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_周易_先天学关系考论_詹石窗
朱熹对邵雍先天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
朱熹对邵雍先天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摘要:朱熹从探究《易》之本义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邵雍的先天象数学,提出了《周易》本来是卜筮之书的思想,主张“三圣易”和经传相分,探析了河图、洛书及其关系,进而对伏羲画卦的内在机制以及大衍之数五十的来源做了阐释,从而不仅为象数易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为学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易》方法。
��关键词:朱熹;周易本义;邵雍;先天象数学;河图;洛书ZHU Xi’s inheritance from and improvement of SHAO Yong’s prenata limage-number theory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probing into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sof Yi, ZHU Xi succeeded and improved SHAO Yong's prenatal image-number theory, pointing out that Zhouyi was originally a book for pination,and laying emphasis on the three sages' Yi an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H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 Tu (The He Map) and Luo Shu (The Luo Writing),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he innate mechanism for Fu Xi to draw the trigrams or hexagrams, and the origin of the pinatory number of 50, not only having refurbished the Yi studies, but also offered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ve method for Yi.Key words: ZHU Xi; original connotations of Yi; SHAO Yong; prenatal image-number theory; He Tu; Luo Shu宋代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朱熹对易学的发展贡献-2019年文档
朱熹对易学的发展贡献-2019年文档朱熹对易学的发展贡献一.易本卜筮之书的提出和影响朱熹关于易学有两本著作,分别是《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其目的在恢复周易的本来面貌,从而提出“易本卜筮之书”、“易本为卜筮而作”的命题。
因为当时的义理派象数派只片面注重义理或者象数的发挥。
义理派轻视甚至完全抛弃《易》的占卜本义或治《易》方法,而且此弊由来已久,比如程颐这样的大儒都曾有过这样的倾向,朱熹说:“近世言《易》者,直弃卜筮而虚谈义理,至文义牵强无归宿,此弊久矣。
要须先以卜筮占决之意求经文本意,而复以传释之,则其命词之意与其所自来之故,皆可渐次而见矣。
”(《朱文公别集》卷三)还批评程颐不讲占卜,直接从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中推说出“圣人侧微,若龙之潜隐,未可自用,当晦养以俟时”[1](《周易程氏传》卷一,《周易上经上?乾卦》)之义理的作法,认为这只是推说义,而不是本义。
同时,朱熹也批评汉易象数学,一味执着于探求辞中所取之象所自来,比如?卦九二爻说“包有鱼”,就一定要从卦爻中寻觅出“包”之象、“鱼”之象,致使所解滞泥不通,牵强附会。
朱熹指明解《易》在于通晓经文之意,不应纠缠于易象所从出的问题,否定了易象数学“存象忘意”的学术路线。
在朱熹的论著中,“易本卜筮而作”这一观点随处可见,“所喻读《易》甚善,此书本为卜筮而作,其言依象数,经断吉凶。
”“《易》本为卜筮而作。
古人淳质,初无文义,故画卦爻以开物成物。
[4]”需要说明的是朱熹所说“易乃卜筮之书”并不是为了揭示《易》原本是用来卜筮的书更不是把圣人之作贬为“下其说”之流,而是为了揭示卜筮与圣人之道的关系,探明象数与易理的原初关系。
朱熹强调恢复对《周易》占筮的研究,无疑是对《周易》研究的一个新的回合,这个回合加强了经传之间的衔接,不仅对易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使《周易》的占卜得以保存下来。
朱熹关于《周易》是卜筮之书的考辨,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自汉代以来,无论是义理学派还是象数学派,都是经传不分,以传解经,并将经文逐渐哲理化。
易经与道家文化研究专家詹石窗教授
【 责任编辑 吴庆丰 】
[ 收稿 日期]2 0 5 3 — 0 8 — 2 6 [ 作者简介]张永宏 ( 1 9 8 3  ̄ ),男,陕西吴堡人 。四J I I 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哲学系博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中国哲学 。
詹 石窗 ,1 9 5 4 年生 ,福建 厦门市人 。1 9 8 2 年获厦 门大学 哲学学士学位,1 9 8 6 年获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 究所 哲 学硕 士学位,1 9 9 6 年获 四川大学宗 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 师从 国际道教学研究泰斗卿希泰先生 、当代 易经研 究泰斗黄寿 祺先生 ,且跟 随中 国道 教学会 前副会长 、符策 学名家 陈莲笙 先生探研道 教文化 中的符 图秘 字 ,得其 真传 。 曾任福建 师范大 学 中文 系易学研 究所教授 、厦 门大学 闽江 学者特 聘教授 、厦 门大 学哲学系 主 任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 院长 。现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 究院院长 、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 究基地 四川大学道 教 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国家9 8 5 /  ̄ E 程 四川大学宗教 ・ 哲 学与社会 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 、四川大 学公共 管 理学 院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 学国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人 民大 学佛 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教授 、台湾
学指定为 “ 道教文化概论 ”的专业教科书 。
詹石窗教授具有 学科 建设的丰富经验 ,曾经作为 厦 门大学哲学一级学科第一学术 带 一级 学科博 士授 予权 申请 ,均获得成功 。 詹石窗教授 已经为 国家培养 了3 0 多名博士生 、留学生, 已经获得博士学位 的有近3 0 名 。 目前,他指导博士 生 的主要专业方 向是:( 1 )宗教学专业 ・ 中国道教研 究 ;( 2 )宗 教学专 业・ 宗教学理论 ;( 3 )中国哲学专业 ・ 易经 与道 家哲学;( 4 )中 国哲学专业 ・ 儒家经学思想史 。
温海明-先天学之自得_后天学之无奈_朱熹易学中的先天后天问题
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八十九期) 先天学之自得,后天学之无奈———朱熹易学中的先天后天问题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摘要:朱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易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分不开的。
本文在有关朱子生平思想发展的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先天后天问题的角度入手,讨论他关于先天后天问题的观点之演变过程,并对其得失作同情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
文章的结论是,作为一代易学大家,朱熹在先天学上多有领悟,而在后天学上却少有心得,并进一步讨论了朱熹易学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朱熹;先天易;后天易;理学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3-0038-07The Issue of the Prena t a l and Post na t a l i n ZHU X i’s Yi Stud i esW E N Hai2m ing(School of Phil os ophy,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Depart m ent of Phil os ophy,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The f or mati on and devel opment of ZHU Xi’s phil os ophical thought can’t be separated fr om his Yi studies.Basing on Z HUXi’s achieve ments of all his life,this paper atte mp ts t o discuss his thought relating t o the Prenatal and Postnatal issue,and analyzehis gain and l oss.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ZHU Xi as a fa mous Yi2ol ogist contributes more in the Prenatal than the Postnatal andthen further elaborat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Key W ords:ZHU Xi;p renatal;postnatal;neo2Confucianis m中国古代哲人的哲学思想与其易学思想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是朱熹四书学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之一,是将伏羲、神农和黄帝引入道统,置于尧舜之上,并将道统心传之原上溯至太极。
在儒家经典中,羲、农、黄三位圣王见于《周易·系辞传》,而太极范畴亦出于《系辞传》,故朱子的新道统说乃是根植于易学的。
朱熹在其四书学代表作品中推举伏羲,又将太极观念作为道统之原,说明其四书之学乃是以易学为依据的。
朱子学中《易》与四书的这种关系,说明朱熹没有将五经的权威地位移除,也没有将四书置于五经之上。
朱熹一生常常论及五经与四书之关系,仔细考察相关文章和语录,可知他在为学次第上把四书置于五经之前,而在价值判断上则把五经置于四书之上,从未试图贬低五经的权威性。
一、易学思想之跃进与两《序》之写作朱熹晚年改定了《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这两篇四书学重要作品之完成,是以其易学思想之重大飞跃为背景的。
具体说来,在改定两《序》之前数年,朱熹的易学思想完成了从“《易》本卜筮之书”到“伏羲先天学为易学纲领”的跃进,这次思想飞跃促成了两《序》的修定。
朱熹在四十六岁(淳熙二年,1175)前后提出了“《易》本卜筮之书”说,主张用占学方法解读《周易》。
所谓占学方法,是认为《周易》每卦每爻各为太极,包含无穷义理,主张将《周易》卦爻辞看作某种暗喻,读者应根据不同情境,给予不同解说。
朱熹用此方法解注《周易》,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草成《易传》。
但是,用占学方法解注《周易》,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即“《易》中有象”而“象已失传”之两难困境。
在《易传》草成之后的数年间,朱熹一直苦闷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突破此两难困境,于是邵雍之学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盖邵雍之学追问易象之所自来,提出所谓先天之学。
朱熹在五十岁左右曾印刻邵雍之书,表明他在这一时期特别关注了邵雍之先天学。
[1]邵雍自称其先天学为伏羲学,朱熹接受了这种说法,并在研究先天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伏羲先天学为易学纲领”的思想。
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
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关键词:周易,朱熹,易学,宋代,学者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着易学着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内容:摘要: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 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 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着易学着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先从读《周易》原典开始。
他治学态度诚实,虽然对《周易》本义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但是面对学生提问,常作"不可晓"的回应。
但他执着于《周易》本是占筮书、卦爻辞本为占筮所用的观念,在释读有些爻辞时难免为其牵累,反而有违文王本意。
这是朱熹在《周易》研究中的一个失误。
关键词:朱熹;《周易》;本义;得失;On the Pros and Cons of Zhu Xi’s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在中国学术史上,朱熹以理学家着称。
然而在我看来,朱熹首先是一位易学家。
他的易学着作虽然以《周易本义》称名,然而《朱子语类》中与学生详解《周易》卦辞爻辞的记录,更展示了他对《周易》的深刻理解。
正是由于对《周易》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在理学研究上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他写过两首读书有感的诗,都是在做学问的源头上有了感觉之后的心境披露。
其中一首广为人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一首知者可能少一些,其味却更浓:"昨日江畔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一个做学问的人在贯通源流之时的一种喜悦之心,跃然纸上。
朱熹易学思想研究
朱熹易学思想研究“理”“气”关系作为宋明理学追问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特征,是宋明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而《周易》作为整个宋明理学主要思想来源之一,为宋明理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作为理学一派之集大成者,朱熹自不能例外,“理”“气”关系贯穿其思想之始终,“是整个朱子哲学的生发之源”,而其对“理”“气”关系问题的回答亦主要来源于《周易》。
虽然从其关于“理”“气”关系的思想的学脉直接承受上来看,主要是受到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和张载“理”“气”思想的影响,但是不论是周敦颐,抑或张载,其“理”“气”思想直接承源于《周易》却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如周子《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所展现出来的“太极”、“阴阳”理论,受到《易传》太极生两仪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又如张载之“太和”之气、“一物两体”理论等都与《周易》直接相关。
朱熹虽然对张载之“太虚即气”理论多有批判,然对其“一故神,两故化”却多有赞词。
且朱熹亦有自己的易学著作,如《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以及《朱子语类》等,可见他对《周易》颇为重视。
因此,说是朱熹的“理”“气”关系思想受到了《周易》的影响,是完全合理的。
就“理”“气”关系在朱熹易学中的地位而言,他是以“理”“气”关系为框架来融摄“象数”和“义理”两派,从而终成就其“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故余敦康先生有云:“朱熹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为气,把太极阴阳之妙归结为一个理与气的关系问题,理属于形而上之道,气属于形而下之器,二者不离不杂,由此建构了一个包容性极大而可以集象数与义理两派易学之大成的理论框架。
”仁,卫,鉴于朱熹“理”“气”关系在其易学思想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朱熹易学中的“理”“气”关系思想进行阐释。
一、“易”即“道”朱熹指出“极易”不仅仅就是指《周易》一书,尤其就是不仅仅指由孔子所奠定的、以《易传》为内容的`易学思想,“极易”涵盖天地万物之理,他将“极易”分成四种:“存有天地自然之极易,存有伏羲之极易,存有文王、周公之极易,存有孔子之极易。
论《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之相合2
论《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之相合王风摘要:明末以来,有不少学者批评朱熹《卦变图》,认为《周易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不合。
实际上,这些学者未能认识到朱熹《卦变图》是用二维图表表达多维内容,从而误读了这张图。
而一旦正确解读朱熹《卦变图》,将会发现《周易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符合若契,毫无相悖之处。
关键词:易学卦变图朱熹周易本义朱熹(1130~1170)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易》学家,他的《周易本义》一书,立于元、明、清三代官学六百年,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关于这部书的著作时间、思想、内容等,数百年来存在多方面争论,大凡明末清初儒道之辨,清代中期汉宋之争,以及流行于当今学界的象数义理之判等,都无不以《周易本义》为争论话题。
其中《本义》卷首九图是否为朱熹手订,是《周易本义》论争的焦点。
清代中期,朱学大家王懋竑明确宣称九图非朱子手订,此后大多数朱熹研究者的观点都与王氏相同或接近,但是仍有不少精研象数的学者认识到,卷首九图与朱熹《易》学思想特别是其晚年《易》学思想是一致的,不能排除朱熹手订九图的可能性。
[1]《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第九图为《卦变图》,明末以来,顾炎武、胡渭、毛奇龄、王懋竑、白寿彝等学者认为,这张图存在理论问题,朱熹早已放弃,因此《周易本义》注文没有采用这张图作为理论基础。
然而,仔细研究朱熹《卦变图》,发现该图用二维图表表达着多维卦变关系,当我们用网图恢复多维关系后,即可对之有一完整理解,从而得到这样的结论:《周易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符合若契,应当是朱熹亲手所订。
一、黄宗羲、胡渭、毛奇龄、王懋竑、白寿彝等人的“《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不合”之论顾炎武(1613~1682)在他的《日知录》里写道:‚卦变之说不始于孔子,周公系损之六三已言之矣,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是六子之变皆出于乾坤,无所谓自复、姤、临、遁而来者。
当从《程传》。
‛(卷一,第94-95页)[i]这是从考据角度否定朱熹卦变说,尚不构成对朱熹《卦变图》的严重冲击。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宋锡同【摘要】二程兄弟认为,邵雍的先天易学象数模式“无所用于世”,与他们自己体贴“天理”以求明体达用的儒学旨趣迥异。
他们对邵雍先天易学一边口上赞誉有加,一边却极不认可,甚至视之为术数。
与二程兄弟不甚认可邵雍先天易学相比,其门人弟子中却不乏对先天易学非常认可者,如杨时、尹蔰以及后期影响力较大的四传弟子朱熹等人。
此中,朱熹立足其理一分殊的理气观,调和易学象数与义理,与二程视角不尽相同,但从侧面透出不尽认同二程对先天易学的理解。
基于此,本文将考察二程兄弟及其门人对先天易学的两极态度及相关评论,以理解和把握邵雍以后先天易学的流传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二程;弟子;先天易学;两极态度中图分类号:B24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3-0137-05作者简介:宋锡同,山东潍坊人,哲学博士,(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邵雍先天易学流传问题研究”(14BZX119)一、二程的学术背景及其易学特质处于“经学变古时代”的北宋易学,其解经模式一反汉唐以来的训诂、注疏、严守师法、家法等路数,倾向以己意、新意解经,实则是继续沿袭“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来建构其时代之新儒学。
其间,由于儒释道三教的合流,更兼道教的大发展,传统道教内部的易学图式越来越多地浮现于世,促使宋代易学在解经方式变化的同时,将汉代以来的象数易学模式转向图书易学模式。
宋儒由此以发挥儒门“性与天道”的本体论问题,从而为被撼动的儒家名教重新确立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邵雍的先天易学是以先天图式加元会运世的象数模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即以“先天”为本体,以“观物”为功夫的新儒学理论体系。
可以说,邵雍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儒学(即理学)、宋代新易学之典型代表。
与邵雍几乎同时的二程兄弟,其易学思想则不尽相同。
二程延续王弼、孔颖达以来的玄学易模式,强调以象解易,阐发其内在义理,构建起以“天理”为本体、以“涵养须用敬”为功夫论,并强调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理想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詹石窗
《
史 记 子 传 〈
老 ? 列
〉
新 解 》 《 道 教雷 法 中 的 “ 鸡牲血 祭 ” 文献
探 微 》 《 〈 正统 道藏 〉 和 〈 藏外 道书 〉 中
所见 〈 太上 玄灵 北斗本命 延生真经 〉 文本
初 探 》 《 岷 山 考 辨三 题 : 位置 、 指 称 与 古
蜀 人 》 《 颐 养小 品 中 — 华 传统 颐 养 文化
集 成 》 、 国 家 社科 基 金 重 大 招标 项 目
《 百 年道 家 与 道 教研 究著 作 提要 集成 》
等课 题 1 0 多项 著作 先后 获省 部级 奖 ,
项 1 5
。
著
作
提
¥ 《老子学刊
》
年 第 期 2〇 1 9
一
(
总 第
辑 1 3
)
,
刊载
《
何
以效法
自
然 :
从 生态
学 视野对道的 诠释 》
学
者
小
传 年 詹 石 窗 哲 学博 士 1 9 54
生 ,
,
,
厦 门 市 人 现 任 四 川 大 学老 子 研究 院 ,
院长 、 国 家 “ 十 三 五 规 划 ” 文 化 重大 工 程 《 中 华 续 道 藏 》 首 席 专 家 、 执行 主编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学 研究重 点
,
基地 四 川 大 学 道教 与 宗 教文 化 研究所
思 考 。
述 略 》 等 多 篇 专 业学 术 论文 , 围绕老子 《 道
德 经 》 、 道 家 道教 文化 以 及 传统 宗教学 、 文 献学 、
历 史学 、
养生学等多 个角 度分析 了老子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03•【字号】闽政文[2009]363号•【施行日期】2009.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闽政文〔2009〕36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近年来,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
为了激励和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根据《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经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邓子基财经文选(1~4卷)》等5项成果为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二章、十三章)》等35项成果为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发展研究》等110项成果为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岸共同市场与闽台合作》等 221 项成果为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其中含青年、基层佳作奖 10项),并按有关奖励规定,分别发给证书、奖金,以资鼓励。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名单福建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三日附件: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名单。
邵雍先天之学的学派归属及影响
邵雍先天之学的学派归属及影响《伏羲八卦方位》图5《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5注:此图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原本周易本义》中总共占有四页,当为一横图,因版面原因,本文只能将此图分作两段表示,看图时由上图从右至左,下图承接上图,亦从右至左。
46《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朱熹在这四幅图后面称: “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
”“邵氏”即邵雍。
此四图被置于卷首,仅次于《河图》、《洛书》之后,可见朱熹对这四幅图是非常重视的,鉴于朱熹在儒学界非同一般的地位,他的言语往往被视作权威,因此后世学者也普遍认为: “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
然而事实上, 这些图并没有在邵雍的著作中出现过,邵雍之子邵伯温也称其父“止有一图,以寓其卦之生变与阴阳消长之数”(《易学辨惑》),那么,究竟谁的说法可信呢?7有学者据此指出了学术界中的一种现象: “朱冠邵戴” ,这种现象6此图亦见于两宋间人朱震所著《汉上易传》,图说:“右伏羲八卦图。
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得之。
”这幅图是朱震从郑?的易学著作中录下来的。
据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易学辨惑》所记,是郑?趁王豫病笃之际,“贿其仆,就卧内窃得之”。
这就是说,在邵雍迁居洛阳之前对王豫讲学时,是称这样的图为“伏羲八卦图”的。
7这种说法由郭?先生提出,是指后学把朱熹的思想都当作是邵雍的思想,参见其文《宋代的易图朱熹黑白块二横图之谬及对后世的影响》,这篇文章郭?先生发表在学术网站“孔子 2000网”上,郭?先生是研究邵雍之专家,但他的许多文章暂时都只在该网站上发布,文章网址为:////0>.58所揭示的是朱熹在很多地方只是借用邵雍之名解说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而后世学者不辨真伪地均视之为邵雍的观点,这对理解与研究邵雍的学说是很不利的。
因此,分清朱熹记载和诠释的邵雍学说中,究竟哪些真正是邵雍的学说,而哪些是朱熹自己的学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冠邵戴”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朱熹《周易本义》所载的“伏羲四图”都当作是邵雍所作;其二、把朱熹阴阳“一分为二”的“加一倍法”当作是邵雍推演易图的原则。
朱熹的简介以及作品
朱熹的简介以及作品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学的转折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朱熹的简介以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朱熹的个人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江西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
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
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
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
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教学授徒五十馀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
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
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朱子易论全文解释
朱子易论全文解释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学说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朱熹的学说主要包括四部分,即“心学”、“格物”、“致知”和“大学”。
其中,朱熹的“心学”更是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说之一。
其中,朱子易论是朱熹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了朱子对周易的解读和阐释。
下面,我们将对朱子易论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朱子易论的出现背景朱子易论是朱熹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说。
而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朱熹的那个时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而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也逐渐引发了人们对于古代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思考。
因此,朱熹在这个背景下将自己对于周易的解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考,创立了朱子易论这个全新的学说。
朱子易论的主要内容朱子易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周易中“易”这个概念的解读和阐释。
在这个学说中,朱子主张易是一种生命的自然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朱子认为自然具有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在朱子看来,心灵和周围的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在易经的哲学思想中,人的心灵被看作是自然的延伸,因此,环境对于人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朱子认为,人的心灵是能够感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是能够感知自然之恶的。
因此,他主张将人的心灵与自然相融合,并且认为通过这种融合,人们可以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朱子易论的影响朱熹的学说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朱子的思想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熹被誉为儒学大师,他的学说和思想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承。
同时,朱熹的思想也对于当今的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在当代中国,很多人对于朱熹的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中。
因此,朱子易论这个学说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朱熹先天易学恩想探析
、
朱 熹 易 之 本 义—— 先 天 学
朱熹探赜钩深 , 研究易学亦直指本源。 朱熹认为易有伏羲
之易、 文王之易 , 他推 崇的是伏 羲之 易 , 为先天 学 , 只有 图 虽 画, 但反映的却是《 的本原精微之意。伏羲 如何作易 , 易》 朱熹
文 主要通过分析朱 熹的先天易学思想 和《 易参 同契考异 》 周 ,
得 阳必 奇 , 阴 必 偶 , 物 皆然 , I书 为 特 巧 而 著 耳 。 是 圣 得 凡 而冬 I 于 人 之 而 画 卦 。其 始 也 , 是 画 一 奇 以 象 阳 , 只 画一 偶 以象 阴 而 已 。 但 才 有 两 则 便 有 四 , 有 四则 便 有 八 , 才 义从 而 再 倍 之 , 便 是 } 。 盖 自其 无 朕 之 中 , 无 穷 之 数 已 具 , 待 安 排 , 其 ‘ 六 而 不 丽 势 有 不 容 已 者 ”也 就 是 说 , 伏 羲 认 识 到 阴 阳 之 王 才 以奇 1 3 是 甲,
【 责任编辑 马 艳】
朱熹 先天 易 学恩想探析
张 宏 华
( 西 大 学 历 史 文化 学 院 ,太 原 山
中图 分类 号 : 2 47 B4. 文献 标 识 码 : A
000 ) 3 0 6
文 章 编 号 : 0 0 28 ( 0 20 — 1 9 0 1 0 — 9 72 1 )1 0 3 — 3
探讨朱熹易学思想与理学思想 的关系及宋明理学对道 教内容
的吸 收 。 收 稿 日期 :0 一1 一 0 21 l O 1
Hale Waihona Puke 讲 :圣人 作易之初 , 仰观俯察 , “ 盖是 见得盈乎天地之 问者 , 无
非一 阴一阳之理 ,有是理则有是象 ,有是象则其 数便 自在这
《周易本义》卷首九图考辨
内容提要本文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加以考证。
认为,九图虽非是书所应有,然亦非门人所依附。
九图乃《易学启蒙》初版旧图,完全为朱熹编纂无疑。
同时又对九图源流进行辩析,一一指出其原委与演变过程。
强调了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推衍及对后世的影响。
最后指出,考辨九图具有现代意义。
认为区分各是各的先天学,将有益于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史的研究。
朱熹《周易本义》乃诠释经传之作。
由于是书自元代以后立于学官的地位,其影响程度非其它易学著作可与之比拟。
正因为如此,清乾嘉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胡渭,以《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为靶的,著《易图明辨》以攻其非。
今见《四库全书》本《周易本义》,是依南宋咸淳乙丑九江吴革刊本誊录。
卷首有《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和《卦变图》九图。
《周易本义》卷首九图,是否为本书所应有?又是否出于朱熹之手?这的确是需要考证明白的问题。
一、九图非《周易本义》所应有朱熹于《周易本义》释《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之义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
《易》者,阴阳之变。
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才之象始备。
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
画卦揲蓍,其序皆然。
详见《序例》、《启蒙》”,又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曰:“河图、洛书,详见《启蒙》”。
《周易本义·筮仪》中有“卦变别有图,说见《启蒙》”之注。
朱熹属蔡元定起稿之《易学启蒙》,初刊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是时《周易本义》尚未成书(1)。
朱熹既然让读者参看《易学启蒙》所列之《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和《卦变图》,则证明《周易本义》原本没有这些图。
这即是说,此九图不当为《周易本义》所应有,而应该是《易学启蒙》之图。
然而,今见明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和清《周易折中·易学启蒙》,有《河图》、《洛书》,有六横图而无“伏羲”大小二次序图,有《伏羲八卦图》与《伏羲六十四卦图》而无“方位”之名,有《文王八卦图》而无“文王八卦次序”图,有三十二幅变占图而无“卦变图”。
关于《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历史脉络”分辑(道教部分)的编纂
关于《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历史脉络”分辑(道教部分)的编纂郭武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百年道学精华集成”是詹石窗教授于2009年申请到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也是该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的重大项目。
承蒙詹教授看重,我忝列该项目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历史脉络”的主编之一。
我之所以接受这项工作,是因为觉得“集成”的工作很有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当代的学者提供方便,而且可以为后世的人们保存资料。
我最初的想法,是全面搜集各种刊物上的相关文章,力求做到“全”,因为这样才不愧于“集成”之名,最大限度地起到提供方便、保存资料的作用。
但是由于经费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求全”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加上《百年道学精华集成》丛书被编成很多分辑,各辑之间的内容难免会有重叠,同一篇文章实可被编排在不同的分辑里面,故我希望编入“历史脉络”分辑(道教部分)的一些优秀文章,也不得不服从整套丛书的安排,被分配给了其他分辑。
后来,由于全套丛书篇幅的压缩,我负责搜集整理出来的300余篇文章,也只能有大约一半可以被编辑出版。
这当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不过即使这样,我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花费了一番心思,试图将自己负责的这三卷书编好。
下面,谨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选编思路和原则。
首先,当然是文章的质量。
本书最终选用的文章,应该说是按计划搜集到的300余篇文章中质量较好的。
所用180余篇文章的作者,多属近百年来研究道教的骨干,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百年以来中国道教研究界的水平。
不过,由于作者众多而篇幅有限,我们只能坚持每位作者仅在某一时段的研究成果中出现一次的原则,以此让更多作者有“露面”的机会。
这样,就难以避免“割舍”某些著名学者的其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遗憾。
但是,我想“集成”不仅包括研究成果,而且包括学术队伍,在丛书篇幅有限、作品难以囊括的情况下,兼顾队伍的广泛性可能更加重要。
其次,是力求覆盖道教历史研究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李光地与《易》学
作者: 詹石窗
出版物刊名: 周易研究
页码: 12-18页
主题词: 周易参同契;象数派;朱熹;象数学;义理派;六十四卦;道德经;道家学派;别传;魏伯阳
摘要: <正> 李光地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更是闽学界一位成绩卓著的学者。
他为官清勤自历,治学严谨精微,为时雅望。
作为一代鸿儒,李光地不仅精通孔孟之学,而且广涉经史。
在《易》学领域,李光地是继朱熹之后的又一位思想深邃的专家。
他撰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周易观象大指》、《易义前选》、《周易折中》等书。
数十年中,他既潜心研讨作为“正传”之《易》学,又审慎地发掘作为“别传”的《易》学之秘义。
李光地在《易》学中的创获颇多,本文拟就其《周易折中》及《周易参同契注》略加考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1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5 期
图” 。 它由陈抟得之于麻衣道者 , 数传而达于邵雍 。 基于儒道兼容的传统 , 邵雍把易学象数说与 道家思想结合起来 , 撰写了 《皇极经世 · 观物外篇 》 等书 。 通过 “ 环中 ” 之推衍 , 邵雍不仅将 单一的 《先天图》 扩展为包括 “ 八卦方位圆图” 及 “ 六十四卦圆图” 、 “ 六十四卦方图” 在内的 组合式 《先天图》 , 而且经由文字解读 , 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先天易学理论体系 , 对后代产生重大 影响 , 先天学由之而发展起来 。 从宋元以来学者的诸多论说看 , “ 先天学” 体系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 , 指伏羲氏作为 “ 画卦根据” 的天地自然之象 , 即卦画之前的 “ 河图” 。 邵雍说 :“ 盖圆者 , 河图之数” , 伏羲氏 “ 因之而造 《易》” ①, 这种不假智力的 “ 画前之易” 是纯自然的 , 故而有 “ 无字天书” 之称 。 第 二 , 准其自然法则确立的相关图式 , 即 《伏羲先天八卦次序》 、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 《伏羲六 十四卦次序》 、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 简称 “ 先天四图 ” 。 第三 , 由 “ 先天” 诸图所延伸的易学 象数诠释理论 , 邵雍将之称作 “ 心法” ② , 也就是以诚为本的一种精神感悟和思想解读 。 根据以上概括 , 我们检索朱熹的文集 , 发现关于 《周易》 先天学的论述将近 150 处 。 其中 既有以书信形式出现 , 也有以师徒对谈形式出现 , 更有以专论的方式出现 , 可谓不拘一格 。 当 然 , 贯彻先天学思路最为明显的还是他的易学专著 《周易本义》 , 该书卷首所列九图一开始就是 河图 、 洛书 , 然后是冠以伏羲氏之名的 “ 先天四图” 以及文王八卦方位图 、 文王八卦方位次序
· 182 ·
朱熹与 《 周易》 先天学关系考论
合 。 在有关先天四图的说明中有一个重要现象 , 这就是屡引邵雍之说为证 。 关于这一点 , 我们 从朱熹回答当时一些学者质疑的书信中也可以找到佐证 。 例如他在 《答林黄中》 的信中说 : 熹请以邵氏之浅近疏略者 言之 :盖一图之内 , 太极 、 两仪 、 四 象 、 八卦 , 生出次第 , 位置行列 , 不待安排而粲然有序 , 以至于第四分而为十六 , 第五分而为三十二 , 第六分而 为六十四 , 则其因而重之 , 亦不待用意推移 , 而与前之三分焉者 , 未尝不吻合也 。 比之并 累三阳以为乾 , 连迭三阴以为坤 , 然后以意交错而成六子 , 又先画八卦于内 , 复画八卦于
① 外以旋相加 , 而后得为六十四卦者 , 其出于天理之自然 , 与人为之造作 , 盖不同矣 。
朱熹答复之人林黄中 , 即林栗 , “ 黄中” 系其字 , 福建福清人 。 淳熙十五年 ( 1189 年) , 林 栗任兵部侍郎 。 其时 , 朱熹则任兵部郎官 。 从职务上看 , 林栗算是朱熹的上级 , 但两人的学术 观点不合 , 尤其是在对待邵雍 《周易》 先天学的问题上更有对立态势 。 据朱鉴编 《文公易说》 收录的 《记林栗辨易》 可知 , 林栗造访朱熹时问及 “ 向时附去 《易解》 , 其间恐有未是处 , 幸见 喻” , 朱熹直截了当地指出林栗的 《易解 》 “ 却是于大纲领处有可疑者” 。 朱熹之所以对林栗的 《易解》 表示 “ 可疑” , 是因为彼此在对邵雍 ( 康节) 学说的理解上相差甚远 。 林栗在造访朱熹 时声称自己著此书 , “ 正欲攻康节尔” , 朱熹则针锋相对地说 : “ 康节未易攻 , 侍郎且更子细 。 若 此论不改 , 恐终为有识者所笑也 。 ” 听了这番犀利的评论 , 林栗面显怒色地说 :“ 正要人笑” 。 林 栗所撰的 《易解》 凡 36 卷 , 本来是要上进皇帝 “ 御览” 的 , 朱熹却将之一口否定 , 不给这位上 司留点情面 , 说明朱熹对待学术问题是一丝不苟的 , 也表明他对邵雍的先天学是相当首肯的 。 《记林栗辨易》 所反映的情况恰好可以同上引的 《答林黄中》 相互印证 , 显示了朱熹推重邵 雍先天学的一贯态度 。 朱熹与林栗当面辩论的淳熙十五年离 《周易本义》 传世的淳熙初 ②相隔已 有十多年 。 由于朱熹 《周易本义》 的流行 , 邵雍的先天学一方面获得了更大的传播空间 , 另一 方面也引起了不同观点的争论 。 在这前后 , 朱熹分别回答了袁机仲 、 叶永卿 、 方宾王 、 黄直卿 。 每次答疑 , 都是围绕邵雍先天学展开的 ;此外 , 朱熹在回答门人的提问时也广泛涉及邵雍的先 天学 , 例如 《朱子语类》 卷 65 专列 《伏羲卦画先天图》 等节 , 记录了朱熹与门人在 《周易》 先 天学方面的对话 。 卷 67 专列 《朱子本义启蒙》 一节 , 记载朱熹传授门人 《周易本义》 与 《易学 启蒙》 的言论 。 在这方面 , 见于名录的朱熹门 人主要有吕焘 、 辅广 、 陈 文蔚 、 李方 子 、 汤泳 、 刘砺 、 刘砥等 , 这些门人请教朱熹的时间起于淳熙二年 , 历经孝宗 、 光宗 、 宁宗诸朝 。 从内容来看 , 朱熹与弟子的谈话往往露出他采撷先天图的痕迹 , 例如邵武门人李方子问伏 羲先天圆图时 , 朱熹回答说 :“ 先天图今所写者 , 是以一岁之运言之 。 若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 百年 , 亦只是这圈子 ; 小而一日一时 , 亦只是这圈子 。 都从复上推起去 。 ” ③ 这一段解说颇耐人 寻味 , 其中的 “ 今所写者” 尤其值得琢磨 , 如果说邵雍传世的 “ 先天图” 在时限上属于 “ 昔” , 那么这里的 “今” 乃是就说者的特殊情境而言的 。 由于这是口述 , 朱熹采用倒装句式 , 将宾语 提前 , 于是本来应该是 “ 今所写者先天图” 就变成 “ 先天图今所写者” 。 尽管如此 , 其意义还是 确定明白的 。 总之 , 从这句话里 , 我们可以发掘出这样的信息 : 朱 熹为门人讲授是有读本的 , 这个读本当中包含着先天图 , 门人在看了读本之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向朱熹请教 , 朱熹紧紧抓住 其核心予以回答 ; 再联系朱熹与门人讨论 《周易》 诸卦义的情形 , 可知此读本主要是 《周易本 义》 。 关于此 , 《朱子语类》 卷 66 《易二》 有一条资料可资佐证 。 该卷记录文蔚的话说 : “ 常爱先
① ② ③ ④ ⑤ 张行成 : 《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卷 4 , 《四库全 书》 文渊 阁本 。 邵雍 : 《 皇极经世书》 卷 13 , 《 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 。 李光地 《 周易通论》 卷 1 称 : 《 本义》 卷首诸图 , 惟八卦方位圆图及六十 四卦圆图方 图为邵氏之 旧 , 其 首之横图则 “ 朱子用邵子之意而摹画以示人者” , 可见 朱熹并非完全因袭邵雍 。 李光地 : 《 周易通论》 卷 1 , 《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 。 李光地 : 《 榕村语录》 卷 9 , 《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 。
朱熹与 《周易》 先天学关系考论
詹石窗 杨 燕
作为宋代理 学的 集 大成 者 , 朱 熹不 仅 关注 《 周 易》 先 天 学 , 而且 在 该领 域颇 有 建 树 。 他 的 《周易》 先天学充满了寻根意识 , 在对先天图 的渊源追溯 中 , 他不仅看 到了陈抟 、 邵 雍在传承先 天 图过程中的作用 , 而且由邵 、 陈再往前追溯到了 《参 同契》 。 他 所阐发的先 天学也并 非仅仅局限 于 先天图 , 而是将表现自然意蕴的相 关图式 都加以 整合 , 诸如 河图 、 太极 图等等 都被 纳入其 先天 学 的文化体系 。 朱熹排除门户之见 , 将象 数学家 的易图 形式融 入自己 的易学 体系之 中的 做法 , 不 仅 丰富了 《 周易》 先天学内容 , 而且推动了南宋以来易学的发展 , 促进了儒道思想的深层次融合 。 关键词 朱熹 《 周易》 先天学 先天图 作者詹石窗 , 1954 年 生 , 哲学 博士 , 厦 门大 学哲学 系教 授 ( 厦门 361005);杨 燕 , 1972 年 生 , 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厦门 361005) 。
《周易》 “先天学” ① 是易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 就语词渊源而言 , “ 先天” 术语可谓由来已久 , 但就易学图式与诠释的体系化来讲 , 先天学则是在宋代才流行起来的 。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 , 朱熹不仅关注 《周易》 先天学 , 而且在该领域也颇有建树 。 对于朱熹在 《周易》 先天学方 面的成就和贡献 , 向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 早在他生活的南宋时期 , 便有许多学者对其 先天学抱着怀疑态度 ;清朝以来 , 在汉宋之争的大背景下 , 复有许多学者批评朱熹在 《 周易》 先天学方面的理念 。 至今在这方面依然众说纷纭 。 笔者在研读了朱熹关于 《 周易 》 先天学的资 料之后 , 有一些新的想法 , 现写成拙文 , 以就教于方家和诸学友 。
一 、 朱熹对 《周易》 先天学的推重
朱熹到底与 《周易》 先天学存在什么关系 ? 这首先涉及 《周易》 先天学 的 “ 命指 ” 问题 。 “ 先天” 之名 , 首见于 《周易 · 文言传》 。 该篇称 :“ 夫大人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 先天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天时 。 ” 后来的学者依照这段论述 , 提取 “ 先天” 这个术语 , 进行思想发挥 , 建立了以先天八卦方位的认定为基础 、 以伏羲氏为源 头的符号组合方式 、 辅之以一定的文字解释的颇具特色的学说 , 这就是 “ 先天学” 。 根据宋代章如愚 《群书考索别集》 卷 3 、 清代黄宗炎 《太极图说辨》 等文献记载 , 先天学发 端于 《先天图》 。 最初的 《先天图》 只有一个 , 也就是表征天地阴阳自然消长的 “ 六十四卦环中
③ 这九幅图虽然并非都属于先天之图 , 但其前后相续的排列却充分反映了朱熹返本 图 、 卦变图 。
先天的思想旨趣 。 由此可见 , 朱熹与 《周易》 先天学的密切关系是有案可稽的 。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 以王懋竑为代表的一些儒生对 《 周易本义》 所列的九图是否出自朱熹 之手提出质疑 。 这种质疑在 《 四库全书总目》 编纂者为胡渭 《易图明辨》 一书撰写的 《 提要》 中留下了记录 。 该 《提要》 指出 , 王懋竑等人曾根据朱熹 《文集》 以及 《朱子语类》 的资料进 行稽考 , 得出的结论是 : “ 信其为门人所依附”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的作者基本上同意王懋竑 等人的说法 。 按照这种观点 , 则朱熹似乎不是那么推重 《周易》 先天学 , 因为 《周易本义》 卷 首的九幅图既然是 “ 门人所依附” , 那么包括在 “九图” 中的伏羲先天四图在朱熹原创的 《周易 本义》 中便是不存在的 。 如此一来 , 朱熹与 《周易》 先天学的关系就得大打折扣了 。 不过 , 清代也有另一派学者持与王懋竑以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不同的观点 , 例如 曾经当过宰相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便不仅完全相信 《周易本义》 卷首的九幅图出自朱熹之手 , 而且在许多场合指出朱熹对 《周易》 先天学的推重 。 李氏说 : “ 《 本义》 卷首诸图 , 朱子所作 也。 ” ④ 又说 : “朱子崇重 《 先天图 》 , 得 《易》 之本原 。 ” ⑤ 可以看出 , 李光地对朱熹是很景仰 的 , 他的评述显示了一种对朱熹之学的肯定态度 。 此外 , 李光地在 《周易折中 》 、 《周易通论》 、 《周易观彖》 等书中还不时地引证朱说 , 足见李光地对朱熹的著述是作了深入而全面研究的 , 故 而李氏的看法也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 朱熹对 《周易》 先天学到底持一种什么态度 ? 他的 《 周易本义》 卷首之图果真如王懋竑以 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纂者所说的那样是 “ 门人所依附” 吗 ? 笔者以为此等说法只是推测 而已 , 并无可靠的根据 。 倘若将卷首九幅图与文字说明配合起来考察 , 就可以看出彼此颇相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