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兵法智慧
试论孙武《孙子兵法》与冯梦龙《兵智》的关联

试论孙武《孙子兵法》与冯梦龙《兵智》的关联◎孙重贵摘 要:苏州历史上的两位伟大人物,春秋时代的兵圣孙武与明代的文坛泰斗冯梦龙,隔着两千年的时空,完成了一次重大意义的对接。
孙武在春秋时代写下的《孙子兵法》,被冯梦龙以其编著的《智囊全集》的《兵智》部中撰写的历代战事成功案例的故事,做了大量生动真实可靠性的印证。
冯梦龙的《兵智》,是和《孙子兵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通过故事(战争案例)的形式,把《孙子兵法》的兵学思想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传承和弘扬了《孙子兵法》,让孙武的军事智囊得到薪火相传和发扬光大。
孙武的《孙子兵法》和梦龙的《兵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兵学典范和中国文化史的智谋锦囊,将永远流传。
关键词:孙武 《孙子兵法》 冯梦龙 《兵智》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闻天下,“人间天堂”的品牌声名远播。
苏州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其中,有两颗耀眼的星辰,他们和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俩就是孙武和冯梦龙。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曾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
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攻入楚国郢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后的孙武,急流勇退,归隐在苏州,并终老于此。
《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
该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其深远奥妙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智慧思维,在世界各个领域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
《鬼谷子》中的兵法与《孙子兵法》的异同

《鬼谷子》中的兵法与《孙子兵法》的异同中国古代军事著作《鬼谷子》和《孙子兵法》是两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兵书。
虽然两者都是讲述兵法之道,但在内容和观点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就《鬼谷子》和《孙子兵法》中的兵法内容进行比较,以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兵法思想的渊源《鬼谷子》是中国古代兵法之宝,它的作者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他的兵法思想较早,增加了许多个人智慧和经验。
与之相比,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他是春秋末年的军事家。
虽然两者都是在战争环境中形成的,但他们立场不同,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兵法思想。
二、兵法观点的差异《鬼谷子》的兵法思想注重以智谋取胜,主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鬼谷子强调谋略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巧妙设计和战术部署,可以达到最佳的战争效果。
他主张实施秘密行动,采用伪装、间谍等手段来迷惑敌人。
相比之下,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则强调了兵法的准备和预判。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迅猛而致命的行为,提出了辩证斗争的思想。
他主张在战争前充分准备,合理规划作战计划,并充分了解敌军情况,以便在战斗中获得优势。
三、兵法原则的异同在兵法原则方面,《鬼谷子》重视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并强调兵员的适应能力。
他认为只有在灵活应变中,才能在战场上取得成功。
同时,鬼谷子还强调兵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以建立有效的指挥链。
与之相反,《孙子兵法》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他提倡“兵不厌诈”,表示应该善于使用诡计和隐蔽战术来陷阱敌人。
其次,他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情报收集和敌情分析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强调了“佯攻”和“以战止战”的策略,即通过一次胜利来避免更大规模的冲突。
四、兵法应用的差异《鬼谷子》和《孙子兵法》在兵法应用上也存在差异。
《鬼谷子》注重的是在实际战斗中运用灵活多变的策略,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合作,实现战场优势。
而《孙子兵法》则更注重在事前的准备和谋划,通过战前的充分分析和计划,来确保战斗的胜利。
2023年《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精选21篇)

2023年《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精选21篇)《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1这次读书活动,我又重新读了《孙子兵法》一遍,这不仅是因为第一遍我还未完全理解其中的精髓,更因为它是一部我十分喜爱的书。
看完《孙子兵法》,古人的智慧真让我觉得惊叹,前人的思想着实值得被认真地学习,它的确是一部兵家不可多得的经典,它是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里面共分十三篇,包括计篇、兵势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虚实篇、军争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
它还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
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孙子兵法》还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
《孙子兵法》的哲学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孙⼦兵法》的哲学智慧及其当代启⽰孙⼦兵法:⼀本奇书,两字真⾔,三⼤板块,四项原则,五⼤关系
前孙⼦者,孙⼦不遗;后孙⼦者,不能遗孙⼦。
两字真⾔:开打之前的“算” 天、地、⼈、法开打之后的“骗”
四项原则:1.料事要准 2.遇事要忍 3.出⼿要狠 4.善后要稳
五⼤关系:对⽴统⼀,辩证思维,哲学层次的提升,孙⼦的精华,今天的价值,利于谋的关系
谋略不是万能的,离开实⼒后盾,谋略⽆所施展。
但没有谋略⼜是万万不能的,离开谋略的实⼒,往往会成为空摆设。
利与害的关系:利与害交杂在⼀起,没有单纯之利,也⽆单纯之害。
见利思害
任⽤⼈才的两难,选择伴侣的得失。
驾驭利害的智慧
根本与枝节,长远与眼前,表层与本质,局部与全⾯
全与偏的关系:“万全”的困难与虚幻,不如意事常⼋九,可⼼⼈⼉⽆⼀⼆
多之过,少之得。
舍得,舍得,有所舍才有所得。
理想与操作的差异。
剑⾛偏锋
挂⽺头,最好卖狗⾁。
势与节的关系
中庸精神,刘备兵败的启⽰
常与变的关系
经与权
常变的统⼀,稳定与变化的有机统⼀,坚持原则性与运⽤灵活性的统⼀,尊重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
向异者学。
《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

《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军事兵法经典著作,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到的思想和精辟的理论,对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孙子兵法》中的经典八句话,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战争关乎国家的存亡,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2.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句话强调了兵法中的虚实原则,即要善于利用假象迷惑敌人,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使敌人产生错觉,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句话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深入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4. “天时,地利,将,法。
”这句话是《孙子兵法》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强调了战争中的四个要素:天时,即天气和季节;地利,即地形和地理环境;将,即指挥官的能力和智慧;法,即组织和执行战争的规则和法则。
5. “凡将之事,苟能而示之不能,若专而与之俱,则可久矣。
”这句话强调了指挥官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指挥官必须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但也要善于隐藏自己的能力,以保持战略上的优势。
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深入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并且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7.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不确定性。
在战争中,胜利是可以预测的,但具体如何取得胜利,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行动。
8.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用兵者的智慧和巧妙。
善于用兵者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如诱敌深入、攻城略地、破坏敌国基础等,来达到战争的目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正面战斗。
孙子兵法读后感11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11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孙子兵法》。
“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
”这是我总结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一句话。
他创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
这本书讲述如火热在战场取胜之道,最重要的道理就在于——“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
”我从电脑上知道,现在《孙子兵法》已经成为美国军方每天的必修课,这本书可真是魅力无尽啊!可是现在的社会十分和平,难道这本名作就没有用处了吗?不是的!我坚决否认。
因为从此书当中,我学得许多道理,如:要冷静思考,要多加练习,要对自己有十足信心。
所以我参与了实践去检验历练了自己。
听我讲一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吧,在暑假里面的一天,妈妈让我写一张数学试卷,我不愿意动笔,因为都是些尘旧老题,让人索然无味。
妈妈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写过不代表完全可以吸收啊,温故而知新!”我虚心接受了妈妈的教导,对啊,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当然也是努力奋斗有勇有谋之人。
大约花了三十分钟就写完了。
妈妈看了看,把分改出,我才八十三分。
妈妈说我心态一点也不平静。
第二天,我又做了一张试卷,这次我心平气和地写,终于得到了九十六的高分,心里顿时高兴不已。
妈妈也夸我有了巨大进步。
生活中,《孙子兵法》同样令我受益无穷!孙子兵法读后感2双休日,我和爸爸去逛书店,我一眼挑中了摆在书架最高端的孙子兵法,因为我早就听说书中记载了许多对军事的独到见习以及让人防不胜防的军事策略。
故事主要讲了,《孙子兵法》由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作。
里面记载了各种军事策略,以及兵法范例从古至今,无一缺漏。
而其中最令我深刻的一则故事是《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想要保卫国家,捍卫名族的话一定是从政治。
天时。
地利。
将领。
法志这五点来判断的。
可见想要打好一场仗也是需要内因和外因来配合的。
只要自己的武将好而且占尽天时地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权非你莫属,换言之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学习环境要好,而且还要自己爱学习,这样才能读好书。
《孙子兵法》的兵器智慧与军事策略

孙子兵法的兵器智慧与军事策略概述《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文化经典,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这部书包含了丰富的兵器智慧和军事策略,对于战争和军事运筹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孙子兵法》展开论述,阐述其中承载的兵器智慧以及应用在实际军事行动中的策略。
兵器智慧1. 兵器选择与运用《孙子兵法》强调选择合适的兵器,并善于利用不同类型武器进行战斗。
无论是长短兵器、攻击性或防御性武器,都应根据战场环境和敌情来选取合适利用,并作出恰当的配备。
2. 兵员素质与训练除了兵器本身外,《孙子兵法》也关注士兵个人素质和训练。
强调培训士气高昂、技能娴熟、团队协作良好的士兵,以提高作战效能。
3. 战术布阵与兵力调配《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许多经典的战术布阵和兵力调配原则,如正面破击、侧翼包抄、前后夹攻等。
这些战术手段在实际战争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少胜利。
军事策略1.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孙子兵法》认为政治和军事密切相关,并主张政治引导军事。
将国家政治目标与军事行动紧密结合,形成整体强大的国家战略。
2. 对称与非对称作战在《孙子兵法》中,对称和非对称的概念被广泛阐述。
对称作战是指敌我实力相当时采取的传统武装冲突形式,而非对称作战则强调以差异化和灵活性获取优势。
3. 情报收集与分析《孙子兵法》强调了情报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搜集情报并进行准确分析,将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军事行动计划与战略。
结论《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典的兵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兵器智慧和军事策略。
从兵器选择与运用、兵员素质与训练、战术布阵与兵力调配到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对称与非对称作战以及情报收集与分析等方面,都能找到宝贵的教导和借鉴。
这些观念和原则对于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军事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里的大智慧大谋略

《孙子兵法》里的大智慧大谋略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想,曹操曾盛赞《孙子兵法》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矣!”《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三卷,有十三篇传世。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今天我们选其20句,与大家一起品读顶级智谋。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释义】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2.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释义】所谓“道”,即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为君而生、为君而死,不存二心,不害怕任何危险。
所谓“天”,即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所谓“地”,即地势,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等。
所谓“将”,即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兵法与智慧孙膑的军事思想

兵法与智慧孙膑的军事思想兵法与智慧孙膑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战争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中国历史上,兵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中。
其中,孙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孙膑的兵法思想以及他所代表的智慧。
孙膑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军事家,他所提出的兵法思想在古代兵书中有着重要地位。
孙膑的兵法强调了灵活应变和变化多端的战略,对战争中指挥和作战战术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首先,孙膑提出了“瞒天过海”的战略思想。
他认为在战争中,通过化整为零、分散对手注意力,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标。
这种战略思想在后来的军事史上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作战,成功地将希特勒的注意力从其他关键战场转移。
这种战略思想使得盟军能够取得胜利,并最终结束了战争。
其次,孙膑强调了军事组织的重要性。
他认为军事力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指挥和组织的能力。
他提出了“三军之势”的概念,即将军事力量划分为三个部分,以达到协同作战的目的。
这种思想在以后的军事发展中被吸收并得以扩展。
例如,在现代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陆军、海军和空军等不同部队的协同作战,这正是孙膑所倡导的“三军之势”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此外,孙膑的军事思想还侧重于智慧的运用。
他在《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虚实制衡”的战略思想,即在战争中虚实相结合,在真实和虚假之间巧妙地制造平衡。
这种思想在战争中的情报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采取了虚实并存的战略,通过表面上的敌意来掩盖真实意图。
这种军事智慧不仅扰乱了对方的判断,也保护了自己的战略核心。
最后,在孙膑的军事思想中,他提倡了“以众胜寡”的原则,即通过巧妙运用兵力、资源和战术优势来战胜敌人。
这种思想在许多历史战役中得到了验证。
例如,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以游击战为主的战略,通过灵活性和巧妙运用资源来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胜利。
总的来说,孙膑的兵法思想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也对后世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的句子

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的句子1. 智啊,就像黑夜里的明灯,能指引方向。
《孙子兵法》里的智,那是能看透局势的本事。
我有个朋友做小生意,市场竞争可激烈了。
别人都盲目跟风,他却聪明地分析市场需求,就像下棋时能看到好几步后的棋局。
他发现了一个小众但潜力巨大的需求,然后专门针对这个做产品,结果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是智,懂得思考、分析,不随波逐流。
2. 信,那可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厦的基石。
在《孙子兵法》里,信能让士兵们死心塌地跟着将领。
你看古代那些名将,像岳飞,他对士兵那叫一个守信。
答应士兵的犒赏,从不食言。
他的士兵们啊,都特别信任他,打仗的时候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勇猛。
这就好比你答应朋友一件事,要是做到了,朋友就会更信任你,以后啥事儿都愿意跟你一起干。
3. 仁,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孙子兵法》中的仁可不是软弱。
我邻居家有个长辈,他管理着一个小工厂。
他对待员工就特别仁慈,员工家里有困难,他总是帮忙。
结果呢,员工们都特别感激他,工作的时候都特别用心,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
这就像战场上将领对士兵的仁,士兵们感受到了,就会为了将领拼命。
4. 勇,可不是一味地蛮干。
《孙子兵法》里的勇是有智慧的勇敢。
我认识一个小伙子,他想参加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创业大赛。
好多人都劝他别去,说太难了。
但他就有勇,他仔细研究了比赛规则和以往的成功案例,然后大胆地去尝试。
就像战士上战场,虽然知道危险,但凭借着勇气和智慧冲锋陷阵,最后他还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呢。
5. 严,就像一把尺子,要有标准。
《孙子兵法》中的严,能让军队纪律严明。
我以前的一个班主任,那可严了。
他对我们的学习和纪律都有明确的要求,一开始我们都有点怕他。
可是时间长了,我们发现因为他的严,我们班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成绩也都提高了。
这就像军队里,将领严格要求士兵,士兵们才能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6. 智如同开锁的钥匙,没有它,就难以打开胜利的大门。
就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吧,他智计百出。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书,汇集了古代军事家智慧,是军事知识丰富、深奥精湛的杰作,
以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有:
一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孙子强调
了兵役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军事家要对兵役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把握“诡道”,
才能赢得胜利,也可以避免流血冲突和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以道为兵”。
孙子特别强调,要把道德和军事正确结合起来,唯有以道德规范的兵力
才能赢得胜利,只有做到“以道为兵”,才能增强军队的实力,使之更强大。
三是“兵者,不祥之器”。
孙子指出,武器的存在本身是不好的,战争的存在更是有害的,
要尽量避免,只有维护和平,才能创造繁荣发展。
四是“兵无常勢,水无常形”。
孙子指出,兵法变化无常,水性变化无常,因此,军队应该
随机应变,动态调整对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五是“兵者,虚而不实,动而不进,声而不响,惊而不乱”。
孙子指出,军队应该虚心备战,把征战计划列出来,使军队行动不会陷入混乱,否则,将会遭受惨痛的失败。
六是“无为而治”。
孙子认为,不可以盲目的攻击,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考虑因果联系,
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达到最大的效果。
以上是《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军事家理解军事知识的重要参考,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提出了一套完整、严谨、深邃的军事理论,对当下军事理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仍不可替代。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战略家孙武 (公元前 544 年 - 公元前 496 年)。
这部书总共包含 13 篇,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军队组织、指挥、布阵,到军事战略、策略、谋略,都有详细的论述。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1. 兵者诡道:孙子兵法的第一个原则是“兵者诡道”,即战争中要善于伪装、欺骗、引诱敌人,出奇制胜。
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的第二个原则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即要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以确保安全。
3. 以逸待劳:孙子兵法的第三个原则是“以逸待劳”,即在战场上要选择有利的地形和时机,避免与敌人在疲劳、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作战。
4. 无战而胜:孙子兵法的第四个原则是“无战而胜”,即通过谋略、策略和外交手段,不通过战斗就取得胜利。
5. 用人所长:孙子兵法的第五个原则是“用人所长”,即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优点,制定合适的战术和策略。
6. 必死则生,幸而免者:孙子兵法的第六个原则是“必死则生,幸而免者”,即在战场上要有勇气和决心,不怕牺牲,也要有运气和机遇,才能取得胜利。
7. 金玉满堂:孙子兵法的第七个原则是“金玉满堂”,即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物资,包括金钱、物资、人力等,来取得胜利。
8. 勇而知耻:孙子兵法的第八个原则是“勇而知耻”,即在战场上要有的勇气和羞耻心,不要因为贪婪或自大而冒险或做出不当的行为。
9. 恭敬谦卑:孙子兵法的第九个原则是“恭敬谦卑”,即在战场上要谦虚、恭敬,尊重敌人和自己,不要自大和傲慢。
10. 以寡敌众:孙子兵法的第十个原则是“以寡敌众”,即在战场上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劣势,避免与敌人在人数和力量上过于悬殊的情况下作战。
11. 疾而不乱:孙子兵法的第十一个原则是“疾而不乱”,即在战场上要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要因为紧张或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12. 齐国为雄:孙子兵法的最后一个原则是“齐国为雄”,即在战场上要善于利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
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
"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
正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当时,战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③。
孙子瞧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她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
兵凶战危,不就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
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
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她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就是科学,战争就是艺术。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
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她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就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她概括为"五事"--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
"称'就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瞧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就是说。
孙子兵法的智慧叁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_附录:《孙子兵法》原文、译文

计篇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无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气候季节情况。
地,是讲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附录:《孙子兵法》原文、译文条件。
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条件。
法,是讲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信号的编定,将帅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军械的管理等情况和制度。
凡属这五方面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它就将导致失败。
所以,要把对敌对双方优劣条件作估计、比较,以探索战争胜负的形势。
就是说: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和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今天与大家分享《孙子兵法》30种大智慧。
1,战争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大事,关乎军民生死,关乎国家存亡。
我们不能不认真研究一下。
孙子兵法一开始就强调军事的重要性,为的是让我们知道打仗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人民命运的大事。
宋军在宋金战争中战败。
北宋的首都被游牧民族占领,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
他们在被凌辱和虐待后悲惨死去,老百姓也损失惨重。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得不去南方谋生。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五朵乱花八国联盟进京2,决定胜负的五个因素五事之后,学计而求其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5种,称之为“五事” 即:道、天、地、将、法。
在此基础之上。
孙子又提出了判断胜负的7条标准.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它们合称为七计。
3,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兵者,诡道也。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
在此基础上,孙子还提出了所谓的“诡诈十二术”。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命题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
《孙子兵法》注家张预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
”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命题处于不同层面。
“用兵重道”说的是战争性质,强调用兵的正义性、人民性,这是用兵的“正道”;“兵者诡道”说的是用兵的战术,它是辅佐“正道”而施行的“奇道”。
4,诡诈十二术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与智慧的智慧

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与智慧的智慧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与智慧的智慧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富含智慧和战略思想的书籍。
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指导军事行动,更体现了作者对于智慧和战术的深刻理解。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对于战略与智慧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
在作战中,战略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孙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说是战略的核心思想。
只有通过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计划。
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也需要冷静地分析形势,找出对策,制定合适的战略,以便应对局势的变化。
其次,孙子兵法强调了灵活变通的智慧。
在战争中,只有灵活变通才能够赢得胜利。
孙子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强调了在战争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应变的观点。
这种智慧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战场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时,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再次,孙子兵法强调了合纵连横的智慧。
合纵连横是一种兵法术语,意思是要团结其他势力,形成有利的联盟,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许多合纵连横的策略,如“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
这些策略告诉我们,团结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与他人合作,通过沟通和合作,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而如果只是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
此外,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目的和道义。
在书中,孙子提到了“凡战者,以正视之,以奇击之”等观点。
战争并不是为了无止境的征服和杀戮,而是为了实现正义和和平。
这种思想也适用于现实生活。
我们在努力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需要以正义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对于战略与智慧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正如书中所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智慧和战略的运用在军事和人生的舞台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战争哲学和管理智慧,很多人认为《孙子兵法》很神秘,实际上它非常简单,就是大道至简的简单,都是最基本的战略和战术原则。
通过本书的学习,再结合自己在市场和团队管理上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三个核心点。
一:兵法首先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
总结两个字“不战”。
《孙子兵法》前三篇,都是在讲不要打,不战而屈人之兵。
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才能,历来被广为称道。
一封300字不到的檄文,让赣南的土匪不战而降;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思恩、田州之乱;打败宁王10万大军,只用了不到14天。
王阳明就把“不战”的哲学运用到了淋漓尽致。
冷静分析时态,做出最理智、最有效的方案,攻心为上,用兵为次,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市场的“战争”一般会发生在哪里呢?攘外必先安内,作为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定是内部的管理。
见过很多的管理者一直在企业中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一年到头一直在忙,最后企业的业绩却不见增长。
这极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形成了团队之间的内耗。
共产党军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进行了非常伟大的内部管理创新,三湾改编后,提出了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提倡“官兵平等”和“军民平等”。
建立强有力的纪律,士兵不仅可以举报违反纪律的士官,士官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和建立战功获得晋升,自此之后,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在华为的管理语言体系中,熵概念相关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
“熵减”被认为是企业的活力之源,防止熵赠实现熵减,是华为管理的导向用语。
现在很多公司都流行“扁平化管理”、“内部赛马”、“OKR工作法等”。
这其实就是为了减少团队之间内部的消耗,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内部管理的“熵”水平降低到极致。
内部做到极致团结后,对于外部。
我们如何做到“不战”呢?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定要搞清楚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
《孙子兵法》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孙子兵法》读后感800字篇1《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
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
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
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
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
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
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
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
读孙子兵法的好处

读孙子兵法的好处一、增长军事知识首先是最显而易见的好处,读《孙子兵法》能增长军事方面的知识。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之一,里面大量详实地记录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兵法、军队组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古代战争的实质和本质。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可以了解到古代优秀的军队都应具备哪些要素,学习古代军事家的战争思维和战争智慧。
二、提高思维智慧《孙子兵法》的内容除了是一部古代的军事教材之外,也是一部培养思维智慧的好读物。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和智慧的引人深思的观点,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者,国之大事”等等。
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还可以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找到应用价值,帮助人们提高思维智慧,提升实践能力。
三、提供实践指导《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军事哲学的经典,还是一部供人们实践运用的实用读物。
《孙子兵法》内有许多关于实战中的策略、技巧、方法等方面的精要,这些内容有时候不仅适用于军事战争的领域,也可以在个人成长、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找到MBA的作用。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人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实际性的战略和思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的方法,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四、提高个人素养读《孙子兵法》不仅可以增长军事知识、提高思维智慧,提供实践指导,同时还能对个人的素养方面进行提高。
《孙子兵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判断力、才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可以学习到一系列与个人本质和素质有关的管理和领导力道理,并且和不少优秀的管理、领导理念保持一致。
总之,《孙子兵法》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军事领域,成为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内容。
读《孙子兵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供智慧的启示和实践的指导,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孙子兵法》是竞争之道 《孙子兵法》是战略之道 《孙子兵法》是将帅之道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五 种 关 系
四 项 原 则
三 大 板 块
两 字 真 言
一 本 奇 书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最系统
最完整的兵书。最早!
大 学 黄 朴 民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
为上,破军次之。 战争的指导法则是,使敌人的国家完整地 降服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国家而胜之则差 一个层次。使敌人的军队完整地降服为上 策,攻破敌人的军队而胜之则差一个层次。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 国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 人 需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民 大 学 明的。 黄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计”就是“算”的意思,就是庙算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中起 着提纲挈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它主要 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战前应该如何从道、 天、地、将、法五方面进行战争筹划, 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战争指导 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有利的态势, 从而夺取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争的胜 利。
开打之前的“算”
开打之后的“骗”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算”的奥妙,战略运筹、 战略预测与战略选择
1,战略运筹要素上的“综合性”,
2,战略预测时空上的“前瞻性”,
3,战略选择方案上的“多样性”, 4,战略运作实施上的“操作性”。
“骗”的异彩纷呈、花样百 出,战略手段的高明卓绝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天 将
道
地
法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七计(从七个方面进行战略比较):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 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 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五事七计——竞争决策的基本模型
道 天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赏罚孰明?
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罚者虽亲爱不舍。
此明之谓也。 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 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 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 乃可御人。 ——《三略》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诡道十二法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
示之不用,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 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 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孙子与老子战略观的差异:进攻与防御、 柔武与刚强、先发之人与后发制人
•
•
•
兵贵胜而不贵久 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 诸侯乘其弊而走,虽有智者,不 能善其后也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实力建设为基础
石头砸鸡蛋,而不要鸡蛋砸石头 胜兵以镒称铢,败兵以铢称镒
制造假象,欺骗敌人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远
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 战略欺骗,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美军 左勾拳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情况不明决心大,思维不清动手快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 知的全面,知的时效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 胜乃不穷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什么是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
勇能果断,严能立威。五德皆备, 然后可以为大将。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就是军队的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
供给等。 吴起:“兵以治为胜”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的空间性 “虚”的时间性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兵不厌诈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集中优势兵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用兵与做任何工作大忌:平均使用力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Roger Ames
黄 朴 民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 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 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 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 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美) 约翰·科林斯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量,“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核心:“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 计篇 • 作战篇 • 谋攻篇 • 形篇 • 势篇 • 虚实篇
• 军争篇 • 九变篇 • 行军篇 • 地形篇 • 九地篇 • 火攻篇 • 用间篇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
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 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对待,认 真考察。 要么生,要么死;要么存,要么亡。这 就是战争!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谋攻”,就是谋划攻敌之道的意思。 本篇集中论述了孙子的“全胜”战略理论。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伤人,又可伤己, 孙子认为,用暴力解决问题是战略的下策, 高明的战略家尽量避免将重心放在力量的 直接对抗上,相反却是通过“上兵伐谋” 的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 中 国 人 不钝而利可全”的目的。 民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孙子兵法的主体:用兵真艺术, 人生大智慧 ◆ 《孙子》与《司马法》的区别: 艺术与规则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作战主动权,行动生命线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刘邦与项羽 “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
致于人”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以“道”为先,上下同欲
•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上下同欲者胜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
•
上兵伐謀,追求全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 之 国而非久也”
◆古兵书中的最好一部兵书,反映
了中国古典兵学文化的最高成就。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 者,不能遗孙子”。最好!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具有世界意义与影响的一本书, 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最广!
◆
超越军事领域的兵书,可应用 于一切带有竞争性领域的书。 最活!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五曰法。 “五事”:战略筹划的基本出发点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什么是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
与之死,而不畏危。 道,就是让民众和君主有着共同的意愿。 他们可以为君主去生,为君主去死,而 不畏惧危险。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什么是天?什么是地?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最脆弱的
时间和最脆弱的地点去攻击它,以最小 的代价,取得最决定性的战果。这是制 胜之道的全部奥秘。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兵法的核心,在于在既有力量对比的基 础上,通过战争指挥艺术的运用,在决 定性的时节和决定性的地点,形成一种 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
就像《战争论》一样,《孙子兵法》应该列 入每一位海军军官的必读书目录。该书短而 易懂,直到今天,它的每一部分,都依然有 着与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同样的价值。 ——(美) 海军陆战队《作战条令》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 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而且,如 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 以不战而胜。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 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 调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美)营销专家 迈克尔森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然后十万之 师举矣。
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要出动战车千
辆,辎重车千辆,披甲之师十万,还 要千里迢迢运送粮草„„然后十万大 军才能出动。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
其后矣。 诸侯乘其危难之机发起攻击,即使有 智谋之士,也无法挽回局面。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地
将 法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法令孰行?
不令之进,不敢进;不令之退,不敢退;
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大夫死行 列。此法令行也。
战争环境下的执行力:打造一支什么样
的队伍?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 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三国·曹操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李世民 得孙子一二句,便可成功名。 ——宋·王安石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 孙子。 ——明·茅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