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这句话强调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和基础,有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国家才能有序发展。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意思是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表明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国家就能治理得好;法律松弛,国家就会混乱。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强调了制定良好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5.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指出没有法律国家会混乱,而法律一成不变也会导致国家衰落。
6.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不论亲疏贵贱,都依据法律来判断。
7.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说明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8.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9.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强调了执法者对国家强弱的关键影响。
10.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说明上面确立了法律,下面就会形成习俗。
11.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主张把道作为常规,把法作为根本。
12.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形象地指出法律是天下的规程、万事的准则。
13.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强调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工具。
14.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认为先有好的法律制度,然后才有善于治理的人。
1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虽说不是直接谈法律,但在法治中也适用,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民众就会服从;选拔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民众就不会服从。
16.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古人对国家法治的金句
古人对国家法治的金句
1. "礼乐之会,节文之德,法令之教,而国无不治。
" - 《礼记·大学》
2. "法者,治之端也。
天地之大,指乎象也,象者,法也。
" - 《尔雅·释小戴》
3. "法令者,国之大计也。
依法理公,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
" - 《仪礼·王制》
4. "行法之治,劝化之基,是以立法者也。
法源出尧舜,承斯
之绪,不可废弃。
" - 《周易·系辞上》
5.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为而治,无事而安,无争而得,无私
而守法。
" - 《庄子·逍遥游》
6. "唯法可信,唯法可行,唯法可安邦,唯法可治国。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7. "流言以停,议论以待,欲以百事而不得者,君子取法焉。
" - 《管子·权修》
8. "法不治国,治国必法。
顺法者昌,逆法者亡。
" - 《春秋左传》
9. "法者治国之器,不可不慎。
法明则治,法不明则乱。
" -
《晋书·任城陶侃传》
10. "法者国之大司法也,法行则功立,法废则民散。
" - 《清
太祖谟臣录》。
古人法治名言
古人法治名言一、商鞅1.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就如同走远路却没有马和牛,渡大河却没有船和桨一样,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就像是有了前行的助力工具。
2.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鞅认为法律就像是国家的秤砣和量器,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这表明在一个国家里,法律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准则,用来判定是非对错,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韩非1.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这句话说的是法律不偏袒权贵,就像墨绳不迁就弯曲之物一样。
法律所制裁的,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不能辩解,勇敢的人也不敢抗争。
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平民百姓。
这充分体现了法治的公平性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主张君主应该让他的群臣不要在法律之外动心思,也不要在法律之内行私惠,一举一动都要依法行事。
这体现了法治的全面性要求,任何行为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
三、管仲1. “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他说法律是天下的准则,是用来解决疑惑、辨明是非的依据,是百姓命运所系。
这表明法律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根本性的意义,是人们判断对错的依据,关系到百姓的身家性命。
2.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认为不能为了珍贵的宝物而损害法令,所以说法令比宝物更珍贵;不能为了自己喜爱的人而歪曲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更值得被尊重。
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不应因私情而破坏法律。
四、狄仁杰1.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狄仁杰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
他指出法律可以惩罚人但不能使人廉洁,能判处死刑但不能使人有仁爱之心。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从中国古代开始,就有很多关于法律的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治也是因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次序,而弥补其不足。
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经典版)1)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2)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3)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4)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5)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6)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7)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8)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9)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0)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1)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2)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3)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4)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李绿园《歧路灯》15)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16)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17)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18) 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19) 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20)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1) 事断于法。
——邓析2)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3)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4)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陈亮5)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从中国古代开始,就有很多关于法律的名言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治也是因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次序,而弥补其不足。
下面店铺给你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经典版)1)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2)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3)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4)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5)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6)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7)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8)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9)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0)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1)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2)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3)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4)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李绿园《歧路灯》15)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16)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17)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18) 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19) 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20)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1) 事断于法。
——邓析2)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3)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4)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陈亮5)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最新推荐】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管子禁藏》●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管子七臣七主》●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管子《管子任法》●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
——邓析《邓析子转辟》●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慎到《慎子佚文》●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慎到《慎子君臣》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2、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释义:这是对周朝“刑不上大夫”、“刑有等级” 制度的巨大挑战,他要求君主和官吏在适用法律上要“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法在根本意义是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
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员都不能置于法外,凌驾于法律之上。
即使法自君出,但是法律高于意欲,君主也应带头遵守法律,君主不得随意更改法律,也应有悟守法律的义务,并要求官吏和百姓同样遵守法律。
3、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法禁》释义:君主大臣和百姓平民同样应当遵从法律。
4、“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管子•任法》释义: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管子•明法解》释义: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西周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
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
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
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
从古代起,就有很多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句名言,警醒人们要尊法守法,下面是店铺为你分享的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1)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刑》2)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3)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4)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5)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6)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7)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8)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汉)《盐铁论·疾贪》9)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10)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1)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2)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3)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14)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5)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6)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17)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8)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9)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0)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有关法律的诗句名言1)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_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_中国古代法治名言中国古人说过很多关于法治的话语,对现代建设法治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法治名人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经典篇】1.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2. 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3. 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4.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5.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6.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7.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8. 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9.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0. 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古代法治名人名言【精选篇】1.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2. 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3.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5. 法出于仪威于义。
6.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7.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8.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9.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0.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1.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2.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13.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4.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15.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6.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8.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9.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0.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热门篇】1.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2.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3.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格言联壁·从政》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5、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26、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27、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30句)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一一《商君书》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一一《尚书》3、一民之轨,莫如法。
一一《韩非子•有度》4、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一一《尚书•大禹读》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一一《韩非子•饰邪》6、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一一《文子•自然》7、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一一《鬼谷子•符言》8、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一一《管子•任法》9、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一一管子(战国)《管子•禁藏》10、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一一《管子•七臣七主》1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一一《管子♦法法》1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一一《管子法法》1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一一《墨子法仪》1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一一《晏子春秋•内篇》1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一一《管子•明法》1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一一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17、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一一班固(汉)《汉书•刑法志》18、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一一《汉书》1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一一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20、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一一(汉•刘安《说苑•政理》)2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一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2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2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一一《国语•晋语七》24、法小弛则是非驳。
一一刘禹锡(唐)《天论上》25、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一一吴兢(唐)《贞观政要》2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一一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27、凡法始立必有病。
关于法治的古代名言
关于法治的古代名言1.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3、太平之世不立刑。
——康有为14、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1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曹操16、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2.关于法律的古人的名言原发布者:miaoyang369566关于法律的名言2.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
——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4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9.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子(战国)《管子·禁藏》10.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11.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战国·楚)《鹖冠子·度一》12.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13.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14.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
——韩非《韩非子》2、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3、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4、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5、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7、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8、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10、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1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1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苏轼《策别第六》13、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孟子离娄上》15、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三国志》16、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17、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18、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19、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2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韩非子有度》22、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王安石23、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26、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韩非子》29、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古代法治名人名言古代法治名人名言优选1.法者,上之因此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2.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3.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4.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5.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6.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8.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9.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0.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古代法治名人名言1.法律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史记、循吏传记》2.故治国无其法例乱,守纪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3.询,艺文类聚》4.5.6.7.法者,因此兴功惧暴也,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令者,因此令人知事也。
《管子、七臣七主》8.9.10.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够没法仪,没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13.14.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之》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以乱也。
《黄帝经、经法、君正》慎到:有衡量者,不可以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以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碰巧以作伪。
(唐、马总《意林》)君子因此尊者,令。
令不可以,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夫刑赏之本,在意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新唐书、魏徵传》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6.要》7.8.9.10.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1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因此措,而化之因此成也。
(柳宗元《断刑论》)法律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王勃《上刘右相书》3、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王夫之(明末清初)4、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5、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陈亮6、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孝经卿大夫章》8、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艺文类聚》9、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0、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1、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
张斐1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志诸葛亮传》14、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格言联壁从政》1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6、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17、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韩非子有度》18、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管子法法》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20、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21、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23、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5、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26、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诸葛亮《论斩马谡》2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28、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29、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30、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古代法制格言警句大全_人生格言
古代法制格言警句大全1.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2.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3.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4.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战国)《管子·法法》5.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6.凡法始立必有病。
――韩愈(唐)《钱重物轻状》7.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唐)《天论上》8.法小弛则是非驳。
――刘禹锡(唐)《天论上》9.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
――宋祁(宋)《宋景文笔记》11.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
――阿奎那(意)《神学大全》1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13.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
――洛克(英)《政府论》14.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
――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15.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格老秀斯(荷)16.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
――(德)《歌德的和感想集》17.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
――日莲(日)《立正安国论》18.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战国)《商君书·定分》19.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
――(古希腊)《法律篇》20.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奥古斯丁(古罗马)《论自由意志》21.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
――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22.法律之明了,不尽在其条文之详尽,乃在其用意之明显,而民得其喻也。
有关法治的古文
一、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1、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3、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汉)《盐铁论·疾贪》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5、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9、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0、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12、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4、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5、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7、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18、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19、五权宪法。
——孙中山20、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二、有关法治的短古诗?1、《秋怀》宋代诗人陆游原文: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译文:下巴的胡须都白了感到好落寞,开始读法律亲自打榜。
诉讼民满院子闹到市场,官吏文书围坐高在城。
2、《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诗人陈襄原文: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译文:法律行为随手而做,诗书满箱子都是。
老了需要多学习,身体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3、《自尤》宋代诗人苏洵原文: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中国古代法治名言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代法治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1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2、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3、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4、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5、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不以私害法,则治。
8、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9、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0、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11、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12、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13、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14、法不殉情。
15、法出于仪、威于义。
1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1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19、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20、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21、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22、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23、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4、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25、法平则吏无奸。
26、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27、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2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29、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30、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31、法者,定分止争也。
32、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33、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34、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35、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36、法者,天下之仪也。
3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38、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大全_中国经典的法治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大全_中国经典的法治名人名言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热门篇】1.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2. 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3.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4.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5.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6.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苏辙7.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陈亮8.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9.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张居正10.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明、庄元臣)中国古代法制名人语录【精选篇】1.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2.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3.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4.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5.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管子、法法》。
6.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7.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管子、牧民》8.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10.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1.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12. 不以私害法,则治。
《商君书、修权》13. 法平则吏无奸。
《商君书、勒令》14.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15.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6.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17.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18.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9.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20.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管子禁藏》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管子七臣七主》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管子《管子任法》
●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
——邓析《邓析子转辟》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慎到《慎子佚文》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慎到《慎子君臣》
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
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2、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释义:这是对周朝“刑不上大夫”、“刑有等级”制度的巨大挑战,他要求君主和官吏在适用法律上要“不知
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法在根本意义是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是统
一天下的最高标准。
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
员都不能置于法外,凌驾于法律之上。
即使法自君出,但是法律高于意欲,君主也应带头遵守法律,君主不得
随意更改法律,也应有悟守法律的义务,并要求官吏和百姓同样遵守法律。
3、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法禁》
释义:君主大臣和百姓平民同样应当遵从法律。
4、“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管子•任法》
释义: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管子•明法解》
释义: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西周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
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
6、人主之所以令行禁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
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
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管子.形势解》
释义:要立治民之刑、法,必先符合民情,为民所乐,才能“令行禁止”,可谓从心理上把握住了“治民”的要
害。
7、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管子.版法解》
释义:在国家的管理过程中,法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工具。
如何正确地使用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
安危。
要执法必严,执法公正。
8、法者,定分止争也。
释义:典出《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定分:
确定名分。
止争:止息纷争。
法律中常用这个词语表示确定物的权属。
二、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
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
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
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
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1、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离楼上》!
释义: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
令结合起来。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释义: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三、韩非子是法家创始人,主张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的原则。
后来法家发展成霸道思想,与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演
变出的王道思想,共同用于社会治理之道。
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他口吃,不善
言辞却善著书。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
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
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
、《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
他的这些论文
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
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
,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
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