋白质一样,也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两性 电离。因磷酸基的酸性比碱基的碱性强,故其等电点偏于酸性。 利用核酸的两性解离能进行电泳,在中性或偏碱性溶液中,核 酸常带有负电荷,在外加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泳动。利用核 酸这一性质,可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核酸分离。
DNA的变性是可逆的。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变性的两 条互补链重新结合,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和性质,这个过程 称为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称退火处 理)即可复性。最适宜的复性温度比Tm值约低25℃,这个温度 又叫退火温度。
食品生物化学
图5-16 两种不同来源的DNA在260nm的吸收值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
DNA的解链过程发生于一个很窄的温度区内,DNA的变性 过程是爆发式的,有一个相变过程,把A260达到最高值的一半时 对应的温度称为该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用Tm表示。 Tm值大小与DNA碱基组成有关,由于G-C之间的氢键联系要比 A-T之间的氢键联系强得多,故G+C含量高的DNA其Tm值越高。 通过测定Tm值可知其G+C碱基的含量。
第5章核酸的化学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食品生物化学
二、核酸的水解产物
3.次黄嘌呤衍生物——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在肌肉组织中,腺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中由AMP脱氨形成 次黄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在生物体内是合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 核苷酸的关键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的功能。另外,它还 是一种很好的助鲜剂,有肉鲜味,与味精以不同比例混合制成 具有特殊风味的强力味精(见第九章第二节鲜味)。
2.腺苷衍生物——环腺苷酸(cAMP)
cAMP是由ATP经腺苷酸环化酶催化而成的。
食品生物化学
图5-7 环腺苷酸(cAMP)
食品生物化学
cAMP广泛存在于一切细胞中,浓度很低。它们的主要作 用不是作为能量的供体,而是在生物体内参与细胞内多种调节 功能,如它可调节细胞内催化糖和脂肪反应的一系列酶的活性, 也可以调节蛋白激酶的活性。一般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而称 cAMP为“第二信使”。
核酸是一种聚合物,它的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
核酸
核苷酸
磷酸
核苷
碱基
戊糖
(嘌呤碱和嘧Ch啶em碱Pa)st(e核r 糖或脱氧核糖)
图5-1 核酸的水解产物
食品生物化学
三、核酸水解产物的化学结构
1.戊糖
DNA和RNA的主要区别是所含戊糖不同,DNA分子中的戊 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RNA分子中的戊糖是β-D-核糖 。
碱基 Ade Gua Cyt Ura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
DNA特有
RNA特有
O
O
C
C
HN C CH3 HN CH
C CH ON
C CH ON
H
H
3、磷酸:DNA、RNA均有
HO OH
RNA(AMP)
HO OH
H
DNA(dAMP)
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
组成成分 DNA
腺嘌呤(A) 嘌呤碱 鸟嘌呤(G)
碱基
嘧啶碱
胞嘧啶 (C) 胸腺嘧啶(T)
NH2
N
N
~ ~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P)
AMP ADP
ATP
1、腺苷三磷酸(ATP)
▪ 主要功能: 提供能量
能量储存
AMP
能量释放
能量储存
ADP
能量释放
AMP ADP ATP
ATP
2、环苷酸
▪ 主要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 要信息分子。
➢ 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完成更有说服力的“噬菌体” 实验。
➢ 1953年J.D.Watson和F.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20世纪自 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
➢ 1953年J.D.Watson和F.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 构,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RNA:NTP
三磷酸腺苷酸ATP 三磷酸鸟苷酸 GTP 三磷酸胞苷酸 CTP 三磷酸尿苷酸 UTP
核酸化学ppt课件
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
3 编码区:mRNA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是所有mRNA分子的主要结构部分,决定蛋白质分子的 一级结构。非编码区与蛋白质生物合成调控有关。
元素组成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核酸的分子组成
元素组成 C、H、O、N、P等 平均磷含量 P含量约为9%~10%。各种核酸中P接近和恒定。 故在测定组织中的核酸含量时常通过测定P的含量计算生物组织中核酸的含量。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复性: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
(2)核酸的复性
不同来源的DNA、DNA与RNA、RNA和RNA之间都可以发生杂交。
核酸的杂交的应用: 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如地中海贫血、分子病等 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胎儿羊水中收取DNA 基础研究领域: PCR技术、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
—— DNA和 RNA
DNA
RNA
嘌呤(purine)
腺嘌呤(adenine, A)
鸟嘌呤(guanine, G)
嘧啶(pyrimidine)
胞嘧啶(cytosine, C)
尿嘧啶(uracil, U)
胸腺嘧啶(thymine, T)
二、 戊 糖
(构成RNA)
1´
2´
3´
4´
5´
核糖(ribose)
核酸的化学
一、DNA的二级结构---DNA的双螺旋模 型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的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一)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1、对DNA分子结晶的X衍射数据:由Franklin和Wilkins提供,来源 不同的DNA的二级结构非常相似。前者早逝,后者与Watson、Creck 分享了诺贝尔奖。
第二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5′端
核酸的一级结构
C
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
顺序。
A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
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
称为碱基序列。
G
3′端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 形成多核苷酸链,即核酸。 DNA和RNA中的核苷酸残基 都是通过磷酸基团这个“桥” 而共价连接的。即核酸的主链 是由相间出现的磷酸核糖残基 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各种 碱基可以看成是联系在主链上 的侧链基团。 见P71图3-13
NN HOCH2 O
HH
H2N N N HOCH2 O
HH
H
H
H
H
OH OH
OH OH
腺嘌呤核苷
鸟嘌呤核苷
HO N HOCH2 O
HH
HO N HOCH2 O
HH
H
H
H
H
OH OH
OH OH
胞嘧啶核苷
尿嘧啶核苷
Adenosine Guanosine Cytidine Uridine
假尿苷(ψ) 见P66
1944年,O.T.Avery等人发表了"脱氧核糖型的 核酸是III型肺炎球菌转化要素的基本单位"即 DNA是细菌的转化因子,第一次证明了DNA是 遗传物质。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NA
• DNA和RNA的区别
不同点 戊糖 碱基 二级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种类 RNA 核糖 G C A U 单链 忠实性较低 多 (mRNA,rRNA, tRNA 等) DNA 脱氧核糖 G C A T 双链 忠实性高 少
碱基互补配对: 腺嘌呤/胸腺嘧啶(A-T)
4.双螺旋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小沟
大沟
(二) 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
• 三种DNA构型的比较
螺距 旋向 (nm) 每圈碱 基数 螺旋直径 (nm) 骨架 走行
存在条件
A型 右手 B型 右手
2.3 3.54
11 10.5
2.5 2.4
平滑 平滑
体外脱水 生理条件
(二)碱基
碱基(base)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腺嘌呤
嘌呤 碱基 嘧啶 鸟嘌呤 存在于DNA和RNA中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仅存在于RNA中 仅存在于DNA中
NH2
嘌呤(purine,Pu)
N 7 8 9 NH
N
N
NH
5 4
6 3 N
1N 2
腺嘌呤(adenine, A)
O N
N
NH
NH
鸟嘌呤(guanine, G)
(二) 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多为环状,以负超螺旋的形 式存在,平均每200碱基就有一个超螺旋形成。
DNA超螺旋结构的电镜图象
(三)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DNA染色质呈现出的串珠样结构。 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
核酸化学ppt课件
取代基
取代位置 核苷
m22 N
取代基的数目
取代基用下列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
甲基m 甲硫基ms 异戊烯基i
乙酰基ac 羟基o或h
羧基c
氨基n 硫基s
注意:
含修饰核糖的核苷即2’-O-甲基核苷的表示方法,在 核苷符号的右下方注上一个小写m。
例: 2’-O-甲基腺苷 Am
(二)核苷酸(nucleotide, Nt)
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
一 碱基(base):又称含氮碱
(1)嘧啶碱(pyrimidine, Py)
(2)嘌呤碱(purine, Pu)
其它嘌呤(核酸的代谢产物): 黄嘌呤、次黄嘌呤、尿酸等
(3)修饰碱基(modified base): 也称稀有碱基(minor base)
二、核苷、核苷酸
(一)核苷(nucleoside)
3.螺距为3.4 nm,含10个碱基 对(bp),相邻碱基对平面间 的距离为0.34 nm。螺旋直径为 2 nm。 氢键维持双螺旋的横向稳定。
碱基对平面几乎垂直螺旋轴,
碱基对平面间的疏水堆积力维 持螺旋的纵向稳定。
4.碱基在一条链 上的排列顺序不 受限制。遗传信 息由碱基序所携 带。 5.DNA构象有 多态性。
反向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右手螺旋。
与B-DNA不同点 :
(1)螺体宽而短,直径2.55nm;11个核苷酸一圈,螺距2.46nm。
(2)碱基的倾角大一些:倾角19º。
A-DNA:RNA分子中的双螺旋区;DNA-RNA杂交分子。 A-DNA和B-DNA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推测在转录时,DNA
分子发生B→A的转变。
1.DNA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RNA
简写方法:线条式、文字式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3
(四)核酸的变性
2.热变性和 热变性和Tm: 热变性和 加热DNA的稀盐溶液,达到一定温度后在 的稀盐溶液, 吸光度骤 加热 的稀盐溶液 达到一定温度后在260nm吸光度骤 吸光度 然增加,表明两条链开始分开,吸光度增加约40%后变化趋 然增加,表明两条链开始分开,吸光度增加约 后变化趋 于平坦,说明两条链已完全分开。这表明DNA变性是一个突 于平坦,说明两条链已完全分开。这表明 变性是一个突 变过程,类似结晶的熔解,引起DNA变性的温度称为熔点, 变性的温度称为熔点, 变过程,类似结晶的熔解,引起 变性的温度称为熔点 表示。 用Tm表示。 表示 Tm:通常把ε(p)达最高时的 : 达最高时的1/2温度叫做 温度叫做Tm。凡分子中 、 温度叫做 。凡分子中G、 C含量高的 含量高的Tm高。一般 值在70-85℃之间。 含量高的 高 一般DNA的Tm值在 的 值在 ℃之间。 3.影响 影响Tm的因素: 的因素: 影响 的因素 G-C对含量:G-C含量越高 对含量: 含量越高Tm愈高,经验公式(G+C)%= 愈高, 对含量 含量越高 愈高 经验公式( ) (Tm-69.3)×2.44 ) 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 较低。 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 较低 溶液的pH值 完全变性; 溶液的 值: pH>11.3时,DNA完全变性; pH﹤5. 0时, > 时 完全变性 ﹤ 时 DNA易脱嘌呤。 易脱嘌呤。 易脱嘌呤 变性剂:甲酰胺、尿素、甲醛等可破坏H键 变性剂:甲酰胺、尿素、甲醛等可破坏 键,妨碍碱基堆积 下降。 使Tm下降。 下降
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各核苷酸光吸收值的和少30~40%,当核 酸变性或降解时光吸收值显著增加(增色效应 增色效应),但核酸 增色效应 复性后,光吸收值又回复到原有水平(减色效应 减色效应)。 减色效应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核酸的化学结构1. 核酸的基本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又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
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RNA中的糖为核糖,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
核苷酸是由碱基和糖组成的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形成核苷酸。
2. 核酸的二级结构核酸的二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上碱基序列所具有的空间结构。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形成。
RNA分子没有固定的二级结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双链结构。
3. 核酸的三级结构核酸的三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在立体空间上所呈现的结构。
DNA分子呈现出右旋的螺旋结构,RNA分子则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结构。
4. 核酸的四级结构核酸的四级结构是指多条核酸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结构。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核酸分子可以形成四级结构,并参与到一些生物学过程中。
二、核酸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分子储存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RNA分子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参与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
2. 蛋白质合成核酸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
DNA分子在转录过程中产生mRNA,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将基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3. 调节基因表达在一些生物学过程中,核酸可以通过转录调控、剪接调控和甲基化调控等方式来参与到基因的表达调节中。
4. 氧化磷酸化核酸分子参与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释放出磷酸来提供细胞内化学能量,并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
三、核酸的合成1. DNA的合成(DNA合成)DNA的合成是DNA聚合酶在DNA模板的引导下,将合适的脱氧核苷酸三磷酸酶与新合成的核甙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使DNA链不断延长的过程。
DNA合成是细胞分裂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04 核酸化学
DNA的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Fra bibliotek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37
1、DNA的二级结构
1953年,James.Watson和Francis.Crick 提出了DNA二级结构模型——双螺旋 结构模型。 主要有三方面的依据: 一是已知核酸化学结构和核苷酸键长 与键角的数据; 二是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 显示碱基间的配对关系; 三是对DNA纤维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获取的精确结果。
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47
(2)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氢键(hydrogen bond) ,重要因素 ; 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action) ,主要因素。 碱基堆积使双螺旋内部形成疏水核心,从而有利于碱基间 形成氢键; 离子键,磷酸基团在生理条件下解离,使DNA成为一种 多阴离子,这有利于与带正电荷的组蛋白或介质中的阳离 子之间形成静电作用,能减少双链间的静电排斥,有利于 双螺旋的稳定 。
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49
Comparison of the A、B and Z forms of DNA The B form is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 for a random-sequence of DNA molecule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s therefore the standard point of reference in any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DNA.
赵丹丹
胞嘧啶脱氧核苷
第4章 核酸化学 16
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核苷酸-----核苷+ 磷酸-----戊糖+ 碱基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由染色质(chromatin)构成。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特征:(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整个生命过程;(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非组蛋白包括酶类及细胞分裂有关的一些蛋白。
它们可能与DNA的结构、复制及转录等有关。
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
真核细胞DNA的种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的重复单位,每个核小体由约200(160~250)bp的DNA,和H2A、H2B、H3、H4各2个,以及一个H1组成。
核心颗粒结构:放出H1;剩余的颗粒称为核心颗粒,由H2A、H2B、H3、H4组成DNA-----核小体-----30nm纤丝----中期染色质-----染色体单体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基因组庞大;2、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3、大部分序列为非编码序列;4、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6、真核基因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7、DNA存在多态性;8、具有端粒结构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以裸露的核酸分子存在,且与少量的非组蛋白结合,但不形成染色体结构,习惯上把原核生物的核酸分子也称为染色体。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结构简练其DNA分子绝大多数用于编码蛋白质,不翻译的序列只占4%,并且编码序列是连续的;(2)存在转录单元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构成操纵子或高度集中,并且可被一起转录;(3)重叠基因和基因内基因即同一段DNA序列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10-核酸化学
酸硫酸)、SAM(S-腺苷甲硫氨酸)、UDPG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A(鸟苷二磷 酸葡萄糖醛酸)、CDP-胆碱(乙醇胺)等
• ATP 分子的最显著特点是含有 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 可以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 ATP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 转换中间体。ATP 水解释放出 来的能量用于推动生物体内各 种需能的生化反应。
• ATP 也是一种很好的磷酰化剂。 磷酰化反应的底物可以是普通 的有机分子,也可以是酶。磷 酰化的底物分子具有较高的能 量(活化分子),是许多生物 化学反应的激活步骤。
ATP的性 质
cAMP和cGMP
• cAMP(3’,5’- 环 化 腺苷酸)和 cGMP(3’,5’- 环 化 鸟苷酸)的主要功能 是作为细胞的第二 信使。
3、表示方法:结构式、线条式、文字缩写
核酸的一级结构:一分子核苷酸的3’-位羟基与
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位磷酸基通过脱水可形成3’,5’-磷 酸二酯键,将两分子核苷酸连接起来。
二、DNA的空间结构
(一)DNA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双螺旋结构
碱基组成规则(Chargaff规则) [A]=[T],[G]=[C];
O
N-
NH+
pK3' 12.4
N-
N
H2N
N
H
NH
H2N
N
N-
核苷 nucleoside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
NH2
OH
NNΒιβλιοθήκη NNNH2 N
OH N
NN HOCH2 O
生物化学重点_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要点 _第二章核酸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一、核酸的化学构成 :1、含氮碱 : 参加核酸与核苷酸构成的含氮碱主要分为嘌呤碱与嘧啶碱两大类。
构成核苷酸的嘧啶碱主要有三种——尿嘧啶 (U) 、胞嘧啶 (C)与胸腺嘧啶 (T),它们都就是嘧啶的衍生物。
构成核苷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腺嘌呤 (A) 与鸟嘌呤 (G),它们都就是嘌呤的衍生物。
2、戊糖 :核苷酸中的戊糖主要有两种,即β-D- 核糖与β-D-2- 脱氧核糖 ,由此构成的核苷酸也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3、核苷 :核苷就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化合物。
由“罕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罕有核苷”。
如 :假尿苷 (ψ)二、核苷酸的构造与命名:核苷酸就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含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核苷酸又可按其在 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 ,分为一磷酸核苷 (核苷酸 )、二磷酸核苷与三磷酸核苷。
别的 ,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别的环核苷酸 ,常有的为环一磷酸腺苷 (cAMP) 与环一磷酸鸟苷 (cGMP),它们往常就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核苷酸往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
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 d 代表脱氧 ,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 ,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量 ,第四位用大写字母 P 代表磷酸。
三、核酸的一级构造 :核苷酸经过 3’ ,5-磷’酸二酯键连结起来形成的不含侧链的多核苷酸长链化合物就称为核酸。
核酸拥有方向性,5’-位上拥有自由磷酸基的尾端称为5’-端,3’-位上拥有自由羟基的尾端称为3’-端。
DNA 由 dAMP 、dGMP、dCMP 与 dTMP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构成。
DNA 的一级构造就就是指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摆列次序及连结方式。
RNA由AMP,GMP,CMP,UMP 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四、 DNA 的二级构造 :DNA 双螺旋构造就是 DNA 二级构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就是 Watson与 Crick 两位科学家于 1953 年提出来的一种构造模型 ,其主要实验依照就是 Chargaff 研究小组对 DNA 的化学构成进行的剖析研究,即 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为 A=T 、 G=C、 A+G=T+C(Chargaff 原则 ),以及由 Wilkins 研究小组达成的 DNA晶体 X 线衍射图谱剖析。
核酸的化学式
核酸的化学式核酸是生命的基础分子之一,是构成基因的重要物质。
其化学式为C10H12N5O3,是由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分子。
核苷酸是核酸的单体,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糖和碱基是核苷酸的基本结构单元,磷酸则是连接核苷酸的桥梁。
核酸的化学式的研究对于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的化学结构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是由糖、碱基和磷酸三个部分组成的。
糖是核苷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两种,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
核糖的化学式为C5H10O5,脱氧核糖的化学式为C5H10O4。
在核酸中,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而RNA中的糖为核糖。
碱基是核苷酸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核酸中最为重要的化学结构之一。
碱基有两类,分别是嘌呤和嘧啶。
嘌呤有两个环,其化学式为C5H4N4,包括腺嘌呤和鸟嘌呤;嘧啶有一个环,其化学式为C4H4N2,包括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在DNA中,碱基有四种,分别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在RNA中,碱基有三种,分别为腺嘌呤、鸟嘌呤和尿嘧啶。
磷酸是连接核苷酸的桥梁,其化学式为PO4。
在核苷酸中,磷酸连接糖和碱基,形成核苷酸的长链结构。
核酸中的磷酸基团是负电荷,因此,核酸的结构呈现出负电的特性。
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生命的基础分子之一,其功能非常重要。
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可以传递父母亲的遗传信息给下一代,因此,DNA是生命的基础。
RNA则是DNA的转录产物,可以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合成指令,因此,RNA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遗传功能外,核酸还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裂等重要功能。
在细胞周期中,DNA需要不断地复制,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分裂。
RNA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结语核酸是生命的基础分子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2N5O3。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是由糖、碱基和磷酸三个部分组成的。
核酸的化学结构对于了解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核酸的化学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一、戊糖 二、碱基 三、核苷 四、核苷酸 五、多磷酸核苷酸 六、环化腺苷酸
DNA分子的结构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分子大小 二、DNA的碱基组成 三、DNA的一级结构 四、DNA的二级结构 五、DNA的三级结构 六、DNA的性质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三、核苷(nucleoside):戊糖以β-OH与一 个碱基缩合而成 – 核糖核苷:存在于 RNA中,有腺苷
(A)、鸟苷(G)、胞苷 (C)、 尿苷(U)。
– 脱氧核苷:存在于 DNA中,有脱氧腺苷
(dA) 、脱氧鸟苷(dG)、 脱氧胞苷(dC)、 脱氧胸苷 (dT)。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 三、DNA的三级结构比较 的三级结构比较
DNA三级结构模式图
(a)直线型双螺旋结构;(b)开环型结构;(c)闭合环超螺旋结构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O O P O O
5'CH2 4'
• DNA分子的一级结构图
O H 碱基
1'
H O
3'
A
C
T
H
G
C
T
2'
H
H
O P O O
5'CH2 4'
5' P O H 碱基
1' 2'
P
P
PPP来自OH 3'H
3'
H
O O P O O
5'CH2 4'
H
H
O H
3' 2'
第二章3-核酸化学PPT课件
▪
戊糖在外,双螺旋每转一
小 沟
周 为10碱基对(bp)
▪
A型结构
▪
碱基平面倾斜20º,螺旋
变粗变短,螺距2~3nm。
2.0 nm
大 沟
DNA的三级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指双螺旋进一步扭曲 形成的超螺旋。 ➢包括:线状DNA形成的纽结、超螺旋和 多重螺旋、环状DNA形成的结、超螺旋 和连环等
线状DNA形成的超螺旋
▪ 多核苷酸链均有5’-末端和3’-末端 ▪ 核酸的碱基顺序本身就是遗传信息存储的分子形
式。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即寓于DNA分子中四种 核苷酸千变万化的不同排列组合之中。
二、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模型
▪ 1953年,J. Watson和F. Crick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 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 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 组(genome)。
RNA的结构与功能
▪ 一、结构特点
1. 碱基组成 A、G、C、U (A= U/G=C)
稀有碱基较多,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2. 多为单链结构,少数局部形成螺旋 3. 分子较小 4. 分类 ➢mRNA ➢tRNA ➢rRNA
三、核酸的变性
▪ 稳定核酸双螺旋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变成单链结 构的过程。核酸的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 变性表征 生物活性部分丧失、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紫外
吸收增加(增色效应) ▪ 变性因素
pH(>11.3或<5.0) 变性剂(脲、甲酰胺、甲醛) 低离子强度 加热
➢核酸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类大分子酸 性物质,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 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核酸的化学
H
HOH2C 5′ O
4′ 3′
HOH2C 5′ O
4′ 3′ 2′
OH
1′
OH
OH
OH
OH
核 糖 尿苷
核 糖 假尿苷 (ψ)
(四)核苷酸
N H O
-
H
N
9
H
N
O
-
-
O —
P ‖ O
~O
—
P ‖ O
~O
—
-
O
-
N H 腺嘌呤
P HOH2C 5′ O OH ‖ 4′ 1′ O 3′ 2′ OH OH AMP ADP
O
5′
O=P—O—CH2 O O
1′ 3′
G
G
T
A
OH OH O
P
3′ 5′
P
P
OH
O=P—O—CH2 O
5′
T
O
-
3′
pGpTpAOH
pG-T-A pGTA
OH OH O
-
O=P—O—CH2 O
5′
A
O
3′
OH OH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
1.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依据 (1)Wilkins和Franklin发现不同来源的DNA纤维具有相 似的X射线衍射图谱。 (2)Chargaff发现DNA中A与T、C与G的数目相等。后 Pauling 和Corey发现A与T生成2个氢键、C与G生成3个 氢键。 (3)电位滴定证明,嘌呤与嘧啶的可解离基团由氢键连 接。
0.2 0.1 0 220
240
260 ¨³ ² ¤ /nm
第5章核酸的化学
二 磷 酸 腺 苷 ( ADP)
三 磷 酸 腺 苷 ( ATP)
32
环化核苷酸: cAMP,cGMP
NH 2
N
N
N
N
O CH 2 O
HH
HH
HO P
O
OH
O
cAMP
33
环 化 核 苷 酸 的 生 成
34
ATP在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3, 5-环 腺苷酸(cAMP),同样GTP在鸟苷酸环化酶催化下也 可生成3, 5-环鸟苷酸(cGMP)。通常把激素称之第 一信使,把cAMP(或cGMP)称之第二信使。
OPO O-碱基源自CH2 OHH
H
H
O
H
DNA链的方向是5→3
O
碱基
OPO O-
CH2 O
H
H
H
H
H
O
核酸方向 碱基
交替的磷酸基团 和戊糖构成了DNA的 骨架 (backbone)。
3´,5´-磷酸二酯键 O P O
O-
CH2 O
H
H
H
H
H
碱基
OPO O-
CH2 O
H
H
H
H
H
OH
3´-羟基
37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比较
1951年,Pauling提出了蛋白质的 α-螺旋结构。
46
1950 Chargaff's rules
1. the content of purines was always
equal to the content of pyrimidines.
2. the amounts of adenine and thym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一、核酸的发现及研究进展1、最早1868年,瑞士科学家Miescher从绷带脓细胞中发现含磷2.5%的化合物,称为核素。
2、1881年,Altmann从小牛胸腺、酵母中得到,它不含Pro,命名为核酸。
3、1914年,把小牛胸腺中得到的核酸称胸腺核酸(动物核酸),把从酵母中分离得到的核酸称酵母核酸(植物核酸)。
又根据戊糖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4、1944年,Avery研究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最初是1928年,Gniffith以肺炎球菌作为转化的材料。
肺炎球菌光滑型(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
粗糙型(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
活体转化,四组实验:①活S型菌—→Rat—→die②活R型菌—→Rat—→live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Rat—→live④加热杀死的S型菌—→Rat—→die活R型菌说明R型菌可以转化为活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一种物质可使活R型菌转化为S型菌。
1944年美国科学家Avery做了大量实验确定这种物质是DNA (转化因子)。
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结构,不但阐明了DNA结构,而且对DNA的复制、遗传物质的传递、都作了重要的说明。
6、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应用——基因工程诞生。
7、2000~200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二、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主要有三种信使RNA(mRNA)、核蛋白体(rRNA)、转运(tRNA)。
真核生物中还有HnRNA和SnRNA,HnRNA是mRNA 的前体,SnRNA参与RNA的修饰加工等。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核酸是遗传物质细胞核内DNA含量恒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生物遗传特征的延续和生物进化都由基因所决定的。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二)核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mRNA是蛋白质合成材料,rRNA是核糖体的成分。
三、核酸在医药上的应用1、RNA:来源与微生物发酵,动物内脏,可用于改善精神迟缓,记忆衰退,刺激造血,促进白细胞再生,治疗初级癌症。
2、DNA:来源于微生物发酵,可用于改善疲劳,提高抗癌疗效。
3、免疫核糖核酸(iRNA):来源于免疫的动物内脏,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4、多聚核苷酸(polyC,polyI):来源于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作为干扰素的诱导剂。
5、核苷-磷酸(IMP、CMP、UMP):来源于微生物发酵。
IMP:治疗肝炎、肾炎、白血球升高等症CMP;治疗肝炎、肾炎、白血球、血小板升高四、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单核苷酸(一)核苷酸的概念核酸水解生成核苷酸,核苷酸进一步水解生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再水解生成碱基和戊糖。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和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酸分子中的碱基有两类:嘌呤碱和嘧啶碱,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A、鸟嘌呤G;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称为基本碱基。
有些核酸分子中还有1-甲基腺嘌呤、次黄嘌呤、N6-甲基腺嘌呤等,它们在核酸分子中并不多见,称为稀有碱基。
核酸分子中的戊糖有两种:D-核糖、D-脱氧核糖,结构式如下:DNA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为RNA DNA碱基AGCU AGCT戊糖R dR磷酸磷酸磷酸(二)核苷酸的分子结构1、核苷核苷:由碱基和戊糖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碱基与核糖缩合形成核糖核苷,碱基与脱氧核糖核苷缩合形成脱氧核糖核苷,如腺嘌呤与核糖缩合生成腺嘌呤核苷,简称腺苷,其它核苷可依此命名,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投影膜)在核苷分子中,嘌呤碱基的N9与戊糖的C1连接,连接键为N-C 键,一般称为N-糖苷键,并且戊糖环的C1-OH为β构型,所以碱基与戊糖的连接为β-糖苷键。
为了与碱基相区别,将核苷分子中戊糖上原子的定位加“‘”表示。
2、核苷酸核苷分子中戊糖环上的羟基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也可称磷酸核苷。
根据核苷酸分子中戊糖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苷酸两类。
核糖有3个游离羟基(2,3,5)因此可形成三种核苷酸;脱氧核糖只有两个游离羟基(3,5)。
自然界中存在的游离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代号可略)。
如5‘-腺嘌呤核苷酸,简称腺苷酸。
,其它核苷酸的命名依次类推。
(投影膜)五、核苷酸的衍生物(一)多磷酸核苷酸凡含有一个磷酸基的核苷酸称为一磷酸核苷。
其中5‘-一磷酸核苷的磷酸基可进一步磷酸化,生成5‘-二磷酸核苷和5‘-三磷酸核苷。
以腺苷酸为例,结构式如下:(投影)常用的核苷酸及其简化符号见投影:常用的核苷酸及简化符号见表2-2一磷酸二磷酸三磷酸腺苷AMP ADP ATP鸟苷GMP GDP GTP胞苷CMP CDP CTP尿苷UMP UDP UTP 脱氧胸苷dTMP dTDP dTTP生物体内多磷酸核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四种三磷酸核苷是合成RNA的重要原料,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是合成DNA的重要原料。
ATP在生物体内化学能的储存和利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环核苷酸5‘-核苷酸的磷酸基可与戊糖上的3‘-OH缩合形成3‘,5‘-环核苷酸。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它们在组织细胞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第二信使”。
(三)辅酶类核苷酸一些辅酶属于核苷酸类衍生物。
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都是腺嘌呤与尼克酰胺组成化合物,黄素单核苷酸(FMN)是异咯嗪、核醇和磷酸组成的化合物,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由黄素单核苷酸与腺嘌呤核苷酸组成的化合物。
辅酶A(CoA-SH)是由腺嘌呤、氨基乙硫醇和叶酸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一、DNA的分子结构(一)DNA的碱基组成参与DNA组成主要四种碱基:A、C、G、T,还有少量稀有碱基。
20世纪50年代应用纸层析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各种生物DNA 的碱基组成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如下规律:1、所有DNA中A和T的摩尔含量相等,即A=T,G和C的摩尔含量相等,即G=C,因此A+G=C+T。
2、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的DNA具有独特的碱基组成,但无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且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环境都不会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二)DNA的一级结构1977年,英国科学家Sanger首次测定噬菌体ΦX174的DNA,它是单链,由5386个碱基组成。
现已测定的最大噬菌体为λ-噬菌体。
DNA一级结构的定义:构成DNA的各个单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实验分子表明,核酸分子中相邻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
因为3‘,5‘-磷酸二酯键是在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与另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之间形成的,所以由此连接的开链多核苷酸具有两端,戊糖3‘-羟基指向的一端称为3‘-末端,5‘-羟基指向的末端称为5‘-末端。
DNA的一级结构即是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
多核苷酸的分子结构书写格式可以写成线条式或文字缩写式如图:(投影膜)P和斜线代表3‘,5‘-磷酸二酯键,竖线表示核糖的碳链。
(三)DNA的二级结构1953年,Waston and 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投影膜)1、DNA双螺旋模型提出的依据1)DNA碱基组成的分析:发现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含量相同(摩尔含量)A=T,C=G,说明可能A和T,G和C是配对的。
2)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嘌呤碱大,嘧啶碱小,因此A-T,G-C 配对是较合理的。
3)DNA纤维X-光衍射结构分析:Franklin制得精致的DNA纤维X-光衍射图,表明DNA分子中3.4Á和34Á的周期性结构,说明DNA可能存在着双螺旋性。
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双螺旋分子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反向平行,即一条链走向3‘→5‘,另一条链为5‘→3‘,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
2)脱氧核苷酸和磷酸基形成的链为基本骨架,在螺旋外侧,碱基分布在螺旋内侧3)内侧互补的碱基通过氢键性形成,A-T之间形成三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两个氢键。
4)每个碱基对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相邻两个碱基距离为0.34nm,每螺旋一圈有10对碱基,相邻碱基平面距离为3.4 nm。
5)双螺旋结构上有二条螺形凹槽,一条较深,一条较浅。
较深的沟称大沟,较浅的沟称小沟。
3、维持DNA结构稳定的作用力1)碱基平面之间堆积力是维持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力量。
2)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3)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和介质中的阳离子形成的离子键。
4、DNA双螺旋结构种类1)右手螺旋结构:由于DNA纤维的含水量不同,可分为三种:B-DNA、A-DNA、C-DNA。
①B-DNA:Waston and 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为B-DNA,另外溶液和细胞中天然状态的DNA可能是B-DNA。
②A-DNA:碱基与中心轴不相垂直,而呈20倾角。
③C-DNA: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与某些病毒的DNA中。
三者区别见书本P91。
2)左手螺旋DNA1979年,美国麻省理功学院Rich从d(GpCpGpCpGpCp)一段脱氧核苷酸链X衍射中发现,糖与磷酸的走向是曲折的,又把左手螺旋称为Z-DNA螺旋。
Z-DNA和B-DNA的区别见P92。
(五)DNA的三级结构定义:指DNA双螺旋链的扭曲或压缩。
常见的形成超螺旋结构。
1、DNA超螺旋结构形成原因由于某种原因使双螺旋多旋转或少旋转几圈,这样双螺旋内的原子偏离正常位点,产生额外压力,能量增大。
如果双螺旋末端是开放的,这种张力可通过链的转动释放出来,DNA就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如果螺旋双端是闭和或固定(不能转动),那么这些张力就不能释放出来,只能在DNA分子内部,使原子位置重新排列,这样使得DNA发生扭曲,即超螺旋结构。
2、生物体内的超螺旋结构在细菌、真核生物中的环状DNA,叶绿体DNA是超螺旋结构。
生物的细核内DNA是线形双螺旋DNA,当两端固定时,可形成,例如:人的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成环状DNA,形成核小体,许多核小体串联在一起,再经过反复折叠缠绕、压缩形成超螺旋结构。
二、RNA的种类和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内含有三种主要的RNA,即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信使RNA(mRNA)。
(一)转运RNA(tRNA)占全部RNA的15%,分子量较小,在2.5×104左右,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
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转运氨基酸的作用。
细胞内tRNA种类很多,每一种氨基酸都有相应的一种或几种t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