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大耕作学100分-在线作业-2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说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成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系统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区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月〕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假定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往常为两种〕生育季节邻近〔亦有不邻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区性。
答:农业生产,是经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互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供应所需生活要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单存在于大自然地区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因为小天气和土壤变化的互相作用经常惹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别,要求完整不一样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门路。
因此农业生产拥有严格的地区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展开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由。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天气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合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种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高产稳固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合适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施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本钱,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收益,不行防备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根本建设的改良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战胜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一样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一样,这是连作大批存在的原由。
三、阐述题1、试阐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弊端。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好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
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总量无限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半气相型
2.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D)。
a 合理灌溉
b 硝化抑制剂
c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d 多施有机肥
3.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C)。
a 淋失
b 挥发
c 作物吸收
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4.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A)。
a 土壤矿质分解
b 土壤固定
c 土壤的淋失
d 土壤的冲刷
5.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6.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C)。
a 植物固氮
b 人工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
7.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D)。
a 持续性受威胁
b 典型沉积型循环
c 生物小循环为主
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
8.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
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
最新版2016年农大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2
100分
交卷时间:2016-10-04 11:08:06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1.
(5分)
固定道作业能够()。
∙ A. 减少能耗
∙ B. 减少压实
∙ C. 改善土壤结构
∙ D. 提高作业适时性
∙ E. 提高产量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展开解析
答案A,B,C,D解析
2.
(5分)
管理的基本属性是()。
∙ A.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B.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 C. 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 D. 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E. 与工业化相联系的人为属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管理学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C,A解析
3.
(5分)
我国旱农的相对优势有()。
∙ A. 土层深厚
∙ B. 光照时间长
∙ C. 地域辽阔
∙ D. 人均面积大
∙ E. 降水量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1 我国旱地农业生产条件
展开解析
答案C,D,B,A解析
4.
(5分)
机械化地膜栽培的效益表现在()。
∙ A. 成本低
∙ B. 节约地膜
∙ C. 抗灾能力强
∙ D. 效率高
∙ E. 节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2016年农大耕作学100分-在线作业-1
耕作学_在线作业_1交卷时间:2016-01-26 16:59:22一、单选题1.(5分)∙A. 玉米 ∙B. 大麦∙C. 小麦 ∙D. 西瓜得分: 5知识点: 4.3 连作及其应用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2.(5分)∙A. K ∙B. N∙C. P ∙D. 重金属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 )。
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3.(5分)∙A. 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B.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C.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 ∙D.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得分: 5知识点: 3.2 复种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4.(5分)∙A. 短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B. 短日照作物南移,发育延迟 ∙C. 长日照作物南移,发育提前 ∙D. 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得分: 5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5.(5分)∙A. 人工固氮 ∙B. 植物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6.(5分)∙A. 16亿亩∙B. 20亿亩 ∙C. 15亿亩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 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 )。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我国耕地的红线是( )。
∙D. 18亿亩得分: 5知识点: 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7.(5分)∙A. 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 ∙B. 橡胶、水稻、油菜 ∙C. 冬小麦、甘蔗、甜菜 ∙D. 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得分: 5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8.(5分)∙A. 地温下降∙B. 长期土壤变紧实 ∙C. 易造成水土流失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 )。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C)。
a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减少风蚀水蚀c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d 降低生产成本2.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D)。
a 免耕播种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覆盖d 耙地3.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C)。
a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b 地温下降c 易造成水土流失d 长期土壤变紧实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B)。
a O2b CO2c COd N25.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B)。
a 重金属b Pc Nd K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直接进入食物链b 总量无限c 循环不充足d 循环快而均匀7.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C)。
a 全球气候变暖b 季节不变c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d 干旱加剧8.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B)。
a N2、NO、N2Ob N2O、CH4、CO2c CH4、O2、N2Od CO、CO2、O2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10.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D)级。
a 三b 五c 六d 四二判断题1.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Aa 正确b 错误2.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Ba 正确b 错误3.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Aa 正确b 错误4.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Aa 正确b 错误5.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Ba 正确b 错误6.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
《耕作学(本科)》在线作业
B. 专一性;
C. 伴生性;
D. 广谱性。
-----------------选择:A
14. 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
A. 深松耕;
B. 耙地;
C. 中耕;
D. 翻耕。
-----------------选择:A
15. 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
A. 马铃薯;
B. 小麦;
C. 水稻;
D. 玉米。
-----------------选择:A
8.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
A. 前提;
B. 保障;
C. 基础;
D. 目的。
-----------------选择:C
9. 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
-----------------选择:ABD
2. 10.根据土垡的翻转情况,翻耕分为( )。
A. 全翻垡
B. 深翻垡
C. 半翻垡
D. 分层翻垡
-----------------选择:ACD
3. 8.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包括( )。
A. 充分地年产量。
-----------------选择:D
4. 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
A. 提高劳动生产率;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提高肥料利用率;
D. 提高资金生产率。
-----------------选择:B
5. 1.( )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农大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农大网上作业参考答案思想概论:第一套:1.A 2.C 3.B 4.B 5.B 6.D 7.C 8.C 9.C 10.B11.ABE 12.ABC 13.AB 14.ABCD 15.ADE 16.ACE 17.ABE 18.ABCDE 19.BCE 20.AC第二套:1.D 2.A 3.D 4.A 5.A 6.C 7.C 8.B 9.A 10.C11.ABCDE 12.ABD 13.ABD 14.ABD 15.ABD 16.ABCDE 17.ABC 18.AB 19.BCDE20.BCE理论概论:第一套:1.C2.C3.C4.B5.B6.D7.C8.D9.B 10.B 11.D 12.B 13.A 14.A 15.ABE 16.CDE 17.ABCDE 18.BCDE 19.ABCE 20.ABE第二套:1.A 2.A 3.D 4.B 5.D 6.D 7.C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D15.DE 16.ABDE 17.ABC 18.AB 19.ABCD 20.BCE社会心理学:第一套:1.D 2.C 3.ACE 4.CE 5.ACE 6.A 7.ABC 8.AE 9.ABCD 10.AD 第二套:1.C 2.ABE 3.C 4.BE 5.AB 6.B 7.ACE 8.A 9.AE 10.ABCD 11.BCD 12.B传播与沟通:第一套:1.B2.C3.D4.C5.A6.C7.D8.D9.B 10.D 11.D 12.D 13.A 14.B 15.C 16.B 17.B 18.A19.A 20.C第二套:1.A2.B3.C4.C5.D6.D7.B8.C9.D 10.A 11.C 12.C 13.A 14.C 15.C 16.C 17.C 18.A19.C 20.A创造发明学:第一套:1.C 2.B 3.D 4.A 5.C 6.B 7.C 8.B 9.D 10.C11.ABCDE 12.ABC 13.ABCDE 14.ABCD 15.ABC第二套:1.C 2.B 3.A 4.B 5.D 6.C 7.B 8.A 9.A 10.D11.ABCDE 12.AB 13.ABC 14.ABCDE 15.ABCD中国法制史:第一套:1.A 2.B 3.B 4.C 5.B 6.A 7.B 8.D 9.A 10.C11.ACD 12.ACD 13.ACE 14.ABDE 15.ADE 16.CE 17.ABDE 18.ACD 19.AC 20.ABCDE第二套:1.B 2.C 3.D 4.C 5.C 6.C 7.A 8.A 9.B 10.B11.ACD 12.ABCD 13.AC 14.ACD 15.BC 16.CD 17.AC 18.AC 19.AD 20.ABCDE乡村传播学:第一套:1.B2.A3.A4.A5.D6.B7.C8.D9.A 10.A 11.A 12.A 13.C 14.A 15.A 16.C 17.A 18.A19.B 20.D第二套:1.B2.D3.D4.A5.B6.A7.D8.C9.B 10.B 11.C 12.A 13.C 14.D 15.D 16.B 17.B 18.B19.D 20.C经济法:第一套:1.A2.D3.A4.C5.C6.D7.D8.D9.A 10.B 11.B 12.D 13.A 14.C 15.A 16.B 17.D 18.B19.D 20.C第二套:1.C2.D3.B4.A5.A6.D7.B8.C9.D 10.C 11.C 12.A 13.A 14.B 15.C 16.B 17.A 18.D19.D 20.C微观经济学:第一套:1.C2.C3.D4.A5.B6.D7.A8.B9.C 10.A 11.B 12.A 13.C 14.A 15.B 16.C 17.A 18.B19.B 20.D第二套:1.B2.B3.B4.A5.B6.B7.B8.A9.A 10.C 11.D 12.C 13.D 14.A 15.D 16.A 17.B 18.A19.C 20.D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套:1.C 2.D 3.B 4.A 5.B 6.C 7.A 8.B 9.A 10.A11.ACDE 12.ABCDE 13.ABC 14.ABCD 15.DE 16.ACDE 17.BCD 18.BE 19.ACD 20.AC第二套:1.D 2.D 3.C 4.C 5.C 6.D 7.D 8.D 9.A 10.C11.ABC 12.AB 13.A 14.ABDE 15.CD 16.ABCD 17.ABCD 18.ACDE 19.ABCD 20.ABCE宪法学:第一套:1.D2.C3.B4.A5.A6.D7.D8.C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A 16.A 17.D 18.CD 19.BCD 20.ABC第二套:1.A2.B3.AC4.ABE5.AB6.ABDE7.ABC8.ACD9.BCD 10AE 11.B 12.D 13.A 14.A 15.A 16.ABCDE 17.AB 18.ABCD 19.ABC 20.AE项目投资管理:第一套:1.B2.B3.C4.D5.D6.ACD7.ABD8.ABCD9.ABCD 10.AD 11.ABD 12.ABCD 13.ABCDE14.ABD 15.ABCDE 16.ABCD 17.ABCD 18.B 19.ABCE 20.ABCD第二套:1.C2.B3.B4.D5.B6.ACE7.C8.ABCD9.B 10.ABD 11.ABC 12.ABCDE 13.ABCE 14.ABC 15.ABC 16.AB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CD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套:1.B2.A3.A4.B5.B6.B7.A8.A9.B 10.B 11.A 12.B 13.A 14.B 15.B 16.B 17.B 18.C第二套:1.A 2.A 3.C 4.B 5.A 6.AC 7.ABCDE 8.BDE 9.ABCDE 10.BCDE网络学习指导:第一套:1.A2.D3.C4.B5.C6.A7.B8.C9.D 10.B 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B 18.A19.C 20.D21.ABD 22.BCDE 23.ABCDE 24.ACDE 25.CDE第二套:1.B2.C3.D4.A5.C6.D7.B8.A9.D 10.C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D 18.B19.C 20.B21.BCDE 22.ABCDE 23.ABCD 24.ABCDE 25.ABC第三套:1.C2.A3.B4.A5.C6.B7.D8.C9.A 10.B 11.D 12.C 13.A 14.D 15.A 16.C 17.D 18.A19.C 20.B21.ABCDE 22.ABCDE 23.ABD 24.CE 25.BCE第四套:1.A2.C3.D4.B5.B6.A7.D8.C9.D 10.B 11.A 12.C 13.A 14.D 15.B 16.C 17.B 18.C19.A 20.D21.AC 22.ABCD 23.BCD 24.ABCDE 25.BE农业经济管理:第一套:1.D2.D3.D4.D5.A6.A7.A8.ABC9.ABCD 10.ABC 11.ABCD 12.ABCDE 13.ABCD 14.AB 15.ABCD第二套:1.D2.A3.A4.B5.A6.B7.A8.A9.ABC 10.ABC 11.ABCDE 12.ABC 13.ABCD 14.ABCDE15.ABC人力资源管理:第一套:1.D2.A3.B4.C5.B6.D7.A8.D9.A 10.A 11.ABCDE 12.ACE 13.ABCD 14.BCD 15.ABCDE 16.ABE 17.ACDE 18.ABCDE 19.ABC 20.ABCDE第二套:1.D2.C3.B4.D5.C6.B7.D8.B9.D 10.D 11.ABC 12.ABCDE 13.ACDE 14.ABCE 15.ABCDE 16.ACDE 17.ABCE 18.ABCDE 19.ABDE 20.ACDE哲学:第一套:1.D2.C3.B4.D5.C6.D7.A8.D9.D 10.D 11.BDE 12.BCD 13.BCD 14.AC 15.ABCD 16.ABCD 17.BCD 18.ACD第二套;1.A2.A3.D4.C5.D6.B7.C8.D9.C 10.D 11.BCD 12.CD 13.ABCD 14.AD 15.BD 16.BD 17.AD 18.CD 19.ABCD领导科学与艺术:第一套:1.D2.C3.A4.A5.B6.A7.C8.A9.B 10.D 110ACD 12.BCD 13.ABCD 14.ABC 15.BDE16.ACD第二套:1.C2.C3.D4.B5.D6.D7.A8.C9.B 10.C 11.BCE 12.ABCDE 13.ABDE 14.ABC 15.ABCDE 16.ACE统计学原理:第一套:1.A2.B3.C4.C5.B6.B7.B8.D9.D 10.C 11.B 12.A 13.D 14.D 15.B 16.B 17.B 18.ABE 19.ABC 20.BCD第二套:1.D2.A3.C4.A5.A6.B7.D8.C9.D 10.D 11.A 12.A 13.A 14.A 15.D 16.ABE 17.ABE18.CD 19.ABCD 20.ABDE刑法学:第一套:1.A2.B3.A4.C5.C6.A7.D8.C9.C 10.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D 20.ABC第二套:1.A2.D3.C4.C5.C6.D7.A8.C9.A 10.B 11.AC 12.ABC 13.AC 14.AB 15.BC 16.AB 17.ABC 18.ABC 19.ABC 20.BC政治经济学:第一套:1.B 2.D 3.B 4.A 5.D 6.C 7.BCD 8.BE 9.ACD 10.ABDE 11.ACD第二套:1.D 2.A 3.A 4.C 5.B 6.A 7.CE 8.ACDE 9.BDE 10.AE 11.ABCDE农业经济学:第一套:1.B2.A3.B4.C5.B6.A7.B8.D9.A 10.C 11.ABCDE 12.ACD 13.BCE 14.ABDE 15.ABCDE 16.ACD 17.BCDE 18.ACD 19.AE 20.BCE第二套:1.C2.B3.C4.D5.C6.B7.B8.A9.A 10.C 11.ACD 12.BCDE 13..ABD 14.BD 15.AD 16.BCE 17.ABCE 18.AC 19.CD 20.ACE 21.ABD 22.ABCDE 23.AB 24.BC 25.BCE亲属法与继承法:第一套:1.B2.B3.B4.B5.D6.C7.ABCDE8.BCD9.ACD 10.BCD 11.AB 12.ABC 13.ABD 14.ABCDE 15.ABD第二套:1.A2.D3.B4.ACD5.ABCDE6.ABCDE7.ABC8.AC9.ABC 10.ABD 11.ABD 12.AC 13.ABC 14.BCD 15.AC财务管理:第一套:1.B2.B3.D4.C5.A6.A7.A8.C9.A 10.A 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E 15.ACDE 16.ABD 17.ABCD 18.CD 19.ABCD 20.AB第二套:1.B2.C3.D4.A5.C6.C7.D8.C9.B 10.C 11.A 12.A 13.B 14.B 15.B 16.A 17.D 18.B19.C 20.C 21.ABCD 22.ABC 23.ABDE 24.ABCE 25.ABCDE 26.AB 27.ABD 28.ABCDE 29.ABCD 30.ACE货币银行学(专):第一套:1.C 2.D 3.C 4.C 5.B 6.ABCD 7.ABC 8.ABCD 9.ABD 10.ACE第二套:1.C 2.B 3.C 4.A 5.B 6.AB 7.ABD 8.ABCE 9.ABDE 10.ABDE应用文写作:第一套:1.B 2.D 3.C 4.D 5.C 6.B 7.C 8.D 9.ADE 10.ABE第二套:1.C 2.D 3.B 4.C 5.C 6.B 7.C 8.C 9.ABE 10.BD会计学原理:第一套:1.A2.A3.B4.A5.B6.C7.B8.D9.D 10.B 11.ABC 12.ABC 13.ABD 14.ABCD 15.BC第二套:1.C2.B3.D4.A5.C6.B7.A8.B9.B 10.A 11.ABCD 12.ABD 13.BC 14.AB 15.BCD中国税制:第一套:1.C2.A3.D4.A5.C6.A7.C8.C9.B 10.C 11.ABCE 12.BCDE 13.CD 14.CD 15.ACE 16.BDE 17.ABCDE 18.ABD 19.AC 20.BCE第二套:1.B2.D3.B4.D5.A6.D7.C8.D9.A 10.C 11.ABCE 12.BCD 13..ACE 14.BCD 15.ABDE16.BCDE 17.ABCD 18.ABD 19.BDE 20.CE高级财务会计:第一套:1.A2.C3.B4.A5.A6.D7.B8.D9.A 10.D 11.AB 12.ABCD 13.BC 14.AC 15.CD 16.AB17.ABC 18.CD 19.AB 20.ABCD第二套:1.D2.D3.C4.C5.A6.B7.D8.D9.D 10.B 11.ABCDE 12.ABC 13.ABCD 14.ABD 15.ABE16.AC 17.ABCD 18.ABCE 19.ABCD 20.ABC工程建设法规:第一套:1.C2.B3.D4.C5.B6.A7.D8.C9.D 10.B 11.ACD 12.BDE 13.ABE 14.ADE 15.ACD 16.CDE 17.BDE 18.ABD 19.ABE 20.BCD第二套:1.C2.A3.C4.B5.D6.C7.A8.B9.C 10.D 11.ABCE 12.CDE 13.ACDE 14.ABC 15.BCDE 16.ADE 17.BCDE 18.ADE 19.ABC 20.BD公司法:第一套:1.B2.C3.A4.ABC5.B6.C7.ABCD8.A9.B 10.C 11.B 12.B 13.ABCD 14.A 15.ABC 16.C 17.C 18.BD 19.B 20.A第二套:1.A2.D3.ABC4.C5.B6.ABC7.A8.A9.C 10.C 11.ABCD 12.C 13.ABCD 14.B 15.ACD16.B 17.B 18.ABCD 19.B 20.C。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根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根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局部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耕作学作业题
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释名词1、耕作学2、种植制度3、单作4、间作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耕作学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1、套种2、轮作3、连作4、土壤耕作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原因。
2、简述通过耕作保持水土的基本方法。
3、简述农业生产的强烈的季节性。
4、简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1、试论述深松耕法的由来以及作业方法。
耕作学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复种4、休闲二、简答题1、简述种植结构调整的步骤与内容。
2、简述合理轮作显著增产的原因。
3、简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4、简述农业生产的连续性。
三、论述题1、试论述免耕法的由来、技术环节以及优缺点。
耕作学作业题(四)一、名词解释1、土壤培肥2、轮作3、连作4、耕法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特点。
2、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
3、简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三、论述题1、试论述建立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耕作学作业题(五)一、名词解释1、混种2、作物布局3、重茬4、种植结构5、单作6、耕层构造7、耕法二、简答题1、简述间作、混作和套作与农田保护的关系。
2、简述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简述合理轮作显著增产的原因。
4、简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平翻耕法的作业环节,以及平翻耕法的优缺点。
2、试论述产生土壤侵蚀的原因。
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三)第五章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杂交育种系统群姊妹系衍生系统原始材料圃二简答题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简述在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对亲本的优缺点要求的理论依据。
3、为什么在三交、四交或五交中要把农艺性状最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4、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确定在杂交后代中各杂交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A/6/C/F//E/G/3/R/S//K/4/B/5/I/J5、在1个由8个亲本配制的聚合杂交组合中,怎样才能使其中1个亲本在聚合杂交种的遗传比重中占到50%?6、在单交F4代采用系谱法选择时,应如何选择单株才更有效?7、下列代号表示什么意思:绥85182-2-32-21-11-13-15-2-1-3合98-4587第六章回交育种一名词解释: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二简答题1、试写一回交育种程序,将甲(RR)改造成甲(rr)。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结构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耕作的基本方法?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D3. 土壤耕作的深度通常是多少?A. 5-10厘米B. 10-20厘米C. 20-30厘米D. 30-40厘米答案:B4. 土壤耕作的最佳时期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7.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通气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0. 土壤耕作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侵蚀B. 减少土壤侵蚀C. 保持土壤侵蚀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1. 土壤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C. 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2. 土壤耕作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盐分B. 减少土壤盐分C. 保持土壤盐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3. 土壤耕作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pH值B. 减少土壤pH值C. 保持土壤pH值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14. 土壤耕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养分B. 减少土壤养分C. 保持土壤养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5. 土壤耕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土壤生物多样性C.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BCD2.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ABC3.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增加作物抗病能力答案:ABCD4.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D5.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7.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
2016年农大耕作学100分-在线作业-2
耕作学_在线作业_2交卷时间:2016-01-27 10:16:04一、单选题1.(5分)•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2.(5分)•A.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
•B. 多施有机肥•C. 合理灌溉•D. 硝化抑制剂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3.(5分)•A. 循环快而均匀•B. 循环不充足•C. 直接进入食物链•D. 总量无限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4.(5分)•A. 减少肥料的使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用•B. 提高土地利用率•C. 协调争地矛盾•D.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得分: 5知识点: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5.(5分)•A. 马铃薯•B. 花生•C. 水稻•D. 西瓜得分: 5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6.(5分)•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B.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C.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得分: 5知识点: 6 养地制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7.(5分)•A.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较完全的循环•B.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较完全的循环 •C.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不完全的循环 •D.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不完全的循环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8.(5分)•A. 用地程度和养地制度的提高下列关于气相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word精品
1.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 用户解答:土壤培肥 知识点: 1.1耕作学及其相关内容2.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 用户解答:孙渠知识点: 1.1耕作学及其相关内容3.耕作学是 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 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单项选择题我国最早引进耕作学的是( )刘巽浩 姜秉权孙渠 蔡旭以下内容不属于种植制度内容的是(种植模式F 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熟制 功能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知识点:5.05.0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1.2 耕作制度原理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 用户解答:水资源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5.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 用户解答:青藏高原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轮作倒茬技术等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4.下列物质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6.我国年辐射量最低的地区是()化肥 人类水资源 矿产)长江中下游 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 用户解答: 四川盆地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7.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知识点: 5.0 5.0冬小麦、夏玉米、棉花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根据气候资源特点,我国东北地区的熟制是(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8.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 橡胶、水稻、油菜长江中下游 四川盆地)年年两年二熟 一年一熟本题分值:5.0 用户得分:5.0用户解答:一年一熟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冬小麦、甘蔗、甜菜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知识点: 5.0 5.0光饱和点低,CO2补偿点高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判断题1.地势对作物布局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作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27 10:16:04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时间
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
A. 改进氮肥施
用技术
∙
B. 多施有机肥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
∙
C. 合理灌溉 ∙
D. 硝化抑制剂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循环快
而均匀
∙
B. 循环不充足 ∙
C. 直接进入食物链 ∙
D. 总量无限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
A. 减少肥料的使用
∙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
∙
C. 协调争地矛盾 ∙
D.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得分: 5
知识点: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马铃薯 ∙
B. 花生
∙
C. 水稻 ∙
D. 西瓜
得分: 5
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6.
(5分)
∙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
∙
B.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
∙
C.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
得分: 5
知识点: 6 养地制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循环
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较完全的循环
∙
B.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较完全的循环 ∙
C.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不完全的循环 ∙
D.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不完全的循环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8.
(5分)
∙
A. 用地程度和养地制度的提
高
∙
B. 继承与发展结合
下列关于气相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
∙
C. 社会需要 ∙
D. 自然条件
得分: 5
知识点: 7.1 耕作制度演变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9.
(5分)
∙
A. 土壤固定 ∙
B. 土壤的冲刷 ∙
C. 土壤矿质分解 ∙
D. 土壤的淋失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10.
(5分)
∙
A. 两年三
熟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 )。
下列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程度最高的是( )。
∙
B. 休闲 ∙
C. 一年两熟 ∙
D. 一年一熟
得分: 5
知识点: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二、判断
1.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错误 解析
2.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表土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中耕。
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的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是提高集约度,努力提高一熟制的单产水平。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3.
(5分)
耕作主要功能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层和地面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
∙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4.
(5分)
养地手段主要包括两条途径:一是增加肥力因素;二是改善肥力条件。
∙
∙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5.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正确 解析
6.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正确 解析
7.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错误
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耕作措施对农田主体主要影响发生在耕层。
在同一田块于同一生长期内同时分行或分带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为主要生长期共生,一般超过3/4。
解析
8.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错误 解析
9.
(5分)
∙
∙
得分: 5
知识点: 耕作学 展开解析 答案 正确 解析
10.
(5分)
∙
∙
得分: 5
当前我国的肥料当季利用率是40%左右。
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氮循环的特点包括总量有限、生物小循环为主、半气相型等。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