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课件

登幽州台歌课件

诗的主题和意义
总结词
怀古、忧国忧民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怀古之情, 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诗人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现 实社会的关切和思考。
03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 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给 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个人背景
陈子昂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贬至边疆幽州,这使得他对人生和社会的 思考更加深刻,创作了《登幽州台歌》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诗歌赏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理解诗歌的内涵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思 想,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表达。
领略诗歌的美感
赏析诗歌可以领略其语言 美、意境美和韵律美,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建诗歌时,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以 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建议二
广泛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提高对诗歌的 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不同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抑扬顿挫
诗歌的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的形象和象征
形象生动
诗歌中的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 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幽州台之 上。
象征深远
寓意丰富
诗歌中的寓意丰富多样,引人深思,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远,表达了作者 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4
《登幽州台歌》的影响和评价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讲义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讲义
取消组 合”
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 ”,选 择任意 颜色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失意人生,狭路相逢
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
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大有作为,然 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 来诸多猜忌之音:
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 重视,深陷囹圄;
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 奋勇,饱受株连;
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 疾书,得有佳诗;
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 后,陈子昂忧愤万分, 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 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 千古名诗:《登幽州台 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 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 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内容解析:
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 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
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 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 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 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 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 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 “燕台”。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登幽州台歌——注解
1.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 怆然——悲伤的样子。 3. 涕——眼泪。 -------------------------------------------------------------- 4. 前——向前看。 5. 念——想到。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 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浪潮 的先驱者之一。
24岁时举进士出身,任麟台正字,后 迁殿内供奉。因父名居丧,辞官归乡 。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 长写作。
作者简介
38岁时再次入京,官拜右拾遗 ,次年升为秘书进士。
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学作品的价值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性和审美性,更在于其思想性和人文性。它们能够引导人 们思考人生、社会和历史等问题,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
文学作品的启示
文学作品能够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 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文学作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 人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情景交融的描写
诗人通过对幽州台周围景色的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独特的艺术构思
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巧妙 地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报国 无门的苦闷,这种独特的艺术构 思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情感表达
悲愤之情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这种 情感贯穿了整首诗歌。
怀才不遇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3
人生思考
诗歌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人生的 无常和孤独,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关注人生。
诗歌社会价值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课件(共18张PPT)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课件(共18张PPT)

写 作 背景
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 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 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 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 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 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 ②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 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赏 析 诗歌
诗歌主旨 ➢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
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孤独和悲愤。
随堂测试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 是:___前__不__见__古__人__,__后__不__见__来__者__。________________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 之情的诗句是:___念__天__地__之__悠__悠__,__独__怆__然__而__涕__下__。___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本 文的生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介绍 作者
陈子昂(约659—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 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 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种苍茫孤独之感。
赏 析 诗歌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登幽州台歌——总结
陈子昂压卷之作。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
境。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 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 独自凭吊——心绪之孤单悲苦
孤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之短促 怀才不遇
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登幽州台歌
文题解说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的黄金台。 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是诗人登幽州台的感慨。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 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 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 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 (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 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的渺小、孤单、 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 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 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
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用,面对无尽 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 我待的哲理。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 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作者简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武则天赞赏,拜麟台正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朗读
《登幽州台歌》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诗句赏析
1、说说你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的理解。
①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②直抒胸臆,感叹古代贤君不可见,后世明君不可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 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
2、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诗人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 个人便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 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 心头,不禁悲从中来。
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写作背景 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 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 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huàng tì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鉴赏 过去
未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登幽州台歌优质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优质ppt课件
8
3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
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
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
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
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
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
译文
• 前不见古人,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后不见来者。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 念天地之悠悠,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 独怆然而涕下。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5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人生感慨?
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6
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独”具体的写出了诗人不可名状的
孤独,“怆然而涕下”,从神态上,形象逼真 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7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 满怀悲愤。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
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 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 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 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登幽州台歌 ppt

登幽州台歌 ppt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朗读要点:
❖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 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源自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 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 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 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 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之气不消,英雄难酬壮志,确实是古代不得志的文人的
典型代表。
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
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出征一年后兵败,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为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
陈子昂屡遭挫折,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现实中
受到严重打压的困窘难以拓解,一腔悲愤,无从宣泄。
再次诵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艺术特色:
❖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 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 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 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 之激动。
《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 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 府担任参谋军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 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 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 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 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王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 见。诗人壮志难,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表明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下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和对未来赏贤 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登幽州台歌
孤独是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孤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 孤独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 孤独是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 孤独是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
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今天再认识一位孤独之人——陈子昂。
细读诗歌·合作探究
一、内容解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解析一: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何说“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 了;向后看,看不到当今的英主。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 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 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愁苦之情。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VS
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表现力,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
《登幽州台歌》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灵感
这首诗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推动文学发展
《登幽州台歌》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01
02
03
唐诗的国际影响力
唐代诗歌不仅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还对世界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类 共同的文化遗产。
唐诗的创新与突破
唐代诗歌在形式、内容、 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突 破了传统束缚,展现了独 特的艺术魅力。
唐诗的历史地位
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程
01
02
03
04
初唐
唐诗的起源,以唐太宗和上官 婉儿的宫廷诗为代表。
盛唐
唐诗的鼎盛时期,以李白、杜 甫等大诗人的作品为代表。
中唐
唐诗的变革时期,以白居易、 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运动为代表

晚唐
唐诗的衰落时期,以杜牧、李 商隐等人的婉约派和豪放派为
代表。
唐代诗歌的特点
内容广泛
唐代诗歌涵盖了政治、 历史、哲学、人生等多 个领域,具有广泛的主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唐代诗歌概述 • 《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 《登幽州台歌》的诗歌赏析 • 《登幽州台歌》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登幽州台歌》
主题内容
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作品,描述了作者在幽州 台上俯瞰四周,感慨万千的情境。

登幽州台歌课件

登幽州台歌课件
个人背景
陈子昂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受到 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诗人简介
诗人风格
陈子昂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 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成就
陈子昂是唐朝诗歌发展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文学艺术的典范。
本诗中的意象如“幽州台”、“古 人”、“来者”等都具有象征意义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 思考。
03
幽州台的地理文化背景
幽州台的地理位置
01
幽州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 京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
02欢游览的地 方。
幽州台的历史文化背景
幽州台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 。
人生意义
本诗强调了人生意义的重 要性,引导读者思考如何 度过自己的人生,追求有 意义的生活。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本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古人 今人、生与死等对比手法,突出 了主题思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
力。
夸张手法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如“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使诗歌情 感更加浓烈,引人深思。
象征手法
陈子昂出生于唐代蜀地,自幼 聪颖好学,少年时便以才子著
称。
他曾多次赴京应试,但因权贵 阻挠而未能得志,后因上书为 父申冤而被贬为梓州刺史。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改革 弊政,深得百姓爱戴。
晚年时,他因与权臣斗争失败 而辞官归隐,最终在忧愤中病
逝。
陈子昂的主要作品
《感遇诗》三十八首
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广 泛,风格多样,抒发了他的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醇 酚
(第一课时)
酒精饮料 的中乙醇
酒精燃料 的中乙醇 汽车发动机防冻
液中的乙二醇
化妆品中 的丙三醇
茶叶中的茶多酚
药皂中的苯酚
漂亮漆器上的漆酚
教学目标:
1、知道醇的的主要类型,能列举一些常见的 醇并说明其用途。
2、能够利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 进行命名。
3、了解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和水溶性特点。 4、根据饱和一元醇的结构特征,说明醇的化

H H② ①
H―C―C―O―H
③ ④H H
反应 与金属钠反应 Cu或Ag催化氧化 浓硫酸加热到170℃ 浓硫酸加热到140℃ 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酸加热 与HX加热反应
断键位置 ①
①③ ②④ ① 、②
① ②
饱和一元醇定义:
醇分子中烃基为烷烃基 ,且醇中只有一个羟基 , 那么,这种醇就是饱和一元醇,如甲醇、乙醇等。
5.饱和一元醇的水溶性
饱和一元醇分子中碳原子数1~3的醇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分子中碳原子数4~11的醇为油状液体, 仅部分溶与水;分子中碳原子更多的高级醇为固体, 不溶与水;
【规律】CnH2n+1OH可以看成是H-OH分子中的一个H原 子被烷基取代后的产物。当R-较小时,醇分子与水分子 形成的氢键使醇与水能互溶;随着分子中的R-的增大, 醇的物理性质接近烷烃。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 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醇的概述
1. 醇的分类
(1)根据羟基的数目分
(2)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
一元醇:如CH3OH 甲醇
二元醇:CH2OH 乙二醇 CH2OH
多元醇:CH2OH 丙三醇 CHOH CH2OH
饱和醇(含饱和一元醇)
不饱和醇 CH2=CHCH2OH
(2)与羧酸反应
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下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实验证明,其他的醇和羧酸也可以发生 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3、醇氧化反应
②①
R1
R1
2 R2—C—O③—H + O2
H
Cu △
2 R2—C=O + 2H2 O
生成醛或酮
①-③位断键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成 醛?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 的诗人的形象。(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等)
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 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 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 的感想呢?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 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 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小结
• 饱和一元醇 1、通式 CnH2n+1OH
2、随着C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增,相对密度呈增大趋 势。 对于同碳数的,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密度越小。
3、随着碳数增多,水溶性降低。 4、比Mr接近的烷烃或烯烃的沸点要高(氢键的影响).
二、醇的化学性质
〔阅读〕P57交流研讨,以1-丙醇为例分析结构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 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 的渴盼,也表达了人 生的孤独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 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 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 反应呢?
如CH3OH,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 消去反应。还有如:
2、羟基中氢的反应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问题〕为什么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要比水与金 属钠的反应缓和的多?烃基对羟基氢的活泼性有 哪些影响?
2. 几种典型的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名 俗名 色、态色、有酒 有

精气味、具 毒
有挥性液体

无色、粘稠、 无

甜味、液体 毒

丙 甘油 无色、粘稠、 无

甜味、液体 毒

水溶性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用途
燃料、化工 原料
防冻液、合 成涤纶、
化妆品、制 炸药(硝化 甘油)
饱和一元醇通式: CnH2n+1OH或 CnH2n+2O
H O H
H O HH O
C2H5
比较下表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醇的沸点
名称
分子中羟基数目
沸点/℃
乙醇
1
78
乙二醇
2
197.3
1-丙醇
1
97.2
1,2-丙二醇
2
188
1,2,3-丙三醇
3
259
〔结论〕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多元醇的沸点
比一元醇二元醇都高,多元醇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
〔原因〕是因为多元醇分子中羟基多,一方面增加了分子间 形成氢键的几率;另一方面增加了醇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几率。
1 羟基的反应
(1)取代反应
⊙醇与浓的氢卤酸(HCI、HBr、HI)发生反应时分
子中的碳氧键断裂,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生成相应的
卤代烃和水

C2H5OH + HBr
C2H5Br + H2O
⊙在酸做催化剂及加热下,醇发生分子间的取代生 成醚和水
(2)消去反应
含有 B-H醇在浓硫酸及一定温度下能发 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 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 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 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 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 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 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 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 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 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 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 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 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己亥杂诗 【清】 【龚自 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 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 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
3.醇的命名
1.选主链。选含—OH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根据碳
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编号。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定名称。在取代基名称之后,主链名称之前用
阿拉伯数字标出—OH的位次,且主链称为某醇。 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4. 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阅读〕P56页表2-2-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 烷烃、烯烃的沸点比较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甲醇
32
65
乙烷
30
-89
乙烯
28
-102
乙醇
46
78
丙烷
44
-42
丙烯
42
-48
〔结论〕从表2-2-1数据可以看出:饱和一 元醇的沸点比与其相对质量接近的烷烃或烯 烃的沸点要高。 〔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 的氢原子可与另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原 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增强了醇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 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 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 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 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 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 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 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学性质及应用。
1、CH3CH2OH 2、
3、 4、 5、
CH2OH
OH
6、
左侧有机物中
属于醇的是 1 3 4 ;
属于酚的是
256

两者相似之处? 体会醇与酚的区别。
CH3CH2OH
乙醇
乙二醇
丙三醇
茶多酚
苯酚
漆酚
思考●讨论 什么是醇?什么是酚?
醇: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 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