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各小组汇报展示
预设1:添格子
预设2:拐弯涂
预表示2人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来(出示1格表示1个单位与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追问: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怎么表示?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小结:在制作统计图时,1格不但可以表示1个单位,有时1格也可以表示2个单位(甚至更多)。
2.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小结: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1.将自己所学到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
2.强调易错点。
四、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1.教材95页做一做。
2.由一名学生进行统计本班学生出生
的月份。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班内展示课前练习,自行组织汇报,其他同学完善、纠正、评价。
设计意图: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学生了解例题,交流获得的信息。
学生阅读提示独立思考整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汇报解答。
其他学生纠正。
设计意图:梳理思路,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批注
一、预留汇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播放学校及周边环境画面)李阿姨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一家早餐店,委托我帮她做一个小调查,请你猜一猜,李阿姨要向同学们调查什么?
2.出示李阿姨准备制作的几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牛奶、豆浆、粥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四、点拨深入
1.如果调查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那又该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掌握三位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 认识三位数的构成和大小比较。

3. 认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三位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和加法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三位数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三位数的构成、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的示例。

2.教学素材:三位数的卡片、数字计算工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然拼读法1.准备三位数的卡片,让学生熟悉三位数的自然拼读法。

2.练习读写三位数的数。

3.分组练习相互听写三位数的读法。

大小比较1.利用三位数的卡片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

2.同学们轮流出示卡片,其他同学用口头表达比较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三位数的加法1.通过实物或图表展示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2.练习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注意进位问题。

三位数的减法1.展示三位数的减法运算的步骤。

2.练习三位数的减法运算,重点在于借位问题。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1.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组织综合练习,包括三位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等。

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错误,加强巩固。

教学反馈1.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自主扩展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针对本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草稿,具体教学内容和细节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准,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七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

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要求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大数的概念,会比较大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习统计方法,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学习可能性与概率的初步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统计方法,可能性与概率的初步知识。

2.教学难点:大数的运算,统计方法的运用,可能性与概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大数。

2.认识大数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数,你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吗?生:这些数都很大,有几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大数。

那你们知道大数有什么作用吗?生:大数可以表示很大的物品,比如人口、面积等。

3.比较大小师: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黑板上的两个大数,哪个更大?生:第一个数更大。

师:那你们能告诉我,如何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吗?生: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相同位数时,看下一位。

4.练习师:下面请大家来做一道题目,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生独立完成,师点评)第二课时:大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数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加减运算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两个大数,你能告诉我它们相加的结果吗?生:相加的结果是……师:那它们相减的结果呢?生:相减的结果是……3.乘除运算师:现在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两个大数,你能告诉我它们相乘的结果吗?生:相乘的结果是……师:那它们相除的结果呢?生:相除的结果是……4.练习师:下面请大家来做一道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大数的乘积。

(生独立完成,师点评)第三课时:统计方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统计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统计方法。

2.数据整理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数据,你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吗?生:这些数据都是关于某一项内容的。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12-116页。

单元教材分析这套教材编排“数学广角”主要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重点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单元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六课时合理安排时间(2课时)排队问题(1课时)“田忌赛马”(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烙饼问题主备人李大海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12页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操作、交流、探讨地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找到最合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烙3 张饼的最优方法。

教学准备纸,剪刀,铅笔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新课导入星期天的中午,小雨的妈妈在厨房准备为全家人烙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

3.知识拓展: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时1主备人使用教师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媒体课前(个性)教学实施过程调整一、情境导入: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5、全班汇报交流.分析:三、巩固新知1、完成 95 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 1 题和第 2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1 页 3、 4教后反思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时1主备人使用教师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媒体课件课前(个性)教学实施过程调整情境导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 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2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三、巩固新知完成 97 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3 页 6、 7教后反思课题你寄过贺卡吗?教时1主备人使用教师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媒体贺卡课前(个性)教学实施过程调整情境导入:1、出示贺卡 ,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对废品要有效回收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1)出示问题: 1)估算一下 ,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 ,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解决问题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三、课堂小结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3)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右图纵轴中没有5这个数量,而5在4与6中间,故表示方法就是找出纵轴5的位置就行了。

(4)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结合本题,喜欢粥的人数较多,用第二幅图比较合适。

三、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完成9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检测
1. 下图是小华家2003年用水量统计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课堂检测
①一格代表_____吨,第一季度比第三季度少用水_____吨.
②平均每月用水_____吨.
③看了上面的数据,对照自己家用水量,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之前学习分数知识的巩固,也是为之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后,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处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运算规则不清晰、计算方法不熟练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显示数据
条形图:直观形象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6~10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生:喜欢粥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图表示数据,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呢?
生:虽然每格表示的人数不同,但是表示的结果都是喜欢粥的人数是24人,所以结果是一致的。
师: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那怎么在右图中表示出来呢?
生:右图中每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剩下的1人就是1格的一半,也就是说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5人就是2个整格和1个半格。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育红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
音乐小组:15人。
数学小组:12人。
美术小组:10人。
航模小组:7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活动小组
数学小组
美术小组
航模小组
音乐小组
人数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小结:1小格可以表示1个或2个单位,如果要表示的数量比较多时,还可以用1小格表示5个单位,这样既快捷又方便;如果要表示的数量更多时,甚至可以用1格表示10个单位、100个单位、1000个单位……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于不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带有单位的分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合理,学生座位安排有序,教学设备齐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分蛋糕、分享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不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表示各种数量的图表。

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数据范围,选择合适的刻度,绘制长方形,标注数据。

3. 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观察长方形的高度,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高度,得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绘制长方形,以及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演示制作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每个步骤。

4.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6.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条形统计图,看是否掌握了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应用能力: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本单元旨在重新梳理和整合原先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条形统计图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三个例子,分别是以1格代表1个单位、1格代表2个单位、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建议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同时,要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本单元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94~95页例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是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是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师生交流后,可以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首先,要整理数据,让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并在教师的巡视指导下进行。

然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小组所用的方法和原因。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每种早餐的受欢迎程度,我们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

请看课件上的示例,我们来一起绘制一下。

师生共同完成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3.分析统计图。

师: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哪种早餐最受欢迎呢?(学生回答“粥”)师:那么牛奶和豆浆的受欢迎程度相差有多少呢?(学生回答“6人”)师: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统计图发现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牛奶的受欢迎程度最低”、“豆浆和粥的受欢迎程度相差不大”等)3.拓展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张ppt)三、具体内容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

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

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

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

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并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例题,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然后,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第7单元-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第7单元-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七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

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要求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例1及第114页“做一做”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二、研究烙法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因为一个锅能够同时烙两张饼,这样同时烙能够节省时间)3、出示信息(二):这时小红走来了,她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1)师: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你看她说了什么呢。

(出示信息2)问1: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那你知道妈妈烙这3张饼的时间最少是多少吗?(设疑)师:有没有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省时间的?告诉你妈妈烙只用了9分钟,你想想看妈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B、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分组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C、交流评价、归纳总结1、得出9分钟烙的方法。

让下面学生再按照这种方法重新烙一次。

2、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

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

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

3、取名像这种烙3张饼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那我们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快速烙饼法)D、推广应用1、前面我们一起烙了1张、2张以及烙3张的最佳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各种贺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发现问题;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1)出示问题: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出示阅读资料,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阅读材料,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3、解决问题:①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②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你寄过贺卡吗?相当于多少棵树保护森林少寄贺卡有哪些好处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课本112页—116页的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