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风电沉降观测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99430e2bd960591c67706.png)
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目的 (1)3编制依据 (1)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7内业数据处理 (2)8观测频率 (2)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
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
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
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4.1水准基点的布设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
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
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标的布设图5 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仪器采用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测量精度每公里高差往返较差0.3mm)配3米条码铟佤水准尺;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一名测量工及两名技术人员配合测量,测量及配合人员固定。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444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c.png)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1. 背景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成为评估风机运行状况、确保风机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 对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准确观测和记录- 评估风机基础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及时发现并解决风机基础沉降问题,确保风机安全运行3. 实施步骤本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3.1 观测点选取在风机基础周围选取合适的观测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观测点应考虑基础结构的重要部位和潜在问题区域。
3.2 观测设备准备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例如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观测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3.3 观测数据采集安装观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观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风机基础的沉降量、变形情况等相关参数。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和评估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识别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3.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观测结果的报告,包括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的具体值和趋势分析。
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修复措施或进一步观测的需求。
4. 实施注意事项- 实施观测工程时,应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风险。
-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 观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应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步骤进行。
- 结果报告应保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具体实施步骤和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2a4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1.png)
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1. 方案背景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是确保风力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目标和目的本施工方案的目标和目的是:- 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及时发现和解决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问题,避免潜在风险;- 提供全面的观测数据和报告,为风力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3. 施工方案内容3.1 观测设备准备在观测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观测设备的准备。
具体包括:-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点位,并确定观测的时间和周期。
3.2 观测工作流程本方案的观测工作流程如下:1. 在观测点位设置观测仪器,并进行初始测量;2. 每日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进行观测,并记录所得数据;3.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观测报告;4. 根据观测报告,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潜在问题;5. 定期对基础沉降进行重复观测,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安全措施为确保观测工作的安全进行,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观测工作前,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观测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防止他人误入施工区域;- 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仪器设备,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观测点位变化,应立即停止观测并进行处理。
4. 施工方案评估本施工方案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对潜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通过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可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同时,这份施工方案也提供了评估观测效果的指标,以帮助检验和改进工作质量。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2b3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b.png)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概述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工程,旨在为当地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XXX负责该项目的沉降观测工作。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沉降基准点的布设、变形监测施工组织、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安全文明施工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二、监测目的沉降观测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施工和运营的重要检测过程。
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跟踪观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同时,通过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得到监测数据,以充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提供设计并修改所需的经验数据,同时还是实现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公司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施工提供放心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执行规范我们遵循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8-201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和《工程测量规范》(GB—2016)等规范,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注重沉降基准点的布设、变形监测施工组织、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安全文明施工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为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T185-2009)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2016)是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和水准测量的重要规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的沉降观测等级选用二级。
表001规定了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包括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表002规定了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包括使用的仪器型号、标尺类型、量级别高差中误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风力发电机组沉降观测规范
![风力发电机组沉降观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e6b9dfa1c7aa00b52acbaf.png)
沉降观测分析管理制度1 一般规定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
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
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
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
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
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a638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9.png)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项目背景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是为了监测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确保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实施。
观测目标本观测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测量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
通过观测,我们可以了解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在风机基础周围选择几个固定的观测点,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观测。
观测点应覆盖基础的各个部分,包括四个角落和中心位置。
2. 定期观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时,要确保天气条件适宜,尽量避免雨雪天气的影响。
3. 测量工具:使用高精度的水平仪和测量尺等工具进行观测。
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观测时间安排本观测任务计划从即日起开始,并持续进行一年。
观测时间安排如下:- 第1个月:进行基础沉降初始观测;- 第2个月至第12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第13个月:进行基础沉降总结观测。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观测数据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将观测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包括观测点位置和对应的沉降数值。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风险和安全措施1. 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在观测时,应注意天气条件,避免雨雪天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进行延期观测。
3.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安全因素,避免观测点在风机基础附近,以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
结束本实施方案明确了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及数据记录与分析的步骤。
在实施观测任务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和天气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任何异常情况。
通过观测任务,我们可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风电工程沉降监测方案
![风电工程沉降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cfc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b.png)
风电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目前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风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风电工程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开发方式,其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其中沉降监测是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手段。
随着风电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风电场占地面积增大,对于土地沉降问题的监测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沉降监测是指对土地沉降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土地沉降原因进行探讨的过程。
二、监测目的针对风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土地沉降问题,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沉降监测方案,旨在全面监测风电工程周边土地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土地沉降问题,保障风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监测内容1.监测范围:风电工程周边土地区域,包括风电机组基础周边区域及风电场占地范围内的土地。
2.监测对象:风电工程周边土地的沉降情况,包括土地变形、沉降速度、变形和沉降的时间分布等。
3.监测参数:主要监测参数包括土地垂直位移、变形速率、形变速率等。
四、监测方法与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风电工程周边土地沉降监测的精准、可靠,需要灵活选用一系列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方案。
1.传统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网的建设和监控网的布设,以及测量仪器的选型、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
传统的监测方法比较繁琐,但是能够提供较为详细、准确的监测数据。
2.遥感监测技术:可利用卫星数据、航空摄影图像等高空遥感数据,通过影像处理与解译的方法来获取风电工程周边土地的沉降情况。
这种监测方式简便、快速,并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土地,适合于风电场占地范围较大的情况。
3.地面监测技术:采用GPS监测技术、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DInSAR等技术开展风电工程周边土地的沉降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便于监测局部地区的沉降情况,并能够提供实时数据。
5.监测频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定期监测或连续监测的方法进行土地沉降监测。
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2)
![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17d2f3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b.png)
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一、前言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监测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的施工工法。
风机基础沉降是指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地质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沉降变形。
为了及时了解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法特点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精度测量: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实现对风机基础沉降的高精度监测,准确掌握基础变形情况。
2. 实时监测:通过自动观测装置的安装,可以实现对风机基础沉降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数据记录与分析:观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记录仪进行实时记录,并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自动报警功能:当风机基础沉降超出安全范围时,自动观测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适应范围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风机基础的沉降监测,包括各种尺度和类型的风机基础,如工业风机、空调风机等。
无论是新建风机基础还是对已有风机基础进行维护和改造,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沉降观测。
四、工艺原理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通过安装自动观测装置实时监测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
观测装置可以利用测量仪器,如测量传感器和光电测量设备,对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增加支撑、修复沉降等,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设计方案: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基础结构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安装观测装置: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安装位置,进行观测装置的安装。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观测装置连接至数据记录仪,开启观测装置,实时记录观测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风电场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风电场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63fd0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b.png)
风电场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评估风电场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变形情况。
本文档旨在规范风电场沉降观测的要求,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为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2. 观测设备和仪器2.1 使用高精度沉降测量仪器进行观测,并确保其精度符合相关标准。
2.2 观测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测量性能和可靠的数据记录功能。
2.3 观测设备应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3.1 观测点应选择在风电场地基的关键位置,包括主要承载结构、地基主体以及重要设备等。
3.2 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应根据风电场的规模和设计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4. 观测频率和持续时间4.1 观测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展、地质环境和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4.2 观测持续时间应涵盖从风电场建设开始至运营期间的不同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数据采集和处理5.1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2 观测数据应及时传输至数据中心,并进行有效的备份和存储。
5.3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以获取可靠的分析结果。
6. 观测报告和分析6.1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6.2 观测报告应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呈现观测结果,避免过多的技术术语。
6.3 观测报告应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提出,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7. 质量控制与验收7.1 观测过程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设备校准、观测点设置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7.2 观测结果应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并进行专业人员的核查和验收。
7.3 观测报告应得到相关方的认可和接受,并经过有效的沟通和共享。
结论通过遵守以上规范要求,风电场沉降观测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相关方应共同努力,确保沉降观测的质量和科学性,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2dba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4.png)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应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2. 观测施工方案概述2.1 目标本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准确测量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以监测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2 观测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观测:1. 在风机基础周围选择固定的测点,并确保测点的位置合理、稳定。
2. 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测距仪或传感器,测量测点的垂直位移。
3. 定期记录测点的位移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
2.3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建议在风机安装后的初始运行阶段,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测频率可以逐渐减少,但建议在整个风机寿命周期内至少进行两次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基础沉降问题。
3. 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按照一定格式进行记录,包括测点编号、观测日期、测量值等信息。
3.2 数据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
建议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取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4. 报告编制与沟通4.1 报告内容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结果、问题诊断和建议等内容。
4.2 沟通与反馈将观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项目人员,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和反馈。
确保基础沉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
5. 结论本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旨在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采用简单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有效监测基础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风电场风机沉降观测方案
![风电场风机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648a16edb6f1afe001f02.png)
高传高渡卢集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风机基础土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传高渡卢集风电场工程项目部一、工程概况:高传高渡卢集50MW风电场项目座落在泗阳县高渡卢集镇境内。
本工程位于泗阳县高渡卢集乡共布置25台机组,本次风电机组基础设计级别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二b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现场实际情况、观测点、基准点的布置工程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测的方法,在建筑物上埋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在建筑物附近并能躲开建筑物影响的范围外(一般取80m-100m)埋设水准点,水准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水准点经过校验是稳定的,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
观测点、水准点应不受环境条件及人为损坏。
对于风机基础沉降的观测,沿风机基础底座周边与基础底座轴线相交的位置布点,每台风机设置沉降观测点不得少于4个,对每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水准工作基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应大于80m,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
一般水准测量方法三、沉降观测要求:机组安装后第一年每1-3月观测一次,机组安装后第二年观测2-3次,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或特殊情况(如地震、强台风过后、长期降雨、基础附近地面荷载较大变化等等)时,应加密观测。
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时(指某台机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且沉降差控制倾斜率小于0.3%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966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6.png)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监测方法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a5af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7.png)
02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原 因及影响
基础沉降原因
地基土质问题
如地基土质松软、含水量高、 压缩性高等。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等 。
外部荷载作用
如风力发电塔自身重量、风载、地 震等。
基础沉降对风力发电塔的影响
01
02
03
结构安全性
基础沉降可能导致风力发 电塔结构受力不均,降低 结构安全性。
设备运行问题
基础沉降可能导致设备安 装不水平,影响设备正常 运行。
维护成本增加
基础沉降需要维修和加固 ,增加了维护成本。
03
监测方法与技术
传统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法
通过定期测量风力发电塔 的基础部分,记录其垂直 位移,以评估基础沉降情 况。
水平位移观测法
通过测量风力发电塔基础 的水平位移,结合三角测 量技术,计算出基础沉降 量。
数据存储备份
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备份,以供后续分析和使用 。
05
实例分析与应用
工程实例介绍
项目背景
某风电场自2010年起开 始建设,装机容量 10MW,风力发电机组 为某公司生产的 DW40/2000型,基础 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沉管 灌注桩。
监测目的
监测风电塔基础沉降, 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风 电场的安全运行提供保 障。
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风力发电塔的基础 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实现远程、在线、实 时监测基础沉降。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风力发 电塔的基础进行高精度测量,能够获取基 础的沉降量和形变信息。
04
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点布设
某风电沉降观测方案
![某风电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4517fb307e87101f696c5.png)
******风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岚县河口风电工程安装了24台风机。
地质环境属于覆矿风场,风机运行期间,附近矿区采矿,露天挖掘作业将部分风机所在的山体周围挖掘严重。
特别是#10风机,山体周围被挖成断壁状,破坏了山体原来的地貌,严重威胁到风机的安全运行。
目前矿区已停止对#10风机所在山体的挖掘工作。
为保障风机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倒塔事故,掌握风机在特种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沉降数据,检修公司试验研究所对该风机进行了跟踪观测。
目前已取得第一次观测数据作为后续观测的初始数据。
便于进一步比较分析,形成沉降-时间关系曲线。
二、现场实际情况、观测点、基准点的布置工程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测的方法,在建筑物上埋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在建筑物附近并能躲开建筑物影响的范围外(一般取80m-100m)埋设水准点,水准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水准点经过校验是稳定的,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
观测点、水准点应不受环境条件及人为损坏。
对于风机基础沉降的观测,《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务技术监督实施细则》中规定:沿风机基础底座周边与基础底座轴线相交的位置布点,每台风机设置沉降观测点不得少于4个,对每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水准工作基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应大于80m,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
一般水准测量方法风机基础局部状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风机基础东、西、北三侧30m范围外为矿场挖掘区,呈断壁状,南侧为坡路,依现场实际情况来看,整座山体均有受挖掘的影响发生沉降的可能。
某风电沉降观测方案
![某风电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1f42eaf45b307e871977c.png)
本次测量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塔尺。实际方法与一般水准测量的原理相同,仪器调平后可以水平旋转,利用仪器的水平视线来确定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以点1为例,观测时将水准仪调平,在观测点1处立塔尺,尺的下端对齐观测点的标记(基础法兰连接处),并保持塔尺垂直,以减少观测数据的误差,此时读取数据,同理取得另外两点的数据。因为是首次观测,取其中一点的数(点3)在风机变围栏上确定相对基准点,方法为缓慢的垂直移动塔尺至所需数据,则塔尺下端的点为相对基准点,标记此点。此时三个观测点的数据与相对水准点之间的差为高程差,后续测量时,比较每次观测点与相对基准点的高程差值,来判断风机在每个方向上是否平均沉降,是否发生倾斜。
******风电工程沉ຫໍສະໝຸດ 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岚县河口风电工程安装了24台风机。地质环境属于覆矿风场,风机运行期间,附近矿区采矿,露天挖掘作业将部分风机所在的山体周围挖掘严重。特别是#10风机,山体周围被挖成断壁状,破坏了山体原来的地貌,严重威胁到风机的安全运行。目前矿区已停止对#10风机所在山体的挖掘工作。为保障风机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倒塔事故,掌握风机在特种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沉降数据,检修公司试验研究所对该风机进行了跟踪观测。目前已取得第一次观测数据作为后续观测的初始数据。便于进一步比较分析,形成沉降-时间关系曲线。
二、现场实际情况、观测点、基准点的布置
工程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测的方法,在建筑物上埋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在建筑物附近并能躲开建筑物影响的范围外(一般取80m-100m)埋设水准点,水准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水准点经过校验是稳定的,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观测点、水准点应不受环境条件及人为损坏。
013——中华山风电场沉降观测方案
![013——中华山风电场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ae03e50e2524de4187e9d.png)
专项方案报审表本表一式四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并存二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一份。
(专业设计、安全措施、重大作业指导书、危险源辨识、其它)山风电有限公司电场道路及风机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份有限公司风电场工程项目经理部2014年11月09日目录一、编制目的 (4)二、编制依据 (4)三、沉降观测始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4)四、沉降基准点布置 (5)五、沉降观测点的形式 (5)六、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6)七、水准观测作业应符合的要求 (7)八、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7)九、资料整理 (8)十、附件 (8)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风电场49.5MW工程,项目位于湖北省随州广水市,包含25台2.0WM风力发电机组。
其中14台风电机组采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U200-105 S型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80.45米,叶轮直径105米。
其余11台风电机组采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U2000-96 IIIA型发电机组,轮毂高度80.45米,叶轮直径96米。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级别为1级,基础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风电机组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风电机组基础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一、编制目的构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构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工程构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构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构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构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二、编制依据●《国电长源广水中华山风电场工程49.5MW工程(风机基础图)》●《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三、沉降观测始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线路、程序、镜位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风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岚县河口风电工程安装了24 台风机。
地质环境属于覆矿风场,风机运行期间,附近矿区采矿,露天挖掘作业将部分风机所在的山体周围挖掘严重。
特别是#10 风机,山体周围被挖成断壁状,破坏了山体原来的地貌,严重威胁到风机的安全运行。
目前矿区已停止对#10 风机所在山体的挖掘工作。
为保障风机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倒塔事故,掌握风机在特种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沉降数据,检修公司试验研究所对该风机进行了跟踪观测。
目前已取得第一次观测数据作为后续观测的初始数据。
便于进一步比较分析,形成沉降-时间关系曲线。
二、现场实际情况、观测点、基准点的布置
工程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测的方法,在建筑物上埋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在建筑物附近并能躲开建筑物影响的范围外(一般取80m-100 m)埋设水准点,水准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水准点经过校验是稳定的,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
观测点、水准点应不受环境条件及人为损坏。
对于风机基础沉降的观测,《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务技术监督实施细则》中规定:沿风机基础底座周边与基础底座轴线相交的位置布点,每台风机设置沉降观测点不得少于 4 个,对每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水准工作基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应大于80m,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
风机基础局部状况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风机基础东、西、北三侧30m范围外为矿场挖掘区,呈断壁状,南侧为坡路,依现场实际情况来看,整座山体均有受挖掘的影响发生沉降的可能。
现场地理条件无法在沉降影响范围外埋设基准点,对此,技术人员采用了相对基准点测量的方法,在风机一侧可视范围内基础法兰上取三点为观测
点,既正对观测者的方向以及视线与塔筒边缘相切的两个对侧,并以一组数据为
基准在风机变的围栏上确定相对基准点,每次测量时比较三个观测点与相对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这种测量方法,虽无法保证相对基准点的沉降稳定,无法测量风机基础的沉降稳定,但可以测量出风机基础的沉降量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是否有一侧比另一侧沉降速度快的现象,是否有发生倾斜的趋势,以此达到观测的目的。
本次观测的方法及现场实际概况
三、沉降观测要求:
朝阳中三家风场为竣工工程,该风场20 台风机已稳定运行。
因该风场覆矿,
采矿作业对山体的挖掘可能导致#10 风机基础受到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因而进行重新观测。
根据《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务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机组安装后第一年每1-3 月观测一次,机组安装后第二年观测2-3 次,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或特殊情况(如地震、强台风过后、长期降雨、基础附近地面荷载较大变化等等)时,应加密观测。
朝阳中三家风场#10风机于2010 年03 月26 日调试完毕,已投运一年,因此观测周期应为每月观测一次。
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02mm/d 时(指某台机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且沉降差控制倾斜率小于0.3%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
在进行测量工作中,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反映的差异,仪器和自然条件等的影响,使测量成果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因此应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或予以消除,使测量的精度符合要求。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四、本次观测方法
本次测量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塔尺。
实际方法与一般水准测量的原理相同,仪器调平后可以水平旋转,利用仪器的水平视线来确定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
以点 1 为例,观测时将水准仪调平,在观测点1处立塔尺,尺的下端对齐观测点的标记(基础法兰连接处),并保持塔尺垂直,以减少观测数据的误差,此时读取数据,同理取得另外两点的数据。
因为是首次观测,取其中一点的数(点3)在风机变围栏上确定相对基准点,方法为缓慢的垂直移动塔尺
至所需数据,则塔尺下端的点为相对基准点,标记此点。
此时三个观测点的数据与相对水准点之间的差为高程差,后续测量时,比较每次观测点与相对基准点的高程差值,来判断风机在每个方向上是否平均沉降,是否发生倾斜。
朝阳中三家风场#10风力发电机组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cm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沉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