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使雨露滋润每一棵幼苗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蚌埠为淮河孕育的一颗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凤一小就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枕在母亲河的臂膀中,朝看长河日出,暮听桨声欸乃。遥想五十六年前第一代凤一人筚路蓝缕,历代凤一人的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淮河岸边的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秉承化育人才、陶铸大众的时代重托。人气得以凝聚,正气得以弘扬,文化得以积淀,底蕴逐渐深厚,开创了博学求真,厚德重行的人文风范。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艺术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新世纪课改的大潮中更是寓新理念于特色之中,立于潮头,2004年被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示范小学。

从更新观念做起,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办学道路,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德育领先,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

一、恒久未变的立志修德,无处不在的影响渗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难,塑造人的思想、灵魂更难,惟其难才更显其意义之深远。我校根据自身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继承传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设特色,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并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对学生操守的关注上,终身命运的关怀上,建立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我校从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启蒙性的特点出发,立足于现实之上,站在未来的高度,改进德育方

法,完善德育体系,突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坚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中心,以创优秀班集体活动为突破口,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做到以下七个发挥:

1、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班队会课。使学生自主地做小事、立大志,从我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金蕾老师的班会《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一课获省基教处领导的好评。

2、发挥各学科的渗透作用。这是《纲要》里提出的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课改的理念,回首中国百年教育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极度重视各学科课的教育功能。

3、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我们的校园很小,先天不足,唯有挖掘每寸土地、每块墙壁的教育功能,打造精品。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均有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一电池、一纸屑均有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凡物,物物能说话;凡事,事事皆教育;凡师,师师为楷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主作用。我校少先队组织的自主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爱的火炬在一批又一批的少先队员手中传递。十三年风雨无阻地为退休的孤寡老教师王瑛服务,直至老人去世,此事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放,并刊登在《安徽日报》上。与“手拉手”学校的学生结对子、献爱心,被评为“省手拉手先进集体”。做一件好事与坚持做一件好事,对学生心灵的影响都将是永远的。

5、发挥班主任的形成作用。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立下志向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两耳失聪的残疾儿童许菲,1996年秋成为我校一名普通的一年级学生,班主任老师将她的健康成

长做为教研专题来研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关怀下,通过自身努力,许菲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多次被评为“珠城百名好儿童”,蚌埠电视台“二十频道编辑线”栏目两次进行跟踪报道。2002年获“全国第四届宋庆龄基金奖”(我市仅2人)。

6、发挥家长、社区的配合作用。我校坚持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正常的家校联系渠道,从时间、空间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完整性。另外我校和街道、社区合作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如乒乓球小队、书法小队、阅读小队、环保小队等,他们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我校张亚飞同学在其家楼道里拣到一张2万元存折和牡丹卡,其中还夹有密码,在居委会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得以完璧归赵(台湾同胞赵杰老先生),《蚌埠日报》做了题为《做个讲道德的好少年》的专题报道,并加了编者按。

7、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市科协举办的“三科”夏令营;六(2)班黄雅雯同学参加“奋发有为奔小康”读书征文活动,获市二等奖第一名,作品刊登在《蚌埠日报》主刊上;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市书信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我校都坚持与坦院联合举办“五自”军事夏令营;每学期都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交警同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还迎接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到我校观摩“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主题中队会,获得了好评。

从1985年我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德育试点学校以来,我们对此项特色工作常抓不懈。长期坚持召开校晨会,以部分优化带动整体优化,德育工作卓越有成效,德育经验全市以上交流推广的有15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家级少年军校示范校、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省手拉手先进集体,两次荣获国家“双有”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安徽省家教名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蚌埠市安

全文明校园、区文明单位。

二、全面更新的教育理念,系统推进的教育改革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以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我校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的窗口学校,所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课改工作的必要性体会更深、起步更早,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机不可失的危急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我们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相信它必将对我校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未雨绸缪先行一步。

2001年的9月,我区教育系统召开了动员会,开展“洗脑”工程。学校全体中层以上的领导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教师写字及下水文、朗读以及专业基本功的岗位大练兵和竞赛,促进全体教师素质全方位的提高,为课改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做好课改的组织、管理及实验教师的选拔等工作,并且召开“新课程与家长”为主题的家长学校会议,向家长做了广泛的宣传和调研。

3、将三项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实施的全过程。

①管理层的通识培训,使其能以成为课改的先行者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感到课改所赋予的艰巨的历史使命。

②教师的学科培训,使老师们能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验工作。

③校本培训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备课,提高教研组工作绩效,召开课改教师座谈会,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在反思中进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