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 新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练习卷(含答案) 学生版与教师版

部编 新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练习卷(含答案) 学生版与教师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练习卷(含答案) 学生版与教师版八年级综合性研究专题:以和为贵主题语:以礼待人,以和为贵。

崇尚“和”文化,传承“和”思想。

以下是有关“和”的名言和成语: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XXX2.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XXX3.君子和而不同。

——XXX4.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XXX5.和气生财,和颜悦色,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民和丰年。

以下是讲述“和”故事:1.“将相和”故事2.“六尺巷”故事3.《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XXX,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

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XXX并没有生气,而是想从XXX身上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

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XXX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经过观察,知道是XXX所为,顿时感到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这个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4.《司马微让猪》:XXX(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XXX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XXX并没有争辩,而是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XXX。

XXX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XXX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态度,但在内心深处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和者无乖庆之心,同者有XXX之意。

因为没育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XXX之意,所以小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总的来说,“和”包含了XXX、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XXX、XXX等含义。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章》对⽐阅读《论语》⽐较阅读(含2019年真题)⼀①⼦⽇:“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②孔⼦⽇:“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孔⼦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交朋友,与守信的⼈交朋友,与见多识⼴的⼈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与两⾯三⼑的⼈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交朋友,与花⾔巧语的⼈交朋友,是有害的。

”③⼦⽈:“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为政》)④⼦夏⽇:“⽇知其所亡,⽉⽆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张》)⼦夏说:“每天能学到⼀些⾃⼰没有的知识,每⽉不忘⾃⼰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装样⼦,内⼼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却⽆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巧语,⽽⾔不符实。

⑤[所亡]⾃⼰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

⑥[所能]⾃⼰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从之(2)学⽽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题1分)15.翻译下⾯的句⼦。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交朋友,与诚信的⼈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博的⼈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所得”均可)(每⼩题2分) 16.结合⾃⼰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按要求填写下⾯的表格。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四 中庸之道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四 中庸之道

话题链接——不偏不倚中和常行1.教材赏悟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待人待物至诚至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庸之道,看似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而把它运用到具体之处,则如天鹅绒衬托下的水晶,处处闪现着美妙的光芒。

体味中和,和谐中正,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诚于中,信于外,情动于中,仁者爱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审计度势,能屈能伸,人前藏智,话中藏锋,执其两端,取其中正,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2.名句赏记◆太强必折,太张必缺。

——《六韬》◆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刘向◆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淮南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葛洪◆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

——张融◆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朱熹◆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

——冯梦龙◆做不出来的事情不要说,说不出来的事情不要做。

——王渔洋◆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

——佩思◆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3.典例赏析强弱之辩《两同书》原文: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

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多力也。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其刚,金刚不辍其弱也。

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

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

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

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六)——《论语》阅读【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释题】“论”字意义:(1)论纂。

论语,将“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2)通“伦”。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

即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

【文学主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涉及到文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等问题。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涉及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主张文质兼备,相得益彰。

【主要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论语》精读2020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论语》精读2020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

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

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

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

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影响,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

他鄙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缺乏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坚的人有了不为多,没有不为少。

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困于陈、蔡。

他提出,士应该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是否严肃认真,居丧时则应悲痛哀伤。

他与人交往注重宽宏豁达,他喜欢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主张“尊贤容众”。

他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能做到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就是眼前受到别人的攻击、欺侮也不计较,故被称为“古之善交者”。

他又办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中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其有“亚圣之德”。

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为“陈公”,并升为“十哲”之一,从祀孔子。

儒学讲求的中庸之道,主张在矛盾对立的两极中做出优化选择,追求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谐调。

中庸之道追求的“中”的确切位置,是优化选择决定的,坐落在过头和不及之间的“无过无不及”的“临界位置”。

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

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

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义者。

总之,中庸之道是一种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异见、对立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出对各方统筹兼顾,具有宽大包容性和广泛满意度的黄金中道,体现了和平理性、稳步渐进、损失最小、收效最大,以实现谐调为目的的优化决策路线。

《〈论语〉十二章》综合练习2

《〈论语〉十二章》综合练习2

《<论语>十二章》综合练习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ǔ)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ǐ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D.传.不习乎(传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请选出下列句子所论述的内容。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品德修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朗读读书心得。

《论语》十二章基础闯关(学生版)

《论语》十二章基础闯关(学生版)

《论语》十二章一、基础闯关: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3.下面加粗词是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其古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2)思而不学则殆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几乎;差不多4.下面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请对其进行解释。

(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文:(2)贤哉,回也!(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回也,贤哉!”)译文:二、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2.《解放军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由<论语>悟学习》,其作者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

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

(只填序号)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④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⑦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⑧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阅读附答案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阅读附答案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阅读附答案《论语》礼之用,和为贵阅读附答案《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

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以各得其所释“正”。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

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

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

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

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2022-2021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作业一、基础学问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至:到达 B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适:亲近 C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由:遵循,遵从 D .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狡猾 解析 A 项至:达到极点。

指最为适用、最为贵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A.⎩⎨⎧必也狂狷乎.君子亦有恶乎. B.⎩⎨⎧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狷者.有所不为也C.⎩⎨⎧恶勇而.无礼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D.⎩⎨⎧师与商也.孰贤子曰:“未可也.。

”解析 B 项均为代词,“……的人”;A 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D 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推断。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 .无适也,无莫也 B .乡原,德之贼也 C .然则师愈与 D .不得中行而与之解析 A 项中“莫”通“漠”;B 项中“原”通“愿”;C 项中“与”通“欤”。

4.下列加点的字都属词类活用,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状况相同的一项是( B )A .博.我以文B .孰能为之大.C .曾皙后.D .风.乎舞雩 解析 B 项与题干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狂狷:狂放的人,狷介的人。

大:大司仪。

A 项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富。

C 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D 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5.名句填空。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行行也。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恨》阅读答案

《恨》阅读答案

《恨》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题)。

(10分)..5..(杜甫《春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7分)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人聚居的最大城市,其繁华的程度是:“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深锁济川桥□□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到达广东,甚至漂洋过海。

无论走多远,身在何方,客家人的印记总是伴随着子孙后代。

千年汀江水bǔ( )育了勤劳的客家人,坚固的城墙却( A.坚持 B.坚守)了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首府繁华得有点朴实,也许由迁徙( )的性格构建而成的城市注定了没有帝都省城的.大气。

这座繁华一时的客家首府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像是做了一个( A.穿越 B.逾越)时空的深沉的梦,一梦醒来,汀水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bǔ( )育迁徙(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4)下面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3.综合性学习。

(9分)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

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1)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3分)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论语—学而篇答案

论语—学而篇答案

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怒,怨恨,不满。

),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同“悌”、敬爱兄长),而好犯上者,鲜(少)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没有这种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欤”字,表示疑问,《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子曰:“巧言令色(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老师讲授的功课。

)不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敬”是指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敬业)而信,节用而爱人(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

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寡言少语)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指具有仁德的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尽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通“毋”不要)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害怕、畏惧。

)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抑,反语词,可作“还是……”解。

与之,(别人)自愿给他。

)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有“或者、大概''的意思。

)异乎人之求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古代圣王治国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实践,履行)也。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事而信”,就是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信任老百姓。

(正确答案)B.“节用而爱人”,就是要求执政者平时能够节约用度,体现仁爱之心。

C.“使民以时”,是指要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役使百姓不要耽误农时。

D. 孔子从三个方面指出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体现了他“为政以德”的思想。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下列各项中,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烛之武退秦师》)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C.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答案)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shěng)吾身(1.4)B. 如切如磋(cuò)。

(1.13)C. 贫而无谄(xiàn),富而无骄,何如?(1.15)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1.1)(正确答案)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正确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D.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下列选项中的“而”意义用法和选段中的“而”一致的是()A.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B.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论语·为政》)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精读2020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论语》精读2020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带答案)

6.下面是一张公益广告图片,请简述一下它的设计理念。(15分)
两 学 一 做 第 一书记 选文 在 “ 两 学 一 做”成 长前行 xxxx年 7月 10日 ,我 面 对 党 旗,做出 庄严宣 誓,从那 一刻起 ,入党誓 词便深深地印在我的 脑 海 里 ,内 化 在我的 血液,激 励着我
不 断 地 成 长 进步。 xxxx年 ,我 有 幸 成 为 厅里选 派的第 一批“ 第一书 记”,到 德 州 市 平 原 县 三唐乡 开展扶 贫工作 。到村 走访贫 困户时 ,我看到 贫困 老 人 脸 上 深 深的皱 纹呈现 的是岁 月的艰 辛,墙壁 上长长 的裂缝 像是 在 我 心 里 刻 下的伤 痕,我暗 下决心 一定要 为改变 村里的 落后面 貌贡 献 自 己 的 一 份力量 。在厅 里的大 力支持 下,我们 先后争 取到各 类扶 贫 资 金 100多 万 元,为 村里 修了路 、通了 水、建 了广场 ,安了路 灯、建 了羊圈 。村集
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友好互助。
(2)【出谋献策】请你就“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9 分) A.净化语言,美化校园。B.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同学关 系。C.建立好的学风、校风。 (3)【毛遂自荐】请你为学校拟写一条宣传营建和谐校园的标语。(2分) 和谐校园,携手共建 (或:共创和谐校园,争做文明使者。)
老 大 娘 拉 着 我的手 ,擦着眼 泪说:“孩 子,俺 舍 不 得 你 们 走 啊,你们 要多回 来看看 ,这里永 远是你 们的家 啊。” 这 一 幕 ,我 终 身 难忘,百 姓的认 可,就 是对我 们党员 干部工 作的最 高
评价。 “ 第 一 书 记 ”的人 生经历 ,给了我
示例:《中国梦和为贵》描绘的是一幅颇具趣味的水中之景,不论是在 水底嬉戏的小鱼,还是在水面上依次排队竞相追逐的小鸭子,亦或是在 空中自在飞翔的小鸟,一切都显得特别的宁静、安谧。这些动物景象汇 聚在一起共同凝聚成了一幅和谐、和平的画面。“荷”是这幅公益广告 主题背景,非常巧妙,它与“和”的发音相似。池中挺拔的荷叶与一朵 朵在水上绽放盛开的荷花衬托出了中国梦的精髓——和谐、和平、和睦。 这幅美丽的景象凸显了中国梦的美好。

202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者,和也。

“礼之用,和为贵”——从这个意义上,荷花其实是可以与牡丹、梅花并称为三大“国花”的。

俗话说:“养花一年,赏花十日。

”任何花卉,为大众所观赏,为诗人画家所(),主要在它短暂的开花期。

“谷雨三朝看牡丹”,当花尚未开或花已凋谢,又有谁会相约一起去看牡丹的呢?贵为花王,尚且如此,这个道理()。

然而,荷花却是一个例外,而且,几乎是百花中唯一的例外。

从“甲”的新叶初萌,到“乙”的繁花盛放,再到“丙”的凋残败落,甚至花事完全散场,“丁”,犹有莲蓬与藕,供人们继续观赏、享用!一般的赏花,多有各种名目的禁忌,荷花则宜露、宜风、宜晴、宜雨、宜烟、宜月,宜绿云十里、无边香色,宜一茎孤引、双影分红……可谓无时、无地而不宜,这在百花中更是()的。

晨露之中,“霏微晓露成珠颗”;艳阳之下,“向日但疑酥滴水”;夕晖之中,“无情一饷敛斜阳”;月光之下,“月晓风清欲坠时”;习习风来,“亭亭风露拥川坻”;疏疏雨降,“晚雨跳珠万盖匀”;郁茂则“绿塘摇滟接星津”,零落则“翠减红衰愁杀人”……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是“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的,所以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一山而可兼数十百山之形状意态。

__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关注不值一提硕果仅存B.关心不言而喻硕果仅存C.关注不言而喻绝无仅有D.关心不值一提绝无仅有2.下列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①菡萏香销翠叶残②小荷才露尖尖角③留得枯荷听雨声④映日荷花别样红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3.文章末尾划线处的空白部分,下列哪一句是最恰当的()A.而艺术家给予花卉丰富之形态,是可媲美山水的。

B.而花卉是可媲美山水,给予艺术家丰富之形态的。

C.而艺术家笔下可媲美山水的花卉,形态之丰富,无过于荷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以和为贵》考点梳理与精练(一)(解析版)

《以和为贵》考点梳理与精练(一)(解析版)

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

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外来、对他人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

如果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奋起抗争,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宁。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以和为贵有关的名人故事】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司马徽让猪司马徽 (人称水镜先生 ) 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杨翥(zhù)卖驴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

他对驴子特别偏爱,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

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屈。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了,竟然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备加疼爱。

可是,这孩子有个毛病,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阅读答案论语》说:“礼之用,和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

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以和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以各得其所释“正”。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和贵”,就是以各得其所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

各得其所的基础是
中。

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

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

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

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

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

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
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以和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1.B(强加因果,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子认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
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

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2.C(“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原文是必要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D(两个“就可以”表示的假设关系有误。

从原文看,有前者未必“就可以”实现后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