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初中化学优质课《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蚌埠市代鹏)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说课稿

蚌埠第一实验学校代鹏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蚌埠第一实验学校代鹏,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我将从以下六个板块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第一板块:设计理念

新课改倡导真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就初中化学中疑点问题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展开学科探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板块: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板块: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科学探究的品质,本节课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置于课前,辅之以微课完成。课中主要进行方案的论证、实验探究、交流与结论。同时构建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证据模型。

第四板块:教学流程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第五板块: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课前一天,我播放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知道:很多化学反应都有明显现象,那么无明显现象是否意味没有发生反应呢?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怎样验证呢?我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学生课下思考。

课堂教学,我设置了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展示猜想,激发欲望

这是学生课前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的猜想统计结果。学生由于没有观察二者混合后明显的现象,学生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能否发生反应产生分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探究规律,构建模型

此环节首先提出问题: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发生依据是什么?验证的途径有哪些?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被消耗。变“无明显现象”为“有

明显现象”。设计意图:认识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普遍存在,体会本次探究的重要意义。能根据物质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思维框架,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环节:展示方案,分析论证

这是学生课前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验证方案。我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价。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设计出不同方案来验证猜想,指出各方案的可行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接着进入第四环节:实验探究,证据推理

此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方案分组实验探究,然后小组汇报。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全方位合作,智能手机拍摄实验过程上传学习平台等多路径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组汇报之后,进行质疑纠错环节,指出各组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问题,例如胶头滴管要使用垂直悬空,滴加液体要一滴一滴加入等问题,进一步落实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五:深度探究,揭示实质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我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温度变化情况?学生无法预测,这也是传统实验不能解决的。这时,我向大家介绍了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实验,探究二者混合后温度的变化。(播放视频)

在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的结论后,我继续提出问题。(播放视频)

对于曲线分析学生是陌生的。首先,我介绍横纵坐标的意义;再介绍分析曲线的方法:标出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学生发现:反应溶液pH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溶液pH下降幅度不同;溶液最终呈酸性。

通过利用数字传感器对该反应的深度探究,学生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有了更本质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反应的实质,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反应的过程,通过符号表征和曲线表征,学生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学生还沉浸在探究的喜悦中,我及时将化学联系生活,进入第

六环节: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最后环节安排学生处理时间后的废液,借助pH传感器来检验废液的酸碱性,进而调节废液的pH,最后呈中性排放。有意识地把化学与社会、环境、生产融合在一起,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六板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中“四重表征”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落实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