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 技术进步快,生产率水平较高, 的特点 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 (与传统 现代农业增长的源泉是凝结了科技进步成果的 农业相比) 现代投入品如农业机械、肥料、杀虫剂、除草
剂等的增加。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物质投入 的现代化
第二,生产技术
的现代化
采用机械化工具,以石油和电能为主要动力,广泛使 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大量物质投入由工业部门提 供。
第五,农民生活 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收入水平也将有显著提高,
方式的现代化
相应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过程是指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技术手 段和物质手段,
具体地
说
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
把封闭的、自给性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 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
三、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混合多种经营农业” 阶段,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期。
1、混合型农业收入虽不高,但有保障,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小,风 险不大,劳动力使用均衡,技术多样,易于转向,而且对支持性体制 依赖程度低,容易推行。
传统农业是以传统农具为生产工具,以人力、畜力为农 业动力,以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为目标的封闭 的农业系统。
三、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1、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现代工业提供
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满足商品化生 产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开放的农业系统。 2、现代农业的特点
土地为主的 规模中性、投资少见效快为特征。
生物化学技 改良品种和良种推广(生物化),以及相应的化肥、农
术进步
药投入(化学化)、水利灌溉措施的配套(水利化)等
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总产出增长。
(2)诱导型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
1970年代初,日本农业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 (yujiro hayami)...和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拉坦(Ruttan.V.M.)合作研 究,提出了农业发展的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主要途径
1、农业的技术变革
要改变传统农业,必须把新的技术进步引入农业生产体系 中。
(1)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农业中的技术变革和创新有两个可能的方向:机械系列的 技术进步和生物化学系列的技术进步。
一是以代替 机械化取代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劳动节约型技术。
资本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两个途径
一是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
必须具 备三个 条件
一、农业必须向非农业部门出售产品,即必须有市场剩余。
二、农民必须是储蓄者,即他们的消费必须少于他们的收入。 三、农民储蓄必须超过农业投资,须有农业净储蓄或资本净流 出。
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转移农业剩余的。
工作与社会对技术需 求相一致?
建立一个有效刺激机制,从物质和名誉上奖 励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管理者。
中等
高
低
高
中等(价格波动)
高
中等
低
专业化
多样化
专业化
无
部分
完全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农业都是传统的,原始的。 舒尔茨在其经典名著《转变传统农业》中定义, 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
农业。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长期不变。技术停滞被看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基
2、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及高产良种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在大多数 低收入国家都程度不同被使用了。
3、许多生产方法和工具仍然是传统的。例如,锄头、木犁、扁担、 箩筐等生产工具,以及畜耕、播种、除草、收割、脱粒、运输等作业 方式在1000多年前就已存在,但至今还广泛地使用着。
4、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目前既不完全是传统农业,也没 有进入现代农业,而是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阶段。
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 要地位。农业的增长,使得这些轻工业可以获得廉价的原 料。
2、食品贡献
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非农部门。 为了防止国内 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增长率必须满足: d = p + ie = 人口增长率+ 人均收入增长率×粮食需求收入 弹性
若p= 2%,i=1%,e=0.7,则粮食增长率必须达到d=2.7 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增长得更快。
农业份额的下降
(1) 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 农业就业比重下降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非农 产业中去。
二、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产品贡献
农业总产品中扣除农业部门的消费后即为农产品剩余或农 业剩余,是农业部门为非农业部门发展作出的产品贡献。
产品贡献又可分为原料贡献和食品贡献
1、原料贡献
二是依靠政权力量强制性转移
有直接
和间接 两种
直接手段:对农业征收重税。如日本。
间接手段:对两部门产品交换比价进行控制,以低于其价值的 价格向农业部门收购农产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向农业部门 销售工业品。
许多发展中国家,宁愿运用政权强制转移农业剩余到工业部门。
(四)外汇贡献
外汇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 ,农业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下降的,即农业部 门在国民产值和劳动力中所占份额是趋于下降的。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农业为 主,农业在国民产品和劳动力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越是 落后的国家,其农业的比重越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最基本 的消费品,而且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工业 化的基础和前提。
1985年,又提出了诱导型制度创新的概念。 该理论就被叫做诱导型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或简称为诱
导创新理论(induced innovation theory)。
A、资源禀赋和产品需求诱导技术创新
①农业技术和制度的变革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增长的 产物,而是对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增长的动态反应, 主要是由各国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三)要素贡献
指农业资源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包括资本贡献和 劳动贡献。
1、资本贡献 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
私人资源向非农部门投资,或者利用行政力量通 过各种经济杠杆强制资本的非农化,如通过价格 行政控制、税收、费用。 2、劳动贡献 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转移出去的劳动力 就越多。
1、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工业品出口所不及的潜在利益。 2、在粮食短缺的国家,农业增产能节省大 量外汇。
各国粮食进出口情况(2003-2005) 单位:1000吨
国名
出口 进口 净进口 国名
出口 进口 净进口
日本 墨西哥 韩国 埃及 巴西 孟加拉国 秘鲁 委内瑞拉 突尼斯 利比亚 阿塞拜疆 古巴 朝鲜 埃塞俄比亚
需求
农民受相对价格变化引诱,寻找那些节约相对稀缺要素的技 术。
需求促 使:
农业投入供给商是私人企业,对农民投入需求所作出的反应 由这些投入品价格上升所引起。
农业技术的创造和发明者——农业研究科学家和管理者一般 是非盈利性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公共物品,研究支出一般来 自公共部门拨款和社会资助。
怎样使科研人员研究
-80908 -29560 -22615 -19294 -15036
-7444 -7087 -7981 -6487 -5947 -4357 -3018 -2904 -2534
第二节 传统农业及其转变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韦茨(Weize,R)农业发展三个阶段:从传统到现
代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农业阶段。(传统的自给自足) 第二个阶段是混合的多种经营阶段。(过渡性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农业阶段。(专业化、现代化、
本、甚至是根本特征。 2、制度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1)土地制度不合理。 (2)市场制度不完善。 (3)价格制度和信贷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忽视。
(4)教育和科研的目标、层次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 (5)收入分配制度有严重的“城市化”偏好。 3、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 4、是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技术进步迅速。
第三,生产的专
业化、社会化和
区域化
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循环,实行专业化、 社会化和区域化生产。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工贸密切结合,农业 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四,生产组织 管理方式的现代 化
采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以利润最大化 为目标的企业,在固定生产车间(温室)和产品加工 车间进行生产,按工业流程组织生产,并实行工业化 企业管理制度。
劳动为主的 一是既定土地资源,使用先进动力和机器,减少劳动力;
机械技术进 步
二是土地资源扩张,不增加劳动力使用,而代之以机械。
这种技术变革和创新一般以投资量大、使用土地规模大、 劳动生产率高为基本特征。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使技术按照替代土
一是以代替 地的方向发展,为土地节约型技术。一般以劳动密集、
②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资源稀缺的国家,选择机械技术 进步的道路最有效率;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选 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优的。
③农业技术进步可以看作是由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变化所引 起的。
B、技术供求的衔接诱导制度创新
假定
农民、公共研究机构和私人农业投入供给商之间存在着一种 有效的相互影响机制。
第七章 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A、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 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弄清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B、重点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农业的含义与内 容、传统农业的改造
C、难点
传统农业的改造
D、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商品化)
韦茨农业发展三阶段的概括
阶段特征
产品结构
生产目的 劳动时间 资本投入
收入
收入产值比 率 农业的专业 技能 对技术性体 制的依赖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混合农业
现代化农业
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和 多种辅助作物
农用 季节性 低
多种经营
一种主要经济作 物和多种辅助作 物
农用及供应市场 供应市场
均衡使用
季节性
美国 法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印度 俄罗斯 泰国 乌克兰 德国 哈萨克斯坦 越南 匈牙利 巴基斯坦
87556 32250 22654 19706 19028
7564 10086
9467 8212 11762 4506 4503 3170 3125
6648 2690
39 412 3992 120 2999 1486 1725 5815 149 1485 263 591
1.7
(二)市场贡献
农业部门的市场贡献则来源于对非农业部门的产品需求。 农业生产所需的投入一部分来自非农业部门,如化肥、地
膜、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越来 越依赖现代工业投入品的增加。 农业人口所需消费品一部分来自工业,如衣着、日用工业 品、家电以及其他服务等。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 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 和繁荣。
1.3
印度尼西亚
2.0
3.3
上中等收入国家 0.8
3.2
墨西哥
1.5
2.1
高收入国家
1.3
0.7
美国
3.7
Leabharlann Baidu
2.8
英国 全世界
-0.2
1.1
2.0
2.5
收入组别 1990-2000 20002008
坦桑尼亚 3.2
4.9
中国
4.1
4.4
菲律宾 1.7
3.8
土耳其 1.3
1.4
日本
-1.3
-1.1
韩国
1.6
世界农业生产年均增长情况 单位:%
世界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增长带来的。
农业生产的增长意味着粮食生产的增长,使得全世界饥荒和贫困问题 大大得到缓解。
收入组别 低收入国家
1990-2000 20002008
2.9
3.8
孟加拉国
2.9
3.2
下中等收入国家 3.1
3.8
科特迪瓦
3.5
450 953 156 856 4155
2 209
43 166
1 6 7 0 48
27201 18009 12845
8651 7956 3436 2774 2154 2272 2019 1063 1939 1831 1745
26751 17056 12689
7795 3801 3434 2565 2111 2106 2018 1957 1932 1841 1697
剂等的增加。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物质投入 的现代化
第二,生产技术
的现代化
采用机械化工具,以石油和电能为主要动力,广泛使 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大量物质投入由工业部门提 供。
第五,农民生活 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收入水平也将有显著提高,
方式的现代化
相应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过程是指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技术手 段和物质手段,
具体地
说
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
把封闭的、自给性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 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
三、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混合多种经营农业” 阶段,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期。
1、混合型农业收入虽不高,但有保障,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小,风 险不大,劳动力使用均衡,技术多样,易于转向,而且对支持性体制 依赖程度低,容易推行。
传统农业是以传统农具为生产工具,以人力、畜力为农 业动力,以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为目标的封闭 的农业系统。
三、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1、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现代工业提供
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满足商品化生 产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开放的农业系统。 2、现代农业的特点
土地为主的 规模中性、投资少见效快为特征。
生物化学技 改良品种和良种推广(生物化),以及相应的化肥、农
术进步
药投入(化学化)、水利灌溉措施的配套(水利化)等
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总产出增长。
(2)诱导型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
1970年代初,日本农业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 (yujiro hayami)...和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拉坦(Ruttan.V.M.)合作研 究,提出了农业发展的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主要途径
1、农业的技术变革
要改变传统农业,必须把新的技术进步引入农业生产体系 中。
(1)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农业中的技术变革和创新有两个可能的方向:机械系列的 技术进步和生物化学系列的技术进步。
一是以代替 机械化取代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劳动节约型技术。
资本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两个途径
一是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
必须具 备三个 条件
一、农业必须向非农业部门出售产品,即必须有市场剩余。
二、农民必须是储蓄者,即他们的消费必须少于他们的收入。 三、农民储蓄必须超过农业投资,须有农业净储蓄或资本净流 出。
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转移农业剩余的。
工作与社会对技术需 求相一致?
建立一个有效刺激机制,从物质和名誉上奖 励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管理者。
中等
高
低
高
中等(价格波动)
高
中等
低
专业化
多样化
专业化
无
部分
完全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农业都是传统的,原始的。 舒尔茨在其经典名著《转变传统农业》中定义, 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
农业。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长期不变。技术停滞被看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基
2、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及高产良种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在大多数 低收入国家都程度不同被使用了。
3、许多生产方法和工具仍然是传统的。例如,锄头、木犁、扁担、 箩筐等生产工具,以及畜耕、播种、除草、收割、脱粒、运输等作业 方式在1000多年前就已存在,但至今还广泛地使用着。
4、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目前既不完全是传统农业,也没 有进入现代农业,而是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阶段。
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 要地位。农业的增长,使得这些轻工业可以获得廉价的原 料。
2、食品贡献
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非农部门。 为了防止国内 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增长率必须满足: d = p + ie = 人口增长率+ 人均收入增长率×粮食需求收入 弹性
若p= 2%,i=1%,e=0.7,则粮食增长率必须达到d=2.7 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增长得更快。
农业份额的下降
(1) 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 农业就业比重下降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非农 产业中去。
二、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产品贡献
农业总产品中扣除农业部门的消费后即为农产品剩余或农 业剩余,是农业部门为非农业部门发展作出的产品贡献。
产品贡献又可分为原料贡献和食品贡献
1、原料贡献
二是依靠政权力量强制性转移
有直接
和间接 两种
直接手段:对农业征收重税。如日本。
间接手段:对两部门产品交换比价进行控制,以低于其价值的 价格向农业部门收购农产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向农业部门 销售工业品。
许多发展中国家,宁愿运用政权强制转移农业剩余到工业部门。
(四)外汇贡献
外汇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 ,农业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下降的,即农业部 门在国民产值和劳动力中所占份额是趋于下降的。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农业为 主,农业在国民产品和劳动力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越是 落后的国家,其农业的比重越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最基本 的消费品,而且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工业 化的基础和前提。
1985年,又提出了诱导型制度创新的概念。 该理论就被叫做诱导型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或简称为诱
导创新理论(induced innovation theory)。
A、资源禀赋和产品需求诱导技术创新
①农业技术和制度的变革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增长的 产物,而是对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增长的动态反应, 主要是由各国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三)要素贡献
指农业资源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包括资本贡献和 劳动贡献。
1、资本贡献 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
私人资源向非农部门投资,或者利用行政力量通 过各种经济杠杆强制资本的非农化,如通过价格 行政控制、税收、费用。 2、劳动贡献 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转移出去的劳动力 就越多。
1、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工业品出口所不及的潜在利益。 2、在粮食短缺的国家,农业增产能节省大 量外汇。
各国粮食进出口情况(2003-2005) 单位:1000吨
国名
出口 进口 净进口 国名
出口 进口 净进口
日本 墨西哥 韩国 埃及 巴西 孟加拉国 秘鲁 委内瑞拉 突尼斯 利比亚 阿塞拜疆 古巴 朝鲜 埃塞俄比亚
需求
农民受相对价格变化引诱,寻找那些节约相对稀缺要素的技 术。
需求促 使:
农业投入供给商是私人企业,对农民投入需求所作出的反应 由这些投入品价格上升所引起。
农业技术的创造和发明者——农业研究科学家和管理者一般 是非盈利性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公共物品,研究支出一般来 自公共部门拨款和社会资助。
怎样使科研人员研究
-80908 -29560 -22615 -19294 -15036
-7444 -7087 -7981 -6487 -5947 -4357 -3018 -2904 -2534
第二节 传统农业及其转变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韦茨(Weize,R)农业发展三个阶段:从传统到现
代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农业阶段。(传统的自给自足) 第二个阶段是混合的多种经营阶段。(过渡性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农业阶段。(专业化、现代化、
本、甚至是根本特征。 2、制度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1)土地制度不合理。 (2)市场制度不完善。 (3)价格制度和信贷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忽视。
(4)教育和科研的目标、层次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 (5)收入分配制度有严重的“城市化”偏好。 3、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 4、是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技术进步迅速。
第三,生产的专
业化、社会化和
区域化
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循环,实行专业化、 社会化和区域化生产。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工贸密切结合,农业 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四,生产组织 管理方式的现代 化
采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以利润最大化 为目标的企业,在固定生产车间(温室)和产品加工 车间进行生产,按工业流程组织生产,并实行工业化 企业管理制度。
劳动为主的 一是既定土地资源,使用先进动力和机器,减少劳动力;
机械技术进 步
二是土地资源扩张,不增加劳动力使用,而代之以机械。
这种技术变革和创新一般以投资量大、使用土地规模大、 劳动生产率高为基本特征。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使技术按照替代土
一是以代替 地的方向发展,为土地节约型技术。一般以劳动密集、
②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资源稀缺的国家,选择机械技术 进步的道路最有效率;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选 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优的。
③农业技术进步可以看作是由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变化所引 起的。
B、技术供求的衔接诱导制度创新
假定
农民、公共研究机构和私人农业投入供给商之间存在着一种 有效的相互影响机制。
第七章 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A、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 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弄清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B、重点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农业的含义与内 容、传统农业的改造
C、难点
传统农业的改造
D、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商品化)
韦茨农业发展三阶段的概括
阶段特征
产品结构
生产目的 劳动时间 资本投入
收入
收入产值比 率 农业的专业 技能 对技术性体 制的依赖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混合农业
现代化农业
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和 多种辅助作物
农用 季节性 低
多种经营
一种主要经济作 物和多种辅助作 物
农用及供应市场 供应市场
均衡使用
季节性
美国 法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印度 俄罗斯 泰国 乌克兰 德国 哈萨克斯坦 越南 匈牙利 巴基斯坦
87556 32250 22654 19706 19028
7564 10086
9467 8212 11762 4506 4503 3170 3125
6648 2690
39 412 3992 120 2999 1486 1725 5815 149 1485 263 591
1.7
(二)市场贡献
农业部门的市场贡献则来源于对非农业部门的产品需求。 农业生产所需的投入一部分来自非农业部门,如化肥、地
膜、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越来 越依赖现代工业投入品的增加。 农业人口所需消费品一部分来自工业,如衣着、日用工业 品、家电以及其他服务等。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 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 和繁荣。
1.3
印度尼西亚
2.0
3.3
上中等收入国家 0.8
3.2
墨西哥
1.5
2.1
高收入国家
1.3
0.7
美国
3.7
Leabharlann Baidu
2.8
英国 全世界
-0.2
1.1
2.0
2.5
收入组别 1990-2000 20002008
坦桑尼亚 3.2
4.9
中国
4.1
4.4
菲律宾 1.7
3.8
土耳其 1.3
1.4
日本
-1.3
-1.1
韩国
1.6
世界农业生产年均增长情况 单位:%
世界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增长带来的。
农业生产的增长意味着粮食生产的增长,使得全世界饥荒和贫困问题 大大得到缓解。
收入组别 低收入国家
1990-2000 20002008
2.9
3.8
孟加拉国
2.9
3.2
下中等收入国家 3.1
3.8
科特迪瓦
3.5
450 953 156 856 4155
2 209
43 166
1 6 7 0 48
27201 18009 12845
8651 7956 3436 2774 2154 2272 2019 1063 1939 1831 1745
26751 17056 12689
7795 3801 3434 2565 2111 2106 2018 1957 1932 1841 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