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知识]《天经或问》中的气象学知识解析

合集下载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统称。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农业气象任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监测大气组成成分:干空气(氮、氧、氩、臭氧、二氧化碳)、水分、固体杂质对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平流、中间、暖(无线通讯)、散逸层。

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北半球取正,南负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

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用大气质量表示。

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光线垂直到海平面时所穿过的大气路径定义为一个大气质量。

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福照度。

地面有效辐射:表示地面大气在长波辐射交换过程中地面能量的损失。

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当光照度降低时,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同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现象:是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于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

四季形成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道面始终保持66°33′的夹角,这使得太阳光线垂直投射到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引起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长短发生周期性的改变,造成一年中各纬度(主要是中高纬度)所接受太阳辐射能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大气现象的规律和特性。

2. 大气是如何形成的?大气是地球引力作用下,由地表向外延伸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少量杂质组成。

3.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空气对物体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使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4. 为什么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的密度随之减小,因此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5. 为什么在高空气压更低?在高空,由于大气的密度更低,大气分子与地球的引力作用更弱,所以气压也随之降低。

6. 为什么会有气压系统?气压系统是由于大气的循环运动形成的,主要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它们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7. 什么是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指的是空气密度较大、气压较高的区域,低压系统指的是空气密度较小、气压较低的区域。

8. 高压系统的天气特点是什么?高压系统通常对应着晴朗、稳定的天气,空气下沉、干燥,天气较为晴朗。

9. 低压系统的天气特点是什么?低压系统通常对应着多云、阴雨的天气,空气上升,湿度较大,有降水的可能。

10. 什么是风?风是大气中气体运动的一种表现,主要由大气压力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1. 什么是气温?气温是大气中热量的度量,通常使用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也可以使用开尔文作为绝对温度单位。

12. 为什么中午气温最高?中午时太阳的辐射最强,地面受热迅速,传导到大气中,导致气温最高。

13. 为什么夜晚气温最低?夜晚太阳的辐射较弱,地面散发热量,大气损失热量较大,导致气温最低。

14. 什么是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空气饱和时的温度,表示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5. 什么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高中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高中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高中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气象学依靠观测、理论和实验等手段,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大气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规律。

气象知识不仅关乎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是农业、航空、海洋、能源等领域重要的学科。

下面将以常见的气象问答知识点为主题进行总结:一、气象基础知识1. 什么是大气?答: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由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氩、氦等)和少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2. 大气的分层结构是怎样的?答:大气按照温度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上最底层的大气层,是我们居住的主要区域。

3. 什么是气压?答:气压是空气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压力。

常用的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1帕等于1牛顿/平方米。

4. 什么是气压变化?答:气压随着大气运动、气体密度和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高气压区域气压较大,低气压区域气压较小。

5. 什么是气温?答:气温是空气的热度,是描述大气热力状态的物理量。

6. 气压和气温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气温升高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大气压力增大;气温降低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减弱,相互之间碰撞频率减小,大气压力减小。

因此,气温和气压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7. 什么是湿度?答: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衡量。

8. 什么是露点温度?答:在一定气压下,空气饱和时的温度,即气体冷却至饱和水汽压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9. 什么是降水?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10. 什么是大气环流?答: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不断发生的气流活动,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11. 什么是季风?答: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造成的周期性气流,表现出一年四季内的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的变化现象。

12. 什么是天气?答: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现,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各种现象。

初中地球科学气象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球科学气象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球科学气象知识点汇总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等内容。

而气象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本文将对初中地球科学气象知识点进行汇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大气运动、天气和气候等现象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气,也涉及到地球的其他部分如水文、土壤等。

一、气象的基本要素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的变化可以引起天气的改变,如高温、低温等。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是一个表示大气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

湿度的高低与天气现象如雨、雪、雾等密切相关。

3. 风:风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风的产生和变化与气压的分布和地球自转有关。

风的方向和强度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4.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大气所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强,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压的分布影响空气的运动和天气的变化。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固态水物质下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

降水量的多少对地表水资源和植物生长等有重要影响。

二、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天气现象的最主要能源。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都与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有关。

2. 地球自转和倾斜: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空气和水的循环。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

3. 地形:地球上的地形也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山脉和平原的不同地形会导致不同的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

4. 大洋流和海洋环流:大洋流和海洋环流也对气候产生影响。

大洋流的暖流和寒流会影响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

三、天气系统和气候带1. 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由于温度、压强差异造成的空气流动系统。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一、气象科普知识点1、气象学概述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及其内在现象的一门学科,涉及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它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2、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测量或观测到的与气象有关的一切物理量。

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3、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上相对的大气状态,包括晴朗、多云、阴沉、雨、雪、雾、霾、霜冻、雷电等。

4、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持续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和气候灾害等。

6、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大风、冰雹、暴雪、干旱等。

二、气象教育知识点1、天气图解读天气图是一种用符号和曲线图示地球各地缺风速、气压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专用图。

通过天气图,可以掌握地球各地的大气环流情况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2、气象观测与预报气象观测是指根据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出天气状况和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过程。

气象预报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3、气象灾害防范气象灾害防范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4、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提高大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5、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是指将气象知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和社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和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和认识,提高气象科学素养。

6、气象环保意识气象环保意识是指通过气象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气象调查知识点总结高中

气象调查知识点总结高中

气象调查知识点总结高中气象调查是指对大气环境和气象现象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和分析的活动。

气象调查对于了解天气变化、预测天气情况、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气象调查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调查。

一、气象调查的对象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气体分布、气体性质以及气体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对大气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大气成分的变化、气体的传播规律和大气层的动力学特征等。

2. 气象现象气象现象是指大气中呈现出的一系列现象,包括云、雨、雪、风、霜冻、雷电、滑雪等。

通过对气象现象的调查,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气象事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气象调查的方法1. 观测观测是气象调查的基本手段,包括对大气成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多个气象要素的观测。

观测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观测来完成。

2. 研究研究是指在对气象现象进行观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总结气象数据,探索气象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气象预测和气象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三、气象调查的意义1. 了解天气变化通过对大气环境和气象现象的调查,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及时预警气象灾害,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气象服务。

2. 预测天气情况通过对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为人们的出行、种植、生产等提供预报依据。

3. 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气象调查可以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提供指导,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生产。

4. 保障国家安全气象调查可以为国家提供重要的防灾减灾信息,为国家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预警和预报。

以上就是对气象调查知识点的总结,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气象调查对于我们生活、生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气象科学的了解,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防灾减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是地球固有的外包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2. 大气的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是地球各地的热量分布不均引起的热传递和气体的垂直循环,即热力循环。

这一循环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传热方式,对气候和天气具有重要影响。

3. 气温与热量气温是大气中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温度单位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和,以焦耳(J)为单位。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放出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4. 湿度与相对湿度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表示。

常用的湿度指数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质量,以克/立方米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质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5. 气压与气压变化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一般以帕斯卡(Pa)为单位,常用的气压单位还有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气压高的地方天气多为晴朗稳定,气压低的地方常有阴雨天气。

6. 风与风力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是大气循环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程度,以国际标准制定的风力等级表示。

风力等级1为无风,风力等级12为飓风。

7. 降水与云降水是指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后以雨、雪、雾、露等形式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升华凝结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包括高云、中云和低云等不同类型。

8. 天气与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在某一时间和地点的具体表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云量等要素。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气象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气象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气象知识点地球上最常见的气象现象是天气,而气象则是天气的科学。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气象知识点对于认识世界、科学探究和生活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气象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气象的概念气象指的是研究和预测地球大气中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

其中包括大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气压、风向等)、气体组成和分布、水循环等。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二、气象因素及其影响气象因素是影响天气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云和降水。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在地球大气层中,造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例如,高温多湿的气候易导致暴雨天气。

三、空气运动空气运动是指大气层中的气压高低差使得空气产生的各种运动。

这些运动包括:水平方向的风、垂直方向的气流、还有由此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如暴风雨、台风等)。

在气象学中,空气运动是研究天气变化的核心问题。

四、高低压高低压是指大气层中气压的不同。

在大气层中,由于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气压不同的区域,即高压区和低压区。

这些区域有不同的气象特征,对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

例如在高压区时晴天较多,而在低压区则容易降雨。

五、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气象情况进行预测,帮助人们做好日常活动和安排。

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其预测方法主要依据气象学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雷达等)。

在学习气象知识时,正确理解气象预报的方法和原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现象所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夏季高温、暴雨洪涝、台风灾害等。

这些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上为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气象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气象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特点和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报天气和防止气象灾害的发生。

了解天气现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天气现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天气现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天气现象以及气候特征的科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天气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现象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比如是否带伞出门、穿何种衣物以及如何安排旅行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天气术语,比如气温、降水、气压等等。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

大气通常指的是地球上的气氛层,是由气体、水汽、微粒等组成的。

气象学家通过观测、实验以及数学模型来研究大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研究气候现象。

气象学的历史气象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

古希腊人观察到天空中的云朵、风、降雨等现象,并开始记录与观察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

然而,直到19世纪,随着气象站的建立以及现代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气象学才得以快速发展。

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的约翰·德鲁里,他在19世纪中期提出了气压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气象预报的方法。

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

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可以获得有关天气现象以及气候特征的信息。

气象观测通常通过气象站来进行,气象站通常设有各种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以及风速仪等等。

温度观测温度是气象观测中最常见的一个要素。

温度观测通常使用温度计来进行,温度计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来确定温度。

温度的单位通常使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来表示,摄氏度是国际标准单位。

湿度观测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的程度。

湿度观测通常使用湿度计来进行,湿度计可以测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湿度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占总空气容积的百分比。

大气压力观测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力。

大气压力的观测使用气压计来进行。

常用的气压单位是帕斯卡(Pascal)或者百帕(hPa),同时也经常使用英寸汞柱(inHg)作为单位。

奇妙的天气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奇妙的天气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奇妙的天气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天气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

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有时候阳光明媚,有时候下起了雨,还有时候会出现奇妙的天气现象,如彩虹、雷暴等。

在面对各种天气变化时,了解基本的气象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1. 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天气是指一定时期内大气的状态和变化,由多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所决定。

而研究天气现象的学科就是气象学。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条件、天气形成、气象要素的测量、记录、分析以及天气变化的规律等。

2. 气象要素和仪器测量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和衡量大气状态和变化的物理量。

常见的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

为了准确地测量这些气象要素,气象学家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观测。

例如,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湿度可以通过湿度计来测量,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

3. 大气循环和气候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的能量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和交换。

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循环主要包括热带气候带的升空流、高空暖湿气流的北上、极地地区的沉降等。

而气候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包括该地区的温度、降水和季节变化等。

了解大气循环和气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4. 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学的原理和数据,通过对气象要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以提前做出相应的准备,例如带伞、穿衣等。

另外,气象部门还会发布气象预警,用于提醒人们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情况,如暴雨、台风、龙卷风等,以便民众采取紧急措施。

5. 奇妙的天气现象除了常见的天气现象外,有时候我们还能观察到一些奇妙的天气现象。

例如,彩虹是由阳光照射在空气中的水滴上产生的光的折射现象;雷暴是大气中产生的闪电和雷声等现象;雾霾是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浓雾等等。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与气象相关的知识内容:1. 大气层结:大气由多个不同特性的层组成,例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每个层次有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特征。

2. 气压和高低压系统: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气压随高度变化而减小。

高气压区是指气压较大的区域,低气压区则是气压较小的区域。

这些高低压系统是天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3.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气体和能量在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常见的大气循环包括赤道气旋、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极地气团等。

4. 天气预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气现象的数据、使用数值天气模型,并结合气象学知识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包括天气现象、温度、降水、风力等方面的信息。

5.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大范围地区长期统计得出的天气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是长期气象变化的一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人类活动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

6.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包括降水、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大风等。

7.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收集天气数据的过程。

观测包括测量气温、气压、湿度、降水等,并通过气象站、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

8. 气象灾害:自然界的气象现象可能导致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非常重要。

9. 气象学分支:气象学分支包括动力气象学、物理气象学、数值模拟、气候学、应用气象学等。

这些分支研究气象现象的不同方面,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内容只是气象学中的一部分,气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与其他学科如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等有较强的交叉关系。

七年级地理气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气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气象知识点归纳总结气象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与地球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气象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气象部分的内容。

一、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候的形成受到纬度、海洋、地形和季风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地区的气候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天气则指短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如晴朗、多云、雨天等。

二、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描绘和说明大气状况的物理量。

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风速。

温度是指空气热度的高低,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多少,气压是大气对地表施加的力,风向风速则是描述风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三、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指地球大气中空气的运动方式。

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辐射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大气环流。

它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气候带。

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降水降水是指水蒸汽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的水珠或冰晶下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和霜等,形成的原因与气温、湿度、气压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降水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五、气象图气象图是用符号和颜色等标记代表气象要素和气象现象的地图。

常见的气象图有气压图、天气图和风向风速图等。

通过分析气象图可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和风向风速等信息,有助于人们做出合理的天气决策。

六、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指长时间尺度上气候状态的变化。

它包括气候变暖、气候变冷、干旱和旱涝等各种形式。

气候变化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对气候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需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七、自然灾害气象学研究对于预测和防止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和干旱等都与气象因素有关。

了解气象知识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的运动和现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大气及其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

随着气象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人们对气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气象知识的掌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对气象知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

一、气象基础知识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形成、结构、运动规律、热力特性及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包括气象变化的规律,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等内容。

2. 什么是气象变化?气象变化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天气系统的生成和移动、大气环流的变化等内容。

3.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的状态和变化,包括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通常用来描述一天或几天内的气象情况。

4.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在较长时期(如数十年或数百年)内的气象状况和气候要素的统计规律,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的长期统计特征。

5. 什么是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指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包括大气环流、海流、陆地地形等多种要素,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6. 什么是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层中的各种气象要素形成的系统性结构,包括高压、低压、气旋、气团等,影响了一定地区内的天气变化。

7.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也是气候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帕斯卡(Pa)为单位。

8. 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程度的一种特征,是气候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为单位。

9. 什么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含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了空气中水分的饱和程度。

10. 什么是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到地面或水面上的过程,包括雨、雪、霜、露等形式。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把这些统称为大气现象即气象。

天气: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瞬时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暖干湿风雨雪霜等用几个气象要素或几个天气情况来综合描述的。

气候:指一地长时间或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通常用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干洁大气:除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和气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直呼,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暖增温的作用。

农田中的CO2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和大气。

作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为大气。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的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太阳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0.15~4.0u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3~120um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的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使太阳辐射能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辐射:地面按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RLu)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空间,这部分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

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

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

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

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9.全球暖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年以来。

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气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气象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气象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增加读者对气象的了解和认识。

二、气象的基本概念气象,简单来说,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天气、气候、气象要素等方面的内容。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具有较为稳定的特点;气象要素则是指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三、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1. 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常见的一个。

它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的测量可以通过温度计等工具进行。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湿度的测量可以通过湿度计等仪器进行。

3. 气压:气压是空气对地面或物体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测量可以通过气压计等仪器进行,常用的气压单位是帕斯卡。

4. 风力:风力是空气流动的强弱程度。

风力的测量可以通过风速计等仪器进行,通常以米/秒或级别来表示。

5.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某个时间段内降水的总量。

降水量的测量可以通过雨量计等仪器进行,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四、天气系统和天气变化 1. 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指气压较高的区域,低压系统则相反。

高压系统往往意味着晴朗的天气,低压系统则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2. 冷锋和暖锋:冷锋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界处,暖锋则相反。

冷锋经过时常常伴随着降水,气温也会骤降;暖锋经过时则天气转暖,降水减少。

3. 暴风雨和龙卷风:暴风雨是一种强降水天气,伴有强风和雷电。

龙卷风则是一种旋转的气旋,具有非常强烈的破坏力。

4. 季风和台风: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吹向一定方向的风,如亚洲的夏季季风。

台风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气旋,常常伴有暴雨和强风。

初中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气象学知识点汇总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天气和气候现象的科学。

作为学习气象学的初中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学知识是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汇总初中阶段的气象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

一、大气层和大气圈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氧气体组成。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一层保护膜,包括对流圈和同温层。

二、气象要素1. 温度:是空气分子热运动的表现,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度可以影响大气的密度、气压和湿度等。

2.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用湿度计来测量。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越大。

3. 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用巴(bar)或千帕(kPa)来表示。

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

4. 风:是空气水平方向的运动,由气压差引起。

风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的强弱用风速仪来测量。

三、天气现象1. 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的各种气象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状态和变化。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多云、阴天、雨、雪、霜、露等。

2. 气象预报:通过观测、分析和预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四、气压系统1. 高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又称为气压高涨,是指大气中气压明显偏高的区域。

通常天空晴朗、无云,风向顺时针流动。

2. 低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又称为气压降低,是指大气中气压明显偏低的区域。

通常天空多云、阴沉,风向逆时针流动。

五、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受地理位置、海洋暖流、高山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寒冷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六、台风台风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气旋,具有较强的风力和严重的降雨。

台风有旋转和向心性质,造成严重的破坏。

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可以通过气象预报进行预测。

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经或问》中的气象学知识解析
[摘 要]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天经或问》是其较著名著名的代表作,书中涉及到一系列气象学知识,被誉为中国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游艺在其师的基础上绘制了天气现象图,促进了当时人们对气象的新认识。游艺对我国古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在进行气象科技史研究时应对其予以重视。
在该书中,游艺在对雹进行解释时很明显的受到了西方“三际说”的影响。在明末清初之际,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对“三际说”作了简要介绍,如利玛窦的《乾坤体仪》将大气分为“暖域、冷域、热域”,熊三拔的《泰西水法》将大气分为“温际、冷际、热际”等,但均未对“三际说”作更为深入的分析。作为最早将西方中世纪气象知识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气象学专著,《空际格致》对大气分层学说进行了相对全面地阐述。依据《空际格致》,“气厚分有上中下三域:上域近火,近火常热;下域近水土,水土常为太阳所射,足以发暖,故气亦暖;中域上远于天,下远于地,则寒。”高一志将大气分为上域、中域和下域,三域的特点分别是热、寒、暖。此处所说的下域,和我们今天气象学里面的对流层极为相似。高一志还提到了下域“暖”形成的原因,“下域近水土,水土常为太阳所射,足以发暖”,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被地面所吸收,所以高一志认为被吸收的太阳辐射足以使下域“发暖”。“上域近火,近火常热”,高一志的“上域”和现在的“热层”相类似,由于太阳辐射中的强紫外辐射的光化学分解和电离反应,使得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中域上远于天,下远于地,则寒”,“中域”相当于现在的“中间层”,中间层大气吸收的辐射能量很少,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它是地球大气中最冷的部分。 在“三际说”的基础上,对雹作出了进一步解释。冬天的时候,这些气体继续上升,但是十分缓慢,力量也比较薄弱,只能依靠大地上性质相同的云,此时的云范围较为广泛;夏天的时候,气体越积越浓厚,继续上升,力量较强,直达冷际深处。气体越往上升,越来越厚密,速度也越来越快,聚散变化也越来越突然频繁。当气体进入极冷之际时,会骤然凝结成雹。雹体积的大小,与进入冷际的深浅、云的厚薄程度息息相关。雹中所含的沙土也比雪多,而且雹的中心是虚的,这是由于它是骤然凝结而成当中包含了气体的缘故。至于说,是雹是蜥蜴所喷或是龙鳞所藏,都只是老百姓们的市井流言而已。
目前,专门针对“游艺”与《天经或问》的研究还较少。石云里《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一文中谈及了《天经或问》中的天文学知识以及其在日本产生的广泛影响。王国强在《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中提及了明末清初输入日本的西学汉籍,就包含了《天经或问》。此外,在冯《熊明遇内容解析》中提到《天经或问》中摘录了大量《格致草》的内容,也有一些学者对《天经或问》中的天文学知识进行过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气象科学知识涉猎较少。本文旨在对书中气象科技知识进行探讨,以加深学界对《天经或问》的认识。
元末明初,娄元礼的《田家五行》记录了很多农业天气谚语。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中的《占验》一节,记载了航海和渔业天气谚语,如“电光西南,明日炎炎,电光西北,雨下涟涟”等。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收录了《测天赋》、《玉帝亲机》二书,收集了许多有关天气的经验性认识,其中的天气谚语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谚语来自生活实践,因难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少谚语有不科学之处。
(一)各类天气现象
“问:雹,冷物也,何以不降于寒而降于暑也?或谓蜥蜴所喷,或谓龙鳞所藏?是乎?否乎?
曰:气之三际:中为冷际,下为地温,上近火热,极冷之处乃在冷际之中。二时之雨,三冬之雪,盖至冷之初际,即已变化下零矣。冬月气升,其力甚缓,非大地同云不能扶势,故云足甚广;二时之云足亦阔,云生缓迟,即雨舒徐,皆变于冷之初际也。夏月郁积浓厚,决绝上腾,力专势迟,故云足促狭?沟浍旋盈,盖因其专锐,故能径至于冷之深际。气升愈厚,腾上愈速,人冷愈深,变合愈骤,结体愈大矣。升入极冷之际,骤凝为雹。雹体大小,又因入冷之深浅、云气之厚薄也。雹中沙土,更多于雪;雹体中虚,以其激结之骤,包气于中也。若夫蜥蜴龙鳞之说,则樵木市语也。”
到了明末,我国的气象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人们对于气象的认识较为分散,而且也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没有普及到群众中去。《天经或问》作为第一本天文科普读物,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像百性普及相关知识,其中也涉及到气象知识,通俗易懂,是中国气象学的启蒙之作。
二、《天经或问》中的气象学知识
游艺结合中西科技成果,撰成通俗读物《天经或问》一书,很有独特见解,被收入《四库全书》,并流传日本,多次翻印发行。《四库全书》总纂纪昀评述这部书:凡天地气象、日月星辰之运行,月盈日蚀的道理,以及风云、雷电、雨露、霜雾、云霓的变化,都设有问答,明其所以然,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至于星占应验之术,则摒象;影响
游艺是我国明末清初目前,学界对游艺的研究主要是他的著作《天经或问》。游艺的《天经或问》是近代第一本天文学科普读物,但其中也涉及到诸多气象学知识,因此该书也被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受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气象学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气象学,对一些常见气象现象、大气光象、天气预报等进行了科学的解释,通俗易懂。乾隆年间,该书前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天文算法类。
一、明清气象科技发展概况
至明朝末期,中国古代气象事业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关于天气现象形成的理论较多,但都受到“阴阳学说”的深刻影响。如西汉董仲舒在《雨雹对》中这样写道:“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他认为雨滴是因小云滴受风影响,合并变重下降形成的。明代王逵等也持相似观点,诚如他所言:“故云密则雨降,阳施而阴不能化,则有云则无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