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居民的气候适应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居民的气候适应性

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

安徽民居朝向以东或东南向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并顺应当地主导风向,以利于形成室内自然通风。房屋进门多为天井,利用天井采光,光线通过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过天井合理组织室内自然通风、汇集雨水、夏季遮阳,室内设水池盆景绿化调节室内湿度,冬暖夏凉,可谓古代的天然空调。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面临天井敞开,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动中心。两边厢房,堂屋两边的次间是卧室,卧室一般向外墙都不开窗,但均有开向天井一面的花窗,既满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减少通过窗散失热量。屋内的采光、通风、排水全依赖于天井,天井的设计,即“四水归堂”的格局,有“肥水不外流”之意。民居平面形状大都为矩形,柱与柱间的尺寸接近现代模矩,开间不大,进深较大,使住宅的传热耗热值较,能耗较少。

而安徽自古多斜风雨,房屋开了天井,斜向射入室内的风雨容易把厅堂、厢房打湿,因此一些徽州古民居使用“布蓬”。这是一块与天井空间形状相同但比其尺寸稍大些的长方形土布制作成的“布蓬”。无雨时,它被通过一侧瓦檐处的木滑轮的绳索拉成卷筒状;一旦斜风雨来临,主人即迅速放下以遮挡住斜风雨的侵袭。

“楼居式”民居的特征是源于当地的干栏式住宅。这种在特定的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干栏式民居,对自然环境等条件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一是防止地板的极度潮湿;二是防止毒虫野兽;三是利于在崎岖之地构筑;四是利于防止敌人的袭击。这种干栏式民居形式所具有的优越性,在徽州民居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与单层四合院民居融合,形成了徽州特有的新型厅井楼居式民居形式,楼梯一般设在厅堂的背后或两侧厢廊处。这种与四合院融合而成的楼居式民居模式并非简单套用于栏式住宅的形式。比如在空间的使用上,仍然保持了单层四合院住宅主要活动均在一层的特征,二层虽然也设有厅堂之类的空间,但主要是用做储藏或附属空间;为了防潮,一层卧房一般也架设木地板,留通气层并开专门的通气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