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汉朝的乐器更是出名。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希望你喜欢。

代乐器共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不可或缺,但至汉代已走向衰弱。管乐器中包括竽、笙、箛等,至汉代在构造上继续有所改进,弦乐器包括瑟、琴、筝等,东汉时琵琶由西域传入我国。

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鼓吹乐也以一独立的重要音乐形式出现,古琴独奏技术也慢慢地向前发展。

汉朝乐舞的发展概况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汉俑中的图像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器乐的合奏与伴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民间音乐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歌、舞、百戏共同构成的宏大场面中,器乐演奏为更好地表现乐舞百戏,烘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主要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埙、排箫、笙、笛等;弦乐器,如琴、瑟、箜篌等;打击乐器,如建鼓、鼗鼓、筑、节等。

汉朝的十大财政国策第一、抑制富商,坚持农本商末。

天下平定后,高祖便下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绸,不许乘车行路,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使他们经济遭困境,人格受侮辱。孝惠帝、高

后时期,因为天下初得安定,重又放宽对商人的法律,然而商人子孙仍不许当官作吏。国家计算官吏俸禄和其他用度,向百姓按需收税。而山林、河川、园囿、陂地、市场的租税收入,以及自天子以下至于大小封君汤沐邑的收入,都作为各主管官员的私人费用,不从国家经费中支出。所以从山东漕运粮食,以供给京都中的官员,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

第二、打击非法制币的不法之徒,最终国家收回制币权。

汉朝建立初期,政府对金融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是觉得秦钱太重不方便使用,令老百姓另铸荚钱,简单规定,一金为黄金一斤重。

那些不守法令、惟利是图的商人囤积居奇以操纵物价,以致物价飞涨,粮价腾踊,米价涨到每石一万钱,马一匹价值百金。

到孝文帝时,荚钱越来越多,而且轻,于是另铸四铢钱,钱文是“半两”,老百姓也可以随意铸钱。

吴是个诸侯国,但它依铜山铸钱,富可与天子相比拟。邓通是个大夫,因自铸钱,财产超过了诸侯王。吴氏、邓氏钱遍布天下。百姓也乘机偷铸,数目很大。钱越来越多而且轻,货物越来越少而且贵。半两钱法定重量是四铢,而奸盗人等将钱熔化取铜,使得钱更轻薄,物价更贵。

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奴役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屯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于是天子与公卿商议,另造钱币以足用,并打击摧折那些浮华荒淫的兼并之徒。

采取三个措施:

第一,以白鹿皮一尺见方,饰以绣文,制成皮币,值四十万钱,规定王侯宗室来朝觐聘享,玉璧的价值以皮币确定。

第二,又杂铸银锡制成白金币。根据“天为龙,地为马,人为龟”的古语,把白金分作三品,第一品重八两,圆形,花纹为龙,名为“白选”,值三千钱;第二品重量较小,方形,花纹是马,值五百钱;第三品又小一些,椭圆形,花纹是龟,值三百钱。

第三,命令县官销毁半两钱即四铢钱,另铸三铢钱,钱上标示的文字与重量相同。盗铸金钱的一律死罪。

一段时间以后,三铢钱又不行了,重量小,容易从中舞弊,于是准于诸郡铸五铢钱,将钱背面四周加厚为钱郭,使人无法磨取铜屑。

自制造白金和五铢钱以后五年,赦免官民因盗铸金钱获死罪的数十万人,天子没有发觉而被地方处死的,不可胜数。出赎金获赦免罪的有百余万人。然而犯了罪又出不起赎金的有一半人之多,当然不能免罪出狱。普天之下大约所有人都无顾忌地盗铸金钱了。犯罪的人太多,官吏不可能把他们全都诛死,于是派遣博士褚大、徐偃等人按照尚书诸曹职司的不同划分权限,巡察郡国,揭发、举报兼并之徒以及身为郡守、国相等职,却利用职权图谋私利的人。

郡国有许多盗铸的金钱,大多不够分量,因而公卿请求命京城铸造钟官造赤侧钱,一个当五个,用于向官府缴纳赋税以及其他对官方

使用的场合,不是赤侧钱不许使用。从此白金的价值降低了,百姓不再珍视它,县官下令禁止,仍无作用。一年多后,白金终于废止不用。

此后二年,赤侧钱又贱,老百姓千方百计把它花出去,这对市场很不利,赤侧钱又废弃了。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所有郡国都不许再铸钱,专门命上林苑三官铸造五铢钱。钟官负责铸造,辨官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官负责刻范,重如其文。汉武帝下令天下,凡不是三官铸造的钱币不许使用,诸郡国以前铸造的钱币全都销毁,把销钱得到的铜上缴三官。百姓铸钱的少了,因为铸钱所获利益还没有花费大,只有巧工匠和大奸商才有能力盗铸。基本上杜绝了私造钱币的现象。

第三、卖爵及徒复作等。

匈奴常常侵挠汉的北部边境,在那里屯驻很多戍守的士兵,边境屯粮不足供给。于是招募百姓能纳粮给官府或者运送粮食到边地的封拜爵位,最高的可至大庶长。

孝景帝时,上郡以西发生旱灾,修定了卖爵令,降低价格以招徕百姓。汉景帝还实行“徒复作”,即遇赦的罪徒若再次犯罪,罚为官作的,能向官府缴纳粮食的,不自徒刑以上加等,而是与平民百姓一样从初犯论罪,罪轻者只为官服役,称为徒复作。。

后来,发生了对两越的战事,汉与匈奴的战争,财物衰竭消耗而不足于用。缴纳财物的做官,出具货赂的除罪。再后来,汉每年以数万骑出击胡人,水陆运输的路程极为辽远,自山以东都承受了这个负担,花费数十万以至百万万,府库更加空虚。于是招募百姓能向政府

缴纳奴婢的,得以终身免除租赋徭役,原是郎官的增加品级,以及纳羊者得郎官,就始于此时。

法律既然越来越严酷,官吏多因罪免官。加上不断打仗,百姓买爵以求免赋役,大多买到五大夫一级。五大夫:汉代二十等爵中的第九等。由于百姓多买复其身(通过用钱购买成为没有赋役的人,称复身),政府不断提高纳税服役者的身分等级,如今已提高到五大夫一级,百姓若想免除赋役,必须买得五大夫以上爵位。

随着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战争的花费越来越大,国家入不敷出,汉武帝说:“朕听说五帝的教命不相重复天下同样得到治理,禹和汤法律不同都是一代之王,走的路子不同,建立的功德则完全相同。北部边境未得安宁,朕深念于此。这些日子以来,大攻匈奴,斩首并俘获一万九千人,而富人屯积财物,贫者没有粮食吃。你们商量一下,命百姓出钱买爵并得以缴纳赎金减免禁锢等罪刑。”据此,设置赏官,名为武功爵。初一级十七万,自此以上每级加二万,至十一级,合成三十七万金。凡买武功爵到官首一级的,可通过测试补为吏,并优先授予;千夫一级与五大夫相当;有罪的降二等;武功爵最高可至乐卿。而实际军功爵有许多超过了这个等级,大者封侯或封卿大夫,小者为郎为吏。

第四、奖励军功,加大军费支出。

西汉时期奖励军功,多为赐于封号和加封户籍数。汉之农户凡有户籍的总是纳税人,因此立了战功而加封户数的就可以年年享受纳税人缴纳的赋税。但也有时候赏赐真金白银,如汉派遗大将卫青率领六

位,十多万军队,出击匈奴右贤王,杀死及俘获共一万五千人。第二年,大卫青率六将再次出击胡人,杀死及俘获一万九千人。这两年赏赐给杀敌将士黄金多达二十多万斤。

西汉用于军费开支十分巨大,骠骑霍去病出击胡人,斩敌首四万级。当年秋天,匈奴浑邪王率领数万人投降,于是,汉朝廷调发二万辆车迎接。降人到京城后,受到赏赐,连同有功将士也一并受了赏。这一年花费达一百多万万钱。

第五、救济灾民,迁移贫困人口。

这一年,山东地区遭受水灾,老百姓大多陷于饥饿困乏之中,于是天子派遗使者,尽出郡国仓库中的物资赈济贫民。仍不够用,又招募豪富人家借贷予贫民,还是不能救灾民脱困境,就把贫民迁徙到关西,或充实到朔方郡以南的新秦中去,约七十余万人,衣食都靠县官供给。数年之间,借给他们产业,派使者分部保护他们,一批批的天子使者,冠盖相望,道路不绝。费用以亿计,多得不可计算。

又一年,山东再遭水灾,并且一连数年粒米不收,方圆一二千里之间,易子而食。天子心中怜悯,下诏书说:“江南火耕水耨,命饥民可流亡到江淮之间寻口饭吃,想留在那里的,可在那里定居。”派遣的使者同样冠盖相连,来往于道路,护送这些饥民,并从巴蜀运来粮食赈济他们。

第六、实行财产税(算缗)。

商人因钱经常改变经营,多积货物以追逐高利润。公卿建议汉武帝:“郡国颇受灾害,贫民没有产业的,招募他们迁徙到地多而富饶

的地方。陛下为此降低膳食等级、节省费用,拿出皇宫中的钱来赈济百姓,放宽借贷的利率和赋税等级,然而百姓仍不能都去田亩中耕作,商人数目不断增加。贫民没有积蓄,都仰赖县官供给衣食。以前,轺车、商人所有的缗(音民)钱都要征收多少不等的算赋,请准许像往时一样出算赋。那些属于末作的商人凡赊贷买卖,屯积居奇,以及营商取利的人,即使没有市籍,也要按各自的货物、资产认定应占的算赋等级,通常是缗钱二千为一算。诸种手工行业有租税以及冶铸业的人家,大抵四千缗为一算。不属于官吏的三老、北部边境的骑士,有轺车一辆为一算;商人有轺车一辆为二算;有船长五丈以上的为一算。”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算缗令,也就是缴纳财产税令。

第七、对隐瞒不报者重罚(告缗)。

同年还颁布告缗令:

有隐匿不自度资产,或不能全部上报资产的,罚到边境戍守一年,没收资产。有能告发的,给予被告发者资产的一半。商人有市籍的,连同他的家属,都不许占有土地,以有利于农民。有敢违犯此令的,没收为他种田的田仆入官。

由杨可掀起的告发隐匿缗钱的事遍及天下,中等人家以上大约都被告发。由杜周加以审理,很少有能反案的。于是分别派遣御史、廷尉、正监等官员按不同使命出使诸国,顺便治理郡国隐匿缗钱的案子,没收的钱物以亿计,奴婢上千万,田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房产也与这些数字相当。于是商人中等以上人家大约全都破了家。县官因为有官办盐铁和告缗钱这两件事,财政宽裕多了。

第八、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

大农向汉武帝奏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的话,说:“山海是天地藏物的大仓库,都应该属于少府,陛下令其不得私有,具体为大农赋税的补充。请准于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官府供给牢盆。一些浮游无籍的人总是想独占山海的利益,求取财富,奴役贫民取利。他们也总是阻挠对此事的议论,不让朝廷听取正确的意见。建议敢于私铸铁器、煮盐的,镣铐其左脚趾,没收其器物用具。不产铁的郡设置小铁官,隶属于所在县。”于是天子使孔仅、东郭咸阳乘着传舍的车子到各地去督促实行官办盐铁,在官府中建立相关机构,授予原来经营盐铁的富家为吏。

元封元年,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兼领大农令,代替孔仅管理天下盐铁。由于各地官员们自做买卖,相互间竞争,所以价格涨落很快,而天下所缴赋税有的还不够偿还转运的脚力钱,桑弘羊于是请求设立大农部丞官数十名,分别掌管各郡国的大农事务。各自前往,在主要县设立盐铁官。盐铁官营政策得到有力的执行。

第九、设均输官,平抑天下物价。

也就在这一年,桑弘羊同时在各县设均输官,命边远地区都以物价贵时,商人从该地区向外地贩运的物品价格为起税标准,而由政府互相转输。在京城设立平准机构,总受天下输纳来的物品。召雇工官制造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供给费用。大农所属各个机构全部垄断了天下的货物,物贵则卖出,贱则买入。这样,富商大贾无从牟取大利,就会反本为农,而所有商品都不会出现价格忽涨忽落的现象。由于天

下物品价格都受其抑制的缘故,所以称之为“平准”。

天子巡游向北到朔方郡,向东到太山,又巡行海上,以及北部边郡,然后归来。所过之处都有赏赐,用去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全由大农支出。

第十、提拔重用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

起初,汉武帝任命东郭咸阳、孔仅管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出名被任命为侍中。咸阳,是齐地煮盐的大商人,孔仅,是南阳地区冶铸业的首户,产业都积累到千金以上的规模。弘羊,是雒阳商人的儿子,因善于心算,十三岁就当了侍中。司马迁评价:“这三人讲求财利的事那真可说是精细入微,察见毫末了。”孔仅、东郭咸阳,历史上没有说他们不清正廉洁,但从上文分析,工作的效率并不显著,“各地官员们自做买卖,相互间竞争,所以价格涨落很快,而天下所缴赋税有的还不够偿还转运的脚力钱”。当然,首管盐铁,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到了元封元年,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兼领大农令,代替孔仅管理天下盐铁。这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铁腕人物,自他主政以来,成就非凡,名垂千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 论漆艺与中国古代乐器

在中国,漆艺与古乐器有着不解之缘。早在《诗经》中就有琴瑟与大漆的记载“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所谓漆艺,即漆工艺。中国大漆素有“国漆”身份,漆器艺术跻身“国粹”行列。在世界音乐史上,中国古代漆乐器是独一无二的。据考古发现,古代漆乐器有排箫、篪、琴、瑟、琵琶、笛、筑、虎座凤架玄鼓、竽、竽律、木编钟等种类。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过战国早期的13管漆排箫与两支漆篪,曾侯乙墓和长沙五里牌楚墓均出土过10弦漆琴,最为著名的要数出土的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唐代漆琴“大圣遗音”和“九霄环佩”。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漆瑟,目前出土最早的是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漆瑟,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虎座凤架玄鼓是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国打击漆乐器。漆瑟在两汉时期多见于画像石,唐代琵琶盛行,漆瑟只在民间流传,唐宋后漆瑟形制有所改变,与筝相似。琵琶大约在东汉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新疆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曾出土过漆琵琶残片,凡此不赘列。可见中国古代乐器多用大漆髹涂,漆艺赋予乐器之美,乐器也成就漆艺之韵,它们之间同理同性,相辅相成、互为反哺。 一、品性漆艺之道与乐器之理 大漆的品性是中国古代漆乐器制作的首选因素。大漆的黏性与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品性为制造古乐器提供物理依据。大漆之道与乐器之理的同构性,正所谓“道器不二”。 髹漆是制作琴瑟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漆面坚硬, 漆膜可以保护乐器外体免受侵蚀;漆膜有弹性,对于传音、共鸣皆有改善,更可衬出乐器音韵悠长绵远;漆膜温润含蓄,不仅使乐器卓显高贵典雅,更可烘衬乐器的东方传统韵味。大漆的黏性为乐器制作提供天然“乳胶”,成语“如胶似漆”道出天然漆的重要品性黏性。漆乐器正是利用大漆的附着力而使漆乐器稳固而美观,譬如战国时期彩绘竹胎排箫各箫管的排列边,就是利用大漆粘固。大漆有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化学属性,它为古乐器物理属性提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漆膜对乐器发音系统有一定改善作用,譬如排箫音色纯美,宛如自然流云清风,素有“天籁之音”的美称。大漆作为髹饰漆器外表的艺术,它具有音乐般的品性。漆色光泽静幽典雅,具有排箫音色之美。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竹胎漆排箫”,通体黑漆为地,用朱、黄色漆髹绘三角纹样,口沿髹朱色。以当今色彩学中图谱来分析,黑与红的搭配也是一种理想的搭配。红色波长最长,纯度最高;黑色波长最短,纯度消失。由此可见,古时漆乐器多以朱黑二色髹饰是符合色彩科学道理的。漆色的黑有其他黑色所没有的含蓄、蕴藉,给人以深沉内敛的美感,更烘托出乐器典雅深邃的传统东方文化意蕴。不仅是排箫,古代琴瑟髹漆也是如此,如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通体涂布厚黑漆。南北朝时期的古琴“万壑松风——仲尼式”,中层为坚硬的黑漆,表层为薄栗壳色漆。隋琴“万壑松——霹雳式”,面为黑及栗壳色间朱漆,底栗壳色漆。唐琴漆色也主要以黑色、栗壳色为主,朱砂琴较为少见。这些乐器之髹足以彰显中国古代乐器之韵。 漆艺材料之道与乐器之理也是同构的。材料美是古代乐器工艺美自身的必然选择,譬如大漆对颜料的选择,由于大漆含有漆酸,凡是含有锌、铜、铁、钙、钠等金属化合物与大漆之漆酸是相克的,一旦与漆酸起化学反应而变暗黑,则不能入漆。《淮南子?览冥训》曰“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同书《说山训》也曰“漆见蟹而不干”。“蟹之败漆”与“漆见蟹而不干”意思是蟹黄与大漆相克。现代漆化学研究表明,生漆主要成分有漆酚、树胶、水分等,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酚遇到蟹黄后,甲壳素的水解产物壳多糖就产生了保湿作用,如蟹黄污衣,能以蟹脐擦之即去;同样漆毒患者,也可搽蟹黄治疗。“漆见蟹而不干”为同样道理,也就是漆酚遇到蟹黄后而生产过量水分而不干。说明古人不使用“蟹黄”入漆,其原因大概在

中国传统乐器简介

1、旷古遗音埙之韵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相传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顶端有吹孔,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从一个音孔发展到三个、五个、六个乃至八、九个音孔。 埙之曲——《妆台秋思》、《风竹》、《楚歌》、《遐思》 2、泉边月下品二胡 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二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二胡之曲——《二泉映月》、《江河水》、《赛马》、《战马奔腾》 3、一缕沉香悠然笛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音色清脆、明亮,可独奏、重奏与合奏。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笛之曲——《梅花三弄》、《小放牛》、《姑苏行》 4、长歌慰我琵琶行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在多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大全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汉朝的乐器更是出名。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汉朝乐器介绍,希望你喜欢。 代乐器共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不可或缺,但至汉代已走向衰弱。管乐器中包括竽、笙、箛等,至汉代在构造上继续有所改进,弦乐器包括瑟、琴、筝等,东汉时琵琶由西域传入我国。 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鼓吹乐也以一独立的重要音乐形式出现,古琴独奏技术也慢慢地向前发展。 汉朝乐舞的发展概况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汉俑中的图像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器乐的合奏与伴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民间音乐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歌、舞、百戏共同构成的宏大场面中,器乐演奏为更好地表现乐舞百戏,烘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主要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埙、排箫、笙、笛等;弦乐器,如琴、瑟、箜篌等;打击乐器,如建鼓、鼗鼓、筑、节等。 汉朝的十大财政国策第一、抑制富商,坚持农本商末。 天下平定后,高祖便下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绸,不许乘车行路,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使他们经济遭困境,人格受侮辱。孝惠帝、高

后时期,因为天下初得安定,重又放宽对商人的法律,然而商人子孙仍不许当官作吏。国家计算官吏俸禄和其他用度,向百姓按需收税。而山林、河川、园囿、陂地、市场的租税收入,以及自天子以下至于大小封君汤沐邑的收入,都作为各主管官员的私人费用,不从国家经费中支出。所以从山东漕运粮食,以供给京都中的官员,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 第二、打击非法制币的不法之徒,最终国家收回制币权。 汉朝建立初期,政府对金融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是觉得秦钱太重不方便使用,令老百姓另铸荚钱,简单规定,一金为黄金一斤重。 那些不守法令、惟利是图的商人囤积居奇以操纵物价,以致物价飞涨,粮价腾踊,米价涨到每石一万钱,马一匹价值百金。 到孝文帝时,荚钱越来越多,而且轻,于是另铸四铢钱,钱文是“半两”,老百姓也可以随意铸钱。 吴是个诸侯国,但它依铜山铸钱,富可与天子相比拟。邓通是个大夫,因自铸钱,财产超过了诸侯王。吴氏、邓氏钱遍布天下。百姓也乘机偷铸,数目很大。钱越来越多而且轻,货物越来越少而且贵。半两钱法定重量是四铢,而奸盗人等将钱熔化取铜,使得钱更轻薄,物价更贵。 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奴役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屯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八音”乐器分类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八音”乐器分类法 【摘要】一个分类体系,不仅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能反映其政治,艺术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的生活习俗。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文化意义进行思考和分析,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思维方式、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和民族生活习俗。 【关键词】世界观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祭祀 生活习俗 一、中国乐器分类法的历史演变 我国传统乐器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历史悠远,有关乐器分类的理论,早在先秦时期,便有所记载和传承。如:《尚书益稷》中记载:“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尚书舜典》中也有相关文字:“三载四海灭八音”;“八音相克”;而在《周礼春官》中更是有详细的记载和介绍:“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从这些古史资料中,不难看出西周时期,中国就乐器分类的理论已然相对成熟稳定,这种以制作乐器的材料材质为依据和主导的划分方法,叫作“八音”分类法,其中,金是指金属铸造的乐器,如:钟、铃、编钟。石是指石或玉制造的乐器,如:磬、方响。土是用泥土烧制的乐器,如:埙、缶。木是指用木材制作的乐器,如:柷、敔。革是指用兽皮制作的乐器,如:鼗、雷鼓。匏

是指类似葫芦状的乐器,如:笙、竽。竹是指竹子制作的乐器,如:萧、笛。而丝则是指用马尾或丝线等发声的乐器,如:琴、瑟。这种八音分类法一直被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所沿用。直至宋代,乐器不断增多,而人们对乐器的演奏功能也越来越有兴趣,于是乐器开始根据发声的模式而进行分类。南宋学者王应麟将乐器先根据八音的方式分,接着再归类为吹奏、敲声,以及丝弦等三类。到了明代,朱载堉完善和发展这种以乐器的发声特点和性能来分类的乐器分类法,将传统的“八音”分为三类,一类是“吹管乐器”,一类是“弹弦乐器”,另一类是“敲打乐器”。而近代的音乐学者——如王光祈、杨荫浏等音乐学家,对乐器的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法。 二、八音分类法的文化意义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这种“八音”乐器分类法,不仅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文化观密不可分;同时,根据制作乐器的材料来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窥见远古时代一种重要民族生活习俗——祭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活中 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乐器是音乐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无话表象现,它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思想和观念,而对乐器的分类则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逻辑思维习惯。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管、弦、击三分类法不同的是: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都是具体地存在于世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 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学情分析: 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中学生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教学过程:

中国乐器大全

乐器名称大全之民族乐器 吹奏乐器:唢呐管子笙喉管埙巴乌芦笙侗笛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海笛双管抱笙排笙、葫芦丝、萨克斯 弹奏乐器:琵琶月琴阮柳琴扬琴冬不拉三弦独弦琴筝(古筝和转调筝)、七弦琴(古琴)、扎木聂、热瓦普、弹布尔 拉奏乐器:二胡椰胡高胡大胡京胡坠胡板胡二弦中胡马头琴革胡马骨胡四胡艾捷克打击乐器大鼓缸鼓小鼓云锣大锣大钹小锣小钹铜鼓板鼓朝鲜族长鼓梆子排鼓木鱼象脚鼓梆、铃、定音缸鼓、堂鼓(大鼓)、碰铃、达卜(手鼓) 乐器名称大全之西洋乐器 木管乐器:长笛(flute) 短笛(piccolo) 大管(bassoon) 双簧管(oboe) 小单簧管(降e clarinet) 单簧管(clarinet) 低音单簧管(bass clarinet) 英国管(english horn) 低音大管(double bassoon) 铜管乐器:圆号(horn) 小号(trumpet) 次中音号(tenor saxhorn) 长号(trombone) 小低音号(baritone saxhorn) 大号(tuba) 低音长号(bass trombone) 打击乐器定音鼓(kettle drums) 架子鼓小军鼓(side drum) 铃鼓(tambourine) 大鼓(bass drum) 木琴(xylophone) 三角铁(triangle) 钟琴(glckenspiel) 钹(cymbals) 排钟(bells) 响板(castanets) 沙槌拨弦乐器竖琴(harp) 吉他(guitar) 键盘乐器钢琴(piano) 手风琴(accordion) 钢片琴(celesta)弓弦乐器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古代乐器名称的有什么_古代乐器名称的有哪些

古代乐器名称的有什么_古代乐器名称的 有哪些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下面由给大家介绍古代乐器名称的有什么吧,仅供大家参考。 1.鼓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称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国以瓦为框制造陶鼓的传统,沿袭了很久。鼗鼓(即“拨浪鼓”)是从西北边远地区传入中原,腰鼓是由西域传入我国,在唐代广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质材料

以外,也有以陶瓷作为鼓材的。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2.笙 笙,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笙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3.埙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会员证号: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申请表 (琴行分会专用) 单位名称:(盖章) 负责人: 填表日期: 中国乐器协会 单位名称上级主管 部门英文名称销售区域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单位法人身份证号法人职务电话手机联系人电话手机传真员工人数管理 人员数成立时间工商 执照号单位 性质注册资金 (万元)年销售额 (万元)网址E-mail销售产品 (可多选) □键盘□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打击乐器□教材 主要品牌:

单 位 简 介办学情况学校名称及规模 (在校生人数)专业教师(名)专业教室(间)演 出 交 流 情 况举例说明:1、演出活动:2、对外交流活动:3、艺术类夏令营:4、音乐比赛:5、培训讲座:申请单位 负责人 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分会 意见 (公章) 年月日协会审批意见 (公章) 年月日备注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入会须知 一、凡从事乐器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承认本协会章程,按时交纳会费,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有关活动,遵守行规行约,均可申请加入中国乐器协会,成为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二、申请加入协会的单位,须如实填写《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申请表》(用兰、黑碳素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并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入会的单位,经审核批准后,即可成为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颁发《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证书》。 四、根据《中国乐器协会章程》的规定,会员必须交纳会费,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会费500元,500万元以上会费1000元。

五、请将有关材料备齐后邮寄至中国乐器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顺三条21号嘉业大厦1号楼706室邮编:100079 联系人:刘金荣郭宇宁 联系电话:010-******** 67668106 传真:010-******** 欢迎您加入中国乐器协会! ?? ?? ?? ??

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范文

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范文 引导语: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的介绍,谢谢您的阅读。 一、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纳格拉鼓(维吾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鲜族)、达卜(维吾尔族)、太平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萨巴依(维吾尔族)。 二、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l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

古代乐器名称及图片大全集

古代乐器名称及图片大全集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下面由给大家介绍古代乐器名称及图片大全集吧,仅供大家参考。 古代乐器名称及图片大全集1、鼓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2、笙 笙清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3、埙 红油金漆龙埙清中期

埙在古代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埙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4、琴 “九霄环佩”琴唐伏羲式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就如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那样。 5、瑟 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6、笛 笛子,一种吹管乐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7、箫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 8、编钟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教案资料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分类 一、古代的“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壮族) 、招军(汉族) 、吐良(景颇族) 、斯布斯、额(哈萨克族) 、口笛(汉族) 、树皮拉管(苗族) 、竹号(怒族) 、箫(汉族) 、尺八、鼻箫(高山族) 、笛(汉族) 、排笛(汉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汉族) 、排箫(汉族) 、多(克木人) 、篪(汉族) 、埙(汉族) 、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荜达(黎族) 、(口利)咧(黎族) 、唢呐(汉族) 、管(汉族) 、双管(汉族) 、喉管(汉族) 、芒筒(苗族) 、笙(汉族) 、芦笙(苗、瑶、侗族) 、确索(哈尼族) 、巴乌(哈尼族) 、口哨(鄂伦春族) 。 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希望你喜欢。 一、古代的“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

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

中国古代乐器怎么分类

中国古代乐器怎么分类 世界的乐器品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人们出于辨识、研究方便, 喜欢将它们作归类处理。出于不同的年代和目的,对乐器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乐器怎么分类,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 ){远在3000 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易。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 瓯是盆盂;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隋朝的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古代两

端封闭的笛子) “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 二声。 八音分类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的,当时在既没有声学观测仪器, 又没有系统的声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按乐器制作材料来分类,应当说是一种顺理成章地选择。但在今天看来,八音分类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八音”并不能涵盖当时所有乐器的材料。例如,古代还有一类乐器是用兽骨制成,例如80年代后期在河南舞阳地区贾湖村,就出土了一些用丹顶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 再者,“八音”分类无声学章法可循。按道理“八音”应当按振动体材料来分类,譬如琴和瑟都是在木质琴身上张弦的乐器,这两种乐器之所以归为“丝”而没有归为“木”,就因为振动体是丝质的琴弦,不是木质的琴身。按此逻辑,笙和竽不能归为“匏”,而应该归为“金”或“竹”,因为这两件乐器的振动体是铜制或竹制的簧片, “匏”(葫芦)只是共鸣体。 中国古代乐器分类之管弦乐队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源于欧洲,是以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声部的划分模式为分类原则,所有乐器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三大类。第一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弦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如小提琴)、拨弦乐器(如竖琴)和击弦乐器(如钢琴):管乐器可分为木管乐器(如单簧管)和铜管乐器(如小号): 等等。加有一种分类法是在上述三种乐器的基础上增加键盘乐器(如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

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笛子

埙 扬琴

古代乐器名称_古代乐器名称都叫什么

古代乐器名称_古代乐器名称都叫什么 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下面由给大家介绍古代乐器名称吧,仅供大家参考。 新石器时代:笛(骨哨)、陶埙、陶铙、石磬、土鼓。 夏:龠。 商:竽(大笙)、和(小笙)、言(箫)、镛(大铙)、编铙鼗、缶、铎、特磬、足鼓。 西周:篪、管、箫(排箫)、簧、贲鼓、应鼓、悬鼓、琴、瑟、编钟。 春秋战国:筝、筑、铜鼓、柁鼓、锭于。奏、汉:遂(笛)、羌笛、芦笙、葫芦笙、角、笳、节鼓、琵琶(阮)、箜篌(卧箜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笛-长笛、短笛、横笛、义嘴笛,尺八,箫(排箫)-大萧、小箫,笙-大笙、小笙,口琴(口弦),吹叶,髯篥、双髯篥(双管),方响,锣,鼓-羯鼓、檐鼓、齐鼓、腰鼓、都县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正鼓、连鼓、达卜(手鼓),铜钹-正铜钹、和铜钹、铜铙,拍板,星,三弦琴,击琴,太一,七弦,六弦,天宝乐,琵琶-大琵琶,素琵琶(阮)、曲项琵琶、大五弦琵琶、小五弦琵琶,箜篌-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筝-弹筝、挡筝、轧筝、奚

缌。 宋、元:笛-官笛、羌笛、夏笛、小孤笛、鹧鸪、扈圣、七星、哨笛、竖箫,横箫,芦沙凤筌(36簧),云锣,铳鼓,水盏,火不思,渤海琴,葫芦琴,胡琴,三弦。 明、清:笛-曲笛、梆笛,鼓-堂鼓、缸鼓、板鼓、书鼓、八角鼓、点鼓,扬琴,胡琴-提琴、南胡(二胡)、板胡、梆胡、椰胡、四胡、京胡、阮-月琴、双清、奏琴。 吹管乐器:中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龠」。 民国二十年山西万泉县荆村发觉出三个新石器时代的「埙」。 <诗经>中有箫、管、龠、、笙等乐器的记载。 取代兴起的军乐,又叫鼓乐、横吹、骑吹等,是以排箫、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他娱乐之用。 唢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笛子: 箫: 笙: 唢呐。 拉弦乐器:拉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动发音的一种乐器。我国常见的拉弦乐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见文学作品中,当时名曰「琴」,北宋时,它在我国北方悉部民间广为流传,称之为悉琴。目前,各地方与各剧种所用的胡琴类乐器,不下数十种,它们不仅有优美的音色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与丰富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 一、单牌体 二、联曲体 >> 三、变奏体 >> 四、循环体 >> 五、套曲体 >>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单牌体、联曲体、变奏曲、循环体和套曲体。 单牌体: 是由一个曲牌构成的乐曲形式。曲牌又称“牌子”,原为说唱、戏曲及器乐音乐中独立使用的曲式单位,每一曲牌均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俗称“牌名”,就说唱及戏曲音乐而言,牌名一般出自于歌词,可以从牌名看出原曲的内容(如《赛龙夺锦》)、来历(如《梁州序》)或音乐特点(如《急板令》),但大多数的曲牌名和音乐的内容无必然联系,只是一个标志(如《夜深沉》、《下西风》),故同名的曲牌,其曲调乃至词格往往大不相同,在器乐曲中,变化则更大。 曲牌是音乐陈述的基本段落,一般由一个乐段组构成,也有的可分成两个或三个相似或互相呼应的乐段。 联曲体: 又称曲牌联缀体,是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首完整乐曲。 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联曲体是戏曲、说唱音乐及器乐曲的主要形式,它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曲牌联缀的结构原则有二点: 1、套曲中的每个曲牌的宫调必须相通,调性统一和谐。 2、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层次,一般是先为慢曲,次为中曲,急曲在后,引子和尾声为多为散板,依次递变,因而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规律。在说唱、戏曲音乐中,往往以第一支曲牌及所属宫调命名。

变奏体: 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器乐曲中则遵循“慢-中-快”的原则,如江南丝竹中的《五代同样》是以《老六板》(有板无眼)为原板,添眼加花变成《快花六》、《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演奏次序为《慢六板》-《中花六板》-《花六板》-《快花六)-《老六板》,因为原板《老六板》放在最后演三,故器乐曲中的板式变奏亦被称为“倒装变奏”。 循环体: 是以相同的过渡曲或牌子连接不同的曲牌,或以同一曲牌演变成不同变体的曲式结构。过渡曲调或牌子被称为“过曲”,由它串接的曲牌则被称为“主曲”。循环体与西洋音乐的回旋曲不同,回旋曲中重复的是乐曲的主要部分,而循环体重复的是乐曲的次要部分,如浙东吹打《划船锣鼓》以锣鼓牌子《三五七》为“过曲”,主曲则有《茉莉花》、《八板》和《柳青娘》。 套曲体: 是由若干曲牌按一定音乐逻辑关系联缀成套而成的一种曲式结构,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庞大复杂的曲式,典型的例子如陕西鼓乐中的“坐乐”和苏南吹打中的丝竹锣鼓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