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丧葬风俗(二

合集下载

屈原风俗(1)

屈原风俗(1)
• 火象征“发”。除夕之夜,炉火旺旺的, 一般通宵不睡,这叫做“守岁”。 • 睡觉不叫睡,而叫“挖(Wā)窖”,意思 就是挖掘窖藏的金银。到午夜时分,“出 天星”开始,家家户户燃香点烛,对香火 (神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子)顶礼膜拜。

春节吃饺子是一项 传统,吃饺子取“更 岁交子”之意,“子” 为“子时”,“交”与 “饺”谐音,有“喜庆 团圆”和“吉祥如意”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 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
过小年啦!
•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 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 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 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 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七不炒、八不闹、二十九的黑达炸疙蚤”
• 屈原故里的人民在春节前都要忙年:打 豆腐、推汤圆、炒苞谷泡等几乎是每家必 做的。家里富裕点的,除了炒瓜子 、花生 之类,还得开炸:炸果子(翻身)、云片、 馓子、米花等。 • 即使小户人家少不得要买香、烛、纸钱之 类的迷信品。
团年宴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三十的火(炉火旺旺)”
放鞭炮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贴春联
• 春联也叫门对、春 贴、对联、对子、 桃符等。每逢春节, 家家户户都要选一 幅大红春联贴于门 上为节日增加喜庆 气氛。春节贴“福”
字也是一风俗。“福” 字指福气、福运
守岁,吃年夜饭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 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 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 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第一部分:准备工作1.确定祭祀场所:选择一个适合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通常是供奉屈原的庙宇或者其他重要的纪念场所。

2.准备祭品:必备祭品包括饭、肉、酒、果品、菜品、糕点、糖果、糯米饭、粽子等食品,以及花束、炮仗、香烛等物品。

3.布置祭台:在祭祀场所搭建祭台,摆放状元头、灯笼、村姑、小贩、钱爷爷等与端午节相关的象征物品。

第二部分:祭拜仪式1.祭拜仪式开始:在规定的时间,由主祭人带领众人进入祭祀场所,摆放祭品。

2.点燃香烛:主祭人点燃香烛,向屈原像敬献三炷香。

3.拜祭屈原:主祭人以礼拜形式向屈原像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其的崇敬之情。

4.祭奠祭品:主祭人喷洒酒祭、敬献果品、菜品等祭品,并引导众人前来祭拜,也可以将祭品分发给大家共同分享。

5.献花仪式:主祭人带领众人举行献花仪式,向屈原像敬献鲜花,寄托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第三部分:文化活动1.龙舟竞渡:在祭拜仪式结束后,可以组织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跳江救国的壮举。

2.打风球游戏:打风球是端午节期间非常流行的传统游戏,参与者通过竞技投掷球,展示个人技巧。

3.赛龙舟:组织赛龙舟比赛,以车龙舟的方式传承端午节的习俗。

4.包粽子:组织观众包粽子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制作粽子的乐趣,也可以了解到传统的包粽子的技巧和特点。

5.习武表演:组织武术表演、舞龙舞狮和民俗表演等,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加节日氛围。

第四部分:祈福祈安1.吟诵诗经:可以邀请专人吟诵屈原的《离骚》,以及其他相关的诗经,祈求祝福和庇护。

2.祷告仪式:由主祭人带领众人一起祷告,祈福子孙平安、国泰民安。

3.合唱歌曲:组织合唱歌曲,唱响端午节的欢乐和祝福。

第五部分:结束仪式1.祭拜结束:主祭人向屈原像进行最后一次礼拜,然后由其他参与者一一完成礼拜。

2.解散仪式:由主祭人宣布祭仪结束,让参与者散去,结束整个屈原端午祭祀活动。

总结:通过以上的流程,屈原端午祭祀活动将屈原视为英雄和先贤,通过祭拜、文化活动和祈福等环节,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秭归祭屈原内容

秭归祭屈原内容

秭归祭屈原内容
秭归祭屈原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一,起源于湖北省秭归县,被称为“中国屈原故里”。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尊称为楚国文化的象征。

以下是秭归祭屈原的内容:1.祭祀仪式:秭归祭屈原通常在端午节期间进行,人们会在当
地的屈原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仪式包括燃香、上香、奠酒、祝词等环节,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纪念。

2.屈原文化展览:在祭祀期间,还会举办屈原文化展览,展示
与屈原有关的文物、书籍、绘画和民间艺术品等。

这些展品将展示屈原的生平事迹、作品和影响,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他的贡献和精神。

3.屈原文化论坛:祭屈原的同时,也会举办屈原文化论坛,邀
请学者、文化专家和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论坛的主题可能包括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屈原文化的当代意义等。

4.诗词歌舞表演:在祭祀仪式和相关庆祝活动中,人们会进行
吟诗、唱歌和跳舞,用艺术形式来展示屈原的文化艺术价值。

诗词歌舞表演常常紧密结合楚文化和屈原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屈原精神的美和力量。

5.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龙舟竞渡也是秭归祭屈
原的一部分。

人们组织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泊中进行划船比赛,以纪念屈原投江和捞救屈原的传说。

秭归祭屈原是湖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对屈原的纪念和文化传承,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给人们参与各种庆祝活动,感受屈原的精神和楚文化的魅力。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馆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馆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棺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在古代,对于丧葬礼仪有严格规定。

庶民的棺材颜色只能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

可屈原故里秭归的老百姓却都用红棺安葬。

《秭归县志•方言习俗》这样记载:“亡者遗容整理后,将遗体放于棺材盖上,停在堂屋一侧(男左女右)。

接着把遗体放入红漆棺材。

传说秭归人辞世后睡红漆棺材的习俗与楚三闾大夫屈原有关。

”关于秭归为何有红棺葬习俗的问题,秭归人都说是沾了屈原大夫的光。

至于究竟是怎样沾了屈原的光,却没人说得清楚。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探索,认为是源于屈原救楚王死后受到的恩赐。

浅见如下:一、红棺本为帝王享用之物关于秭归红棺葬习俗的来历,秭归民间有一个“红漆棺材”的传说: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神鱼负尸返回故里,乡民们聚集在屈原沱(原归州城东5里的江边屈原故宅处,也是神鱼负尸上岸的地方),商量用什么棺木来装殓屈原的遗体。

一位老者说:“国王死了,用的红漆棺材,说能升天。

我们的屈原大夫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应该和国王一样用红漆棺材装殓,让屈原大夫升天,保佑我们五谷丰收,岁岁平安!”大家都表示赞同。

那时,归乡(今秭归县)已沦为秦国的占领区。

秦王得知归乡百姓用红漆棺材盛殓屈原,怒不可遏地说‘这还了得,只有天子才能享此殊荣,屈原不过是个臣子,岂能睡红漆棺材!’派人去归乡查问。

归乡百姓得知此事,连夜赶漆了一百多副红漆棺材,理直气壮地对秦使说,归乡民风淳朴,崇赤尚巫,老人去世后都睡红漆棺材,屈原大夫难道不能享此乡俗吗?秦使无言以对。

从此,归乡人死后都用红棺安葬。

秭归地处三峡腹地,是巴文化、蜀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据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涪陵地区博物馆、涪陵市文物管理所撰写的《涪陵市小田区9号墓发掘简报》介绍:“该墓……葬具为朱漆棺……随葬器物除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以外,还有印章1件。

圆形印面,印面阴刻一‘王’字和一巴蜀符号……9号墓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该墓出土器物较精美,尤以巴式柳叶剑为甚……在近茎处铸有巴蜀符号及一‘王’,可能反映出墓主人身份较高。

民间纪念屈原方式解析

民间纪念屈原方式解析

民间纪念屈原方式解析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早在公元前278年,他便在四川巴县痛斥暴政,呼吁国家创立正义之风。

而在公元前278年,他则因被流放而投江自尽,不幸离世。

为了纪念屈原的孝义精神和爱国情操,人们就开始了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

第一种民间纪念屈原方式: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屈原的重要方式。

相传,当屈原被流放后,曾在江边留下决绝的遗言:“明月何皎皎,照我中流哟。

愿为江水石,壮志付西风。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人士,就从那时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相关纪念仪式,例如赛龙舟、挂艾叶、吃粽子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传说是为了找到屈原的身体而展开的。

那时,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蒸糯米饭则是为了喂饱江中的鱼,以防止他们伤害屈原的尸体。

因此,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固定活动。

为了迎接端午节,人们还会在门上挂上艾叶,这是屈原墓前最喜欢的植物之一。

人们相信,挂上艾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还可以辟邪驱瘟。

同时,人们还会饮用艾叶汤,洗浴艾草水,以祈求健康和安宁。

第二种民间纪念屈原方式:祭拜墓地为了纪念屈原,很多民众会前往他的墓地祭拜。

屈原的墓地位于湖南岳阳市古象山之巅,墓前有一条桥,名为“思过桥”。

这条桥传说可以让人们走过后忘却自己的过错和痛苦,而只有纯净和平静的思想。

因此,很多人会在这条桥上忆往昔,展望未来。

屈原之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带石门洞的古墓,被誉为“汉文化之母”,因此墓地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每年的端午节,岳阳市政府会对整个景区进行最严密的控制和保护,以保证人们的安全和环境的整洁。

第三种民间纪念屈原方式:作诗续写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思想家。

他的诗歌作品《离骚》、《天问》等经典著作,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珍品,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很多文人学士都喜欢以屈原为启迪,续写他的诗歌作品。

例如,元代杨时续写了《离骚》、唐代王之涣引用了屈原的《天问》、宋代曹雪芹则有《鹦哥楼记》等等。

端午节的祭祀仪式与习俗

端午节的祭祀仪式与习俗

端午节的祭祀仪式与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其中包括祭祀仪式与习俗。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祭祀仪式和习俗,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祭祀屈原端午节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是为屈原举行的祭祀活动。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传统,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屈原墓地或者江河湖海等水源边举行祭祀仪式,以纪念他的伟大形象和精神。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在屈原墓前摆放香案,点燃香火,向屈原表达敬意和祈福之情。

其次,人们会向屈原投放以米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如粽子、饭团等,这象征着对屈原牺牲精神的赞扬和怀念。

最后,人们还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将竞渡活动与屈原的传说相结合,祈求平安和丰收。

这些祭祀仪式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在追忆古代的传统文化。

二、包粽子与赛龙舟除了祭祀仪式,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习俗。

包粽子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包装,蒸或者煮熟。

在端午节期间,家庭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包粽子。

这个过程不仅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近感,还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

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据传,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的放逐,他在自杀之前跳入了江中。

当地的居民用船赶去搜救,同时还敲击船上的锣鼓,吓跑鱼虾,防止它们咬食屈原的身体。

因此,赛龙舟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在赛龙舟活动中,人们分成小组,划着装饰着龙头和龙尾的竹船,竞争划船的速度和技巧。

这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也是一种团结合作和团队精神的体现。

三、挂艾草与佩香囊除了祭祀仪式和主要习俗,端午节还有一些小细节,如挂艾草和佩香囊。

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消除恶气和驱鬼的作用。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者屋内挂上一束艾草,希望能够保护家人远离邪恶的力量。

香囊是一种装满香料的布袋,通常挂在腰间。

端午节的目的和重要性

端午节的目的和重要性

端午节的目的和重要性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但是其中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与屈原的故事相关。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因反对秦国的统治被贬谷,最终投江身亡。

在屈原跳江自尽的那天,当地居民下去救他,却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划龙舟,投江赛龙舟,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但是端午节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纪念屈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有着很多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很多方面上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端午节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丧葬风俗端午节最初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当他投江自尽后,当地人们下去救他,却已经来不及了。

在屈原逝世后,当地居民采取了一些丧葬礼仪来确保他在阴间能够得到安顿。

这些礼仪包括带着毒草去田野上祭奠屈原,划龙舟去搜寻他的尸体和烧纸钱来托住他的灵魂,成为了端午节传统的风俗。

这些丧葬礼仪是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文化,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表彰竞技精神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著名的活动之一。

这是一个古老的竞技活动,需要精湛的技巧和不懈的努力。

龙舟比赛表彰的是竞技精神,包括合作、忠诚、勇气和友谊。

龙舟比赛能够将团队精神、合作和协作技能带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能够教育人们追求自我超越和平衡,以及互相支持和尊重。

三、破除瘟疫除了龙舟比赛,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挂菰叶和艾蒿草。

这些草的香气能够驱走有害的虫子和微生物,帮助人们预防疾病。

在古代,疾病传播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现代社会,公共卫生依然非常重要。

这些传统的香草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保持生活卫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学习早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四、维护文化遗产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代表了精神和文化的丰富。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也是屈原端午祭祀的主角。

端午祭祀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流程包括祭扫墓地、端午龙舟赛、粽子制作等环节。

以下是屈原端午祭祀的详细流程。

一、准备工作1.找寻合适的墓地。

屈原的墓地通常选在山区、大河边或湖边等地,要求环境优美、风水宜人。

2.祭祀日期的选择。

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祭祀。

二、祭祀仪式1.准备祭品。

祭品通常包括乌鸦、鲜花、食品等。

乌鸦代表着屈原的忠诚和坚韧,鲜花代表着对屈原的缅怀,食品则用于供奉神灵。

2.设台安放祭品。

祭祀现场会设有祭坛,用红色绸布围拢,上面摆放着准备好的祭品。

3.进行祭文祝词。

在祭拜仪式开始之前,祭司会读出祭文祝词,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缅怀。

4.祭扫墓地。

祭司和家属会集体前往屈原的墓地,清扫墓碑、行礼敬献鲜花。

5.祭拜仪式。

祭司会面对祭坛,带领家属行礼,将祭品摆放在祭坛上,并点燃香火。

6.祭祀音乐和舞蹈。

祭祀过程中会伴有古代音乐和舞蹈,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思念。

三、民俗活动1.端午龙舟赛。

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是进行龙舟比赛,以纪念人们为救屈原而划龙舟的故事。

龙舟赛通常在江河湖海中进行,参赛队伍身着彩衣,踩着节奏划动竹楫。

2.粽子制作和品尝。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人们会在节日期间包制粽子,主要原料有糯米、红豆、糖、花生等。

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可以举行比赛或组织亲子活动,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大致如上所述,但实际的流程和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无论如何,屈原端午祭祀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人们缅怀历史名人和祖先,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

屈原端午祭祀流程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屈原的生平事迹被广大人民所熟知,而他的端午祭祀流程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屈原端午祭祀的流程。

一、准备祭祀材料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人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祭祀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好新鲜的五色丝线,这代表了五行的象征;其次,需要准备好五谷杂粮,如稻谷、黄豆、小米等;还需要准备好鲜花、香烛和纸钱等祭品。

二、清洁祭祀场地在端午节当天的早晨,家人们需要清理祭祀场地。

首先,要清扫室内外的卫生,保持整洁;其次,要打扫祭祀台和祭坛,清理秽物和杂草;最后,要摆放好祭品和祭奠用品,准备好祭祀所需的酒、食品等。

三、祭拜屈原在清洁完祭祀场地后,家人们开始祭拜屈原。

首先,要点燃香烛,向屈原的画像或塑像敬献三鞠躬;然后,将祭品摆放在祭坛上,包括五谷杂粮、鲜花和纸钱等;最后,家人们手持五色丝线,围绕祭坛走三圈,表示对屈原的敬仰和纪念。

四、祈求平安祭拜屈原之后,家人们开始祈求平安。

首先,要虔诚地向屈原祈祷,祈求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然后,家人们可以互相交流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最后,可以点燃鞭炮,驱邪避凶,祈求一年平安顺利。

五、品尝粽子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就是粽子,所以在祭祀屈原之后,家人们会一起品尝粽子。

粽子是用粳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箬叶或粽叶中煮制而成的,口感香糯,味道鲜美。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粽子,共同庆祝端午节。

六、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就是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和打击江上的鱼虾,以及防止蛟龙袭击的传说。

家人们可以一起到江河湖海观看或参与龙舟竞渡活动,感受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七、其他活动除了祭祀、品尝粽子和赛龙舟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活动。

比如,挂艾草和菖蒲叶,以驱邪避疫;可以给孩子系上五色丝线,以祈求平安健康;还可以参加舞狮、踩高跷等民间表演活动,增加节日气氛。

总结:屈原端午祭祀流程包括准备祭祀材料、清洁祭祀场地、祭拜屈原、祈求平安、品尝粽子、赛龙舟和其他活动等。

屈原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屈原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屈原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屈原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屈原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先秦]屈原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1]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2],踰[3]空桑兮从女[4];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5];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6];灵衣兮被被[7],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⑻;折疏麻兮瑶华[9],将以遗[10]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11]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12];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13];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14]?【注释】:[1]:音“冻”。

[2]:音“护”。

[3]:音“于”,越过。

[4]:通“汝”。

[5]:音“于”。

[6]:音“冈”,意通“冈”,山脊,高地,九坑即九冈,九州的代称。

[7]:通“披”。

[8]:音“余”。

[9]:通“花”,古音“敷”。

[10]:音“未”。

[11]:音“浸”。

[12]:音“听”。

[13]:音“科”。

[14]:音“乎”。

【简析】:楚地风俗好祀鬼神,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因而奉祀大司命。

一说大司命是星名。

《史记·天官书》云:“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古人以为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寿命之神。

本篇是祭大司命的祭歌。

【译文】大大地打开天宫的大门,我乘驾起一团团连接的黑云。

命令旋风在前面开路,指使暴雨洗净空中的飞尘。

少司命你在空中盘旋降临,我越过空桑山将你紧跟。

密麻麻九州的黎民子姓,谁长寿谁夭亡全由我定。

我安闲地高高飞翔,乘着清明之气驾御阴阳。

我与你恭谨地在前趋走,引天帝直到达九冈山上。

云彩的衣裳长长地飘动,腰间的玉佩叮叮当当。

凭借着万物阴阳生成之理,谁也不知道我的作为职掌。

折下茎断丝连的疏麻白花,将它赠给离居者聊表思念。

老暮之年已渐渐地来到,不能再亲近反而更加疏远。

驾起龙来云车隆隆,高高地奔驰冲向天空。

新滩丧事礼仪

新滩丧事礼仪

新滩丧事礼仪一、新滩丧葬的基本情况丧葬是丧家的大事,是家族的大事,是村里的大事。

全村男女老少、远亲近邻都像众星捧月一般将亡者入土为安。

子曰:死,祭之以礼。

就我们新滩地区而言,新滩是屈原的故地,更注重人死后祭之以礼。

过去祭礼程序繁琐复杂,费时费力。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变迁,人员流动频繁,祭之以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这个发展变化是简单易行。

二、新滩丧事一般情况。

1、棺木衣被。

人在生前都准备了棺材,新滩有“三岁娃儿置棺木”的说法。

因此,置棺木不分年龄大小都可以置备,到老总是要用的。

一般,民间制作棺木选材都用杉木,也可以其它木料。

本地有“千楸万榔八百杉,赶不上泡桐一支丫”的说法。

杉木不是棺材最好的材料,但楸木、榔木难找,泡桐树虽好,传说吸本地脉太盛,地方不准用它作寿材,故只用杉木。

棺材有“美人尖”、“一块瓦”等。

做好以后放几个夏,等它干好后挂灰上漆、响堂,防止腐烂。

寿衣一般在生前准备的。

做寿衣请子女兴旺的中老年人制作,忌讳短袖短裤,忌做毛皮服饰。

2、落气。

现在的老年人一般在医院内过逝的。

当老年人无法医好时,就将他(她)移至自家堂屋靠墙处开临时铺位,头朝里,脚朝外,男左女右。

(如果在外面断气,死者是不能进屋的。

)亲人忧待一旁,泪流伤感,聆耳遗嘱,以示决别,这叫送终。

3、烧落气纸。

当老年人去逝,必须马上拿来一口铁锅,放于榻前,直属亲属围着锅团团下跪,将事先准备的纸钱一张一张丢入铁锅中燃烧。

这叫烧落气纸。

落气纸烧完后,用白纸包起来,放入棺木里。

4、请都管先生。

办葬事是一件复杂面繁琐的工作,需要人主持、安排。

这个人就是“都管”先生或者叫都管先生,都管先生必须是当地有声望的中老年人,办事干练,有号召力,主持公道,大公无私,是孝家的管事人。

5、理发、整容、擦操。

将亡者放在堂屋中间坐在倒扣的水背架上,两人扶着,给他(她)理发(一般女性不理发)、修面。

用一块小白布沾水为亡者洗七心(左右手心、前后心、左右脚心和脑门心)。

6、穿寿衣。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屈原风俗(2)

屈原风俗(2)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 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 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 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 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 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 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 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 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 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 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年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 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曰:“介子 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将相、 文人雅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推。后人为纪念介子推,便有禁火 之举,并形成了寒食节与清明合二为一的特殊纪念节日。

清明时节,春暧花开,正是游观八 景、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踏青之盛 况,历史形成,民间传承,可见一斑。
③荡秋千
•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悬空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 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 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 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 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 推引 之,名曰打秋千。”,杜甫《清明》诗中:“十年蹴 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 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伴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 食日过龙 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 绳。”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 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 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 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特别是儿童所 喜

传说屈原死后

传说屈原死后
来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賽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屈原八怪

屈原八怪

黄琼(站立者)当选为第三届骚坛诗 社社长。
七怪——屈原当作神仙拜

相传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 身汨罗的祭日。在端午节这天乐平里 人采苇叶包粽子,喝雄黄酒,同时在 自家的神龛下烧香拜祭,叩首祈祷, 呼唤“我哥田”,咏唱“招魂曲”。 有的人登上乐平里屈原庙焚纸烧香, 跪拜屈原,祈求太平。屈原庙的守庙 人在端午节的早晨开始,为各家各户 送“端阳符”,意为家家户户保平安。
读书洞
在响鼓溪深 谷的半山上,洞 室高约2米、宽4 米、深3米,上 负陡岩,下临清 溪。相传为屈原 读书处(书声千古
在的原因是什么?)
六怪——男女老少赶诗赛
• 端午节在乐平里又称“诗人节”。每 至端午,山上山下的男女老少纷纷汇聚乐 平里,搭设诗台,赛诗作词,咏诗作对, 热闹非凡。熟背《离骚》等楚辞是乐平里 小学生的必修课。以农民为主体的“骚坛 诗社”则更胜一筹,《归州志》记载:屈 原诞生地乐平里诗风特盛,明清时代有好 诗者结社骚坛”。诗社社员们将每年端午 诗赛的诗稿收集整理编辑,现已出版诗集 十多册。
红漆棺材”的传说
土家族跳丧舞
俗谚“人死众家丧,一 打丧鼓二帮忙,”又说, “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 打一夜丧鼓送人情”等。
屈原故里的转丧 鼓——乐师在前打击乐 器具,歌师在后唱围绕 着棺材呈逆时针方向转 来来转去……
四怪—古井当作梳妆台
• 乐平里的伏虎山腰有一古井,名为照面井, 为山间八景之一。井台上有清咸丰十年“照面井” 石碑。“预白遐迩人等,此乃屈公遗井……”此井 冬暖夏凉,四季常流,井水粼然如镜,清甜可口。 传说为屈原洗梳照面之地。从古至今,来乐平里 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在此小憩的同时,以井照面, 以水洗面,梳妆打扮。井周围的父老乡亲在饮用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秭归的文化

秭归的文化

秭归的文化秭归文化底蕴丰富。

秭归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王昭君就出生在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个美丽的传说。

是端午习俗及龙舟文化的发祥地。

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秭归端午民俗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末魏晋、兴盛于唐,一直保持到当代。

所包含的礼俗及文化元素十分丰富。

主要有:祭奠屈原,在五月初五,众人聚集屈原庙或岸边,设祭坛,拜祭屈原;游江招魂,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龙舟游江,唱《游江》,呼唤屈子魂归;龙舟竞渡,各异龙舟争相前进,场面十分壮观,成为融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骚坛诗会,自明代起,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由读过私塾的农民自发组织,每逢端午便聚于屈原庙吟诵楚辞、或相互诗词唱和,欢度端午并纪念屈原。

端午习俗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包)、食盐蛋、稻场娱乐等。

秭归柑橘秭归地处长江西陵峡畔,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秭归培柑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而今秭归因盛产脐橙于一九九五年四月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

秭归柑桔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脐橙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质,桃叶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泽橙红、皮薄易剥、味甜而浓、质脆化渣、富有香气的特点,而夏橙成熟于四月中下旬,是调节水果市场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度、富有香气的特点。

我县生产的纽荷尔脐橙、罗伯逊脐橙35号、桃叶橙从八十年代至今已多次获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农业博览会多次金奖及全国名牌产品称号。

桔颂牌、长红、秭良三号等脐橙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

秭归通过引进国家内外贸部投资及世界银行贷款已发展成为中国脐橙之乡,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使产柑区农民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

端午祭祀屈原程序

端午祭祀屈原程序

端午祭祀屈原程序
一、净手
侍者二人,着汉服,一人端铜盆或瓷盆,一人端盛盘内置白色毛巾。

所有参与祭祀者轮流净手。

二、奏乐
古琴、古筝。

三、燃香
侍者递香三支给主祭人,点燃插于祭桌香炉之中。

四、跪拜
行三跪礼。

全体与祭者,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

五、初献:献酒
初献者献酒(用黄酒)三杯(杯用爵器)。

每次一拜。

六、亚献:献鲜花和水果
亚献者以橘子九枚分装三盘。

每次一拜。

七、终献:献粽子和鸡蛋
终献者粽子九个,鸡蛋三个分装三盘。

每次一拜。

八、读祝
主祭朗读《祭屈原文》。

三拜。

九、撒江
主祭者将部分祭品抛洒入江心。

十、齐诵《离骚》
着汉服者10人齐读《离骚》(裝册黑夹)。

十一、吟诵《橘颂》
东方幼儿园负责参加。

十二、民俗体验活动
(一)扎五毒
(二)撒艾叶水
(三)点雄黄酒
(四)编五色丝线
(五)汉服介绍
人员分工:。

屈原丧葬风俗(一)

屈原丧葬风俗(一)

红棺材
二、合作探讨
(一)听讲传说故事

习俗》这样记载: • “亡者遗容整理后,将遗体 放于棺材盖上,停在堂屋一侧 (男左女右)。接着把遗体放入 红漆棺材。传说秭归人辞世后睡 红漆棺材的习俗与楚三闾大夫屈 原有关。” • 2、你知道红棺葬屈原的传说 故事吗?(一人讲,众生听)
1、阅读:《秭归县志•方言

人咽气后,孝子们及其他亲 属将去世的长辈移入早已在堂 屋地上准备好的床铺上,头朝 里,足朝外,仰身直躺,为死者 穿寿衣,戴寿帽。由亡人最贴 己的亲人先穿几分钟“老衣” (也称寿衣),叫做“热身”。 由活人热了身,亡人穿上也就不 冷了;同时,对先穿老衣的人, 是优惠待遇,又是一种祝福,也 就是说他(她)已经穿过老衣了, 死神就不会再纠缠他;起码可以 消灾免祸呢。

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制罪即“服制”作 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后世的法定亲属 等级制度 • 所谓五服是指我国古代的五种丧服,既:斩衰、 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 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 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母亲一系叫外 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 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 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 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 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
自读材料:“报丧”——和亲属家人一起分 担悲痛的做法。
口头报丧是派专人到死者的 亲朋好友家,逐户告之死者逝 口头报丧 世的消息,即使是已经知道消 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 者,不能进入 丧。对于口头报丧,在我国不 他家之门,一 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与 习俗。如有的地区采用“报丧 般等候在他家 炮”的形式,即响三次火炮就 表示报丧,然后派人告诉给亲 之旁,等他人 友。也有的地区死了人的家中 出来,就闪身 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 为报丧的信号。有的地方则在 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纸条的 跪地叩头泣告。 位置为门上,而且是男左女右, 也称“下报单” 纸条数是由死者的年龄,外加 表示天和地的两条的总和。

屈原死后人们的举动

屈原死后人们的举动

屈原死后人们的举动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据传,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但他的具体生平事迹已经无法考证。

据传说,屈原因国事被贬,最终在公元前278年选择以身殉国,投江自尽。

屈原的死讯传开后,当地的百姓非常悲痛,纷纷划船出江捞起屈原的遗体,并散发白米祭祀他。

而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还投放粽子(古人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的食物)到江中,以阻止鱼虾亵渎他的尸体。

这个传说背后的习俗,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的起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活动,以纪念屈原的事迹和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此外,屈原的诗作也被后世广为传唱,特别是他的长诗《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屈原的文学成就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楚国文化的象征和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4.4.2.
其三(C)做引魂幡
• 2、引魂幡放在什么地方? 放多长时间? • 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起, 放在尸体旁边,一直到死 者出殡。 (做引魂幡) • 3、怎样做引魂幡? 1、什么叫引魂幡? • 用大白纸剪成三角形斜 孔,从中间提起,外边自 引魂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 然下垂,成网筒状(过去 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 我地还有:中心挽联写上 4、出殡时,这个白色的引魂幡由孝家死者的有关信息。只有具 的哪个人扛呢?走在什么位置上? 备道士资格证加盖印章方 可生效)

• • • •
灵堂的一侧,支有一账 桌,专门做受礼登记。登记表 格比较明细,有姓名、序号、 礼品名目、规格、数量、价值、 备注等。 1、礼簿的作用有哪些? ——可以查看是谁到了,孝 家忘记了答谢。 2、赶情的礼品有哪些? ——讲实在的是给活人送银钱 的,更为普遍的是给亡者送来 了火纸;一般乡里邻居送一蓝 豆腐小菜和豆芽也算是赶了人 情。现在则很实惠,五十元或 百元现金不等,另带一只花圈。 秭归人称为“讲礼行”。
(六)礼尚往来

来帮忙的也不是空手而 来,讲文雅的有送孝帐、挽 联的。出嫁了的姑娘和长女 则是送棺罩、花圈、带一个 乐队,吹吹打打地进门。还 嫌意思没有尽到,也可以加 送纸马、纸轿等。也是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进化着。侄亲、 家门送礼,一般是相互邀约, 结队而去,锣鼓喇叭相随。 孝家闻有锣鼓响,鞭炮鸣, 长孝则也迅速催动锣鼓喇叭, 鸣炮相迎。
要求,有长辈见在的亡者灵牌不能用老大人 的称呼,父母双亡的可用老大人的称呼。灵 牌字数也有要求,用“生、死、病、老、故” 来计算,最后一个字要落在“生”字的字头 上。 把亡者的遗像端放在灵牌前。
供桌外、地上放个大瓦盆(意为牢盆)和 坐垫、供吊孝人跪拜和烧纸钱用。
其七(G)搭大棚
• 丧礼为大礼,大事。 来往客人很多,而一般家 庭房屋不够用,所以要在 院内搭棚,作为待客之用。 • 如果请道士作法还要搭 经台。 • 思考:怎样看待请道士一 事?
(一)开设灵堂。
二、合作、探讨
• 1、什么是灵堂? • 停放灵柩、祭祀的场所。 • 2、如果亡人是寿终正寝,那么灵柩应停放在 堂屋哪个位置上?对亡者意味什么? • 堂屋正中,谓之“正寝”。堂屋是家中之 尊的地方、是对亡者的最高礼遇。晚辈或其 他人非正常死亡,不能算作寿终正寝。 • 3、 设灵堂的主要内容有很多。首先(A), 阴阳先生开出殃榜,那么什么叫殃榜呢? • 就是丧葬礼仪与祭奠的程序。即死者的生 卒年、月、日,择日下葬,七七祭祀的具体 时间等。
4、花圈上挽联
• (1)、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 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 和 悼念称呼某某。 这两种是最常见的。 • 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 • (2)、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 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 首,拜挽等。 • 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词 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 但是选词要严肃。 • ( 3) 挽联的书写:挽联的颜色一般是白底黑字, 字体要统一,最好保证尽量工整,可以请书法比较 好的人书写,以示尊重。在书写习惯上为了突出对 故去的人的尊重,下联的书写有时比上联低一两个 字(注意是书写时低一两个字,不是贴的时候贴低 一两个字)

棺材放,灵堂起, 要请道士先生进门,定出 殡的日期。一是有“闭” 日不论婚,“开”日不作 葬和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之说,重丧(旧谓家属有 两人相继死亡) 、三丧不 可选。 • 亡人之路怎么能够开 放呢? • 由道士先生说了算。也 有停放不起三天的,就从 死亡之日到出殡之时做虚
屈原故里一带直系亲属的孝服称为“重 孝”或“长孝”,也称“大孝”。孝服 多称为“孝袍”或“罩袍”。 • 在秭归乐平里长子长女仍然要穿麻 布做的孝服或肩膀上披挂麻布,腰系草 绳子,脚穿草鞋,手拖五尺嚎丧棒。
• 2014.4.16.
丧孝等级及服孝期
(三)伴灵随哭。
也叫守夜。是孝子们和亲朋好友的大事。 晚上是丧葬礼仪的高潮。亲朋好友,亲属 族人,尤其是姑家、舅家带上奠礼各自出 发前来吊丧。姑家、舅家奠礼隆重:供香 馍、大批纸钱、花圈、灵幄、猪头肉、锣 鼓、唢呐。快到孝家门前时,锣鼓唢呐响 起,鞭炮齐鸣,意为通知孝家,贵宾驾到, 孝家也以锣鼓、唢呐、鞭炮迎接。其他客 人双方均以鞭炮相待,没有响器。姑家、 舅家贵宾到灵堂内,双方锣鼓锁呐齐奏, 场面十分壮观。女客抓在灵柩上嚎啕大哭, 孝女、亲属陪哭。哭丧也有样本,不能哭 的话,否则孝家会多心。男客跪拜三叩首, 烧纸祭奠,孝子跪拜还礼。锣鼓锁呐奏完 一个过程结束,经劝止哭。有客人们来了 要行礼,孝子们必须要下跪灵柩旁边,迎 接客人三叩三礼。
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 。
(四)撰写挽联
• 亡者报庙后孝家用白纸在孝子的大小门 上撰写挽联进行张帖,楚人称为孝联。在 花圈两旁的白纸条上书写叫挽联。这也是 受屈原“骚”文化的影响。当然亡者有男 女之分撰写挽联的内容也不同。 • 1、常若音容在,一天雨雪凋椿树 永怀风木悲, 满目云山惨棘人 2、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流双行。
1、上香 怎样上香?(说一说)
• 叩拜人给亡者请安,首先是上香。上香 时在祭坛上取出三支高香,走到祭奠前约一 米左右,两脚成八字形站立,两裆夹紧,头 背垂直,目视祭坛灵牌,双手合一略有间隙, 三香放在手掌心,平胸30公分,上不过眉, 下不过腹,祈祷3秒钟,男者先出左脚,女 性先出右脚,前去香炉正中上第一炷香,而 左至右各一支。顺手取出三张冥钱点燃后放 在纸灰盆中,后退三步。道教认为右为神圣 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两手合而为一,则 为人类神圣面与不净面的合一,合掌表现了 人类最真实的面目和衷心敬意。
• •
思考:若亡者有“干儿”、“干 女”,那怎么戴孝呢?
—— 同嫡亲子女一样对待,戴六尺(全孝)。
(黑纱袖圈——孝圈)




满山白

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儿媳或女婿, 要在孝帕外披红,或者用红布挽一红 绣球从肩上披着,民间称为花孝。 在乐平里一带,对孝服则有具体 的规定,孝男要穿对襟、圆领布扣的 长孝衫,孝女是对襟的短衫,下着白 裙。儿、媳的孝服为长袍,肩上要搭 麻布,腰里还要扎草绳 其它的亲友则头扎白布下垂齐足, 这叫做“开满孝”。非直系亲属只需 上身穿白衣就行了,这叫做“半孝” 此外凡参加送葬的人每人都要发一块 白布,俗称为“满山白”。 由于历史的变异,孝子孝孙、侄儿 男女一律用六尺白布代为孝帕。也有 少数地方用黑纱袖装为孝子标志。 “孝袍”或“罩袍”少有所见。
三 复习巩固
• 1、我地开设灵堂有哪些程序(或环节)? • 2、什么是“披麻戴孝”? • 3、你知道什么是“五服”吗?平时所说我 和你没出“五福”又是什么意思呢? • 4、请你试一下拱手作揖礼并分讲一下动作。 • 5、督官(白事大知宾)是什么样的“官”? • 6、本节课所讲的秭归人称为“讲礼行”指 的是什么呢?
披麻戴孝 ( pī má dài xi ào ) 【解释】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 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 孝义修身要祖显, • 创业莫忘先世泽。 • 传家惟愿子孙贤,
• 思从追远世代昌。
灵牌
九想爹娘把命亡,恩重如山分 别长。喊不答应空思想,哭不 转来断肝肠。堂前不再见爹和 娘,三间瓦房断中梁。今晚还 把灵魂望,明日独自上山冈。 生离死别想一想,看你悲伤不 悲伤。——哭丧歌《十悲伤》
3、作揖

怎样行作揖礼?
行礼人接着上述动作站立,脚呈外 八字型 ,两肩自然下垂,目平视视前 方,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稍微弯曲, 右抱左拳后双手撑开,两手指靠拢,从 膝下前方提起,上不过眉,双手随身伸 起,与双眉毛平,腰弓头低,稍停顿, 面向灵牌连作两个揖,是给古老前人、 亡者各一个。最后一个面向跪拜的孝子 迈前两大步一个揖,顺手将孝子拉起。 然后双手慢慢下落至肚脐部位,双手自 然分开还原。这就是三叩三礼。 • 中国古典礼仪可分为:三揖五叩、三 揖九叩、九揖九叩、九揖十八叩、还有 二十四拜等大礼标准。
2、磕头 如何磕头才规范?
A、 双膝弯曲,双膝着地为跪。 B、腰挺直,两眼平视,双手自 然下垂,双手手指伸开,双手向前 下着地 C、同时,弯腰,手先着地,接 着前额着于两手掌心之间的地面碰 地。 以上动作连贯起来一叩 首……二叩首……三叩首,连续 磕三下。 D、然后,起身保持初始收步起 身。古人也有人三鬼四之讲究。
学生阅读——挽联的常识
其五(E)点油灯(或长明灯)
• 点灯有什么意图呢? • ——帮助死者到黑暗的阴 间报到不致于害怕。 • 现在点油灯改为什么呢? • 点蜡烛。
其六(F)设供桌

• • • • • •
桌上放有猪头和猪肉(传 说天上和阴间没有猪)。 祭菜,过桥面。 即用筷子挑起面条横放在 碗上), 供香馍,即大白面馒头。 怎么供法呢? 五个一组,共两组。 香炉上插三柱高香。
孝长子。最前面。
其四(D)扎寿圈和花圈
• 1、扎寿圈有什么要求呢? • 是孝家根据亡者的年龄而 扎,亡者有多大岁数就用 多少匹蔑扎成(或者由孝 子参与,按亡者寿龄剪做 相同数的纯白色纸花而成) • 2、放在灵堂哪里呢? • 灵柩前和棺材点头之间。 • 3、花圈放在寿圈的什么 位置上。 • 花圈放在寿圈后面, 代表孝子对亡者的孝道。
挽联是楚文化的象征,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灵魂,同时也 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永远不可灭迹魂魄。传承楚文化是时代赋 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将会更加发扬光大。

(五)孝请督官
• 孝家一般都要请村里的明白人前来当 “督官”,督官既象丧葬理事会的会长, 也象内务外交的总理,更象特殊的总司令。 有说道,督官督官,样样都管。挑水劈柴、 择菜做饭、装烟递茶、情薄登记、一日三 餐、上香烧纸、何时哭灵、闹夜开唱、法 事安排、掘穴打井、按时出殡一律由督官 统筹安排,综全协调。督官一到就有了主 心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