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3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分两卷;甲卷为必考题;乙卷为选考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特别提醒:选做论述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17、18题号处;选做实用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21、22题号处。
甲卷(必考内容;共142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走近芦苇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
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
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土地;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
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
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_语文_word版有答案_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_语文_word版有答案白城一中长高二语文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明的起源不是“众星拱月”,而是“满天星斗”。
在这一理念下中原文明不再是唯一的、中心的中华文明源头。
把巴蜀文明看作与中原文明平行发展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的一元,才能看到二者的差异和特色。
中国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三星堆和殷墟两个考古遗址分别代表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青铜时代的辉煌期,但三星堆代表的巴蜀文明和殷墟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的却不一样。
殷墟青铜器的主要造型是青铜“物”器,即用青铜器制作的各种物品,最为常见的有鼎、尊等,纹饰大多是动物,鲜有单独的人形纹样。
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拥有大量的“人”形,如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金杖上和兽形器上刻着的小人,青铜神坛上所铸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13个人像等等。
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发掘于家族墓葬之中,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
西周早期的毛公鼎的铭文中多次出现“父、王、家”等字样,内容清晰地表达了王权在家族内的传承。
这说明,此时权力已被家族私有化,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
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
从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发掘出来的青铜器数量来看,祭祀仪典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必定是国家级的重要仪典。
因此,三星堆的青铜器基本是公共器物,是国家礼器,不是专为某个家族和个人订制的。
是什么造成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首先在于两种文明所代表的权力模式存在差异。
考古学家李伯谦把“古国”分为“崇尚神权”和“崇尚王权”两类。
近几年三星堆最吸引人的文物就是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青铜神坛,专家认为它的奇特造型生动地诠释了正在进行的一次神巫仪式。
而中原文明里几乎所有已知的主要兵器都能找到青铜制造品,甲骨文中“王”字是青铜兵器“钺”的象形字,是“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的国王形象演化而来的。
《左传》有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把“祀”与“戎”分开来论,在宣扬和巩固国家权力方面,巴蜀文明注重的是祭祀,而中原文明更看重战争。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桀傲菲薄芸芸众生冥顽不灵B.蕴藉显赫直截了当夙兴夜寐C.阑珊耿介羽扇纶巾归根结缔D.暮蔼萧索愤世嫉俗鼎鼎大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你应该虚心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决不能对善意的批评置之度外....。
B.去年五月:北京移动公司终于通过话费套餐的形式降低了手机资费。
但公众仍质疑:降价为何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就不能更加透明点吗?C.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但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独辟蹊径....:化大境为小景:可谓佳句。
D.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D.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4.下列诗句所吟咏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②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③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 ①李贺②孟郊③苏轼④李清照B. ①李白②孟浩然③辛弃疾④李清照C. ①李贺②孟子③辛弃疾④柳永D. ①杜甫②陶渊明③苏轼④柳永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二十四桥何在吴锡平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语文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是Being,艺术是Should,科幻就是把想象和现实的碎片连接在一起,休谟说过,很多因果关系是习惯和风俗造成的,而不是真正的推理,逻辑造成的。
休谟之问,即所谓从“是”(being)能否推出“应该”(should)亦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这就是智能的起源。
Being与Should的结合就是休谟之问的融合,是科幻的完美体现,《星球大战》就是很好的例子,解决了Being与Should的问题,强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就会打通,就会出现科幻电影中那种匪夷所思的机器人。
我们一直在研究人机交互和人机融合智能。
它们的区分为:人机交互是“人的生理+机”的物理;人机融合智能是“人的智慧+机”的智能。
人机融合智能,就是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形成安全、高效、敏捷的信息处理机制。
机,处理事实;人,负责价值。
所以,人机融合智能可以破解休谟之问——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问题。
人机融合智能,主要研究如何在人、机器及系统之间实现最优智能匹配,这涉及人机协同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其优化,其研究目的是使整个人机环境系统更可靠、更高效、更敏捷。
所有的科幻如果不接地气,不与科学结合,那么这种科幻将是虚无缥缈的,没有根基的,科幻不是文学,而是科学+艺术,美国属移民文化,它继承了欧洲的科学精神(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融入了印度和中东的神学(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也部分地融入了中华文明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作用思想。
2023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
2023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黑格尔《美学》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作那样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
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很一般的东西,诸如谷仓、火灶、猪圈、鸡舍等等,也都如此大量地、严肃认真地塑造刻画,尽管有的是作冥器之用以服务于死者,但也仍然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
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在后世就难以再看到。
正如荷兰小画派对日常世俗生活的回顾玩味意味着对自己征服大海的现实存在的肯定一样,汉代艺术的这种丰富生活场景也同样意味着对自己征服世界的社会生存的歌颂。
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要远为宏伟巨大。
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奴隶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
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
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
它虽从楚辞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却已是脱离原始歌舞的纯文学作品了。
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
“赋体物而浏亮”,从《子虚》《上林》(西汉)到《两都》《两京》(东汉),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
尽管有所谓“讽喻劝诫”,其实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仍在极力夸扬、尽量铺陈天上人间的各类事物,其中又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事物和物质对象;山如何,水如何,树木如何,鸟兽如何,城市如何,宫殿如何,美女如何,衣饰如何,百业如何……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
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扫描版)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A所谈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C“便会对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决定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见原文第二段。
D“德”和“命”不能看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见原文最后一段2.C 表述是结果,不是原因3.D “在这里,德虽然象征个人的品质”,是“品质”的含义不明确,不是“德”的内涵不确定,原文没涉及到“德”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每小题3分)4.B意思是:高祖在含章殿设酒宴为他庆祝,两人喝的十分高兴,裴寂叩头说“陛下在太原起事时,约好天下安定,赏赐我印绶。
如今国家太平,希望能够让我辞官回家”。
5.B解析:错在“并已去世”,“太上皇”通常指的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6.D解析:错在“汾阴有人说他是个十分聪敏的人”。
从语境分析,“天分”绝不是夸赞人物“聪敏”之意,而是指“有天子的命运”,故裴寂惶惧并派人追杀。
7.(1)(5分)因为李渊跟裴寂关系最好,李世民拿出自己的数百万私钱给龙山令高斌廉,让他跟裴寂玩赌。
(采分点:“以”“厚善”“俾”各1分,句意2分。
)(2)(5分)太宗说:“你有辅佐帝王的功勋,长孙无忌效力于王室,你二人不能陪我乘车,谁还可以呢?”(采分点:“勋”“宣力”“参乘”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3分)9.(6分)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
(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广东省广州2024_2025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三校联考试题
广东省广州2024-2025高二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建要求其志向读者抛弃现实世界阅历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醉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建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
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变更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峻,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
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
“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峻,而这类“爽文”恒久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恒久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
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找寻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
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的确产生了摆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其推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旧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D.在作者看来,中国的文明最早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长江流域,很大程度上因为微寄生产生的危害过于严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助微寄生和巨寄生两概念,形象地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揭示出两者间的紧密关系。
崇祯皇帝如果能透彻理解以上问题,那么自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善现状。
首先当然是从微寄生的角度,下力气控制瘟疫,民变不起才能减少人口流动,而控制瘟疫的方式又需要减少人口流动,这两方面互为表里,似乎难解。那么就需要从巨寄生的角度去破解——降低赋税把统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降到最低。
用同样的视角也能解答另一个问题——中国的文明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黄河的泛滥要比长江严重得多,对于水利灌溉而言,根本没什么优势。长江流域的气温更高,种植水稻这样的作物,每年能多收一季,粮食产量会提高很多。但即使这样的优势,我国的文明依然率先在黄河流域扎根,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长江流域所在的南方气温高,传染病也就更厉害。在找到有效防治传染病的办法之前,这种地方当然不适合人类定居。在刚来到长江流域的时候,人民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致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也最多能填饱肚子,哪有多余的东西供统治阶级开销。这也难怪,翻开史书,追溯历史,关于南方的地方多是瘴疠横行。
那天晚上,我们看完电视准备休息,父亲从卧室走到客厅,站着,像要宣布一件事。他说:“我的马……”“马”字没说出来,眼泪已在他脸上流淌,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我上前扶他,感觉他在颤抖。他说:“我的马在哪儿?”
母亲说:“快睡觉吧,你说你的马在抗美援朝时被送到朝鲜去了。”
父亲躺在床上说:“我想我的马,我感觉孤孤单单。”最近听了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说起唯一的故乡,眼泪落下来,自己都没察觉。说起唯一的马,眼泪落下来,自己竟不知道。”好像在唱我父亲。父亲以前说起马兴高采烈,夸马的眼睛、马的鬃毛。现在提起马,他的脸上挂着泪水也不擦,浑然无觉。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全卷共10页,24小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
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
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日臻完善。
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善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
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
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
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
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
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
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
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
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
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
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
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
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
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建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沟通、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须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隐藏的巨大价值,创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供应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
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意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簇新好玩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嬉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长,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截至2024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盼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沟通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山西省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由、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众多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多数都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语文需要不断地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第一卷阅读题一、论述文阅读(3小题,共9分)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李泽厚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
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 rè)翻译(fān yì)精彩绝伦(jīng cǎi jué lún)B. 气馁(qì něi)装扮(zhuāng bǎn)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C. 崇拜(chóng bài)纤细(xiān xì)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D. 炽烈(chì liè)拖延(tuō yán)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用品也越来越丰富。
D.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眉清目秀C. 一丝不苟D. 雕虫小技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小明很聪明,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D. 那个花园里的花真漂亮。
5. 下列词语中,与“忠诚”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忠诚B. 忠诚C. 忠诚D. 忠诚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小明很聪明,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D. 那个花园里的花真漂亮。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小明很聪明,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D. 那个花园里的花真漂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知识在于积累。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
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蜘蛛筑完了巢穴,就在那华丽的囊巢底端,产下了多数的蛛卵。接着又在囊口织出一层厚厚的丝毯,自己一边在上面坐下,一边再织出一顶犹如薄纱般的帷幔。那帷幔就似乎是圆顶阁楼般,只留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将这只猛烈的灰色蜘蛛与白日的蓝天相隔开了。可是,蜘蛛这只产后的蜘蛛,在白色大厅的中心,拖着瘦弱衰微的身体横卧了下来,似乎将月季花朵、太阳和蜜蜂的振翅声音全数忘却了那般,她形单影只,陷入了深思之中。
其次,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个别活动存在消极影响。农忙季节,农夫因忙于劳作,几乎没有时间参与文化活动,只能忙里偷闲看看电视、电影;农闲季节,大部分农夫打牌、看电视,个别农夫或许会不定期地参与周边的民间剧团排练或演出。很少有村庄组织农夫实行棋类、扑克、乒乓球竞赛,或组织农夫观看影视剧、科教片等。大多数农夫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调。
尽管我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照旧存在肯定的不足。
首先,新农村文化建设仍旧落后,发展不平衡现象照旧严峻。文化建设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有崛起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工厂,也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或增加农夫的经济收入,因此很多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如何活跃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
强化学生与乡村生活的联系,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相识,发掘学生进行乡村建设的潜力。乡村的广袤土地、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村规民俗等都具有独特的教化价值。要加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活动等与乡村实际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切并适度参与乡村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等,做到知乡趣、识乡味、有乡情,形成有志于乡村振兴的主动情感,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教化促进乡村振兴的社会功能,形成乡村教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B. 材料一中,从中国经学、佛学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对经典重新阐释肯定可以开创各自时代的新学问。
C. 材料一中,文章讲解并描述阐释学探讨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讲解并描述中国古代文学阐释探讨的目的和意义。
D. 材料二中,中国诗歌阐释策略的选择只与其对应的客观文本类型亲密相关,与阐释者对其文本类型的认知无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实力。
结合“比如以经学阐释学来说,在汉代就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样两个不同的说明传统,到了后来魏晋时期对经学的说明又有新的发展,变成了玄学的一种说明。魏晋玄学大多还是讲解儒家经典《论语》《周易》等,用玄学观点重新说明儒家经典。当然唐代的经学说明主要继承了汉代。不过到了宋代,学者们就对汉唐的经学产生了全面的质疑,这种全面的质疑从北宋欧阳修等人起先,始终到南宋的朱熹讲《诗经》都有许多新的发觉、独创,也就是说宋代的经学传统又是一种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说明、重新相识的过程。清代的乾嘉学派继承了汉代的古文经学的传统,但是同时也有与乾嘉学派对立的学派,就是宋学学派。宋学学派继承了宋代经学探讨的传统”可知,能了解学习到前人的见解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学问水平。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3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第1卷(一共42分)一、(每一小题3分,一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十多年前,在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如今,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仍然流乏得很。
遗存历史资料缺乏,一方面因然由于①,(不免/难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本来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者奉命视边疆的官吏,偶然写一些“行词〞,画一些“变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化(考察/考察)和仔细描绘。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香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宏大冲击。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体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继往地研究,但对“支脉〞佛教,HY,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宏大的热情;②。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如今HY 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以下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匮乏风云变幻毗.〔bǐ〕邻B.更叠纷至沓来记载.〔zǎi〕C.边陲大相径庭东渐.〔jiān〕D.边缘一如继往盎.〔àng〕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不免考察重心B.难免考察中心C.难免考察重心D.不免考察中心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②虽然关注历史表达中通常占据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缺席的“下层〞文化B.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②对历史表达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阐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C.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面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②对历史表达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还,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D.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②虽然关注历史表达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戴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察语音和字形的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
版)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WB201701
一、知识积累(共18分,1~5题每小题2分,6题8分,每空1分)
1.C解析:A.钗擘(bî)黄金 B.栖(qī))隐处玉砌(qì) D.芙蓉浦(pǔ)小楫(jí)2.D解析: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3.D 解析:A 两面对一面;B 搭配不当,应为“改善……结构和缓解……压力”;C “围绕……
为主题”杂糅,可把“围绕”改为“以”
4.B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也适当结合地域文化知识。
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
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5.B 解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
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
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不符合语境。
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阅读鉴赏(共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7.D 应该体现万川之月的第一个含义。
8.A范围扩大,应该是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
9.C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出现比较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每小题2分,13题每小题3分)
10.B
11.A解析: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必须三年。
12.B解析:钱乙判断广亲的小儿子将突然发病,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13.(1)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
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
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
”
(2)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
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
【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善长医术,却嗜酒而喜欢出游,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
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
钱乙哭过之后,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
时他已三十岁了。
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
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
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
”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
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
”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
”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
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
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
”随后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
”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
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
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
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
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奶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
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
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
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
(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
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
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部队中瘟疫流行。
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
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
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
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
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
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
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
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三)诗词鉴赏(共8分)
14.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西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浩荡的江水、寒青的山色等秋季
的典型景物。
(1分)营造了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以景写情,抒发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
(2分)
15.“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写出漂泊流落、破国亡家之苦恨。
“空搔首兴叹,
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
“奈酒行有尽情无极”,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伤感。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激愤不平之气和爱国热情。
(答出三点给5分,分析需要结合具体词句。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2分)
16.患癌晚期选择摘除;坚持换新居;新公寓铺彩砖;二战躲洞内。
(2分)
17.①结构上:补充说明,与“我确实知道”父亲“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相照应;使情
节更加曲折严密(2分)。
②内容上:丰富内容,使父亲形象更加丰满;更能突出父亲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凸显人生
绝处逢生、从头再来的主旨(2分)。
18.陈述事实,表达愿望。
明知道父亲没有多大希望,任然希望父亲能像过去的决断一样,手术
成功(2分);对父亲无所畏惧、从头再来精神的赞叹(2分);生活常常会陷入绝境,只有无所畏惧,果敢面对,才能迎来转机(2分)。
三、语言运用(共4分)
19.(1)出身寒微,空有才华,鲍照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来排解人生不公平的悲
愤。
(句式1分,内容1分)
(2)韶华易逝,明月长存,若虚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来感叹萦绕心头的失落。
(句式1分,内容1分)
四、表达交流(共40分)
20. 评分标准:一类卷:40—36分二类卷:35—32分
三类卷:31—24分四类卷:23分以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