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本分析;

本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的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生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0个生字,学会“沈、肃、晰”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再写下来。

教学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崛、沈、范”等10个生字,会写“沈、肃、晰”等15个生字,理解“严肃、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体会“中华不振”蕴含的悲愤情感和“振兴中华”的迫切感。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文章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周恩来从少年到老年的系列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物。

导语:有这样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为他落泪,自发为他送行。他活着时生活朴素,他离开时两袖清风。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外交界的佼佼者,他的名字叫——周恩来。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伟人呢?

明确: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过渡:这节课上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相机解释“中华”“崛起”“之”的含义。

明确:“中华”指中华民族,“崛起”就是“兴起、振兴”的意思,“之”是文言词汇,这里可以理解为“的”,题目的意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

书”。

(2)课题质疑: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评价)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文章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混乱阶段。国家内部历经晚清政府、北洋军阀,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成立,政治变革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软弱无能、贫穷落后的中国政府,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大肆侵略,强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不敢言。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提示: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问的句子旁打上问号。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沈sh ěn 阳 严肃s ù 清晰x ī 为之一振zh èn 胸xi ōn ɡ 怀hu ái

赞z àn 叹 效xi ào 仿 租z ū界 疑y í 惑hu ò 非凡f án 左顾ɡù

右盼 训x ùn 斥ch ì 会认的字:崛ju é起 模范f àn 魏w èi 校长 淮hu ái

方法拓展:“沈、范、魏”均可作姓氏,可结合同学的姓名进行记忆;“肃”可用组词的方式帮助理解字义;“赞、训、斥”可用反义词字义来解释字义;“租”可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形近字示例:

怀(怀抱)——坏(好坏)

杯(茶杯)——环(环绕)租(租金)——祖(祖先)

组(小组)——阻(阻止)

◆顺口溜示例:

祖、阻、诅、租:祖孙坐车刚出发,遇到交通阻塞啦,司机诅咒没法走,只好租车回到家。

◆生字加一加:

几+丶=凡斤+丶=斥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贝:赞(赞扬)责(责备)贯(贯通)贺(祝贺)

页:顾(环顾)顶(头顶)顿(顿时)颂(歌颂)

攵:效(效果)牧(牧羊)玫(玫瑰)收(收获)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清晰”与“模糊”的图片在视觉上的差别,再举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是否清晰的实例,讲述“清晰”的意思。

(2)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

预设:可出示中国租界的图片(如上海外滩),由现今的旅游胜地引入历史,说明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几乎等同于他们自己的国土。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十分屈辱的。

(3)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预设:提示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肇事”一词的含义,再引用新闻报道中的“肇事者”一语进一步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该词。教学“训斥”一词时,可以调动学生曾经被训斥或目睹他人被训斥的记忆,从而理解词义,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扩充词语积累。

小结:本课的生词较多,大家可以借助工具书、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只有扫清了阅读路上的生词“拦路虎”,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